三、轴承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82.00 KB
- 文档页数:23
圆柱滚子轴承公差设计摘要圆柱滚子轴承是工业中常用的一种轴承类型,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旋转机械装置的轴承负荷并实现相对旋转运动。
其公差设计是确保轴承能够在高速高精度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圆柱滚子轴承的构成要素入手,介绍其公差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讲解,以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圆柱滚子轴承;公差设计;构成要素;基本原理1.引言圆柱滚子轴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零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传递旋转运动轴承载荷,减小磨损和摩擦。
圆柱滚子轴承具有承受重载、高速转动、高刚度和高精度等特点,常用于汽车、机床、冶金和航空等领域。
在工程实践中,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制造人员,都需要对圆柱滚子轴承的公差设计有所了解。
公差设计是确保轴承能够在高速高精度运转的关键之一。
它不仅决定着轴承的性能和寿命,还影响着整个机械装置的精度和可靠性。
因此,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掌握圆柱滚子轴承公差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圆柱滚子轴承的构成要素入手,介绍其公差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讲解,以期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圆柱滚子轴承的构成要素圆柱滚子轴承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外圈、内圈、滚子、保持架和密封件等。
其中,外圈和内圈为承受载荷的环形部件,滚子则是承受载荷的滚动元件。
保持架主要用于分离和引导滚子,保持其均匀间隔分布。
密封件则起着封闭和保护轴承的作用。
这些构成要素的公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轴承的性能和寿命。
2.1 外圈外圈是承受载荷的环形部件,其公差设计旨在确保其与轴承座的配合间隙与受力情况相适应,保证外圈能够在旋转运动中承受载荷而不产生过大的变形和磨损。
外圈的公差设计主要包括直径公差、圆度公差和圆跳动等。
2.2 内圈内圈也是承受载荷的环形部件,其公差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其与轴的配合间隙与受力情况相适应,保证内圈能够在旋转运动中承受载荷而不产生过大的变形和磨损。
第六节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的内容包括:轴承的定位和紧固、轴承的配置设计、轴承位置的调节、轴承的润滑与密封、轴承的配合以及轴承的装拆等问题。
(一)支承部分的刚性和同心度:若座体刚度低,则滚动体受力增大,因此,应适当增加壁厚、采用加强筋,并使轴承座孔同心,减小轴的偏转。
(二)轴承的配置(轴系固定):支承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对轴系回转零件起支承作用,并承受径向和轴向作用力,保证轴系部件在工作中能正常地传递轴向力以防止轴系发生轴向窜动而改变工作位置。
为满足功能要求,必须对滚动轴承支承部件进行轴向固定。
固定的目的:当轴受到外载荷作用时,使轴有正确的位置、防止轴的轴向窜动以及轴受热膨胀后将轴承卡死。
固定方法: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两端游动。
1、双支点单向固定(两端固定):两个轴承各限制一个不同方向的轴的轴向移动(只固定内、外圈相对的一个侧面)。
适用于较短的轴系(跨距≤400)温升不高的场合。
为了补偿轴的受热膨胀,装配时应留有一定的轴向间隙。
(a) (b)图所示为两端固定方法,每个支点的外侧各有一个顶住轴承外圈的轴承盖,它通过螺钉与机座联接,每个轴承盖限制轴系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合起来就限制了轴的双向位移。
轴向力FA的力流路线是通过轴肩、内圈、外圈及轴承盖来实现的。
图(a)为采用深沟轴承的结构,只能承受少量的轴向力;图(b)为采用角接触轴承的结构,可承受较大轴向力。
这种支承形式属功能集中型,每个轴承均承受径向力、轴向力的复合作用,简化了支承结构。
轴系部件工作时,由于功率损失会使温度升高,轴受热后伸长,从而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
因此支承部件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热膨胀问题。
a、预留轴向间隙对于上图所示的两端固定结构型式,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两支点均被轴承盖固定,当轴受热伸长时,势必会使轴承受到附加载荷作用,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因此,两端固定型式仅适合于工作温升不高且轴较短的场合(跨距L400mm),还应在轴承外圈与轴承盖之间留出轴向间隙C,以补偿轴的受热伸长。
内圈带锥度的轴承
内圈带锥度的轴承是一种特殊设计的轴承,其中内圈的一个端面具有一定角度的锥形结构。
这样的设计允许轴承更好地适应轴的锥形配合面,从而实现轴承与轴之间的紧密配合。
锥度的存在也便于轴承的安装和拆卸。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里介绍一下锥度轴承的几个关键点:
1. 锥度标准:
- 常见的锥度标准有1:12和1:30。
例如,若内圈的锥度是1:12,这意味着每12毫米的轴向距离,直径增加1毫米。
- 其他锥度标准可能存在,具体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应用场景。
2. 锥度计算:
- 内圈大孔尺寸(d1)可以通过内径(小孔,d表示)和内径(大孔)以及宽度(B表示)来计算。
公式示例为 d1 = (d + B×1/12),针对1:12锥度的情况。
3. 轴承型号:
- 在一些情况下,轴承型号后会包含代表锥度的特定代码,例如“K”表示1:12锥度。
4. 安装方式:
- 带锥度的内圈可以使用特定工具(如压力机、热装等
方法)安装到锥形轴上。
- 安装时需注意不要损伤轴承的锥面和配合面。
5. 应用领域:
- 这类轴承广泛应用于需要精确定位和调整角度的工业设备中,如调心滚子轴承(Category III bearings)。
6. 轴承结构:
- 除了内圈带锥度外,这类轴承可能还有其他特殊设计,如调心功能,以适应轴的偏斜。
了解这些关键点有助于工程师或采购人员在选型和使用锥度轴承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参照厂家提供的详细技术资料和安装指南,以确保轴承的正确安装和长期稳定运行。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轴承座的制造工艺规程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日期:2014-4-14至2014-4-27目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I)零件图.......................................................................................................................... I II 设计要求...................................................................................................................... I II 课程设计说明书1.零件的分析...................................................................................................................1.1轴承座的作用.............................................................................................. - 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 1 -2.零件的生产类型.................................................................................................... - 1 -2.1生产纲领...................................................................................................... - 1 -2.2生产类型及工艺特征... (2)3.工艺规程的设计 (3)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3.2工艺规程设计 (4)4.绘制产品毛坯图 (5)5.选择定位基准 (5)6.选择加工方法 (5)7.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工时 (7)8.设计总结 (11)参考文献 (13)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4)机制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Ⅰ、课程设计名称:机制工艺课程设计Ⅱ、课题名称:滑动轴承座的制造工艺规程设计Ⅲ、课程设计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1,绘制零件图。
轴承的配合公差标准
轴承的配合公差标准是指在机械设计中,为了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需要对轴承与轴和轴承座之间的配合进行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轴承配合公差标准:
1. 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 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3. 过渡配合:是指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过渡配合的特点是其间隙或过盈量都较小,一般为0.01~0.05mm。
4. 过盈配合:是指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过盈配合的特点是在装配时需要一定的外力才能使轴和轴承座配合在一起。
5. 间隙配合:是指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间隙配合的特点是在装配时轴和轴承座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以使轴承自由旋转。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轴承和不同的使用条件可能需要不同的配合公差标准。
在进行轴承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公差标准,并进行合理的公差设计。
目录三、轴承设计 (1)1、深沟球轴承的设计 (1)1.1、外形尺寸 (1)1.2、钢球设计 (1)1.3、套圈设计 (2)1.4、浪形保持架的设计 (4)1.5、半圆头铆钉的设计 (7)1.6、零件重量计算 (7)1.7 、图纸标注规则 (7)2、轮毂轴承的设计 (7)2.1、客户提供的车身外形尺寸 (7)2.2、轴承的结构 (8)23、轴承主要参数设计 (8)2.4、基本额定动、静载荷的计算 (10)2.5、修正寿命L na的计算 (10)2.6、轮毂轴承设计与通用轴承设计的差异 (11)3、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设计 (11)3.1、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设计要素 (11)3.2、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设计与通用轴承设计的差异 (11)4、涨紧轮轴承的设计 (12)4.1、涨紧轮轴承的设计要素 (12)4.2、涨紧轮分离轴承设计与通用轴承设计的差异 (12)5、水泵轴连轴承的设计 (12)5.1、水泵轴连轴承的设计要素 (12)5.2、水泵轴连轴承设计与通用轴承设计的差异 (15)6、发电机单向皮带轮(OAP)的设计 (15)6.1、发电机单向皮带轮(OAP)的设计要素 (16)6.2、发电机单向皮带轮轴承设计与通用轴承设计的差异 (17)7、万向节的设计 (17)7.1、十字轴万向节的设计要素 (17)7.2、十字轴万向节轴承设计与通用轴承设计的差异 (17)8、球笼式万向节设计 (18)8.1、球笼式万向节的设计要素 (18)8.2、球笼式万向节轴承的设计与通用轴承设计的差异 (19)9、带座轴承设计 (19)9.1、带座轴承的设计要素 (19)10、关节轴承设计 (21)10.1、关节轴承的设计要素 (21)三、轴承设计1、深沟球轴承的设计1.1、外形尺寸1)、轴承的基本尺寸轴承公称内径d、轴承公称外径D、尺寸轴承公称宽度B按《GB/T 276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形尺寸》的规定。
2)、装配倒角r1、r2按《GB/T 276滚动轴承深沟球轴承外形尺寸》的规定。
1.2、钢球设计1)、钢球直径D w:Dw=K w(D-d),取值的精度为0.001。
为保证钢球不超出端面,考虑轴承宽度B,D w≤0.8B。
Kw取值见表1-1。
表1-1 Kw值2)常见钢球直径可查《GB/T 308滚动轴承钢珠》。
计算出D w后,应从中选取最接近计算值的标准钢球值,公制轴承优先选公制的值,英制轴承选英制的值。
3)钢球中心圆直径P:P=0.5(D+d),取值的精度为0.01。
4)球数Z:Z=ψ/2*arc sin(D w/P)+1,取整。
式中ψ为填球角,计算时按表1-2取值5)、应最大限度的通用化和标准化,对基本尺寸相同或相近的承应尽可能采用相同的球径、球数。
6)、保证保持架不超出端面,对D≤200mm的1、2、3系列轴承要考虑安防尘盖与密封圈的位置。
优化设计时轴承兜孔顶点至端面的距离ab应满足如下要求:D≥52~120 ,ab≥2 ;D≤50 ,ab≥1.5D>125~200,ab≥2.5。
7)、填球角ψ的合理性。
大批生产并需自动装球的轴承ψ角宜取186°左右,为了使z获得整数并控制ψ角,允许钢球中心径适当加大至最大不得大于P+0.03P。
8)、实取填球角ψ ψ=2*(Z-1)*arc sin(Dw/P)实取填球角ψ下限不得小于180°,上限应满足下列要求:8、9、1系列ψ≤195° 2系列ψ≤194°3系列ψ≤193° 4系列ψ≤192°1.3、套圈设计1)、内沟曲率半径r i :ri≈0.515D w(国外:ri≈0.51D w)2)、外沟曲率半径r e:r e≈0.525D w (国外:r e≈0.53D w)ri、re取值精度0.01,允差见表1-3。
表1-3 r和r公差(上偏差)3)、内滚道直径d i:di=P-D w4)、外滚道直径D e:De=P+D wdi和De取值精度0.001,允差见表1-4。
表1-4 di和De公差(±)5)、沟位置a :a=a i=a e=B/2 ,a取值精度0.1,允差见表1-5。
表1-5 a的公差(±)6)、外圈挡边直径D2:D2=D e-K d*D w(国外:P+0.62D w)7)、内圈挡边直径d2:d2=di+K d*D w(国外:P-0.62D w)D2、d2取值精度0.1,允差取IT11级。
K d值见表1-6。
表1-6 Kd值注:对采用带爪保持架的轴承,Kd值不得小于0.30。
8)、带止动槽的轴承,其外圈上止动槽的尺寸应符合《GBT 305 1998滚动轴承外圈上的止动槽和止动环尺寸和公差》的规定,其尺寸标准应按如下要求:槽宽b公称尺寸b=b min,距离a:公称尺寸a=a max,槽底径D1:公称尺寸D1=D1max 倒角r0:公称尺寸r0=r0max。
9)、非装配倒角尺寸r3的尺寸及允差按表1-7选取表1-7 内、外圈非装配倒角尺寸与公差10)、轴承通常在外圈端面上标志,内圈不标志。
标志平面有效宽度h w:h w=0.5* [﹙D-2r1max﹚-﹙D2max+2r3max﹚] 标志中心圆直径D k:D k=0.5* [﹙D-2r1max﹚+﹙D2max+2r3max﹚] 标志字体高h z根据h w、D k按表1-8选取表1-8 标志标准字体高h注:h z≥1时,D k小数点后面一位数圆整为0或5。
1.4、浪形保持架的设计1)、保持架钢板厚度S保持架钢板厚度S、铆钉的尺寸及r c根据D w从表1-9选取。
表1-9 保持架钢板厚度S、铆钉的尺寸及r2)、保持架宽度B cB c=K c×D w ,其中K c值按表1-10选取。
表1-10 K值注:对2、3、4系列,为了套料需要时,K c允许在0.42-0.45内调整。
3)、保持架中心圆直径D cp :D cp=P4)、保持架外径D c :D c =D cp+B c5)、保持架内径D c1:D c1=D cp-B cD cp取值精度0.01,D c、D c1取值精度0.1,允差见表1-11。
表1-11 D、D、D允差6)、保持架兜窝的深度KK=0.5D w+εc εc值按表1-12,K取值精度0.01。
7)、保持架球兜内球面半径R cR c=Kmax若工艺条件允许,也可制造圆形兜孔R c=K表1-12 ε值、Rc、K的公差按上式计算的保持架尺寸Bc、Rc、K值必然使保持架在轴承内产生径向窜动,其径向窜动量ε按下式计算(ε及表1-13的εmax、εmin仅供复核参考):ε=0.85*Bc- D w*sin {arc cos [2*Rc*cos arc sin (0.85*Bc/2 /Rc/ D w) –2* (Rc+K)/ D w]} 计算εmax时,R c、K取最大值;计算εmin时,R c、K取最小值,而D w、B c用公称尺寸。
计算得的εmax及εmin在表1-13规定的范围内。
表1-13 保持架径向窜动量ε注:如果超出εmax时,可适当减小K、Rc,但减小后应满足2K≥D w+εc。
8)、验算保持架是否与套圈接触,应满足如下关系式:(D c1min-d2max)/2>εmax/2+ε1(D2min-D cmax)/2>εmax/2+ε1式中ε1为保持架与内、外圈挡边之间的间隙。
当D w≤10mm时,ε≥0.2;当D w>10mm时,ε≥0.2。
9)、相邻两球兜(或铆钉孔)中心间距离CC=D cp×sin(180°/z)10)、兜孔与相邻的铆钉孔中心间距离C1C1=D cp×sin(90°/z)C、C1取值精度0.001,允差±0.025。
11)、保持架外球面过渡圆弧半径r c保持架兜孔之间的平面与球兜必须圆角相交,圆角半径r c应尽可能大,但为了便于铆合保持架,在保持架铆钉大头的周围必须保证宽度不小于0.5mm的平面,因此圆角r c应满足:r c≤D cp*sin(90°/Z)-(D w/2+S)*cos arc sin [S/(0.5D w+S)]-D m/2-0.5其中D m是铆钉头直径,浪形保持架用半圆头铆钉选取。
1.5、半圆头铆钉的设计1)、半圆头铆钉尺寸及公差按《GB 867-86 半圆头铆钉》规定。
2)、选取的铆钉应尽可能通用化。
1.6、零件重量计算1)、外、内圈的重量可通过作图算出。
2)、浪形保持架重量半保持架重量:10.35*[Dcp+0.36388Z*(Rc+S/2)](D c-D c1)S×10-6 kg3)、钢球和铆钉重量可查通用化表。
1.7 、图纸标注规则1)、外形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旋转精度按《GB/T 307.1-2005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规定2)、游隙,径向游隙按《GB-T4604-2006 滚动轴承径向游隙》规定,不标即为C0。
2、轮毂轴承的设计现在汽车应用最广泛的是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因此本节主要讲解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设计。
轮毂轴承的设计及检测与常规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大不相同,轴承的设计既要符合常规轴承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又要考虑结构的特殊性。
2.1、客户提供的车身外形尺寸轮毂轴承的设计需先确定轮毂单元的结构,轮毂单元结构根据用户提供车身外形尺寸,如表2-1所示。
2.2、轴承的结构根据车身外形尺寸和工况参照《JBT10238-2011轮毂轴承单元.》的选取轮毂轴承单元的结构。
23、轴承主要参数设计1)、接触角a角接触球轴承的接触角一般为15°-40°,承受轴向载荷大时,a取大些,使用在高速工况下,a取小些。
接触角越大,轴承滚道越深,占据轴承的内部空间增大,保持架及其他零件的容量就小。
根据轴承的载荷特点与装配性能要求选取,最常用的是30°。
2)、轴向游隙角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一般取为0. 075~0. 10mm ,轴向游隙可通过公差的分布来获得。
根据轴承的安装及所承受的载荷情况,按以往轴承的设计经验选取游隙,检测游隙载荷±200N 。
3)、钢球直径Dw根据轴承设计理论,钢球直径大小与所承受的额定载荷成正比关系,一般Dw取大些,根据轴承设计理论公式:钢球直径Dw=K w(D-d),取值的精度为0.001。
Kw取值见表1-1。
为保证钢球不超出端面,考虑轴承宽度B,D w≤0.8B。
轴承的基本尺寸轴承公称内径d、轴承公称外径D按《JBT10238-2011轮毂轴承单元.》的选取。
钢球直径根据轴承结构除考虑径向尺寸外,还要考虑轴承的轴向尺寸、装配空间、装ABS空间、两列钢球互不干涉、合理放置保持架等因素。
4)、钢球中心圆直径P的确定按轴承设计理论公式:钢球中心圆直径P=0.5(D+d),取值的精度为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