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导读
- 格式:ppt
- 大小:824.50 KB
- 文档页数:25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草房子》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草房子里的年少时光——《草房子》导读课教学设计《草房子》导读课教材分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成长" 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三篇课文,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
其中《芦花鞋》描写了青铜到油麻地镇上去卖芦花鞋的故事,刻画了勤劳、纯朴的少年形象。
《芦花鞋》是《青铜葵花》一书的第四个章节,在正文章节中处于中心位置,并且是全书中故事和描写都十分出彩的一个章节。
《青铜葵花》是曹文轩先生创作的长篇农村题材的儿童小说,带有半回忆性自传的题材,小说中多个故事都源于作者小时候的生活体验和深刻记忆。
其中以简洁流畅的叙事、高雅清远的意境、深沉真挚的情感、符合儿童阅读的纯净,深受广大家长及儿童读者的喜爱。
学完《芦花鞋》课文之后,学生对生活在特殊背景下的与自己同龄孩子的遭遇产生了探索的兴趣,进而进行了对《青铜葵花》的“整本书阅读”,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加强了对人物形象的完整认识。
对《青铜葵花》的“整本书阅读"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长文章的“略读”能力。
于是,作为《芦花鞋》的拓展阅读,我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草房子》。
这本小说首次出版于1997年,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次年四月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虽然本书近年来受到了些许争议,但它依然是值得一看的儿童读物。
“成长”与“苦难"是曹文轩写作的两大主题,也是现在的孩子最需要但也缺少的。
《草房子》一书感情真挚,情感细腻,书中的的孩子们都在各自的苦难中成长着,在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中学会了坚强,毅力与责任。
于是,我从苦难与成长的主题切入,引导我们感受文章的魅力,体悟作品中对生命的诠释。
《草房子》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讲课教案【导语】《草房子》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长篇小说,是他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可以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也可以深入探讨人性、社会问题以及个体与集体关系等诸多主题。
本教学设计将以整本书的阅读为基础,通过导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作品中所涉及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草房子》的作者、主要人物和背景;2.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风格;3. 探讨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和主题;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小说的结构和风格,探讨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和主题。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课前阅读整本书,并做好导读材料的准备;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具;3. 分组讨论的工作安排。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草房子》的封面或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入话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
例如:“你们听说过《草房子》这本书吗?它是什么样的作品?”【整体导读】1. 向学生介绍《草房子》的作者鲁迅,简要介绍其生平和作品特点。
2. 分析小说的整体结构,包括章回体和叙事层次等方面,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叙事方式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
3. 通过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引发对小说中人物性格、行为动机等方面的思考和讨论。
4.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结合具体情节和对话,深入解读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人性困境等。
【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个章节或重要段落,概括讨论结果并进行展示。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人物性格是否合理,事件的发展是否合乎逻辑等,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
【总结归纳】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草房子》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对于书中所涉及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草房子》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导读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整本书籍而设计的一节课。
在导读课中,教师需要以整本书为中心,选取一些关键的章节或者片段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整本书的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将通过设计一节导读课,以《草房子》作为教学内容,来展示如何有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导读。
导读课概述本节导读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草房子》这本书的主题和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导读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该书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人物,并且初步掌握书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
导读课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使用图片、视频或者短小的故事引入《草房子》这本书的主题和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介绍作者和书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草房子》的作者鲁迅,并且讲解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介绍《草房子》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出版背景以及受到的评价等信息,让学生对该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主要人物介绍(15分钟)教师以PPT或者海报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草房子》中的主要人物。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每个人物的姓名、性格特点以及与主题相关的行为和言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关键情节阅读(30分钟)在导读课的这一部分,教师可选择两到三个重要情节或者片段进行阅读和分析讨论。
教师可以预先将这些情节或片段整理成手稿,或者将其显示在大屏幕上,供学生跟读或者阅读。
在阅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发展和角色关系,并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五、主题讨论和总结(20分钟)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分享意见,引导学生总结《草房子》这本书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激发他们对该书的深入思考。
六、课堂延伸(5分钟)在导读课结束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草房子》主题相关的其他图书、电影或者文章,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背景。
本节导读课设计以《草房子》为核心,通过导读课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本书。
《草房子》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2、引导学生了解《草房子》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初步感知书中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预测、批注、做读书笔记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草房子》产生浓厚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草房子》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展示一些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如田野、农舍、炊烟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2、提问学生:“你们想象中的乡村校园生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草房子》这本书:“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本关于乡村校园生活的书——《草房子》。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5 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曹文轩的照片和简介,向学生介绍曹文轩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2、简单介绍《草房子》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力,强调这本书在儿童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三)初读感知(10 分钟)1、教师展示《草房子》的封面,让学生观察封面并猜测这本书可能讲述的故事。
2、教师朗读《草房子》的第一章开头部分,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故事的氛围。
3、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听完开头部分后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对故事发展的预测。
(四)人物探秘(15 分钟)1、教师介绍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如桑桑、秃鹤、杜小康等,通过简单的描述让学生对这些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以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阅读方法指导(15 分钟)1、预测法(1)教师举例说明预测在阅读中的作用,如根据书名、封面、开头等信息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草房子》整本书导读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草房子》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2. 掌握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理解草房子、红瓦等物象的深层含义;3. 分析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草房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乡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乡村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2. 讲解:结合PPT课件,详细介绍《草房子》的作者、背景、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生活在油麻地,描述与主人公一起度过的某一天。
4. 例题讲解:分析草房子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小说中其他物象的象征意义。
6. 分析人物: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六、板书设计1. 《草房子》整本书导读2. 内容:故事背景:油麻地主要人物:主人公、秃鹤、细马、爸爸、妈妈象征手法:草房子、红瓦主题:友谊、家庭、成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草房子象征意义的理解。
(2)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变化,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感受。
2. 答案:(1)草房子象征着纯真的童年,寓意着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痛苦。
(2)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友情、亲情、挫折等种种磨砺,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有担当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人物成长变化。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成长题材的小说,如《城南旧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
【教案】《草房子》导读课教案教案:《草房子》导读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草房子》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主要内容理解、主题思想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感受作者对草房子的喜爱之情,体会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草房子的喜爱之情,感悟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草房子有什么了解?”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讲解重点生字词。
同时,设计例句,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
4.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分析草房子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草房子的喜爱之情。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房子》2. 主要内容:草房子的特点、作者对草房子的喜爱、童年的纯真与美好3. 生字词:略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草房子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草房子》,使学生了解草房子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草房子的喜爱之情。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关于童年的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3. 情感态度的培养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一、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1.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