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内/舷外有源复合干扰对抗反舰导弹的作战使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23.33 KB
- 文档页数:5
国外角反射器及无源干扰系统的发展趋势摘要:舰载无源干扰系统作为对抗反舰导弹的有效手段,有着成本低、反应迅速、保护效率高的特点,已成为各国海军大型水面平台的必备武器之一,在多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论述和介绍国外舰载舷外角反射器系统及无源干扰系统发展趋势。
关键词:舰载;舷外角反射器;系统;发展趋势0 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局势日益紧张,地缘摩擦不断,世界各国对反舰导弹这一海上重要武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各国海军和军工企业在不断增加现有反舰导弹生产数量的同时,持续研发新型反舰导弹,并对已有型号进行优化升级。
反舰导弹的攻击性、隐蔽性、目标识别能力、规避能力和抗电子干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向着攻击速度更快、过程更隐蔽、精度更高、机动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方面发展。
为了应对反舰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对舰载无源干扰系统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增加对新型系统研发投入的同时,不断对已有系统进行产品升级和功能扩展。
本文主要论述和介绍国外舰载舷外角反射器系统及发展趋势。
1国外舰载舷外角反射器系统1.1 英国DLF-3无源舷外角反射浮动诱饵系统英国IrvinGQ公司研制的DLF-3无源舷外角反射浮动诱饵系统是一种舰载浮动式无源射频软杀伤对策。
其设计目的是保护海军舰艇免受射频寻的导弹威胁。
图1 DLF-3无源舷外角反射浮动诱饵系统实物图DLF-3也被称为充气诱饵系统300(IDS300)或浮动诱饵系统3(FDS3),由位于舰艇甲板上的发射器组成,每个发射器都装有一个未充气的六边形诱饵。
发射时,发射筒的盖子(也包括充气系统)会将诱饵拉出并落入水中。
诱饵充气后,盖子起到拖锚的作用,使其保持相对稳定。
诱饵本身由高雷达反射材料制成,可迷惑和干扰来袭反舰导弹,甚至可以“引诱”来袭导弹直接命中诱饵。
它可以在海上漂浮三个多小时。
该系统的安装相对简单,可直接与主舰自身的电源连接。
它还具有手动发射模式,以防断电。
DLF-3系统可发挥诱惑、分散、混淆或信号管理作用,适合远海或濒海作战。
收稿日期:2020-04-05修回日期:2020-05-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64002)作者简介:韩光松(1984-),男,四川阆中人,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武器装备作战运用。
*摘要:常导反舰作战已成为反击制衡对手的有效手段之一。
针对现有发射弹量计算方法不适合常导反舰作战,分析了大中型水面舰船的毁伤机理,提出常导反舰作战发射弹量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兰德公司给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作战筹划,反舰作战,毁伤机理,发射弹量中图分类号:TJ015;E82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2-0640.2021.05.004引用格式:韩光松,曾筱晓,李昭锐.基于毁伤机理的常导反舰作战发射弹量计算[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21,46(5):18-21.基于毁伤机理的常导反舰作战发射弹量计算*韩光松,曾筱晓,李昭锐(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石家庄050084)Calculating the Conventional Missiles for Anti-ship CombatBased on Damage MechanismHAN Guang-song ,ZENG Xiao-xiao ,LI Zhao-rui(Joint Operations College ,PLA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84,China )Abstract :The anti-ship combat of conventional missil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counterattack and counterbalance the enemies.The existed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the launched quantity of missiles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conventional missiles for anti -ship combat.The damage mechanism of large and medium -sized surface ships is analyzed.The method on calculaing the launched quantity of the conventional missiles for anti-ship is put forward.The calculated result of is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 by Rand Corporation.Key words :operational planning ,anti-ship combat ,damage mechanism ,quantity of missiles launched Citation format :HAN G S ,ZENG X X ,LI Z R.Calculating the conventional missiles for anti-ship combat based on damage mechanism [J ].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2021,46(5):18-21.0引言常规导弹作战筹划中,发射弹量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打击目标的特性、导弹部队的作战能力、敌我双方对抗强度等,筹划结果直接影响着火力打击的毁伤效果,决定了战役发展进程[1-2]。
·试验与评估·航天电子对抗2020年第6期复杂电磁环境量化表征方法研究综述李岩松,王超,戎建刚,陈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7)摘要:梳理了国外复杂电磁环境表征方法的相关标准规范,归纳整理了国内的相关研究,并分析了不同量化表征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优缺点。
通过总结复杂电磁环境表征方法研究的发展历程,对表征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了未来复杂电磁环境表征研究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复杂电磁环境;量化表征方法;复杂环境;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N97文献标识码:AA review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Li Yansong,Wang Chao,Rong Jiangang,Chen Fei(No.8511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IC,Nanjing210007,Jiangsu,China)Abstract:The relevant standards of foreign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s are summarized,and the relevant domestic researches are classified.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different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re analyzed.By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p‐resentational methods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The problems facing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s in the future are analyzed.Finally,a novel idea of research is put forward.Key words: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complex environ‐ment;development trend0引言敌我双方信息化装备的密集部署与激烈对抗,形成了极为多变的战场电磁环境。
雷达导引头抗拖曳干扰技术发展综述摘要:拖曳式干扰是一种成本较低、躲避精确制导导弹最有利的手段之一的有源欺骗干扰。
随着雷达导引头作战场景日益复杂,抗干扰能力需求的提升,研究拖曳式干扰理论、抗拖曳式干扰方法持续成为电子战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梳理了近十年国内雷达导引头抗拖曳干扰研究的相关成果,从速度分辨、角度分辨等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希望为雷达导引头抗拖曳式干扰提供基础。
关键词:雷达导引头;抗拖曳干扰技术1 引言根据陈晓霞[1]的总结,雷达有源干扰样式大致包含有源压制式干扰、有源欺骗式干扰、拖曳式干扰,其中拖曳式干扰,全称为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Towed Radar Active Decoy,TRAD)。
拖曳式干扰主要是通过飞机平台对制导雷达或雷达导引头辐射的照射信号进行侦收,获取照射信号的脉宽、周期、频率等射频信息后,通过调制或直接转发方式由雷达诱饵辐射逼真模拟与飞机平台具有相似航迹、速度、距离且功率更大的虚拟回波信号,使得雷达导引头无法从角度、速度、距离等维度对真实回波信号进行识别及稳定跟踪,从而保护飞机平台。
本文将对近十年国内的抗拖曳干扰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将从速度分辨、角度分辨等角度对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2 拖曳式干扰目前机载拖曳干扰机较为主流的系统结构为“灵巧型”见图1,主要利用飞机载体平台的接收天线接收照射信号,通过载体平台中的威胁警告接收系统、波形发生器(或宽带转发器)、射频/激光转换器、激光/射频转换器对接收到照射信号进行转发,最终通过发射天线进行放大、辐射。
图1AN/ALE-55系统结构示意图3 抗拖曳干扰策略针对拖曳式干扰的特点,研究学者们从速度、角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抗干扰研究。
3.1 速度分辨策略针对拖曳干扰(转发式),廖云[2]等提出在目标载机逃离导弹照射主波束之前,采用载机-诱饵质心法保持PD雷达导引头主波束对准载机-诱饵的质心,在载机逐渐靠近导弹过程中,当回波信号与诱饵干扰信号多普勒频率差大于分辨率时,通过高多普勒频率分辨力,结合信噪比、信号功率等特征鉴别载机与诱饵。
可挂载LRASM导弹的B-1B战略轰炸机目由DPARA技术示范计划转变为美国海军正式计划,同年美国国防部将LR ASM作为进攻性反水面作战增量一阶段空射型号的采购型号。
2015年2月19日,第3次飞行测试在穆古角海上靶场完成。
在飞行中,导弹通过武器数据链更新了打击目标。
此后,LRASM项目转入型号研制阶段。
此外,在完成与B-1B轰炸机的集成后,该弹开始与F/A-18E/ 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进行集成。
2017年4月,美国海军的一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马里兰州的帕图爱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完成了LRASM在美军现役舰载战斗机上的首次试射,成功验证了LRASM从F/A-18战斗机上投放时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情况,为该弹全面整合试验铺平了道路。
后来,B-1B轰炸机在穆古角海上靶场完成了LRASM首次自由飞行发射试验。
这是LRASM研制过程中首次“端到端”的功能实验,导弹通过所有计划的路点,过渡到中段B-1B战略轰炸机发射LRASM导弹射的能力。
主要合同 2017年7月25日,美国国防部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首份价值8650万美元的LRASM生产合同。
2018年12月,美国空军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价值103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生产额外3枚导弹。
2019年3月,为将导弹增量升级到1.1阶段,美国国防部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价值8400万美元的不限定交付/不限量合同。
2019年7月3日,美国防部授予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价值1.75亿美元的升级合同,用于实现进攻性反水面作战(OASuW)增量1阶段的能力。
美国海军2020财年预算,未来每年将出资约1.43亿美元采购48枚LRASM。
2020—2022财年的研发经费计划为6500万美元、4000万美元、2400万美元。
LRASM的性能概况基本情况 L R A SM命名为AGM-158C,延续JS S A M-E R (AGM-158B)的命名,现有空射和舰射两种型号,今后可能还会发展出潜射和岸射等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