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的健康观
一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健康教育家鲍尔和霍尔 (Bauer,W.W.&Hull,H.G)就曾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健 康定义:“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 良好、精力充沛的一种状态。其基础在于机体一切器官 组织机能正常,并掌握和适应物质、精神环境和健康生 活的科学规律。
(二)现代的健康观
一
2.现代身心健康观 在不同时期,联合国世界组织对健康界定
1948年 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 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现代的健康观
一
1989年 增加了“健康的道德”的内容,健康不仅是没有
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 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道德
(二)现代的健康观
一
郑莉君(1998年)在一项国家课题“蒙汉大学生心理 健康状况研究”中对内蒙古32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图。
(二)现代的健康观
一
图1-1显示:3200 名大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总体良好,其 中有29.15%的人有 不同程度的心理障 碍。
图1-1 32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
二
➢生活于10世纪末、11世纪上半叶的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 (Avicnna)在其所著《医疗之书》中,提出了维护健康应 注意的6点内容: 阳光和空气
情感
食物和饮料
新陈代谢
睡眠和兴奋
运动和安静
(一)古代对身心关系的认识
二
➢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医学对心身关系就十分重视,对心身关 系问题有较为精辟的论述,如“形神合一”的身心统一学说,认为 人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的心理活动和生 理活动是相互作用的,提出了“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在情 绪与疾病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情绪能致病也能治病,即“以情胜情”,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