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 GBT 19106-2013 次氯酸钠

7 GBT 19106-2013 次氯酸钠

7 GBT 19106-2013 次氯酸钠
7 GBT 19106-2013 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

警告:次氯酸钠具有强腐蚀性,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接触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耐酸碱手套等防护用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氢氧化钠经氧化而制得的次氧酸钠。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文伴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 危险货物爆装标志

GB/T 191 包装储运图标志(GB/T 191—2009.ISO 780:1997.MOD)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2002.ISO6353 1:1982.NEQ)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03—2002.1 )6353-1:1982.NEQ)GB/T 6678 化工厂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ISO 3696:1987.MOD)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19107 次氯酸钠溶液包装要求

3 要求

3.1 外观:浅黄色液体。

3.2 次氯酸钠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次氯酸钠的技术要求

4 采样

4.1 产品按批检验。生产企业以成品槽、一天或一个生产周期生产的次氯酸钠为一批。用户以每次收到的同一批次的次氯酸钠为一批。

4.2 次氯酸钠用槽车或贮槽装运时,用GB/T6680中规定的耐氧化的采样器,从深度不同的上、中、下三处(上部离液面十分之一液层,下部离液体底部十分之一液层)采取等量的样品。

4.3 次氯酸钠从塑料桶、塑料罐和由塑料瓶包装和纤维板箱组成的组合包装(包括瓦楞纸箱)中采样时,应按GB/T6678中规定的采样单元数,用GB/T6680中规定的耐氧化的采样器采取样品。

4.4 将采取的样品混匀,装于清洁、干燥的带磨口塞的棕色瓶中,密封。样品量不得少于200mL。样品瓶上应贴上标签,并注明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或生产日期、采样量、采样日期及采样人姓名等。

5 试验方法

安全提示:本试验方法中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5.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GB/T603之规定制备。

5.2 外观

在自然光下目视观察。

5.3 有效氯的测定

5.3.1 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反应式如下:

2H++CIO-+2I-=I2+CI-+H2O

I2+2S2O32-=S4O62-+2I-

5.3.2 试剂

5.3.2.1 碘化钾溶液:100g/L。称取100g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摇匀

5.3.2.2 硫酸溶液:3+100.移取15mL硫酸,缓缓注入500mL水中,冷却,摇匀。

5.3.2.3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

5.3.2.4 淀粉指示液:10g/L。

5.3.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和50mL滴定管(A级,分度值:0.1m)。

5.3.4 分析步骤

5.3.4.1 试样溶液制备

移取约20mL实验室样品,置于内装约20ml水并已称量(精确到0.01g)的100m1烧杯中,称量(精确到0.01g),然后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试验溶液A。用于有效氯含量、游离碱含量、铁含量、重金属含量、砷含量的测定。

5.3.4.2 测定

移取10.00mL试样溶液A,置于内装50mL水的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和10mL硫酸溶液,迅速盖紧瓶塞后水封,于暗处静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濬液滴定至浅黄色,加2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5.3.5 结果计算

有效氯以氯(C1)的质量分数ω1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式中:

V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1——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氯(C1)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35.453)。

5.3.6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

5.4 游离碱的测定

5.4.1 方法提要

用过氧化氢分解次氯酸根,以酚酞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反应式如下:

CIO-+H2O2=CI-+O2+H2O

OH-+H-=H2O

5.4.2 试剂和材料

5.4.2.1 过氧化氢溶液:1+5;

5.4.2.2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

5.4.2.3 酚酞指示液:10g/L;

5.4.2.4 淀粉-碘化钾试纸。

5.4.3 仪器

一般的实验室仪器和25mL滴定管(A级,分度值:0.1mL)。

5.4.4 分析步骤

移取50.00mL试样溶液A,置于250mL锥形瓶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至不含次氯酸根为止(不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加(2~3)滴酚酞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

5.4.5 结果计算

离碱以氢氧化钠(NaOH)质量分数ω2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表示:

式中:

c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1——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氢氧化钠(N a OH)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40.00)。

5.4.6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4%。

5.5 铁的测定

5.5.1 方法提要

在不含次氯酸根的介质中,盐酸羟胺将Fe3+还原成Fe2+,在pH(4~6)缓冲溶液体系中,Fe2+同1.10-菲啰啉生成橙色络合物,在分光光度计最大吸收波长(51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反应式如下:

4Fe3++2NH2OH=4Fe2++N2O+H2O+4H+

Fe2++3C12H8N2=[Fe(C12H8N2)]2+

5.5.2 试剂和材料

5.5.2.1 过氧化氢溶液:1+5.

5.5.2.2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约4.5.

5.5.2.3 盐酸羟胺溶液:10g/L。称取1g盐酸羟胺,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5.5.2.4 铁标准溶液:0.1 mg/mL。

5.5.2.5 铁标准溶液:0.1 mg/mL。移取25.00ml标准溶液(5.5.2.4),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该溶液使用前配制。

5.5.2.6 1,10-菲啰啉指示液:2g/L

5.5.2.7 淀粉-碘化钾试纸。

5.5.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和分光光度计。

5.5.4 分析步骤

5.5.4.1 标准曲线绘制

5.5.4.1.1 移取0.00mL 、2.00m 、4.00mL 、

6.00mL 、8.00mL 、10.00mL 铁标准溶液(5.5.2.5)分别置于6个100mL 容量瓶中,向每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mL 。盐酸羟胺溶液、10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5mL1,10-菲啰啉指示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0min5.5.4.1.2以水为参比,调整分光光度计为零,在波长510mm 处,选用适宜的比色皿,测定吸光度5.5.4.1.3从标准比色溶液的吸光度中扣除空白溶液吸光度,以100mL 标准比色溶液中铁的质量(mg )为横坐标,与其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回归一元线性方程。

5.5.4.2 空白试验

不加试样溶液,采用与测定试样溶液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进行空白试验。

5.5.4.3 测定

移取50.00ml ,试样溶液A ,置于100ml 容量瓶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至不含次氯酸根为止(不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然后加5ml ,盐酸羟胺溶液、10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5ml ,1.10-菲啰啉指示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0min 。以下按5.5.4.1.2规定进行。

5.5.5 结果计算

铁含量以铁(Fe )的质量分数ω3表示,数值以%表示,按式(3)计算:

)(31

2

100(50/500)m1m2/1000ω3??????????=??=

m m

式中:

M 1——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M 2——与扣除空白溶液吸光度后的试样溶液吸光度相对应用的由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或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mg )。

5.5.6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01%

5.6 重金属的测定

5.6.1 方法提要

在弱酸性(pH 值3~4)的条件下,试料中的重金属离子与硫离子生产棕黑色沉淀,与同法处理的铅标准溶液比较,作限量试验。

5.6.2 试剂和材料

5.6.2.1 盐酸。

5.6.2.2 过氧化氢溶液:1+5。

5.6.2.3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约3。

5.6.2.4 硫化氢饱和溶液。将硫化氢气体通入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至饱和为止。此溶液使用前

5.6.2.5 硫化钠溶液。称取5g硫化钠,溶于10mL水和30mL。丙三醇的混合液中,避光密封保存。有效期一个月。

5.6.2.6 铅标准溶液:0.1mg/mL

5.6.2.7 铅标准溶液:0.01mg/mL。量取适量的铅标准溶液(5.6.2.6),稀释10倍。该溶液使用前配制。

5.6.2.8 酚酞指示液:10g/1

5.6.2.9 淀粉-碘化钾试纸。

5.6.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和50mL纳氏比色管。

5.6.4 分析步骤

5.6.4.1 A管:移取1.00mL铅标准溶液(5.6.2.7)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至25mL,加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摇匀。备用。

5.6.4.2 B管:取一支与A管配套的纳氏比色管,移取25.00mL试样溶液A,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至不含次氯酸根为止(不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加1滴酚酞指示液,用盐酸调节至微红色,再加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摇匀。备用

5.6.4.3 C管:取一支与A、B管配套的50mL纳氏比色管,加入与B管等量的相同的试样溶液A,再加入与A管等量的铅标准溶液(5.6.2.7),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至不含次氯酸根为止(不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加1滴酚酞指示液,用盐酸调节至微红色,再加入5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摇匀。

5.6.4.4 向各管中加入10mL新鲜制备的硫化氢饱和溶液或2滴硫化钠溶液,加水至50mL刻度,混匀,于暗处放置5min。在白色背景下观察B管的色度不得深于A管的色度,C管的色度应与A管的色度相当或深于A管的色度。

5.7 砷的测定

5.7.1 方法提要

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和三价砷作用,生成

砷化氢气体,通过乙酸铅棉花除去硫化氢干扰,再与溴化汞试纸生成黄色至橙色色斑,与标准砷斑比较

作限量试验。

5.7.2 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不含砷

5.7.2.1 盐酸。

5.7.2.2 过氧化氢溶液:1+5

5.7.2.3 碘化钾溶液:150g/L。

5.7.2.4 氯化亚锡溶液:400g/L。

5.7.2.5 砷标准溶液:0.1mg/mL。

5.7.2.6 砷标准溶液:0.00lmg/mL。移取适量的砷标准溶液(5.7.2.5),稀释100倍。该溶液使用前配制。

5.7.2.7 乙酸铅棉花。

5.7.2.8 溴化汞试纸

5.7.2.9 淀粉-碘化钾试纸。

5.7.2.10 锌粒。

5.7.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和定砷仪。定砷仪的示意图见图1

单位:mm

说明:

a——100mL锥形瓶;

b——吸收管

c——吸收管帽。

图1 定砷仪示意图

5.7.4 分析步骤

5.7.4.1 移取1.00mL砷标准溶液(5.7.2.6)置于定砷仪的锥形瓶中,加5mL盐酸,加水约至30ml,再加5mL碘化钾溶液和5滴氯化亚锡,摇匀,静置10min

5.7.4.2 移取25.00mL试样溶液A置于定砷仪的锥形瓶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至不含次氯酸根为止(不

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用盐酸中和试样溶液至中性,并过量5mL盐酸,加水约至30mL,再加5mL碘化钾溶液和5滴氯化亚锡,摇匀,静置10min。

5.7.4.3 向上述各锥形瓶中各加2g锌粒,立即将已装好乙酸铅棉花及溴化汞试纸的玻璃管连接好,于25℃,暗处放置1h。

5.7.4.4 取出砷斑,试样溶液砷斑不得深于砷的限量标准的砷斑。每次测定应同时制备标准砷斑。

6 检验规则

6.1 本标准中次氯酸钠质量指标采用GB/T8170中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进行判定。

6.2 本标准采用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6.2.1 本标准所有指标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述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关键生产工艺有改变

b)主要原材料有变化;

c)停产后复产;

d)型式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6.2.2 本标准规定项目中的有效氯和游离碱为出厂检验项目,应逐批检验。

6.3 次氯酸钠应由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部门按照本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生产企业应保证每批出厂的产品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6.4 检验结果如有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单元中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中即使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1.1 次氯酸钠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危险化学品”字样、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编号及标志、本标准编号、GB190中规定的“腐蚀性物质”和“氧化性物质”标志、安全标签。对于塑料桶、塑料罐和由塑料瓶包装和纤维板箱组成的组合包装(包括瓦愣纸箱)的容器上还应有GB/T191中规定的“向上”标志。

7.1.2 每批出厂的次氯酸钠都应附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质量证明。质量证明内容包括: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危险化学品”字样、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编号及标志、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证明和本标准编号。

7.2 包装

次氯酸钠包装应按GB19107规定执行。

7.3 运输

次氯酸钠运输时应密闭,装运容器应防腐。运输时不得与还原性物品混运。

7.4 贮存

盛装次氯酸钠的包装应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仓库,避免阳光照射,并禁止其他可能与次氯酸钠发生危险反应的货物一起存放。

次氯酸钠产品从出厂日期算起,A-1和B-1型有效氯3-d内不低于12%,7d内不低于11%;A-Ⅱ型和B Ⅱ型有效氯3 d内不低于9%,7 d内不低于8%;AⅢ和BⅢ型有效氯20d内不低于4.5%。超出保质期规定的,供应商与用户协商确定或在产品标识中明示。

次氯酸钠的正确使用方法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正确应用 次氯酸钠的制备和杀菌原理[1] 次氯酸钠(NaClO)是用发生器的钛阳极电解食盐水而得,反应如下:NaCl+H2O→NaClO + H2↑ 次氯酸钠在水中水解形成次氯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如下: NaClO+ H2O→HClO + NaOH 次氯酸钠消毒液用于消毒的有效成份是HClO,HClO在水中离解,反应如:HClO ?H++ClO- HClO由于受水中某些杂质或光线的影响,会产生解,反应如下:2HClO ?2HCl+ O2↑ 次氯酸钠(NaClO)消毒液俗称84消毒液[2]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使用方法: 原液:清水为1:100,有效氯含量为500mg\l; 原液:清水为1:50,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 原液:清水为1:20,有效氯含量为2500mg\l ①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10min 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 mg/L~5000mg/L 消毒液浸泡30min 以上。

亚硫酸氢钠与次氯酸钠检测方法

亚硫酸氢钠水溶液的浓度测定 2011-03-02 09:47 亚硫酸氢钠水溶液的浓度测定 1.实验仪器:分析天平 恒温干燥箱 干燥器 2.试验试剂:重铬酸钾 硫代硫酸钠 碘 碘化钾 淀粉 盐酸 硫酸 无水碳酸钠 3.方法概要: 让亚硫酸氢钠与定量碘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碘,直接计算为亚硫酸氢钠的含量,求出浓度。 化学反应方程式:I2+NaHSO3+H2O=NaI+H2SO4+HI 4.试验方法: 称取7克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样品(精确至0.0001g)移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取25.00ml,注入盛有50.00ml碘标准溶液的碘量瓶中,摇匀,放置5mim,加20%盐酸溶液2ml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10g/L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 同时做空白试验。 5.结果计算: NaHSO3(%)=(V1-V2)*C*0.5204/m 式中:V-------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数,单位:毫升。 V------加样时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数,单位:毫升。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摩尔每升。 m-----亚硫酸氢钠水溶液的重量,单位:克。

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⑴配制: 称取26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加0.2g无水碳酸钠,溶于1000ml水中,缓缓煮沸10min,冷却。放置两周后过滤。 ⑵标定: 称取0.18g于120℃±2℃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重铬酸钾,置于碘量瓶中,溶于25ml水,加2g碘化钾及20ml硫酸溶液(20%),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加150ml水(15℃-20℃),用配制好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2ml淀粉指示液(10g/L),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C(Na2S2O3),数值以摩尔每升 (mol/L)表示:C(Na2S2O3)=m*1000/(V1-V2)M 式中:m---重铬酸钾的质量的精确值,单位:克。 V1---加样时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数,单位:毫升。 V2----空白时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数,单位:毫升。 M----重铬酸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g/mol) M(1/6K2Cr2O7)=49.031 7.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⑴配制: 称取13g碘及35g碘化钾,溶于1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储存于棕色瓶中。 ⑵标定:

次氯酸钠消毒浓度

商检推荐标准为:手的消毒为50-100ppm ;过脚池为200-250PPM ,工器具为150- 200PPM。关键是自己要验证一下消毒的效果 手池:50ppm 脚池:200ppm 工具器:100-150ppm 地面\墙壁等:150-200ppm HACCP通用教程上93页第五部分:化学药品配置、贮存和使用记录 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化学药品有消毒剂、灭虫药物、食品添加剂、化验室使用化学药品以及润滑油等。 消毒剂有:1、氯与氯制剂,常用的有漂白料、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常用的浓度(余氯),洗手液50ppm,消毒工器具100ppm,消毒鞋靴200-300ppm。 91页表面样品的检测记录指出,经过清洁消毒的设备和工器具食品接触面细菌总数低于100个/CM2为宜,对卫生要求严格的工序,应低于10个/cm2,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 这种产品操作特别简单,只要用食盐、水、通电20分钟,即可制成无毒无害的高效消毒液(次氯酸钠消毒液或者臭氧消毒液。次氯酸钠消毒液发生器产生的消毒液品质纯净、无毒、无害、无残留物污染,对人畜无害。特别适用于饭店、宾馆、学校、医疗卫生系统、公共食堂、办公室、中小型食品加工厂、养殖场、种植业等场所使用。 消毒物品比例有效氯含量(约)消毒方法与时间备注 餐具、茶具、厨具消毒 1:3600mg/L 浸泡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用原液直接喷洒更好 鱼肉类、水果蔬菜表面消毒 1:5040mg/L 浸泡3~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 饮用水(井水、河水)消毒 1:5004mg/L 消毒30分钟可饮用 座便器消毒(家用) 1:10200mg/L 擦拭或浸泡,作用5~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 病人唾液、呕吐物、排泄物 1:5400mg/L 浸泡,作用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 牛奶瓶、罐及幼儿玩具消毒) 1:16 120mg/L 浸泡3~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 墙壁、家具、地面消毒 1:10200mg/L 擦拭、喷洒,作用10分钟也可以用原液直接喷洒,再用清水擦洗 病人衣物、用品消毒 1:16120mg/L 浸泡5~10分钟对深色衣服有漂白。再用清水冲洗 人体保健 1:16120mg/L 浸泡手脚3~5分钟,或擦拭身体可预防手痒、脚气病、身痒、伤口消毒及妇幼保健卫生 禽舍的消毒、除臭 1:21200mg/L 喷洒,作用5~10分钟再用清水擦洗 公用物品及环境清洁、消毒 1:10 200mg/L 擦拭办公桌椅、电话、沙发等,作用5~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亦可用原液喷洒环境。 在抗洪防病消毒时,常采用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其杀菌作用与漂白粉基本相同。由于次氯酸钠在水中同样产生次氯酸,再在水中极易产生氧原子和氯原子,病原体蛋白受到氧化和部分氯化作用而死亡。其消毒灭菌效果决定于溶液中的有效氯含量。由于生产次

次氯酸钠性质

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 概述次氯酸钠的分子式为NaClO,分子量等于74.454。次氯酸钠是白色粉末,易溶解于水。商品次氯酸钠是无色或带淡黄色的液体,俗称漂白水。因浓度高,不能直接使用,在应用前必须用清水冲淡到需要的成分。次氯酸钠是目前重要的漂棉剂。 次氯酸钠的性状 规格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0~140克∕升的液体。 贮运需放在阴凉、通风处,务使不受强烈日光曝晒。搬运时小心轻放,不得与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放在一起。严防震动、撞击、容器渗漏。因其稳定性差,不宜久贮。 次氯酸钠的制备 次氯酸钠的制备方法有三种: 1.电解食盐溶液:电解食盐溶液在正常反应下,阴极放出氢气,生成次氯酸钠于溶液中。可以下式表示: (1)NaCl→Na++Cl- (2)2Na++2H2O→2NaOH+H2 (3)2NaOH+Cl2→NaClO+NaCl+H2O 2.加碳酸钠于漂白粉液中:漂白粉液与碳酸钠液相混和,成次氯酸钠与碳酸钙,如下式所示: CaOCl2+Na2CO3→NaClO+NaCl+CaCO3↓ 静置之,碳酸钙沈降器底,可得次氯酸钠的清液。 3.通氯于烧碱液中:通氯于氢氧化钠液中,则得次氯酸钠,反应式如下: 2NaOH+Cl2→NaClO+NaCl+H2O

注次氯酸钠的应用大致与漂白粉相同。就棉的漂白来说,次氯酸钠与漂白粉对比,有下列优点: 1.次氯酸钠无害粉末,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是安全的。 2.次氯酸钠易溶于水,配制漂液便利,工作场地也比较清洁。 3.漂白粉内有较多杂质,所以有效氯不能充分利用;次氯酸钠漂液很清洁,没有什么渣质。 4.漂白粉溶液是钙盐,次氯酸钠漂液是钠盐,钙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小,对布匹的渗透能力不如次氯酸钠漂液那样好,所以漂白效果也不如次氯酸钠那样好。 5.用漂白粉溶液漂白棉布后,在空气中透风时,布匹上生成了碳酸钙,附着在布上后水洗不易去除,易使布匹形成粗硬手感和在印染时发生不匀疵病,而次氯酸钠漂液没有这种缺点。这是因为次氯酸钠漂棉时所形成的盐类不是钙盐,而是钠盐,钠盐很易溶解于水,极易洗去。 6.次氯酸钠漂棉后,布匹上的漂液在透风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纯碱和次氯酸。反应式如下: 2NaClO+CO2+H2O→Na2CO3+2HCIO 纯碱极易溶解于水。因此,酸洗工作对次氯酸钠漂棉并不十分重要,漂白后只要加以充分水洗,就能得到柔软的漂物。但因漂布在加工过程中常易造成水渍黄斑,例如因屋顶或管件上滴下水滴而造成污迹,在布匹烘燥以前这种污迹不易发现,同时为了彻底分解次氯酸钠并中和布上碱质,一般仍在漂后用淡酸进行酸洗,以保证织物的洁白。 7.次氯酸钠不含钙质,不会引起钙斑,不会与肥皂作用。 次氯酸钠的性质

次氯酸钠,氯含量的测定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兰色消失为终点。反应式如下: 2H++OCl-+2I-=I2+Cl-+H2O I2+2S2O32-=S4O62-+2I- 试剂和溶液 盐酸1+1溶液;碘化钾100g/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0.1mol/L;淀粉溶液10g/L 吸取次氯酸钠溶液样品20mL,置于内装20mL水并已称量的100mL烧杯中,称量然后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分析步骤 吸取容量瓶中的试样10.0mL,置于内装50mL水的250mL碘量瓶中,加4mL盐酸溶液,迅速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盖紧瓶塞后加水封,于暗处静置5min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兰色消失即为终点。 分析结果的计算 有效氯含量(X)以质量百分含量表示, X=c·V·0.03545/(m·10.0/500)×100=177.25c·V/m 式中:c一-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一一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mL; m一一试样的质量,g; 法一、按比例稀释至浓度在0-3.5PPM内,同清冼液浓度检测。 方法二、原理: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反应式如下: 2H+ + OCl- + 2I- = I2 + Cl-+ H2O

I2 + 2S2O32- = S4O62 -+ 2I- 1. 试剂: 1.1 碘化钾溶液(100g/L):称取100g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摇匀。 1.2 硫酸溶液(3+100):量取15mL硫酸,缓缓注入500mL水中,冷却,摇匀。 1.3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 1.4 淀粉指示液(10g/L):称取1g淀粉,加5mL水使其成糊状,搅拌下将糊状物加到90mL沸腾的水中,煮沸1min~2min,冷却,稀释至100mL。 2. 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 3. 检测步骤: 3.1 量取约20mL实验室样品,置于内装20mL水并已称量(精确到0.01g)的100mL 烧杯中,称量(精确到0.01g)。然后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2 量取试料10.00mL,置于内装50mL水的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和10mL硫酸溶液,迅速盖紧瓶塞后水封,于暗处静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2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4. 结果计算: 有效氯以氯的质量分数X计,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 X = (V/1000)c?M/ m×10/500×100 = V?c?M×5 /m 式中:V-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m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的数值,mol/L;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g; M-氯的摩尔质量的数值,g/mol(m=35.453)。 5. 允许误差: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配置方法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配置方法 消毒剂有消毒剂浓度的换算和使用液的配制方法 消毒剂有效成份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1.V=( C'×V')/C; 2.X=V'-V; 式中:C 为使用说明书中标识的消毒剂原液的有效成份含量(浓度)。V 为所需消毒剂原液的体积。 C'为欲配制消毒剂溶液的有效成份含量(浓度)。 V'为欲配制消毒剂溶液的体积。 X 为所需自来水的体积。 为便于大家尽快掌握消毒剂浓度的换算和使用液的配制,特举例如下: 例1, 某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为50000mg/L,需要配制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10升(10000ml),应取消毒剂原液多少毫升?加水多少升? V=( C'×V')/C; =(1000mg/L×10000ml)/50000mg/L =200ml X=10000-200=9800ml=9.8升 故应取消毒剂原液200ml,加水9.8升,即可配制有效氯含量为1000 mg/L的消毒剂溶液10升。 例2,某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为0.5%,需要配制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10升(10000ml),应取消毒剂原液多少毫升?

加水多少升? 有效氯含量为0.5%相当于100ml消毒剂中含有0.5g(500mg)有效氯,每升(1000ml)中含有5000mg有效氯,即有效氯含量为5000mg/L。V = ( C'×V')/C; =(1000mg/L×10000ml)/5000mg/L = 2000ml X =10000-2000 = 8000 ml =8升 故应取有效氯含量为0.5%消毒剂原液2000ml,加水8升,即可配制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10升。 例3,某含氯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为0.5%,需要配制有效氯含量为200PPm的消毒剂溶液10升(10000ml),应取消毒剂原液多少毫升?加水多少升? 1PPm相当于1000000ml消毒剂中含有1g(1000mg)有效氯,每升(1000ml)中含有1mg有效氯,即有效氯含量为1mg/L。 V = ( C'×V')/C; =(200mg/L×10000ml)/5000mg/L = 400ml X =10000-400 =9600 ml =9.6升 故应取有效氯含量为0.5%消毒剂原液400ml,加水9.6升,即可配制有效氯含量为200PPm的消毒剂溶液10升。 次氯酸钠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消毒液浓度和配制方法: 1、具体浓度标准:(用的次氯酸钠原液的浓度每批也不一样,大约范围9~11%)

次氯酸钠浓度测定

次氯酸钠浓度测定 碘量法测定次氯酸钠浓度 一、所需仪器 1、25mL碱式滴定管。 2、250mL碘量瓶。 3、50mL量筒。 、1mL、5mL、10mL移液管。 4 5、加热装置。 二、试剂配制和标定 试剂: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O7)=0.1000mol/L。称取105?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4.9030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2、碘化钾晶体(要求不含游离碘及碘酸钾) 。 3、盐酸溶液:1+1,用盐酸ρ=1.19g/mL配制。 4、1%(m/V)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稀释至100mL。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防腐。 5、硫代硫酸钠:称取24.5g固体五水合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和0.2g无水碳酸钠(Na2CO3),加水50mL溶解后,再以水稀至1000mL于棕色细口瓶内,混匀,于暗处静置3~5日。配制中所用的水最好是经煮沸10分钟后再冷却的蒸馏水,以驱除二氧化碳及细菌。 标定方法:于250mL碘量瓶内,加入1g碘化钾及50mL水,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5mL,加入盐酸溶液5mL,塞紧混匀,置暗处静置5min,用待标定的硫代硫

酸钠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标准溶液用量。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的计算公式如下: 15.00 C,,0.10000V1 式中: C0——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g/L; V1——滴定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的量,mL; 0.1000——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6、乙酸盐缓冲溶液(pH=4):称取146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入457mL乙酸,用水称释到1000mL。 三、测定步骤 取水样100mL(或取适量水样稀释至100mL)于250mL碘量瓶内,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及50mL水,加入5mL乙酸盐缓冲溶液,密塞混匀,置暗处静置5min,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标准溶液用量。 次氯酸钠浓度(mg/L)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C,V,37.22101 C,,1000V C——次氯酸钠浓度,mg/L; C0——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 V1——滴定水样时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 V——水样的体积,mL; 37.221——1/2NaClO的摩尔质量,g/mol。 四、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工业用氢氧化钠与氯气合成而制次氯酸钠的生产工艺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次氯酸钠的生产工艺。 2 产品说明 2.1产品名称及学名 产品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学名:次氯酸钠 2.2物理性质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8 外观为浅黄绿色的透明液体。 浓度及相对密度见表1 生成热: 118.52kJ/mol 2.3化学性质 2.3.1次氯酸钠在常温下不稳定,在保存中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从而产生副反应生成氯酸钠。 2NaClO+2H 2 0=2NaOH+2HClO 2HClO+NaClO=NaCl0 3 +2HCl 2HCl+2NaOH=2NaCl+2H 2 3NaCIO=NaClO 3 +2NaCI 上述反应在40℃以上剧烈进行并且PH值显著下降,为防止这副反应, PH值必须在11以上。 2.3.2过氯化反应 NaClO+CL 2 +H20=NaCl十2HClO NaClO+2HClO=NaCl0 3 +2HCl NaClO+2HCl=NaCl+H 20+CL 2 3NaClO=NaClO 3 +2NaCl 次氯酸钠生产中,氯化反应超过终点会引起连锁反应,使次氯酸钠全部分解。

2.3.3光化学分解 2NaClO=2NaCl+02↑ NaClO+02=NaClO 3 2NaClO+O 2=2NaCl+202↑ 日光照射后,将分解90%的有效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添加明胶酪脘、糖类等保护胶体是有效的。 2.3.4加热分解 2NaClO=2NaCl+202↑ NaClO+O 2=NaCl03 随温度上升,分解率上升。 2.3.5酸分解 NaClO+HCl=NaCl+HClO 2HClO=2HCl+O 2↑ HClO+HCl+H 20+C12↑ PH 值小于7时,分解反应迅速进行,并产生氯气。 2.3.6由重金属(M)催化剂引起的反应 2MO+NaClO=M 203+NaCl M 203+NaClO=2MO+02↑+NaCl 2.3.7由PH 值降低而引起有效氯的降低 2NaClO=2NaCl+O 2↑ 3NaClO=NaCl03十2NaCl 2HCIO=O 2↑+2HCl 2.4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符合HG 门2498-93标准,具体数据见表2 2.5产品的主要用途 2.5. 1用于纺织、造纸工业的漂白作用。

次氯酸根或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滴定法)(精)

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法 1 原理 次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反应,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3COOH→2CH3COOK+2HI 2HI+NaClO→I2+NaCl+H2O I2+2Na2S2O3 →2NaI+Na2S4O6 2 仪器 2.1 250毫升碘量瓶 2.2 100毫升烧杯 3 试剂 3.1 碘化钾(分析纯 3.2 1%淀粉溶液: 将1克可溶性淀粉用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刚煮沸的蒸馏水至100毫升,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保存(三氯甲烷5~6滴亦可。 3.3 36%醋酸(用分析纯冰醋酸配制。 3.4 0.100N硫代硫酸钠溶液: 将25g硫代硫酸钠(分析纯Na2S2O3·5H2O和0.2g 无水碳酸钠 (分析纯Na2CO3溶解于经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然后稀释至1000毫升贮存于棕色瓶中防止分解。经过 2~3 天后,用0.1000N重铬酸钾溶液标定。 3.5 0.1000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取分析纯重铬酸钾10g于120℃烘箱内干燥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出 4.9035克,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毫升。 3.6 0.100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a.用移液管吸取标准0.1000N重铬酸钾溶液25毫升于300毫升带塞锥瓶中,加蒸馏水60毫升、碘化钾2g及1:2盐酸5毫升,密塞静置5分钟后,用配制好的硫代硫酸钠滴定至黄绿色。加入淀粉指示剂5毫升,继续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b.计算 0.1000×25 N= V 式中 : 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当量浓度 V-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 4 步骤 4.1 吸取2毫升(或依含量定试样于碘量瓶中,加入50毫升水及1g碘化钾摇动溶解。 4.2 加入5毫升36% 醋酸,密塞摇匀,静置5分钟。 4.3 用0.100N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至淡黄色时加入5滴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记录用量V。 5 计算 N×V×0.03725×1000 次氯酸钠浓度= (g/L 2 式中 : 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V-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量 (单位mL 次氯酸钠分子量 0.03725- 2000

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法

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法 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法 1 原理 次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反应,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 + 2CHCOO H2CHCOO K 2HI 2HI + NaCS12+ NaCI+ H2O I 2 + 2NQS2Q ~2NaI + N Q SQ 2 仪器 2.1 250毫升碘量瓶 2.2 100毫升烧杯 3 试剂 3.1 碘化钾(分析纯) 3.2 1%淀粉溶液:将1克可溶性淀粉用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刚煮沸的蒸馏水至100毫升,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保存(三氯甲烷5?6滴亦可)。 3.3 36%醋酸(用分析纯冰醋酸配制)。 3.4 0.100N硫代硫酸钠溶液:将25g硫代硫酸钠(分析纯NaSO ? 5HO)和0.2g无水碳酸钠(分析纯NaCO)溶解于经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然后稀释至1000毫升贮存于棕色瓶中防止分解。经过 2?3天后,用0.1000N重铬酸钾溶液标定。 3.5 0.1000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取分析纯重铬酸钾10g于120C烘箱内干燥2 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出 4.9035克,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毫

升。 3.6 0.100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a. 用移液管吸取标准0.1000N重铬酸钾溶液25毫升于300毫升带塞锥瓶中,加蒸馏水60毫升、碘化钾2g及1:2盐酸5毫升,密塞静置5分钟后,用配制好的硫代硫酸钠滴定至黄绿色。加入淀粉指示剂 5毫升,继续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b. 计算 0.1000 X 25 N = ------------------- V 式中:N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当量浓度 V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

次氯酸钠投加量计算

市面上的次氯酸钠原液纯度为10%,为了精确投加、防止结晶,我们稀释成1%的次氯酸钠溶液。即原液与水的比例为1 :9。设备的药箱容积为200L,即往药箱中加:20公斤药,180公斤水。共200公斤溶液。按照次氯酸钠溶液的密度为1来计算,即1升次氯酸钠溶液=1公斤=1千克 水处理次氯酸钠投加的计算 近日,大连悦威水处理公司为一家食品有限公司安装了一套100g每小时的次氯酸按投加器。次氯酸钠投加器使用液体次氯酸钠药剂,按照生活用水水质要求,投药量通常为1-2ppm。本工程用先进的100g流量型次氯酸钠投加器,最大投加量为100g/h,可根据流量变化在10-100%范围内调节产量。 在设备安装、调试、培训的过程中,甲方负责设备操作的同志非常认真负责,我公司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指导培训。包括次氯酸钠投加量的计算方法、设备的运行操作说明。1000毫克等于1克那1毫升水等于1000毫克,也就是1克, 1)次氯酸钠药液的配比: 市面上的次氯酸钠原液纯度为10%,为了精确投加、防止结晶,我们稀释成1%的次氯酸钠溶液。即原液与水的比例为1 :9。设备的药箱容积为200L,即往药箱中加: 20公斤药,180公斤水。共200公斤溶液。 按照次氯酸钠溶液的密度为1来计算,即1升次氯酸钠溶液=1公斤=1千克 2)次氯酸钠加药量的计算: 要求水处理中投加次氯酸钠(有效氯)的浓度为0.3毫克/升=0.3克/吨,保证水中细菌、微生物全部杀死,达到生活应用水标准。 平均每小时处理井水70吨,那么每小时投加的纯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 70吨/小时 × 0.3克/吨 = 21克/小时 那么每小时投加的1% 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为21克÷1%= 2100克=2.1千克 3)一箱药能够用的时间: 药箱200公斤,一小时加2.1公斤,那么一箱药用的时间: 200千克 ÷ 2.1千克/小时=95小时, 平均每天用水12小时,95÷12=7.8天。即平均每不到一个多星期用完一箱200公斤次氯酸钠溶液。常见的次氯酸钠药液的配比: 1、自来水消毒杀菌,加药量一般为1~3mg/l。 2、热电厂循环水、海水杀菌除藻,加药量一般为3~5mg/l。 3、污水处理后生产的中水,加药量一般为5~10mg/l。 石油行业的回填水(注水),加药量一般为3~6mg/l。 4、医院废水杀菌消毒,加药量一般为30~50mg/l。 5、养殖业、畜禽舍的消毒杀菌,加药量一般为5~10mg/l。 6、畜产品消毒杀菌,加药量一般为1~3mg/l。 7、蔬菜、果品及食品的杀菌消毒,加药量一般为1~3mg/l。 8、酒店、饭店、医院、食品与肉类加工企业及公共设施环境的消毒,加药量一般为1~3mg/l。 9、游泳池杀菌消毒,加药量一般为3~5mg/l。 10、含氰废水处理,加药量一般为40~50mg/l。 11、纺织印染的胚布漂白,加药量一般为1~3g/l;造纸业的纸张漂白,加药量一般为0.5~

次氯酸钠中有效氯的测定方法

说明:转贴的国标。 GB/T 19106 -2003 5.1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5.1.1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反应式如下: 2H+ + OCl- + 2I- = I2 + Cl-+ H2O I2 + 2S2O32- = S4O62 -+ 2I- 5.1.2试剂 5.1.2.1碘化钾溶液:100g/L 称取100g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摇匀。 5.1.2.2硫酸溶液:3+100 量取15mL硫酸,缓缓注入500mL水中,冷却,摇匀。 5.1.2.3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 5.1.2.4淀粉指示液:10g/L 5.1.3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5.1.4分析步骤 5.1.4.1试料 量取约20mL实验室样品,置于内装20mL水并已称量(精确到0.01g)的100mL 烧杯中,称量(精确到0.01g)。然后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1.4.2测定 量取试料(5.1.4.1)10.00mL,置于内装50mL水的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mL 碘化钾溶液(5.1.2.1)和10mL硫酸溶液(5.1.2.2),迅速盖紧瓶塞后水封,于暗处静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5.1.2.3)滴定至浅黄色,加2mL淀粉指示液(5.1.2.4)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5.1.5结果计算 有效氯以氯的质量分数X1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V/1000)cM 5VcM X1=×100 = (1) m×10/500 m 式中: V-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氯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35.453)。 5.1.6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法

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法

次氯酸钠含量测定法 1 原理 次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反应,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2KI+2CH 3COOH→2CH 3 COOK+2HI 2HI+NaClO→I 2+NaCl+H 2 O I 2+2Na 2 S 2 O 3 →2NaI+Na 2 S 4 O 6 2 仪器 2.1 250毫升碘量瓶 2.2 100毫升烧杯 3 试剂 3.1 碘化钾(分析纯) 3.2 1%淀粉溶液: 将1克可溶性淀粉用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刚煮沸的蒸馏水至100毫升,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保存(三氯甲烷5~6滴亦可)。 3.3 36%醋酸(用分析纯冰醋酸配制)。 3.4 0.100N硫代硫酸钠溶液: 将25g硫代硫酸钠(分析纯Na 2S 2 O 3 ·5H 2 O)和0.2g无 水碳酸钠 (分析纯Na 2CO 3 )溶解于经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然后稀释至1000毫升 贮存于棕色瓶中防止分解。经过 2~3 天后,用0.1000N重铬酸钾溶液标定。 3.5 0.1000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取分析纯重铬酸钾10g于120℃烘箱内干燥2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出 4.9035克,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毫升。 3.6 0.100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a.用移液管吸取标准0.1000N重铬酸钾溶液25毫升于300毫升带塞锥瓶中,加蒸馏水60毫升、碘化钾2g及1:2盐酸5毫升,密塞静置5分钟后,用配制好的硫代硫酸钠滴定至黄绿色。加入淀粉指示剂5毫升,继续滴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b.计算 0.1000×25 N= V 式中 : N-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当量浓度 V-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

次氯酸钠投加量计算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市面上的次氯酸钠原液纯度为10%,为了精确投加、防止结晶,我们稀释成1%的次氯酸钠溶液。即原液与水的比例为1 :9。设备的药箱容积为200L,即往药箱中加:20公斤药,180公斤水。共200公斤溶液。按照次氯酸钠溶液的密度为1来计算,即1升次氯酸钠溶液=1公斤=1千克 水处理次氯酸钠投加的计算 近日,大连悦威水处理公司为一家食品有限公司安装了一套100g每小时的次氯酸按投加器。次氯酸钠投加器使用液体次氯酸钠药剂,按照生活用水水质要求,投药量通常为1-2ppm。本工程用先进的100g流量型次氯酸钠投加器,最大投加量为100g/h,可根据流量变化在10-100%范围内调节产量。 在设备安装、调试、培训的过程中,甲方负责设备操作的同志非常认真负责,我公司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指导培训。包括次氯酸钠投加量的计算方法、设备的运行操作说明。 1000毫克等于1克那1毫升水等于1000毫克,也就是1克, 1)次氯酸钠药液的配比: 市面上的次氯酸钠原液纯度为10%,为了精确投加、防止结晶,我们稀释成1%的次氯酸钠溶液。即原液与水的比例为1 :9。设备的药箱容积为200L,即往药箱中加:20公斤药,180公斤水。共200公斤溶液。 按照次氯酸钠溶液的密度为1来计算,即1升次氯酸钠溶液=1公斤=1千克 2)次氯酸钠加药量的计算: 要求水处理中投加次氯酸钠(有效氯)的浓度为0.3毫克/升=0.3克/吨,保证水中细菌、微生物全部杀死,达到生活应用水标准。 平均每小时处理井水70吨,那么每小时投加的纯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 70吨/小时 × 0.3克/吨 = 21克/小时 那么每小时投加的1% 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为21克÷1%= 2100克=2.1千克 3)一箱药能够用的时间: 药箱200公斤,一小时加2.1公斤,那么一箱药用的时间: 200千克 ÷ 2.1千克/小时=95小时, 平均每天用水12小时,95÷12=7.8天。即平均每不到一个多星期用完一箱200公斤次氯酸钠溶液。常见的次氯酸钠药液的配比: 1、自来水消毒杀菌,加药量一般为1~3mg/l。 2、热电厂循环水、海水杀菌除藻,加药量一般为3~5mg/l。 3、污水处理后生产的中水,加药量一般为5~10mg/l。 石油行业的回填水(注水),加药量一般为3~6mg/l。

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

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 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 前言 本标准表 1中的 A 指标、第 7章、第 8章为强制性 ,其余为推荐性。 生产单位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本标准组织生产 ,经销单位自 2003 年 6 月 15 日起实施。 本标准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及国内生产和使用实际需要而制定。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 ,化学工业标准 HG/T 2498 -1993《次氯酸钠溶液》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 CSBTS/TC63/SC6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锦西化工研究院、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沛云、胡立明、魏静、李富荣。 本标准解释权归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 CSBTS/TC63/SC6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溶液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 存、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氢氧化钠经氯化而制得的次氯酸钠溶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杂质滴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10.1 化学试剂 砷测定通用方法(砷斑法) GB/T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451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3 要求 3.1 外观 :浅黄色液体。 3.2 次氯酸钠溶液应符合表 1 给出的要求。 4 采样 4.1 产品按批检验。生产企业以成品槽、一天或一个班次生产的次氯酸钠溶液为一批。用 户以每次收到的次氯酸钠溶液为一批。 4.2 次氯酸钠溶液用槽车、贮槽装运时 ,建议用 GB/T 6680 中规定的适宜的取样器 ,从深度 不同的上、中、下三处采取等量的有代表性的样品。 4.3 次氯酸钠溶液用塑料桶 (瓶)包装时 ,应按 GB/T 6678 中规定的采样单元数随机抽取样 品。 4.4 将抽取的样品混匀 ,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带磨口塞的棕色广口瓶中 ,密封。每瓶样 品量不得少于 200mL 。一瓶用于检验 ,一瓶用于备检。 样品瓶上应贴上标签 ,并注明 :生产企业 名 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或生产日期、采样量、采样日期及取样人姓名等。 5 试验方法 除非另有说明 ,在分析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 GB/T 6682 中规定的三级水或相应纯度的水。 GB/T 601 化学试剂 GB/T 602 化学试剂

次氯酸钠检验操作规程

宿迁远大海藻有限公司次氯酸钠检验操作规程 SJ—061113 宿迁远大海藻有限公司

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溶液的技术要求、检测及取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次氯酸钠溶液。 2.引用标准 GB601-88《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603-88《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19106-2003 《次氯酸钠溶液》 3.技术要求 3.1检验项目:外观、有效氯(以Cl计)、游离碱。 3.2技术标准见WI-10-704-01《原辅材料质量指标标准》 4. 取样方法 每冲好一池为一检验批,取样用100ml试管取样,每次取样量不少于80ml。 5试验方法 5.1次氯酸钠液有效氯含量的测试 5.1.1原理 次氯酸钠溶液氧化能力的强弱用有效氯浓度定量表示。表示每升溶液所具有的氧化能力,相当于若干克质量的氯气在水中所具有的氧化能力。单位g/L。有效氯浓度等于溶液中呈正价态氯元素浓度的2倍。溶液中每含有1g次氯酸钠则含有效氯0.953g。 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反应式如下:2H++ClO-+2I-=I2+Cl-+H2O I2+2S2O32-=S4O62-+2I- 5.1.2试剂 5.1.2.1碘化钾溶液:100g/L 称取100g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摇匀。 5.1.2.2硫酸溶液:3+100 量取15ml硫酸,缓缓注入500ml水中,冷却,摇匀。 5.1.2.3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0.1mol/L。 5.1.2.4淀粉指示液:10g/L 5.1.3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

次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规程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工业用氢氧化钠与氯气合成而制次氯酸钠的生产工艺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次氯酸钠的生产工艺。 2产品说明 2.1产品名称及学名 产品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学名:次氯酸钠 2.2物理性质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8 外观为浅黄绿色的透明液体。 浓度及相对密度见表1 生成热: 118.52kJ/mol 2.3化学性质 2.3.1次氯酸钠在常温下不稳定,在保存中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从而产生副反应生成氯酸钠。 0=2NaOH+2HClO 2NaClO+2H 2 2HClO+NaClO=NaCl0 +2HCl 3 2HCl+2NaOH=2NaCl+2H 2 +2NaCI 3NaCIO=NaClO 3 上述反应在40℃以上剧烈进行并且 PH 值显著下降,为防止这副反应, PH 值必须在 11 以上。 2.3.2过氯化反应 NaClO+CL2+H20=NaCl 十2HClO NaClO+2HClO=NaCl03+2HCl NaClO+2HCl=NaCl+H20+CL2 3NaClO=NaClO3+2NaCl 次氯酸钠生产中,氯化反应超过终点会引起连锁反应,使次氯酸钠全部分解。

2.3.3 光化学分解 2NaClO=2NaCl+02↑ NaClO+02=NaClO3 2NaClO+O2=2NaCl+202↑ 日光照射后,将分解90%的有效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添加明胶酪脘、糖类等保护胶体是有效的。 2.3.4加热分解 2NaClO=2NaCl+202↑ NaClO+O2=NaCl03 随温度上升,分解率上升。 2.3.5酸分解 NaClO+HCl=NaCl+HClO 2HClO=2HCl+O2↑ HClO+HCl+H20+C12↑ PH 值小于7 时,分解反应迅速进行,并产生氯气。 2.3.6由重金属(M)催化剂引起的反应 2MO+NaClO=M203+NaCl M203+NaClO=2MO+02↑+NaCl 2.3.7 由PH 值降低而引起有效氯的降低 2NaClO=2NaCl+O2↑ 3NaClO=NaCl03十2NaCl 2HCIO=O2↑+2HCl 2.4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符合HG 门2498-93 标准,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2.5产品的主要用途 2.5. 1用于纺织、造纸工业的漂白作用。

次氯酸钠溶液检测方法

次氯酸钠溶液检测方法 1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和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反应式如下: 2H-+ClO-+2I-=I2+Cl-+H2O I2+2S2O32-=S4O62-+2I- 2 试剂 碘化钾溶液:100g/L。 称取100g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摇匀。 硫酸溶液:3+100。 量取15mL硫酸,缓缓注入500mL水中,冷却,摇匀。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 淀粉指示液:10g/L。 3 仪器 一般实验室仪器。 4 分析步骤 (1)试料 量取约20mL实验室样品,置于内装约20mL并已称量(精确到0.01g)的100mL 烧杯中,称量(精确到0.01g),然后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 测定 量取试料10.00mL,置于内装50mL水的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和10mL硫酸溶液,迅速盖紧瓶塞后水封,于暗处静置5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2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3)结果计算 有效氯以氯的质量分数w1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计算: X1=c?V?0.03545/(m?10.0/500)×100=177.25c?V/m 式中: V——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氯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35.453)。 (4)允许差 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5安全 次氯酸钠溶液为强腐蚀性产品,接触人员应带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溶液次氯酸钠配制

溶液次氯酸钠配制 都是质量浓度。前一个是等同于Cl2的质量浓度(1 mol NaClO 等同于1mol Cl2),后一个是NaClO的质量浓度。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效氯含量5.5~6.5%。 通过换算稀释就行。 追问 那就是说4.5%的含氯量就是次氯酸钠的质量浓度是4.5%是吧,我只需要稀释3倍就能得到到1.5%的次氯酸钠容易,是这样吗,谢谢 有效氯含量是含氯消毒剂的一个重要指标。含氯消毒剂中的有效氯含量,不是指氯的含量,而是指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氯的氧化能力。 4.5%的含氯量是指相当于含有4.5%的Cl2,对应4.5/71 *74.4 =4.7%的NaClO浓度(NaClO分子量74.4)。 取1L溶液,可知其质量为1100g。若把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该溶液中则含有水1L,1000g,m(NaClO)=100g,n(NaClO)=1.3mol 所以c(NaClO)=1.3mol/L 次氯酸钠溶液氧化能力的强弱用有效氯浓度定量表示。表示每升溶液所具有的氧化能力,相当于若干克质量的氯气在水中所具有的氧化能力。单位g/L。有效氯浓度等于溶液中呈正价态氯元素浓度的2倍。溶液中每含有1g次氯酸钠则含有效氯0.953g。

稀释时需使用纯水或蒸馏水。 次氯酸钠活性氯的测定 1 比色法 1.1 仪器: SXZ-3型袖珍式比色器 1.2 操作步骤: 1.2.1 装比色盘入比色器中。 1.2.2 加水样入比色槽洗1-2次后,加样至刻度,作为空白水样,放入比色箱中。 1.2.3 用水样清洗1-2次比色槽,加入0.5mL(8-10滴)配制好的邻联甲苯 胺溶液注入水样至刻度,插入比色箱中,静置10分钟后,即可进行 比色测定。如测定活性氯时,则在加试剂充分摇匀后立即测定。 1.2.4 转动比色盘同时通过接目镜观察镜内颜色的变化,直至镜内二种颜色相似为止,此时比色器左上角圆孔内所示数值即为被测水样的测 定值。如果比色盘的色片与显色水样之颜色不能求得完全一致时, 可根据上下二档的数值作出估计值。 1.2.5 测试完毕,取出比色槽倾尽样本液,洗洁后放好,待下次测试用。 1.3 注意事项: 1.3.1 配制好的试剂溶液应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贮存温度不得低于0℃,严禁与人体和其它物品接触。 1.3.2 色槽、接目镜及比色箱应经常保持清洁,不应与腐蚀性物品接触,用后应立即清洗。 1.3.3 若样品浓度不在比色器测量范围内,则样品必须先用纯水稀释一定倍数再检测。样品浓度即为稀释倍数乘以比色器读数。 1.3.4 比色盘应贮存于阴凉处,保持存放环境干燥,切忌受热、日晒与接触各种化学药品,以防褪色影响测试结果。 1.3.5 比色片使用较长时间后应予以更换,一般比色盘的正常使用期限为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