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环科园联盟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974.50 KB
- 文档页数:31
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案纸上的答案栏内,共12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1.同学们对“吸铁石能否吸引小铁钉”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有同学认为“吸铁石能吸引小铁钉”,并从实验室借来吸铁石吸一吸小铁钉。
“用吸铁石吸一吸小铁钉”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做出猜想C.实验 D.得出结论2.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响度 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3.如图1所示,小王一边追赶小李,一边高声叫道:“小-李,快-停-下”。
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成0.1m/s(这个速度会比人的跑步速度慢很多),那么将会出现下列情形中的()A.还和正常情况一样B.小李什么也听不到C.小王先到小李身旁,过一会儿小李再听到“小-李,快-停-下”D.小王先到小李身旁,过一会儿小李再听到“下-停-快,李-小”4.在演示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如图2).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无锡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6.某温度计的示数为40℃,现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7.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是右表所列液体中的一种),液体中的试管内盛有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水也能发生沸腾,则烧杯内盛的液体应是A.酒精 B.水C.煤油 D.无法确定8.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物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意大利科学家在一次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发现教堂穹顶上的吊灯因风吹过不停地摆动,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似乎相等,从而促进了钟表的研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4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
据此可判断:全程来看小汽车在做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前30s的平均速度为m/s。
3.如下左所示的体温计,它的最小分度值是℃。
图中A处结构的好处是,读数时,。
4.如上右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5.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能够传声。
6.成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很小;宇航员在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
7.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熔点113.5°C)。
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
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8.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孟津县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6℃C.眨眼睛所用的时间是0.1s D.某中学生身高约165cm9.在测量水的温度时,小明(甲)、小红(乙)和小兰(丙)的读数方法如图所示,则【】A.小明的方法正B.小红的方法正确C.小兰的方法正确D.三人的方法都正确10.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划破夜空的流星运动B.奔驰骏马的运动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地球绕太阳公转11.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长笛小提琴手风琴二胡A B C D12.为了使教室内的同学们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14.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晶体)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变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冷却变成固态即可【】A.白糖变为糖浆属于液化过程B.糖浆冷却变成固态为放热过程C.白糖变为糖浆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5.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除以张数,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
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实验班)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共7题;共21分)1. (3分) (2016八上·孝南期中) 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 .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 .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 .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2. (3分)(2018·徐汇模拟) 甲、乙两物体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它们的s-t图像,观察者位于P 处,t=0时,乙物体经过P处,t=2秒时甲物体也经过P处,则甲从经过P处到追上乙所用时间t甲和通过的路程s为()A . t甲=3秒,s=15米B . t甲=3秒,s=25米C . t甲=5秒,s=15米D . t甲=5秒,s=25米3. (3分)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 . 2.5μm=2.5um×106mB . 2.5μm=2.5×10﹣5dmC . 2.5μm=2.5×106cmD . 2.5μm=2.5×109m4. (3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图中A B C D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 .5. (3分) (2017八上·柳城期中) 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 .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 .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 . 以上都不对6. (3分)(2018·平邑模拟) 自然界关于云、露、雾、霜、雨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的大量小水滴和凝华成大量的小冰晶形成的B . 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C . 露是大量的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D .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大量的小冰晶7. (3分) (2017八上·靖江期中) 在我们用点燃的蜡烛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 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B . 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C . 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D . 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二、选择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21分) (共7题;共21分)8. (3分)(2017·贵港) 如图1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2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s.9. (3分) (2018八上·铜仁期中) 如图1中的大象是通过________进行交流的;如图2中利用回声测定海底深度时,声波主要起________的作用.利用这种办法________(能/不能)测量“月球﹣地球”之间的距离,你的理由是:________10. (3分) (2017八上·沅陵期中) 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的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利用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________(填“吸热”或者“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会太低。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物理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共26分。
其中1~10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1、1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得0分。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添在下面的表格中)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cm B.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C.学生用椅子高80Cm D.辽宁某些地区夏季的气温最高可达35℃左右2.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3. 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A、人呼出的水蒸气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4.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5.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6.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7.. 如图所示,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A.一定沸腾 B.一定不沸腾C.下部沸腾,上部不沸腾D.开始不沸腾,过一会儿也沸腾了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体积越大,其密度越小B.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C.根据ρ=m/V可知,ρ与m成正比,ρ与V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9.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调配后不同颜色是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A.质量B.体积C.温度 D密度10.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一半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物理量是它的A.质量B.体积C.长度D.密度11.下列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给盛水的饮料瓶加盖12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A.质量变大B.质量不变C.密度变小 D.体积变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3. 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 规定为100摄氏度。
2015-2016学年五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6分)1.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适当的单位:(1)某初二学生的身高是160 ;(2)一般成人心脏跳动的频率为70 ;(3)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 .2.9月6日,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夺得2015女排世界杯挂冠,这是中国女排第八次荣膺世界冠军.如图所示,比赛场上,队员击打球的声音不时传来,可知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女队员在比赛中不时叫喊,发生的音调比一般男队员(选填“高”或“低”)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声音是通过传到花匠耳朵的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这主要是根据来判断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4.随着俄罗斯“联盟TMA﹣16M”载人飞船9月12日成功返回地面,俄宇航员根纳季•怕达尔卡以878天的太空飞行总时间成为在太空停留最久的宇航员,航天员在飞船外只能用无线电设备通话,是因为不能传声;一艘飞船在太空遨游21h,绕地球14圈,飞行约61万km,则飞船的速度约为km/h(取整数)5.一般情况下成人腋下正常的体温是℃,如图所示,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通过水分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体表热量,起到降温作用.6.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选填“超声”或“次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若探测船发出的声波经过8s才收到回波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约1500m/s)7.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市面上的“足疗”、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蜡属于(晶体/非晶体),“蜡浴”是利用熔化的蜡在肿胀部位而被人体吸收,加快血液流动.8.音乐家贝多芬28岁不幸患上耳疾,为了继续进行创作,他用牙齿咬住木棍的一端,将棍子的另一端顶在钢琴的盖板上,通过盖板的振动来感受音乐的起伏,用木棍“听”音乐利用的声学原理是.9.生活中有很对现象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如用水壶烧水,水烧开时我们可以看到壶嘴的上方有“白气”生成,拨开包裹冰棒的冰棒纸,我们也会看到从冰棒表层冒出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小水珠,在歌舞晚会的舞台上,经常会喷洒一些干冰,通过干冰(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所产生的白雾给整场演出增添一种梦幻的效果;寒冷的冬天,早晨起床时,我们会看到玻璃窗户上有一层小冰晶,这是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成,且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窗的(选填“内”或“外”)表面.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紧密排绕在圆珠笔上,绕若干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细钢丝的直径是mm.11.一场大雪过后空气往往变得很干净,周围也变得很安静,这是由于蓬松的雪能周围的噪音.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由于化雪是一个(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12.如图1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如图2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选填:“升高”或“降低”).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下面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4.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课间,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C.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15.下面列举的产生误差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测量仪器不可能十分精确B.环境的温度、湿度对仪器有影响C.人在估读时不可能十分正确D.由于外界干扰,没有完全遵守实验规则16.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哪些结构的改变是正确的()A.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B.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C.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一些D.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17.在1标准大气压下:①冰熔化;②铁水凝固;③乙醚蒸发;④水沸腾;⑤萘升华,在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④⑤D.①③④18.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边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只能感觉到蝴蝶飞过B.只能感觉到蜜蜂飞过C.都能感觉到D.都不能感觉到19.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是右表所列液体中的一种),液体中的玻璃试管内盛有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水也能发生沸腾,A.酒精 B.水C.煤油 D.无法确定20.D调“1(do)”的频率是294Hz,C调“1”的频率为262Hz,小明在一次演奏会上,欲将二胡由C调改为D调,你认为他下列的调节方法不正确的是()A.将琴码下移,使弦变长B.将琴弦适当调紧C.将琴码上移,使弦变短,同时将适当调紧D.换较细的合适琴弦21.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气压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气体流速快,加快了蔬菜中的水分的蒸发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4分)23.如图是小明探究单摆的等时性原理的装置,由于没有计时工具,为了完成该实验、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他每次让小球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小球是否同时撞击木块C,比价单摆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甲、乙、丙三球的摆长均为L,A、B球质量不相等,θ1<θ2).(1)他选择甲、乙两图时,发现小球同时撞击木块C,说明单摆摆动时间与小球质量(选填“有关”或“无关”).(2)当选择乙、丙两图时,是为了探究.(3)若小明选择丙图来探究单摆摆动时间与摆长L是否有关,他保证摆球质量和摆的角度不变,改变其摆长L,发现摆长短的小球先撞击木块C,由此可知:摆长越差摆的时间就越(选填“短”或“长”).(4)丁图是小明家的摆钟示意图,该摆钟走快了,小明应该将螺丝向(选填“上”或“下”)调节.24.如图所示,小明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声音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保持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逐渐加大力度拨动尺子,观察声音响度的大小.实验发现:(1)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其振动幅度越,发出声音的响度越.(2)反复实验,可得出结论:声音响度的大小与有关.(3)小东说:“利用此实验器材,我还可以探究声音的另一个问题!”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小东探究的问题:;他的做法:.25.(1)图甲是小明、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的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加热,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2)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丙).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 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选填“继续”或“停止”).理由是:.26.放学后,小宇和大军从学校骑自行车去新华书店,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大军和小宇均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2)由图象可知,学校到新华书店的路程为多少km?(3)(选填“小宇”或“大军”)先到达新华书店,小宇骑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7.小明到千山去旅游,当走过一山谷时,他拍手经过0.5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过1s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的宽度大约是多少?(v声=340m/s)2015-2016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6分)1.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适当的单位:(1)某初二学生的身高是160 cm ;(2)一般成人心脏跳动的频率为70 Hz ;(3)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 min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解答】解:(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左右;(2)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不到1s,1min跳动70次左右,也就是频率为70Hz;(3)正式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各45min,全场90min.故答案为:(1)cm;(2)Hz;(3)min.2.9月6日,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夺得2015女排世界杯挂冠,这是中国女排第八次荣膺世界冠军.如图所示,比赛场上,队员击打球的声音不时传来,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女队员在比赛中不时叫喊,发生的音调比一般男队员高(选填“高”或“低”)【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分析】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解答】解: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赛场上队员击打排球的声音是排球振动产生的;女队员的叫喊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一般说女队员的声带比男队员的声带窄而薄,振动频率更高,所以女队员发出的音调比男队员高一些.故答案为:振动;高.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响度很大;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花匠耳朵的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这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响度;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解答】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里是指声音特别大,因此指声音的响度.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花匠耳朵的,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答案为:响度;空气;音色.4.随着俄罗斯“联盟TMA﹣16M”载人飞船9月12日成功返回地面,俄宇航员根纳季•怕达尔卡以878天的太空飞行总时间成为在太空停留最久的宇航员,航天员在飞船外只能用无线电设备通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一艘飞船在太空遨游21h,绕地球14圈,飞行约61万km,则飞船的速度约为29048 km/h(取整数)【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已知飞船飞行的时间和飞行的距离,根据公式v=,求出飞船的飞行速度.【解答】解:太空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对话,需要利用无线电交流;船飞行的时间t=21h,飞行的距离s=61万km=610000km,飞船的飞行速度v==≈29048km/h.故答案为:真空;29048.5.一般情况下成人腋下正常的体温是37 ℃,如图所示,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通过水分的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体表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考点】温度;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①根据对人体正常温度的了解作答;②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解答】解:正常情况下,成年人腋下正常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物质在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所以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通过水分的汽化带走部分体表的热量,起到一定程度的降温作用.故答案为:37;汽化.6.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选填“超声”或“次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若探测船发出的声波经过8s才收到回波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6000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约1500m/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回声测距利用的是超声波,首先求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s=vt 求出海水的深度.【解答】解: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8s=4s,由v=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500m/s×4s=6000m.故答案为:超声;6000.7.随看生活水平的提高,热疗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家里的“热敷”.市面上的“足疗”、体育场上的“蜡浴”,其中“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蜡属于非晶体(晶体/非晶体),“蜡浴”是利用熔化的蜡在肿胀部位凝固放热而被人体吸收,加快血液流动.【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1)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非晶体,温度不变的是晶体.常见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常见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凝固放热.【解答】解:(1)根据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可以判断出蜡是非晶体;(2)“蜡浴”就是将熔化的蜡用刷子刷在肿胀部位,蜡凝固放热,人体吸热后,加快血液流动,一段时间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故答案为:非晶体;凝固放热.8.音乐家贝多芬28岁不幸患上耳疾,为了继续进行创作,他用牙齿咬住木棍的一端,将棍子的另一端顶在钢琴的盖板上,通过盖板的振动来感受音乐的起伏,用木棍“听”音乐利用的声学原理是骨传导.【考点】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解答】解: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听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故答案为:骨传导.9.生活中有很对现象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如用水壶烧水,水烧开时我们可以看到壶嘴的上方有“白气”生成,拨开包裹冰棒的冰棒纸,我们也会看到从冰棒表层冒出的“白气”,这些“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小水珠,在歌舞晚会的舞台上,经常会喷洒一些干冰,通过干冰升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所产生的白雾给整场演出增添一种梦幻的效果;寒冷的冬天,早晨起床时,我们会看到玻璃窗户上有一层小冰晶,这是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成,且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窗的内(选填“内”或“外”)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1)壶内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遇冷液化而形成小水滴,即看到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拨开包裹冰棒的冰棒纸,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会液化变成小水滴,故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也是液化现象;(2)舞台上的梦幻效果是通过喷洒干冰来完成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冬天早晨窗户的玻璃上的小冰晶是固态的,是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所在窗花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答案为:液化;升华;凝华;内.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紧密排绕在圆珠笔上,绕若干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细钢丝的直径是 1.4 m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细钢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钢丝直径d=【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细钢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1圈;线圈左端与9.90cm对齐,右端与12.5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12.50cm﹣9.90cm=2.60cm,细钢丝的直径为d==≈0.14cm=1.4mm.故答案为:1.4.11.一场大雪过后空气往往变得很干净,周围也变得很安静,这是由于蓬松的雪能吸收周围的噪音.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由于化雪是一个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归纳为“隔、吸、消”,“吸”就是把声能吸收耗散掉,达到减噪目的;最常用的吸音材料是多孔性材料,它的机理是让声波进入后,在吸音材料的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解答】解:大雪蓬松且多孔,声波进入后在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因此对噪声有吸收作用;下雪不冷消雪冷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计降低,所以化雪时更冷.故答案为:吸收;吸热.12.如图1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37.8 ℃.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如图2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结合体温计中液面对应刻度,可以读取体温计的示数;(3)气体温度计的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上方的球形容器是用来感知空气温度的,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气体受冷,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解答】解:(1)温度计、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由图可知,体温计的玻璃管中的液面对应的刻度比37℃多了8个小格,故示数为37℃+8×0.1℃=37.8℃;(3)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球形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减小;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气温度的,球内气体受冷说明空气温度降低了.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降低.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下面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解答】解:A、冰挂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冰挂”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B、云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云”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故选D.14.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课间,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C.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考点】机械运动.【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解答】解:A、桃树上结出桃子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但是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B、课间,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是声音的传播,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C、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苹果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D、探照灯光射向天空,探照灯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C.15.下面列举的产生误差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测量仪器不可能十分精确B.环境的温度、湿度对仪器有影响C.人在估读时不可能十分正确D.由于外界干扰,没有完全遵守实验规则【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解答】解:A、测量仪器不十分准确是造成误差的原因之一,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环境的温度、湿度造成测量仪器发生变化,即也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人在估读时不可能十分正确,也是产生误差的原因之一,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由于外界干扰,没有完全遵守实验规则,这是错误,不是误差,故该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16.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述哪些结构的改变是正确的()A.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5八上·安达期末) 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 .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音调越大C .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 .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2. (2分)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 .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 .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 .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 .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3. (2分)(2018·南充)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 真空不能传声C .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 .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4. (2分) (2017八上·江苏期中) 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D . 速度5. (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 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B . 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C . 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D .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6. (2分)小王站在竖直放置的镜子前2m处,然后走近镜子1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B . 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C . 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 他在镜中的像变小7. (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 立竿见“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 . 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 . 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D .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8. (2分)关于图中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 . 图片B所示的(擂鼓)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 . 图片C所示的(拨动钢尺)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D . 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9. (2分)(2017·呼伦贝尔模拟) 我们生活的呼伦贝尔地区,在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 .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 . 河水熔化结成冰C . 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安全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使冰熔化D .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由于冰的升华可以逐渐变干10. (2分)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时,曾有消息传叙利亚向伊拉克运送红外夜视仪,夜视仪是一种可以在夜晚达到侦察目的设备,其依据的原理是()A . 不同的物体结构不同B . 不同的物体温度不同,所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也不同C .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色光不同D . 它能在夜间发出红外线并到达不同的物体上11. (2分) (2017九上·天门期中) 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图线,则()A . 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2℃B . 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C . 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多D . 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12. (2分) (2016八上·仙游期中) 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A . 肉中的水会结冰B . 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C . 肉中的冰会熔化D . 肉中的水会蒸发13. (2分)夏天,人们站在吊扇下吹风会感觉凉爽,如把温度计放在吊扇下,其示数将会()A . 不变B . 降低C . 升高D . 不确定14. (2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 . 楼台倒影入池塘B . 风吹草低见牛羊C . 潭清凝水浅D . 云生结海楼15. (2分) (2018九下·兴化月考) 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 水中向上折的筷子B . 竖直杆额影子C . 放大的邮票D . 拱桥的倒影二、填空题 (共10题;共12分)16. (1分)(2016·黔西南) 布依族人民能歌善舞,常常以唱布依山歌来传达情谊.布依姑娘唱山歌时声音清脆,优美动听;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低沉、雄浑有力.他们唱山歌是通过声带的________来产生声音的,声音低沉是指________.17. (1分) (2017八上·漳州期中) 将下列光学现象按形成的原因归类(填序号)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②海市蜃楼③猴子捞月④厚玻璃后的铅笔看上去好像断成了三截⑤在路灯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⑥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__.18. (1分)如图所示,图甲的温度为________,图乙的温度为________19. (1分) (2016八上·揭西期中) 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在常温下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入钢罐内,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又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________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20. (1分) (2017八上·常熟期中) 天气热了,张扬同学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他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所示,当时室温为________℃.于是他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他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_______.21. (1分)(2011·苏州)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__ m/s.22. (1分) (2019八上·麻城期中) 2019年10月18日晚,武汉军运会开幕式上呈现的高科技元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年级上册无锡物理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解析】【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2.观察表,试写出三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在空气中在气、固、液体中在空气中温度(℃)声速(米/秒)介质声速(米/秒)频率(赫兹)声速(米/秒)0330氧气3162000340 15340水1450100034030349冰3160500340100386铁4900﹣5000256340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1)由第一第二列可得:_____.(2)由第三第四列可得:_____.(3)由第五第六列可得:_____.【答案】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解析】【详解】(1)由表中第一第二列可以看出,同样是在空气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会不同,故可得出:同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有关;(2)由表中第三第四列可以看出,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3)由表中第五第六列可以看出,频率不同,但声速相同,说明,声音传播的速度与频率无关.3.如图甲所示,小芳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固体能够传声金属丝比棉线的传声效果好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 a 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实验中没有控制材料相同【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土电话”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指阻断了声音的传播,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 . a d;因为a和b材料、长度都相同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故答案为(1)固体能传播声音;(2)金属丝的传声效果好;(3);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4)①ad;②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③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两根导线的材料相同.4.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ms.(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均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猜想“温度越高,声速越小”.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如果的确是“温度越高,声速越小”,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0;(2)不变;(3)变大【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乙距离相等,时间相等;(2)由于乙和甲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乙接收到的时间总是比甲晚一定的时间;(3)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在相同距离内,时间减少;解:(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小,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增加,故时间差也会变大;故答案为:(1)0;(2)不变;(3)变大.【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有关方面的内容,计算时要注意时间单位和路程单位的统一.5.小红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同学,她在欣赏乐手演奏二胡时,发现二胡弦在振动。
江苏省无锡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九上·右玉月考)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 . 电饭锅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5AB . 成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C . 一间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0mD .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2. (2分)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 . 铁轨B . 车厢C . 铁路边的树木D . 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3. (2分)(2017·河西模拟) 如图所示,初夏,人们有时会看到昆虫和植物上挂着露珠,露珠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 . 熔化B . 液化C . 汽化D . 凝华4. (2分) (2016八·台安月考) 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A . 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B . 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C . 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D . 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5. (2分)(2017·岳池模拟) 下列自然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涓涓溪流;②夏天,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③深秋的早晨,漫天的白雾;④冬天,树上玲珑剔透的雪花.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6. (2分)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A . 大于34mB . 大于17mC . 等于17mD . 等于37m7. (2分) (2018八上·芒市期中)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 .B .C .D .8. (2分) (2019八上·忻城期中)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位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A . 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B . 声波在铁管中会发生多次反射C .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D . 敲打铁管在空气中会形成两个不同的声波9. (2分) (2017八上·沅陵期中)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是()A . 80m/sB . 10 m/sC . 5 m/sD . 无法判断10. (2分)(2016·东港模拟)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 冬天湖面结冰B .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C .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D . 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11. (2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 前2s内,小华跑较快D .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12. (2分)(2019·德阳) 对下面的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 .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 .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 .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二、填空题 (共9题;共12分)13. (2分) (2019八上·高州月考)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015年秋季期中八年级物理考试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试卷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
)1、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大拇指的长15cm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D. 小明同学跑100m 的成绩是6s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C .测量中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D .采用精密仪器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3、小林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泉州 B. 小林本人C. 小林所乘坐的动车D.坐在小林身边的乘客4、如图1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下列各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5、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而猎豹的奔跑速度为20 m/s 则( ) A 、汽车跑得快 B 、猎豹跑得快 C 、两者一样快 D 、不能确定6、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 内通过50m 的路程,那么它在第6s 时的速度是( ) A 、10m/s ; B 、5m/s ; C 、15m/s ; D 、2.5m/s7、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是3:4,时间之比是4:5,则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是( ) A .3:5 B .3:4 C .5:3 D .4:38、如图2所示(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 -t 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 -t 图像是( )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 、声波全部传入人体 B 、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C 、声音的音调变高了 D 、锣面停止了振动10、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
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 、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 、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 、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 、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11、环保型住宅多数使用双层中空玻璃替代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这样做的好处是( )图2图1A .具有更强的安全性B .具有更强的拉伸性C .具有更强的透光性D .具有更优良的隔音性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 、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B 、“水中月、镜中花” C 、奇妙的“海市蜃楼”景观 D 、小孔成像 1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从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 ) A 、空气、金属、水; B 、金属、水、空气;C 、金属、空气、水;D 、水、空气、金属14、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15、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 .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B .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C .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D .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16、如图3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17、如图4一只小熊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 应是图中的 ( )18、小林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当他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述正确的是( ) A 、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B 、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28分)1.(3.00分)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实例,其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呼叫声B.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2.(3.00分)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3.(3.00分)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叙述错误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4.(3.00分)无锡地铁正在建设中,为了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从哪种途径控制噪声()A.声源处控制B.传播过程中控制C.人耳处控制D.人耳和声源处控制5.(3.00分)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不变,音调升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增大,音调不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6.(3.00分)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D.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7.(3.00分)如图所示,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白色雾气,这就是飞机“拉烟”现象。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环科园联盟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0分)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B.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C.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2.(2.00分)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A. B. C. D.3.(2.00分)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
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4.(2.00分)如图四幅图对应的应用解释正确的是()A.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B.汽车导航仪利用次声波导航C.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D.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侦察5.(2.00分)浮着一层油的菜汤不易变凉,这是因为()A.油比水散热慢B.莱汤原来温度高C.水分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D.浮油阻碍了水分的蒸发6.(2.00分)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 .深秋,草叶上形成露珠C .初冬,树叶上形成雾凇D .严冬,树枝上形成霜7.(2.00分)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拥有高铁,总里程达到了22633公里,其中中国就有11028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 .B .C .D .8.(2.00分)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A.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B.铅达到328℃就变成液体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标准大气压下80℃的酒精是液态9.(2.00分)在硬纸板上穿一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10.(2.00分)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前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前、后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11.(2.00分)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影子D.光的色散12.(2.00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
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B.C.D.13.(2.00分)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振动B.静止不动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14.(2.00分)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
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
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A.红外照相机B.可见光照相机C.紫外光成像仪D.超声波成像仪15.(2.00分)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6.(2.00分)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
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
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不同的声音。
17.(2.00分)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填序号)18.(2.00分)下表列出了声音在一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m/s)观察、分析表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结论一:;结论二:。
19.(1.00分)探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时间为0.4s,则潜艇的实际深度约为m。
20.(5.00分)可见光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些大厦的外部装有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选填“虚”或“实”)像。
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15年国家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不仅有高空坠落的危险,而且因为发生反射易造成光污染;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验钞机是利用工作的。
21.(2.00分)教室内投影仪的幕布通常都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白色可以反射颜色的光;幕布的表面是粗糙的,这是利用让教室内不同位置的学生都可以看见。
22.(2.00分)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热。
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23.(4.00分)厨房里存在很多热现象,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里爆炒,会将肉炒焦,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炒出的肉片既嫩又鲜,主要是因为淀粉包裹在肉片表面,导致肉片内部的水分不容易发生(物态变化);炒菜比炖菜温度高,导致炒的菜容易焦,这是因为油的比水高;进入厨房工作要防止被水蒸气烫伤,这是因为同样温度的水蒸气成的水时会热,水蒸气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比沸水更严重。
24.(4.00分)夏天可以用冰箱保鲜,如图所示的冰箱制冷液的循环系统,制冷液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
要使冷冻室降温,需要(吸收/放出)热量,那么制冷液流经冷冻室时应该发生(液化/汽化)现象;为了循环使用制冷液,电动机压缩制冷气体会发生,(吸收/放出)热量。
25.(2.00分)如图所示,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
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升到周围气温以上/降到周围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就会在甲壳虫背上(物态变化)形成水珠。
水珠越聚越多,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
三、简答题(共44分)26.(8.00分)根据题目的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如图甲所示,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小张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
请你在乙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画出过A点放置的平面镜。
(3)在图丙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
(4)请在图丁路灯下站着小芳,小刚两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标出丁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
27.(6.00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8.(8.00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将红、绿、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2)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图乙),鹦鹉的嘴呈红色,翅膀呈绿色,则在当(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时,嘴仍呈红色,此时翅膀呈色。
(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4)如图丁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此时看见的烛焰(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小孔直径为2mm)(5)如图戊所示是用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像(完整描述像的特点)。
29.(8.00分)小明利用钢尺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产生了一些困惑:(1)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
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发现:听到的“噗噗”声是钢尺撞击桌面的声音,他该如何进行的改进;(2)改进后发现:用力再拨钢尺,他该听(选填“刚开始手指划过钢尺的声音”or“手离开钢尺后振动的声音”);(3)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的响度也发生了改变;为保证响度不变,避免干扰观察音调变化实验中他应该保持不变;(4)实验中为使钢尺音调变化更明显,他应该。
30.(8.00分)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一个实验:将少量食用盐放入水中调制成盐水后放入冰箱中,每隔2min观察一次插入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1)由图象可知,实验进行到第10min时,“盐水”的状态是,此时的温度是℃。
(2)该盐水的凝固点是℃;凝固的过程经历了min。
(3)盐水的凝固点不一定是本实验中所测得的值,盐水的凝固点会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你提出一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你的猜想:。
验证实验方案:。
31.(6.00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甲图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读数为℃。
(2)实验时,当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直至水面破裂,水开始沸腾。
(3)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环科园联盟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0分)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B.控制公路噪声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C.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解答】解:A、动物能产生和听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故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