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20
【教案标题】二氧化硫的制备及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2.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3.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一、二氧化硫的性质1.化学式:SO2;2.分子量:64.06 g/mol;3.外观:无色气体;4.熔点:-72°C;5.沸点:-10°C;6.密度:2.927 g/L。
二、二氧化硫的应用1.用于制造硫酸;2.用于工业防腐;3.用于消毒和灭菌;4.用于酒类加工等。
【第二部分】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一、化学方法制备二氧化硫1.二氧化硫的化学制备方程式:S(固体)+O2(气体)→SO2(气体);2.化学式理论计算:S + O2 → SO2。
根据分子式计算,摩尔比为1:2,计算摩尔比可以按照质量和化学计量的关系进行计算,即(32g/1mol的硫磺+32g/2mol的氧气)→64g/1mol的二氧化硫,故有0.5mol的S和1mol的O2。
二、物理方法制备二氧化硫1.物理方法制备二氧化硫:在硫磺熔融状态时,加入适量的氧气和非氧化性的稀有气体可以制得二氧化硫;2.物理方法制备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S(固体)+O2(气体)→SO2(气体),跟化学方法不同,该方法可以制备的二氧化硫的纯度高,但是较为耗费能源。
【第三部分】实验操作及结果一、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硫磺放置于试管中;2.在硫磺上方加入若干的管道氧气,不断搅拌,同时将火源接于底部;3.观察试管内部的制硫反应,记录其造成的观察结果,并在观察过程中生动地描述其过程。
二、实验结果1.硫磺在氧气的作用下会熔融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放出自由单质,此过程称作制硫反应;2.在制硫反应过程中,生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并且在燃烧的过程中因为物质的燃烧反应,而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编写:许乃祥审核:于建东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硫与环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2.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漂白原理和应用;3.掌握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知识梳理】一、酸雨的形成及危害1.PH<7的雨水就是酸雨吗正常雨水的PH为什么也小于7判断酸雨的标准是什么2.形成酸雨的元凶是什么来源是什么如何防治酸雨产生的危害二、二氧化硫的性质[观察思考][实验1] 用充有80mL二氧化硫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前端,振荡针筒,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品红溶液,振荡,然后加热试管,观察加热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3]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的过氧(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1:40);液化(沸点:-10℃);毒。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1)SO2与水反应 SO2 + H2O H2SO3H2SO3:二元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H2SO3 + O2 === H2SO3 + H2O2===(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 + Na2O ===(3)SO2与碱的反应 SO2(少量)+ Ca(OH)2 ===SO2 + CaSO3+ H2O === SO2(过量)+ Ca(OH)2 ===2.还原性 SO2+ H2O2== SO2 + Cl2+ H2O ===SO2+ O23.氧化性 H2S+ SO2==4.漂白性(1)漂白原因:与某些有机色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漂白特点:不稳定性、选择性。
(如:漂白品红、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说明: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3)与活性炭、氯水、过氧化钠漂白性比较。
三、二氧化硫的用途:【典例分析】1.将SO2通入品红、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可以使溶液褪色,试分析褪色的原理是否相同和Cl2都有漂白性,如果将它们等体积混合在一起,漂白能力会更如何3.时间开始 8小时16小时24小时32小时40小时48小时pH试分析放置时雨水pH变化的原因是,其化学方程式是。
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课时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自学导航】⏹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污染的防治。
⏹重点难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污染的治理;2、二氧化硫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性质的多重性。
【学习过程】⏹知识要点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的水溶液呈。
①SO2是酸性氧化物:(请与CO2对比学习)a.与水反应:(H2SO3容易被氧化,生成硫酸)b. 与氧化钙反应:c.与碱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与Ca(OH)2溶液反应②SO2中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a.弱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b.较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2、Cl2、Br2、I2、HNO3、KMnO4、H2O2等)氧化SO2与O2反应SO2与H2O2反应SO2使氯水褪色:SO2使溴水褪色:( 亚硫酸及其盐在酸性条件下也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③SO2的漂白性:由此得出结论:SO2的漂白原理:SO2跟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等)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但此无色物质,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容易,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 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SO2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它褪色。
)思考: ①. 回忆以前还学过哪些有漂白性的物质?②.将等物质的量SO2气体和Cl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3.二氧化硫的污染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自于。
危害:形成硫酸型酸雨(空气中硫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酸雨的pH<5.6。
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CO2形成弱酸H2CO3,pH约为5)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两条途径:H2OSO2SO4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有:燃料脱硫;少用煤作燃料;开发新能源。
二氧化硫技术说明书一、引言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该技术说明书旨在介绍二氧化硫的性质、应用、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化学物质。
二、性质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其密度为2.86 g/L,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
二氧化硫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
三、应用领域3.1 工业生产•用于制造硫酸: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用于制造二氧化硫:通过将二氧化硫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接触,在合适的催化剂存在下催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3.2 环境保护•废气处理:二氧化硫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气之一,通过使用二氧化硫吸收剂来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净化剂:二氧化硫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用于保护食品免受氧化和细菌感染。
四、生产工艺4.1 燃烧法生产1.准备燃烧原料:选取含有硫的矿石作为燃烧原料,如硫铁矿。
2.硫化反应:将硫矿石进行石煅,使其生成含硫化合物。
3.硫化物与氧气反应:将硫化物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4.分离和提纯: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离和提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硫。
4.2 协同催化法生产1.催化剂制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制备催化剂溶液。
2.气体接触:将催化剂溶液喷雾到二氧化硫和空气混合物上,使其快速反应。
3.分离和提纯: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离和提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硫。
五、安全注意事项1.避免长时间接触二氧化硫气体,使用时应配备合适的防护设备。
2.避免二氧化硫与易燃物接触,以免引发火灾。
3.在使用二氧化硫吸收剂进行废气处理时,需操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4.在二氧化硫生产过程中,要保持生产场所的通风良好,以防止二氧化硫积聚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六、总结二氧化硫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教学案例【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84-011 主题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去考虑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过程中容易理解,容易掌握;作为学生总是希望教师能够给他们提供轻松的氛围在讨论、实验中获取知识。
怎样协调好“如何教”和“如何学”呢?实验探究是培养实验观念与动手、观察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问题探究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分析能力最有效的手段,能够在化学课堂中更好地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
2 案例描述《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是苏教版化学第一册专题四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二氧化硫的水溶性、漂白性、和还原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利用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来有效地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深刻地、全面地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2.1 二氧化硫的水溶性课本用充有80mlso2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测定so2的水溶液;本实验想通过针筒活塞内推,气体体积减小,推断出so2溶于水,但是我认为这个实验操作有点复杂而且对针筒的密封性要求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水溶性的实验提出改进方法,:①用一支充满so2的试管倒置在有水的烧杯中,通过液面差推出so2溶于水,但是由于so2是无色的,液面差观察不够明显;②向充满so2二氧化硫的塑料瓶里加水,振荡,塑料瓶迅速变瘪,直观效果好,效果明显。
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第二种方法完成水溶性实验,接着让学生测定其水溶液的ph值。
学生很容易从ph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出其水溶液显酸性。
我充分利用结论,引导学生回忆氧化物性质分类总结一下:so2属于哪类氧化物?具有什么通性?学生经过分组讨论总结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然后分组完成方程式,在互相评析、互相打分的竞争协作的氛围中很好地掌握了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