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本科生学习满意度指标体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5.11 KB
- 文档页数:2
2021.4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作者简介:李德溥(1970—),男,黑龙江庆安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机械方向。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SJGY20200344);黑龙江省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典型案例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SJGY20180233);黑龙江省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虚拟仿真技术在‘食品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HSDJY202020);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CAD /CAE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一、引言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客观、科学地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对于实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构建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有效实施是保证和持续改进课程质量的关键[1],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聚焦学生的学习结果,涉及课程质量保障制度、课程资源、课程大纲制定与实施等多个方面。
本文结合作者在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阐述了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实施,以期能为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专业提供借鉴。
二、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的内涵课程质量评价是衡量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及持续改进课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学生的课程学习结果直接反映课程的质量。
课程质量评价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课程学习结果,即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作为评价依据,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综合分析考查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2]。
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在于建立和有效实施符合专业认证理念的学校、学院、专业层面的保证课程质量的相关制度,建立以课程质量保证制度为核心的、以学生学习结果为评价依据的、综合考查影响学生学习结果各种因素的,并能根据课程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此评价体系下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张文雪王孙禺李蔚【摘要】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成为工程界,教育界的广泛共识.认证标准是认证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评估标准,进而提出了借鉴国际惯例建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建议.【关键词】工程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认证标准【收稿日期】2006年6月【作者简介】张文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王孙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蔚,清华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高等教育认证(accreditation)是一种资格认定,是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方法和途径;通过认证,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并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其中的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professionalprogrammaticaccreditation,简称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professiona1)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programmatic)实施的专门性(specialized)认证.这些职业性专业往往涉及医药,工程,法律等与公众生活,安全相关的领域,因而必须遵循更为严格的质量标准.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教育专业实施认证,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可以向公众提供专业教育质量的权威判断.一,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目的与认证标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有百余年历史,新中国建立以来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建立起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工程教育体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工程教育又一次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保障并促使其不断改进和提高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迄今为止,专业认证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评估体系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除国家建设部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外,我国尚未开展过大规模的专业认证工作. 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工程师和工程专业的国际互认趋势也成为我国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重要动因.按照国际惯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施注册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发展,加入工程专业国际互认协议,不仅有利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以及工程师在国际市场的流动.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2004年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加快改革,调整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应当强调的是工程教育的国际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问题.我们将与世界上的评估认证机构合作,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的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 以适应国际工程技术人才市场的需要.I2]综上所述,我国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主要出发点,首先是加强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宏观管理,保证和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其次,是顺应国际工程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实现工程专业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打下基础.因此,建立具有中国工程教育特色且具有国际等效性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认证标准.认证标准是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规范,一22—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是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自我评价以及专家审阅自评报告和实地视察的重要依据.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首要的问题就是设计一个科学,严格,客观的认证标准.二,发达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美,德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还有一些国家如日本,虽然加入《华盛顿协议》不久,但也已经先于我国迈出一步,积累了不少经验.其做法可为我国制定既有中国特色,又达到国际水平的认证制度和认证标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1.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历史最为悠久,其制度发展得最为完备和成熟.目前,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由权威的全国性非官方组织——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总体负责,ABET下设四个认证委员会,其中工程认证委员会(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Commission,EAC)负责各工程专业的认证,包括制定认证标准,组织认证实施和认证管理.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行认证标准(见表1)是2001年开始全面推行的新的认证标准EC2000_3』.EC2000体现的最重大变革即从注重投入转向注重产出,第三项准则——专业的产出和评价提出,申请认证的工程专业必须证实其毕业生具有以下11种能力:①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②设计和实验以及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③根据需要设计系统,部件或过程的能力;④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⑤识别,系统阐述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⑥对职业道德和伦理责任的认知;⑦有效的交流能力;⑧宽厚的教育基础,能够认识到工程对于经济,环境,社会乃至世界的影响;⑨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⑩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①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2006年ABET公布的一份评估EC2000实施效果的研究报告表明,EC2000认证标准对工程教育培养计划,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甚至是巨大的影响._4J对比1994级与21304级毕业生对9个方面能力的自我评估,21304级毕业生为进入工程职业生涯做了更好的准备,两届毕业生最大的差异表现在对社会问题和全球问题的理解,运用工程技能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有关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等方面.2.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德国的工程专业认证制度是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德国工程专业认证机构(ASIIN),是2002年在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倡导下,由各大学,应用科学大学,权威的科技协会,专业教育和进修联合会以及重要的工商业组织共同参与建立的非营利机构. ASIIN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多是为了满足工程教育和注册工程师国际互认的需要,增加德国高等教育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使其更有竞争力和吸引力.2003年6月,ASIIN成为《华盛顿协议》准签约成员,从而使通过其认证的专业项目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ASI1N工程专业的一般认证标准(见表2)由其下设的两个认证委员会之一的工程及信息学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Commission1Engineering&Informatics)负责制定l5j.另外,由认证委员会授权的13个技术委员会分别制定各相关工程领域的专业标准,根据专业性质,对课程设置比例,学分等作进一步具体的规定和说明.ASI1N关于教育目标的阐述是,不仅要满足知识转移的需要,还要使学生能够获得在其所选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必要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申请认证的培养计划必须通过教授学生基础理论,表1美国Ec2000工程教育基本水平专业的通用标准认证标准主要评估内容准则1:学生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估,指导和监控准则2:专业教育目标学生从本专业毕业后的前几年内能达到的水平准则3:专业的产出和评价学生从本专业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或具备的能力及评价程序准则4:专业教育内容确定适合工程需要的专门学科领域,不规定具体的课程设置师资数量可以承担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教学任务,保持适当水平的师生接触;学术资格等足以准则5:师资完成专业的不断改进并实现其教育目标和产出准则6:设施合适的教室实验室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形成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准则7:学校的支持和财政资源适当的学校支持,财政资源和建设性的领导,以保证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连续性准则8:专业准则阐明基本水平准则应用于该专业时的特殊性(分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建筑工程等24种专业)一2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表2德国AsIlN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认证标准主要评估内容对各利益相关方(例如学生,工业企业界,工程协会等)的需求有明确清晰的认识;教育目标与高校,学生及工业需求,目标与成果界的要求一致;教学成果达到评估要求和本专业的教学目标教育过程课程设置能确保教学成果;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学生得到充分的指导和支持等学术及支撑队伍结构合理,教师达到学术水准并给予学生充分指导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及相关设备和服务资源与合作关系等教学设施充足;教育经费充足;国际国内的合作项目等有利于促进教学成果的取得和学生的流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获取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过程评估毕业学生找到与专业匹配的工作,有利益各方认可的教学成果等管理体系组织与决策过程有利于教育成果的实现;建立了有效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专业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达到传递方法和技能的目的;必须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有机会获得必要的核心资质;还必须鼓励学生获得外语资质,从而在毕业后可以在国际环境中表现活跃,具有竞争力.E6]3.日本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日本2005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Japan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Education,JABEE)制定的认证标准(见表3)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Plan,Do,Check和Act(简称PDCA)l.学习与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具有从全球观点全面思考事物的能力与素养;②理解工程对社会与自然的影响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③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并具有相应的应用能力;④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工程学知识并具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⑤具有应用各种科学,工程和信息知识全面满足社会需求的设计能力;⑥能够熟练使用日语,具有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会议讨论的日语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基本的国际交流能力;⑦具有自主的,持续学习的能力;⑧具有能根据限定条件,有计划地实施,推进工作的能力.除了以上所有专业认证都必须具备的通用标准以外,各专业还有各自的专业认证指标.三,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建议在国家建设部主持开展的我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评估中,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见表4)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质量,二是教育过程,三是教学条件.8J重点是教育质量的智育标准,涵盖了未来注册工程师所应达到的基本专业教育要求.建筑工程专业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体系的提表3日本JABEE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认证标准主要评估内容Pl准则1:教育目标制定并公布教育目标(目标内容有8个方面,见上文)准则2:课程要求4年期间必须修得的学分数,总学时数,包括人文社科,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及专业课程入学选拔方法;准则3:教育方法教育方法: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大纲,建立有助于学生理解,增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制度Do教育组织: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相当能力的教师,建立教师培养制度和评价方法设施设备:必要的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图书室,信息网络设备等;准则4:教育环境财力资源:确保基本设备设施的完善以及维护,运行;学生支撑体系: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对各教学科目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和标准并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评Cheek准则5: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价;所有毕业生都必须达到本专业的各项教育目标Act准则6:教育改善建立教育反馈系统;建立基于教育反馈,能持续改善专业教育的系统表4我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一级指标二级(三级)指标德育标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与修养;教育质量智育标准:建筑设计,相关知识,建筑技术,建筑师执业知识,公共课程;体育标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过程教学管理与实施:教学计划与教学文件,教学管理,课程教学实施,实习,毕业设计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场地条件;图书资料;实验室条件;经费条件一24—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高和完善,促进了社会对专业教育的参与程度,促进了国际间对专业办学水平的了解和互认,促进了学校专业教学与职业性之间的联系.[J在改革工程师制度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之前,我国的工程专业评估还只限于建筑工程专业领域.究其原因,一是观念分歧,有人甚至认为,对于工程师注册制度来说,工程专业评估并非必要;二是信息闭塞,中国工程界和教育界对国际上通行多年的工程专业评估制度和工程师注册制度,以及相关的国际互认问题,长期信息隔膜,缺乏关注,只是近年来才逐步引起重视.¨0J为构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参照国外工程专业认证和我国建筑工程专业认证的经验,首先应确立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认证标准应当反映高等工程教育规律,符合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方向.研究各国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不难发现,尽管各国认证标准不尽相同,但还是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第一,都注重工程教育标准的国际等效性,力求达到国际互认水准.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fL背景下,我国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一开始就要使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符合国际惯例,为进一步取得工程专业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创造条件.第二,都包含一般标准和专业标准两大部分,认证机构主体只是给出总体的认证方针和一般性的基本要求,各专业领域的有关组织再进一步补充更有专业针对性的具体标准.第三,一般标准大体都包含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保障,条件设施等内容,且重视产出标准,这些方面及其内在联系均为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认证标准应有的基本内容.二是适应性原则.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和教育背景反映在专业认证标准中,因而各自的认证标准各有侧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同样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保障和提高我国T 程教育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工程科技人才.我国已经建立起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T 程教育体系,规模居世界首位.2004年,理工院校达到617所,全国3-_科本科专业共有185种, 13433个专业点,工科在校本专科生437.62万人, 工科在校研究生31.8万人.¨l_但同时,高校之间教育质量不平衡,既有一批办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的国际知名大学,也有相当一批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学校.因此,我们不可能照搬其它国家的现成标准,要在与国际接轨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认证标准.三是开放性原则.工程教育质量是政府,企业,大学及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专业认证制度本身反映了来自政府调控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外部质量监督作用.但我国工程教育在与产业结合,与企业紧密联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与高校在培养高层次工程人才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尚未建立起共同合作的基础.这对我国工业和工程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要通过建立工程专业认证制度,加强工程界对工程教育的合作与指导,推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认证标准要充分吸取高校,工业企业界,专业协会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认可.四是发展性原则.认证标准要推动大学自身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使专业具有自我改进和完善的能力.因此,认证标准应具有相对稳定性,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认证标准本身也是随着时代发展和3-_程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变,fL,能引导大学对社会发展新要求做出积极回应的.EC2000的制定和实施,就反映了美国工程专业认证指导思想和认证标准的演变和重点的转移,”11种能力”即可视为是美国31程界和工程教育界对新世纪31程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为此,我国构建专业认证标准,要分析和研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各国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和发展,使我国专业认证标准达到并始终保持国际水准.基于上述原则,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应提供工程教育基本质量规范.我们建议,设8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见表5).从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生和师资为主体,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办学条件和管理机制为保障,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适应国情,向社会开放,与国际接轨,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其中,从现代工程师所需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出发,尝试提出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水平的如下标准:①有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②遵守工程职业伦理和工程职业道德;③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一25—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表5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建议)认证标准主要评估内容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地区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准则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水平满足现代工程师所需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生源与就业:建立适当的招生制度,保证质量良好与数量足够的生源.具有适当的就业指导措施准则2.学生状况指导评价:具有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措施课程设置:具有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人文社科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工程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等准则3.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具有满足工程训练需要的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设计,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毕业设计(论文):以所学知识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独立撰写毕业论文师资结构:整体结构合理,具有一定数量的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准则4.师资队伍教师资格: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背景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发展: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合理,具有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保障体系经费投入:教学经费总量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教学设施:有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及实验没备,计算机设施,专业期刊和图书资料等,有满足实践教学准则5.教学条件要求的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学术水平:所在学科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并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业界合作:与校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相关行业等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对教学有促进作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完备并得到严格执行,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学质量评估及时更新准则6质量保障实施过程保障:有比较健全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培养质量评价: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较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准则7.教学质量社会评价: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总体评价较好准则8.补充标准各工程专业详细标准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④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⑤具有了解并解决工程所涉及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⑥具有有效的交流,合作能力;⑦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⑧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竞争与合作能力.教育部于今年3月正式成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部分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试点工作也已开始进行,认证标准及实施方案的设计与确定已迫在眉睫.为此,必须分析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教育的战略需求,分析研究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使我国的专业认证标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认证水平相当,为保证和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进一步取得工程专业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资格创造条件.注释[1]李茂国,张志英,张彦通:《积极推进专业评估与认证,引导工程教育协调发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aoo5年第5期.[2]吴启迪:《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1O月,北京.[3]EngineeringAccreditationCommission,ABET,CriteriaforAccredit—ingEngineeringPrograms(2006—20O7AccreditationCycle),http://ttuca,PatrickT.TerenziniandJ.FredricksV olkwein, EngineeringChange:AStudyoftheImpactofEC2000,http://[5]Dr.kingWagserI《在中德工程教育与认证合作前蒂研讨会上的报告》,2005年l2月,北京.【6jRequirementsandProceduralPrinciplesfortheAccreditatiOilofBach—elor’SandMaster’sDegreePro~alTllllesinEngineering,Architec—tute,lnformatics,theNaturalSciencesandMathematics,http://www.asiin.de/english/newdesign/index-ex5.htmll7jJapanAccreditationBoardforEngineeringEducation,CriteriaforAc—creditingJapaneseEngineeringEducationProgramsApplicableintheyear2004—2006./english[8]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o3年12月.[9]高延伟:《我国建设类专业教育评估的回顾与思考》,《高等建筑教育))2003年第3期.[1O]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评估的过去,现状和使命》,《高教发展与评估》2Oo5年第1期.[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o4>>,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一26—。
175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8 期2021 年 8 月 10 日中图分类号:G6420 引 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成果导向”(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 )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1]。
OBE 理念强调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所能取得的学习成果,强调整个学习过程的跟踪与过程评价。
基于OBE 理念对于学生的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进行评价,是评价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工作。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的着力点和基本单元,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毕业要求的评价结果。
从学校定位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系统化的达成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通过结果反馈,持续优化教学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开展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2-3]。
基金项目:2018年度辽宁省教学成果奖项目“‘项目引领、自主实践、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20181590222801);2019年度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项目“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风机用钢表面改性及力学性能研究”(2019-BS-011)。
第一作者简介:刘龙,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嵌入式系统,liulong@。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 达成评价方法研究刘 龙,申 华,韩 雪,鞠尔男,郭书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摘 要: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某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例,提出一种评价毕业要求及课程目标达成的方法,并以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介绍课程目标及其支撑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做法,以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与反馈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杨 璐1,2 周海波1,2 李 彬1,2 徐进友1,21.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先进机电系统设计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42.机电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摘 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创建科学的“达成度评价与反馈体系”对学生毕业要求能力培养环节的持续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天津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通过改进现有的达成度评价方法,完善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提出了“五评价,三反馈,四改进”的具有反馈机制的闭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法。
以本专业2016届与2017届学生为例,计算毕业要求综合达成度情况,结果体现了专业持续改进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与反馈;持续改进作者简介:杨璐,工学博士,副教授;周海波,工学博士,教授;李彬,工学博士,副教授;徐进友,工学博士,讲师。
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基于达成度评价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YB18-01);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基于工程认证的在校生学习状况形成性评价预警体系”(编号:ZD18-01);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基于OBE 工程教育理念的非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YB18-02)。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1-3]。
随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工程教育理念将会更加深入渗透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当中[4-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5年版)》对毕业要求更加细化,特别强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要求,这不仅是专业认证的要求,更是现代工程教育的要求[6]。
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8年5月,进校专家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与反馈体系进行了审查,提出达成度计算方法改进的建议,指出设计合理的评价与反馈体系是专业教育持续改进的基础,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十分重要。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师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师教学过程质量管理。
首先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教师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现有研究综述。
接着通过探讨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师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揭示了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教师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为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师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方法探讨、案例分析、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教育质量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师是教育的中流砥柱。
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不断推进,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框架下,教师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更要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师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方法,通过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一套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从而促进工程教育的进步。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教育领域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有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师教学过程质量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揭示其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优化教师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绩提升和专业认证水平提升。
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实用的质量管理框架,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从而推动工程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升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为工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工程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改进探索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工程教育成为高校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评估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工程教育水平、培养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毕业设计作为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专业认证的框架下实施改进与探索,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毕业设计改进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毕业设计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实践类项目,提供实践场地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可以引入企业合作的方式,提供真实的工程项目给学生进行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的改进还应当与工业界的需求相衔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注工程教育和工业界需求的对接,因此毕业设计的改进应当与实际工程需求相结合。
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并将其纳入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中。
毕业设计可以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需求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和实施,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的改进还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除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还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毕业设计应当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设置设计项目的团队任务,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学习和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项目管理能力。
毕业设计的改进还应当注重师生互动和实践导师的作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注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导师的角色。
毕业设计的改进应当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导师的辅导。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集体讨论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和评估。
可以设置实践导师,让企业人员或从业人员参与到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评估中,提供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现状及问题研究①石榴花,肖斌(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摘要]随着目前对教育市场研究的深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成为有关部门的重点关注问题,因此,以下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开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流程,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与市场行业发展存在偏差,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为教育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背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现状及问题[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9-0024-02工程教育认证是指教育市场内一些专业化的认证机构对工程类教学实施的专门认证方式,在认证过程中由专业的认证人员与认证协会或联合协会人员、专业领域专家等共同参与,主要为进入专业技术领域的人才提供综合素质方面的保证。
根据目前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侧重于对人才的专业性分析,人们对教育市场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
目前,超过85%的国家都在实施相关教育工程方面的认证,以国际化的教学体系竞争国家教育行业在国际上的占有率。
当下国内已经有部分工程类的高校已经通过了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表明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已经步入快速成长的阶段。
整体认证流程严格遵循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以调研的成果为基本导向、以技术持续优化为根本原则三大教育理念,以人才反向培育为基础,也可称为以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为基本导向,再由基本导向界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在整体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中人才培养目标为实施的关键影响因素,且教育认证是一项相对自主的工程,并非一项由国家出台的必要政策。
因此,将从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生与社会需求的适配程度、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程度、教学活动质量性的有效程度、社会反馈学生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的问题,提出对应的问题解决策略,为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提供有效的帮助。
ISSN 1002-4956 CN11-2034/T实验技术与管理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第37卷第11期2020年11月Voi.37 No. 11Nov. 2020DOI: 10.16791/ki.sjg.2020.11.044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O B E理念 对毕业设计环节的创新探索与实践顾涵,房勇(常熟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文章根据T.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O B E理念,分析了毕业设计要求、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些新模式,并针对传统毕业设计工作的不足,对毕业设计T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将 毕业设计环节前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相结合、校企多元化指导、与实习单位相结合、信息化过程管理等新举措关键词:令业认证;O B E;应用型;毕业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4956(2020)11-0209-04Innova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graduationdesign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 standards and OBE conceptG U H a n,F A N G Y o n g(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oncep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graduation design mode and some new models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graduation design work,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graduation design work,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w measures, such as moving forward the graduation design link, combining with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lan for college students, diversifying the guidance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combination with internship unit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 management.Key word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BE; application type; graduation design对于应用型高校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是完成本 科教学计划达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学 生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训练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毕业设计 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明确设计任务的基础上,深入社收稿日期:2020-05-11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H (2019SM1303 );常熟理T.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XG2018036)作者简介:顾涵(1985—),男,江苏苏州,讲师,硕士,常熟理 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教学管理:E-mail: **************.cn通信作房勇(1987—),男,江苏东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 拓扑物理E-mail: *****************.cn 会实践,完成设计任务并撰写论文,培养综合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提高管理、社交 能力,这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持续改进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研究作者:张舰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年第05期摘要:持续改进贯穿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全过程,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不同的专业可根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选择不同的持续改进模式,建立不同的持续改进机制。
目前,各类学校内部质量监控机制的完善程度和有效运行情况基本令人满意,但在外部跟踪反馈机制与评价体系的健全和有效利用上还存在差距。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与评价体系仍然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文章按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最新标准要求,结合相关学者和专业的做法,在构建与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方面展开研究,为学校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工作,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供思路。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5-0052-022006年,我国开始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开始注重与市场经济结合,并着力与国际专业认证标准对标。
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于2016年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这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取得显著成效,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1]。
实践证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展,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促进了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2]。
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它也是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机制,构建持续改进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已成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理念。
一、构建持续改进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的作用与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人才培养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必须不断改进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同时,学校也应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反馈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