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小学三年级用
- 格式:docx
- 大小:12.59 KB
- 文档页数:3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纪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意识。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教师亲切谈话,自然引出本课时话题。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就包括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
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学生自由交流。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交流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1.按照学生了解的节日进行分组,小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为了解节日开展的活动。
(2)按照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节日活动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将研究成果归类整理,准备进行班级汇报。
(3)汇报形式不限,可以展示与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撰写的书画作品,也可以讲故事、诵诗词、猜谜语。
2.小组汇报,班级展示,分享交流成果。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以春节为例,仅作参考)过渡: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同地区和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春节小组的同学一起了解春节习俗!(1)总述:我们小组交流的是春节。
我们将为大家讲一讲春节的传说故事,展示一些春节期间的习俗活动,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春节的古诗。
接下来,就由我们小组的几位代表分别给大家介绍吧!(2)讲故事:关于春节,有这样一个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
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
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点燃灯火,屋内烛火通明。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领略节日的习俗。
2. 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3.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感受节日的气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歌曲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节日的气氛。
2. 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一个传统节日进行讨论,收集相关信息,准备进行分享。
4. 分享展示: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5. 互动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检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主要内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3. 结构:总分结构,先总体介绍传统节日,再分别介绍各个节日。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并写一篇短文。
2.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体验节日的氛围,拍照留念,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4.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后作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中华传统节日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搜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引导学生能以适当的方式交流展示自己研究的中华传统节日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件。
一 谈话导入,直入题目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请同学们搜集资料,了解中华传统节日。
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二 布置任务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布置了两项任务,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出示课件1)1.把自己家人过某个节日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写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大家都喜欢的方式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
三活动过程此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展开,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开展活动呢?(一)自主拓展学习。
1.了解此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第36页“活动提示”的内容,思考活动任务、要求有哪些。
(2)集体交流。
①明确任务: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有关习俗。
②仔细观察教材第36页插图和“泡泡”里的内容,获取信息,了解需要收集哪方面的资料,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
(板书:收集资料的范围收集资料的途径)(3)指名反馈,相机板书。
学生1:看日历,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
学生2:询问长辈,可以听他们讲述人们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
学生3:查询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收集资料的范围:节日名称;过节的时间;人们是怎么过节的;节日的习俗)教师:谁能说说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查询资料呢?学生1: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
学生2:在书店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
学生3:在网上查阅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询问长辈,听他们讲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在网上查阅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活动提示”,通过交流,学生能明确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如何开展这次活动。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许多有趣的传统节日吧?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故事哦。
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如何写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作为主题。
比如说春节吧,因为春节可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呢!春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等等。
你们都体验过这些习俗吗?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先从节日的由来说起。
比如说,春节最早是为了祭祀祖先和庆祝一年的丰收而举办的。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人们团聚、放松的节日。
接下来,我们要详细描写节日期间的各种活动。
比如除夕夜,全家人要reunite一起吃年夜饭,吃鱼、饺子和其他应节食物。
大人会给小朋友们发红包,小朋友们就超级high!第二天一大早,小朋友们就开开心心地换上新衣服,伢伢们会给他们钞票糖果呢。
大人们也会觥筹交错,喝酒作乐。
到了大年初一,就是出去拜年、吃年糕的时候啦!最后,我们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
比如说,春节是一年一度的盛事,能够reunite全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真是太棒了!我最喜欢的就是收红包和放鞭炮了。
那么,春节的作文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啦!大家有没有get到诀窍呢?赶紧动笔写一写,说不定就能拿高分哦!如果写不出来,也不用着急,让老师过两天检查一下你们的作文,给你们一些建议。
加油哦,小朋友们!篇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啊!今天老师要教大家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作文。
你们想一想,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对,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源远流长的传统佳节。
每一个节日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福寓意。
比如说春节,是我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彻底打扫房屋,贴上新春对联和门神画,制作美味的年夜饭团团圆圆。
除夕夜,全家人就要一起守岁,等待新的一年来临。
三年级下册语文中华传统节日作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中华传统节日作文教案》
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中华传统节日的奇妙世界,写一篇有趣的作文!
还有中秋节,这可是个团圆的节日。
到了晚上,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大大的玉盘挂在天上。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美丽的月光。
说不定还能听到爷爷奶奶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呢!
再来说说端午节。
端午节的时候,咱们会吃粽子,看赛龙舟。
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条条巨龙在水面上飞驰,锣鼓声、呐喊声震耳欲聋,可精彩啦!
小朋友们,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把你在这个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下来吧。
记得要把事情写清楚,让别人也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哦!
作文二
亲爱的小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中华传统节日的乐园,写一篇精彩的作文哟!
咱们先来讲讲元宵节。
元宵节那天,到处都张灯结彩,漂亮极了!有各种各样的花灯,兔子灯、荷花灯、飞机灯,让人眼花缭乱。
还有甜甜的元宵,一口咬下去,黑芝麻馅儿就流了出来,那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中华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多彩呀!小朋友们,快快拿起笔,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节日,把你的感受和经历都写下来吧。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很棒的作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节日的起源:介绍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包括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
2. 节日习俗:讲解各节日的传统习俗,如春节的贴对联、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等。
3. 节日文化内涵:深入讲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如春节的团圆、中秋节的思乡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记住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节日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手工材料(用于制作节日相关手工艺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节日的兴趣。
2. 新授:讲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春节的了解和经历。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节日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汇报。
4. 汇报展示:每组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所研究的节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教师总结各个节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板书设计- 板书将包括各个节日的名称、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以图表和关键词的形式呈现。
作业设计-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节日,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该节日的习俗和文化意义。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期望学生能够对中华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适时进行引导和解释。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让他们更加热爱和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传统节日名称和传统节日习俗资料的能力。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民,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自由交流)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那么,想一想你都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今天我们就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把过节的过程写出来,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二、探究新知(一)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3.小组交流。
(二)提供例句,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节日的习俗。
2.交流归纳。
3.好词佳句。
投影出示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供学生参考)除夕夜,街上“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忽燃忽灭的烟花中,好像同时打开的电视机,在播放精彩的节目。
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通常在这一天早上吃汤圆,在家里挂上红红绿绿的灯笼,并猜灯谜。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传统节日的习俗。
2. 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
2.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学会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传统节日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
(2) 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内容:(1)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
(2) 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3) 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4)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5)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6) 重阳节:登高、赏菊、敬老等。
七、作业设计1. 课下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习俗,整理成一篇短文。
2. 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用图画或手抄报的形式表达节日的习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学会收集、整理、描述相关资料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教案综合性研究《中华传统节日》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和俗,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民族精神、热爱生活和祖国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并制定活动方案。
例如,在介绍春节时,可以通过展示春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唤起学生的回忆和兴趣,让他们自由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过年经历。
接着,引导学生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并探讨了解这些节日及俗的方法和记录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查询书籍、网站、询问家长和老师等方式来了解这些节日,并记录在表格中,以便后续的分享和交流。
在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节日名称,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比较各个节日的时间,从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的区别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纪年法和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
最后,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研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Before class。
XXX to share with the class。
(Students and teachers can exchange n and supplement each other。
while the teacher writes on the board about customs。
food。
origins。
legends。
and poetry.) (Display on the screen: XXX。
Qingming Festival'XXX activities。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其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
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学生对国
外的节日提起来就滔滔不绝,非常熟悉,然而提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却
知之甚少,连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都不清楚,更不要说为什么过这些节日、
中国人如何过这些节日,甚至还有人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有
必要。难道我们祖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
儿逐渐消失、成为历史吗?不!过节,在中国,不仅是互相联系的纽带、
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还蕴含着及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而,我们的
节日不是单纯的节日,还是文化传承的一条纽带,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记
得这种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存在的最大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普及中
华传统文化知识,让这种文化长盛不衰!
教学目标:
1、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
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小卡纸、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提问法导入: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大半,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寒假了,寒假
里面有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让学生回答),
嗯,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年”。那同学们喜
欢过春节吗?(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大家知
道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来,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二、 走入春节:
(1) 春节的由来: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年三十是
除夕,年初一才是春节的开始)
(2) 春节里的风俗: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腊月
二十三扫尘、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拜年、过了年初三后才可以扫
地、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
(3) 春节与春联:询问学生知道怎么贴春联吗?春联应该怎么读,(用
PPT举例子)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拿出事先做好的道具演
示),略说北方还要贴窗花,南方则以年画代替窗花。
三:(拓展延伸)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将了解了春节,像春节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
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
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老师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这几个次,猜一猜他们都
是什么节日呢?
﹝看词猜节日:PPT演示(1)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 五月初五)(2)
吃月饼,赏圆月 (中秋节 八月十五)﹞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除了春节和屏幕上的两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学生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后)从日期上看看,你发
现了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
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节日都有哪些过节的习俗呢?(每个节日请一两个
同学回答,然后老师总结)
四、课堂总结: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多了一层了解。
然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
在我们的身边,又产生了许多新节日。每当这些节日来临,我们都会以各
种各样的方式来欢庆节日。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过西方节日的同时,
不要忘了我们也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些节日不仅是我们互相
联系的纽带、还是促进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其中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
华传统文化。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相信大家都有了
一定的收获。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提个要求:同学们放学回家后,把今天学
到的这些节日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同时也让爸爸妈妈给我们讲一讲我
们不知道的一些过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