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27.46 KB
- 文档页数:3
PICU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孙院红【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24)006【摘要】目的调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并分析耐药性情况,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 2月我院5 7 54例PICU患儿感染数据,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PICU 5754例患儿中81 2例出现感染,发生率为14.11%(812/5754),明显高于普通儿科病房的7.68% (1808/23546),差异有统学意义(x2=235.039,P<0.05);81 2株病原菌中,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G-),占比59.24%,病原菌主要分布于下呼吸道(6 3.66%)、尿道(17.12%)及血液系统(11.95%);G-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100.00%,对氨曲南及多种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都在50.00%以上;G+以屎肠球菌为主,主要分布于泌尿道,该菌对青霉素、磺胺甲恶唑、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100.00%,但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有较好敏感性,但也出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PICU感染发生率较高,耐药形势较为严峻,临床应有针对地应用抗菌药物,以遏制院内感染蔓延.【总页数】3页(P65-66,68)【作者】孙院红【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漯河4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3;R183【相关文献】1.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14例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J], 周素君2.PICU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王爱华;甄海鹰;李海峰;3.PICU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王爱华;甄海鹰;李海峰4.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J], 韩雪;程海霞;李春丽5.PICU患儿营养状态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分析 [J], 林峰;杨利丽;黄雪会;王智;曹宁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临床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原因分析周巍玲;汤淑斌;黎建丽【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耐药菌分布及耐药原因.方法:对100例小儿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感染现状及耐药原因.结果:①本研究100例患儿主要来自新生儿科、小儿外科、儿童重症科(PICU).②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最多的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占73%.耐药菌检出的标本多为痰液(49%).③细菌产生耐药的原因主要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住院天数延长、小儿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弱.结论:临床应加强监测,适时对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降低耐药菌感染几率.【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5)005【总页数】2页(P534-535)【关键词】感染/病因学;药物耐受,细菌;儿童【作者】周巍玲;汤淑斌;黎建丽【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二科宝鸡721000;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院办;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儿二科宝鸡7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9主题词感染/病因学药物耐受,细菌儿童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耐药菌感染的患儿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患儿发生耐药菌感染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耐药菌感染患儿100例,其中男33例,女67例,男女之比为1:2。
年龄1月至14岁,其中<1岁54例,占54%;1~3岁27例,占27%;3~7岁10例,占10%;7~14岁9例,占9%。
本组100例中,来自院内感染15例,占15%;来自社区感染85例,占85%。
科室分布:新生儿科33例,占33%;小儿外科27例,占27%;儿童重症科23例,占23%;消化内科10例,占10%;呼吸内科7例,占7%。
2 研究方法分别记录患儿所患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感染耐药菌、检出耐药菌的标本类型;感染前是否应用抗生素,如应用抗生素,记录种类和应用时间;是否行侵入性操作;是否有手术、外伤或营养不良史。
医院多重耐药监测与调查分析1、目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临床使用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其分布特征,本次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6月28日止各种临床送检标本病原菌的多重耐药菌耐药情况及分布进行分析,近期了解本院感染发生现状,并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采取干预措施。
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填写多次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登记表。
3、结果:菌株检出情况: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送检的15例病原学标本全院共检出多重耐药菌5例,占33.3%。
主要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全院中检出多次耐药菌最多的科室为妇产科,共检出2例,占40%。
其次为内一科1例,占20%;骨伤科1例,占20%外一科1例,占20%。
多重耐药菌在临床各科室的分布构成比1、感染部位:5例,分泌物4例,痰液1例。
5例多重耐药菌在感染部位的分布5例多重耐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的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医疗安全的患者安全,为了更好的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因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加强对产超光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和多重耐药的末项检测,检测的结果及时反馈到临床,及时有效的采取隔离措施。
(2)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的各项规定,减少侵入性操作。
(3)根据病原学药物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控制预防用药。
(4)加强环境清洁和器械消毒。
(5)发现感染隐患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
(6)坚持动态监测,以控制细菌耐药的发展和扩散,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效的依据。
院感科2013年6月。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李战华;高利真;朱彦;刘续春;张珍【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5【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situation, change, to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Methods PICU ward method of zhumadian city centre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December 2011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all kinds of infections specimens by separation of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samples of 3 526, a total of 706 strains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among them, the gram negative bacilli (78.6%), mainly for acinetobacter, klebsiella pneumonia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gram-positive strains (21.4%), mainly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here is an upward trend in the composition than the fermentation bacteria resistance is higher, slightly lower enterobacteriaceae, staphylococcus aureus, except vancomycin, rina thiazole amine to othe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level is very high,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resistance higher. Conclusion The fermentation bacteria and enterobacteriaceae negative bacilli have become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PICU ward monitoring ward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status of drug sensitive test according to the etiology and drug resistance data andreasonable choic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s very important.%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细菌的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及干预措施效果分析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尤为严重,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对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和干预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此类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
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调查1. 患者感染情况针对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比例逐年上升。
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血液感染是较为常见的感染类型,且往往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2. 耐药菌分布情况调查发现,多重耐药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 可能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发现,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长时间的抗生素使用、手术操作、医院环境卫生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
二、干预措施效果分析1.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医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首先是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疗程,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2. 医护人员培训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视和知识水平,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3. 医院环境管理加强了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病房、手术室等进行消毒,有效减少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4.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了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和报告,保证了感染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处理。
5. 患者个人防护加强对患者个人的感染预防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措施的实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1. 感染率下降通过对感染情况的跟踪监测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比例明显下降,说明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抗生素使用率下降经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疗程得到了规范,抗生素使用率下降,有助于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作者:周娟来源:《健康之友·下半月》2019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相关临床经验。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43名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接受针对性防控护理干预,其余43名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接受常规护理,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分析耐药菌的种类和致病机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86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为:占流感嗜血杆菌4.65%、铜绿假单胞菌占4.65%、鲍曼不动杆菌占31.7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9.30%、大肠埃希菌占9.30%、肺炎克雷伯菌占40.70%;患儿未隔离消毒、院内感染、住院时间长、病区消毒不完善等是多重耐药菌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为72.09%,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控措施,保证患儿的安全。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9-00217-02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情况紧急,容易受到致病菌感染,尤其是儿童的机体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本文其相应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性分析来研究临床护理对策,如下所述: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43名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接受针对性防控护理干预,其余43名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接受常规护理,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其分布情况调查的分析【摘要】目的:探析在医院内的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的分布。
方法:入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院内的多重耐药性菌感染的患者240例,将存在的耐药菌进行分类,分析主要耐药菌类型,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
结果:多重耐药菌中以革兰性阴性菌为主,占比83.3%,显著性的高于革兰性阴性菌的16.7%,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耐药率较高的药物包括第三代的头孢,喹诺酮类。
结论:医院内的主要的多重的耐药性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在确定用药方案时需要给予重视,特别需要避免应用耐药率高的抗生素,降低医院内的多重的耐药菌的感染率。
【关键词】医院;多重耐药菌;分布;耐药率在医院内很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因为常常存在感染性的疾病,没有及时的治疗或者正好处在于传染性较高的时期很容易出现医院内的感染,在感染中危险性较高的是多重的耐药菌,容易发展成超级的细菌而危及生命[1]。
因为抗生素的种类的不断的增加,应用上没有统一的规范性,多重的耐药菌形成于在细菌性感染的用药上的抗生素的滥用[2]。
基于病原菌发生的多重的耐药性对生命的威胁,需要合理的分析容易感染的耐药菌的类型,出现耐药性的抗生素的种类,避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耐药性的致病菌的出现,同时对临床中的用药的指导上很关键。
本研究分析了多重的耐药菌在我院的主要种类,主要耐药的抗生素,对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和疾病的诊断流程的规范很有必要。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的院内的多重耐药性菌感染的患者240例,获得的菌株为240株。
感染的患者中130例女,110例男,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23岁,平均(47.3±2.8)岁。
感染原分布为呼吸科89例,消化内科71例,烧伤科80例。
1.2 方法收集患者的痰液,血液或尿液等样本,进行细菌的类型的化验分析,并进行耐药性的分析,筛出耐药率比较高的抗生素,并进行相应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