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ER-硅烷改性聚氨酯胶粘剂(STP)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834.30 KB
- 文档页数:18
硅烷改性聚醚和硅烷改性聚氨酯北京华腾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市中关村北大街123号硅烷改性聚合物的历史1971年,美国的联碳(Union Carbide)首先研制出硅烷改性聚合物,并连续获得了多项专利。
与此同时,日本Kaneka公司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
几年后,Kaneka公司买断了Union Carbide的所有专利,并在这些专利的基础上开发出MS聚合物。
Kaneka公司的最大成就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聚合物的合成转化率;二是成功回收价格昂贵的催化剂;三是成功将MS聚合物在1978年推向市场。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底,MS聚合物成功地成为日本第一大密封胶原材料。
图一是日本密封胶工业协会(JSIA)提供的日本密封胶原材料市场数据。
图一日本密封胶原材料数据,Source: JSIA, 2008提供。
实际上,在这个数据后面,隐藏了一个巨大的变革。
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日本建筑行业发现:硅酮密封胶的使用,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维修成本。
因为,建筑主体结构寿命超过50年,甚至上百年;而硅酮胶的使用寿命在20年左右。
这样,每20年,建筑上老的硅酮胶需要除去;新的硅酮胶需要涂布。
传统残留硅酮胶的清除方法,见图二,不能有效提高残留硅酮胶表面的表面张力。
图二传统的清除残留硅酮方法,Development of a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ethod for Sealant Renewal. Part 2: Examination of Viscosity and Softening Effect of the Remover,Takeshi Ihara 1 Satoru Ohsawa 2 Shingo Yoshida 3 Takumi Itaya 4 Kenji Motohashi 5,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rabili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Component PORTO-PORTUGAL, April 12th-15th, 2011。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硅烷改性聚醚预聚体的合成方法和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性能特点、配方及固化机理,并综述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标签: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合成;配方近年来,由于我国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环境卫生法规,传统的聚氨酯密封胶因含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并且固化时容易形成气泡,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而硅酮密封胶因撕裂强度低、涂饰性差、容易污染建材,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膠兼具聚氨酯密封胶和硅酮密封胶的优点,克服2者的性能不足,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涂饰性、耐污性,且产品中无异氰酸酯及有机溶剂,是国内外新型弹性密封胶的主要发展方向。
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简称MS密封胶)又称有机硅改性聚醚密封胶和端硅烷基聚醚密封胶,它是一种以端硅烷基聚醚(以聚醚为主链,2端用硅氧烷封端)为基础聚合物制备的高性能环保密封胶。
该密封胶的良好综合性能与其基础聚合物的特殊结构有很大关系。
MS密封胶具有如下优异性能:1)对基材广泛的粘接性。
由于端硅烷基聚醚的低表面能和高渗透力,使其对多数无机、金属和塑料基材具有良好的润湿能力,从而对基材产生良好粘附性。
2)优良的耐候性和耐久性。
端硅烷基聚醚以聚醚为长链,以硅烷氧基封端,聚醚长链具有低不饱和度、高分子质量且分布窄的特点。
其端基是可水解的硅氧烷基团,MS密封胶经过室温湿固化会形成以Si-O-Si键为交联点、柔性聚醚长链相连接的网络结构,这种体系不仅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和耐久性能,而且能有效地抑制和避免密封胶长期使用后表面裂纹的产生。
3)环保性。
硅烷改性聚醚是以硅烷氧基封端聚醚的长链结构,不像聚氨酯密封胶含有毒性的异氰酸酯基团和游离异氰酸酯。
端硅烷基聚醚黏度低,具有良好的作业性,无需使用有机溶剂调节配方的工艺操作性能,因此,硅烷改性聚醚胶的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很低。
4)可涂饰性。
普通的硅酮密封胶表面不能刷漆上色,只能根据用户需求调配成用户所需的颜色;而硅烷改性聚醚胶可刷漆上色,具有较好的可涂饰性。
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合成路线(一)硅烷改性聚氨酯(SPUR)和硅烷改性聚醚(MS)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实际上很难回到;按照迈图的讲法,在长链中,有氨基甲酸酯集团(聚氨酯基团)的,就是SPUR;而长链中,没有聚氨酯基团的,一般称为硅烷改性聚醚;但是,笔者用拜耳的ACCLAIM 12200N聚醚,加迈图的A-LINK25做过一次实验,发现,这样出来的产品;粘度和KANEKA的硅烷改性聚醚,应该比较接近,甚至更低;但是,力学性能,实在无法和KANEKA的MS相提并论。
从这一点,笔者开始对硅烷改性聚氨酯和硅烷改性聚醚的合成路线,进行研究;首先是市场上现有的产品而言;迈图,拜耳主要是生产SPUR,而钟渊和瓦克,生产硅烷改性聚醚;但是,这几家厂商的产品,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区别的;首先是迈图,从1050和1015的粘度来看,我敢负责的讲,肯定是用端羟基的产品接枝上硅烷的合成路线;所以,迈图要讲,长链中有聚氨酯基团,就是硅烷改性聚氨酯;但是,为什么迈图要强调自己是硅烷改性聚氨酯呢?拜耳的2458,从粘度上来看,是典型的硅烷改性聚氨酯产品,应该是用拜耳的聚醚加上异氰酸酯,然后用仲胺基硅烷来进行封端;这类树脂有点是,有脲键,耐水性能非常好;化学性质也应该比较稳定;缺点也是同样的明显,首先是粘度过大,其次是产品的自催化作用太明显,混合的工艺非常难弄,搞不好就在釜内凝胶(这点在做高模量黑胶是特别明显),实在是不适合国内国情;钟渊的MS,粘度非常低,树脂的力学性能也非常好,203,303,SAT400,产品的模量配备也非常齐全;生产加工性能也非常好;但是,MS从他们自身的宣传资料上来看,他们一般不突出耐水性能和耐候性能;而且,从钟渊的一些相关产品中,比如MA树脂(MS和环氧的混合物)的宣传和一些日本厂商的成品中,也没有发现耐水性能的特别宣传;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瓦克的STPE,不是很熟悉,从仅有的一些信息来看,力学性能是不如钟渊的,自催化是不适合中国的;价格好像更是贵的有点离谱;就不做评论了。
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张大鹏何立凡王海侨李效玉( 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与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摘要: 以聚已二酸-1,4-丁二醇酯( PBA2000) 、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二羟甲基丙酸( DMPA) 和一缩二乙二醇( DEG) 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聚氨酯预聚体,通过在预聚体中引入可室温交联的硅烷偶联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单组份自交联的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探讨了硅烷偶联剂加入方式,用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硅烷偶联剂用量为预聚体质量分数的 1. 5%时,胶黏剂对塑料薄膜 PET/CPP 的粘接强度显著提高,由改性前的 1. 3 N/15mm 增大至 1. 7 N /15 mm; 复合薄膜经过沸水煮后,T 剥离强度由 1. 0 N /15 mm 变为 1. 5 N /15 mm。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复合薄膜; 硅烷偶联剂; 自交联中图分类号: TQ433. 4引言水性聚氨酯胶黏剂以其对各种薄膜广泛的适应性,胶膜优异的柔韧性,耐化学品性等特点而备受人们关注[1 -2]。
大多数水性聚氨酯胶膜遇水易溶胀,耐水性及耐热性不佳,限制了其使用场合[3 -4]。
提高聚氨酯的交联度是改善以上缺点的一个有效途径。
Lewandowski 等[5]向聚氨酯分子链中引入了硅烷衍生物,通过控制硅烷衍生物用量来控制交联结构的密度,适度的交联可以改善胶膜的耐水性和耐热性。
也有文献[6 -8]报导,将有机硅( 一般为端基或侧基带有活性基团的聚硅氧烷) 引入到聚氨酯分子链上可以有效地改善胶膜的耐水性和耐热性,但由于有机硅与聚氨酯相容性差,导致了胶膜力学性能的降低。
而使用小分子的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9 -10]可以增加相容性,同时改善了聚氨酯胶膜的耐水性、耐热性。
此种交联体系在水性涂料以及双组分的水性胶黏剂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1]。
本文选用 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KH-550)对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改性制备出单组份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将此体系引入到复合薄膜用胶黏剂领域。
聚氨酯(PU)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在涂料、弹性体、泡沫塑料及粘合剂等方面均已获得广泛应用,是一种多功能的聚合物材料,也是发展最快的高分子材料之一。
聚氨酯含有特征单元结构氨基甲酸酯键[1](-NH-CO-),链中含有交替的软链段和硬链段,使得其聚集态结构为多相结构,这决定了聚氨酯涂料优良的耐磨、柔韧等性能。
然而单一的聚氨酯涂料在耐水性、光泽、硬度等方面还不够理想,通过改性可以使其获得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
聚氨酯的改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将具有互补特性的两种或多种树脂混合在一起;另一种是通过化学方法使产品具有两种或多种体系的特性。
有机硅材料具有耐高低温、耐气候老化、耐臭氧、电绝缘、耐燃、无毒、无腐蚀和生理惰性等优异性能,因而是聚氨酯改性产品的理想材料。
将有机硅用于聚氨酯的改性克服了聚氨酯材料的性能缺陷,是扩大聚氨酯应用领域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文探讨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涂料的各种途径,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
1 溶剂型有机硅改性PU涂料溶剂型涂料目前在高档涂装如高级轿车、飞机蒙皮、精密仪表等领域还存在着广泛的应用。
如孙道兴、刘香兰[2]等人研究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摩托车涂料,其耐盐水、耐酸碱、柔韧性都有很大提高。
田军、薛群基[3]等研究了端羟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醇解蓖麻油改性聚氨酯预聚体在甲苯溶剂中的共混改性。
共聚物成膜后,分子结构中的有机硅链段更倾向于在表面聚集取向,而聚氨酯链段朝向内层,这样使得共聚物膜的附着力、硬度、固化速度等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同时,其表面呈现低的表面能,其耐热性也得到了提高。
由聚氨酯预聚体、氨基硅烷或硅氧烷、聚有机硅氧烷增粘剂、含氢硅氧烷、有机溶剂等组成的涂料在氯铂酸催化下,(150~200)℃固化成膜,固化后的涂膜光滑、耐热、耐磨,对未经任何表面处理的硅橡胶有良好的粘接性[4]。
采用侧链含有多氨基官能团的硅油在溶剂中改性聚氨酯,这种硅氧烷在聚氨酯的合成过程中,侧链参加反应,硅氧烷链悬挂在聚氨酯的主链上,有利于硅原子向表面迁移,只需加入少量的氨基硅油就能改善聚氨酯的表面性质[5,6]。
过去的一节课,我们讲粘合剂,着重讲了粘合工艺和原理、代表性粘合剂,侯兴旺刘红良等同学也给出了对导电粘合剂的浅显理解。
但是我没有讲应用的问题,请同学们逆向思考:粘合剂的使用是为了粘合两种材料,假设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粘合剂松开了,或者你想重新加工粘合两种材料,这样就需要除去或者洗脱掉原有的粘合剂,请至少列举一种粘合剂的应用以及其对应的后处理方法、并指出原理是什么。
聚氨酯黏合剂的应用1、汽车用聚氨酯胶粘剂新型汽车结构中引入大量的轻质金属、复合材料和塑料,造成汽车用胶粘剂和密封胶持续增长。
在汽车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聚氨酯胶粘剂主要有装配挡风玻璃用单组分程固化聚氨酯密封胶、粘接玻璃约维增强塑料和片状模塑复合村料的结构胶粘剂、内装件用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水性聚氯酯胶等。
此外,茎车内饰件也是胶粘剂用量增长的一个领域。
汽车上应用广泛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是指聚氨酯溶于水或分散于水中而形成的胶粘剂。
大多数水性聚氨酯是线性热塑性聚氨酯,由于其涂膜没有交联,分子质量较低,因而耐水,性、耐溶剂,性、胶膜强度等性能还较差,必须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性能。
聚酯和丙烯酸的杂和分散体与脲二酮和异氰脱脲酸酯配合制备的汽车修补清漆,不需要高速搅拌设备, 容易混合在一起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
2、木材用聚氨酯胶粘剂随着世界性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和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小木材拼大板就要求胶粘剂粘接强度和耐久耐候等性能优于木材本身。
胶粘剂用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木材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
过去人们用的木村胶粘剂多为以甲醛为主要原料的脖醛树脂,酚醛树脂和三聚氰氨甲醛树脂,但由于游离的甲醛存在,产品使用期间会逐淋向周围散发甲醛气体,造成环境污染。
木村加工行业已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型的环保胶粘剂聚氯酯胶,以期减少对环境的行染。
木工行业使用的单组分湿气固化聚氨酯胶粘剂是液态的,在室温下使用。
通常其粘接强度高、柔韧性和耐水性好,并能和许多非木基材例纺织纤维、金属、塑料、橡胶筑)粘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