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52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是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检测撞击:安全气囊控制模块通过安装在车辆中的各种传感器来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了碰撞或撞击。
传感器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车辆碰撞传感器等。
2. 信号处理:一旦传感器监测到碰撞或撞击事件,它会将相应的信号发送给安全气囊控制模块。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激活安全气囊系统。
3. 决策逻辑:根据处理后的信号,安全气囊控制模块会根据预设的决策逻辑来判断是否需要部署安全气囊。
决策逻辑可以包括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车辆的速度、是否有乘客等因素。
4. 激活安全气囊:如果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判断需要部署安全气囊,它会通过车辆电气系统发送信号给相应的安全气囊装置。
安全气囊装置接收到信号后会迅速充气,填充气囊,以保护车辆乘客免受碰撞产生的冲击。
5. 事件记录:安全气囊控制模块还可以记录与碰撞相关的数据,如撞击强度、车速、安全气囊是否正常部署等信息,以供事故调查和保险索赔等用途。
总的来说,安全气囊控制模块通过检测车辆的碰撞事件,并且
根据事先设定的决策逻辑来决定是否部署安全气囊,以确保车辆乘客在碰撞事故中得到保护。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应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快速填充气体进入气囊内部,从而形成一个柔软的防护物,以保护车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安全气囊系统通常由传感装置、控制单元和气囊组成。
当传感装置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传感装置会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
控制单元会根据传感装置提供的信号,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和角度,并通过控制装置开启气囊系统。
接下来,控制装置会迅速放出化学反应剂到气囊内部。
这些化学反应剂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
这些气体迅速填充气囊内部,使气囊迅速膨胀形成一个柔软的防护物。
当驾驶员或乘客因车辆碰撞而受到冲击时,他们的身体会对气囊施加压力,从而使气囊承受这部分压力,减轻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
在碰撞发生后的瞬间,气囊会快速膨胀并迅速放气,以在极短时间内提供最佳的防护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气囊仅能提供瞬间的防护作用,无法持续防护。
因此,在车辆发生碰撞后,驾驶员和乘客还是需要靠安全带等其他安全装置来提供持续的保护。
总体而言,安全气囊通过快速放气来吸收碰撞时的冲击力,从而减轻车辆碰撞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伤害,并提供一层额外的防护。
这种工作原理使安全气囊成为现代汽车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安全气囊概述与工作原理概述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系统装置.通俗简单的就是说,保护不是主动的,只有在发现碰撞之后,这个系统才会起作用.汽车安全气囊是在发生碰撞后,非常短的时间内,ECU发出点火指令,气体发生器起爆释放气体,气袋重启后冲破cover而形成一个袋体,使像前冲的乘员不至于撞到方向盘或者仪表板或者其他汽车零部件上.其实就是一个用能量制约能量的过程,通俗说就是以暴制暴,呵呵,所以说是被动的.气囊起爆后是一个袋体就像一个充气的气球,能抵消很大一部分由于碰撞而对司乘人员向前的冲量和能量,从而达到保护作用.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英文名称中强调了安全气囊是辅助性的设备,应该与安全带配合工作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作用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工作原理典型的气囊系统包括二个组成部分:探测碰撞点火装置或称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的气囊或称气袋.当传感器开关启动后,控制线路即开始处于工作状态,并借着侦测回路来判断是否真有碰撞发生.如果讯号是同时来自两个传感器的话才会使安全气囊开始作用.由于汽车的发电机及蓄电池通常都处于车头易受损的部位,因此,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皆具有自备的电源以确保作用的发挥.在判定施放安全气囊的条件正确之后,控制回路便会将电流送至点火器,借着瞬时快速加热,将内含的氮化钠推进剂点燃.在近乎爆炸的化学反应快速发生的同时,会产生大量无害的以氮气为主的气体,将气囊充气至饱满的状态,并借着强大的冲击力,气囊能够冲开方向盘上的盖而完全展开,以保护驾驶者头部不受伤害.同时在推进剂点燃的过程之中,点火器总成中的金属网罩可冷却快速膨胀的气体,随即气囊可由设计好的小排气口排气,以发挥逐渐缓冲功能,并避免在车身仍继续移动时阻碍碰撞后的视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传感器只有在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工作.安全气囊的传感器的设计有很多种,有一部分是采用摆锤或杠杆式开关,还有的是弹簧负载的转轮式,此外还有用水银开关的产品.但不论感测器开关型式如何,都必须有足够的撞击力才能使得开关启动,同时这个撞击力必须来自正的方向才行.通常这个撞击力约等于以时速25公里至50公里左右碰撞固定物所产生的结果.当汽车受到这种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装在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就可检测到车速突然减速,并将这一信号迅速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电脑在经过分析确认之后,才会引爆安全气囊包内的电热点火器,使气囊发生迅速膨胀.据计算,正规的安全气囊必须在发生汽车碰撞后的秒内微处理器开始工作,秒内点火装置启动,秒内高压气体进入气囊,秒内气囊向外膨胀,秒内气囊完全胀大,此刻之后,驾车者才会撞上气囊.可见,气囊的打开与否与撞击角度和撞击速度都有关,一般来说在汽车翻转、轻微碰撞、侧面碰撞或后面碰撞时,气囊均不会打开,比如桑塔纳2000升级版在车身正面左右各30度以内受到重创时才会打开安全气囊.再有一点,对于撞击速度而言,安全气囊系统测定的是撞击后车辆的减速度,因此,在做安全碰撞实验时,一般都是让车笔直地撞在不能移动且不能变形的墙上.安装在方向盘中的安全气囊和充气系统充气系统使用固体推进剂和点火器缺陷虽然安全气囊在一些实际的碰撞事故中证明它确实具有降低乘员伤亡的功效,但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1.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带即可保护乘员,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2.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3.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或是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从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可知,现有安全气囊的基本设计目标是用来对付严重交通事故的,但在一些不太严重的事故中,系统反应过度,反而会对驾乘人员施加作用过大,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注意事项1.在使用汽车安全气囊之初,专家提醒这种新设备应与安全带一起使用.由于安全气囊只有在速度高于16公里/小时的正面撞击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仍然需要使用安全带.只有安全带能够在侧面撞击尽管现在侧气囊日益普及、追尾以及二度撞击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虽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就目前来说,安全气囊仍需要结合膝式/肩式安全带使用才能发挥作用2.不要在气囊的前方、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因为气囊会在紧急状况下引爆,所以不要在气囊的前方、上方或近处放置物品,以防引爆时被气囊抛射出去而伤害乘员.另外,在室内安装CD、收音机等附件时,要遵守厂家的规定,不要随意修改属于安全气囊系统范围内的零件和线路,以免影响气囊正常工作.3.儿童使用气囊时更要注意.目前很多气囊都是针对成年人设计的,包括气囊在车内的位置、高度等.气囊在充气时,可能给前排儿童造成伤害.建议把儿童安排在后排中间位置并固定好.保养维修1.安全气囊是一次性产品.在碰撞引爆后,安全气囊就不再具有保护能力,而须送回维修厂家重新更换一个新的气囊.因车型不同,安全气囊的价格也不相同.重新安装一套新气囊包括感应系统和电脑控制器,大致需要5000元到1万元左右.2.注意安全气囊的日常维修.车辆的仪表盘上装有安全气囊的指示灯,在正常情况下,点火开关转到ACC位置或者ON位置时,警告灯会亮大约四五秒钟进行自检,然后熄灭.若警告灯一直亮着,则表明安全气囊系统有故障,应立即维修,以免出现气囊失灵或误弹出的情况.来源中国汽车用品网-。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
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
车辆安全气囊系统与碰撞传感器原理的深入解析车辆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中至关重要的 pass 系统之一,它在保护乘车人员在碰撞发生时减少伤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作为安全气囊系统核心的碰撞传感器,则是该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对车辆安全气囊系统与碰撞传感器的原理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关乎行车安全的关键技术。
一、车辆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车辆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其设计初衷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快速充气将气囊迅速展开,以减少乘车人员在碰撞时对车内结构造成的直接伤害。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碰撞感知阶段:在车辆发生与碰撞相关的事件时,安全气囊系统中的传感器将感知到与碰撞相关的信号,并迅速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气囊控制单元。
2. 决策和控制阶段:气囊控制单元接收到传感器传输的信息后,会对碰撞的严重程度和需要展开的气囊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决策。
若判断需要展开特定气囊以保护乘车人员,控制单元会向气囊充气装置发送指令。
3. 气囊充气阶段:接收到指令后,气囊充气装置将快速充入一定气体以使气囊迅速充气,并迅速展开。
4. 保护乘车人员:展开后的气囊会通过空气阻力和乘车人员的撞击将后者从车身结构上分离,从而减轻冲击力产生的伤害。
5. 迅速排气阶段:安全气囊系统在展开后的瞬间会立即开始排气,以防止乘车人员被气囊内的气体妨碍脱离车辆。
排气完成后,安全气囊逐渐收回,并被驾驶员和乘客弹出的身体推动回到原本位置。
二、碰撞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碰撞传感器是安全气囊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元件,它的作用是感知车辆碰撞事件,并将相关信息传输给气囊控制单元。
现代车辆通常配备了多个碰撞传感器,以多方位感知碰撞,提高安全气囊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碰撞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其内部的传感器元件,例如微机电系统(MEMS)。
它们通常根据以下原理进行碰撞事件的感知:1. 加速度感知: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传感器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会感知到车辆加速度的变化。
凤凰网汽车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详解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撞击对车内乘客造成的伤害。
很多人将安全气囊等同于SRS,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安全气囊只是SRS的一种。
SRS是英文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的缩写,中文含义是辅助防护系统,常见的辅助防护系统有安全气囊和安全带。
在很多汽车的转向盘上和仪表板右侧杂物箱上方都标有SRS或AIR BAG,这表示有安全气囊安装在此处。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安全气囊系统主要包括碰撞传感器、气囊电脑、系统指示灯、气囊组件以及连接线路,气囊组件主要包括气囊、气体发生器以及点火器等。
(1)碰撞传感器对于各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车辆,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尽相同,而且碰撞传感器的名称也不统一,例如有些碰撞传感器按照工作原理也称为加速度传感器。
①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②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2种。
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③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
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电脑内。
气囊打开原理
气囊打开原理是通过车辆撞击或突发变化的力量作用下,触发气囊系统的传感器。
该传感器会检测到车辆的加速度、碰撞力度和方向等信息,当这些信息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触发器会向气囊系统发送电信号。
在气囊系统接收到触发信号后,电荷引爆器(或称为引爆芯片)会启动,将化学能转化为气体能量。
引爆器内含有化学混合物,一旦受到电流传输时,会形成强烈的爆炸,产生大量的气体。
这些气体会通过气囊上的喷嘴排出,迅速充满气囊。
在气囊膨胀的过程中,气囊会迅速充满空气,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膨胀到最大。
膨胀后的气囊会充当一种柔软的缓冲材料,以吸收乘客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
这可以减小身体受到的伤害,保护乘客的头部、颈部和上身。
一旦气囊充气完成,乘客会被阻挡在气囊和车辆内部结构之间,从而减轻撞击力对头部和上身的损伤。
气囊系统通常配备有传感器,使在气囊展开后能自动解除引爆器的电路,避免气囊长时间保持充气状态。
总体而言,气囊打开的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检测到车辆碰撞并触发引爆器,引爆化学混合物产生的气体充满气囊,形成缓冲作用,减小乘客在车辆碰撞时的伤害。
汽车安全气囊毕业论文摘要: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汽车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气囊在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气囊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形成一道缓冲屏障,有效减轻碰撞对乘员的伤害。
本文将围绕汽车安全气囊展开论述,探讨其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及其在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方面的作用。
二、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汽车安全气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汽车工程师约翰·赫特里特(John Hetrick)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安全气囊,并申请了专利。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安全气囊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安全气囊逐渐成为汽车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安全气囊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汽车中,成为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三、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1. 传感器检测碰撞: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传感器会检测到碰撞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2. 控制单元判断碰撞严重程度: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并决定是否启动安全气囊。
3. 点火器点燃气体发生器:如果控制单元判断需要启动安全气囊,点火器会点燃气体发生器,产生氮气。
4. 气体充入气囊:氮气通过气体发生器进入气囊,使气囊迅速膨胀。
5. 气囊保护乘员:气囊膨胀后,形成一道缓冲屏障,有效减轻碰撞对乘员的伤害。
四、汽车安全气囊的关键部件1. 传感器:传感器负责检测碰撞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2.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并决定是否启动安全气囊。
3. 点火器:点火器负责点燃气体发生器,产生氮气。
4. 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负责产生氮气,充入气囊。
5. 气囊:气囊是安全气囊的核心部件,负责在碰撞时迅速膨胀,形成一道缓冲屏障,保护乘员安全。
五、汽车安全气囊在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方面的作用1. 减少碰撞伤害:安全气囊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形成一道缓冲屏障,有效减轻碰撞对乘员的伤害。
气囊工作原理
气囊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系统中的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充气迅
速膨胀,从而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为乘车人员提供保护。
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气囊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充满空气,形成一个缓冲区域,减轻乘车人员受伤的程度。
那么,气囊是如何工作的呢?
首先,气囊系统是由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气囊组成的。
当车辆受到碰撞时,传
感器会立即检测到碰撞的力度和方向,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的信息来判断是否需要充气气囊,并在必要时发出指令。
随后,气囊系统会迅速充气,使气囊在乘车人员碰撞前迅速膨胀,形成一个缓冲区域。
其次,气囊的充气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或者压缩空气来实现的。
在化学反应充
气系统中,气囊内部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当碰撞发生时,化学物质会迅速产生气体,使气囊充满空气。
而在压缩空气充气系统中,气囊内部装有一个气体发生器,当碰撞发生时,气体发生器会迅速释放压缩的空气,使气囊充满空气。
最后,气囊的充气速度非常快,通常在碰撞发生后的几十毫秒内就能充满空气。
这种迅速的充气速度是为了在车辆碰撞时能够及时为乘车人员提供保护,减轻受伤程度。
此外,气囊充气后会迅速泄气,以防止乘车人员在气囊充气后受到二次伤害。
总的来说,气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检测碰撞、控制单元发出指令、气囊
迅速充气来为乘车人员提供保护。
它能够在车辆碰撞时迅速充满空气,形成一个缓冲区域,减轻乘车人员受伤的程度。
气囊的工作原理虽然简单,但在汽车安全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与维修摘要:本文主要讲解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
让驾驶员了解SRS的工作状况,可以知道安全气囊是否工作正常,了解工作条件才能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减少危险性。
了解安全气囊可以给维修带来方便。
关键词: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诊断故障维修一、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当汽车遭受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以正面碰撞为例,说明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当汽车遭受前方一定角度范围内的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和SRS ECU内部的碰撞传感器都会检测到汽车突然减速的信号,并将信号输入SRS ECU,以便判断是否发生碰撞。
当汽车遭受碰撞且减速度达到设定值时,SRS ECU发生控制指令将气囊组件中的点火器电路接通,电雷管引爆使点火剂引爆时,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受热分解并释放出大量氮气充入气囊,气囊便冲开气囊组件上的装饰盖板鼓向驾驶员和乘客,使驾驶员和乘客面部和胸部压靠在充满气的气囊上,在人体与车内构件之间铺垫一个气垫,通过气囊产生变形和排气节流来吸收人体碰撞产生的动能,从而达到保护人体之目的。
二、安全气囊的诊断1.弄清SRS类型,仔细观察警示灯的闪烁情况。
按点火方式分:(1)机械式—红旗轿车及1993年前生产的丰田CORONA轿车等;(2)电信号式—由SRS电脑控制触发点火信号。
目前绝大多数轿车SRS都采用此种类型。
按气囊布置分:(1)单安全气囊(只装在驾驶员侧);(2)双安全气囊(驾驶员侧和乘客侧各有1个安全气囊);(3)后排安全气囊(装在前排座椅上);(4)侧面安全气囊(装在车门上或座椅扶手上,防止乘员受侧面撞击)。
不同类型的安全气囊其结构、性能都不会相同,其维修方法也不尽相同。
2.调故障码。
一旦弄清是SRS有故障,调取SRS故障码是简便、快捷诊断故障的方法,但有些车型调SRS故障码需要专用仪器,还需要故障码表,如果手头既无仪器又无故障码表,只好按下述方法靠检查和用简单仪器参数测试来诊断故障。
汽车SRS的工作原理与检修SRS是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upplerme ntal Restrai ntSystem)的简称,是现代汽车安全防护技术的高科技产品。
是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一种安全装置,即一种辅助保护系统。
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减速度急剧变化时,气囊迅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气垫,利用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亡的程度。
1 SRS 的组成它是由碰撞传感器、控制单元、气囊组件及诊断控制器等组成。
(1)碰撞传感器。
它是用来检测车辆发生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力,并将信号送给控制单元。
当碰撞生产很大的速度变化,足以使SRS膨胀时,碰撞传感器将线路接通。
SRS中通常设有3〜5 只碰撞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车身前部和中部。
以便撞车时传递准确撞击信息给电控单元,发出指令点燃膨胀气体发生器中的充气剂:叠氮化钠,使气囊膨胀。
(2)控制单元。
通常称为SRS电脑,安装于档位操作杆前面或后面的装饰板内、后排座椅下面中部位置或后备箱内。
是连续监测汽车行驶过程中碰撞传感器输送来的信号,经计算和逻辑判断处理,确定是否发生碰撞。
当判断结果为发生碰撞时,立即发出指令使SRS膨胀(3)气囊组件。
目前汽车最普遍装备有驾驶座气囊组件和前排乘员座气囊组件。
驾驶座气囊组件主要由气囊装饰盖、气囊、气体发生器和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的点火器(电子雷管)组成。
驾驶座气囊组件安装在转向盘的中央,前排乘员座气囊组件安装在副驾驶员座椅正前方的仪表台上。
气囊在静止状态时,像降落伞未打开时一样折叠成包,安放在气体发生器上部与气囊盖之间。
驾驶座SRS的容积约为60L,前排乘员座SRS的容积约为180L。
(4)诊断控制器。
用来监视气囊系统,通过指示灯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故障代码来显示测试结果。
仪表盘上的SRS指示灯可直接向驾驶员提供信息。
车辆每次启动,诊断控制器都自检。
若系统正常,警示灯亮几秒后自动熄灭;若出现故障,仪表盘的气囊警示灯会常亮或闪烁,警示驾驶员。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物理解释
安全气囊是汽车中的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它通过快速充气和缓慢放气的过程,来保护乘车人员在发生碰撞时的头部和胸部免受严重撞击的伤害。
其主要工作原理可以用物理学原理解释如下:
1. 碰撞感应:车辆中的安全气囊系统通常配备有碰撞传感器。
当发生车辆碰撞时,这些传感器会检测到车辆的速度突然改变或受到冲击,从而启动安全气囊系统。
2. 加速度感知:碰撞传感器会测量车辆产生的加速度。
在具体工作中,通常会使用压电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将压力转化为电荷,通过测量电荷的大小来获得加速度的信息。
3. 快速充气:当碰撞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后,会迅速触发气体发生器(通常是以固态化合物爆炸产生气体的),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气体。
4. 缓慢放气:气体进入安全气囊后,安全气囊会迅速充气膨胀以保护乘客免受撞击,防止头部和胸部碰撞到车辆内部的硬性部件。
然后,安全气囊缓慢放气,以减少人体撞击后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小伤害。
5. 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车辆和乘车人员会获得相互作用的力,由于安全气囊的充气和放气过程需要时间,因此安全气囊能够延迟乘车人
员与车辆内硬件的碰撞时间,从而减小乘车人员所受到的冲击力,降低头部和胸部的伤害程度。
通过快速充气和缓慢放气的过程,安全气囊能够在车辆碰撞时减小乘车人员身体部位与车辆内硬件之间的碰撞力,从而有效地保护乘车人员免受严重伤害。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化学方程式
嘿,你知道吗?安全气囊那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啊!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一些化学方程式呢,听我慢慢给你讲哈!
当车子突然遭受猛烈撞击的时候呀,就好像是一个大力士给了它狠狠一拳!这时候,安全气囊系统就会迅速响应。
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化学物质叫做叠氮化钠,它的化学式是 NaN3。
就好比是一个小勇士,在关键时刻要发挥大作用啦!在撞击发生时,NaN3 会迅速分解,化学反应式就是 2NaN3 = 2Na + 3N2↑。
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爆炸,大量的氮气快速产生,哇塞,然后这些氮气就像一阵风一样迅速充满气囊。
比如说,就像你吹气球一样,一下子就让气球鼓起来啦!
然后呢,气囊就会迅速膨胀起来,形成一个柔软的保护垫,好像是给你加上了一层超级保护罩!如果没有这个安全气囊,那在撞击时,我们不就像鸡蛋碰石头一样啊!你想想,多可怕呀!所以说,安全气囊真的是太重要了,它可是能在关键时刻救我们一命呢!它简直就是我们驾车时的守护天使啊,不是吗?
好了,这下你知道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化学方程式是怎么回事了吧!是不是很有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