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记叙了邹忌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 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 ,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 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受蔽
邹
进谏的缘起 清醒
忌
讽
根据
齐 进谏的内容
王
结论
纳
谏
除蔽
齐王纳谏 效果
比徐公美 私、畏、求我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 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 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 达,大臣们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 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 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 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 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 )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 四 世 孙 。 代 表 作 品 《 新 序 》《 说 苑 》《 列 女 传 》 。 另 撰 有 《 别 录 》,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 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 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 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 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 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 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 他们争相招揽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邹忌 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1.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