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 格式:docx
- 大小:173.54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3章物态变化第2讲熔化和凝固案情回放:1,人体的正常温度是多少?2,人感觉到最舒适的温度是多少?3,1摄氏度温度是怎么定义的?4,温度计是什么原理做成的?5,描述体温计的工作原理。
6,影响温度的因素是什么?讨论:1,世界上水存在有哪些状态?2,世界物质主要有哪些状态?3,物质状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讨论1,固态变成液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液态变成固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3,举出三个例子固态变成液态。
4,举出三个例子液态变成固态。
讨论:物态变化影响因素是什么?熔化讨论: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讨论:1,海波只有固态存在的线段是?2,海波有固态也有液体存在的线段是?3,海波存在固态的线段是?4,我们将B和C点如何命名。
5,松香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讨论: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关键是什么?2,熔点和凝固点温度一定吗?3,熔化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什么?4,凝固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什么?5,根据上面推理,熔化是放热还是吸热?6,根据上面推理,凝固是放热还是吸热?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B.冰C.玻璃D.石蜡3、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 ,则此温度下的萘: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
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
其原因是( )A .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 .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C .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D .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5、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3.2熔化和凝固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C.树叶上的露珠D.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答案】D【解析】A.湿衣服晾干了,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属于扩散现象,不是物态变化;C.树叶上的露珠,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D.春天来了,江河中的冰化成了水,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选D.【点睛】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冰变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据此解答!2.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B.冰C.松香D.石蜡【答案】B【解析】沥青、松香、石蜡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都属于非晶体;冰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选B。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答案】A【解析】沥青被烤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为答案。
沥青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沥青属于非晶体,故B错误。
沥青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沥青被烤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D错误。
4.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此物质属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为55℃,处于熔点温度的物质的状态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固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的状态,故应选D。
5.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答案】C【解析】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 3.2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了解物态变化是物质在固、液、气3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掌握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4.掌握熔点、凝固点,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为0摄氏度。
【课前预习】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 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 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温度为 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 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第 5min 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B.在 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D.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5.冰的熔化温度为0℃,则0℃的水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前三者都可能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 D.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7.我们生活在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8.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A.蜡B.冰C.玻璃D.松香9.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10.将两块相同的方糖分别投入到两个质量相同,温度不同的装水烧杯中,发现温度高的烧杯中方糖消失的快,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方糖吸收热量熔化了 B.方糖的消失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C.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D.方糖的分子大小保持不变【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随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2、通常水有几种状态存在?影响它的不同状态的因素是什么?3、现象:固体与液体间的转换我们可以得出,冰变成水的过程中,物态由态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这种物态变化需要(吸热、放热);相反如果水结成冰,物体由态变为态,这种现象叫做,这种物态变化需要。
3.2熔化与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3.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5.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警惕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1.熔化与凝固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熔化与凝固也是经常考查的内容。
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物态变化的考查基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常见物态现象分析和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解释的考查。
此部分考题平均考点概览知识点精析分值在5~6分左右,常考题型有选择题(一个考题,分值以2分居多)、填空题(一个考题,分值以2~3分居多)、实验探究题(一个考题,分值一般为3~6分),也曾出现过简答或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等题型,其中实验探究题分值稍高。
物态变化在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中仍会出现,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
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2)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3)图像分析。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认识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答题时间:10分钟)1.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冬天,湖水结冰B.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C. 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D.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2. 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 “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 “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3. 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C. 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D. 在-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4. 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A. 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B.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5.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冰、钻石、玻璃、铜、塑料、水晶石中,属于晶体的有,属于非晶体的有。
6. 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
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
其中的原因是。
7. 冬天雪后,当屋顶还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时,我们常看到屋檐下背阴处挂着一根根粗细不一的冰柱。
这是由于屋顶上向阳处直接受到太阳的辐射,温度升到1~2℃时,积雪会;而背阴处的气温远远低于0℃,沿屋檐流下的雪水还没来得及落地就又_______ 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冰柱。
认识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 D 解析:湖水结冰是凝固,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是汽化,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是液化,河里的冰化成水是熔化。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物质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明白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晶体熔化所需要达到的条件。
2.学生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和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和总结归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晶体熔化的条件。
3.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水、试管、温度计、海波、松香、水浴锅、秒表、多媒体课件等。
三、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超市生鲜类摊位照片。
教师:这是我们在超市经常看到的熟悉的情景,尽管上面摆放的有海鲜,有鸡肉等不同商品,但是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下面都铺着一层碎冰,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时间久了,冰会怎么样?(熔化)冰熔化后会变成什么状态?(液态)液态得水又会怎么样?(变成水蒸气)进而引导学生明白: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我们把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我们把像冰变成水这种使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水结成冰这种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四、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熔化现象?学生:春天的时候冰雪都化成了水;蜡烛点燃时会流下蜡油;妈妈炒菜时,放在锅里的块状荤油会变成液态,以及炼钢厂里面的铁在高温下也会变成铁水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教师:生活中你又见过哪些凝固现象呢?学生:长时间放在冰箱里的矿泉水会结冰;蜡油冷却后就会变成固态的。
教师:物质怎样才能从固态变成液态?学生:都需要对它们加热。
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下面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3.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固体都有熔点
B.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C.物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一定保持不变
4.在北方高寒地区常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酒精小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熔点低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5.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2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min后物质处于液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6.在玻璃、石英、沥青、铁等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
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
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变化是______和______,反映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如图甲所示,这利用了__________;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
如图乙所示,这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
9.水属于_________态,当温度改变时,水可以结成冰,也可以成为水蒸气悬浮在空气中.可见,在一定条件
下,水的三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0.图所示是某晶体的凝固与熔化过程.其中表示该晶体熔化的是图像中的______段,该晶体的熔点为
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第1空3分,其余每空2分,共15分)
11.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
示.
3
(1)将分别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先后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
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___.
(2)将温度计先后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3)图丙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填“吸
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_______(填“固”
“液”或“固液共存”)态.
(4)图丁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C
6.石英、铁 玻璃、沥青
7.凝固 熔化 冰熔化和水凝固时温度不变
8.水凝固放热 冰熔化吸热
9.液
10.EF 45
11.(1)受热均匀 (2)B 42 (3)吸收 不变 固液共存 (4)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