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

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

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

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划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一、班固与《汉书》简介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的历史学,同时也开

创了传记文学。由于《史记》的杰出成就以及它的历史记载截止到

汉武帝时代,后来就有不少文人学者如刘向、刘歆、扬雄、史岑等

皆缀集时事来续补它,但大都文辞鄙俗,不能和《史记》相比。班

固的父亲班彪有鉴于此,乃采集前史遗事,旁贯异闻,著“后传”数

十篇。“后传”仍是递续《史记》的,不能独立成书,但它成为班固

著《汉书》的重要基础。《汉书》独立成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同样对后代史学和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幼年聪慧好学,“九岁能属文,诵诗书”,十六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经九流百家之言,“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

能高人”,因此,颇为当时儒者钦佩。二十三岁,父班彪死,还乡里

三年。明帝永平元年(58)开始私撰《汉书》。五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班超上书解释,明帝阅读了他著作

的初稿,不但没有惩罚,反而对他的才能十分赞许,召为兰台令史。一年后,升为郎,典校秘书,并继续《汉书》的编著工作。经过二

十余年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完成,一部分“志”、“表”在他

死后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章帝时,班固升为玄武司马,与诸儒讲

论五经同异于白虎观,撰成《白虎通义》。和帝永元元年

(89),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班固为中护军,随军出征。窦宪得

罪后,牵连到班固,入狱死,时年六十一。

《汉书》在体制上全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

并入“列传”。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它

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断代历史。

班固出身于仕宦家庭,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缺乏司马迁那样

深刻的见识和批判精神;他每每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来评价历史

事件和人物,又由于他奉旨修书,所以《汉书》虽多半取材于《史记》,却没有《史记》那样强烈的人民性和战斗精神。但班固作为

一个历史家,还是重视客观历史事实的,因此,在一些传记中也暴

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罪行,如《外戚列传》写了宫闱中种种秽行,

特别是成帝和昭仪亲手杀死许美人的儿子一段,充分暴露了统治阶

级残忍险毒的本质。《霍光传》揭发了外戚专横暴虐及其爪牙鱼肉

人民的罪行,在一些字里行间表示了对他们的谴责。《东方朔传》

抨击了武帝微行田猎和扩建上林苑扰害人民、破坏农业生产的行为。在《汉书》的一些传记中也接触到了人民的疾苦,像《龚遂传》中

他写了人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因而铤而走险,流露了对人民的

同情。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他对那些能体恤人民疾苦的正直官吏

如龚遂、召信臣等都特为表扬,对酷吏则肯定其“摧折豪强,扶助贫弱”的进步一面,又斥责其残酷凶暴的一面。此外,班固对司马迁的

不幸遭遇,东方朔的怀才不遇,也都寄予同情,表现了他的爱憎。

这些都是《汉书》值得肯定的地方。作为史传文学,《汉书》有不

少传记写得十分成功。《陈万年传》通过陈咸头触屏风的细节,写

出了陈万年谄媚权贵、卑鄙无耻的丑态;《张禹传》也只通过了张

禹自己的行为、生活和谈话,写出了张禹虚伪狡诈、贪财图位的丑

恶形象。最著名的是《苏武传》。它表扬了苏武坚贞

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品德,通过许多具体生动情节的描写,突

出了苏武视死如归,不为利诱,艰苦卓绝的英雄形象。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

狱中.

家庭----父亲:班彪

弟弟: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 《咏史诗》

《汉书》(《前汉书》)

? 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

其中还收录了西汉

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

的历史,共100篇,

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二、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

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

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

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

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问题探究

(一)、在第三自然段的叙述中,主要体现了苏武的什么精神? 结合

课文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精神的?

体现了苏武以死报国,义不受辱的浩然正气

具体表现在语言和动作上.“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表现苏武未考虑个人安危得失,而是想到如何才能不

辜负国家和民族的使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

自刺”说明苏武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表现“杀身成仁”,“舍生

取义”的浩然正气.

? 对苏武的评价

在苏武出使匈奴时,因随行人参与谋反而被扣押,在危难时他处处

维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也不愿意“屈节辱命”,对卫律的劝降从容处之,甚至以自刎来避免受辱.即

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仍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仍念念不

忘自己的使者身份.通过这些描写,塑造了一个爱国者的光辉形象. ?

(二)价值----

史学价值: 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 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

发展影响很大.

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 纪传体

《汉书》:本纪列传表志

(三)、关于气节的名句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四)、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苏武和张胜---张胜见利忘义,在匈奴剑下丧失骨气,屈膝投降,反衬出苏武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2)苏武和卫律---卫律贪图名利,投降匈奴,并且为虎作伥,作威作福,逼迫苏武投降,对这种卖国求荣的叛徒嘴脸的揭露,更突出了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写反面人物来烘托正面英雄人物的形象,使苏武形象更真实丰满,生动高大.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四、基本知识

(一)句式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

2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

3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

4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判断)

5 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

6 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

7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

8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

9 为降虏于蛮夷. (介宾后置)

10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宾语前置)

11引佩刀自刺.(宾语前置)

(二)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

其一人夜亡(名作状)

宜皆降之 (使动)

惠等哭,舆归营(名作状)

单于壮其节(意动)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被动)

空以身膏草野 (名作动)

(三)文言实词积累

数:

1、名词。

(1)数目,数量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2)六艺之一。算术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规律

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

(4)定数、命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数词。几、几个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曹皆冒行之。

3、动词

(1)shu 计算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2)shu 列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4、形容词。cu 密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5、副词。shuo 屡次

1、动词。

(1)相当于,与-----相称。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2)挡住,阻挡。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3)占有,把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掌握,主持,执掌。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5)判处(某种刑、罪),处以相当的刑罚。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

(6)抵抗,抵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7)担任,充当。

臣闻圣贤之君,不以禄私其亲,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8)承受,承担。

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

(9)当做,代替。

安步以当车。

(10)抵,顶。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11)适当,符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2、介词

(1)表处所。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慌。

(2)表时间。值,在,正当。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副词

(1)表助动。应当,应该。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2)表必然。必定,一定。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3)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原理,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连词。相当于“倘”,如果,假若。

官职的任免升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译为“授??官职”。如:于是

辞相印不拜。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臣相兼枢密使。(举、辟、授)

【篇二: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案

潘传华

【学习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一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

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

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

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

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见补充资料)

三写作背景(见补充资料)

三推进新课

(一)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

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

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二)朗读体味

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三)整体把握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

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

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

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谁能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重阳思亲(板书“重阳思亲”)

下片饮酒赏菊(板书“饮酒赏菊”)

(五)鉴赏评价

1 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

地发挥、补充。

明确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

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 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

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愁)

3 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

分析。

(1)现在看第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谁来分析这一句?

明确:“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

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

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

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好了,第二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应该怎么

分析呢?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夜半凉初透” ,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

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

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

4 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

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

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

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

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

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

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

却有所不同了。

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

以见得?

明确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

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

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

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

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

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问: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

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

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

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

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

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

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3)下片小结: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

六作业1 背诵全词

2 完成课后第二题

3 预习《声声慢》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1、诵读品悟

2、情感体验

3、探究学习

4、对比阅读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就学过她的《醉花阴》。

写的是重阳节,赵明诚在外地不能与她团聚,李清照借秋风黄花来

表现彻骨的爱恋。大家还能背这首词吗?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

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哪

个字?(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

种愁?(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这是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看看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在这道词的字里行间她

又表现出怎样的心绪呢?

二、鉴赏《声声慢》

1、解题

2、自由读词。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

词的词眼是什么?(愁)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天我

们就抓住这个“愁”字,以“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这幅

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

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

(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

带着一个任务: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1)提问学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动作恍惚):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

境况怎样?

(老师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

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

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

若有所失的感觉。)

冷冷清清(环境冷清):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老师明确: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

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悲伤):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

(老师明确: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

一顿,字字泣血)

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

有发现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叠词)如果我将此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不好,少了音韵美)。

(二)缘愁选景(触景生情,层层渲染,愁绪无限)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

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那么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

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1、师范读。

2、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学生: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3、探究性学习:

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

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意象探究:

a、淡酒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

白再世,酒仙第二,在她一首《如梦令》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

消残酒……”可见是酒醉而睡得沉啊!老师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

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b、秋风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老师明确:“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c、过雁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那

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老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

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零困顿,寄

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就算有千言万语,也

无人可托,无处可传,所谓睹物思人,平添哀戚。)

诗人伤心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

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

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

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徘徊伤心。

d、黄花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

(老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这里的堆积可以是绽放的花朵的堆积,也可能花飘零之后的堆积。秋风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

堆积。其实在里写菊花,也是暗示自己,以花来写人,写自己飘零

而憔悴不堪之意。)

e、梧桐细雨梧桐细雨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梧桐细雨

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

雨梧桐叶落时” 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秋天的绵绵细雨打在这已经发黄梧桐叶上,梧桐叶随风慢慢地

落下来。显得十分的凄凉,一种深秋的孤独与寂寞,所以梧桐细雨

象征着哀伤、愁丝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

下来,“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

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师总结:

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师生合作

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

(三)为何生愁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

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

觉其神妙。

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

作者为何而生愁?“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作

品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也琴棋书画样

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诗能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前期词风天真、活泼,抒写闺愁、闲愁、相思。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

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全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丈夫赵明诚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

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

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

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她晚期

最著名的作品。所谓“慢”,即慢曲,慢曲比较适合表现复杂曲折幽

深的感情。

明确:国愁,家愁,情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颠沛流离之苦。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一剪梅》的“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果说李清照后期是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愁绪,那么

的前期的愁是又是什么样的呢?(闲愁、闺愁、相思之愁)

2、李清照写愁情的词还有哪些?这些词中的“愁”与《声声慢》中的愁有何异同?在《点绛唇》中写愁是: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愁有长度了;

在《蝶恋花》中写愁是:独抱浓愁无好梦,愁有形体可以拥抱了;

在《生查子》中写愁是: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愁竟成了一种

容器,可以装盛泪水了;在《一剪梅》中写愁是: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竟有脚,会爬行了;

在《武陵春》中写愁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

重量,连舟都载不动了;

四、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

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词

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

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

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篇三: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基础教案全集】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基础教案全集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内容:

◎经世济民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德]恩格斯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文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教学内容:

◎灵魂的对白雷雨(节选) 曹禺

◎美与丑的看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法]雨果

◎人性在复苏辛德勒名单(节选)

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

教学内容:

◎诗从肺腑出蜀道难 / 李白登高 / 杜甫

琵琶行 / 白居易锦瑟 / 李商隐

◎词别是一家

虞美人 / 李煜蝶恋花 / 晏殊

雨霖铃 / 柳永声声慢 / 李清照

◎文以气为主

滕王阁序 / 王勃秋声赋 / 欧阳修

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

教学内容:

奥林匹克精神顾拜旦

◎问答之间

作为偶像白发的期盼

◎交锋时刻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 梁思成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内容:

◎经世济民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德]恩格斯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受到杰出人物言论及其事迹的熏陶,初步养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

2.学生能阅读论述类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能够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能够归纳文章的中心观

点和论述特色。

3.学生能够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论证中的作用,在理清论证脉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加强论证的表现力、感染力、说

服力。

4.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围绕文本研习所发现的问题拓展阅读面,延展问题探讨的平台。

5.学生能够初步总结文言句式中判断句的用法,了解文言文成分省略的大致种类。

呈现方式:

文本研习

课时安排:

6课时

返回目录

第一课时《季氏将伐颛臾》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仁政礼治的政治主张;

2、学习本文用对话方式反复辩难且富有雄辩的表达方法;

3、继续积累文言实词与句式。

教学重难点:

继续积累文言实词与句式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专题内涵解说

二、作者作品介绍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山”(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仁的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之仁”。孔子主张“以礼教民”,注重社会伦理

问题,把礼看成是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

2、《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

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为语录体。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

等多方面。本文出自《论语》。我们可以从《季氏将伐颛臾》中领

略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三、解题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

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

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逐渐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

季孙氏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

本文题目“将伐”二字耐人寻味。将――尚未实现的事情,故尚可阻止;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伐――攻伐,明目张胆动用暴力,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一字

已见季氏之伐是非正义之战。

四、解读文中“三辩”(展开讨论)

思考:我所理解的孔子反复辩难。

△一辩冉有: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将消息告

诉他们的老师。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事”,下文又振

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

孔子对二人是当面呵斥,说明孔子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后,孔子

又阐明三点不赞成的理由:

先王封国――不可伐

邦域之中――不必伐

社稷之臣――不当伐

附:朱熹《论语集注》:

是时,四分鲁国,季氏有二,孟孙、叔孙各一。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欲取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

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

两个重点句式――

无乃??与

测度语气句,译为:恐怕??吧

尔是过,宾语前置;过尔,责备你。

何以??为

反问语气句,译为:为什么(要攻打)△二辩

冉有: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孔子当即给予反驳。首

先引用周任(朱熹注:平声)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意即: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同是在《论语》里,孔子曾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在这里则说的是“在其位,谋其政”。其次,用一比喻:一个盲人在走路,倘是临危

地而不抱持,将跌倒而不搀扶,还用辅助者干什么呢?接着,孔子

又打了一个比方:老虎犀牛从栏中逃出,珍贵的玉器在柜里损坏了,这是谁的过失呢?

――管理者的过失。

△三辩

冉有: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由于孔子的批评抓住了要害,

使冉有、季路难辞其咎,所以,他们只好实话实说,冉有以“固”、“近费”为由,终于和盘端出当取的观点:“不是我们存心要消灭那颛臾,而是因为它日渐强大,又靠近费,对季氏的领地构成威胁。现

在不消灭他,今后必将成为季氏的大患啊!”由此可见,冉有和季路

实际上是参与了季氏集团的军事谋划的。

孔子一针见血,马上批评他说: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

去做而编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疾,憎恨;舍曰,避而不谈;辞,托辞、辩解之辞)在孔子看来,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

己构成威胁。明明想的是这样,口里却装模作样地说成那样,很有

点“作伪”。

孔子孔子一改往日的温良恭俭让,当仁不让地直陈己见。他是主张

仁政、正名、克己复礼的,他敏锐地看到季孙氏借此削弱鲁君势力

以为己用的目的。

作为老师还得给学生讲讲道理。于是又有了以下一段议论:--丘

也闻有国有家者??则安之。”

这是孔子的正面阐述,实际上说的是均贫富、讲安定、求发展的治

国方略,既包括内政又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又涉及政治。其中尤

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富思想。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思想

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

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一改往日

的温良恭俭让,当仁不让地直陈己见。侃侃而谈以修文德、守邦国,可谓义正词严。文章结尾一句话“吾恐季孙之忧??之内也”,表现了

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其实,季氏讨伐颛臾虽然可以扩

大地盘,发展实力,但主要目的还是要削弱鲁君的实力,最终篡夺

鲁国的政权。从这个观点看,他发兵讨伐颛臾“醉翁之意不在酒”。

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语录体的议论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季路的对话,窥见

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是面对原则问题,他却又有“当仁不让”的精神,充分表

现了他的独立人格。

成语识记:

陈力就列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萧墙之内/祸起萧墙

六、作业

①文中成语抄写二遍②背诵全文③翻译全文(学生独立完成)。

返回目录

第二课时《寡人之于国也》

教学目标:

1、体会孟子议论的思辩色彩。

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3、积累文中文言实词和句式。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中文言实词和句式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孟子与他的思想: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家。相传孟子是鲁

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学生。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

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士

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

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

散文,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53

人教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毛泽东教学目标: 1.围绕“青春”话题,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饱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活动体验,加 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了解诗歌所体现 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七天的军训,在军训期间,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七天中,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礼,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 二、背景简介与解题: 此词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长沙是其故乡,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青少年时代,他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就是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抒写旧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壮志。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三、文本理解: 1.朗读全词,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文本分析: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万人皆悲的秋景,在作者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自一人伫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风之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看”是领字,一个“看”字,总领七句,领起了上阕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它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一字逗”以下的几句要一气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

高中语文必修四 古诗词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 1、课前认真预习,反复诵读课文; 2、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古人对荆轲的各种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不畏强权,勇敢坚忍的精神 2、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串讲法 【课文分析】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

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文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页 1 第 英雄——荆轲的形象。文章对荆轲行刺前的精心准备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对行刺的过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教学设想】 1.本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文章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 2.在疏通词句和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或辩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问:诗中的壮士是指谁?分析诗的意思,引出本文故事——荆轲刺秦王。(板书课题) 简介荆卿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汇总(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汇总 1、《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戏曲家家,着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写出3部),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前者属于诗歌,后者属于戏剧。散曲在体裁上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阶段。 3、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中国四大名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 4、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一至两个?楔子构成一本。杂剧的角色分为旦、末、净三大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一些次要的男女角色被称为?外旦、外末、冲末等,反面的角色男的叫净或副净,女的叫?搽旦。其中“孤”对应的角色名目是?官员,孛老老年男性,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儿童。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曲词)”“科(舞台动作)?”“白(人物台词)?”三部分组成。 5、宫调表示声调的高低,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A调”、“B调”等。曲牌规定字数、格律,并表达一定声情,其字面意义和曲词内容一般无关。如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双调”是宫调名,“夜行船”是曲牌名,“秋思”是这首套曲的题目。再如,【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元杂剧的每折必须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套曲。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6、一本元杂剧通常由四折构成,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另外可有一至两个楔子,作用是介绍故事情节或人物,或承上启下。有的杂剧作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如《西厢记》为五本二十一折。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集

专题一:向青春举杯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围绕“青春”话题,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饱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了解诗歌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七天的军训,在军训期间,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七天中,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礼,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 二、背景简介与解题 此词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长沙是其故乡,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青少年时代,他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就是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抒写旧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壮志。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三、文本理解 1.朗读全词,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文本分析: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填空默写大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填空默写大全 必修四 1、夫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社稷之臣也。 2、“______ ,______ 。”危而不持,______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________,________ ,是谁之过与?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盖均无贫,______,______ 。 6、夫如是,故远人不服,________ 。______ , ______ 。 7、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 。(《季氏将伐颛臾》) 8、填然鼓之,______ ,______ ,或百步而后止, ________ 。 9、________,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 ,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 , 材木不可胜用也。 1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无失其时,________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____ 。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________ ,__________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12、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 13、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 。 16、_____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 17、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 。 18、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 , __________。 19、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 ,________。(《蜀道难》) 20、__________,不见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21、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 。主人下马客在船,________ 。

高中语文必修四古诗词

高中语文必修四古诗 词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

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默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3、苏轼在《赤壁赋》写到曹操“,”吟咏其一世之雄的形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周瑜“,,”儒雅从容的形象。 4、《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与《赤壁赋》中的“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 5、柳永在《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借“月”写别情的句子;而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月”抒胸中万千感慨的句子是“,”。 6、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杜甫《登高》中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苏轼《赤壁赋》中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0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0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0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04、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05、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0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历史跌入现实, “,, ”,写出了自己叹惋光阴虚掷的落寞形象;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从现实写到历史, “,,”,写出了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 0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词人的自解自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词人老而不服老,尚思报国的豪情以及深深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诗文默写篇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李商隐

必修五---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大全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大全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yú jiā pín ,gēng zhí bú zú yǐ zìgěi。y?u zh ì yíng shì,píng wú chǔsù,shēng shēng suǒzī,wai jiàn qí shù。qīn gù duō quàn yú w?i zhǎng lì,tuōrán yǒu huái ,qiú zhīmí tú。huì yǒu sì fāng zhī shì,zhū h?u yǐ huìài w?i d?,jiāshū yǐ yú pín kǔ,suí jiàn y?ng yú xiǎo yì。yú shí fēng bō wai jìng ,xīn dàn yuǎn yì,p?ng z? qù jiā bǎi lǐ,gōng tián zhī lì,zú yǐ w

?i jiǔ。gù biàn qiú zhī。jí shǎo rì,juàn r án yǒu guī yú zhī qíng 。h? z??zhì xìng zì rán ,fēi jiǎo lì suǒd?。jīd?ng suīqiē,w?i jǐjiāo bìng 。cháng c?ng r?n shì,jiē kǒu fù z ì yì。yú shì chàng rán kāng kǎi ,shēn kuì píng shēng zhīzhì。y?u wàng yīrěn,dāng liǎn shang xiāo shì。xún ch?ng shì mai sàng yú wǔchāng ,qíng zài jun4 bēn ,zì miǎn qù zhí。zh?ng qiūzhì dōng ,zài guān bā shí yú rì。yīn shì shùn xīn ,mìng piān yuē《guīqù lái xī》。yǐsìsu ì shí yī yua yě。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必修一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 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 *参考阅读 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 教案一: ◆目标要点学法 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词语的音形义和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充分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和在现实中的意义,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通过课外相关阅读和写作等手段,课内外衔接一体,提高自我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高度。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识记理解积累 字音叨(tāo)天席不暇(xiá)暖长沮(jū)渣滓(zǐ) 桀溺(jiénì)夤(yín)缘淫佚(yì)蹶(jué)倒 字形洗练—提炼—凝练—锤炼 惰性—隋朝缴械—激动 蹶倒—撅断—噘嘴—猖獗 席不暇暖—瑕不掩瑜—假戏真做—遐迩闻名 词义叨天:沾光,受到好处; 附丽:依附,附着。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淫佚:放纵。 渣滓: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敷衍:应付了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 题目

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 必修四 一、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5、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6、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9、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10、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 1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13、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14、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 二、名句默写 1、,,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有三秋桂子,。 ,菱歌泛夜,。2、,对长亭晚,。 ,竟无语凝噎。 ,更那堪,。 ,杨柳岸,。 3、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 ,,卷起千堆雪。 ,谈笑间,。 4、,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归去,。 5、,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把吴钩看了,,无人会,。 可惜流年,,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6、想当年,金戈铁马,。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凭谁问,,? 7、,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东篱把酒黄昏后,。 ,帘卷西风,。 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怎敌他、晚来风急! 满地黄花堆积,,! 守著窗儿,! ,到黄昏、点点滴滴。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教案(实用)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教案(实用)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 工作 要求 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 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 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

高中语文必修四名句名篇(全)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名句默写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6.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7.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8.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9.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0.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1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6.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7.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9.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0.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3.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4.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5.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6.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2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必修四情景式默写 《望海潮》(柳永) 1.《望海潮》(柳永)词中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柳永)词中的“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5.《望海潮》(柳永)词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望海潮》(柳永)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7.《望海潮》(柳永)词人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雨霖铃》(柳永) 1.柳永《雨霖铃》一词中渲染分别的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了一种凄凉的况味的句子有_ __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全词上下片过渡的句子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雨霖铃》(柳永)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4.全词情景交融、最为人称道的句子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雨霖铃》(柳永)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7.《雨霖铃》(柳永)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8.《雨霖铃》(柳永)下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9.《雨霖铃》(柳永)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0.《雨霖铃》(柳永)词中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四古诗文

必修四 1 2 滚绣球 3 《窦娥冤》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4 5 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 6 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 7 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8 廉颇蔺相如列传 9 10 《史记》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1 12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 13 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 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14 15 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16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 17 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18 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 19 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 20 21 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2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 宽之至此也。” 23 24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望海潮 26 27 柳永 28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29 30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1 32 33 雨霖铃 34 柳永 35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36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7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8 39 40 念奴娇赤壁怀古 41 苏轼 4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43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44 45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高中语文必修4理解性默写(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必修4理解性默写 《望海潮》 1.《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3.《望海潮》中用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了钱塘江壮阔的景象。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了杭州百姓的游玩之乐。 4.《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城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5.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三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6.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1.《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三句写离别前的景物,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 2.《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历来为

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 3.《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4. 《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写饯别时心情的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船家却不断催促。 5.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写留恋之情,描摹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的情状。 6. 《雨霖铃》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7. 《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阔”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与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阔”字极为相似。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和运筹帷幄。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大江的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来书写自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壮怀莫酬,顿觉年华逝去的感叹。

高中语文必修四古诗文

必修四 滚绣球 《窦娥冤》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教案、沁园春·长沙1【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1925这首词作于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湖南、这年深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统一战线已经确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据写下这首词。重游橘子洲,在长沙停留,动讲习所,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曾于湘潭衡山一带,“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载: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沁园春》《沁园春》双调,《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汉书》13字。上片114 句,五平韵。12句,四平韵;下片【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长沙》的写作背景。.了解《沁园春1 .了解词的发展简史。2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 二、能力培养目标.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1 .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2 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1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珍惜今天的一切,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以乐

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1词人笔下的秋感伤的“悲秋”情调,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又是寒秋景物,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美好的。景是活泼、这里面也含有热爱当然,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感到革命的必要。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对比手法的运用。2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使描绘的形象鲜明,词中含有多种对比,“同“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对比;是暗(未在词中点明)“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含的对比。.极富表现力的语言。3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极富表现力,形象、本词用语精当、“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解决办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1 .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2 .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3 【学生活动设计】.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1 .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23 .观看多媒体。.自由讨论。4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课内美读成诵。1 .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2 背诵二、诵读 .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1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