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缝纫鸟》
- 格式:docx
- 大小:40.62 KB
- 文档页数:11
缝纫鸟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注意词语“特殊”的读音,区分“艰”和“坚”、“致”和“至”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积累词语。
在“特殊”、“艰巨”、“顾名思义”和“前功尽弃”4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二、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2.重点阅读,学习写作方法。
“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
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儿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它特别像我们小时侯用秫秸皮编织的蝈蝈笼子。
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即使从大树上掉了下来,也一点都没有散解或变形。
”“这时阳光灿烂,晴空如洗。
我抬头望去,只见缝纫鸟有的又开始编织新的草窝,有的在修补被风雨损坏。
”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三、课堂练习。
1. 易错字音及字形:殊韧梭碌2. 形近字:珠()伟()骏()殊()纬()梭()退()幸()录()艰()辛()碌()3.读读下面的词语,有选择地写一写,并从带点的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韧性--物体所具有的柔软结实而不易折断的特性。
唐突--莽撞、冒失,或冒犯、得罪。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不可思议--原来是佛教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现在指不可想像,难以理解。
相依而居--居住在一起互相依靠。
经纬交织--课文中指经线和纬线交叉编织。
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完全丢失,也指过去的努力完全白费。
课文中指后面的意思。
晴空如洗--晴朗的天空像用水洗过一样。
(1)指导学生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特殊”、“艰巨”“顾名思义”和“前功尽弃”的意思。
29 缝纫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差”)及15个生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教学重点:生字,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鸟吗?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小鸟呢?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种小鸟,他的名字叫缝纫鸟。
二、新授:1、出声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字和词标出来2、利用工具书自学解答不懂的字和词3、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和写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易错字音及字形:殊韧梭碌2. 形近字:珠()伟()骏()殊()纬()梭()退()幸()录()艰()辛()碌()3. 字词义:韧性--物体所具有的柔软结实而不易折断的特性。
唐突--莽撞、冒失,或冒犯、得罪。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不可思议--原来是佛教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现在指不可想像,难以理解。
相依而居--居住在一起互相依靠。
经纬交织--课文中指经线和纬线交叉编织。
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完全丢失,也指过去的努力完全白费。
课文中指后面的意思。
晴空如洗--晴朗的天空像用水洗过一样。
4、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怎么感受的就怎么说。
课文记叙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的情景。
5. 作者简介:玛拉沁夫是国内最早成名的蒙古族作家。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草原万里翻绿浪,水肥牛羊壮。
再见吧,绿色的草原,再见吧,美丽的家乡,为了远大的理想,像燕子似的飞向远方……”这首被世人传唱了半个世纪的《草原晨曲》的词作者,就是著名蒙古族作家、中国“草原小说”流派创建人之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战线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玛拉沁夫。
玛拉沁夫的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获自治区1952年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获1953年文化部故事片奖;《活佛的故事》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国啊,母亲》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电影文学一等奖;《茫茫草原》(上、下部)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长篇小说奖。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缝纫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本故事的主题与道理。
2.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出情感和节奏。
3.使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故事复述、情景再现、记叙文概括等。
二、教学重点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提高对全文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包括复述、写概括、情景再现等。
3.注重听说能力训练,提高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细节理解,揣摩文章的寓意和讽刺意味。
2.把握故事情节,形象化地表达缝纫鸟的性格特点和父母的形象。
四、教学资源《北京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五、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让学生预习文本,阅读理解并做好笔记。
2.老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 PPT。
3.老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比如寓言故事优秀作品和视频)。
2. 导入新课1.介绍寓言故事的概念,向学生简单的讲解本文的故事背景。
2.播放寓言故事优秀作品,让学生根据故事品尝、领悟寓言故事的特点。
3. 学习新课1.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快速朗读整篇文章。
2.听取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思考本文的主题和寓意。
3.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和框架,设计合适的问题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4. 讨论和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表达出探究的态度和思考。
2.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到关键字,题目,主题,好听句子等需要重点抓住的内容。
3.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针对所学到的内容,开展小组讨论,促进思考与互动。
5. 情景再现和技能操作练习1.根据故事情节,老师设计游戏和手工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
2.学生分小组,自行模拟故事中的场景进行情景再现演绎。
3.提供给学生一些练习技能操作的练习册和相关的题型,让孩子们在学校或回家后可以继续提高。
6. 总结归纳1.通过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让学生深入了解寓言故事,加强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感受力,让孩子感到故事是多么地有趣和有启迪意义。
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你能不能把缝纫鸟编鸟笼的过程加上几个顺序词?加上后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它们先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接着用自己的尖嘴,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
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你从哪知道了缝纫鸟很聪明很能干? 你从“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
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
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这两句话知道了什么? 想象缝纫鸟编织鸟笼的样子,做一做它们的动作,说一说你的感受。
读出自己的感受: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想一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细致?读后条理又是这样清楚? 这句话中作者对缝纫鸟编织的草窝感到惊叹,可以用对比的方法。
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那草窝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把这种草窝的精致读出来 学生读并谈感受 (抓住“有经有纬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这些词句谈) (作者观察细致,描写时有顺序)再次读这段话,体会缝纫鸟的能干,以及作者的写法。
生读: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它特别像我们小时侯用秫秸编织的蝈蝈笼子。
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即使从大树上掉了下来,也一点都没29缝纫鸟————————导学单——————————————————————(一)“我”第一次观察,看到了什么?(二)第二次亲手拾起缝纫鸟的草窝,作者看到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三)第三次作者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29、缝纫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缝纫鸟筑巢的,并体会缝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缝纫鸟身上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
体会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缝纫鸟身上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谈话导入在印度洋沿岸生活着这样一种鸟(出示图片)它是——缝纫鸟。
看到名字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出示(缝纫鸟,顾名思义,自然是有缝纫技能的。
)这时,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预设:怎样建巢,鸟巢什么样?)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缝纫鸟。
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缝纫鸟编织巢穴的语句。
读一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简单地标注在旁边。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讨论,通过此次交流,你认为缝韧鸟事一只怎样的鸟?(一)小组汇报1、小组汇报画的语句。
(不全组外补充,并讨论为什么?)2、小组汇报体会出示: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
重点引导以下词语:两三尺长:(让学生利用手势想象实际的长度,再把草的长度与缝纫鸟的身长进行对比,体会缝纫鸟衔草的不易。
)一根根:(要衔很多的草,来来往往地飞是非常辛苦的。
)穿梭:(从词语意思理解,来回的动作很快,体会缝纫鸟织布的动作很灵活)有经有纬:(做纵横交织的动作理解有经有纬,感受方法巧妙,会使鸟窝结实。
)出示:经纬交织的动态图片3、小组说一说缝纫鸟是一只怎样鸟?(预设:勤劳、聪明、灵巧、技术高超······)4、你们小组能通过朗读把你们的体会读出来吗?(小组齐读)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缝纫鸟编织巢穴的情景。
缝纫鸟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两位朋友。
第一位是只特殊的鸟——缝纫鸟。
你们知道“缝纫”是什么意思吗?(出示图片)缝纫鸟:顾名思义,就是有缝纫技能的。
第二位是本文的作者:玛拉沁夫,1930.8.8出生,蒙古族。
当代中国著名作家。
辽宁省吐默特旗人。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作家出版社总编辑。
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读读这篇课文。
我们边听边想:作者几次观察缝纫鸟?分别观察了什么?(生答)作者在观察鸟巢时发出了强烈的惊叹——(生:这鸟窝简直就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什么是精致的艺术品?(看课件)精致的艺术品是怎样建造而成的呢?文章哪儿具体详细地告诉了我们?(第二自然的)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想象画面加深理解,体会情感。
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缝纫鸟建造鸟巢的语句,标注在书上。
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课件出示要求)大家都找到了吗?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读一读找到的语句,并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语句的? (小组讨论)课件出示:它们的窝,不是泥糊的,而是用一根根韧性很强的嫩草,巧妙地编织成的。
我曾经细心地观察过它们的劳作。
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两三尺长的嫩草,先用尖嘴把草圈成几道圆圈,而后像织布那样,有经有纬地把长长的嫩草编织成窝。
(同学们不仅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加上了自己的想象理解。
你们还有那些感受?什么是有经有纬?用手势演示一下纵横交织的动作。
对此还有什么感受?)正因为缝纫鸟的聪明、编制技艺高超,因此作者称赞——(缝纫鸟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我们已经看到了缝纫鸟是怎么样编织巢穴的,那它在编织巢穴时是简单还是困难呢?(困难)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出示:它们的爪子,要紧紧抓住树枝,唯一能劳动的就是那张尖嘴。
一只鸟不停歇地劳动,要两三天才能编织成一个窝。
读的真好,老师仿佛都能看到缝纫鸟在辛苦的劳作了,那你们能不能从这段话中找一找体现缝纫鸟劳作艰辛的词语呢?是呀!这样一只小鸟为了编织一个自己的家,一直坚持,不放弃,它的毅力多么坚强啊!我们的心底油然升起了敬佩之情。
【导语】《缝纫鸟》记叙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修补巢⽳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缝纫鸟⾼超的建巢本领和不惧困难、坚忍不拔精神的赞赏。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学会本课“纫、殊、韧、纬、梭、艰、唐、⾟、杰、碌”10个⽣字,认读5 个字;个多⾳字的读⾳;会读和理解“缝纫、特殊、韧性、顾名思义”等词语;了解课⽂的内容及作者描写的⽅法。
2、结合课⽂学习和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能根据课⽂内容进⾏归纳、概括。
3、通过质疑解疑、合作学习、展开想像等⽅式,提⾼⾃主学习能⼒。
4、通过对课⽂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1、这节课,我要带你们认识两位新朋友,第⼀位(出⽰课件图⽚)就是这位和蔼可亲的名叫玛拉沁夫的蒙古族作家,他的⼩说在国内多次获奖,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法、德等⼗⼏种⽂字流传海内外。
有⼀次,他去位于⾮洲南部的坦桑尼亚⾸都访问,住在远离市区的⼀个幽静的饭店⾥。
这个饭店正好坐落在印度洋海岸上,没多久,有⼀种鸟引起了他极⼤的兴趣(板书:“我” ),因此他也为我们带来了第⼆位朋友(板书:缝纫鸟)它是谁?(⽣:看板书读名字,多读⼀遍,掌握“缝纫”的读⾳) 2、看到名字,你知道了什么?(了解“缝纫”的意思) 3、(出⽰课件图⽚及⽂字,理解“顾名思义” )缝纫鸟顾名思义就是有缝纫技能的鸟,你现在最想了解它什么? 4、(板书:怎样筑巢?巢⽳样⼦?)那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进⼀步地去了解这位朋(教学意图:能够结合课⽂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是本⽂的教学难点之⼀,因此,前⾯对作者的介绍和了解,以及抓住“引起了他极⼤的兴趣”这句话,为下⾯体会写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缝纫鸟》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纫、殊、韧、纬、梭、艰、唐、辛、杰、碌”10个生字,认读5 个字;个多音字的读音;会读和理解“缝纫、特殊、韧性、顾名思义”等词语;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2、结合课文学习和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3、通过质疑解疑、合作学习、展开想像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高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缝纫鸟高超的筑巢本领及永不放弃、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要带你们认识两位新朋友,第一位(出示课件图片)就是这位和蔼可亲的名叫玛拉沁夫的蒙古族作家,他的小说在国内多次获奖,作品也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传海内外。
有一次,他去位于非洲南部的坦桑尼亚首都访问,住在远离市区的一个幽静的饭店里。
这个饭店正好坐落在印度洋海岸上,没多久,有一种鸟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板书:“我”),因此他也为我们带来了第二位朋友(板书:缝纫鸟)它是谁?(生:看板书读名字,多读一遍,掌握“缝纫”的读音)2、看到名字,你知道了什么?(了解“缝纫”的意思)3、(出示课件图片及文字,理解“顾名思义”)缝纫鸟顾名思义就是有缝纫技能的鸟,你现在最想了解它什么?4、(板书:怎样筑巢?巢穴样子?)那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位朋(教学意图: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之一,因此,前面对作者的介绍和了解,以及抓住“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这句话,为下面体会写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认读表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再拿不准的问老师,读不好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缝纫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3.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课1.借助于作家玛拉沁夫的笔,我们认识了一种生活在遥远的印度洋沿岸的小鸟,它就是缝纫鸟。
(齐读课题)2.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告诉我们了,这是一种怎样的鸟?板书:特殊3.导:你想知道缝纫鸟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让我们来一起看课文。
二、分析第一次观察1.自读第二自然段提示: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缝纫鸟很特殊,画下来。
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用一两个词写下来。
2.这种鸟的巢穴,不是用泥糊成的,而是由它们自己用一根根韧性很强的嫩草,巧妙得不可思议地编织而成的。
A:选材巧——韧性很强的嫩草B:不可思议——难以想象、想象不到C:练习朗读3.这些描写使我们感受到缝纫鸟编织巢穴真是怎么样?4.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
对比:但那劳作是艰巨的。
体会“相当”的作用。
5.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
6.缝纫鸟编织巢穴真?7.读表现劳作艰巨的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三、分析第二次观察1.自读第5段,当我将它捧在手中再去看时,这已经不是草窝了,而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齐说)2.从哪儿能看出它很精致?(提示进行批注)3.理解“缝纫鸟的智力还没有发达到能够把这样精致的杰作牢固氮地编结在树枝上。
所以一经狂风猛雨,草窝便被打了下来,落得个前功尽弃。
”前功尽弃什么意思?这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四、分析第三次观察作者坚信缝纫鸟不会就此罢休,它们一定会?1.浏览6.7两段2.依然那样精致,那样结实。
给“依然”换一个词3.缝纫鸟唧唧喳喳在说些什么呢?4.学完这部分课文后,说说缝纫鸟是一种怎样的鸟。
缝纫鸟缝纫鸟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有一个多音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一个多字糊.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积累词语.在艰巨” 顾名思义” 和前功尽弃”三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生字(含1个多一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1个多音字糊”)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29课<<缝纫鸟>>,齐读课文.看到课文你会想到什么? 注意缝纫的写法.二. 检查预习. 1. 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差” 和糊”两个多音字 2. 师对韧和纫进行指导和点拨 3. 12个生字中有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写一写要注意左右之间的避让关系. 4. 注意梭”字的写法. 5.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6. 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7. 指名课文.师注意点拨. 三.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怎么想就怎说.(课文继续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 四. 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五. 作业: 1. 生字组词.写在田格本上. 2. 完成课后作业4题. 3. 查阅有关缝纫鸟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缝纫鸟的喜爱之情,我们也走进缝纫鸟,欣赏欣赏它美丽的身姿,体会体会它勤劳的品质。
《缝纫鸟》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科普类文章。
课文记叙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缝纫鸟高超的建巢本领和不惧困难、坚忍不拔精神的赞赏。
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语文教学的实践是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应“以读为本”。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读的作用,通过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篇幅较长,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以作者的感叹“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为切入点,直扑文章重点内容缝纫鸟是怎样编织巢穴的,从而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缝纫鸟高超的建巢本领和不惧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回忆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几次观察缝纫鸟(三次)请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三次观察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观察全过程。
第二次近距离地仔细观察。
第三次雨过天晴,观察到缝纫鸟修补巢穴编织新巢。
师: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缝纫鸟高超的筑巢本领。
它建造的巢穴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对此作者发出了强烈的惊叹是------生:“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师:精致的艺术品是怎样建造而成的呢?文章的哪儿具体详细地告诉了我们?(第二自然段)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情感;想象画面加深理解,体会情感。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建造巢穴的内容。
自读批画,然后读一读,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生1:我从“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这句话中的“一根根”“两三尺长”这两个词感受到缝纫鸟编织巢穴用的材料很多,不是一根两根,而是很多根。
而且还很长。
师:一尺多长?两三尺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缝纫鸟》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有一个多音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
字含一个多字糊.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积累词语.在艰巨”顾名思义”和前功尽弃”三个词语中选择
两个造句.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1个多一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1个
多音字糊”)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29课<<缝纫鸟>>,齐读课文.看到课文你会想到什
么?
注意缝纫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差”和糊”两个多音字
2.师对韧和纫实行指导和点拨
3.12个生字中有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写一写要注意左右之间的
避让关系.
4.注意梭”字的写法.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准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协助.
7.指名课文.师注意点拨.
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怎么想就怎说.(课文继续了我在坦桑
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五.作业:
1.生字组词.写在田格本上.
2.完成课后作业4题.
3.查阅相关缝纫鸟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缝纫鸟的喜爱之情,我
们也走进缝纫鸟,欣赏欣赏它美丽的身姿,体会体会它勤劳的品质。
二、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几次写“我”观察缝纫鸟,“我”
观察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把几次观察的情况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结果。
(一)“我”第一次观察,看到了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
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
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
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水准,一点
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
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一
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
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1、你能不能把缝纫鸟编鸟笼的过程加上几个顺序词?加上后自
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它们先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接着
用自己的尖嘴,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
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水准,一
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