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事件——南海局势.pptx
- 格式:pptx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1
黄岩岛事件起因:2012年4月8日,菲律宾海军在黄岩岛海域发现8艘中国渔船。
菲海军持枪登上中国渔船,对中国渔民进行检查。
被检查的中国渔船被菲方指控为非法捕鱼。
4月10日,中国国家海洋局派“中国海监75号”和“中国海监84号”编队赶赴黄岩岛海域,对我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
双方均声称坚持对争议地区黄岩岛拥有主权,都不肯首先撤离争议海域。
自此,双方对峙拉开序幕。
而对于此次事件,我国始终是希望通过和平外交途径和平解决此事,然而菲方的态度却十分强硬,而后更是做出了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当然,我国再也不是100年前的清王朝,我们的外交部也做出的严正的声明,同样也不断向黄岩岛海域增派海监船,以保证我国渔民的安全及我国主权不受侵犯。
黄岩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1935年1月,中国政府将黄岩岛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
1947年底,当时的中华民国内政部正式编制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将黄岩岛(时称“民主礁”)划在“九段线”内。
该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历史性界线,中华民国对线内的岛、礁、滩、沙洲拥有主权。
2009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渔政巡航船——中国渔政311船开抵西沙群岛,担负起在中国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护渔护航的任务,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菲律宾《马尼拉标准今日报》4月28日发表菲律宾投资家维克托·阿齐斯的署名文章《它属于中国》,文中说到从1279中国元朝的地图标记,引申到近现代科考的文献记载发现黄岩岛确实属于中国。
文章摘编如下:斯卡伯勒礁(即黄岩岛)确实属于中国,早在元朝1279年中国就已发现并在地图上对其进行了标注。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渔民从那时起就在这里活动。
实际上,当时在蒙古统治者忽必烈手下工作的天文学家、工程师兼数学家郭守敬对南海进行了测绘。
就是这样的合理说明,而菲方却有视无睹,并不断煽动本国一些人民进行所谓的反华运动,使得中菲关系不断恶化。
中菲黄岩岛对峙自4月10日菲律宾在黄岩岛海域挑起主权争议以来整个中国以及世界都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
那么,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影响及未来解决的方向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一、事件概况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
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
中方为表达善意,将两艘渔政船于22日下午撤离黄岩岛附近海域,并表示愿通过友好外交磋商解决黄岩岛事件。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黄岩岛争议上始终保持自我克制,不推崇武力介入。
短期内,除了在外交上的努力,中国的主要策略是派出海监船和渔政船。
该做法既显示了中国把涉及黄岩岛事务作为中国的内部事务处理,传递了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可让步的态度,又充分显示了不以武力解决问题的良好意愿。
而菲律宾方面却一再做出挑衅的姿态。
2012年4月12日,菲律宾不顾中方严正交涉与警告,再向黄岩岛海域派遣一艘海岸警卫队船只。
4月30日,菲高官赴美求助,并与美国举行2+2会谈。
5月4日菲为黄岩岛更名,清除岛上中国印记。
5月11日菲鼓动举行反华大游行。
到目前为止中菲对峙仍在僵持之中,双方均未表达出主动让步的信息。
二、菲进犯原因菲方染指黄岩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黄岩岛海域资源丰富。
同南沙群岛一样,黄岩岛海域不仅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水产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盛产经济价值较高的金枪鱼、红鱼、章鱼、梅花参及各种贝类产品,特别是珊瑚种类繁多、经济价值高。
其次,70年代以来,以菲律宾、越南为首的几个东南亚国家先后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的某些岛屿拥有部分或全部主权,有的派军舰和飞机巡逻;有的甚至在岛上构筑工事,派兵驻守,摆出“先占为王”的架势,使南沙局势主权之争不断升温,这一“乱世”为菲当局霸占黄岩岛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