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家庄西柏坡的导游词

石家庄西柏坡的导游词

西柏坡是河北省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下面小编收集了石家庄西柏坡的导游词,供大家阅读。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我是园丁旅行社派来的导游。我姓高,大家可以叫我小高或高导。在我身边这一位是我们的司机刘师傅,我们今天乘坐的是蓝色金龙大巴车牌号为冀A96888。我们今天的游览的是革命圣地西柏坡,我们将在上午9:30分到达西柏坡,游览时间为2个小时,下午1点钟在停车场集合,4点我们将到达石家庄市区。在这次旅途中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不妨尽管说,我们尽所可能地去满足大家的要求。小高在这里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中央旧址大院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中央旧址先后是中央工委、中国共产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解放全中国进入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2年,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中央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游客刚刚我们已经参观了董必武、刘少奇同志的旧居,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旧居了。毛主席于1948年5月来到西柏坡一直到1949年3月,毛主席就是在这所山村农舍里为中国解放事业日夜操劳的。这所农舍分前后两个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说”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这就是旧居后院了,西房南边一间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一间是家属的住室,北边一间是毛主席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方东西两间分别是毛主席的办公室和寝室。

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毛主席当年使用过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内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在指挥三大战役时,办公室内的墙上都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也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在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从毛主席旧居出来现在大家看到的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

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各位朋友!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高导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1天的共处,算算也有百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次的旅途中,高导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高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人的命运,有时也许是生来就注定的。也许我的一生中就必须奔波,从年青时起,就在国内到处出差,50岁以后换了工作,跑得倒是更频繁了,以至于几乎填满了新浪博客上的中国地图。可是这多年,江西竟总是空白,几次都是失之交臂。我对江西的想往最为迫切的自然是想亲自登临滕王阁。

却不说我的”填补“情节,我独自爬过黄山、泰山、庐山、峨嵋山、九华山、天柱山等几大名山,独自乘舟游过黄河、红河、濠河等大河,四大佛教圣地拜谒过,新建的杭州湾大桥、苏通大桥、东海大桥也都乘车通过,武广高铁、京沪动车、沪宁高铁、京沈动车、上海的磁悬浮无不亲自体验过,古刹名寺拜访无数,红色旅游延安、西柏坡、韶山、几大战役纪念馆瞻仰参观,可是中国江南著名的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也有说四大名楼的——包括昆明的大观楼或者说是山东的蓬莱阁)中的滕王阁,却是

我心想往之,却一直未曾登临。正如古人所云”不登斯阁,情何所系?魂何以安?“



天下名楼,都是楼以文传,文以楼传。滕王阁与王勃的故事,很小时就听母亲讲过。母亲受外祖父的影响,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功底。她平时工作紧张,与我们的交流很少,难得在一起时,也很少唠家常,却好谈起好些文学轶事。记得有一次娘儿几个包饺子,她就给我们讲了童子王勃怎样乘风赴会,文压群雄,独占螯头,未等回到家中,他的新作在传播手段不发达的当时,就一时洛阳纸贵。可是天妒英才,竟成绝笔。当秋高气爽的傍晚,泛舟江上,就能听到王勃在吟颂自己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那是王勃的文魂诗魄在显灵。母亲声情并茂的述说与吟颂,惜才之情溢于言表,竟让孩童的我流下泪水。找来《古文观止》懵懂的读了起来。在我的心中,滕王阁前的远山近江,景色一定是仙境一般的美丽与神密,阁中的楼台亭谢,空气中一定是充满了文人墨客的神灵。

前不久,我去江西出差,圆多年之夙愿,登临心中的圣阁。事前,我在网上查好,早上开门的时间是7点30分,门票价位是50元。清晨,打的到达才7点20分,得以第一个进入我梦想的地方。当我来到阁前,就被于1989年,第29次重建的滕王阁那宏伟的建筑所吸引。举目望着去,只见高峙江畔,厅轩楼谢,江亭津馆,错落有致,虽是现代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却不失大唐建筑风貌,宏伟程度,我想,一定是有过之而不及。难怪有人说,”滕王阁之于江西,犹如天安门之于北京。“这个比喻并不过分,因为凡是到过北京的人,没有谁不去观瞻雄伟的天安门,而凡是到过江西的人,同样没有谁不去登游巍峨的滕王阁。

要说的是,与前28次建设的都不同的是,里面安上了电梯。与所有公共场所的电梯不同的是,乘登上六层——最高层,要交一元钱。为了保存体力,我乘电梯如腾云一般,登上阁之最高处,啊,好一派江天如画!只见远处西山含黛,群峰叠翠,与天边相接处,深浅不一,高天之上,乱云飞渡,竟如千帆竞发;江中烟波浩淼,云雾蒸腾,正有一艘游轮驶过,轻盈无声,我想那船上的人也在看我吧,正是,我在看风景,也在风景中啊。此时虽是仲夏,阁上却是凉风习习,阳光照在配楼的绿色硫璃瓦上,龙的第五个儿子口含飞檐顶端,无法腾云飞去。面对天、地、阁美景,自然不会忧馋畏讥,却也不宠辱皆忘,只有一种如愿以偿的满足感。这滕王阁是明一层,暗一层,就是明层有窗对外,暗层无窗。总高约60米,如果一般的楼层是每层3米的

话,那么,新建的滕王阁就有20层楼那么高。我一层层的观赏玩味,我感兴趣的是第 五层的百蝶图。据说那是当年的滕王手笔,这位王孙虽为官与人品不佳,但丹青造诣非凡,特别是画蝶更是独树一帜,被后世尊为”滕派蝶画“鼻祖。曾被人称颂:”绝世流传蛱蝶图,东风粉色皆消落“。如今,滕王阁上,巨幅模拟磨漆画《滕王百蝶图》高挂五楼大厅,为这位技艺超群的画家给予肯定,得到应有的历史地位。图上只见蝶蝶不休,各俱形态,翩翩起舞,栩栩如生,或振翅飞翔,或收羽立于花端,总之如入世上最美丽的胡蝶丛中。仿佛自己也要变成了纷飞的蝴蝶,庄生就是这样梦蝶的吗?

偱楼梯逐层而下,有唐代歌舞乐图,两侧壁上分女歌舞乐和男武士舞。xx中设舞台,每日有唐乐和歌舞表演,那滕王生于帝王之家,工书画,妙音律,当年的大唐盛世之胡旋舞与霓裳羽衣舞是怎样的盛况?还是留给自己想像的空间,不要让拙劣的表演败坏了绝美的梦境。

下层分别是江西的自然风光和江西的名士,应称为地杰人灵吧。物非人非,一千三百年前,阎公是怎样设宴,并欲在名流面前推崇自己的女婿的文采,却不想对此不知情的王勃接下了作文的差事,令阎公好是不快。就扔下作文的王勃,转身他厅,听凭小吏一句一句的报来。报到名句时,阎公拍案叫绝,爱才惜才之情勃然而生。母亲讲,那阎公女婿孟夫子也非常人,在报句之时,已然记下了全文。当堂说,此乃本人之作,并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满堂皆惊,王勃却不慌不忙的说,后面还有一首诗,可知否?孟报惭无言,王勃朗声颂道: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母亲竟能背诵下全诗,我们都自愧弗如。这样喜剧的结局,自然是大得人心,听者也破涕为笑了。如今登临此阁,遥想当年高朋满座,名士风流,是何等的快意,追溯到建阁之初,阁上是佩玉鸣銮歌舞不断,柘枝蛮鼓不绝于耳,一个歌舞盛宴的王孙之地,由于王勃的美文而成为文化的符号与象征。历代,文人墨客,诗词歌赋,水墨丹青皆为此阁呈献。到了江南若不登临此阁,竟感终生遗憾。这一千多年中,滕王阁多次毁于战火,多少名人,无缘登临,我国的老一代领导人无一人登斯楼也,毛主席是1962年给他的儿子和儿媳写下的王勃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如今,做成不锈钢的对联,毛主席的墨宝高悬于滕王阁上。1960年,董必武副主席

来南昌时,只在滕王阁小学见到一块刻有”滕王阁“三字的大青石,仅有此遗迹,不胜唏嘘,留下诗一首,是我国当今领导人为滕王阁的唯一一首诗。诗中写到:豫章城郭迹无留,惟见西山水北流。滕阁尚存一片石,游人亦问百花洲。这首诗已存入《滕王阁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