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智能穿戴产品规划、商务模式及研发团队简介V1.3

1-智能穿戴产品规划、商务模式及研发团队简介V1.3

可穿戴医疗健康产品设计研究

可穿戴医疗健康产品设计研究 2015年08月18日 18:47来源:美术大观 “当前世界正在步入集成计算时代,这个时代不是由众多的设备来诠释的,而是将技术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赋予个人设备全新的使用价值。”可穿戴智能设备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诞生并引发热潮的,其中可穿戴医疗健康产品的发展尤为迅速。 一、可穿戴智能产品综述 可穿戴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他们设想运用这项技术将多媒体、传感器、生物识别和无线通信技术配置到人的衣服中,用手势和眼球动作进行操作。由此诞生的可穿戴设备即指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但由于成本高和技术复杂,曾经很多相关设计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随着各种高科技传感器的成熟、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硬件的小型化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等,可穿戴设备已逐渐成为智能设备的主流趋势,部分可穿戴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深入探索。谷歌眼镜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智能眼镜,该产品具有智能手机所能提供的各类服务,可接打电话、收发邮件、查询地图、使用第三方APP应用等。谷歌眼镜的外观类似一个环绕式眼镜,其中一个镜片具有微型显示屏的功能。眼镜可将信息传送至镜片,并且允许穿戴用户通过声音控制收发信息;苹果Apple Watch是一款智能型腕表,它拥有打电话、来电显示和地理位置追踪功能,同时会携带一个内置的计步器和健康监测传感器等。 二、可穿戴医疗健康产品的发展 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分支,发展十分迅速。Juniper Research预测:2017年全球可穿戴式医疗健康设备出货量将达到7000万台,随着大批企业加入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的竞争,Juniper的预测数字很可能过于保守;Mass Thinker创新研究团队通过结合中国本土需求认为,在注重养生的中国,这会是个很大的机会点。目前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基本上通过内置的一些传感器,向用户提供更多关于他们生活方式的信息,都涉及健康监测,譬如体重、运动量以及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心跳脉搏监测等一系列人体数据,但仅仅是数据结果的输出。未来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会更加全面、智能化,时刻观测你的身体状况,根据结果进行远程诊断,并根据现有条件提出适当的治疗建议。Jawbone Up 24和Nike Fuelband SE手环都是目前市面上颇为主流和高端的穿戴式健康追踪器产品。Jawbone Up 24睡眠质量追踪仍是Up24最出色和吸引人的功能之一,用户可从中了解到自己深度睡眠和浅层睡眠的相应时间段,以及睡眠期间何时曾醒来,给予用户睡眠质量方面的参考。常规运动追踪能够对用户的运动量和空闲时间进行记录,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提示用户怎样才算健康。Nike Fuel Band SE手环更加倾向于为运动员或真正的运动爱好者服务,它除了拥有基础的健康监测外,还提供一种激励用户运动的积分系统,手环可智能识别用户正在进行的运动,如打篮球、跑步等,并且每种运动的积分不同。此外,EVERY颈椎环可以安装APP应用进行手机在线操控,创新性地提出远红外点穴结合矩形波震频的中医推拿仿真,让用户有了不同于传统的机械振动的笨重式颈椎设备的崭新体验。 三、可穿戴医疗健康产品的用户体验 时至今日,人性化设计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体验,全面考虑人的精神、物质需求是设计价值的体现。“用户验”(User Experience)指的是用户参与的创新,是一种纯主观地在用户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关于可穿戴设备,竞争不再是基于技术的竞争,而是基于体验的竞争,可穿戴设备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体验将决定产品的命运,好的体验就是最大的竞争优势。目前可穿戴设备有一些用户体验

智能可穿戴设备-资料

智能可穿戴设备 一、产品定义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 广义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二、产品类别 1.按产品形态分: ?头戴:眼镜和头盔 ?手戴:手表和手环 ?衣服类:外衣、内衣和鞋类 2.按产品功能分: ?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 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Google Glass等。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可是功能更加强大,独立性更强。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Pebble等。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3.按技术角度分: ?高端产品:智能手表、眼镜和头戴式可视设备。特点是内置通用OS、多媒体和连接性 ?不间断工作应用:智能手表和运动跟踪器。特点是内置RTOS、连接性和信号处理 ?专业市场:健康医疗、健身和时尚类型的产品。特点是小型和连接性 三、智能可穿戴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穿戴设备是一个典型嵌入式系统。嵌入式处理器(MCU或MPU)+传感器+射频。基于ARM Cortex M3的MCU 是穿戴设备主流处理器,蓝牙4.0(BLE) 是主要采用的无线协议技术

可穿戴设备项目规划方案 (1)

可穿戴设备项目 规划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摘要说明— 据调研机构表示,健身与健康是消费者对于智能穿戴最关心的部分, 只要厂商们抓住痛点,智能穿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是当前还处在一 个摸索阶段,以苹果智能手表AppleWatch为例,苹果公司正在探索如何帮 助用户减轻慢性病负担,而这一举动可能促使保险公司与苹果这样的公司 合作的可能性。除了医疗和健身,目前迅速发展的移动支付也是未来可穿 戴设备的方向。 该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7811.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89.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35%;流动资金1222.25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5.65%。 达产年营业收入10379.00万元,总成本费用7943.27万元,税金及附 加140.82万元,利润总额2435.73万元,利税总额2912.51万元,税后净 利润1826.8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85.7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1.18%,投资利税率37.28%,投资回报率23.38%,全部投资回收期5.78年,提供就业职位195个。 报告内容:概述、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调研、产品规划、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项目工程设计研究、项目工艺先进性、环境保护、项目职业安全、风险评价分析、节能、进度方案、项目投资计划方案、项目盈利能力分析、评价结论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可穿戴设备项目规划方案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第三章产品规划 第四章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第五章项目工程设计研究 第六章项目工艺先进性 第七章环境保护 第八章项目职业安全 第九章风险评价分析 第十章节能 第十一章进度方案 第十二章项目投资计划方案 第十三章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第十五章评价结论

智能穿戴资料与上市公司汇总

智能穿戴资料与上市公司汇总 (2014-02-10 09:08:43) 转载▼ 标签: 鼓浪交易法 可穿戴 苹果计划明年发布iOS 8,主打移动健康和医疗 查看原图一启动事件: 在本周的UBS全球技术峰会上,微软副总裁Larson-Green暗示将于2014年推出可穿戴设备。根据Larson-Green的描述,该设备将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用户身体状况,例如在用户由于压力心率过高时提醒用户深呼吸。 二行业简介: 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的深入探索。

目前市场上已经进入商业化的多种智能穿戴产品包括:智能手表iwatch、智能情趣用品EFEELINK、智能手环、智能鞋、手套式手机:Glove One、充电靴:Orange Power Wellies、节拍手套:Beat Glove、社交牛仔裤:Social Denim、卫星导航鞋、Sixth Sense系统、谷歌眼镜 从其具体涉及的产业来划分,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可分为六大类: 一、续航类 对于穿戴设备来说,考虑到用户需要长时间随身携带,整体设备的体积与重量自然要求更加严格,而在设备中占相当体积比例的电池模块的轻巧程度也在此方面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要求。此外由于穿戴式设备较传统设备的使用时间更长,电量的消耗程度虽然不及手持智能终端但其持续的续航能力要求却大大提高,另外作为随身携带的产品,用户自然不希望其闲置充电的时间过长或是充电的频率过于频繁,所以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也甚于从前。 目前锂离子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传统的方形和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均采用液态电解质,形状难以改变,体积也根据需要的设计进行改变,对于穿戴式设备至关重要。 000049 德赛电池: 德赛电池聚焦移动电源产业链,通过在大、中、小型移动电源方面全方位的积极部署,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目前德赛电池已经实现了对国际一线消费电子客户苹果、三星、谷歌、亚马逊以及主流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超极本、穿戴式产品的全面布局。2013年8月在公司办的调研活动中领导层对外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规划趋势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018/7/17 对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感技术、显示技术、芯片技术、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提高续航时间技术等。展望了智能穿戴设备在市场、产业链方面与相关技术的融合、安全性及相关应用的发展趋势。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传统互联网 已经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智能穿戴设备近年来发展的非常迅速,成为一个热点行业。智能穿戴产品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从眼镜、娱乐、儿童监护、健康、智能家居、智能服饰到通信等领域,可以加入拍照、语音识别、镜片导航、体重监测等各种功能。可以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点的智能终端,其展现形式不是手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可穿戴物品。它过借助传感器,与人体进行信息交互,是一种在新理念下诞生的智能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升级。智能穿戴设备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促进生活方式智能化方面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 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现状 按照主要功能的不同,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运动健康类、体感交互类、信息资讯类、医疗健康类和综合功能类等,每类设备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消费人群。运动和医疗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主要消费人群为大众消费者;体感控制和综合功能类的设备有智能眼镜等,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信息咨询类的设备有智能手表,主要消费人群为大众消费者。从目前来看,医疗和运动健康类设备使用的用户较多。 随着智能穿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产品现象越来越严重,各类只具备单一功能的智能硬件纷纷开始与其他智能硬件寻求合作。在未来,随着单一领域的智能穿戴产品技术日渐成熟,不同领域和功能诉求的产品会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在功能上实现互补,从而带来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智能体验,发展方向也会日渐明确和多元化。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穿戴产品主要有手环类产品、手表类产品、眼镜类产品和便携医疗设备类产品等,如三星、索尼、华为、小米的智能手环,苹果、三星的智能手表,谷歌的智能眼镜等。此外,还有一些珠宝、纽扣类、饰品类以及可放入口袋或嵌入服装内的产品等,如施华洛世奇推出的SwarovskiShine太阳能可穿戴设备系列,Opening Ceremony推出的MICA智能手镯。 3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

2018年老人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开发

2018年老人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开发 基点内容分析与学习 (中文学名:赛亿科技;英文学址:www.saiyimcu.com)【内容摘要】在不影响日常生活(体积小,便携带,嵌入式)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实时连续测量(云端数据网络平台),通过多种参数(血压,心跳,卡路里,温度,血氧饱和度,血糖,体重),建立电子档案并进行分析和提前预警,由专业团队进行干预,健康体检和远程咨询,紧急时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并以“物联网云计算平台”的方式,将使用者的信息通过移动互动终端,手机APP和专业PC终端,让亲人、医生、专家和管理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护。 【关键词】老人智能穿戴解决方案 智能产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中,在大部分人还沉浸在智能产品的娱乐功能中时,有人已经将智能产品和居家养老、康复管理、体况跟踪所需要的“健康监测”结合了起来,让人们真正享受高到科技带来的便捷舒适和实用价值。

这类智能产品从普通的智能手机,慢慢演变成目前主流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其中智能手表和运动手环,分别成为老年儿童和年轻人乐于选择的智能产品,其中“智能手表”的市场前景为更多人看好,因为智能手表除了手表功能之外,还兼具手机通讯功能,而手环只是一个单纯的信息采集仪。智能手表可以做得更多,除更多有助于健康管理的功能外,最重要的还在于智能手表的信息双向性,甚至多向“交换性”上,例如智能手表,就是这样一款具有“云-管-端”综合性能特色的老年人专属的智能手表。 那么,问题来了,适用于老年群体的健康监测智能手表的理想要求是什么? 在不影响日常生活(体积小,便携带,嵌入式)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实时连续测量(云端数据网络平台),通过多种参数(血压,心跳,卡路里,温度,血氧饱和度,血糖,体重),建立电子档案并进行分析和提前预警,由专业团队进行干预,健康体检和远程咨询,紧急时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并以“物联网云计算平台”的方式,将使用者的信息通过移动互动终端,手机APP和专业PC终端,让亲人、医生、专家和管理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护。 这是目前智能产品行业都想做到的要求,也是很多企业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

可穿戴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可穿戴设备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 该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1498.5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298.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87%;流动资金2199.80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9.13%。 达产年营业收入2188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919.91万元,税金及 附加235.63万元,利润总额4966.09万元,利税总额5886.70万元,税后 净利润3724.5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162.1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19%,投资利税率51.19%,投资回报率32.39%,全部投资回收期4.59年,提供就业职位413个。 本报告是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或报告编制人员实地调查获取的素材撰写,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的要求,依照“科学、客观”的原则,以国内外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大量 收集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前沿技术等重要信息,全面预测其发展趋势;按 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具体要求,主要从技术、经济、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及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充分 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 科学预测,从而提出投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 因此,该报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为项目决策及审批提供科学依据的综合性 分析报告。

2018-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处理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26588万台(包含蓝牙耳机),预计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幅将达到16.7%,总销量将达到31037万台,全球总营收为305亿美元,其中有93亿美元来自于以苹果AppleWatch和三星Gear为代表的智能手表类产品。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到2021年,全球将卖出5.05亿台可穿戴设备,其中智能手表销售量将接近8100万支,占整体可穿戴设备销售量的16%;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将创造550亿美元营收,其中智能手表营收将高达174亿美元,是所有可穿戴设备当中最具潜力的类别之一。 报告主要内容:基本情况、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市场分析预测、建设规模、选址方案评估、项目工程方案分析、项目工艺先进性、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生产安全、项目风险说明、项目节能可行性分析、实施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可行性、项目评价结论等。

创一智能穿戴产品的工业产品设计的操作流程

创一智能穿戴产品的工业产品设计的操作流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于智能穿戴设备的以来越来越重了,而现在的智能手环等穿戴产品的工业设计也越来越多的厂家感兴趣,下面是创一设计的小编带来的以蓝牙耳机为例的智能穿戴产品的工业设计操作流程。 一、做工业产品设计之前要先明白设计出来的产品价值(产品要解决什么题)目前可穿戴产品国女也设计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穿戴产品工业设计的功能菜单层级深,点击滑动等交互不方便; 2、穿戴产品工业设计的屏幕小,展示的内容有限,不具备独立通信功能,无法代替手机; 3、穿戴产品工业设计的采集到的数据无法通过手环跟用户形成实时交互;

4、智能手表的语音通话缺乏隐私性; 5、穿戴产品工业设计的监测数据不精确; 二、做工业产品设计要明白你设计的目标市场(为谁解决这个问题)运动大众用户 蓝牙可穿戴产品的工业产品设计的材料: 亲肤,手感好,佩戴无异物感 蓝牙可穿戴产品的工业产品设计的结构: 可以有耳机和主体两部分,耳机负责蓝牙通讯及心率、温度等监测,主体负责蜂窝网通讯、蓝牙通讯、简单数据处理。不用时可以戴在手上作为手环或配饰,使用时将耳机从主体取出佩戴。 蓝牙可穿戴产品的工业产品设计的佩戴: 舒适,运动不掉,小巧便捷,戴久不会耳朵疼,不和眼镜、风镜冲突。最好做到无线,如果有连接线,需要有一点硬度,保证戴上后不会和脖子或者衣服接触,避免干扰。 蓝牙可穿戴产品的工业产品设计的防水功能: 纳米防水 蓝牙可穿戴产品的工业产品设计的操控:

按钮方式,方便操控 蓝牙可穿戴产品的工业产品设计的音质: 如果是追求音质,可以将歌放到内置硬盘上 蓝牙可穿戴产品的工业产品设计的通话: 以上就是创一设计给大家带来的简单介绍,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关注我们微信或者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也可以点击官网咨询我们。我们会有专业工作人员为您解答。 深圳市创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简称:创一设计)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国内顶尖产品设计公司,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成熟团队,先后为众多品牌客户创造出超过300 个优质成功案例。设计团队由国内外优秀设计师组成,中西结合的理念使创一了解国内市场的同时,更具有超前创造性世界眼光,造就了创一对设计与商业两者奇妙关系的独到见解和预见。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可穿戴设备运动手表智能运动手表报告智能手表设计

电子设计大赛 题目名称:可穿戴设备设计——运动手表 队长姓名: 学校: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结题日期: 2014年9月2日 项目组成员: 摘要 本设计是一款智能运动手表,以微控制器ATmega644PA为控制核心,利用PCF8563时钟芯片、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采集运动数据,并使用OLED显示屏实现显示时间功能、显示温度、气压、海拔高度功能、计步功能,结合蓝牙 2.1模块,实现与安卓手机的通信功能;团队开发了一款安卓APP与智能手表结合使用,智能手表可以将数据传送到安卓手机,通过APP对数据进行2次处理,实现运动步数、卡路里消耗量、运动距离、运动时间、运动规律的记录与分析,能根据数据为使用者提供健康方面的建议。 一、任务 制作具备一定创新和实际应用综合功能的可穿戴软硬件电子系统(注:以软件开发为主的,需结合外部硬件平台实现特定系统功能)

二、 系统功能 分析我们的主题,决定我们的设计的系统的功能如下: 1、显示时间、包括年份月份日期、星期以及实时时间; 2、显示温度、气压、海拔高度; 3、记录走路或者跑步步数并显示; 4、将传感器数据传送到安卓手机; 5、安卓手机软件接收数据,存入数据库,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 6、安卓手机软件分析数据,根据用户设定,计算出跑步距离,消耗卡路里等,并储存数据,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得出用户的运动状况,并能给用户跑步方便的建议。 7.记录睡觉时的数据,分析睡眠状况; 8、手机短信提醒、来电提醒功能。 三、产品的对象 我们的产品在设计上在保证原有的手表显示时间的基础之上,加上运动模块元素,可以 对用户的运动数据采集,配套相应APP ,可以实现对运动数据的分析处理。适合广泛的热爱运动的人群使用,以及广大的旅游爱好者使用。 四、方案论证 为了完成上面所涉及的各种功能,将整个电路分成三个部分:电源模块、主 控模块、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和蓝牙模块。框图如图1所示。 考虑到我们的产品作为一款手表,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体积问题,我们在各个模块的选择上尽可能采用小的部件。在实现传统手表的功能的基础上加入运动的元素,我们的手表支持运动的功能,就要考虑手表的实用性。在数据传输方面,我们采用蓝牙传输方式,将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通过蓝牙的方式传输到我们的移动终端,从而实现对运动数据的处理。 (1)供电系统

儿童智能产品智能穿戴行业分析报告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运营状况分析 第一章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分析 1.1 可穿戴设备基本情况 1.1.1 基本概念 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是指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配置的设备,将各类传感、识别、连接和云服务等技术综合嵌入到人们的眼镜、戒指、手表、手环、服饰及鞋袜等日常穿戴的设备中,来实现用户五感能力拓展、生活管家、社交娱乐、健康监测等功能,设备一般外形较为美观时尚且易于佩戴、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以及拥有专用的应用程序和功能等特点。 1.1.2 兴起原因分析 从2006年耐克的苹果团队开发了一款记录行走距离和速度的设备,虽然需要与iPod Nano配合,但已然让人们看到一种的新的可能,2009年FITBIT发布一个U型夹子状的健康追踪器,用来记录运动和睡眠数据,正式填补了可穿戴市场的空白,接下来JAWBONE 的手环、PEBBLE的手表横空出世,索尼、三星等巨头相继加入。 直到2013年,GOOGLE GLASS的亮相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一全新的领域,国内从投资方到厂商都开始迅速跟进,深圳华强北各个柜台新品上架,2014年7月,小米手环发布,以超低价格席卷手环市场,2015年3月,苹果正式发布APPLE WATCH,至此,可穿戴行业的黄金时代正式开启。 1.1.3 发展变迁历程 可穿戴技术可能是当今科技产业里最为多产的潮流。从动作追踪健身腕带,到谷歌眼镜,再到Oculus Rift,许多业界知名的厂商都纷纷加入到了这个曾经非常小众的领域。

1961年:可穿戴计算机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Edward Thorp在他第二版的赌博指南《Beat the Dealer》当中写道,他成功地使用自己制作的可穿戴计算机在轮盘赌当中作了弊 1972年:George Keith T aft发明了一款用脚指头操作的可穿戴计算机George 1975年:计算器腕表 世界上首款手腕计算器Pulsar在1975年年末正式发布,并随即流行开来 1981年:计算机背包 高中生的Steve Mann把一部6502计算机连接到了一部带钢架的背包上,来控制摄影装备。这款设备的显示屏是一块连接到头盔上的相机取景器。Mann日后在可穿戴计算和计算机摄影领域也取得了许多的成就。 1984年:终结者预言? 《终结者》上映。在这部电影当中,机器人所看到的现实世界图像上被加入了一层计算机界面,这似乎和谷歌眼镜如今的理念有些相似。 1987年:数字助听器 首款数字助听器在这一年问世。但由于体形过大,续航又太差,这类设备并未获得成功。1994年:可穿戴无线摄像头 在发明了可穿戴计算机背包的13年后,Steve Mann制作出了一款可穿戴无线摄像头,并开始将图像上传至网络,直到1996年。许多人都把Mann看作是首位“lifeblogger”(用图片记录生活并将它们上传至网络的人)。 2000年:蓝牙耳机 首款蓝牙耳机在这一年问世。

2018年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开发

2018年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开发 综合性内容研读 (中文学名:赛亿科技;英文学址:www.saiyimcu.com)【内容摘要】智能穿戴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形态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穿戴式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我量化与体外进化。 【关键词】智能穿戴解决方案;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开发 智能穿戴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形态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

穿戴式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我量化与体外进化。 一、智能穿戴解决方案导言 广义的智能穿戴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FashionComm(乐源数字)、Google(谷歌)、Apple(苹果)、Sony(索尼)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的深入探索。

温湿度传感器在智能穿戴产品的应用

温湿度传感器在手机,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的应用 湿度传感器是几十年来的传统元器件,目前产品越来越小型化,并通过精确的计算,赋予了新的应用生命力,未来在批量大的手机、白色家电、物联网、可穿戴及网络监控等领域会广泛应用。 手机测外围温湿最复杂 市面上已有加入温湿度传感器的手机,高端品牌只有三星S4。实际上,看似简单的测温湿,在手机上实现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手机本身发热,其内部湿度很低。而且手机在待机、工作时,发热是不同的。甚至采用不同的制式如WCDMA还是TD-SCDMA等网络,手机的发热也很不一样。为此客户需要在设计散热的方法,芯片放置的空间、摆放的方向、以及隔离所需的物料等严格布局,再加上精准的软件补偿从而精确的测量外围的温湿度。 白电:测湿提升生活品质 “以前大家只关注于温度,都忽略了湿度的重要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温度和湿度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同样25℃的环境,如果湿度40%,人体不会感觉很热;但是如果湿度为90%,人体便会感到热与不适。所以人体对湿度的感觉是尤其重要的。”李锦华分析道。为此,除了国外品牌之外,一些中国中高端空调,空气净化器也已经开始加上温湿度传感器,在适时加湿或抽湿。一些高端冰箱,不同的食材可以放置在不同的隔间内,其所需的温湿度是不同的,为了防凝露,有的冰箱加了发热丝,如果找准露点,就可以知道何时加热,非常省电。 物联网:一致性最重要 物联网方面,智能家居是重要的领域,不同的温湿度影响我们家居环境的舒适度,随时温湿度传感器的单价的降低,基本温湿度传感器也成为一种标配。 物联网还有一个大领域——IPcamera(网络摄像机)。秋冬季节,室外监控器的镜头有时会结露,通常采用加热的办法使水汽蒸发。盛思锐的方案可以监测露点,以控制设备何时加热,节省了能源。

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软件工程与应用, 2019, 8(4), 179-185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9d15113499.html,/journal/sea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d15113499.html,/10.12677/sea.2019.84022 Research and Design of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Xiangshuang Meng, Zhancang Li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Tianjin Received: Jul. 25th, 2019; accepted: Aug. 12th, 2019; published: Aug. 19th, 2019 Abstract Cloud computing, Internet of Things, Big Data and other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re rapidly applied to our daily life. This paper designs an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collect-ing health data, Internet of Things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loud computing processing and storing data. It realizes automatic data collection, storage and application, and prepares for the big data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health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Health Information 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 研究与设计 孟祥双,李占仓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12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19日 摘要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本文通过对智能可穿戴设备采

中国首份智能穿戴产品市场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首份智能穿戴产品市场分析调查报告 2013年为智能穿戴设备元年,随着国外巨头开始布局智能穿戴行业,谷歌已经推出智能眼镜,三星推出智能手表,苹果iWatch已经蓄势待发。而国内相关厂商也相继进入,目前包括手机、平板、数码等厂商已经推出智能穿戴相关产品。那么,智能穿戴何时会爆发?目前市场对智能穿戴的了解又如何? 中通网深入深圳各大高校,各大电子类企业,华强北、车公庙、科技园等高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市场调查报告。共收集调查报告897份,涵盖高校学生、公司职员、街头随机人员,受调查者年龄阶段为18岁~35岁。 报告要点: 1、目前智能穿戴设备受关注最多的产品为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 2、希望智能手表控制在500元以下。 3、线下实体店购买渠道需求强大 一、智能穿戴产品热度不高,智能手表最受关注 表1:是否听说过智能穿戴 中通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对“智能穿戴”概念还不是太理解,热度并不是太高。将近3/4的人表示没听说过“智能穿戴”。

表2:你会优先购买哪款智能穿戴产品? 在众多智能穿戴产品中,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最受关注。中通网统计数据显示,智能手环占到了33%,智能手表占到了30%。 二、智能手表形态、功能、价格分析

表3:你希望智能手表配置以下哪些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表并没有引爆整个行业,产品形态还没有定位。中通网数据显示,38%的人希望智能手表时间和装饰仍然是主要作用。30%的人希望智能手表只是手机的附属产品或配件,能实现与手机的无缝结合(具有接打电话、收发短信、查看提醒等功能,但功能仍依托于手机)。另外,也有30%的人希望智能手表能与身体直接智能监控设备,实现运动设备、驾车便捷性、健康监控、户外定位等。 不过只有2%的人认为智能手表能够完全替代手机! 如表3所示,功能需求分散比较平均,消费者对智能手表的功能期待很大。另外,还有调查者希望智能手表拥有绘画、跟踪器、指南针、太阳能充电等功能。 表4:你能接受的智能手表价格区间 中通网数据显示,有30%的人希望智能手表在300元以下,29%的人希望智能手表在300-500元之间。而1500元以上的授受度只有4%。看来智能手表需要走低价策略。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

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简介 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 式智能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 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 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谷歌苹微软索奥林斯等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智能手表

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谷歌苹微软索奥林斯等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智能手环

关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调研报告

关于智能穿戴技术的调研 摘要 通过对当前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分析,指出只出典型方案、关键技术、主要参数指标,对产品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方案,关键技术,参数指标

一、引言 对于紧跟信息化发展浪潮的普通人群来说,“谷歌眼镜(Google Glass)”的正式发布让“智能穿戴技术”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智能穿戴技术也称之为“可穿戴技术(Wearable Technology)”。 所谓的智能穿戴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和先进的电子技术,将时尚的电子设备作为服装和服装的附件或依附于身体的物品,以实现各种实用功能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它通常是由传感器、驱动器、显示器和计算机等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无缝嵌入生活使用的物件之中,能够完成多项任务的操作,它伴随着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娱乐并随时提供帮助。 在谷歌眼镜、苹果iWatch及三星智能手表的“明星效应”下,智能穿戴的概念得到广泛普及。英特尔、索尼等公司竞相涌入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国内百度、盛大、中兴、华为、联想、小米等企业也纷纷宣布其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和上市计划。 二、智能穿戴设备现状 头戴式:谷歌眼镜 特点:①可以在用户自然视野中显示信息;②可利用骨传导或耳机发送声音或信号;③与用户的视野和头部运动关系高度密切。 凭借创新性与争议性,谷歌眼镜成为当下最令人瞩目的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其功能已经广为人知:通过眼睛、手势以及其他动作,配合语音,谷歌眼镜可以实现获取和分享信息的丰富功能。追求产品性能的攀升并不是研发的根本目的。归根结底,工具只是帮助人类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径。谷歌眼镜可以更完美地结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实现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功能,免去人们携带并频繁取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的麻烦。 用户可以通过谷歌眼镜控制各种设备,依托视觉识别、射频、红外线、蓝牙甚至二维码来让设备识别指令,全面加强人机互动。理论上,只要解决指令识别的问题,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智能穿戴设备就可以成为各种设备的控制终端。但是高昂的售价让很多人望而止步。 腕带式设备:三星Galaxy Gear,moto360,Iwatch,小米手环。 特点:①显示屏较小或不具备显示屏幕;②可测量脉搏、血压等;③与用户的肢体运动关系高度密切;④一般利用低功耗通信技术(如蓝牙4.0)与手机App 配合使用;⑤作为传统移动智能设备的辅助工具(如接收通知、快速设置等)。 腕带式设备主要有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两种,其中智能手环功能比较简单,可以显示时间、少量通知和监测使用者的生理信号,例如心跳,运动情况,一般不具备完整的做出预判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必须依靠手机或者其他设备,但是用于监测身体状况还是十分好用,因为智能手环轻便、小巧,方便携带,相信在健康方面会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智能手表不仅功能比智能手环更加强大和全面,而且更为体现出一个厂商的工业设计和生产能力。相比于三星和苹果的手机感十足,moto360展示出了优秀的工业设计能力,比起一个智能设备,更像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手表。但是工业设计感和优秀的外观也不能改变一些智能手表的缺陷,比如续航能力,不用说机械表和光波表,就是普通的电子表都可以有半年的续航,但是智能手表的续航普遍在一周左右,这是不频繁使用的待机时间,真正使用起来时间要大大缩短。

可穿戴设备设计——运动手表毕业设计论文

电子设计大赛题目名称:可穿戴设备设计——运动手表 队长姓名: 学校: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结题日期: 2014年9月2日 项目组成员:

摘要 本设计是一款智能运动手表,以微控制器ATmega644PA为控制核心,利用PCF8563时钟芯片、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采集运动数据,并使用OLED显示屏实现显示时间功能、显示温度、气压、海拔高度功能、计步功能,结合蓝牙 2.1模块,实现与安卓手机的通信功能;团队开发了一款安卓APP与智能手表结合使用,智能手表可以将数据传送到安卓手机,通过APP对数据进行2次处理,实现运动步数、卡路里消耗量、运动距离、运动时间、运动规律的记录与分析,能根据数据为使用者提供健康方面的建议。 一、任务 制作具备一定创新和实际应用综合功能的可穿戴软硬件电子系统(注:以软件开发为主的,需结合外部硬件平台实现特定系统功能) 二、系统功能 分析我们的主题,决定我们的设计的系统的功能如下: 1、显示时间、包括年份月份日期、星期以及实时时间; 2、显示温度、气压、海拔高度; 3、记录走路或者跑步步数并显示; 4、将传感器数据传送到安卓手机; 5、安卓手机软件接收数据,存入数据库,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 6、安卓手机软件分析数据,根据用户设定,计算出跑步距离,消耗卡路里等,并储存数据,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得出用户的运动状况,并能给用户跑步方便的建议。 7.记录睡觉时的数据,分析睡眠状况; 8、手机短信提醒、来电提醒功能。 三、产品的对象 我们的产品在设计上在保证原有的手表显示时间的基础之上,加上运动模块元素,可以对用户的运动数据采集,配套相应APP,可以实现对运动数据的分析处理。适合广泛的热爱运动的人群使用,以及广大的旅游爱好者使用。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1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专题?智慧医疗 Thematic Forum ? Medical Wisdom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或贴近身体并能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计算设备,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智能可穿戴设备分为生活健康、信息 咨询和体感控制类设备。其中,生活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信息资讯类的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 ;体感控制类的设 备包括Kinect 、Leap Motion 等体感控制器[1,2,3] 。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谢俊祥 1 张琳 2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089) 内容提要: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可以直接作为配件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软件支持下感 知、记录、分析生命特征,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各类应用软件紧密结合,成为其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技术、市场发展、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 发展史 种类 技术 临床应用 研发动向 The Review and Applications of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XIE Jun-xiang 1 ZHANG Lin 2 1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AM & PUMC (Beijing 100020) 2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 Librar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are th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e sport of the software, the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can sense, record and analysis the constant,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our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orts, technology, marke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Key words: smart and surgical robots, history, structur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018-06 中图分类号:TP21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2-25 0. 前言 1.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 同的分类方式,可以规划出不同的类型 [4]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