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三潭印月一图片引导,激发兴趣1 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并出示100元,20元,1元的人民币)2 是啊,那这一张张人民币的背面都是哪些美丽的地方捏?(指名回答)100元背景画是人民大会堂,20元的背景画桂林山水,1元背景画是三潭印月。
3今天我们就走进碧波粼粼的三潭印月瞧瞧(板书21三潭印月)4大家齐读课题。
二预习成果巧妙查1出示课件,从一元背景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回答,2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描述景物的词语:出示:绿树依依月色溶溶笑语声声波光粼粼繁花似锦明月如盘3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4你能说出这些类似的词语吗?5词语大家都会了,下面这两段话,你是否还能够读好呢?出示: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五段,(远远望去……..这和天堂又有什么区别?)6指名读,及时指导如:真美啊,一棵棵树紧挨着,到处都是绿茵茵的·····7合作读,男女赛读,女生读前面一段,男生读后一段。
大家瞧,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反问句,并让学生改为陈述句)8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大家再齐读。
教师总结:是啊,这人间仙境似的天堂就是杭州西湖的一处景观“三潭印月”板书:人间仙境如天堂9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捏?10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起来质疑后,(教师总结:其实刚刚同学们所说的所有问题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叫三潭印月)三学习课文的2到4段1 学习第四自然段(1)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到4自然段,并且勾画出为什么叫三潭印月?(2)指名回答,回答后,请学生看图,教师并及时讲解,这就是中秋之时,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明月挂在夜空倒映在水里,一个石塔有五个小圆洞,倒映在水里就有五个小“月亮”,那三个石塔就有多少个月亮?再加天上的一个呢?(3)谁再来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三潭印月?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的听,带着想象去感受这样的画面。
(4)这个自然段的第三个月亮加上了引号是为什么?(这是天上倒映的月亮,不是真正的月亮)(5)咱们一起抓住关键词,带着想象再把第4和5段一起读读。
12*美丽的三潭印月
一、教学要求:
1、认读5个生字。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朗读课文。
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在西湖的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潭印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三潭印月。
(板书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它是怎么来的?……)
3、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指导重点字的读音:露(lou)出、长堤(di)
镂(lou)倒映(ying)
5、讨论:(1)“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
(2)它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6、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7、指名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美。
8、作业: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1三潭印月教学要求:1、会写10个字,认识5个字。
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收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写10个字,认识5个字。
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前几天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聆听了鼎湖山美妙的泉声。
今天,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游玩呢?(板书“三潭印月”)2、读课题,注意“潭”的发音。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4、现在就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学习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同位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和难记的字形多读几遍。
3、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
三、解疑、朗读。
1、“三潭印月”在哪里?指名回答,并朗读相关段落。
说说你的体会。
再指多名学生读课文,齐读课文,出示图画感受它的美。
第二课时一、回忆并朗读上节课的内容。
二、继续学习,解疑,朗读。
1、“三潭印月”是怎样的景色?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读后面的部分,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这种结构。
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指名说说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读一读。
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文中有4个问句,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一下他们的异同,朗读时也要区别。
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再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
1、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15个月亮,那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2、课件出示夜景图,教师根据图画内容相机解说。
3、指导朗读。
4、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潭印月”由来、景色特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注意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2、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情感受到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杭州西湖、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关键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设问、反问句的作用。
2、体会反问、设问这两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图片、资料。
2、制作教师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具准备“三潭印月”的资料有相关图片或录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暑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2、学生举手发言,谈自己去过的风景名胜。
3、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一处风景名胜。
那就是杭州西湖美景之一——“三潭印月”。
(板书“西湖”和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1、对照生字表,画出生字新词,在小组内学习、反馈2、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互相评议,把课文读熟练。
3、分段读课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
三、检查自读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分小组读,反复读。
2、教师指名反馈各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杭州西湖中央有个小岛,远望像个仙境。
第二自然段:湖心小岛的由来及“三潭印月”的范围。
第三自然段:三个石塔的造型优美别致,是杭州西湖的标志。
第四自然段:“三潭印月”这个名字的由来。
第五自然段:月下游“三潭印月”如到人间仙境。
四、尝试介绍:1、师:大家初步了解了西湖美景,知道了“三潭印月”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有关“三潭印月”的传说。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教学目标:认读4个字,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朗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难点: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具准备:投影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柳帘缭绕的三潭印月,俘漾在西湖外湖中央。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
的'三潭印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查字典或者问同学、老师,努力读正确、力争达
到流利。
2、学生练习初读。
3、检查学生读书。
4、交流;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朋友?学生交流。
5、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一下三潭
印月的美丽。
6、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三、细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第二自然段:苏东坡多蓄水深挖湖)
三潭印月什么样?(第四自然段:中秋节的晚上,天上的月亮照在湖面,在
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蒙上透明的白纸,灯光映在湖水里,就象一个个
圆圆的月亮。此时,月亮、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三潭印月的美丽?
(学生自由汇报)
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四、作业:摘抄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