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科研领域中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侧重于对现象的描述和理解,而定量研究则主要通过统计数字来量化现象并进行分析。
两种研究方法在设计和实施上具有差异,对于不同类型的研究问题和目标,可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是一种基于文字和语言的研究方法,主要关注的是解释和理解研究对象背后的经验、态度、意义和观点等。
定性研究通常采用自然观察、访谈、焦点小组等方法收集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是文本、录音和图片等非数字形式的,需要通过人工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
定性研究的优点是可以深入探索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理解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定性研究的不足是因为研究数据的主观性和解释性,结论的推广性和一般性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定量研究是一种基于数字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以数字形式存在,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结论。
定量研究的优点是可以客观地测量现象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量化分析和统计推断。
定量研究的不足是可能忽略了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实际研究中,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可以相互补充。
一般而言,定性研究常常用于初步了解研究对象,并为后续的定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设。
定量研究则可以通过大样本数据的分析来验证和支持定性研究的结论,并进一步推广到更广泛的群体和环境中。
总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科研领域中常见的两种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关注现象的描述和理解,采用非数字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定量研究主要关注现象的量化和统计分析,采用数字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
在实际研究中,两者可以相互结合,以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
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一、本文概述《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中词缀的性质、特点和分类。
词缀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词汇构成、词义演变以及语言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缀的详细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征,为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词缀的基本概念,明确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文章将回顾词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已有研究的优点与不足,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概述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词缀的界定、性质分析、分类标准以及分类结果等。
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和预期成果,以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和分类,为汉语语言学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在现代汉语中,词缀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语言成分,它通常附加在词根或词干之后,形成新的词汇或改变原有词汇的词性、时态或语态等。
词缀在构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虽然数量有限,但组合能力极强,为汉语的词汇系统注入了丰富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词缀的附着性是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词缀总是依附于词根或词干,不能独立存在。
它不能像词根那样自由运用,而是作为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与词根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新的词汇。
词缀在构词中的位置相对固定,通常出现在词根或词干的前面或后面。
例如,前缀“老-”可以构成“老虎”“老师”等词,后缀“-子”可以构成“刀子”“瓶子”等词。
这种定位性使得词缀在构词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有助于人们快速识别和记忆词汇。
词缀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即它们可以与多个词根结合,形成大量的新词。
这种能产性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还使得词汇系统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例如,后缀“-化”可以与“电”“机”“动”等多个词根结合,形成“电化”“机械化”“动化”等词。
浅析语言教育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的论文论文关键词: 语言教育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论文摘要: 目前,关于语言教育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主要方法。
本文在比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和讨论了几种常见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观察研究,并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
说明在教育研究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对提高教育研究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语言教育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并被深入推广到各个层次层面。
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过程的各项实证研究来尝试解决现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求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研究有其独有的特性,以实证研究为主,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教育研究也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就是两种主要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对比1.1内涵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而定性研究是主要针对事物的质的方面。
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定量研究是通过解决“有多少”的数量问题,定性研究是通过解决“是什么”、“有没有”的性质问题,从而分别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作出数字的描述和语言的描述,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倾向的方法。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
定量研究是一个具有标准化程序的、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情境中去的。
1.2适用范围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量的方面,但每种事物的量的“显易”程度不同,能够量化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物质现象的量比较“外显”,而精神现象的量“外显”不明显。
在教育领域中,属于是物质现象的,如教材与教学质量、教育结构与教育投资、学生的身体状况等,一般可以尝试采用定量研究法。
而属于精神现象的,如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的师德状况、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则可以尝试定性研究法。
《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篇一一、引言现代汉语中,词缀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
词缀,也称为语缀或词根附加成分,是附加在词根上,用以改变词根的词汇意义、语法功能或语气的语言单位。
类词缀,则是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一种语言现象,具有词根和词缀的双重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类词缀的构成、特点及其在语言中的应用。
二、现代汉语类词缀的构成现代汉语类词缀的构成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形态类词缀,二是语义类词缀。
形态类词缀主要指那些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特点的词缀,如“子”、“儿”、“头”等。
这些词缀通常附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词根上,形成新的词汇单位。
例如,“手机”、“花儿”、“木头”等。
语义类词缀则是指那些在语义上具有特定含义的词缀,如“前”、“后”、“非”等。
这些词缀通常在改变原有词汇意义的同时,还具有表达语法功能或语气的作用。
例如,“前任”、“后来”、“非法”等。
三、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特点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具有明确的意义和功能。
无论是形态类词缀还是语义类词缀,它们在词汇中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具有明确的意义和功能。
2. 具有一定的能产性。
类词缀可以与不同的词根结合,形成大量的新词汇单位,具有较强的能产性。
3.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虽然类词缀的形态和意义可能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它们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稳定。
4. 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许多类词缀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四、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应用现代汉语类词缀在语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词汇。
类词缀可以与不同的词根结合,形成大量的新词汇单位,丰富语言的词汇资源。
2. 表达语法功能。
许多类词缀具有表达语法功能的作用,如“的”、“地”、“得”等,用于表达名词、形容词等不同词性的语法功能。
3. 表达语气和情感。
一些语义类词缀还具有表达语气和情感的作用,如“很”、“非常”、“太”等,用于表达程度、强调等语气和情感色彩。
《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篇一一、引言类词缀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现代汉语的词语构词、语言运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脉络和变化趋势,还能够深化我们对语言演进的理解,更好地指导语言的实际运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类词缀的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分类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
二、类词缀的定义与特点类词缀,顾名思义,是指具有某种特定含义或功能的词缀。
它不同于一般的词缀,而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词语结合构成新的词汇。
类词缀具有以下特点:1. 独立性:类词缀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独立使用,表达一定的意义。
2. 组合性:类词缀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构成新的词汇。
3. 功能性:类词缀具有一定的语义功能,能够表达特定的含义或功能。
三、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现代汉语类词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 语义分类:根据类词缀的语义含义进行分类,如表示方位、数量、程度等。
2. 语法功能分类:根据类词缀在语法中的功能进行分类,如名词性类词缀、动词性类词缀等。
3. 形式分类:根据类词缀的形态特点进行分类,如前缀、后缀等。
四、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实例分析以下为几个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实例分析:1. “化”字类词缀:“绿化”、“现代化”、“制度化”等,“化”字通常表示事物的状态或变化。
2. “头”字后缀:“街头”、“木头”、“石头”等,“头”字多用于指代某一类别或形状的事物。
3. “子”字后缀:“孩子”、“车子”、“桌子”等,“子”字常用于指代某一事物或物品。
五、现代汉语类词缀的运用与影响现代汉语类词缀在语言运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其次,它能够促进语言的创新和发展,推动语言的不断演进。
此外,它还能够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使语言更加严谨、科学、规范。
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词缀是构成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意义和灵活的运用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类词缀的概念、分类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加深对现代汉语中类词缀运用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类词缀的概念。
类词缀是指能够赋予词汇新的意义或构词能力的一类前缀、后缀或中缀。
它们通常具有固定的形态和语义功能,可以用来构成新的词语或扩充原有词汇的范畴。
类词缀可以根据其位置不同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
前缀是位于词根之前的词缀,如“不”,在“不幸”、“不同”中发挥否定的作用。
后缀是位于词根之后的词缀,如“者”,在“记者”、“读者”中表示从事某个动作或担任某种身份。
中缀是位于词根内部的词缀,如“范”,在“自由范围”、“活动范围”中表示限定或范围。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类词缀的分类。
类词缀可以根据其功能和语义不同分为限定性词缀、否定性词缀和延续性词缀。
限定性词缀是指能够限定词汇范围的词缀,如“范”、“界”等,它们常常用于表示事物的范围及限制。
否定性词缀是指能够改变词汇意义的词缀,如“不”、“非”等,它们可以赋予词汇相反的含义。
延续性词缀是指能够延续词汇意义的词缀,如“者”、“性”等,它们可以使词汇具有持续性或延续性的特点。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类词缀的功能。
类词缀在现代汉语中起着丰富多样的作用。
它们可以扩充词汇的范畴,丰富了词汇的表达方式,如“工”、“者”等可以用于构成专业名词或职业名词。
类词缀还可以改变词汇的意义,使词汇具有反义或相反的含义,如“不”、“非”等可以用于构成否定词。
同时,类词缀还可以限定词汇的范围,使词汇具有具体的指向或范围,如“范”、“界”等可以用于表示具体的范围或领域。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类词缀是构成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丰富的意义和灵活的运用方式。
通过不同位置和不同功能的类词缀,我们可以扩充词汇的范畴,改变词汇的意义,并限定词汇的范围。
《现代汉语词典》抽象名词语义韵的定量、定性研究作者:方清明来源:《辞书研究》2015年第04期摘要运用语料库对语言现象进行定量定性的实证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汉语学界真正将大规模语料库和语料分析软件相结合进行相关研究的案例并不多见。
文章使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和Antcon3.2.4w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154个与语义韵相关的抽象名词。
以“情绪、状况、代价、问题;成绩、时机、心地”等为例,重点说明 Antcon3.2.4w 在研究抽象名词语义韵时的作用。
汉语抽象名词的语义韵研究有利于词典语义韵标注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关键词抽象名词语料库 Antcon3.2.4w 语义韵积极语义韵消极语义韵一、引言汉语抽象名词语义韵研究有其自身传统。
汉语学界大多从中性词的语义偏移现象着手研究,吕叔湘的《中性词与褒贬义》(1983)开风气之先。
邹韶华(1986,1988,2001,2004,2007)在这方面的研究则最为突出,他从具体现象、偏移类型、偏移原因等方面持续深入探讨了该问题。
吕禾(2002)、王碧辉(2009)、修丹丹(2010)、胡英彬(2012)等都在邹先生的框架下进行了相关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所声称的“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是指“一种搭配现象,它是指某些词语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的一种语义色彩。
这种语义色彩可能是积极的,可能是消极的,还可能是中性的”(王泽鹏,张燕春 2005)。
语义韵研究与传统词汇学所做的褒贬义研究存在着方法论上的区别,前者不仅能发现明显倾向的褒贬词,而且还注重依靠语料库统计、语料软件分析观察某些词语“隐性”的语义韵色彩。
语义韵研究注重定量统计分析,而传统的褒贬义分析多属于朴素语感层面的定性分析。
基于语料库对抽象名词语义韵进行研究的论著尚不多见。
Xiao & Mcenery(2006)论述了“结果”类抽象名词语义韵连续统现象,认为“硕果、成果、结果、后果、苦果、恶果”从左至右积极意义渐弱,而消极意义渐强。
现代汉语中新兴类词缀的研究语言学界一般从四个方面界定类词缀,分别是意义的虚化、构词时位置的固定、语言的粘附性和能产性。
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语言类推机制和经济节约机制;外部原因包括社会催生作用、外来语催生作用、主观从众心理和媒介传播作用。
本文对新兴类词缀发展方向的预测也从发展成为典型词缀和回归到词根状态这两方面阐释。
标签:现代汉语类词缀原因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兴的类似汉语词缀的“构词成分”,它们的语义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虚化或泛化,构词上也表现出了定位性、能产性等特点。
人们利用这样的构词成分创造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的产生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国内学者们将这部分构词成分称为“类词缀”,一种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处于过渡状态的单位。
掌握和分析类词缀,既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汉语词缀问题的一些认识,正确把握汉语词缀的特点,也能帮助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构词法,使我们更加了解现代汉语的性质。
类词缀的研究成果可以给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另外,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研究可能会给词典编纂和语言的规范化等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关于类词缀的界定类词缀是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的一个过渡,如果用公式表达的话就是:A—A/B—B,“A”表示的是词根,“B”表示的是词缀。
不同的学者对类词缀的界定有不同的标准,但大体上可以从意义虚化、位置固定、粘附性这三个方面对类词缀的界定进行阐述。
(一)意义虚化意义虚化是区分词根、类词缀、典型词缀这一连续统中各个成分的首要标准。
词缀不同于词根的最根本区别在于:词根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词缀在这方面已被弱化和虚化了。
例如“门”字,它本是独立词汇地位的名词,如“这是一扇门”。
它也可以转化为量词,如“这学期,我们要上一门数学课”。
它也可以作为词根构成“房门”“门徒”。
这些“门”都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但现在新兴出现的“冷门”“艳照门”“南大寂寞门”等等组成了“形容词+门”“名词+门”“短语+门”,这些词语中的“门”字原有的名词和量词的词汇意义趋于虚化,构词上也出现了抽象的概括意义,表现一种流行的热潮。
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摘要:在现代汉语中,词缀是争议最大的语法单位之一。
从上世纪中期到现在,各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词缀的确定原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使是同一个判定标准,各家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由此出现了词缀划分混乱的情况。
这给我们学习词缀,判定哪些是词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此,通过研读和分析各家的观点,就词缀的定义、性质和现代汉语中“缀”的分类提出了一些学习后的结论,并据此对《语法讲义》中的词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词缀;定义;性质;分类在《语法讲义》中,朱德熙先生认为“初”、“第”是前缀,“们”、“着”、“了”、“过”是后缀,并把“着”、“了”、“过”作为动词后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些都应该是助词,不能算作词缀,我也认为不应该将他们看作词缀。
要弄清楚他们是否为词缀,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词缀,词缀有什么性质,然后才能识别他们,判定他们是否为词缀。
在这方面的讨论很多,我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词缀下面比较各位学者对词缀的定义: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另有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叫词缀。
”[1]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缀。
”[2]胡裕树《现代汉语》:“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
”[3]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语素即黏着语素,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
”[4]张静《汉语语法问题》认为“词缀是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词素,这种词素很抽象,永远不能以原义独立成词,构词时位置固定,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前,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后。
”[5]各位先生对词缀的定义还有分歧,但在位置固定和意义虚化这两点上看法一致,所以有必要对词缀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词缀的性质(一)词缀的位置固定。
许多学者对词缀进行过研究,对词缀的性质,怎样鉴别都有一些分歧,但在词缀位置固定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现代汉语词缀研究一、研究背景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语言,其词汇量和词缀体系也十分丰富。
在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中,词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态组成成分。
词缀不仅能够表达不同层次和含义的信息,同时具有寄托历史文化和语言本质的较深的词言内涵。
目前,虽然有许多研究涉及汉语词缀的探究,但研究仍集中于分析、解释词缀的语言学特性、用法和语义,较少理论上的总结和系统化的研究。
因此,对现代汉语词缀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为汉语教学和应用语言学提供新的资料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现代汉语词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词缀与语言学理论关系的研究:通过考察词缀在语言学理论中的位置和作用,阐明词缀语言学本质和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2.词缀的分类研究:通过考察汉语中的前缀、后缀、中缀、复合中缀等不同的词缀类型,系统了解汉语不同种类词缀的语言学特性和运用规律。
3.词缀在汉语词汇中的作用研究:通过对汉语常用的单字及复合词缀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中总结和提取对汉语词汇组成的规律、词义转化的方式、及各种语法和语用功能等方面来探讨词缀语言学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汉语语言学理论、汉语词缀实例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同时也采取个案分析、语言对比等方法,以期能够深入分析和解释词缀在汉语词汇中的作用,为汉语教学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材料。
四、预期成果1.对现代汉语词缀语言学理论的深入探究;2.对现代汉语词缀的分类和作用的系统研究;3.构建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模型;4.提供汉语教学和应用相关方面的新思路和新资料。
五、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目前针对汉语词缀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存在研究视角单一、资料来源不完整、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为此,我们将采取积极措施,如多角度、多渠道地收集课题所需的相关资料,有计划、有序地进行研究,完善研究方法论,增加课题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一、本文概述《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这篇文章旨在对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类词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词汇构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同于传统的词缀,但在构词功能和意义上又具有一定的类似性。
因此,对类词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词汇构成规律,还能为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将首先对类词缀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便读者对类词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着,文章将通过对大量现代汉语语料的分析,探讨类词缀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包括其构词能力、语义特征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表现等。
文章还将对类词缀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揭示类词缀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全面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汉语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二、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界定与分类类词缀,作为汉语词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那些介于典型词缀和词根之间的语言成分。
它们虽然不具备典型词缀那样强烈的构词能力和虚化程度,但在现代汉语中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类词缀的存在使得汉语词汇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为语言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动力。
在界定现代汉语类词缀时,我们需要考虑其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
从语义上看,类词缀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泛化性,它们所表达的概念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事物或行为,而是抽象的概念或属性。
从语法上看,类词缀通常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它们不能独立成词,必须依附于其他词根或词缀来构成新的词汇。
类词缀还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可以通过与其他词根或词缀的结合来生成新的词汇。
从语用上看,类词缀的使用往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它们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境和语体中,以满足不同的表达需求。
根据类词缀的不同特点和使用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类词缀的语义特点来划分,如表示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意义的类词缀。
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现代汉语词缀研究在语言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词缀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使用,为语言教学、词典编纂、语言风格研究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概述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意义和现状,分类探讨词缀的特性,并分析词缀在语言应用中的重要角色。
最后,文章将总结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述词缀是指在词根前或后附加的语素,如“子”、“头”等。
现代汉语中,词缀现象较为普遍,涉及的词缀种类繁多。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词语产生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以及使用规范,有助于解释汉语词汇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二、现代汉语词缀分类研究1、前缀:前缀是指在词根前面的附加成分,如“老”、“阿”等。
前缀通常不改变词根的词性,但在语义上往往对整个词语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老”加在姓氏前表示对对方的尊称,“阿”加在人名前表示亲切。
2、后缀:后缀是指在词根后面的附加成分,如“儿”、“化”等。
后缀通常也不改变词根的词性,但在语法和语用上往往对整个词语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儿”用于名词后表示“小”或“可爱”,“化”用于动词后表示“变为”或“成为”。
3、中缀:中缀是指在词根中间插入的语素,如“不”、“里”等。
中缀可以改变词语的语法和语义关系,使词语具有新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不”加在“好”的前面表示否定,“里”加在长度单位前表示内部。
三、现代汉语词缀语义研究词缀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种象征性主要通过隐喻、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实现。
例如,“X族”中的“族”表示一类人或事物,通过隐喻手法将具有某一共同特点的一类人或事物归为一个语义场,方便人们理解和记忆。
此外,词缀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如“阿妈”、“老爹”等词语中的“阿”、“老”等词缀体现了亲昵、尊敬等情感色彩。
四、现代汉语词缀应用研究现代汉语词缀研究在语言教学、词汇学习、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篇一一、引言汉语的词汇构造有着丰富多样的方式,其中之一便是类词缀。
类词缀是指构成词汇中一个具有固定形式、位置相对稳定,并且与词语的整体意义有关联的部分。
现代汉语的词汇发展历史中,类词缀的运用对词语的意义形成、语言体系的扩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从定义、特征、类型及变化规律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类词缀的定义及特征1. 定义:类词缀是指在构成复合词时,以一个固定的音节或语素,根据一定的构词规则与另一个或多个音节或语素结合,共同表达一定含义的成分。
其作用是扩大词根的意义范围或表达一定的词汇类别。
2. 特征:首先,类词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独立出现,例如“生”、“然”等字,可以被当作词汇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其次,其语义有一定的限制性,尽管位置和用法比较稳定,但其实际意义是固定的或具有特定的意义范围;最后,类词缀在构成复合词时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往往与其他音节或语素组合形成新词。
三、现代汉语类词缀的类型1. 形容词性词缀:例如“-性”、“-感”等,与词根结合后形成的词语常常用来表达某一特性或情感状态。
2. 名词性词缀:例如“-者”、“-人”等,常用来表示某一类人或事物。
3. 动词性词缀:例如“-化”、“-成”等,与词根结合后形成的词语常常表示某种行为或状态的变化。
四、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变化规律类词缀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缀与词根的结合关系不断丰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新的词根与旧的词根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更多的新词汇。
例如,“人”这一字作为名词使用时,“女”可以与“人”结合成“女人”,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词汇结合成新的形容词或动词如“陌生人”、“成功人”等。
2. 词缀的语义逐渐淡化:随着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一些原本具有独立意义的词缀逐渐失去了其独立意义,而更多地作为辅助其他语素构成新词的成分。
现代汉语新词新语五类类词缀研究【摘要】:本文选取90年代以来具有相同义类的五类类词缀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表人的类词缀,表称谓的类词缀,源自自然现象的类词缀,表示空间的类词缀,表示零程度的类词缀。
通过观察、解释、分析五类类词缀语义形成的过程,得出其语义形成的途径和机制。
途径包括义素的脱落、语义的虚化、借用和旧词新义,形成的机制包括隐喻、转喻和引申机制。
对“哥”和“男”、“姐”和“女”等几组语义相似的类词缀进行辨析,得出这些类词缀在感情色彩和附加意义上均有差别。
根据上述研究,总结归纳类词缀语义形成的途径和机制,并预测类词缀今后发展的趋势。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综述和本文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本文发现关于类词缀的界定以及词缀与类词缀的区分上仍然有很大的争议,类词缀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化和完善。
同时,类词缀的研究,能极大的丰富现代汉语新词新语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类词缀在语义上的成因,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文采用了数据采集法、描写与解释法、义素分析法、类推机制、隐喻机制和转喻机制的方法,对类词缀的语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现代汉语新词新语中类词缀语义形成的过程,并对个别语义相似的类词缀作辨析。
90年代以来新词新语大量涌入我们的生活,本文把这些新词新语中的类词缀分为五类进行研究。
将搜集到的报纸、网络等媒体上的语句,作为本文的语料,对这些语料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来进一步阐释这些类词缀在语义上的变化。
同时,本文对语义上具有相似性的类词缀作辨析,来解释这些类词缀在选择构词上的差异。
第三章,主要论述五类类词缀语义形成的途径和机制,包括:语义的虚化、语义的泛化、借用、旧词新义、隐喻机制、转喻机制、引申。
通过这些理论方法,进一步总结类词缀语义的形成过程,并深化类词缀的研究。
第四章,主要论述本文研究的过程,阐述对类词缀的认识以及预测类词缀今后的发展趋势。
现代汉语的类词缀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3曾立英提要本文基于《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8万词的词库,对类词缀的构词频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同时也对类词缀的能产性、定位性以及虚化程度等构词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区分了类词缀与部件词。
我们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个类词缀从读音、义项、同形、词频、构词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共确立了现代汉语的单音节类前缀23个、类后缀53个。
关键词类词缀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一引言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词语的出现,如“先导型、瑜伽热、舒适度、上班族、里程碑式”等,引导我们思索现代汉语构词的规律。
像“型、热、度、族、式”这一类的语素构词很有规律,构成的词数量也多,构成的词语不可能都收入词典,比如1998年和2000年《人民日报》语料中有340个“XX型”的词语出现,如“技能型、搬运型、板块型、闭合型、便捷型、标准型、参与型、成年型、城郊型”等等。
为了解释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这一类现象,我们有必要引入语言学中的“类词缀”的概念。
关于“类词缀”的定义、性质、范围和分类的探讨,语言学界主要有赵元任(1968)、吕叔湘(1979)、汤廷池(1992)、陈光磊(1994)、马庆株(1995)、朱亚军(2001)、富丽(2001)、王洪君、富丽(2005)、冯敏萱等(2006)等。
在汉语构词法著作和论文中,对于词缀或类词缀,一般只是列举性的说明,少有穷尽性的研究,本文基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8万词的词库,对每一个词的构成进行分析,穷尽性地考察类词缀。
中文信息处理学界对于“词缀”和“类词缀”,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去制订分词规则和词表,如刘源等(1994)、中央研究院的中文词知识库小组(1996)、吴赣(1998)、孙茂松等(2001)都谈到了对“词缀”“接头词”“接尾词”的处理,但是各家所列的类词缀的范围都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探讨类词缀的确立标准,以期更加深人地了解其构词规律。
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作者】曾立英【作者简介】曾立英,女,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08年7月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领域为词汇学、句法学、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语言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100081)。
一、引言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词语的出现,如“先导型、瑜伽热、舒适度、上班族、里程碑式”等,引导我们思索现代汉语构词的规律。
像“型、热、度、族、式”这一类的语素构词很有规律,构成的词数量也多,构成的词语不可能都收入词典,比如1998年和2000年《人民日报》语料中有340个“XX型”的词语出现,如“技能型、搬运型、板块型、闭合型、便捷型、标准型、参与型、成年型、城郊型”等等。
为了解释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这一类现象,我们有必要引入语言学中的“类词缀”的概念。
关于“类词缀”的定义、性质、范围和分类的探讨,语言学界主要有赵元任(1968)、吕叔湘(1979)、汤廷池(1992)、陈光磊(1994)、马庆株(1995)、朱亚军(2001)、富丽(2001)、王洪君、富丽(2005)、冯敏萱等(2006)等。
在汉语构词法著作和论文中,对于词缀或类词缀,一般只是列举性的说明,少有穷尽性的研究,本文基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8万词的词库,对每一个词的构成进行分析,穷尽性地考察类词缀。
中文信息处理学界对于“词缀”和“类词缀”,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去制订分词规则和词表,如刘源等(1994)、中央研究院的中文词知识库小组(1996)、吴赣(1998)、孙茂松等(2001)都谈到了对“词缀”“接头词”“接尾词”的处理,但是各家所列的类词缀的范围都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探讨类词缀的确立标准,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构词规律。
二、类词缀的定量研究关于类词缀的范围,各家确立的内容都不一样。
如吕叔湘(1979)针对“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很多”的现象,提出了“类语缀”一说,并列举了“可—、好—、难—、准—、类—、亚—、次—、超—”等18个类前缀和“—员、—家、—人、—民、—界、—物、—品、—度”等23个类后缀。
汤廷池(1992)则列出了“阿、老、小、打、见、可、难、好、而、以、第、初、不、非、反”等15个词首以及“人、师、员、士、生、手、派、性、度”等48个词尾。
朱亚军(2001)所列的词缀,包括前缀22个,指“阿、半、本、不、超、初、打、单、第、多、反、泛、非、分、副、该、可、见、老、所、总、准”;后缀39个,指“巴、处、达、得、度、儿、法、分子、鬼、汉、化、件、家、匠、角、界、具、率、论、迷、派、品、气、然、热、师、士、式、手、坛、腾、头、性、学、员、者、子、族、主义”。
刘源等(1994)有“完全虚化的前后加成分”“部分虚化的前后加成分”以及“接头词和接尾词、不虚化或基本不虚化”之别,采取了一种分层处理的方式,共列了15个前加成分和22个接头词、32个后加成分和98个接尾词。
台湾中研院则列举出了9个前缀和41个接头词、20个后缀和441个接尾词。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以下简称《语法信息词典》)收录了前接成分11个,后接成分43个,前缀包括“阿、超、非、过、老、微、伪、小、以、之、准”等11个,后缀包括“赛、办、式、边、长(zhǎng)、场、单、度、堆、儿、方、感、观、乎、化、机、计、家A、家B、界、老、狂、率、论、们、面、品、器、然、生、手、体、头、型、性、学、炎、业、仪、员、者、制、子”等43个。
本文对于类词缀的研究是建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选取的词库是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开发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数据库。
《语法信息词典》1998年第1版收录了现代汉语词语5万多条,2003年第2版增加至7.3万余条(参见俞士汶等,2003),到目前增加至8万条。
该词典采用关系数据库的文件格式。
本文就是基于这个丰富的词库,并结合1998年全年《人民日报》语料库,对类词缀首先进行定量研究;所以本文对类词缀的研究不是凭经验、凭语感的选取,而是基于对语料库的统计和分析而得出的。
按照王洪君、富丽(2005),在体词性的范围内,词缀的核心搭配范围在单音字,延展到了一部分双音词;类词缀与单音字的搭配已不太自由,其核心搭配已转移到了双音词,并延展到了多音节词和类词。
于是我们选取了词库中的三字词来穷尽性的调查类词缀。
本文首先对《语法信息词典》80685个词进行切分分析,切分过程中有一条原则就是对二字词不切分,发现有很多三字词可以切分,我们于是在80685词中抽取出13778个三字词,并抽取出《人民日报》1998年上半年语料库中的17848个三字词作为参照。
我们考察三字词中的类后缀的工作流程如下:对8万词库中的13778个三字词的位于词末的语素进行再抽取,共有1539个字,把这1539个单字在数据库中按照构词频率排列,词频高的前50位分别是:子、性、机、器、学、人、员、化、会、品、者、儿、率、法、费、家、病、部、表、剂、线、权、车、力、量、站、队、式、室、花、片、物、纸、生、业、体、石、头、词、面、期、书、场、油、图、素、炎、点、虫、院,这前50个字的构词频率都在53次以上。
词频低的后50位分别是:妻、浅、签、千、传、汽、喘、棋、脐、喷、凄、抢、谱、浦、泼、坪、频、篇、屁、春、皖、戚、卿、染、犬、醛、丑、趣、渠、黢、屈、出、欠、囚、川、沁、勤、储、怯、俏、瞧、黜、蟆、跑、除、曼、朦、氓、闷、搭。
词频低的后50位根本没有可能成为类词缀,词频高的前50位有潜能成为类词缀,最后的定性还要结合别的因素加以考虑,后文将加以论述。
我们按照上一段同样的方法抽取类前缀,得到词频由高到低的前10个汉字是:大、电、小、老、水、打、中、地、白、保。
这些语素是否以“类前缀”的方式构词,都有待于后面有关类词缀的定性的验证。
三、类词缀构词的特征关于类词缀构词特征的探讨,前贤已经讨论得很多,如对类词缀虚化、定位性、构词的能产性、结构的粘附性、语音的弱化性等多有探讨。
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讨论类词缀的特征是采取一种实证式的考察,比如考察类词缀的能产性,不是举几个构词能力强的类词缀的例子;而是在数据库中全面系统地考察单音节语素,列出每个类词缀在词库中的构词词频;考察类词缀的定位性,就对每个类词缀在词中的位置加以统计说明;考察类词缀的虚化义,就对每个类词缀是在哪个义项上虚化加以说明。
因此,本研究是一种实证式研究,有统计的方法,也有定性的逐一考察。
考察的类词缀的构词特征拟从能产性、定位性、意义虚化与否及成词与否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3.1能产性类词缀的构词能力强,它在现代汉语构词和中文信息处理的分词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构词部件,所以我们需要把类词缀从语素库中提取出来。
《语法信息词典》收词规模属于中型,目前收录了8万多词,收词是很精炼的,对于有一些能用规则控制的词,8万词是不会穷尽性地收录的。
即便如此,有些语素在词库中构词频度非常高,我们采取统计的方法排查出了一些能产性非常强的语素。
前面提到我们对《语法信息词典》三字词中的位于词末的语素进行过抽取,按构词频率由高到低排列的前11位语素分别是:子、性、机、器、学、人、员、化、会、品、者。
这前11个语素中,“子”为真词缀,“性、学、员、化、品、者”这几个语素我们列为类词缀,是基于它们的能产性、定位性和虚化义来考虑的。
我们把“机、器”列为类词缀的原因是基于“机、器”的构词频度高,这两个不成词语素在8万词库中的13778个三字词中的构词词频高达238次和215次,形成了各种各样的“XX机”和“XX器”结构,如“电报机、锁边机、观测器、搅拌器、缓冲器、激光器”等等。
我们还检验了“XX机”在1998年和2000年《人民日报》语料中的出现情况,共有444次“XX机”(注:其中也包括少量的以“机”为词尾的四字词或五字词。
)。
如:饮水~|板轧拌和~|包装~|报到~|报话~|壁挂~|编织~|变位~|变稳~标签~|表演~|并条~|并行~|播放~|播种~|补报~|步话~|彩电~操舟~|操作~|插件~|查询~|柴油~|铲运~|唱盘~|抄纸~|超滤~称量~|成塑~|成像~|成型~|程控~|充气~|抽水~|抽油~|出票~出生~|锄草~|处理~|触摸~|穿梭~|传呼~|传真~|窗式~|吹风~磁带~|磁电~|粗纱~|打包~|打谷~|打火~|打浆~|打麦~|打药~打印~|打桩~|打字~|大型~|单板~|单放~|单片~|滴丸~|点钞~电报~|电铲~|电唱~|电传~|电动~|电话~|电排~|电视~|电影~定型~|动力~|豆浆~|豆奶~|读卡~|赌博~|堆积~|对讲~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以“机”为词尾组配出来的词,有些词频并不高,如“打药机、电排机”等,这些词也没有必要收入词典,处理成以“机”为类词缀构词比较妥当。
尽管“机、器”的意义在构词中并没有虚化,表示“机器”或“器具”义,都是表示“人造物”,但是鉴于“机”和“器”的高能产性,我们把“机”和“器”看成类词缀,也可以说是把能产性这一衡量标准“加权”的结果。
比如列入后面类后缀表的“~赛、~园、~症”等,意义也不一定特别虚化,但是由于它们的能产性和构词的规则性,我们把它们列为类词缀,也是基于语言的应用来考虑的。
虽然很多学者没有把“赛”作为类词缀来考虑,《语法信息词典》把“~赛”标为类词缀,这样对在语料中识别“滑雪赛、亚洲杯赛、挑战赛、友谊赛”等词还很有帮助,此时的“赛”作“比赛活动”解释(注:“XX赛”中的“赛”应作“比赛活动”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忽略了这一名语素的用法,《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注意解释了这一用法。
),在1998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XX赛”达158个之多。
类词缀构成的词的意义一般可以通过成分义和类词缀义相加得到,所以类词缀构成的词的意义具有透明性,因而词典不会全部收录这种构词方式构成的词。
这种意义的透明性、构词的规则性决定了构词的能产性。
比如这些类词缀,“~迷、~狂(注:“狂”在构词中改变了自己的词性,《规范》和《现汉》只列了它的副词和形容词词性,实际上,我们认为“狂”和“迷”一样,也有“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的含义,如“工作狂、色情狂”等,转变了词性,这种派生属于Beard(1995)所说的“换类派生”。
)、~记、~群、~件、~族”等,虽然在《语法信息词典》8万词中所抽取出的三字词库中频率很低,都不超过10次,但这些类词缀在1998年全年的语料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分别为17、9、29、34、29次,在词典中出现次数不是很高,但在语料中出现次数比较多,具有造新词的能力。
3.2 定位性所谓定位性是指词缀、类词缀在某个义项上出现在组合的固定位置上,前缀和类前缀只出现在组合的最前,后缀和类后缀大多出现在组合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