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版画技法
- 格式:pdf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21
传统水印版画技艺是中国特有的版画印刷技艺,它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显示了与其他现代印刷工艺不同的优势,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水印版画通过勾描、刻版、印刷的创作流程,向人们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民族艺术语言。
通过对传统水印版画的继承,我们能够感知它的文化意义,也能明确水印版画的发展方向,进而保持水印版画的历史文化性、独特性和优越性。
一、传统水印版画的概述传统水印版画是由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发展。
因此,水印版画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制作就如雕版印刷一样采用复制的方式,利用水质颜料来印刷,这种颜料的运用使水印版画作品呈现出中国国画的清透、高雅、水漾等审美特征。
例如,《天姥对廷图》《十竹斋书画谱》《巨川舟楫图》等作品都是我国古代木刻版画的优秀代表,这些作品无论是在表现内容方面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水印版画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现代水印版画的技艺主要是人们在学习传统水印版画过程中改良创新的“创作水印木刻”,其在工艺上由原来刻板制作的不同种类笺的印刷发展到能活灵活现地印制,如气势磅礴、笔墨淋漓的《奔马图》,以及唐代的《簪花仕女图》等作品都标志着现代木刻水印艺术的发展。
二、传统水印版画的技艺特点水印版画之美在于材、刀、晕、痕、韵之中,能让人充分感受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视觉感受引起观者的共鸣。
在画面表达上具有观象生意、以象寓意、造像表意的意象韵味,使人通过水印版画中概括出来的形,感受到版画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既突出了画面整体的意象氛围,又充分表达了意境。
水印版画的技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表现手法概括简练,展现出来的画面黑白对比鲜明强烈,且画面主体突出,干湿、虚实、浓淡效果丰富,具有平面艺术美感。
第二,水印版画含有丰富的韵味,一幅作品之中木质材料、刀刻痕迹、水性颜料三者争相展现,共同构成传统水印木刻的独特风格和深远意蕴。
水印版画课程小结木版水印这种纯手工印刷工艺步骤有勾(分版)、刻(制版)、印(印刷)等基本工艺程序和刻、挑、描等特殊技巧,它以笔、刀、刷子、国画颜料或水彩颜料、水等材料为基础工具,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为目的。
以下我会说明我在这两个星期的过程中对水印木刻的步骤进行一个基本的阐述和理解。
工具国画颜料或水彩颜料、木板、刷子、复写纸、图像原作、砂纸、透明胶片(菲林片)、毛边纸、夹宣(2层以上)、马连、刻刀、硬笔。
做版第一步,我们在为后期的对版节省时间和难度会对版进行一个制作。
我们需要把自己做的版做的尽可能的相近大小,也就是对版进行大小上的切割裁剪,达到基本的相似大小之后,再用砂纸进行边缘的打磨,这样能使版达到基本意义上的相同。
勾描第一步先分色,即把画稿上所有同一色调的笔迹划归于一套版内,画面上有几种色调,即分成几套版。
色彩简单的画面有二、三套至八、九套版不等,工细而复杂的要分到几十套。
勾描时先用原作覆盖在复写纸上压在木板上,照着勾描;将描好以后的画稿,极其精细地反复检查其笔触、神韵,同原作有无出入。
之后,再从原作的色调和印刷需要分别勾出几套版备用。
刻板这是木版水印的第三道重要工序,即把勾在木板上的线稿再进行雕刻。
除了要依据墨线雕刻外,还须参看原作,细心领会,持刀如笔,才能把原作的精神和笔法传对版这一步很重要,若没有对准,则会出现色块或者线条的错位,所以对版一定要准确,小窍门就是先掀起来看作品的边缘在透过宣纸摸边缘线,这样就可以做到较为准确的对版。
印刷这是木版水印画的最后一道工序,各分版刻成后,依次逐版套印成画。
印刷使用的宣纸、墨、色等材料和原作材料完全一致。
印刷的过程中切记不要用水过多,要掌握水分根据作品需要的效果进行水分的添加或者消减。
这就是我对这次水印版画的基本技巧理解,然后若需还要做出较为好的作品,则需要更多的尝试和制作才可以理解的更多吧。
最后感谢李勇老师在这次课程中对我的许多疑问的细心解答。
水印木刻版画教案
水印木刻版画教案:
水印木刻版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雕刻木块来制作印刷版画。
在这种技术中,木块上的图案通过刀子的刻痕来表现,然后在墨水中浸湿,再用压力的方式将图案转移到纸张上。
这种方法可以在印刷过程中产生独特的纹理和水印效果,为作品增添了艺术的魅力。
在进行水印木刻版画之前,需要准备好一些工具和材料。
首先是木块,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木材,如橡木或者樱桃木。
然后是雕刻刀具,包括精细刻刀和平刀,以及一些其他雕刻工具。
此外,还需要准备墨水、毛刷、纸张和压印工具。
制作水印木刻版画的步骤如下:
1. 设计:确定作品的主题和图案,并在纸上进行初步的素描。
可以参考一些自然景观、人物形象或抽象元素等概念。
2. 准备木块:根据设计的图案,选择合适大小的木块,并将其修整成需要的形状。
如果需要多个颜色,可以将木块分割成不同的部分。
3. 雕刻:使用刀具将图案在木块上细致地刻划出来。
注意掌握力度和角度,以创造出所需的纹理和细节。
4. 涂墨:将墨水均匀地涂抹在木块上,确保每个刻痕都被覆盖到。
5. 印刷:将墨水涂抹的一面木块轻轻地放置在纸张上,并用手或压印工具施加适量的压力,使图案转移至纸上。
确保每个部分都压得均匀而富有深度。
6. 收尾修饰:印刷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修饰,如对色彩进行强调或添加背景纹理等。
水印木刻版画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形式。
通过练习和不断尝试,可以逐渐掌握其中的技术,并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无论是作为艺术创作方式还是作为一种教育工具,水印木刻版画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木版水印技法
木版水印技法是一种传统的印刷技术,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
它是将图案或文字雕刻在木板上,然后将墨水涂刷在木板上,在纸张上印刷出图案或文字。
木版水印技法的印刷过程需要经过多次涂刷、烘干、调整等步骤,需要耐心和技巧。
制作木版水印的首要步骤是选择木板。
选择木板时,最好选择坚硬、细腻、质地均匀、无裂痕的木材。
选好木板,需要将其加工成平整的正方形或矩形。
接下来,需要将设计图案或文字绘制在木板上,然后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刻划。
刻划时需要根据图案或文字的线条特点和厚度,选用不同的刀具和切割方式。
刻划结束后,需要对木板进行打磨,以消除木板表面的毛刺和瑕疵。
完成木版制作后,便可以进行印刷了。
首先需要将墨汁涂刷在木板上,然后将木板放置在印刷机上,用压力进行印刷。
印刷时需要控制墨汁的均匀度和厚度,以及控制压力的大小、时间和速度。
印刷结束后,需要将纸张晾干,并进行整理、裁剪等后续处理。
总的来说,木版水印技法是一项艰难而值得追求的技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木版水印技法将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一直被传承下去。
中国传统特有的刻版印刷方法——木板水印
-
木版水印(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水印字画是中国传统特有的版画印刷技艺。
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
木版水印字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远在唐代,单色木版印刷已经具有相当水平。
明末以十竹斋为代表的“饾版”、“拱花”等套色叠印,表明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
由于这项技艺始终基于手工进行,所以中国目前纯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继承和发展。
展开剩余71%
木版水印工艺分为勾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
首先,根据原作进行设计分版,在透明涤纶片或赛璐珞片上勾摹原作,依据所勾墨线轮廓在雁皮纸上精确描绘刻稿;然后反贴在刨平的梨木板或其他纹理细致的木板上,运用不同刀具和刀法,刻出线条版、枯笔版或平版;最后选配原作所用的材料和颜料,将水墨和色彩刷掸到已经刻好的木板上,再根据需要,套印到宣纸、连史纸、绵麻纸或画绢上。
| 视频 | 留住手艺再现经典木板水印
北京荣宝斋、杭州十竹斋的木版水印继承了中国明末十竹斋传统手工技艺并将之发扬光大,其技艺过程具有观赏价值,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
要有关方面施以援手,帮助解决困难,走出低谷。
END。
关于水印木刻版画的表现技法的思考马丹孙立丽摘要:水印木刻版画是一类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
水印木刻版画与普通绘画存在本质的差异,其中最显著的差异就是间接艺术语言和创作技法的不同。
在水印木刻版画创作中,表现技法尤为关键。
因此,本文将围绕水印木刻版画的内涵与主体表现技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水印木刻版画内涵表现技法一、水印木刻版画的内涵二、水印木刻版画的表现技法(一)纸张湿度(二)水分比例在印制色版时,不仅要注重色版自体色彩的合理性,还需要为主版印制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印制色版环节的水分调和空间较大,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而在印制主版时,必须谨慎控制水分比例。
在纸张喷水时,应严格控制主版湿度。
若纸张湿度过大,则会导致纸张破损,这不仅会影响整体水印木刻版画的艺术效果,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三)纸张(四)刀法刀法是影响水印木刻版画艺术效果的直观要素。
在水印木刻版画制作中,不同刀法的技巧和特点不同,所呈现的艺术效果也各不相同。
在铲底时,必须注意纸张湿度造成的连锁反应。
若纸张湿度过大,极易导致作品因纸张透过性而沾染颜料。
为此,要尽可能地铲深铲平。
另外,在水印木刻版画雕刻描绘时,要注意阴阳之分。
阴面线条需要更加细腻,而阳面线条则要更加粗实。
由此,保证整体水印木刻版画艺术形态的均匀性。
(五)肌理一,湿印法。
湿印法是指在印制前,提高纸张水分饱和度,将所需的颜料注入清水进行调和。
调和完毕后,均匀地涂抹在肌理版面上。
随后将纸张覆盖在肌理版面上展开印制。
二,重叠法。
同一个着色版面上,预先使用浅色颜料实行印制,再使用深色颜料完成覆盖,以此加强色彩的深度性、自然性和协调性。
在水印木刻版画创作中,采用重叠法必须遵循色彩由浅入深的次序。
与此同时,在冷色调印制后,覆盖暖色调,从而保证整体水印木刻版画的层次感与自然感。
三、结语。
儿童版画儿童版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手工和绘画的综合体,对儿童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它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一、工具材料吹塑纸、圆珠笔、电烙铁、水粉画颜料(或浓缩广告画颜料)、橡胶磙(可用橡皮管、木棒等自制)、油画棒、毛笔等。
吹塑纸质地较软,用圆珠笔用力在吹塑纸上划过,其表面即可留下大小宽窄不同的点、线、面,可制作出丰富多彩的版画效果,水粉颜料(或浓缩广告包)代替油墨便于儿童独立操作及课后清洗。
二、基本制作方法1.画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或写生)画出稿子(如:校园生活,乡村风情等)。
在画稿时,教师应结合范图,讲构成画面线条的疏密关系:画面中,哪些地方线条最密集,哪些地方线条最稀,哪些地方线条不稀不密(即构成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在小学中低年级,不直直接讲构成画面的“黑”…它”“灰”。
2.刻版:将画好的稿子用泡沫水彩笔直接画在吹塑纸上,画得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用湿布轻轻擦去。
画好后用圆珠笔(成竹签、铁钉等)用力刻画,由于吹塑纸质地较软,圆珠笔划后成凹痕,线条密集的地方,用力凹下去形成凹块,线条稀疏的地方就形成灰色。
3.印制:用胶磙将水粉画颜料(或浓缩广告画颜料)在平板上来回滚动,使胶磙表面均匀受墨,(颜料中不能加水太多,应使之有较高的浓度),磙在刻好的板子上(根据需要,可随意调整各种颜色),使吹塑纸版画上均匀受色(吹塑纸上的色不能太少),然后用图画纸或宣纸覆盖在吹塑纸上,稍用力压印,完成作业。
还有一种印制方法:用毛笔调水粉色填在吹塑纸上,然后将事先作了底色的图画纸压印在吹塑纸上,填一种色印一种色,逐一将画印完,这种方法印的版画叫粉印版画,该方法基本上已被广泛采用。
其缺点就是印一张画需要较长的时间。
以上制作方法,用吹塑纸代替木板,用圆珠笔代替木刻刀,用浓缩广告画颜料代替油墨,降低了制作的难度,缩短了儿童版图制作时间,使学生在课堂、课外及家里均能进行版画创作。
木版水印,齐白石见了都称奇的手艺镂象于木,印之素纸木版水印,是一门古老的手艺,源自“古代雕印版画印刷术”,根据画稿笔迹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刚柔枯润,设色的深浅、浓淡、冷暖及色相的向背阴阳分版勾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逐笔依次叠印,力求精确无误,逼肖原作。
齐白石与荣宝斋木版水印上个世纪50年代,荣宝斋的经理把齐白石请到店中,在他面前挂出两幅《墨虾》,请他分辨出真迹。
老人端详许久,最终摇头说:“这个……我真看不出来。
”荣宝斋木版水印之奇,可见一斑。
鲁迅、郑振铎先生曾称它为琉璃厂诸笺肆中之“白眉”。
手艺人的温度木版水印所用的各种颜料以水调兑,不同于现代机器印刷使用的油墨印刷,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温度。
油墨经过一段时间会褪色,但木版水印不会,且木版水印是用与原作同样的笔触、色彩印制完成,全仰赖手艺人高超技艺。
荣宝斋不但全面保留了木版水印技艺,还保护了这样一批身怀绝技的木版水印技艺人才,并且建立起来一套切实可行的木版水印传承人培养机制,为保护和发展木版水印创造了条件。
《韩熙载夜宴图》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郑板桥《年年画竹》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吴冠中《冬日》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系明代金石家胡正言的斋号,他所刻印的诗笺,题材皆出训诂,并把传统的木刻艺术发展到当时的高峰。
荣宝斋从中选出几种,以木版水印制笺,淡雅秀丽,颇为世人所称许。
木版水印——工序荣宝斋木版水印主要有三方面特点:•复制技艺逼真,再现原作艺术水准。
•复制材料与原作相同,收藏保存历时久远。
•尺寸大小不限,充分展现艺术作品原貌。
木版水印最珍贵之处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复制原作,忠实于原作,复制水平之高,有时到了无法分辨原作与复制品的程度,成为“下真迹一等”的艺术瑰宝。
木版水印木版水印字画是我国特有的复制工艺。
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中国字画。
木版水印字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远在唐代,单色木版印刷已经具有相当水平。
明末出现“饾版”、“拱花”等套色叠印,表明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
由于这项工艺始终基于手工进行,所以我国目前纯粹作为文化遗产予以继承和发展。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是不惜工本的,但从取得的成果来说是巨大的。
这次推出的大量古今名画就是其成果之一。
用水墨及颜料在木刻版上刷印,是中国传统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主要用以复制书木版水印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又称“木刻水印”。
唐代以来,中国雕版印刷几乎完全使用水墨,文图皆黑色。
元代至元六年(1340)出现朱墨2色套印的《金刚经注》。
明代正德(1506~1521)以后朱墨套印被推广,并有靛青印本及蓝朱墨3色、蓝黄朱墨4色、朱墨黛紫黄5色套印本。
清代中叶又有6色本。
主旨为在书眉上加批语,行间加圈点,每种颜色代表一家批注或评点。
图刻的彩色套印,最初是在一块版上涂几种颜色,如花上涂红色,枝干涂棕色、黄色等,然后覆纸刷印。
如万历年间滋兰堂刻印的程氏《墨苑》中的《天姥对廷图》、《巨川舟楫图》及万历刻本《花史》等。
稍后,发展为几种颜色分版套印。
明代末期更进一步出现饾版印刷方法。
大幅中国书画的复制及年画印制,大量采用木版水印。
木版年画的著名产地有苏州桃花坞、河北杨柳青(今属天津市)、山东潍县、四川绵竹四大家,皆始于明代后期,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1723~1850)。
桃花坞木版年画画风细致;杨柳青年画受历代院体画影响,画风工整写实;潍县年画线条简练刚劲;绵竹年画讲求对称饱满。
木版年画有的是多色套印,有的只以木版印线条轮廓,然后手工敷彩、开相。
木版水印工艺分为勾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
首先,根据原作进行设计分版,在编辑本段起源和发展荣宝斋木版水印源于中国明朝十竹斋胡正言所创造的木版水印的"饾版拱花"套印,是根据画稿木版水印笔迹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刚柔枯润,设色的深浅、浓淡、冷暖及色相的向背阴阳分版勾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逐笔依次叠印,力求逼肖原作,精确无误,达到乱真的程度。
水印版画创作中技法与情感表达之思考作者:魏泉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3期摘要:版画在创作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因素——技法与情感。
水印版画在进行创作的时侯不仅要靠创作者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而获得丰富的主题思想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技法与情感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的创作过程中,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技法发展解析;情感表现;情感与技法关系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94-01一、水印版画在技法上的发展解析在所有的版画种类当中最具有东方传统艺术魅力的要属水印版画,水印版画是直接采纳了我国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在绘制的整个过程当中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中国画是直接用笔绘制而成,水印版画则需要刻制和印刷来完成。
历史记载,1644年前后胡正言在彩色套印中已采用了饾版和拱花的技法雕印《十竹斋画谱》中的“书画”卷。
饾版也就是今人所说的木版套色印刷,胡正言打开了中国套色水印木刻的先河,是印刷史上的一个重大飞跃。
继明末《十竹斋画谱》之后,《芥子园画传》又是一部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套色水印画谱,说明饾版技法仍在发展和日益提高。
饾版印刷术,从清末到民国,由于社会的动荡,与西洋印刷术的引进,让水印版画进入了衰退期。
清王朝被推翻后,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蕴育,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使版画艺术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水印版画由此也得以重新发展。
传统的民间木版年画是水印版画这种传统技法的代表形式。
木板年画的制作步骤大致可分为四个,一是绘制画稿,二是刻版,三是印刷,四是印色版,最早是线刻、笔绘,后改为刻版套色,画面效果通常很强烈,并富有装饰性。
作为一个优秀的版画家,不仅需要精通版画的技术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要如何使自己的思维能力、艺术感受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促使着自己不断的去突破固定的现有状态让自己有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表现。
美术视点The art viewpoint29一、水印木刻版画的主要特点(一)平面艺术木刻水印版画是通过木刻和水印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的一种新型绘画表现方式,创作者需要先将作品内筒刻画在木板上,并实施上色处理,之后利用水印技术将木板上的内容复印在纸张上,利用纸张的干湿变化及着墨效果来营造不同的画面,完成水印木刻版画的制作。
水印木刻版画虽然也属于平面艺术的一种,不过与传统的木刻版画相比,该表现形式更好地实现了作品线条上的延伸及色调上的自然变化,营造不同的平面美感。
同时,该表现形式也凸显了版画的自然之美,烘托出版画与自然融合的意境。
(二)墨的表现水印木刻版画的核心就是墨的表现技巧,借助墨的手法的应用来展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与我国水墨画有着相似之处,不过两者相比起来,水墨画在墨的表现上注重营造一种肆意洒脱之感,而水印木刻版画在墨的表现上则变得更有规律,其通过线条的描绘与延伸来增强整幅作品的效果,让人在欣赏中既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学的内涵,也能够体会到一种不同的创作风格,让欣赏者有想要深入探究的欲望。
可以说,水印木刻版画的出现将感性与理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官印象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三)创意与木质纹理的自然融合水印木刻版画在创作中,墨是其核心精髓,而木刻则是彰显画面纹理的重要手段。
刀刻与墨色渲染的有机融合,将创作者的情感予以细致体现,并利用墨色的不同变化,展现给欣赏者不同的艺术情境,以达到与欣赏者间的共鸣。
但是,水印木刻版画对创作者自身的刀工有着较高要求,只有不断增强刀工表现效果,才能实现技术与情感的融合,这样创作者在创作时才能借助不同的纹理变化,营造或温柔恬静或狂野坚毅之感,并根据木质自然纹理的变化来突显整幅作品的表现效果,做到艺术创意与木质纹理的自然融合。
二、水印木刻版画的表现技巧(一)水印技巧在水印技巧应用中,要想保证拓印的流畅性和滋润性,应合理把控水印过程的纸张水分、拓印时间及墨色浓淡。
水印版画制作过程其实很简单,但是在最后的印制过程中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之前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白费的。
下面是水印版画制作步骤,欢迎借鉴。
水印版画制作步骤水印版画制作步骤1、勾描一步先分色分版,把画稿上的所有同一色调的笔迹划归于一套版内,画面上有几种色调,即可分几套版。
色彩简单的画面有二三套,工细而复杂的要分几十套。
勾描时按照分就的套数用墨线勾在一张透明纸上,要求将画面深浅浓淡的层次和笔触如实反映出来,然后将此纸粘在木板上付刻。
水印版画制作步骤2、刻版刻者除依据墨线雕刻外,还须参看原作,细心领会,持刀如笔,才能把原作的精神和笔法传达得惟妙惟肖。
水印版画制作步骤3、印刷各分版刻成后,按照画面的需要,依次逐版套印成画。
印刷使用的纸,以宣纸、绢为主,墨色材料必须和原材料完全一致。
由于印刷用料及装裱形式与原作相同,因而这种水印的复制性特别强,具有酷似原作、几可乱真的效果。
现代水印版画拓印完成干透以后,根据国际版画题签惯例,须在紧靠画面底部半公分处,从左到右,用铅笔签上作品的印数(用分母表示总印数,分子表示第几幅)、作品标题、版画种类、作品的尺寸、作者姓名及创作年月,以表示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责任感和作品真伪区别的标志。
水印版画几种特殊的肌理技法肌理原意指肌体的纹理。
在水印版画中泛指拓印出的各种自然形态的结构、特征。
肌理在版画表现中不是刀刻划出来的,肌理是通过特殊选定的材料木皮、布纹、白版纸、装饰墙纸、砂子、木屑等表现出来的。
肌理的运用增强了水印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在水印版画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粘贴肌理粘贴各种材质肌理,并在了解材质肌理印制效果及特性的基础上进行。
将客观物象用抽象的纹理去表现,产生抽象或意象或具象,甚至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
这一切需要艺术家独具的灵感和智慧,对印制技术娴熟的把握以及驾驭各种材质的本领。
面对制作成的特殊版画,反复推敲上面凹、凸、平、斜的种种痕迹、肌理,制定出最佳印制方案。
凹印法此种方法和铜版画中凹印相近。
浅谈中国水印版画制作技术摘要:水印版画是中国传统版画的一种,是利用纸张的吸水性质,在纸张中形成水印,通过印刷技术将图案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水印版画制作技术的传承历程、基本制作流程和现代应用情况。
关键词:水印版画;传承;制作流程;现代应用正文:一、中国水印版画的传承历程水印版画起源于汉代,随后在唐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水印版画达到了巅峰,成为宫廷贵族的高级文化活动。
20世纪初,随着传统文化的消失,水印版画逐渐式微。
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关注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二、中国水印版画的制作流程1、制作原稿:首先需要将图案或字体等元素绘制在牛皮纸上,形成原稿。
这一步需要经验和技巧。
2、制作版胚:将原稿置于薄板上,再用胶水或石膏制成版胚,放置一段时间直至干燥。
3、制作水印:将制成的版胚浸泡在水中,等到满足所需深度后,捞起晾干。
通过不同深度的水印,可以表现出不同明暗、深浅的效果。
4、制作印版:将制作好的版胚压在印版上,利用压力将版胚上的水印转移到印版上。
5、印刷:将印版放在平面上,印刷出图案或文字。
由于印版上的水印可以影响图像的明暗、深浅,从而使得印刷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效果。
三、中国水印版画的现代应用如今,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水印版画逐渐被电脑制图、喷墨印刷等现代技术所替代。
但是,许多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仍然热衷于传统版画的制作工艺,将水印版画用于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
结语:中国水印版画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形式,其制作技艺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虽然现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制作方法,但传统的水印版画制作工艺仍然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魅力。
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国水印版画制作技艺,对于保存传统文化,推动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水印版画是一种凝聚着中华民族创造力和智慧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雕塑、印刷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
水印版画技法画稿一幅水印版画的完成首先要作好小构图的设计,设计时应该根据印成作品后所表现出的干湿、浓淡、虚实等特点在画稿上预先考虑好,然后完成一张小画稿。
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及用墨、用色来作多种尝试,从中挑出能体现自己意图、又有水印特色的画稿进行放大。
画稿放大后,在考虑到水印版画的特性和特点的同时,要着手解决板材、分版、刻主版、水份的变化、套版的程序、色彩的配置等等一系列水印制作中的技术问题。
在画稿中,构图的表现形式一经确定,便需要进一步遵循形式上的规律,推敲、加强、充实构图形式的结构。
作品构图中的结构,是形、色、刀味、木味、韵味等形式因素的综合,不同的结构造成了构图形式丰富多彩的形式美感,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翻版稿用削尖的铅笔在拷贝纸上用单线勾画出轮廓与结构部位的画稿,再将此画稿反过来覆在已处理好的板面上。
另外,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把画稿描画到板面上,在刻制前,均需在板上刷一遍浅色的颜色,使得刻制时刻去的或留在板上的部分造型明朗,刀触清晰,这样,有助于作者更好地运刀。
分版水印版画一般需要一块主版和多块副版,分版的方法:把画稿翻描在一块板上,刻成后即为主板,再以此版为依据,借拷贝纸的透明,用笔把主版上的物象描画在纸上。
然后以这张有主版套色区域位置的拷贝纸为准,垫上复写纸,复写到第二块板上,即为副版。
根据画面需要,主、副版不够套用,可视具体情况增加第三、第四块刻版,用以增加画面覆盖后物象的形或色。
如碰到某处刻坏,可以增加一块刻版弥补,对齐在原部分套印上去。
刻制用刀在木板上刻制,不论何种刀,都可以刻出许许多多不同形状的点、线、块。
几刀相连还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艺术效果。
运刀的基本方法不外乎是利用刀刃的正锋、侧锋在木板上进行推刻、挑刻、晕刻、颤刻、摇刻、铲刻、刮刻、单刀刻等等。
推刻这是刻画物象的主要刀法,捏刀向木,用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平稳均匀地按一定角度向前推着刻,可造成整齐的阳或阴的线、块、面。
挑刻用圆口刀、三角刀、方口刀短促着版,刀入版表层即向上挑,可形成大小、长短、宽窄等不同的圆、三角、方形的点。
水印版画的工具及制作方法水印版画是就是用水性颜料,分版印刷的版画,一般比较难掌握,需要用心学习。
版画。
一、水印版画的材料和工具木板一般选用木纹细密、木质匀净、板面光洁的梨木、白果木、桦木、枣木和椴木。
用椴木和桦木制成的三合板、五合板、七合板效果甚佳。
水曲柳制的多合板,木纹变化多,在水印版画中能取得拓印的特殊艺术效果。
在刻制木板之前,首先要用木砂纸磨板,使木板表面平整光滑,以便刻制和拓印。
用木砂纸打磨时,应将木砂纸包在长方形小木块上,平贴在木板上顺着木纹磨擦,直到平整为止。
如用作副版,质地不一定十分光滑,稍粗糙有木纹痕迹的,易印出各种天然趣味,达到水印版画的“木味”效果。
木刻刀备好一套12件装的高级木刻刀。
如能设法定做顺手的木刻刀则更好。
刻水印版画尤以圆口刀、方口刀、三角刀、平口刀、斜口刀为宜。
方口刀和平口刀可用来铲大面积剔除部分。
斜口刀可用来切断木质纤维,斜口刀的刀头要尖而锐利,宜备斜角不同的刀各一把。
纸张水印版画在拓印时,常用宣纸,宣纸以“特净”最好。
根据需要选用单宣或夹宣,也有人习惯用皮宣、过滤纸、吸水纸和专业版画纸。
总之,印水印版画的用纸,以吸水性能好、敏感、有韧性、干后变色少者为宜。
颜料选用透明性能好的中国画颜料和水彩画颜料。
使用水粉广告之类的粉质颜料,亦可达到滋润厚重的效果。
日本制的水性版画颜料也不差,但不宜用油性的颜料。
磨擦器在拓印过程中,一般使用“马连”。
“马连”一词来自日本,即用大毛竹笋皮做的笋皮擦子。
“马连”的制作方法:选好一块较宽的笋皮浸泡在热水中,到完全柔软时取出,再根据小于笋皮的宽度,剪一块圆形硬纸片,涂上一层胶,将细麻绳盘粘在这块圆形硬纸片上,成为一个有硬纸垫着的绳饼,再将此绳饼贴在笋皮光的一面,将笋皮紧贴绳饼边缘卷紧,两头在中间打结制成一个“马连”。
马连刷色色用笔根据版面部分的大小,准备好各种尺寸的底纹笔、水粉笔、油画笔和羊毫毛笔。
其它用具调色盒、白色盘子,湿纸用的喷壶,作镇纸用的金属尺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