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2021年)
- 格式:docx
- 大小:48.87 KB
- 文档页数:9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1. 引言本规定旨在确保企业和个人对于防雷和防静电安全的管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以预防雷击和静电等危险对设备、人员和环境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执行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和完善防雷和防静电安全管理体系。
2. 防雷安全管理2.1 防雷设施(1)根据所处地区的雷电活动特点,合理选址、设计和安装防雷设施,确保建筑物和设备充分接地,并具备良好的防雷性能。
(2)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雷接地系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检测,保持其良好的接地性能。
2.2 防雷检测(1)定期进行防雷设施的检测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雨季或气象条件变化时,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测和监控,及时排除隐患。
2.3 防雷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的防雷应急处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2)定期进行防雷应急演练,确保人员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和使用应急设备。
3. 防静电安全管理3.1 静电防护措施(1)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和工艺,采取相应的静电防护措施,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2)合理选用材料,特别是防静电材料,确保其质量合格。
(3)室内空气湿度的控制应当符合相关标准,以降低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3.2 防静电设备(1)对于需要防静电的设备,确保其具备防静电功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2)加强对防静电设备的管理,确保其正常工作。
(3)定期对防静电设备进行测试和验证,保证其防护效果符合要求。
3.3 静电事故的处理(1)建立静电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发生静电事故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对于静电事故的处理,应当根据事故性质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再次发生。
4. 安全培训与教育4.1 防雷防静电知识培训(1)针对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防雷和防静电安全管理的基础培训,并定期进行复习和考核。
4.2 安全教育活动(1)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加人员对防雷和防静电安全管理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防雷、防静电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提出以下防雷、防静电管理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商业机构、公共场所等场所的防雷、防静电管理工作。
第三条防雷、防静电管理工作应以国家规定的防雷、防静电标准为依据,根据具体的场所和设备特点进行实施。
第四条本规范应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第二章防雷管理第五条企业或机构应制定防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第六条企业或机构应定期进行防雷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七条每个建筑物或设施应安装合适的避雷装置,根据场所的特点确定避雷装置的类型和数量。
第八条避雷设施的材质和工艺应符合国家规定并定期检测,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九条建筑物或设施的金属结构应接地良好,接地电阻不得超过规定的安全范围。
第十条避雷设施应与配电系统相连,并设有接地装置,以消除雷电对设备、建筑物和人员的危害。
第十一条在雷雨天气或雷电风险较高的区域,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关闭室外设备、提醒人员迅速撤离等。
第十二条发生雷击事故时,应及时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和救援。
第三章防静电管理第十三条企业或机构应制定防静电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第十四条对于易产生静电的场所或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如使用防静电地板、防静电衣物等。
第十五条防静电设备应经过专业检测,确保其效果和安全性。
第十六条工作人员应进行静电防护培训,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方法。
第十七条在操作易燃易爆物品时,应采取特别的防静电措施,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
第十八条对于静电危险较高的场所或操作过程,应建立静电防护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九条政府相关部门应对防雷、防静电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落实到位。
第二十条防雷、防静电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相关单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办公、生产设施以及员工的安全,预防雷击和静电产生,制定本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的办公、生产设施,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企业应当确保本制度的贯彻执行,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依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第四条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解释权归企业所有。
第二章防雷安全管理第五条企业应当配备专业的雷电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其可靠运行。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雷电监测系统,确保及时掌握雷电活动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七条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防雷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防雷演练,以提高员工的防雷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条企业应当设置合适的防雷标识,明确标示防雷区域和防雷设备,提醒员工注意防雷安全。
第九条企业应当对于新员工进行防雷安全培训,并对现有员工定期进行防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雷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三章防静电安全管理第十条企业应当制定静电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地脚、接地等措施,确保防静电的有效性。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静电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静电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静电引发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设置防静电标识,明确标示防静电区域和防静电设备,提醒员工注意防静电安全。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对于新员工进行防静电安全培训,并对现有员工定期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定期检查并维护防静电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四章员工安全责任第十五条所有员工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增强安全意识,积极参与防雷、防静电安全工作。
第十六条员工在操作各类设备时,应当注意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措施,严禁随意拆卸或擅自修改。
第十七条员工应当按照企业的规定穿戴防静电服装和配戴防静电器具,严禁穿戴易产生静电的衣物和饰品。
第十八条员工应当积极参与防雷、防静电培训,提高自身的防雷、防静电知识水平。
第十九条员工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任何雷电和静电风险,遇到雷电和静电灾害情况应当立即采取避险措施并上报。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保障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安全有效运行,维护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防雷、防静电设施是指为了防止雷击事故和静电引发的危险,采取的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和设备。
第三条防雷、防静电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检测和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四条防雷、防静电设施管理的责任主体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营单位和使用单位。
第五条设计单位应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合理确定防雷、防静电设施的规模、配置和布局,并编制相应的设计文件。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施工和安装,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七条运营单位应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其正常运行和完好状况。
如发现设施存在问题或者故障应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八条使用单位应加强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管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使用设施的能力。
第九条防雷、防静电设施应按照规定周期进行定期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十条设备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且由主管部门认可,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十一条对于不符合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要求的单位,主管部门将依法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工停产等行政处罚。
第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构成违法犯罪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对于防雷、防静电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单位应积极整改,加强宣传,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十四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修改的,由主管部门提出并报国家相关部门批准。
附则:本规定所称的主管部门指的是国家相关部门。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单位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规范防雷防静电工作,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责任及义务1.领导责任: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防雷防静电工作,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并落实责任;2.责任人责任:指定专人负责防雷防静电工作,定期检查设备及工作环境;3.员工责任:遵守安全规定、参加培训、积极参与防雷防静电工作。
三、防雷措施1.安装防雷装置:对设备进行防雷装置的安装和定期检修,确保其正常工作;2.维护设备:定期检查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3.防雷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4.建立防雷预警系统:建立防雷预警系统,监测雷电活动情况,并及时向员工发布预警信息。
四、防静电措施1.地面铺设导电材料:工作场所地面铺设导电材料,保证静电能够顺利地漏电;2.人员培训:对静电产生及防止方法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防静电意识;3.使用防静电设备:配备防静电鞋、衣物等防护用具,减少静电的产生;4.定期检查静电设备:对工作场所的静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五、安全检查与记录1.定期检查:制定防雷防静电检查计划,定期检查设备、工作场所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安全记录:对检查记录进行归档保存,以备复查。
六、应急准备1.应急物资:准备必要的防雷防静电应急物资,如避雷针、避雷帽等;2.应急预案:制定防雷防静电应急预案,确保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七、故障处理1.故障报告: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上报相关人员,并进行记录;2.故障处理: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八、培训和教育1.定期培训:定期组织防雷防静电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防雷防静电意识;2.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通知公告等形式,加强防雷防静电知识的宣传教育。
九、违纪处罚对违反本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十、附则1.本安全管理制度由单位领导审批,并定期进行修订。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二、任务和原则(一)任务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应当针对不同的设备、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设置防雷、防静电措施,确保工作的平稳进行。
(二)原则1.安全第一: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认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为首要目标,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2.科学合理:防雷、防静电工作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置,确保有效防范雷电和静电危害。
3.全员参与:防雷、防静电工作要实行全员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维护防雷、防静电安全。
4.持续改进:防雷、防静电工作要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组织(一)设立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二)指定专人负责防雷、防静电安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一)工作地点周边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立合适的避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网等,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加强对设备和建筑物的接地保护,防止雷电危害。
3.定期进行避雷装置和接地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设备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设备安装应满足防雷、防静电要求,合理设计设备布局,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设备应采取绝缘材料进行包装和保护,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设备周围应保持干燥,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4.设备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避免静电的传递和积聚。
(三)人员的防雷、防静电工作1.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确保工作安全。
2.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减少经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3.不在雷暴天气下进行室外活动,必要时进行疏散,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油田分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以下是针对油田分公司的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1. 防雷措施:
a. 定期进行防雷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b. 油田设施和设备上应安装雷电防护设备,如避雷针、避雷网等。
c. 在雷暴来临时,工作人员应立即停工,并避开高处、金属设备和水源等容易成为雷击点的位置。
2. 防静电措施:
a. 在易产生静电的场所,确保地面的导电性良好,并加装适当的接地设施。
b. 工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装,并定期检查服装的导电性能。
c. 定期对静电产生和防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3. 告诉知识的宣传教育:
a. 定期开展防雷防静电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b. 在易受静电影响的工作环境中加强警示标识的设置和宣传,引导员工正确防范静电风险。
4. 应急措施:
a.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急程序和措施。
b. 在发生雷击或静电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5. 监督与检查:
a. 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设备和措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b. 设立责任人对防雷防静电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油田分公司在防雷防静电方面的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减少事故的发生。
需要根据具体的油田分公司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管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具有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科研机构、公共建筑等。
第三条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原则。
第四条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建设、改造、维护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技术要求。
单位在建设、改造或维护防雷、防静电设施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设计或施工,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验收。
第五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监管,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行。
第二章防雷设施安全管理第六条防雷设施的建设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避雷系统、防雷接地网、防雷装置等。
第七条防雷设施的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合理布局:根据危险区域、建筑物结构和设备特点,合理布设防雷设施;(二)系统完整:建设完整的防雷体系,包括接闪器、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等;(三)安全可靠:确保电流不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危害;(四)防雷材料: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材料,如耐腐蚀的钢材、避雷针等;(五)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系统不会影响防雷设施的功能;(六)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三章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第八条防静电设施的建设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包括但不限于静电接地、静电消除、防静电设备等。
第九条防静电设施的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合理布局:根据危险区域和设备特点,合理布设防静电设施;(二)静电接地:对设备和设施进行静电接地,确保静电能够安全排除;(三)静电消除:采用合适的静电消除设备,如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剂等;(四)防静电材料: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静电材料,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衣等;(五)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四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十条单位应建立健全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1. 规定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逐渐普及,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但是,在使用这些电子设备时也要避免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如雷击、静电等。
因此,针对防雷和防静电设施,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管理要求根据《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建筑电气工程验收规范》,针对防雷和防静电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定以下要求:2.1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必须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规划。
具体包括:•根据建筑和设备的特点,选用适宜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充分考虑设计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建筑施工中统一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保障防雷、防静电设施的运行和维护。
2.2 投运阶段在防雷、防静电设施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完整的检查和测试,确认其正常运行。
具体包括:•针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测试,确保合格;•在完成测试之前,防雷设施和接地体应该与系统的金属结构锁接,并进行可靠的连接;•根据需求规定,必须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确认其符合安全要求。
2.3 使用阶段在防雷、防静电设施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全程监控和维护,确保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具体包括:•定期进行检查,防止机器设备电子元件遭受静电损伤;•针对发现的可能导致雷击、静电影响的设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发现存在安全问题时,必须马上停用,排除故障之后才能继续使用。
2.4 处理流程对于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管理问题,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具体包括:•对一旦发现问题的设备,及时停用,并通知相关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维修、更换或升级;•对于经常出现问题的设备要建立档案,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管理。
3. 安全提示对于防雷、防静电设施,需要有一些相应的安全提示,以引起用户的注意,并避免发生潜在的安全问题。
具体包括:•在使用设备之前,要清除手部的静电;•设备的电线要进行可靠的粘贴,防止拉拽;•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降低静电起火的风险;•对于防雷设施,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一、引言防雷、防静电设施是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关键措施,而对于企业和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则更为紧要。
因此,一个好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是必不可少的。
二、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内容1. 设施建设要求(1)自然条件及机房环境要求:设备安置的地方必需是室内或者带有防雷措施的建筑内;机房内的高压线、通信电缆、电缆屏蔽接地等应符合规定的防雷标准。
(2)硬件设备保护要求:建筑物室外的弱电室、发电室、变电室、传输线路等要进行整体设计,防止雷电的侵害。
2. 防雷设备的检测及检修(1)检测周期:防雷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周期为一年,对于高层建筑和易受雷击的区域,可依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检测周期。
(2)检测合格标准:防雷设备的合格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以及建筑行业标准。
(3)检修及更换标准:检修、维护、更换防雷设备应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维护,更换防雷器后应进行专业的检测。
3. 防静电设施的建设及管理(1)建议选用记载技术资料。
(2)室内静电缓释电器安装数量必需符合国家标准。
(3)导电路径与分散接地体之间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4)防静电设备落地线应当采纳铜线或者其他导电性能较好的材料。
连接须采纳压接或焊接方式,符合台湾或国际标准。
(5)静电防护区应戴专业的防静电鞋,以减缓静电的积累和带电。
4. 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1)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应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如机房设备使用要求、安全操作规范、安全防范等。
(2)培训要求:公司应组织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包括防雷设施、防静电设施的基本学问、应急处理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
5. 管理体制(1)防雷设施管理负责人: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设立,依照公司上级职责制负责本企业内防雷设施的安装、检修、维护和验收等工作。
(2)资金保障:应依照企业安全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并按计划进行执行。
(3)督促检查及评估:防雷设施管理负责人应依照防雷设施管理规定,适时进行检查、督促。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2021
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2021年)
1目的和范围
为加强对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
2管理职责
2.1设备部是防雷防静电工作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防雷防静电设施建设、维护、保养的管理;牵头负责防雷、防静电接地的检查、检测及其隐患督促整改工作。
2.2HSE管理部负责防雷防静电的监督检查工作。
2.3分厂、车间负责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3管理流程
3.1防雷防静电措施
3.1.1防雷措施
3.1.1.1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
3.1.1.2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的防雷电措施,安装的避雷针和导线通体要有良好的导电性,接地网一定要保证尽量小的阻抗值。
3.1.1.3以避雷线作为防雷电措施,避雷线的截面积应满足要求。
3.1.1.4为防止雷电感应产生火花,生产场所的高层建筑物、高压架空线路设备(炉、塔、贮罐等)、管道、构架、钢窗等金属物,均应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以便将雷云放电后在建筑上残留的电荷迅速引入大地,避免雷害。
3.1.1.5电气设备、机修设备等带有电源的设备不论其电压大小和安装位置的高低,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均须进行可靠的保护接地或接零,电缆的金属保护层应接地或接零。
3.1.1.6新建筑使用前,应进行防雷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1.1.7雷电发生时,人身安全防护措施
l在室外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进入有避雷设施的场所,不要在孤
立的电杆、房檐、烟囱下躲避;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水管、天线、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l在雷暴天气巡检中,穿防护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l雷暴天气时,人体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米以上。
l雷暴天气时,严禁在气化装置100米及以上处停留,禁止站立于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厂房的避雷针或高大的塔器设备)。
l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l在雷雨中,若感到头、颈、身体有麻木的感觉,这是即将遭受雷击的先兆,应立即躺下。
l如遇到被雷电击昏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外部心脏挤压按摩,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3.1.2防静电措施
3.1.2.1对易燃介质,尽可能采用不可燃介质代替易燃液体和有
机溶剂。
3.1.2.2为消除人体静电,在储罐、火车汽车装卸站台的扶梯进口处,应设置接地金属棒,或在已接地的金属栏杆上留出1米长的裸露金属面。
3.1.2.3设备部在选用生产设备与配件时,应采用导电性好的材料,并对管道、储罐、过滤器、离心机、机械真空泵等能产生静电的设备设置良好的接地装置,以保证所产生的静电能迅速导入地下。
3.1.2.4应正确使用各种防静电防护用品(如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手套等),在生产区域内不得穿戴合成纤维及丝绸衣物。
3.1.2.5新安装设施,经接地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3.2日常管理
3.2.1检测管理
3.2.1.1每年,设备部组织对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进行测试试验,测试试验单位应具备检测资质,并将测试结果反馈到HSE管理部及相应的分厂、车间。
3.2.1.2检测、试验不合格的,由设备部组织进行维修、整改。
3.2.2日常检查内容
3.2.2.1接地体和接地线检查。
3.2.2.2防静电接地检查。
3.2.2.3防雷接地检查。
3.2.2.4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检查。
3.2.2.5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检查。
3.2.2.6携带式和移动式电力设备的接地检查等。
3.3施工中所拆除或损坏的接地装置,施工单位应及时恢复,恢复后的接地装置必须符合相关管理的规定要求。
4相关文件
4.1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
4.2SH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5记录
防雷防静电测试结果单(外来)
6术语和定义
6.1雷电冲击全波:一种非周期瞬态电压波。
6.2放电: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的介质击穿现象。
6.3接地:利用直接埋入地中或水中的自然接地体。
6.4固体静电
固体材料通过接触起电而带电,此类固体材料绝缘性能较好,主要危害是化工工业生产环境中存在有可燃气体的场合,静电放电可成为引燃、引爆的点火源。
6.5液体静电
液体静电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在运动状态下产生电荷,主要方式有:
l单相液体在管道中流动;
l液体和液体混合物或液体和固体混合物在管道中的流动;
l液体穿过滤网和过滤器的流动;
l固体或液体向液体内的注入;
l液注的飞溅;
l喷嘴的液滴喷射;
l搅拌和混合,液体物质电导率越少,产生的电量越大,就越危险。
6.6粉体静电
粉体与不同的表面相接触,例如在搅拌、研磨、筛滤、倒入过程中,以及空气输送过程中,都可能起电,粉粒较小的粉体能携带较大的电荷量。
6.7气体静电
纯净气体或空气混合物的运动,产生静电的量较小,但气体中夹带液体或固体颗粒能产生和携带较多的静电电荷。
6.8人体静电
合成纤维衣服摩擦,衣服与人体摩擦,将可能发生放电。
7附则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HSE 管理部。
本规定起草人:王彦海
本规定审核人:李锋
本规定批准人:张瑞兵
本规定编号:Q/GL-HSE-032-2011。
本规定自2011年07月10日起开始执行,原《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Q/GL-HSE-032-2010)同时废止。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