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OBE 理念的工程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郭凯红 刘婷婷*(辽宁大学信息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6)摘要: 针对工程数学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线,同时融合混合式、案例驱动式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利用先进教育理论联系工程实践,探索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 Based Educa‐tion,OBE )的工程数学课程创新性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为出发点,研究和探讨了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教学模式 工程数学 工程认证中图分类号: G642.0;TB1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10-0192-04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TeachingBased on the Theory of OB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GUO Kaihong LIU Tingting*(College of Information,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36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carried out with inquiry-based teaching as a main clue, along with the blended, case-driven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Using ad‐vanced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based on OBE in the context of 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and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key problems and implementation plan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Key Words: OBE; Teaching model;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工程数学课程(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作为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根本任务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基金课题:2023年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水利类专业认证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水利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课题)“基于国际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可行性研究与探索”(课题编号:水学〔2023〕72号);2023年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智慧水利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课题“基于国际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可行性研究与探索”(课题编号:2023SZYKL001)。
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文/ 吴欧俣 王琼 黄海燕 刘凯硕 张桂林工程技术教育认证是促进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制3年)就业竞争力,逐步与国际工程技术教育接轨的重要途径。
本文依据《悉尼协议》成员IEET(中华工程教育学会)技术教育认证规范的要求,参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设计思路,旨在为国内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进一步参与《悉尼协议》、推进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1年12月,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指出基层人才学历层次、职称等级普遍偏低,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基层水利人才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67%。
当前,如何培养出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国家发展和职业需求的水利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改的重要方向。
本文根据IEET 技术教育认证规范要求,在遵守国内面向工科本科专业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前提下,构建了符合《悉尼协议》基本要求的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进一步参与《悉尼协议》,全面落实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启发。
一、水利人才培养的要求2014年6月,IEET正式成为《悉尼协议》成员,意味着《工程技术教育认证规范》符合《悉尼协议》的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下的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摘要:为了满足工程教育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针对目前C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对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分析,结合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需求,使用O-AMAS 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行C语言课程教学活动的重新设计,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测评和反馈,全面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快速整合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O-AMAS有效教学;C语言;有效测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工程技术人员的跨境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三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协议中,华盛顿协议具有最高的知名度,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它是一种工程学学位相互认可的体系,符合最完整的四年制国际本科教育体系。
其核心内容是每个成员国认证的工程专业培训课程具有相当的等同性。
2016年6月2日,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定》的第18个成员。
这一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工程人才培养正式进入国际化和标准化[1]。
由此,国内越来越多高校开始跨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行列。
如今,工程教育专业证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中“五合一”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课程改革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指导,需要紧密联系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开展课程建设和改革,按照工程认证中基于产出的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学习对于毕业能力的支撑,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最终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C语言课程通常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但即便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也难以真正认识和理解C语言,无法与后续课程有效衔接,解决现实的专业问题。
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个核心概念[2]:“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结果的教育(OBE);持续质量改进(CQI)”。
!"#!$%&$'(')*+&,-./&$01$21(3$&)%)()$%39工程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李逸仙4董桂华4舒扬4杨延华4张康智西安航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摘4要 基于当前工程认证教育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本文分析讨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定位不明!理论实践脱节!思创融入生硬以及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等"并据此提出了建立基于6!8W循环的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专思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进学生科技竞赛与教师教学竞赛双赛联动模式!探索多元化教学与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促进专业课充分发挥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多方作用"落实全面育人教育宗旨#关键词 专思创融合%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专业课<=>?1*+)A1@1@)G.C.B1*K1B I.+,G A@D Q12.1B5*1B.((A1@+?:1E*(.( A@&>>?A,+)A1@H1*A.@).27@2.*D*+2E+).:1??.D.(E@2.*)G.3+,J D*1E@21B<@DA@..*A@D:.*)A B A,+)A1@N A L A=A+@4U1@D Y E A G E+46G EL+@D4L+@D L+@G E+4T G+@D-+@DZ G AQ40/0J67:0/B84=/@M02848B86!<.//0P4Q40/0!*'$$**&'()*+,)(\Z C N@>-O LN"\<O N Z,L/-H,>-,N KO^-@N B O LN MZ,.H B>^-@>X,^B B N-O N-H/-N N B/-H,N B O/X/,Z O/>-N@^,Z O/>-"O L/C KZ KN B Z-Z?e k N C Z-@@/C,^C C N C,N B O Z/-KB>M?N T C/-,>^B C N O N Z,L/-H/-Z KK?/,Z O/>-2>B/N-O N@^-@N B H B Z@^Z O N,>??N H N C"/-,?^@/-H^-,?N Z B,>^B C N K>C/O/>-/-H"@/C,>--N,O/>-MN O A N N-O LN>B e Z-@KB Z,O/,N"B/H/@/-O N H B Z O/>->X,B N Z O/b/O e Z-@,B N Z O/b/O e"Z-@C/-H?N O N Z,L/-H Z C C N C C T N-O T N O L>@C&V N-,N"O LN N C O Z M?/C LT N-O>X Z,>^B C N c^Z?/O e T Z-Z H N T N-O C e C O N TMZ C N@>-O LN6!8W,e,?N/C KB>K>C N@%\^/?@Z-/-O N H B Z O2 N@O N Z,L/-H T>@N?>X u C KN,/Z?O L/-./-H Z-@/-->b Z O/>-u"KB>T>O N O LN?/-.Z H N T>@N>X C O^@N-O C,/N-,N Z-@O N,L->?>H e,>T KN O/O/>-Z-@O N Z,LN B O N Z,L/-H,>T KN O/O/>-"Z-@N f K?>B NZC N B/N C>X O N Z,L/-HB N X>B T T N Z C^B N C C^,L Z C@/b N B C/X/N@O N Z,L/-HZ-@N b Z?^Z O/>-T N O L>@C&6B>T>O N KB>X N C C/>-Z?,>^B C N C O>H/b N X^??K?Z e O>O LN T^?O/2KZ B O e B>?N>X.->A?N@H N O B Z-C X N B"Z M/?/O e,^?O/b Z O/>-Z-@b Z?^N H^/@Z-,N"Z-@/T K?N T N-O O LN K^B K>C N>X,>T KB N LN-C/b N N@^,Z O/>-X>B KN>K?N&-./01*2((#-O N H B Z O/>->X KB>X N C C/>-Z?"/@N>?>H e Z-@/-->b Z O/>-%=N X>B T>X O N Z,L/-H%W KK?/N@^-@N B H B Z@^Z O N%;KN,/Z?/k N@,>^B C N一 概述)%$(年0月"我国正式签订-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被引入全国各大高校"自此掀起了围绕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热潮*$+#在"\<理念导向下"应用型本科结合社会产业结构$专业知识体系和个人能力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以培养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尤其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目标制定中"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宗旨"明确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标准"除了培养学生应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外"更加注重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基本职业素养的养成"确保学生有%专业&亦有%专长&"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二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学现状+一,课程定位不明"内容同质化严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体现需求导向和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应围绕企业实际工程问题展开#但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专业课程门类设置也大同小异"部分专业课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方面相似度较高#尤其是专业基础课或核心课"市面上各种成熟教材种类繁多"网络共享教学资源数量丰富"极易导致教师陷入照本宣科的教学舒适圈"课堂教学以灌输式为主"启发$互动$反转等教学手段使用较少#课程内容##'!科技风"#"$年%月创新教学缺乏创新"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对课程知识的工程价值认识不清"课程意义定位不明"学习兴趣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除少部分对课程内容有较大兴趣爱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更无从培养"背离了当前工程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二,重理论!轻实践"学用脱节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而来"大多仍处于建设初期"根据人才培养宗旨"往往直接在课时分配中增加实践环节占比"而压缩理论课时占比#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突出能力培养的目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理论课时短缺和实践设备紧张等较多问题"学生学习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理论课堂教学中大多仍沿用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将实践内容过多的寄托于课内实验或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容易出现理论$实践教学相脱离#而实践教学中受仪器设备数量限制"学生大多采用分组式教学"又因学生个体自觉性差异等因素影响"同组内学生学习效果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大部分学生在个人思想觉悟和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尚未完全成熟"缺少对专业知识获取的主观能动性#+三,思政元素融入生硬")双创*意识体现不足根据国家全面育人教育目标宗旨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有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基础的理论课程"但二者与专业课程之间长期以来各自为政"互不交融"表现为思政课程脱离专业背景"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创新创业课程无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而专业课程仅仅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缺乏价值引领"未能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宗旨#学生在学习效果$意识提升$志趣培养多方面均无法达到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若专业课教师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政观念潜移默化地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由内而外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自主形成"育人成效将获得全面提升#+四,考核方式单一!片面"缺乏素质能力考评大部分专业课考核方式因循守旧"课程的考核成绩仅由期末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成绩两部分构成#期末考试大多为试卷考核形式"对实践能力评价不足)平时成绩则主要取决于学生课中的作业$课堂提问以及考勤等方面表现情况"考评方式较为单一#考核内容也多围绕课程专业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展开"对学生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均无从涉及#三 专思创 一体化多元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一,产出导向"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于"\<教学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建立学习质量管理体系)以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为总目标"制定课程质量管理的6!8W 循环#课前认真做好教学设计"课中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及时检查反思"期末修订下期教学计划#通过周而复始的执行6'计划(,!'执行(,8'检查(,W '处理(的系统循环"帮助教师及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结合学生学情$专业需求$课程特点等方面的因素"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实践能力反馈以及学生政治素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提升效果"对学生在价值$能力和知识多方面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对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循环往复的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持续改进优化"确保学生学习效果逐年稳步上升#+二,思创融合"重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效保障#课程建设中通过专业与思政教师的优势互补"实现师资共育$课程共建"形成%专思创&一体化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体"思政元素和%双创&意识有机融入"全方面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育人宗旨#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思政与创新的融合要素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切入点"以润物无声$盐溶于水的形式将思政理念和创新意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掘对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法律意识等思政要点的深入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科技兴国$创新强国$创业开路的创新创业意识#如下表所示"以机械类专业课%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建立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创新创业对应关系#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创新创业对应关系表专业知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融入示例概述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科技创新通过介绍材料失效导致的重大事故"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材料结构批判质疑勇于探索创新思维以位错的发现过程启发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假设$严谨检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材料性能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爱国主义创新思维诚信意识以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中自主研发%争气钢&的实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研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创新教学科技风 年 月续表专业知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融入示例制造工艺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可持续发展观成本管理结合古今同种热处理工艺的成本和技术难度差异"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带来的改变"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和使命感实践应用社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评估商机意识转化意识市场分析引导学生在合理选材和制定工艺过程中综合考虑性能$工艺$经济$环境和人文多方面因素"从而培养学生以人为本$节能环保的基本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三,双赛驱动"推进教学改革借助学生竞赛和教师竞赛双向驱动课程教学改革"是保障课程质量持续上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鼓励在校学生和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行业相关的学科$技能竞赛#如机械类的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互联网G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课件竞赛活动"在竞赛中锻炼实践能力"丰富校园生活"拓展知识"开阔眼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也可结合课程内容"选取部分热点竞赛主题"转化为教学项目"通过项目化教学设计让抽象理论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同时"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教学技能竞赛"如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等教学竞赛以及教师实践技能竞赛等#在各类竞赛中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个人专业化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通过赛前的拓展提升$赛中的经验积累以及赛后的反思总结淬炼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建设高质量课程教学团队提供有力保证#+四,理论实践交融"探索多元化教学与评价方法应用型本科旨在服务地方经济"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应用特色#加大校企融合深度"鼓励课程团队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开发贴合企业行业需求的教学案例进行项目化教学)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入企业开展实景教学"聘请企业导师参与课堂教学)同时"借助专业领域各类科技竞赛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面破除%一考定终身&的僵化教条式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合理使用总结性评价*3+#考核内容兼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结合企业$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考核主体多元化"以主讲教师为主"企业导师$专业导师协同参与"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加强平台数据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课中预警机制"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达成课程目标要求#结语在"\<核心理念的工程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等多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任务"亟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据此"本文基于"\<理念提出了若干教学改革思路"制定6!8W 循环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制度保障)深挖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双创&意识的内在联系"构建%专思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落实全面育人教育宗旨的重要途径)实施学生竞赛与教师竞赛双驱联动模式"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深化理实融合"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完善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法是加强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参考文献 &$'谢娟"黄钢"王晓梅"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纺织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建设$$$以五邑大学)工程设计导论*课程为例&F '&纺织服装教育")%)$"(0+3,(()32()I&&)'唐雯&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思创融合*的实施&F '&江西教育")%))+(),(320&&('周燕"贾柠宁"王崇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多维立体化研究$$$基于"\<教学理念&F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3'杨丽娜"柴金焕"王丽丽&数据驱动的高校课堂教学多元评价研究与实践&F '&天津电大学报")%))")0+%),()I2(9&基金项目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8;`$$"))]8;`)3"))]8;`$',作者简介 李逸仙+$'I0$4,"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及材料微观结构量化表征#科技风 年 月创新教学。
[摘要]针对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与工程应用脱节、难以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课程组从重构项目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基于项目的EDA 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改革,并以一个典型教学案例为例,对基于项目的EDA 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设计,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课程组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同向同行,从而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EDA 课程;项目化教学;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3-0092-04[收稿时间]2023-08-06[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2022150);滨州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BYKCSZJY202303);滨州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BYJYYB202120)。
[作者简介]王彩凤(1982—),女,山东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
现阶段,高等学校工程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工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一问题,难以满足我国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高级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正在积极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它是提高高校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它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1-3]。
高校教师应深入了解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并付诸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
在对标专业认证标准的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做到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重要途径[4]。
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合理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促进本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5]。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地震资料处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高齐明;王婧慈;高国忠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22()41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活动中,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基础,最靠近教学一线,对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地震资料处理课程设计”是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在深入理解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大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办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情况,调整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及考核标准的改进方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帮助。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高齐明;王婧慈;高国忠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改革
2.工程认证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
化工课程设计教学改革4.专业认证背景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5.民族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22期教改新论高教学刊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交通运输组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于丽杰,廖文江(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北京100101)引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1],“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简写)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时代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紧密围绕行业发展,以技术应用为核心,强化学生综合和灵活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完全契合,探索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通运输组织”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现代运输方式的基本理论、运输组织评价、货物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及综合运输组织等方面的知识,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专业课程,知识点众多,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
本文结合中国工程认证和OBE教育理念,引入《交通运输组织》的教学实践中,构建了多维度课程目标,整合形成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以及与之匹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实行过程性多元化评价考核和“持续改进”策略,实现课内反复循环持续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和老师能够快速实现学习和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一、多维度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目标为成果导向的关键点,是OBE教学模式中的预期教学成果,结合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以及对后续课程的支撑作用等,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情感、思维以及再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构建课程目标,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交通运输组织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丰富,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围绕毕业要求细化“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的教学成果目标,并对每个成果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指标点,提出课程目标:首先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运输需求分析、预测方法以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组织方法、优化手段、规划方法和管理特点等。
第33卷第6期2016年6月吉林化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V〇1.33 N〇.6Jun.2016文章编号:1007-2853 (2016) 06-0080-0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过程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杨莹,王犇(吉林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吉林吉林132〇22)摘要:针对“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CDI0教育模式引人课程教学中,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对“化工过程系统工程”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探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CDI0;化工过程系统工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志码:A D0l:10.16039/22-1249.2016.06.0182006年我国正式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 作,2〇13年6月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
该协议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鉴定(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是目前国际普遍认为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较 为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其宗旨是通过 多边认可工程教育学历,推动全球工程教育质量 提升,促进工程技术人员跨国(境)流动[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首批试点专业之一,吉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09年通 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吉林省首家和全国地方 工科院校中第一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的专业,认证有效期3年[2],2012年获准延长有 效期三年,2015年6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 家现场考查。
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要求学生 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设计针对复 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 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 中体现创新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 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课程考试改革摘要:在工程认证背景下,科学的课程考试评价方式是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
从考试评价方式、考试评价主体和考试评价标准考量,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物理化学”的教学。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试评价近年来,为了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教育部在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并依据“国际实质等效性”原则制定了认证标准,建立了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我国工程教育已达到了其成员国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1]。
自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以来,专业认证工作的认同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欢迎和重视,并逐渐形成了用专业认证来指导专业建设的格局。
考试是高校工程教育的关键环节,专业认证背景下考试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
考试不仅要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还要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水平,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2]。
这对于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工程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仍一直沿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学生考试的目的单单是为了取得高分,而这个高分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3]。
随着我国工程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课程考试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此,积极开展工程本科考试评价模式的改革实践,提高我国的工程教育水平和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成为我们当前急需研究和加以解决的课题。
1工程本科考试的现状近年来,全国各地院校工程本科教育规模继续扩大,无论速度还是数量都十分可观[4]。
然而作为教育教学重要指挥棒的考试评价,其在考试评价方式、内容和标准等方面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主要有:1.1考试评价方式工程本科考试方式单一,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客观性考试多,主观性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操作考试少;总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5,10]。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是一种得到国际主流教育国家认可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制度,该制度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所需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本科专业,其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得到签署《华盛顿协议》会员国的认可。
我国成为工程教育认证互认协议成员国之后,申请工程教育认证的高校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参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有利于提高各高校的工程教育质量,能够为本科生的持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知识基础、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受到了国内高校的重视并积极参与。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条件下,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为例,探索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推动我校飞行器动力工程教育的发展,提高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1-0109-04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①———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为例李林永,贾登峰,王广(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宇航学院,广西桂林541004)一、课程体系改革背景近几十年来,科技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人工智能、数字货币、卫星网络等开始快速地兴起和发展。
各个层次类型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高校则是各类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1]。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也经历了数次变革,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985/211”高校到“双一流”高校,产学研的兴起、应用型本科的发展、新工科的提出等[2-4],高校教育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变化相适应的结果。
为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各行各业的联系,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高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认可度,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第18个会员[5]。
332020年10月总第347期ISSN1672-1438CN11-4994/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周 磊 王宇奇 乔贵方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摘 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调整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掌握发现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处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复杂工程问题作者简介:周磊,工学博士,副教授;王宇奇,工学博士,讲师;乔贵方,工学博士,副教授。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CDIO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编号:2018YB30);南京工程学院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现代控制理论>多元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编号:YZKC2019028);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探析机器人工程专业质量建设水平对社会发展贡献度的影响》(编号:2019ZC13);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基于OBE 理念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为例》(编号:2018YB07)。
1 研究背景2006年3月,教育部组织启动了电气、化工、机械、计算机4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并于2007年8月24日由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
根据专业认证要求,着重培养和提升本科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1-2]。
近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得到越来越多工科院校的关注,为满足专业认证的标准,对本科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3-4]。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我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用经典控制方法分析和设计系统,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5]。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办学模式改革【摘要】阐述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地方高校在办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从办学定位、课程设置、质量保证等方面提出地方高校办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以培养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地方高校办学模式改革一、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工程教育认证作为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最早始于美国。
1847年,美国医学协会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医学教育的委员会,旨在“保护本行业的发展,与行业低质量的专业教育作斗争”,此为专业认证之滥觞。
这一举措,不仅有效保证了医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医学院的竞争力,也大力促进了其他专业积极开展认证工作,使得工程教育认证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蓬勃发展,极大促进了这些国家工程技术人才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专业认证对于国际工程教育相互承认的重要作用,普遍把专业认证制度作为国际性的工程教育相互认可协议的基础。
198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6国就在各自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上,在华盛顿签署了一份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认证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国际互认协议,目前共有15个正式成员、7个预备成员。
2013年6月19日,我国被全票通过接纳为该组织的预备成员。
工程教育认证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工程人才成长的必然要求,符合国家的发展目标。
我国从2006年开始引入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方法,并于当年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专业进行了国内工程教育认证试点。
2008年适当扩大规模,增加了采矿工程、环境工程、水资源工程、食品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安全工程等新的试点专业。
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进入到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特别是给处于困境中的地方高校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下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机械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成为了当前国家推崇的高端制造业的代表之一。
基于此背景下,机电工程专业面临了更高的人才需求和更高的技术要求。
为使机电工程专业更好地适应实际需求,教育部加强了工程教育认证的评估,促进了机电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在这一背景下,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以工程实践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机电专业在课程改革上注重核心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出了在课程设置、实验教学、毕业设计等方面的新思路,形成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实践经验。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注重将学生实际需要的知识融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践,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现代电子技术课程中加入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以培养学生掌握机器人控制的核心技术和实践能力。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加入三维CAD模型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机械设计的本质、基础和流程。
在电气工程课程中加入PLC系统编程实验,增强学生的电气控制与PLC编程能力。
通过课程设置上的优化和调整,加强了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其次,在实验教学方面,机电专业注重将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单一实验教学模式,引入项目导向式的实验教学。
例如,开设机器人制作课程,学生需要协同完成一整套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控制,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机器人设计的知识、机械运动的知识、电子控制的知识和软件编程的知识。
实验教学还引入了国际先进的教具和设备,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真正地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设备,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最后,在毕业设计方面,机电专业通过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向和评审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扩展学生职业发展视野。
例如,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开放式毕业设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课题,并根据企业的需求,提出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方案。
- 40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协同建设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767);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2017-405)。
作者简介: 成娅辉,女,湖南芷江人,邵阳学院七里坪校区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黄磊,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七里坪校区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语义Web 技术。
试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数据结构课程改革成娅辉,黄磊(邵阳学院七里坪校区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本科工程类专业,由专门的职业或者行业协会的企业专家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的一种合格的评价。
主要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本文主要从授课模式、基于CG 系统的多形式考核、在线题库构建以及精细粒度成绩分析等方面进行数据结构课程改革,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数据结构;课程改革教育部在2007年开始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工程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在认证背景下,很多学者根据这种认证的方式,改善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1]。
有的学者认为进行系统教学的改革,并实行网络平台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的学者认为,可以根据工程教育认证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有的学者认为可以深入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2]。
数据结构课程是一种计算机领域大型信息工程开发的基础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进行数据结构课程的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传统数据结构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过度依赖PPT 结合板书的教学模式在讲解课程中,教师主要使用PPT 讲解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在课程内容比较复杂、不易理解时,可以使用板书对教学内容边讲解边记录,对于重点的问题进行重复讲解,加强记忆,可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422016年/第二十四期/八月(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思路陈光胜麦云飞钱炜(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3)摘要在已通过国际认证机构ASIIN 认证前提下,对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及机械专业的补充标准,发现现行培养计划在工程教育认证中存在的几点不适应:即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较少,学生知识链不完整、专业特色不明显,没有突出专业方向等,提出厘清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特色规划专业方向等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该思路的实施将为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08.021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CHEN Guangsheng,MAI Yunfei,QIAN Wei(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Abstract In the premise of passed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body ASIIN certification,the control of Chines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as a complement to the standard,the found current training plan exists in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of some does not adapt,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opened less,students knowledge chain is not complete,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not obvious,no prominent professional direction is proposed to clarify the basic specialty curriculum in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professional direction of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of".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idea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hina,to further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raining.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mechanical specialty course;teaching reform 工程教育认证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持续化改革与实践作者:张婧罗果萍王艺慈辛文彬王永斌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18期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开展持续化教学改革。
通过培养方案修订、具体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重新合理设置等措施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工作的要求。
同时,以钢铁冶金工艺学课程为例阐释持续改进后的课程综合评价分析具体过程,以保证更优地完成课程目标达成工作及教学培养学生过程中的良好改进。
关键词:持续改进;达成度评价;钢铁冶金;教学改革;工程教育认证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8-0156-04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he sustainable teaching reform was carried out in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major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he training program has been revised, as well as suitably arranging therelative course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 Meanwhile, taking the course of iron and steel metallurgy technology for example, the detailed progres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olution analysis after modification has been clarified, to complete the course objectives and the improvement during training students.Keyword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chievement scale evolution; ferrous metallurgy; teaching reform;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持續改进是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重要理念,也是认证通用标准中的三个核心标准之一[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作者:何亚平叶世群祝倩倩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年第09期
摘要: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引言
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这对构建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華盛顿协议》是针对本科层次的培养,针对高职高专层次的培养,可以参照国际工程联盟制定的《悉尼协议》。
2016年12月,由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牵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全国135所高职院校成立“《悉尼协议》应用研究高职院校联盟”,“运用成果倒推思维”开展教学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以培养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毕业生。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星臣曾推动该校多个专业参与《华盛顿协议》认证。
他认为“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与传统的“内容驱动、重视投入”的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
区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工程教育认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学生作为学校或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教育目标围绕学生的培养;教学设计聚焦学生的能力培养;师资与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效果的评价。
二是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完整地说明了学校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师资及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利益相关各方的需求决定学校的定位;学校定位决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决定学生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决定教学活动设计、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
这是一个由上向下设计,由下向上支撑的过程。
三是强调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建立常态性评价机制并不断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环节都要进行评价;每个教师在持续改进中均承担责任;持续改进的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体现。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强调获得专业能力,更强调获得方法能力,尤其强调获得社会能力。
在此要求下,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利用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和工具,从事新能源汽车需要的性能检测与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及技术管理、生产装配与调试等工作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为了学生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时能获得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贵州轻工业技术学院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教育的“专业”不等于学科门类,不侧重于学科分类的学术性。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按学科体系编排的,是以课程为导向的,从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拓展课,关注的是陈述性知识。
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理念下,课程体系是源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经过系统的总结、归纳、整合、提升,最终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而构建的,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关注的是过程性的知识。
学生的学习顺序,即是要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工作顺序。
理论知识以适度够用为准,即是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是什么”可以讲一些,“为什么”,特别是理论上的“为什么”,就少讲甚至不讲。
(二)教学模式改革
本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不仅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改革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也作了相应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进行的,整个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按要求在规定的课时里讲授完成相应的知识内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学生是否学到知识,以及是否能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没有人关注。
所以才会流行诸如“毕业即失业”之类的论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导向,学生的毕业要求,是要通过三年的学习,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显然,这三种能力绝不可能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获得。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完全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成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中心模式,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套完整的“工作”过程顺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学得专业知识。
掌握职业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更多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创新方法。
(三)师资队伍建设
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教学要求下,改革的不仅是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还要改革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在“学科体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理论知识过硬,但却不熟悉岗位实践,因此出现理论教学水平高却不能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
按学科体系来传授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轻车熟路,但对于与工作过程结合的教学形式,就会产生怀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知识,如何去教?学生学的知识不成体系,有用吗?这种呼声在老教师中甚多。
因此,师资队伍能力的培养、提升,迫在眉睫。
本专业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如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煅炼,积极参与合作企业的项目开发;邀请行业或企业有关专家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课程的开发工作;高薪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到学校兼职任教;安排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对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四)实训条件建设
传统教学所需的教学场地简单、单一:一块黑板、一个PPT投影、一些桌椅即可,这些简单、单一的教学场所显然不能满足专业教学认证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本专业目前已建设了“新能源汽车电器设备实训室”“新能源汽车底盘实训室”“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实训室”“新能源汽车整车实训室”“新能源汽车仿真实训室”等八个多功能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这些教室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训验证和实际操作等功能,可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
除了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外,本专业还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如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贵阳吉利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众智达系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地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形成,为培养合格毕业生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五)评价体系改革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片面、单一,不管学生平时学与不学,考试都是一张试卷,学生考试合格即可。
贵州轻工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了全面评价学生,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学习过程评价、专业技能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学习过程评价包括:平时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操作情况等。
专业技能评价包括:工作计划的制定、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准确性、项目实施的安全性,以及对自己工作效果的评估等。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等。
本专业目前已构建一套比较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成功性。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导向进行多方面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培养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可能。
当然,盡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但改革并没有终点,仍然需要设计课程体系,改进课程教学,转变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5] 杨晓东,张威琪.新时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