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试题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12.55 KB
- 文档页数:1
初二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1. 光的折射现象题目: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请解释折射现象,并说明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答案:折射现象是指光线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当光线从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如空气)斜射入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如水)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当光线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 阿基米德原理题目: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作用的原理。
请简述阿基米德原理,并说明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3. 欧姆定律题目: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请写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答案:欧姆定律的公式为:I = U / 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在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 机械能守恒定律题目: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描述物体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的定律。
请简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说明其应用条件。
答案: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应用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外力不做功或外力做功之和为零。
例如,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或在光滑斜面上滑动时,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5. 电磁感应现象题目: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磁场中,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
请解释电磁感应现象,并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月亮在河里倒影的“影”、立竿见影的“影”、雨过天晴后悬挂在天空的“彩虹”,分析它们的成因其原理不同,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和引起的。
【答案】反射;直线传播;色散【解析】月亮在河里倒影的“影”是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立竿见影的“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彩虹”的成因是光的色散。
【考点】光现象2.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 (填“相同”或“不同”)的;雨后彩虹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光(填‘复合光”或“单色光”)【答案】色散、不同、复合【解析】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从而形成彩虹;不同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但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红光的传播速度最大,紫光的传播速度最小.雨后彩虹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
3.一张白纸上画有一朵红花,拿到暗室用红光照,则纸呈______色;若用蓝光照,则花呈____色。
【答案】红、黑【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只反射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一张白纸上画有一朵红花,拿到暗室用红光照,则纸呈红色;若用蓝光照,则花呈黑色。
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看到钞票上隐藏的标记B.日食的形成C.看到花草上的露珠D.影子的形成【答案】AC【解析】解:A、看到钞票上隐藏的标记,是利用紫外线的化学效应,通过反射产生荧光,故A 正确;B、日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看到花草上的露珠,是由于露水反射光,射人我们眼睛的缘故,故C正确;D、影子的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C.【考点】光的反射.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点评:此题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一些规律,请任意写出其中的三条: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答案】当光垂直入射到空气与水或玻璃的分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解析】解:结合表中的数据,归纳总结可得,(1)由表格中的第一列可知,当光垂直入射到空气与水或玻璃的分界面时,不发生折射;(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玻璃对光的折射程度比水的强等等.答:当光垂直入射到空气与水或玻璃的分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表格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光的折射规律的能力.6.2011年12月10日,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观测到了月食的全过程,并欣赏到了一轮美丽的红月亮,一度称为媒体热点。
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种物质的密度最大?A. 水银B. 空气C. 铁D. 木头答案:A解析:水银的密度约为13.6×10³ kg/m³,空气的密度约为1.2 kg/m³,铁的密度约为7.8×10³ kg/m³,木头的密度约为0.6×10³ kg/m³。
因此,水银的密度最大。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2.99×10⁸ m/sB. 3.00×10⁸ m/sC. 3.01×10⁸ m/sD. 3.02×10⁸ m/s答案:B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约为3.00×10⁸ m/s,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3.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温度单位?A. 摄氏度B. 华氏度C. 开尔文D. 所有选项答案:D解析: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都是用来表示温度的单位,因此选项D 是正确的。
4.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力的单位?A. 牛顿B. 千克C. 米D. 秒答案:A解析:力的单位是牛顿(N),千克是质量的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秒是时间的单位,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能量单位?A. 焦耳B. 牛顿C. 瓦特D. 帕斯卡答案:A解析: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牛顿是力的单位,瓦特是功率的单位,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6.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功率单位?A. 焦耳B. 牛顿C. 瓦特D. 帕斯卡答案:C解析: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焦耳是能量的单位,牛顿是力的单位,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压强单位?A. 焦耳B. 牛顿C. 瓦特D. 帕斯卡答案:D解析: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焦耳是能量的单位,牛顿是力的单位,瓦特是功率的单位,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请写出两条:(1)(2)。
玻璃中的折射角【答案】(1)当光垂直照射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析】从实验记录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入射角为0°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与交界面垂直,此时折射角为0°,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所以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2.如右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
下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答案】D【解析】水池中的水看起来没有那么深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人的视觉感受。
人看到水底情景是水底物体反射的光从水中折射入空气进入了人的眼睛。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由于视线不会拐弯,感觉水没有那么深,对照各图,D符合题意,选填D 。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3.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
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答案】B【解析】当光从水进入空气发生折射时,根据折射规律,空气中的角要大于水中的角,故B正确。
若延长进入人眼的光线,成像就在物体实际位置的上方,所以看起来水变浅了。
【考点】光的折射4.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答案】A【解析】对于没有装水的情况下,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在杆的后方会形成影子;但是对于装水的情况来说,从杆的顶端射过的光线到达水面处会发生折射,由于在水中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光线(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更靠近杆,故此时影子的长度会变小,故选A.【考点】光的折射5.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到两种介质表面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0度。
初二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答案】(1)水蒸气;凝华(2)气温在0℃以下;空气湿润;(3)不能【解析】(1)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自然界中还有雪、冰花、雾凇的形成也都是这个道理;(2)空气中有充足的水蒸气,且气温低于0℃,才会形成霜,如果气温高于0℃,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滴;(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
【考点】物态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 ℃~20 ℃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 ℃~100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 ℃D.常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答案】D【解析】人体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大约为20℃;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50℃;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同一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冰的熔点是0℃,则其凝固点也是0℃。
【考点】常见的温度3.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C.清晨,草叶上露珠晶莹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答案】A【解析】冰雪消融时融化,需要吸热。
林中白雾弥漫是水蒸气液化,需要放热。
初二物理简单机械试题答案及解析1.杠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下列工具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汽水扳手B.道钉撬C.镊子D.天平【答案】C【解析】生活中的杠杆可分为: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由图可知,选项A、B为省力杠杆,C为费力杠杆,而D 为等臂杠杆,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杠杆的分类及应用2.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忽略各种摩擦及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当提起相同重物时,最省力的是【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选项A中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故动力F1=G/3;选项B为定滑轮,所用的拉力F2=G;选项C为动滑轮,所用的拉力F3=G/2;选项D为滑轮组,所用的拉力F4=G/2。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A。
【考点】杠杆、滑轮的特点及其应用3.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若箱的重量为100N,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要使该杠杆平衡,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 N.【答案】省力 25【解析】生活中的杠杆可分为: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由图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为省力杠杆;当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阻力的四分之一,即为25N。
【考点】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4.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答案】A【解析】杠杆可以分成三类:(1)省力杠杆(2)等臂杠杆(3)费力杠杆。
分类的依据有三个:(1)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动力臂大的是省力杠杆(2)根据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动力小的是省力杠杆(3)根据是否省距离,费距离的是省力杠杆。
选项A,使用钓鱼竿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正确的选择是A。
【考点】杠杆的分类5.(1)如图甲所示,请作出:①水桶M所受重力的示意图;②以O为支点,力F的力臂.(保留作图痕迹).(2)请在图乙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答案】【解析】(1)桶受到的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符号为G。
初二物理质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夏天来了,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他们将一杯80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A.仍是80g B.大于80gC.小于80g D.不能确定【答案】 A【解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指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它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物态、温度等因素无关。
当水结成冰时,物体由液态变成了固态,物态变了,但是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
故选A。
【考点】质量是物质的一种性质2.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图(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_ 和________组成的。
【答案】B,原子核,电子【解析】(1)汤姆生认为电子是平均的分布在整个原子上的,就如同散步在一个均匀的正电荷的海洋之中,它们的负电荷与哪些正电荷相互抵消,这种模型叫做葡萄干蛋糕模型.(2)卢瑟福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饶核做圆周运动,这一模型被称为核式模型.后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由图可知,A是葡萄干蛋糕模型,它是由汤姆生提出的;B是原子的核式模型,中间是原子核,核外是电子在绕核旋转,它是由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考点】原子的结构3.欲称出约39g物品的质量,应顺次往天平的右盘中添加的砝码是()A.30g、9g B.30g、5gC.20g、10g、5g、4g D.20g、10g、5g【答案】D【解析】天平砝码的编码为5221码,即50g、20g、20g、10g、5g,所以欲称出约39g物品的质量,应顺次往天平的右盘中添加的砝码为20g、10g、5g,也就是说砝码根本不存在9g、30g、4g,故答案选D。
【考点】天平砝码的编码4.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果天平左盘下沉则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右调B.每移动一次天平的位置,都要重新调节衡梁平衡C.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则不能调节平衡螺母D.天平托盘哪边下沉,平衡螺母就向哪边调【答案】D【解析】天平使用时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测量物体质量前,一种是称量过程中,在称量前调节时,平衡螺母应向盘低的相反方向调节,天平在使用时每移动一次,都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称量时,不准使用平衡螺母,综上所述错误的应选D。
初二物理质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物体中质量可能为150g的是A.一个乒乓球B.一支铅笔C.一只苹果D.一只铅球【答案】C【解析】A选项,一个乒乓球的质量大约2.7g左右。
B选项,一支铅笔的质量约5g左右。
C选项,一只苹果的质量约150g左右。
D选项,一只铅球的质量约5kg左右。
正确的选择是C。
【考点】质量的估测2.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或数字:一名中学生的重量约500________;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________;牛奶密度为1.2g/cm3=__________kg/m3;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______;【答案】N g 1.2×103 mL【解析】对常见物理量的了解既是物理学科的知识要求,也体现了对物理量的认识。
如本题中的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体重是人体受到的重力,不是指质量,生活语言和物理语言不完全相同,不能混淆。
两个鸡蛋的质量为100g;牛奶的密度为1.2×103kg/m3,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以千克每立方米一般是在千这个数量级;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500mL,其质量相当于500g,这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注意观察商品标签就可以知道。
物理学习中平时要注重观察了解与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
【考点】物理的估测3.关于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平移动位置后,应重新调节平衡B.不得用手直接取放砝码C.测量前,可以通过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D.天平平衡时,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显示的质量之和等于物体质量【答案】C【解析】使用天平时,测量前要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测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所以C错。
【考点】天平的使用4.(6分)细心的小明发现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盛水缸常常被冻裂,如图所示,是什么原因呢?请你先帮他做个计算:一满缸水的质量为90kg.⑴这缸水的体积是多少?⑵当夜晚全部结为冰时,冰的体积是多少?⑶现在你能帮他找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了吗?(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答案】(1)0.09m3;(2)0.1m3;(3)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将水缸撑破。
初二物理力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用高压锅容易使饭煮熟——沸点与压强的关系;B.活塞式抽水机——大气压和温度的关系;C.水下潜艇能上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关系;D.船闸——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答案】A【解析】高压锅是为了通过增大气体压强的方法来提高沸点的,故A正确;活塞式抽水机反应的是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故B错;水下潜艇能上浮是反应浮力与密度的关系,故C错;船闸反应了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D错;应选A。
【考点】物理知识的应用2.质量是60kg的跳伞运动员,在匀速下降的过程中,他受到的重力是 N,受到的阻力是 N.这两个力是一对力。
(g=10N/kg)【答案】 600、 600 、平衡【解析】60kg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为600N,在匀速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阻力是600N。
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3.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使落叶的发生了改变。
【答案】形变、运动状态【解析】风把小树吹弯了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4.匀速竖直上升的气球下端用绳子拴着一个小石头,当绳子突然断了以后,小石头的运动情况是(不计空气阻力)A.立即加速下降B.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C.由于惯性,将继续匀速上升D.匀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答案】B【解析】当绳子突然断了以后,小球只受到一个方向向下的重力,但由于惯性,小球不会立刻向下运动,而是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0后,又开始向下加速运动,故应选B。
【考点】力和运动的关系5.(2分)(2015秋•江津区校级月考)一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是60 ;一个成人拳头的直径是9 .【答案】μm;cm.【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长度单位及其相互间进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要有初步的估测能力.解: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μm左右,所以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是60μm;一个成人拳头的直径是9cm.故答案为:μm;cm.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答案】D【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7.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答案】B【解析】物体位置的相对变化叫机械运动。
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初二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C.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2.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一定向右运动B. 物体可能静止C. 物体可能向左运动D. 物体可能保持原速度不变答案:B3.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A. 保持静止B.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C. 做曲线运动D. 做加速运动答案:B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A.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 速度与时间的平方成反比D.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答案:A5. 下列关于惯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B.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D. 惯性仅在物体静止时存在答案:D6.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B.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C.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D.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答案:A7.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A. 物体的重力B.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C. 物体的体积D. 物体的质量答案:B8. 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将做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将做减速直线运动D. 物体将保持静止答案:B9.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m/sC. 3×10^6 m/sD. 3×10^4 m/s答案:B10.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D. 镜子成像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方向和作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