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坑边坡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边坡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边坡监测施工方案
基坑边坡监测施工方案

贵州创艺华夏高层综合楼

基坑施工边坡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贵阳市神奇路与青云路之间,距离神奇路及青云路人行道均为5.0米,东面靠纪念塔大剧院的市政道路,西面紧邻圣沣酒店。基坑支护由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拟建建筑规划用地面积9501.1㎡,总建筑面积57288.28㎡,地下室设计3层,层高从上至下分别为6.0m、4.2m、4.2m。设计±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1056.90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042.50m。基坑开挖后将形成14.4m深的基坑边坡,北侧边坡AB段长112.0m,西侧边坡AE段长50.0m,东侧边坡BC段长19.7m,南侧边坡CD段长71.6m,DE段长60.4m,边坡总长度为313.70m(边坡各区段划分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2、边坡支护设计概况

本工程基坑按照各区段与周边环境位置的不同要求,设计方案分别为:

(1)、北侧AB、东侧BC段基坑深度为14.4m,基坑设计为冠梁+短桩+一排锚杆+岩石锚杆+挂网喷浆的支挡结构。其中AB该段紧邻神奇路,人行道下1.85米处有电缆、排水及煤气等管网,该段布置为一排桩径1.2m的短桩嵌入地面以下深约5.0m、间距为2.5m的短桩。 BC段紧邻大剧院的市政道路,设计布置为一排桩径1.2m的嵌

入地面以下深约7.0m、间距为2.5m的短桩。桩顶均设置高0.5m,宽1.0m的环梁,并在桩顶设置一排全粘结锚杆,桩底下为岩石锚杆+挂网喷浆。AB、BC段短桩混凝土强度均为C30,主筋为20φ28钢筋,箍筋设置内外箍,内箍为φ12@200,外箍为φ10@150,桩顶上的锚杆为一排2φ28,全粘结,锚固孔为130㎜,入射角为30°,桩段下岩石锚杆为1φ28,设置间距为2.5×2.5m,入射角为25°。桩与桩之间的岩石锚杆距桩0.75m,纵向两排,冠梁主筋为10φ28,箍筋为φ8@200,挂网为φ6@200×200,喷射砂浆为M10。

(2)、南侧CD段基坑深度为14.4m,该段紧邻青云路及路边的排洪管道,排洪管道深约4.4米,该段基坑设计为冠梁+短桩+一排锚杆+岩石锚杆+挂网喷浆的支挡结构,布置一排桩径1.2m的嵌入地面以下深约6.0m、间距为1.0m的短桩,桩顶设置为高0.5m,宽1.0m 的环梁,并在桩顶设置一排全粘结锚杆,桩底下为岩石锚杆+挂网喷浆。短桩主筋为20φ28钢筋,箍筋设置内外箍,内箍为φ12@150,外箍为φ12@200,桩上的锚杆为一排2φ28,全粘结,锚固孔为130㎜,入射角为30°,桩下的岩石锚杆为1φ28,设置间距为2.5×2.5m,入射角为25°。桩与桩之间岩石锚杆距桩0.75m,纵向两排,冠梁主筋为10φ28,箍筋为φ8@200,挂网为φ6@200×200,喷射砂浆为M10。

(3)、南侧DE、西侧AE段基坑深度为14.4m,基坑设计为冠梁+短桩+两排锚杆+岩石锚杆+挂网喷浆的支挡结构,其中DE该段紧邻路边一直径为600的排洪管道,排洪管道深约4.4米,设计布置一排桩径1.2m的嵌入地面以下深约6.0m、间距为2.5m的短桩。AE段

紧邻圣沣大酒店的市政道路,距离基坑边坡约1.0m处有电缆管道,设计布置一排桩径1.2m的嵌入地面以下深约7.0m、间距为2.5m的短桩。桩顶均设置高0.5m,宽1.0m的环梁,并在桩顶设置两排全粘结锚杆,桩底下为岩石锚杆+挂网喷浆。DE、AE段短桩混凝土强度均为C30,主筋为20φ28钢筋,箍筋设置内外箍,内箍为φ12@200,外箍为φ10@150,桩顶上的锚杆为一排2φ28,全粘结,锚固孔为130㎜,入射角为30°,桩段下的岩石锚杆为1φ28,设置间距为2.5×2.5m,入射角为25°。桩与桩之间的岩石锚杆距桩0.75m,纵向两排,冠梁主筋为10φ28,箍筋为φ8@200,挂网为φ6@200×200,喷射砂浆为M10。

3、工程环境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基坑东侧紧邻纪念塔市政道路,西面距离圣沣酒店31.6m,基坑紧邻市政道路,距离基坑边坡约1.0m处有电缆管道,南侧紧邻青云路且紧邻路边有一直径为600的排洪管道,排洪管道深约4.4米,北侧AB段紧邻神奇路,人行道下1.85米处有电缆、排水及煤气等管网。

该拟建建筑物为一级安全等级的临街高层建筑物,基坑开挖后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对临近道路、建筑物、管道、电网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该基坑由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基坑边坡设计支护,采用冠梁+短桩+锚杆+喷浆支护设计系统进行支护。

4、基坑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中南勘察设计院贵州分院提供的《创艺华夏高层综合商住

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场地地质构造地处贵阳向斜东翼无活动断裂通过,场地上覆为第四系土层,下伏岩石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白云岩,层理岩体微裂隙较发育,岩体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倾向240°,倾角17°。具体场地14.4m以内的岩土层分布大致如下:

第1-1层为杂填土。颜色斑杂,夹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松散状,全场地分布,厚度为0.6m~5.7m,平均厚度为2.8m

第1-2层为红粘土。场地内大部分分布为黄、褐色可塑红粘土,土质较均匀,结构较致密,含铁锰质,厚0.0m~4.7m,平均厚度2.49m。

第1-3层为基岩层。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白云岩,呈灰、浅灰、黄灰色,薄~中厚层状,层理间岩体微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心呈砂状、块状、短柱状及少量长柱状。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1。

表1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二、编制依据

1、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设计院《创艺华夏高层综合商住楼基坑边坡支护设计》;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

三、边坡监测的目的及内容

1、测试目的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基坑监测的目的如下:

1.1、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1.2、确保四周紧邻城市建筑、市政道路、电讯、管网等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受影响,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及稳定性,不发生任何安全隐患。

1.3、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测试内容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依据设计图纸的规定需要进行地表位移和桩的变形进行监测,结合业主对施工监测工作的要求,对以下方

面进行监测:

2.1、地表土体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是对四周的市政道路人行道的

沉降变形观

测,沿着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布置监测点,监测距离的不大于20m,每边监测点的布置不少于3各,共布置17个测点(S1~S17);

2.2、地表土体沉降位移监测:布置同水平位移,点位共用。

2.3、桩体水平位移监测:在冠梁的转角点设置观测点,冠梁中间按每20m设置一个监测测点,共布置16个监测点,(CX1~CX16);

2.4、桩顶沉降位移监测:桩顶沉降布置同水平位移观测,监测点共用。

2.5、锚杆张拉试验段监测: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现场张拉测试及观测。

各测点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附后平面布置图。

四、监测原则及仪器的选择

1、监测原则

1.1、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及变形测量规范的要求组织监测,确定站点及各监测点并永久保护,随时监测是否已被人为破坏,防止监测数据不准确。

1.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监测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1.3、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1.4、明确为工程服务,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

工作作风。

2、准备工作

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图纸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坐标、高层之间的相对关系,在了解总图及设计总说明后认真学习监测规范,及时校对所设置的监测点,查看其相关的监测是否存在矛盾或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整改,使监测的方法及数据均能真是反映边坡的变化趋势。

3、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贵阳市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测量仪器选用详见表4-1。

表-2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4、测量的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测量规范》,此工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每站高差中误差为±0.3mm。闭合误差为±0.6mm×n0.5。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抗滑桩变形压力传播范围以外,

监测点埋设在传播压力内,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破坏或其它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须确保稳定性。

五、监测方法及精度的控制

1、监测方法的基本控制要求

1.1、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本施工现场的场地条件、基坑等级和设计要求、结合施工经验和方法的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1.2、所有观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均经过校准和标定,校准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随时保持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确保监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由于本基坑通视条件较好,不需要设置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按规范要求本基坑的基准点在布设时为不少于3各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其基准点的设置见附图)。

1.4、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监测点的正常使用,并定期检查工作点的稳定性。加强对监测仪器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以及测设元件的检查,并加强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

1.5、基坑监测时确定固定的观测人员并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设备为同一设备,观测的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准确。

1.6、监测项目的初始值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的平均值作为项目监测的初始值。

2、水平位移监测

2.1、在基坑水平位移时应确保监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到影响,所有监测点埋植在抗滑桩顶的冠梁上,不应设置在低洼积水处,并按相关测量规范及规程执行。对精密对中的光学仪器装置,其对中误差不大于0.5mm。

2.2、在位移观测时采用仪器为全站仪监测,为确保观测数据的精确度,经全站仪坐标放样法观测后,再用经纬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复测。

2.3、具体监测的水平位移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具体桩顶的水平位移监测中误差精度要求见下表:

表-3 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一览表

3、竖向位移监测

3.1、竖向位移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监测高程后,再采用水平仪符复核。在采用水准仪复测时各监测点与水准基点或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路或附和水准路线,确保监测数据的精确度。

3.2、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在水准测量时采用DS3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监测。

3.3、基坑竖向位移监测时其位移值必须控制在设计及规范要求以内,其中误差精度控制指标见下表:

表-4 坡顶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一览表

六、监测工期与监测频率

在基坑开挖前埋设好所需的监测设备及仪器,并取得原始数据以及做好周围各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并取得原始数据,地下室施工至±

0.000时结束现场监测工作。

1、在基坑边坡监测中应贯穿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从基坑开挖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由于本基坑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四周均为市政道路及建筑物,监测工作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因此按设计要求其观测周期在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直至施工完后每三个月一次,一直观测两年。

2、周围环境监测应贯穿于地下室施工全过程,在地下室施工前对周围环境作一次全面的监测,记录好最初的原始观测数据,以便与基坑工程中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基坑施工时一周观测一次,在土方开挖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其余间隔5天1次。

3、基坑边坡的监测点均设置在抗滑桩的冠梁上,在基坑土石方开挖期间每周观测一次,当测试项目的数据到达警戒值附近或数据波动起伏较大时,则加密观测次数,必要时进行不间断的连续观测。

4、当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存在勘察过程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基坑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露、基坑后边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周边地面出现突然大沉降或开裂、基坑底部或坡体出现管涌或流沙等现象、临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突然出现较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等现象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

委托方或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七、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及信息反馈

1、监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1.1、监测分析人员实行专人负责,具有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施工的综合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做出正确判断、准确表达并及时提供真实的综合分析报告。

1.2、现场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检测分析人员对分析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数据记录、监测当日报表及阶段性和总结性报告提供的数据、图标要客观、真实、准确和及时。

1.3、当观测熟路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原因,根据原因确定是否重新复测。当进行监测数据分析时,应结合自然环境和施工状况和以往数据,分析其发展趋势并及时做出预报。

1.4、对竖向位移检测时应重点对基坑边坡及周围环境监测点的沉降和沉降速率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提供分析报告;对抗滑桩顶各测点重点对水平位移和水平位移速率进行监测分析;对最大水平位移、位移速率及最大水平位移深度时,当位移速率超过报警值时,及时提供水平位移与深度关系曲线、水平位移时程曲线。

1.5、现场监测资料均采用统一规范的记录表格,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工况描述,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发展趋势及时进行分析评述。所有监测数据分析成果用表格和变化曲线或图形反映。

2、信息反馈和提交监测报告

2.1、观测数据测量当天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并提供即时报告给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

2.2、基坑挖土施工开始后,每一周提供基坑开挖一周监测阶段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包括一周时间内所有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位移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并根据观测值的发展情况,变形最大值以及最大值位位移值等绘制有关曲线图。监测过程中如测量值大于控制值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以便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2.3、基坑监测结束后提交监测报告,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遵循的标准文件及技术要求、测试目的与内容、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资料整理及成果分析、结论及建议等。

2.4、监测报告应注明工程名称、监测单位、监测所包含的项目、监测日期和报表编号,并有监测单位盖章,监测人员、审核人员及项目负责人签字完善。

八、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

1、质量保证措施

1.1、在基坑开挖监测工程中严格遵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等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确保监测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2、派熟悉仪器使用方法和性能的测试人员监测,并严格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坚持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1.3、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进场前做好仪器设备的标定工作,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初始值的测试不得少于两次。所有监测桩点,

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基坑开挖施工前提供以下资料给各有关单位:

1.3.1、监测项目各测试点的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布置图;

1.3.2、各监测项目所采用的各测试仪器的型号、规格及各测试仪器和元件的标定资料;

1.3.3、各监测项目的初始数据。

1.4、监测人员接甲方通知二天内进场,并服从工程总进度需要。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质量总监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监测人员必须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测试完毕后应签字备查。

1.5、滞后施工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所有监测数据应及时校核,如有异常应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1.6、加强现场内的监测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2、质量控制措施

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规定,结合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在现场监测时参照规范要求,严格按下列控制标准进行控制:

1.1、基坑周边竖向位移监测:测点允许沉降值按设计要求确定值进行控制。累计沉降绝对报警值为35mm,竖向位移速率3mm/天。

1.2、抗滑灌注桩水平位移监测:累计沉降绝对预警值:水平位移30mm,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0.3%,水平位移变化速率5mm/天。

1.3、抗滑灌注桩竖向位移监测:累计沉降绝对预警值:沉降量30mm,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0.2%,竖向位移变化速率3mm/天。

1.4、周边建筑构筑物的最大沉降累计值60mm,其它监测项目控制数值不得出现急剧变化。

1.5、在施工期间,若上述控制标准中有一项标准未达到满足,应立即通知业主及监理公司,并密切配合业主、监理公司及设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措施,以保证工程安全顺利施工。

九、业主与施工单位的配合要求

1、工地现场必须做到三通一平;在监测时协调环境监测点的保护和抗滑桩顶冠梁上沉降测点的保护。

2、由于该工程处于城市中心,建设单位负责基坑开挖前及时提供场地内地下管网布置图,并及时提供相关地质勘察资料及相关图纸。协调配合工地内的地下管网、电缆及文物等相关的保护工作。

3、在抗滑桩成孔时配合施工放样的坐标点及水准高程点的移交,积极配合对放样成果资料的意见签署及成孔、绑扎钢筋笼及浇灌混凝土的相关工作。每一工序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复查并签署相关意见;

4、当施工单位进行试验或监测前,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并积极配合相关的监督工作。

十、监测安全及仪器管理措施

1、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在基坑边投方监测点或边坡监测时,确保架设的仪器稳定性。

2、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顾及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当监测人员需要临时离开时要有人监视仪器,防止移动已调试平衡精准的仪器或被其它偶然因素破坏仪器。监测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钢筋搬运等,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

3、在基坑内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4、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

5、监测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精度。

十一、文明生产与安全施工

从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安全措施、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文明施工,做到“文明生产”与“安全施工”。

1、对参与施工及监测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选派专职安全员专门负责安全指导工作;

2、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上岗前不喝酒,进入施工现场穿戴必须符合安全要求,认真做好安全防范;

3、施工现场必须保持通视良好,若采用照明时,电路按有关规定设置,并在使用前检查性能是否完好,同时注意用电安全;

4、合理进行场地布置,确保监测点与各种材料堆放保持一定距离,进出道路畅通,保持场内整洁;场内的安全标志醒目;

6、作好施工现场的卫生工作;遵守城市环保、绿化、卫生、治安、市政等有关方面的规定,不对施工现场周边产生环境污染。

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内容及要求

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内容及要求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2009-10-20

封面 XXXXXXX深基坑工程 监测方案 方案编制人:(签名实名制)时间 审核人:时间 审定人:时间 公司名称 XX年XX月XX日

方案编制基本要求 1.建设单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建筑基坑及边坡工程实施现场 监测,监测单位不得与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有相互隶属或同属一个上级单位等利益关系。 2.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建设单位应向监测单位提供监测工作所需的以下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文件; (2)建筑基坑、边坡工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3)建筑基坑、边坡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及周边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3.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应了解建设单位和相关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4.监测单位编写的监测方案应与基坑设计方案对监测的要求相一致,并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5.对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的建筑基坑项目,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及监测单位在施工前,应邀请相邻房屋业主、市政、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城建等有关单位,就设计、施工方案征询相关各方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作好原始记录,并经双方确认。

目录 1.监测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监测目的、项目及测点布置 (1)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2) 5. 监测组织架构及采用的仪器设备 (2) 6. 监测频率、控制值、报警值及应急监测措施 (3) 7. 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 (3) 8. 监测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 (4) 9.图件及表格 (4)

高边坡监测方案

高切坡、深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工程位于***……本合同段的范围为……,主要施工内容为防护堤工程和涵洞工程。本标段防洪堤线长为……,涵洞**座。基坑深度在4.1m-10.27m 之间,高切坡高度在7.62~39.13m基坑深度和高切坡高度详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本合同标段的高切坡和深基坑较多,深挖基坑和高切边坡普遍存在。大部分开挖段坡度较陡,局部地段的覆盖层较厚,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的开挖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高切坡监测主要是指深基坑边坡和挡墙墙后开挖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马道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监测期间主要是土石方大开挖后到土石方回填完毕工期间,基坑施工和挡墙施工期间是观测的重点时间段。暴雨期间加强监测频率。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切坡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观测桩观测边坡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深基坑边坡支护规定

XX市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深基坑工程的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在建工程及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本规定所称深基坑工程,包括基坑(含边坡)支护结构、支撑体系、地下水处理和土方开挖等内容。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深基坑工程前期准备、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检测、监测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是本市深基坑工程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具体负责所辖区域内深基坑工程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为加强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含监测)方案和施工方案应当经专家评审,其中,设计(含监测)方案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深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评审过程由直接负责监督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进行监督,通过评审并经修改完善的方案报

送工程所在地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并由监

督机构报市建委备案。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深基坑工程,由监督机构报请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 (一)开挖深度超过8米或者地下室二层以上(含二层)的深基坑工程。 (二)深度虽未超过8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及工程影响重大的深基坑工程。 第六条市建委负责建立全市深基坑工程评审专家库。评审专家从专家库中抽取产生。评审专家组成员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应当对设计(含监测)、施工方案作出明确的结论意见。 第二章深基坑工程的报建与许可 第七条深基坑工程必须在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将深基坑工程进行招标,深基坑工程招标时,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深基坑工程,必须依法发包给具有一级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并具有相应作业能力的施工企业承担。 (一)开挖深度超过8米或者地下室二层以上(含二层)的深基坑工程; (二)深度虽未超过8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及工程影响重大的深基坑工程。

深基坑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杂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及卵石,下伏基岩为灰岩,岩土种类较多,横、纵向变

7.潜水R2=2.7m 8.井管半径r=0.2m 9.降落漏斗水力坡度I=1/10 2).坑总涌水量 按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整个基坑涌水量: Q=1.366K(2H-S)S/lgR0-lgr0 Q1=208.5m3/d Q1==142.2m3/d Q=Q11+Q2=3020m3/d a)井深计算 h≥H′+l+L?I+a 式中:h:井深m L:井管至基坑中心距离,取45m a:泵体及沉砂管高度总和,取2m 故:h≥H′+0.5+L?I+a=28.7m 实际井深取29m b)单井最大出水量 q=2π?r?L?k 式中;q:单井最大出水量 L:动水位下滤水管浸没长度,取12m q=3m3/d c)井数计算 n=1.1Q/q′=49(口) d)井间距计算 B=D/n=8.1m 考虑周边施工状况及勘察报告的建议,实际取7.1m。 3)井点布置 在基坑开挖上口线(桩外皮)1.2m外间隔布置管井,间距8m,共布井4口。 4).井点设计 抽水井井深7m,井径600mm,全孔下入无砂水泥砾石滤水管,滤水管直径400mm。均匀回填Φ4~7mm豆石滤料至孔口下1.0m,滤料以上回填粘土至孔口,滤水管内下入潜水泵。 5)抽水方案设计; 采用潜水泵抽水,直接排入集水池,进地面排水管系统。 地面排水系统设计;沿基槽顶外1。5m,埋设Φ150排水管,水力坡度3‰,埋于地下0。5m深处,每2孔设一个砖混集水池或用钢板焊制的集水箱,再由总排入雨、污水口。场地狭窄的部分,可利用抽水井倒水,最后再由总管排入雨、污水口。

6)降水对邻建的影响及技术措施 根据本场地的地层和水利关系并结合理论分析,降水不会对现有建筑造成影响,但在降水期间应进行连续观测,万一有意外之影响当可及时采用措施:减少抽水量,增设回灌井 7).降水效果预测及对策 四周设置2口观测井,随时观测水位下降速度据此预测水位降至槽底时间。据水位变化调整降水井开泵抽水的数量。 一、准备工作 1、全面调查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制定处理方案,并加以实施。 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桩、水准点和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基坑开挖范围内所有轴线桩、水准点引出施工区以外,标识并加以保护。 3、根据施工图施工、轴线桩测放基坑开挖线,开挖过程中注意开挖线的及标高的复查工作。 4、施工用电用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电接点,合理布置施工场内用电用水线路。 5、施工现场布置见现场平面布置图。

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内容及要求

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内容及要求

深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编制内容及要求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10-20

封面 XXXXXXX深基坑工程 监测方案 方案编制人:(签名实名制)时间 审核人:时间 审定人:时间 公司名称 XX年XX月XX日

方案编制基本要求 1.建设单位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建筑基坑及边坡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不得与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有相互隶属或同属一个上级单位等利益关系。 2.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建设单位应向监测单位提供监测工作所需的以下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文件; (2)建筑基坑、边坡工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3)建筑基坑、边坡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及周边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3.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应了解建设单位和相关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4.监测单位编写的监测方案应与基坑设计方案对监测的要求相一致,并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5.对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的建筑基坑项目,建设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及监测单位在施工前,应邀请相邻房屋业主、市政、供

电、供水、供气、通讯、城建等有关单位,就设计、施工方案征询相关各方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一步检查;对可能发生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作好原始记录,并经双方确认。 目录 1.监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监测目的、项目及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监测组织架构及采用的仪器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监测频率、控制值、报警值及应急监测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监测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图件及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边坡监测方案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综合配套区基础设施项目—东联络线及人行步道、纵 四线、横四线工程 边 坡 监 测 方 案 编制人: 编制单位: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 时间:2015年11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本项目监测目的 (1) 三、监测项目 (2) 四、平面、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2) 五、监测点的布设和测量 (5) 六、裂缝观测 (11) 七、警戒值的确定及应急措施 (12) 八、监测周期及频率 (12) 九、人员及仪器设备 (13) 十、监测设施保护 (14) 十一、安全管理 (14) 十二、监测资料的信息反馈 (15) 十三、监测成果的提交方式 (16) 十四、导线平差报告 (16)

一、工程概况 本监测项目东联络线为城市次干路,道路全长888.349m,标准路幅宽19.5m,人行步道长368.808m,标准宽度8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纵四线为主要交通集散道路,道路全长1447.614m,标准路幅宽度为26m,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 横四线为联系纵二线和纵四线的主要东西向干道,道路全长893.442m,标准路幅宽度为26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本项目监测目的 (1)对高边坡进行稳定性监测,实施动态施工,确保安全、快速的施工。 (2)评价边坡施工及其使用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并作出有关预测预报,为业主、施工单位提供预报数据,合理采用和调整有关施工工艺和步骤,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为防止滑坡及可能的滑动和蠕变提供及时技术数据支持,预测和预报滑坡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及危害程度等,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4)为边坡支护工程的维护提供依据。 (5)根据监测的结果检验和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结构层高,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平板式筏形基础基础。正负零相对高程为,坑底高程为m~,基坑顶部高程约为,坑深~,放坡系数1:~1:,西区已做护坡基坑长约为,面积约为m2,边坡支护位于西区北南侧、西侧及北侧,采用支护结构为临时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 二、监测目的 . 通过临测各种变形数据(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基坑坡顶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测斜》、邻近建筑的位移等)及时反映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确保基坑护坡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2、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边坡支护无坍塌安全事故发生,并做到文明施工。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设计(最终版)

目录 1 作业任务 (1) 2 编写依据 (2) 3 作业准备和条件 (3) 4 作业方法及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5) 5 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9) 6 技术资料要求 (12) 7 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及防范措施、文明施工标准 (12) 8 有关计算及其分析 (16) 9 附录 (19)

1 作业任务 1.1 作业项目概况及范围 神华国华爪哇7号2*1050MW燃煤发电工程项目建设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万丹省,建设规模为同期建设2×1050MW燃煤发电机组。本工程±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2.30m,场地平整后自然地面标高约为绝对标高-0.20m。根据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结合厂区主要建筑物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底部荷载及地基处理方案和现场基坑试挖后边坡土方的稳定性观测,对厂区部分基础埋深超过5米建筑物基坑土方施工编制此施工方案。 岩土体工程特性综合评述一览表 结合施工图纸,厂区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土层为①层素填土和②层淤泥质粘土层。其中①层素填土为新近堆填,结构松散,不利于坑壁稳定。②层经过地基预处理,强度较高,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基坑周边地势开阔,场地内无地下管线、建筑物及道路,可进行放坡开挖,,不需要进行支护。 场地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

拟建厂址场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在上部填土、淤泥、中粗砂地层中,其补给来源于海水、地表水、大气降水。而本工程②层淤泥质粘土层经过地基预处理(抽真空及堆载处理),因此本方案无需进行降水,坑内积水采用基坑底设置排水盲沟及集水井眀排方式排除。 本工程作业范围主要包括循环水管、循环水管沟、循泵房、曝气池、#1、#2转运站、煤水沉淀池等基础土方开挖、回填。 2 编制依据 a、《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b、《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12) c、《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d、《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DL/T 5210.1-2012 e、《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f、《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13年版) g、《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h、神华国华爪哇7号2*1050MW燃煤发电工程项目勘察报告 i、有效的图纸会审纪要、业主下发的有效的设计变更单和工程联系单等 3 作业准备和条件 3.1技术准备 a、施工图纸已会审,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审查图纸,熟悉会审纪要,在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以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为依据,紧密结合现实际情况,收集已建、在建类似工程的施工方案,针对本工程特点,学习分析以往工程中的成功做法,对其中的施工工序、施工工艺质量及关键部位的特殊处理措施等择优选用,编制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流程,选择高效施工设备,组织严密,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施工进度安排高效、合理,施工区段划分科学,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b、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提前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工作及材料进场复试检测。 c、做好施工管理人员上岗前的岗位培训,保证掌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人员应对管理及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d、搞清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与走向,提前办理开挖前会签手续;研究好开挖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摸清工程场地情况,做好土方堆放地点及运输线路安全文明施工交底。 e、测量人员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水准高程及坐标位置,做好工程控制桩的测量定位,同时作好定位桩的闭合复测工作,并作好标示加以保护。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_secret 深基坑施工工程监测方案 1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依据 三、监测目的 四、监测项目 五、监测方法 六、监测点布置及埋设要求 七、监测点布置示意附图 八、监测频率及报警值 九、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十、监测仪器 十一、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及信息反馈. 十二、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2 一、工程概况 (一)设计概况 按设计要求,***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连墙,安全等级为一级;控制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1%H,地连墙最大水平位移≤0.14%H(H为基坑开挖深度),且不大于30mm。出入口及风亭基坑围护结构采用SMW 工法桩,安全等级为二级;控制周边地面最大沉降量≤0.2%H,围护结构

最大水平位移≤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本次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围护结构的变形、受力情况及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图纸及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站区地表普遍分布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1),岩性为杂填土,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密实程度差。本车站(含折返段)主体结构基底位于(⑥1)粉质粘土。出入口、风道结构基底位于(④ 5)淤泥质粉质粘土。 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主要为填土、粘性土、粉土及淤泥质土,土质松软,直立性差。 基坑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主体结构标准段及大小里程盾构井连续墙底插入⑦6粉土层以下的⑦5⑧1粉质粘性土中。风亭及出入口围护结构为SMW工法桩。 本场地内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其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勘测期间水位埋深1.3m~2.1m(高程-0.3m~0.4m),赋存于第Ⅱ陆相层及以下粉砂及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为微承压水。 勘测期间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45m~2.2m(高程约-0.3m~0.5m)。 (三)现场条件 ***站(含折返线段)位于**市**区**道与**路交口以北、***道东侧,站址以西主要为**东里六层住宅(砖混结构),距基坑最近处约15m;站址东北边为**小区六层住宅,距基坑最近处约20m。车站范围内的地下管

边坡监测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2) 1.1施工组织设计 (2) 1.2施工图 (2) 1.3主要规范、规程 (2) 1.4主要标准 (3) 1.5其他 (3) 第二章工程概况 (4) 2.1 工程概况简介 (4) 2.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主要参数 (5) 2.3基槽土方开挖的主要数据 (5) 2.4土质分布情况 (5) 2.5 边坡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7) 第三章主要监测方法及措施 (8) 3.1 支护结构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8) 3.2 支护结构监测常用仪器及其应用 (9) 3.3 周围环境监测 (11) 3.4监测项目、期限、频率和报警 (14) 第四章主要施工管理措施 (18) 4.1质量保证措施 (18) 4.2安全防护措施 (18)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施工组织设计 文件名称编号日期1#住宅楼(限价商品房)及1#地下车库A区等6项 (顺义区后沙峪镇后沙峪村SY-0019-076、079地块 二类居住、医院用地(配建“限价商品住房)项目)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001 2016-9-30 1.2施工图 序号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出图日期 1 建筑施工图建施-01-建施23 2016年9月 2 结构施工图结施101-结施104 结防-1-01-结防-3-01 2016年9月1.3主要规范、规程 类别名称编号 规 范国家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13 规 程地方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1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01-26-2003 1.4主要标准 类别名称编号 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企业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细则QB-JS01-2011 施工方案编制标准QB-JS03-2011 1.5其他 序号类别名称工程编号 1 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后沙峪村 SY-0019-076R2二类居住用地、 SY-0019-079A51医院用地(配建“限价 商品住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883-16-121

深基坑监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 (1) 四、基坑支护方案 (1) 五、监测目的及要求 (2) 六、工程地质概要 (2) 七、监测内容 (3) 八、监测频率 (8) 九、测试主要仪器设备...................................... - 11 - 十、监测工作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 11 - 十一、监测人员配备........................................ - 14 - 十二、监测资料的提交...................................... - 15 -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CENTER工程,本子项为通风中心;工程号为HB1001,子项号为VX。建设地点: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南岸乡。 通风中心长58.60m,宽33.10m,建筑高度(室外地坪至女儿墙)为22.900m,消防高度(室外地坪至屋面面层)为22.200m,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占地面积1956.19㎡,建筑面积4298.00㎡。 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本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Ⅰ类建筑。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变形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技术规程》(JGJ120-2012) 7、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三、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 基坑 1-2交A-B,1-2交E-F,开挖的基坑深度较大约为8m,放坡系数80°,近似垂直开挖,如破坏后果较严重,因此侧壁安全等级定为一级,侧壁重要性系数1.1。 基坑其他位置地势相对开阔,无相邻建筑等级评定为二级,侧壁重要性系数1.0。

高边坡监测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高速公路**至**段第**标段 高边坡监测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高速公路**至**段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高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高填路堤边坡普遍存在,其中本标段(K94+600~RK98+137)深挖高路堑边坡共7处(大于30米),一般边坡共14处(小于30米),高填路堤边坡6处。线路处于多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其中主要为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本标段次生断裂构造较发育,路段岩层产状较紊乱,部分线路小角度相交,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高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高边坡和路堤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按照业主的安排分第三方监测项目和施工单位监测项目。深层位移监测由第三方进行(本标负责钻孔、协助第三方完成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在第三方的协助下由本标进行监测。详细监测点设置见下表。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初次埋设应在第三方监测单位指导下进行),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

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高速公路**至**段第27标段监测断面一览表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力帆·红星广场项目一期工程B2组团和 C13组团工程 边坡沉降监测方案 编制单位:力帆·红星广场项目一期工程B2组团和C13组团项目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九月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东北临龙安路、西南侧为金州大道,东南侧为金开大道。总建筑面积约17.16万m2,主要由35栋3F/-1F别墅,1栋30F/-2F高层住宅,1栋23F/-2F酒店,1栋6F/-2F商业,2个地下车库组成,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础采用旋挖桩、人工挖孔桩、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 2、监测依据 全部观测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 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 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2-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3、监测目的 建筑物前期施工期间,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卸除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道路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和其周围建筑物特征部位之间的不对称变异量,对基坑在回填前及回填过程中的整体稳固趋势作出评估,为建筑质量评价和最

后验收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为:基坑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4、监测项目 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设计支护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监测内容为基坑坡顶位移监测。 5、测点布置 按照规范要求,各水准基点的间距应在20-40米范围以内;水准基点与被测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大于100米,且不小于30米,现根据场地条件、场地使用性质、地下埋藏物的情况、长期保存条件等,水准基点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附近,本工程考虑设在基坑的东侧。 5.1监测点布设 本次观测的监测点布设沉降点8个,设计方案依据: (1)基坑边坡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2)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1~3倍,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下图为沉降观测点布设图:

(完整版)深基坑监测方案

************工程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 2014年10月17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监测目的及要求 (1) 3、编制依据 (2) 4、工程地质概要 (2) 5、监测内容 (3) 6、监测频率 (7) 7、测量主要仪器设备 (9) 8、监测工作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9) 9、监测人员配备 (14) 10、监测资料的提交 (14)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 4、设计单位:**************** 5、勘察单位:**************** 6、监理单位:***************** 7、施工单位:***************** 8、结构形式:***************** 深基坑支护采用如下方案: 1.1 基坑支护方案 本工程基坑东侧采用钢筋砼排桩支护,北侧采用锚杆加土钉墙支护(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2、监测目的及要求 2.1.监测目的 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主动力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的变形,即使采取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种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危害。因

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工程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2.深基坑工程监测的要求 在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中,为满足支护结构及被护土体的稳定性,首先要防止破坏或极限状态发生。破坏或极限状态主要表现为静力平行的丧失,或支护结构的构造产生破坏。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的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多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支护结构物和被支护土体的过大位移将引起邻近建筑物的倾斜和开裂。如果进行周密的监测控制,无疑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 3、编制依据: 3.1《建筑基坑工程变形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3《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 3.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3.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7) 3.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技术规程》(JGJ120-99) 4、工程地质概要: 4.1本基坑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4.2拟建场地浅层土层成份复杂,基坑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对场地内的障碍物作进一步查明并给予清除,以确保围护体和坑内加固等正常施

基坑施工边坡支护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工程周边环境概况 (1) 3质量标准及编制依据 (1) 4监测工作实施细则 (1) 4.1监测目的 (1) 4.2监测项目 (2) 4.3测点布置 (2) 4.3.1水准标点 (2) 4.3.2沉降及水平观测点的布置及埋设要点 (3) 4.4监测方法 (5) 4.4.1 人工巡视 (5) 4.4.2位移和沉降观测 (5) 4.5监测频次及报警值 (5) 4.5.1监测频次 (5) 4.5.2报警值 (6) 4.6监测成果整理 (6) 4.7监测设施保护 (6) 4.8仪器配置 (6) 4.9工序管理及记录制度 (6) 5信息反馈 (7) 6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7)

1项目概况 ******小区位于市常浏路东侧,洲坝干休所,2层商业门面及幼儿园,框架结构,拟建地下室为1层,框剪结构;地下车库坑底高程为87.20~88.60m,基坑顶部高程为92.04~95.20m,坑深4.64~7.95m,基坑总周长为646.8m,面积约为13555.5m,拟建基坑支护结构使用年限为1年。边坡支护位于小区北侧及东侧,坡底标高93.4~94m,坡顶标高随地形变化,高程在96.3~102.33m,高2.5~8.4m,边坡长约241.0m,本工程除LN 段为永久性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LN段位于******小区的东段,长度为22m,高差为8.8m~11.3m。本段采用的支护结构为临时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 2工程周边环境概况 建筑红线围的建筑物已基本拆除,基坑围线北侧距离道路最近约为6.9m,南侧场地相对开阔,东侧基坑围线距离已建抗滑桩最近距离为4.8m,西侧基坑围线距离道路最近距离约为15.0m,拟建场区工程开挖围无地下管线,场区周边较开阔。 场区无地表水体。场区地下水主要为: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生活用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地面向水力坡度低处渗透流失,水量不丰富。 3质量标准及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 50026-2007) (2)《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T159-201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 50330-2002) (5)《建筑变形测量规》(JGJ 8-2007) (6)《******东侧边坡支护设计图纸》 4监测工作实施细则 4.1监测目的 基坑监测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支护结构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

深基坑监测方案

深基坑监测方案

xx工程 监 测 方 案 监测单位: 日期:二O一五年五月五日

xx工程 监测方案 方案编写: 方案校核: 方案审核: 技术负责: 监测单位:xx 日期:二O一五年五月五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工程简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工程设计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基坑监测目的及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监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监测检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基坑监测项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监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周边环境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支撑结构体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竖向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地下水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现场目视巡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监测频率及报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监测频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坑边坡监测方案说明

环球中心一期工程绿色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监测依据 (3)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第三章监测目的及技术要求 (3) 第一节监测要求 (3) 第二节监测目的 (4) 第四章监测项目容 (5) 第一节方案编制原则 (5) 第二节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6) 第三节监测及巡视对象 (7) 第四节监测周期及频率 (8) 第五章监测方法 (9) 第二节监测精度及报警值 (10) 第六章监测仪器设备 (11) 第七章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2) 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 (12) 第二节质量目标 (13) 第三节监测工作的管理 (13) 第四节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13) 第八章监测进度保证措施 (14) 第一节施工进度目标 (14) 第二节监测程序 (14) 第九章附图及记录表格 (14) 第十章安全保护措施 (19)

第一章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 (4)《工程测量规》(国家标准)(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 (8)业主提供相关图纸及资料 (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DBJ61-98-2015 (10)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建设方、设计方要求。 第二章工程概况 拟建的环球中心项目一期场地位于市科技路以北,光德路以南,高新二路以西,高新三路以东。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下室四层,单层平面面积约 2.6万平方米,基坑周长约730m,基坑绝对开挖深度约为19.75~23.65m。 拟建场地原来较为平坦,地面原有厂房及高层建筑,现建筑已经拆除。场地东南角是高度21层E阳国际综合办公楼及地上3层力邦艺术港,场地南侧临近地铁3号线,场地西侧是方舟国际,场地北侧是回天血液制品厂。现场场地十分狭窄。 本工程基坑支护工程选用桩锚支护体系及双排桩支护形式,为避开四周市政道路管线,±0.00以下6.5m~7m围采用坡度1:0.2土钉墙支护。原有基坑设计图纸分别在基坑东侧、西侧设计两个出土坡道,其中东侧出土坡道坡比1:6为基坑坡道,西侧出土坡道采用支护桩设计,在地下室结构以外。按照降水设计图纸,基坑工程降水选用直径800大口径降水井降水,共布设32口降水井,井深40m,平均间距23m。 本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06.5。 第三章监测目的及技术要求 第一节监测要求

关于规范北京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监测工作的通知

关于转发和实施《关于规范北京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监测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14年初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北京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监测工作的通知》(京建法[2014]3号),该文件即将于2014 年6月1日起实施。 通知要求深基坑支护工程需要具备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单 位进行设计,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具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并在设计文件上加盖注册章。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明确施工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点数量及位置、监测控制值和报警值等技术要求。 自本通知发布后,分公司及项目部应严格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审核分包单位上报的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符合要求后上报集团公司技术部,否则不予审核和备案。 特此通知。 附:关于规范北京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监测工作的通知(京建法[2014]3号) 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 2014年5月30日 附件: 关于规范北京市房屋建筑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监测工作的通知 京建法〔2014〕3号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分局,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规划分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北京市房屋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以下简称“深基坑工程”)设计、监测工作,确保深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勘察资质标准>的通知》(建市〔2013〕9号)、《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等规定,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设单位应依法选择具备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深基坑工程设计,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具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并在设计文件上加盖注册章。 二、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制定包括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所需费用。 三、建设单位应依法选择具备工程勘察综合资质或同时具备岩土工程物探测试检测监测和工程测量两方面资质的单位,对深基坑工程开展第三方监测工作。第三方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应符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对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11/489—2007)中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京建发〔2013〕435号)的要求。 四、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负责。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明确施工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点数量及位置、监测控制值和报警值等技术要求。 五、深基坑工程设计等应严格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深基坑工程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应符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对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11/489— 六、第三方监测单位对第三方监测数据和报告负责。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当根据勘察资料、深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对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中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京建发〔2013〕435号)、监测合同及相关规范标准等编制第三方监测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开展监测和巡视工作;应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发现异常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