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配套学案第五章微专题讲座(4).doc
- 格式:doc
- 大小:432.17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讲染色体变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为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和成因。
本课的知识与前面复习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结构变异等知识是一个整体,又与后面将要复习的“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密切相关。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在高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但学生普遍对染色体组的概念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单倍体和多倍体。
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重点就是要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澄清易混淆的知识点,并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染色体组的概念②识别单倍体和多倍体③说出多倍体的成因2.能力目标:①尝试推断染色体个别数目变异的成因②尝试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③尝试推断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成因3.情感目标:①通过观察染色体图,参与染色体概念的形成②探讨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与细胞异常分裂的关系③认同科学研究成果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组的概念2.教学那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形成五、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高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内涵有一定的认识,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时间比较久远,知识点遗忘较多,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内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
由于复习的内容较多,思维的跨度较大,教学环节繁多。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构建知识网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问题导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把主要的复习内容转化为若干问题串,以问题为先导,同时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例分析、构建知识网络等活动,唤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并深化相关知识内容。
第五章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上课时间)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有)单基因遗传病于常染色体上,有的位于性染色体上,有的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有的教师讲述,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它在兄弟,而远比如果人的染色体发生异常,也可引起许多遗传性疾病。
比如染色体结为“猫叫综合症”;又比如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变异,人的第慢,外眼角上斜染色教师讲述:优生就是让每一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为此,就应该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
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应的基本知识。
类,要知道这些病的遗传方式及常见病症。
少遗传性疾病,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上海高考题)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医学依据是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解读】亲缘关系越近,其相同的基因就越多。
隐性性状只有在其基因纯合时才表现出来。
近亲结婚使所生后人隐性基因纯合的机会大大增加,因而后)位于常染色体上,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的、。
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这两个独立事件分别发生.性染色体多基因C.常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解读】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染色体的体上。
题中第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应属于病。
常染色体异常包括其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综上所述,要正和先天性疾病。
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控制的<3胞检.父母中有残疾的待婚青年D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象合理解释是.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对任.人类遗传病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生物必修2 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阅读教材P80~82)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等内因⎩⎨⎧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4.特点错误!5.意义(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易发生红细胞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二、基因重组(阅读教材P83)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比较类型发生的时期发生的范围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聚焦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3.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哪些重要意义?[共研探究]1.图1为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图2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解。
根据图示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得出①囊性纤维病的病因是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
②由于CFTR基因碱基数量减少,碱基排列顺序改变,导致出现囊性纤维病。
(2)由图2得出①形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碱基替换。
②碱基替换后,碱基数量不变,种类、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a.基因突变→基因结构改变(碱基种类、数目、排列顺序)→遗传信息改变。
b.基因突变未改变基因在DNA、染色体的位置,未改变基因的数量。
c.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学案复习线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基因突变的概念、特征与原因、意义(重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重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重难点);方法与技巧:分析、比较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运用可遗传变异知识解决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 基因突变【知识梳理】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解如下:临床症状 正常 贫血血红蛋白 正常氨基酸 谷氨酸mRNA A A DNA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 、 和 而引起的 改变。
【重点突破】(深化概念理解)思考1:基因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哪一种对蛋白质的结构影响最小?思考2:基因的增添或缺失对蛋白质结构可能造成的影响有?思考3: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 ,该生物细胞的基因数量是否发生改变?知识链接:基因突变的类型:(1)显性突变:如a →A ,该突变一旦发生,基因型为Aa ,可表现出相应性状(2)隐性突变:如A →a ,突变性状一旦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思考4:基因突变是否一定改变生物性状,原因?A c b针对练习: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
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 )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B.断裂DNA链中五碳糖与磷酸基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置换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疑点辨析】(知识误区和漏洞)1、典例分析:请判断以下说法对错①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只要发生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②基因突变对生物都是不利的()③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但自然状态下生物无法发生基因突变()④原核、真核细胞能发生基因突变,病毒不能发生基因突变()⑤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⑥基因突变可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⑦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所以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总结提升:考点二、基因重组【知识梳理】典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A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 D 环境的影响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
1.单倍体育种
2.多倍体育种
(1)原理
(2)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②秋水仙素处理后,新产生的茎、叶、花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未处理的根细胞中仍为
两个染色体组。
③四倍体植株上结的西瓜,种皮和瓜瓤为四个染色体组,而种子的胚为三个染色体组。
④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三倍体西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
产生正常配子。
1.(2015·武汉高一检测)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
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分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解析:选C。题图表示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杂交、减数分裂、花
药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其中杂交的目的是将位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
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花药离体培养过程的
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常用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
2.科学家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
小麦新品种,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甲产生的F1有四种表现型
B.利用该育种方法培育的优良品种不可育
C.过程乙没有涉及花药离体培养
D.该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选D。过程甲产生的F1只有一种表现型;单倍体育种涉及花药离体培养和人工
诱导染色体加倍,得到的个体是可育的纯合子。
3.“傻瓜水稻”割完后的稻蔸(留在土壤中的部分)第二年还能再生长,并能收获种子。
如图是一种名为“傻瓜水稻”的新品种产生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过程①②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完成过程④的作用是选择,其基础是基因突变
C.割完后的稻蔸第二年还能再生长,并能收获种子,其意义是快速繁殖后代
D.完成③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选D。A项中原理为基因重组;B项中其基础为连续自交提高纯度;C项中意义
主要是无性生殖保持优良性状。
4.已知西瓜红色瓤(R)对黄色瓤(r)为显性。图中A是黄瓤瓜种子(rr)萌发而成的,B是
红瓤瓜种子(RR)长成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水仙素溶液应滴在二倍体西瓜________(填部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H瓜瓤是________色,基因型为________,H中无子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上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年都要制种很麻烦,可以采用的替代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幼苗的芽尖 细胞分裂旺盛
(3)红 Rrr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4)染色体变异
(5)植物组织培养
5.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的西瓜育种流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所用的试剂①是________,该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育无子西瓜A的育种方法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过程中形成单倍体植株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该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
的________性。用试剂①处理该单倍体植株后获得的个体是________。
解析:(1)试剂①为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培
育无子西瓜A的育种方法应为多倍体育种。(3)单倍体育种基本流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单
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加倍→筛选获得纯合子。
答案:(1)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多倍体育种 (3)花药
离体培养 全能 纯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