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2

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2

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2
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2

1.机械制造装备大致可以分为哪四大类?

2.机械制造装备一般功能要求有哪些?其中哪几个指标最重要?

3.柔性化指的是什么? 试排列组合机床、普通机床、柔性制造系统、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柔性化的程度。

4.如何做到用精度低的机床制造精度较高机床来?

5.低速运动平稳性的条件是什么?有何现象?

6、试分析图2-7进给运动力学模型产生爬行的原因?

1)试指出图2-2a)b)d)e)f)工件母线,导线,各采用何种方法加工,需要图中何种成型运动。

2)按运动功能分,机床运动分为哪两类,成形运动分为哪两种运动?

3)试画出图2-2a) b) e) 机床运动原理图,并分别写出运动功能式

4)试写出2-10a)2-10c)运动功能式

1.机床的主要参数包括哪些,基本参数包括哪些?

2.何谓机床的主参数?

3.主轴转速采用有级变速时,为何采用等比数列?

4. 主轴转速系列公比有何特点?

5.若公比 =1.41,n min=40,n max=1800,试按表2-5算出其转速数列。

6.选用公比的原则有哪些?

1)主传动的传动方式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

2)转速图的水平线代表何意思?

3)传动线代表何意思?如何判断传动线的

传动比?相互平行的传动线代表何意思

4)何谓级比?何谓级比指数?

5)12=31?23?26中31代表何意思?23代表何意思?26代表何意思?

6)何谓变速组的变速范围?其和级比指数传动副数有何关系?

7)一般限制最小传动比为多少?最大传动比为多少?原因有哪些?

8)主轴的变速范围与变速组的变速范围有何关系?

9)如何检验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原因是什么?

10)主变速传动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11)为什么要遵循传动循序与扩大循序一致的原则?

1某车床的转速为n=40-1800r/min,公比φ=1.41,电动机转速1440 r/min,试拟定结构式,验算变速组变速范围,画出转速图。

2 用于成批生产的车床,主轴转速n=45-500r/min,z=8级,为简化机构采用双速电机n电=720/1440r/min,试写出定结构式,验算变速组变速范围,画出转速图和传

动系统图。

3 最后一个扩大组变速范围为多少?φ=1.41或1.26时,最大总变速级数、主轴转速的最大变速范围各为多少?为什么?

4 一般机床主轴转速的最大变速范围为多少?采用何种方法扩大变速范围?

1)结构式18=21?32?26?26-6中,最后一个扩大组为何写成26而不写成212?-6代表何意思?如何得到的?

2)图2-15的结构式如何写的?并联传动如何在结构式有所反映?在传动系统图有所反映?

3)由图2-21说明何谓恒功率传动?何谓恒扭矩传动,何谓计算转速?

4)如何判断计算转速?

5)试判断图2-15的轴、最小齿轮的计算转速。

1.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常用那种电机?有何特点?若电机恒功率调速区间750-1000rpn,则电机恒功率变速范围R dp 为多少?

2.为何电动机与主轴之间要串联一个分级变

速箱?分级变速箱的转速级数z 一般为几级?

3.若变速箱的变速级数为2,则其结构式如何写的?试画出转速图与传动系统图。

4.试确定其主轴恒功率变速范围?并画出功

率特性图?试在图上标出 及R dp ,

与R dp 为何种关系不出现功率缺口? 与Z 有何种关系?

5.图2-31结构式是如何写的?为何出现功率缺口?功率缺口最低功率用何公式计算? 若变速箱传动路线 ,则主轴的恒功率变速范围为多少? 若换一个传动路线 则主轴的恒功率变速范围?

1)进给传动系统最主要基本要求有哪些?

2)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分为几类?进给电机一般采用何种电机,有何特性?

3)对数控机床进给系统齿轮副有何要求?

4)为何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

5)滚珠丝杠支承方式有哪三种?有何特f ?f ?f ?346666

34→34206661→,

点?图2-47,图2-48为何种支承方式?

6)为何滚珠采用滚珠丝杠采用双螺母结构?预紧方式有哪两种?

7)两端固定的滚珠丝杠为何预拉伸?预拉伸螺母在哪?预拉伸过后的丝杠内部产生何应力?

1.主轴部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2.试说明主轴轴承名称?各有何特点?

3.角接触轴承有何特点?以图3-10说明其组配形式。

4.承受轴向力的轴承配置形式有哪四种?

5.主轴轴承配置属于哪三种型,各有何特点。

6.图3-14a、c及图3-16,图3-17从左到右轴承的名称?承受轴向力轴承位置配置形式?并画出传动简图?各有何特点?

7. 图2-23、图2-24,从左到右轴承的名称?承受轴向力轴承位置配置形式?并画出传动简图?各有何特点?

8.试画出图2-23、图2-24轴承承受轴向力传递路线

9.轴承的精度其排序是怎样的?

1)支承件是指哪些大件?支承件满足哪些

最基本功能?

2)表3-4说明支承件形状应该如何选择?3)何谓肋板?水平布置的肋板、垂直放置的肋板、斜向肋板各有助于提高哪些抗弯刚度?图3-34为何种肋板?

4)何谓肋条?其用途是怎样的?

5)支承件有哪些材料?各有何特性?

6)支承件提高阻尼的办法有哪些?

1.导轨的功用有哪些?导轨的截面形状有哪几种?图3-48是何种导轨组合,压板在哪儿?

2.何谓压板,镶条?从图3-53a用箭头指出压板和镶条,其功能是怎样的?

3导轨的结构类型分为几种?塑料导轨分为哪几种?其共有特性是怎样的?镶钢导轨主要提高导轨什么特性?

4.卸荷导轨分为哪几种? 其有何共有特性?

5.滚动导轨最大优点是什么?

6.如何减少导轨磨损?如何使导轨均匀磨损?

1)机床刀架和自动换刀装置一般用于何种场合?

2)数控车床液压回转刀架(图3-74)

换刀时有几个动作,如何实现的?

3)回转刀架转位机构有哪几种?定位机构呢?

4)自动换刀装置换刀刀库及换刀机械手有哪几种?其换刀时有几个动作?

5)图3-85中,刀库如何实现选刀动作,及所选的刀具刀头朝下?

6)图3-86中,换刀机械手如何完成抓刀及拔刀动作?如何换刀(回转180°)及插刀动作?如何回位(反向回转75°)?

7)图3-87中的换刀机械手在换刀过程中,如何达到锁刀的目的?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在账户贷方的是()。A A.费用的增加 B.收入的增加 C.负债的减少 D.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记借,减少记贷;收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减少记借。 2、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企业会计制度》将的会计科目分为()。 B A.六类 B.五类 C.七类 D.三类 资产、负债、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 3、借贷记帐法中资产类帐户的余额一般在()。 B A.无余额 B.借方 C.贷方 D.借方或贷方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 A A.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C.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D.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5、下列错误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是()。 D A.重记经济业务 B.借贷方向相反 C.漏记经济业务 D.借贷金额不等 试算平衡的具体内容就是检查会计分录的借贷金额是否平衡。 6、“待摊费用”账户本期期初余额3500元,借方本期发生额1500元,本期摊销500元,则该账户期末余额为()。 B

A.借方4500元 B.贷方4500元 C.借方3500元 D.贷方1000元 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按照资产类账户计算期末余额。 7、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是根据()的基本原理。 C A.账户结构 B.会计要素划分的类别 C.会计等式 D.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内容 8、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D A.一个账户 B.两个账户 C.三个账户 D.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 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D A.同增、同减、有增、有减 B.同收、同付、有收、有付 C.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D 10、会计账户的开设依据是()。C 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 C.会计科目 D.会计方法 11、收到某单位的预付购货款存入银行,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是() B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得减少 B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增加 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 D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得减少 借:银行存款(资产) 贷:预收账款(负债) 12、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期末余额()。 C A.只能在借方 B.只能在贷方 C.只能在账户的一方 D.可能在借方或贷方 某些账户的余额是只可能出现在借方的,比如现金账户。 13、一般来说双重性质账户的期末余额( )。C A.在借方 B.在贷方

选择题习题与解答(第一章、第二章)

选择题习题与解答(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 B )。 A.军事领域B.政治领域 C.工厂D.经济领域 2.从长远来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 C )。 A.经济力B.外交力 C.领导力D.军事力 3.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B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权力属性 D.服务性 4.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B)。 A.精通业务和技术的专家B.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C.精通软件设计的专家D.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 5.道家的政治思想是(C )。 A.以德治国B.仁政 C.无为而治D.法治 6.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A)。 A.人本思想 B.民本思想 C.谋断分离的思想D.重视纳谏的思想 7.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D)。 A.领导者的个性特质 B.不同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对领导绩效的影响 C.领导者的影响力 D.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8.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器理论是由以史蒂文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的具有(C)的领导理论。 A.权威理论色彩B.行为理论色彩 C.权变理论色彩D.特质理论色彩 9.我国领导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B)。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0.在伯恩斯编制的测量超越型领导的问卷MLQ(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中,超越型领导包括三个子维度,分别是领导魅力、个性化关怀和(C )。 A.良好的沟通 B.协作精神 C.智能激发 D.动机激励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分工主要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他们是(AB)。 A.横向分工B.纵向分工 C.结构分工D.功能分工

《财务管理》第一章及第二章习题

《财务管理》第一章及第二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的资金运动以(D)完整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A.生产形式 B.实物形式 C.价值形式 D.流通形式 2.国家的理财活动属于(C)研究的范畴。 A.财务管理学 B.家政学 C.财政学 D.政治经济学 3.企业的理财是(D)的循环过程。 A.用财—生财—聚财 B.用财—聚财—生财—聚财 C.用财—生财—用财 D.用财—生财—聚财—用财 4.就企业理财活动而言,下列各项那些是企业可以改变的(D)。 A.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B.金融市场环境 C.国家税务法规 D.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状况 5.企业在资金运动过程中与各方面发生的(D)是企业的财务关系。 A.货币关系 B.往来关系 C.结算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6.企业向国家交纳税金的财务关系,在性质上属于(C)关系。 A.资金结算 B.资金融通 C.资金分配 D.资金借贷 7.(B)是比较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 A.利润最大化 B.每股收益最大化 C.每股现金流量最大化 D.企业财富最大化 8.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C)。 A.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不完全一致 B.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 C.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D.经营者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9.按利率与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的关系,可将利率分为(B)。 A.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 B.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C.基准利率与套算利率 D.名义利率与浮动利率 10.从理论上讲,货币时间价值是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C)。 A.销售利润率 B.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C.投资收益率 D.利息率 11.今天将100元存入银行,银行存款年利率为5%,一年后这100元的货币时间价值是(B)。 A.5元 B.105元 C.110元 D.95元 12.将1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6%,每半年复利一次,则实际利率为(A)。 A.6.09% B.3% C.3.045% D.6% 13.企业购买公司债券,如果名义利率相同,选择何种计息期对企业最有利(A)。 A.按月计息 B.按季计息 C.按半年计息 D.按年计息 14.从个别理财主体的角度看,风险分为(C)。 A.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 B.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C.市场风险和企业特别风险 D.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

数值分析第二章复习与思考题

第二章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它们是如何构造的?有何重要性质? 答:若n 次多项式()),,1,0(n j x l j =在1+n 个节点n x x x <<< 10上满足条件 (),,,1,0,, ,0, ,1n k j j k j k x l k j =?? ?≠== 则称这1+n 个n 次多项式()()()x l x l x l n ,,,10 为节点n x x x ,,,10 上的n 次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 以()x l k 为例,由()x l k 所满足的条件以及()x l k 为n 次多项式,可设 ()()()()()n k k k x x x x x x x x A x l ----=+- 110, 其中A 为常数,利用()1=k k x l 得 ()()()()n k k k k k k x x x x x x x x A ----=+- 1101, 故 ()()()() n k k k k k k x x x x x x x x A ----= +- 1101 , 即 ()()()()()()()()∏ ≠=+-+---=--------=n k j j j k j n k k k k k k n k k k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l 0110110)( . 对于()),,1,0(n i x l i =,有 ()n k x x l x n i k i k i ,,1,00 ==∑=,特别当0=k 时,有 ()∑==n i i x l 0 1. 2.什么是牛顿基函数?它与单项式基{ }n x x ,,,1 有何不同? 答:称()()()(){ }10100,,,,1------n x x x x x x x x x x 为节点n x x x ,,,10 上的牛顿基函数,利用牛顿基函数,节点n x x x ,,,10 上的n 次牛顿插值多项式()x P n 可以表示为 ()()()()10010---++-+=n n n x x x x a x x a a x P 其中[]n k x x x f a k k ,,1,0,,,,10 ==.与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不同,牛顿插值基函数在增加节点时可以通过递推逐步得到高次的插值多项式,例如 ()()()()k k k k x x x x a x P x P --+=++ 011,

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图中() A. 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 B. 湖泊湿地,b能和缓的加热大气 C. 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 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读下列图表,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 B.上海中雨,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C.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 D.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 4.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下图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左图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右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 某种辐射。回答5-6题。 5.乙图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6.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据石家庄机场透露,7日,16时30分,受雾霾影响 石家庄机场能见度由1400米骤降至100米,导致55个

航班被迫取消。16时58分石家庄机场能见度提高,达到起飞标准,第一个离港航班NS3267石家庄至深圳顺利起飞,机场航班陆续恢复正常。下图为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回答7-8题。 7.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8.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多雾,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火山冬天是指因一座较大的火山爆发,全球数年或者某年没有夏天而只有冬天。2014年9月2日冰岛东南部的巴达本加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下图为火山喷发对大气影响示意图。回答9-10题。 9.火山冬天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A.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弥漫在对流层散射了太阳辐射 B.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到达平流层削弱了太阳辐射 C.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D.火山喷发形成酸雨削弱了太阳辐射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爆发的动力是太阳辐射 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对航空运输不会产生影响 C.冰岛冬季受低压控制,天气晴朗 D.火山喷发可能会导致降雨量增大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实验(如下图)。完成11-12题。 1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 水循环 B. 温室效应 C. 热力环流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回答13-14

第二章 练习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8.?把认识的客体看作是进入实践活动的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 的客观事物,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1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 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客观真理与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 ) A.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 B.同一意义的问题 C.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4.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于深化 16.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 ) A.相对性 B.阶级性 C.主观性 D.绝对性 18.“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20.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 )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局限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2.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A.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相符合 B.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C.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课后习题一(第一章、第二章)

课后习题一(第一章、第二章) 1、ENIAC所用的主要元件是( C ) A. 集成电路 B. 晶体管 C. 电子管 D. 以上均不对 2、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新型机器不断推陈出新,不管怎么更新,依然保有“存储程序”的概念,最早提出这种概念的是( B ) A. 巴贝奇 B. 冯.诺依曼 C. 帕斯卡 D. 贝尔 3、个人计算机(PC)是属于( C )类计算机 A. 大型计算机 B. 小型机 C. 微型计算机 D. 超级计算机 4、电子计算机的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合并为( A ) A. CPU B. ALU C. 主机 D. I/O 5、1字节(BYTE)对应( B )位二进制数 A. 1 B. 8 C. 16 D. 不确定 6、计算机中关于ALU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只做算术运算,不做逻辑运算 B. 只做加法 C. 能存放运算结果 D. 以上均不对 7、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D ) A.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 B. 外部设备和主机 C. 主机和实用程序 D. 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8、至今为止,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仍以二进制方式表示的理由主要是(C ) A. 节约元件 B. 运算速度快 C. 物理器件性能所致 D. 信息处理方便 9、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B ) A.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 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 堆栈操作 D. 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10、某寄存器中的值可能是操作数,也可能是地址,只有计算机的( C )才能识别它 A. 译码器 B. 判断程序 C. 指令 D. 时序信号 11、比特(bit)也称作字位,1比特对应( A )位二进制数 A. 1 B. 8 C. 16 D. 不确定 12、下列( A )是软件 A. 操作系统 B. 键盘 C. CPU D. 液晶显示器 13、下列( D )不是输入设备 A. 磁盘驱动器 B. 键盘 C. 鼠标器 D. 打印机 14、下列各装置中,( A )具有输入及输出功能 A. 磁盘驱动器 B. 键盘 C. 传统显示器(无触控功能) D. 打印机 15、基本上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语言是由0与1组成的语言,此种语言称为( C ) A. 人工语言 B. 汇编语言 C. 机器语言 D. 高级语言 16、某微机系统以16位来表示地址,则该计算机系统有( C )个地址空间 216 65536 A. 256 B. 65535 C. 65536 D. 131072 17、一片1MB的磁盘能存储( B )的数据 A. 210字节 B. 220字节 C. 230字节 D. 240字节 18、计算机中( B )负责指令译码

第2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2章 负荷计算 2-1 什么叫负荷曲线?有哪几种?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答: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一种图形,反映了用户用电的特点和规律。 负荷曲线按负荷的功率性质不同,分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曲线;按时间单位的不同,分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按负荷对象不同,分用户,车间或某类设备负荷曲线。 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平均负荷和负荷系数。 2-2 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和年平均负荷?什么叫负荷系数? 答: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指负荷以年最大负荷max P 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这段时间就是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年最大负荷max P 指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为防偶然性,这样的工作班至少要在负荷最大的月份出现2~3次)30分钟平均功率的最大值,因此年最大负荷有时也称为30分钟最大负荷30P 。 负荷系数L K 是指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 2-3 什么叫计算负荷?为什么计算负荷通常采用30min 最大负荷?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有何意义? 答:计算负荷是指导体中通过一个等效负荷时,导体的最高温升正好和通过实际的变动负荷时产生的最高温升相等,该等效负荷就称为计算负荷。 导体通过电流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大约为(3~4)τ,τ为发热时间常数。对中小截面的导体,其τ约为10min 左右,故截流倒替约经 30min 后达到稳定温升值。但是,由于较大截面的导体发热时间常数往往大于10min ,30min 还不能达到稳定温升。由此可见,计算负荷 Pc 实际上与30min 最大负荷基本是相当的。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计算负荷的确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合理。计算负荷不能定得太大,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过大而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计算负荷也不能定得太小,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长期处于过负荷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体过早老化甚至烧毁。 2-4 各工作制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如何确定? 答:长期工作制和短期工作制的设备容量就是该设备的铭牌额定功率,即Pe=PN 。 反复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是指某负荷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换算到统一的负荷持续率下的功率。 2-5 需要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答:所有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并不等于其设备容量,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比值关系,因此需要引进需要系数的概念,即: c d e P K P =。 式中,Kd 为需要系数;Pc 为计算负荷;Pe 为设备容量。 形成该系数的原因有: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是指输出容量,它与输入容量之间有一个平

2 第二章 练习题

练习题第二章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要点和保育要求 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正确答案,并填写在括号中 1.近点是指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儿童年龄越小近点越近,8岁儿童的近点平均约() (1)6.6cm (2)8.6cm (3)10.6cm (4)12.6cm 2.人眼看近处物体需要进行调节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调节能力的改变主要靠()的变化来实现。 (1)角膜(2)瞳孔(3)晶状体(4)睫状体 3.进入黑暗的房间时,()让我们适应黑暗的环境。 (1)视锥细胞(2)视杆细胞(3)感光细胞(4)神经细胞 4.正常学前儿童远视力(),但可以看清近处细小物体。 (1)低于5.0 (2)等于5.0 (3)高于5.0 (4)不确定 5.关于近视说法不正确的是()。 (1)眼轴长度正常而晶状体曲折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2)晶状体曲折力正常而眼球前后轴过长可引起近视 (3)视力低下就是近视 (4)儿童少年视力状况与视觉器官的发育密切关联 6.()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主要完成眼的结构性发育。 (1)0~3 (2)3~6 (3)6~10 (4)10~13 7.儿童听到较大的声音要(),以防强烈的声音震破鼓膜。 (1)快速离开(2)闭眼捂耳(3)蹲下捂耳(4)张嘴捂耳 9.下列哪种药物具有耳毒性?() (1)青霉素(2)红霉素(3)链霉素(4)布洛芬 9.学前儿童的长骨处于稳速的生长阶段,表现为儿童身高每年大约增加()。(1)3~5cm (2)5~7cm (3)7~9cm (4)8~10cm 10.发育成熟的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学前儿童脊柱的生理弯曲( )。 (1)尚未形成(2)虽已形成但尚未固定(3)已经固定(4)不确定

第一章与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 四、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在文件管理系统中( )。 A)文件内部数据之间有联系,文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文件内部数据之间有联系,文件之间有联系 C)文件内部数据之间没有联系,文件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D)文件内部数据之间没有联系,文件之间有联系 2.下列属于文件系统特点的是( )。 A)文件内部的数据有结构B)数据可为多个用户共享 C)数据和应用程序相互依赖D)减少和控制了数据冗余 3.以下关于数据库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数据库表中只存在数据项之间的联系B)数据项和记录之间都存在联系 C)数据项之间无联系,记录之间存在联系D)数据项之间和记录之间都不存在联系 4.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操作系统D)数据库应用程序 5.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 )、数据库、应用程序和用户构成的有机整体。 A)网络软件B)管理信息系统C)数据库管理系统D)决策支持系统 6.不同实体是根据( )来区分的。 A)名字B)属性值的不同C)代表的对象D)属性的多少 7.把实体一联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之间多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 ( )。 A)建立新的属性来实现B)建立新的关键字来实现 C)建立新的关系来实现D)建立新的实体来实现 8.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 )。 A)层次、网状、关系B)顺序、分支、循环C)总线型、星型、环型D)或、与、非 9.如果一个班级只能有一个班长,且一个班长不能同时担任其他班的班长,班级和班长是( )。 A)一对一联系B)多对一联系C)多对多联系D)一对多联系 10.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实现"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是通过( )实现。 A)候选码B)主码C)外码D)超码 11.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结构是( ) A)树B)图C)队列D)二维表 12. Visual FoxPro是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谓的关系是指( )。 A)表中各记录之间有一定的关系B)表中各宇段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C)一个表与另一个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D)数据模型满足二维表的关系 13.二维表中一行对应表文件中的一个( )。 A)宇段B)属性C)记录D)数据项 14.在关系理论中,把二维表表头中的栏目称为( )。 A)数据项B)元组C)结构D)属性名 15、对关系S和关系R进行集合运算,结果中既包含S中元组也包含R中元组,这种集合运算称为()。 A)并运算B)交运算C)差运算D)积运算 16、专门的关系运算不包括()。

第2章 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2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1.Q235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哪4个阶段,可得到哪些强度指标? (1)弹性阶段。 钢材在此阶段,当荷载降为零时(完全卸载),变形也降为零(回到原点)。Q235钢的比例极限f p≈200N/mm2,对应的应变εp≈0.1%。 (2)弹塑性和屈服阶段。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应变增大加快,材料进入弹塑性阶段。随后,应力呈锯齿状波动,甚至出现应力不增加而应变仍在继续发展的现象,卸载后试件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长度,这个阶段称之为屈服阶段。Q235钢的屈服点f y≈235N/mm2,对应的应变εp≈0.15%,流幅ε≈0.15%~2.5%。 (3)强化阶段。 屈服阶段之后,曲线再度上升,但应变的增加快于应力的增加,塑性特征明显,这个阶段称为强化阶段。对应于最高点的应力为抗拉强度或极限强度fu。 (4)颈缩阶段。 到达极限强度后,试件出现局部截面横向收缩,塑性变形迅速增大,即颈缩现象。此时,只要荷载不断降低,变形能继续发展,直至试件断裂。 2.什么叫屈强比,它对结构设计有何意义? 钢材的屈服强度(屈服点)f y与抗拉强度fu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是衡量钢材强度储备的一个系数。屈强比越低,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屈强比愈低钢材的安全储备愈大,但屈强比过小时,钢材强度的利用率太低,不够经济;屈强比过大时,安全储备太小,且构件变形能力小。 3.什么叫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各有什么特征? 钢材在静力单向均匀拉伸下,试件破坏前有很大的塑性应变,这种破坏称为塑性破坏。钢结构中的钢材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会发生另一种破坏,即脆性破坏,两者的破坏特征有明显的区别。 塑性破坏是指构件产生明显的变形、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强度后而发生的破坏,破坏断口呈纤维状,色泽发暗,破坏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且变形持续时间长,容易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脆性破坏是在塑性变形很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破坏时构件的计算应力可能小于钢材的屈服点fy,破坏的断口平齐并呈有光泽的晶粒状。由于脆性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征兆,不能及时觉察和补救,破坏后果严重。 4.钢结构对钢材有哪些要求? 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钢结构所用的钢材应满足以下要求: (1)强度钢材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屈服强度(屈服点)fy和抗拉强度fu,可通过钢材的静力单向拉伸试验获得。屈服强度fy和抗拉强度fu是承重结构所用钢材应具有的基本保证项目,对一般非承重结构构件所用钢材只要保证抗拉强度即可。 (2)塑性塑性是指钢材在应力超过屈服点后,能产生显著的残余变形(塑性变形)而不立即断裂的性质。衡量钢材塑性好坏的主要指标是伸长率δ和截面收缩率ψ,它由钢材的静力单向拉伸试验得到。承重结构用的钢材,不论在静力荷载或动力荷载作用下,以及在加

会计基础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完美

会计基础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的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称为( )。 A.资产 B.利得 C.收入 D.利润 2.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称为( )。 A.费用 B.损失 C.负债 D.所有者权益 3.广义的权益一般包括( )。A.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B.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 C.所有者权益 D.资产和债权人权益 4.下列属于资产项目的是( )。 A.原材料 B.预收账款 C.实收资本 D.资本公积 5.( )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A.会计科目 B.会计原则 C.会计要素 D。会计方法 6.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变现、出售或耗用期限在( )的资产。 A.一年以内 B.—个正常营业周期以内 C.超过一年的—个营业周期以内D.超过两年的—个营业周期以内 7.下列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是( )。 A.存货 B.厂房 C.机器设备 D.专利权 8.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 )。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B.所有者的投资 C.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 D.实收资本与未分配利润之和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收入要素内容的是( )。 A.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C.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D.营业外收入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费用要素内容的是( )。 A.销售费用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预付账款 11.下列项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 A.长期借款 B.银行存款 C.预收账款 D.实收资本 12.下列项目中,属于货币资金的是( )。 A.商业承兑汇票 D.银行承兑汇票 C.银行本票存款 D.可转换债券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收入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经济利益的流入必然是由收入形成的 C.只有日常经营活动才会产生支出D费用就是成本 14.会计科目是指对( )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经济业务 B.会计要素 C.会计账户 D.会计信息 15.会计科目按其所( )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A.反映的会计对象 B.反映的经济业务 C.归属的会计要素 D.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 16.( )不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A.重要性原则 B.合法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实用性原则 17. ( )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A.合法性 B.相关睦 C.谨慎陛 D.实用性 18.会计科目是对( )的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doc

授课专题名称授课时间学生姓名 显名教育TIDE 体系学员课堂习题 月日时至时 一、单选题(共15 题;共 30 分) 1、如图所示,由 1 分子磷酸、 1 分子含氮碱基和 1 分子化合物 a 构成了化合物b,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m 为腺嘌呤,则 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若 m 为尿嘧啶,则DNA 中肯定不含 b 这种化合物 C、若 a 为核糖,则 b 为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 D、若由 b 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 b 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2、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以下关于DNA 与 RNA 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 是()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分相同 B、构成的碱基相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3、细胞中元素组成与磷脂完全相同的高分子化合物是() A、淀粉和糖原 B、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C、氨基酸和核苷酸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4、下面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以上这三种氨基酸的R 基依次是﹣ H、﹣ CH3、﹣ CH2 OH 27 种 B、将这三种氨基酸(足量)置于适宜条件下,经脱水缩合可形成三肽化合物最多有 C、甲是最简单的氨基酸 D、从上式可看出,只要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就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5、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 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中,DNA 不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RNA 不分布在细胞核中 B、细胞核由DNA 构成,细胞质由RNA 构成 C、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 D、实验结果反映了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DNA 只分布在细胞核中和RNA 只分别在细胞质中 6、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 A、5、2、8 B、 4、 2、2

第二章 思考题

第二章 思考题 1.下列各过程中的运算式,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 (1) 理想气体真空膨胀:12ln V V nR S =Δ (2) 水在298K ,p θ下蒸发:T G H S Δ?Δ=Δ (3) 恒温恒压可逆电池反应:T H S Δ=Δ (4)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Δ21p p dp T V S (5) 恒温恒压条件下可逆相变:p T G S ])([?Δ??=Δ 2.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 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的,而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2) 有人用下列事实来否定热力学第二定律,请指出错误所在 (3)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U=0,热全部变成了功,与开氏说法不符。 (a) 冷冻机可以从低温热源吸热放给高温热源,这与克氏说法不符。 (b) 被压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复原,这是个从单一热源吸热对外做功的过程与开氏说法不符。 (4) 凡熵增加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5) 不可逆过程的熵永不减少。 (6) 体系达平衡时熵值最大,自由能最小。 (7) 某体系当内能、体积恒定时,?S <0的过程则不能发生。 (8) 某体系从始态经一个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为了计算某些热力学函数 的变量,可以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从某一始态出发到达同一终态。 (9) 在绝热体系中,发生一个不可逆过程从状态I→II,无论用什么方法,体 系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状态了。 (10)绝热循环过程一定是个可逆循环过程。 (11)C p 恒大于C v 。

3. 体系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 ) (a)体系的熵增加 (b)体系吸热大于对外做功 (c)环境的熵一定增加 (d)环境内能减少 4. 在383K ,p θ下,1mol 过热水蒸气凝结成水,则体系、环境及总的熵变为( ) (a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 (b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 (c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 (d )000<Δ>Δ<Δuniv surr syst S S S ,,

建筑工程测量第二章练习题2

第二章水准测量 一、思考题 (1)水准测量的原理是什么?计算高程的方法有哪几种? (2)水准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视准轴?什么是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4)什么是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5)长水准管轴和圆水准器轴是怎样定义的?何谓水准管分划值? (6)水准仪的使用包括哪些操作步骤? (7)试述水准测量的计算校核;其作用是什么? (8)简述水准测量中测站检核的方法。 (9)水准测量的内业工作有哪些? (10)微倾水准仪有哪几条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11)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有哪些内容?

(12) 为什么要把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地点进行观测? (13) 水准测量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二、单选题 2-1、水准仪的( )应平行于仪器竖轴。 A 视准轴 B 圆水准器轴 C 十字丝横丝 D 管水准器轴 2-2、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 A 内圆弧的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3、在普通水准测量中,应在水准尺上读取( )位数。 A 5 B 3 C 2 D 4 2-4、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 的读数a=2.713m ,前尺B 的读数为b=1.401m ,已知A 点高程为15.000m ,则视线高程为( )m 。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前视点B 的读数小,则有( )。 A.A 点比B 点低 B.A 点比B 点高 C.A 点与B 点可能同高 D.A 、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自动安平水准仪,( )。 A.既没有圆水准器也没有管水准器 B.没有圆水准器 C. 既有圆水准器也有管水准器 D.没有管水准器 2-7、水准测量中,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 A 视准轴水平 B 竖轴铅垂 C 十字丝横丝水平 D A,B,C 都不是 2-8、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为( )。 A 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 B 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 C 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D 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2-9、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 A 看清十字丝 B 看清物像 C 消除视差 2-10、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 )。 A 物像清晰 B 十字丝分划板清晰 C 物像位于十字丝分划板面上 2-11、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 A 高于前尺点 B 低于前尺点 C 高于测站点 A 等于前尺点 2-12、水准测量时,尺垫应放置在( )。 A 水准点 B 转点 C 土质松软的水准点上 D 需要立尺的所有点 2-13、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 A 观测时眼睛位置不正确 B 目镜调焦不正确 C 前后视距不相等 D 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不重合 2-14、检验水准仪的i 角时,A ,B 两点相距80m ,将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中间,测得高差=AB h 0.125m ,将水准仪安置在距离B 点2~3m 的地方,测得的高差为='AB h =0.186m ,则水准仪的i 角为( ) A 157″ B -157″ C 0.00076″ D –0.00076″ 2-15、水准测量中,调整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 A 竖轴竖直 B 视准轴水平 C 十字丝横丝水平 D 十字丝竖丝竖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 基本概念 思考题 1. 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习题 1-3 某容器被一刚性壁分为两部分,在容器不同部位装有3块压力表,如图1-9所示。压力表B 上的读数为1.75 bar ,表A 的读数为1.10 bar ,如果大气压力计读数为0.97 bar ,试确定表C 的读数及两部分容器内气体的绝对压力。 解: bar p p p a b 07.210.197.01=+=+= bar p p p b 32.075.107.212=?=?= < 0.97 bar bar p p p b C 65.032.097.02=?=?= 1-4 如图1-10所示一圆筒形容器,其直径为450 mm ,表A 的读数为360 kPa , 表B 的读数为170 kPa ,大气压力为100 mmHg ,试求,⑴ 真空室及1、2两室的绝对压力;⑵ 表C 的读数;⑶ 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解: kPa H p p p b 0g mm 0100100==-==汞柱真空室? kPa p p p a 36036001=+=+=真空室 kPa p p p b 19017036012=?=?= kPa p p p b c 190190==?=真空室

第2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一台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 =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R L =2000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 =50V ,则常数e K =__________,斜率C=___________。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3.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刷没有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位置上,试问此时电机正、反转时的输出特性是否一样?为什么? 4. 根据上题1中已知条件,求该转速下的输出电流I a 和空载输出电压U a0。 5.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电压与_________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6.测速发电机转速为零时,实际输出电压不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称为____________。 7.与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相比,直流测速发电机有何优点? 8. 用作阻尼组件的交流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斜率_________,而对线性度等精度指针的要求是次要的。 9.为了减小由于磁路和转子电的不对称性对性能的影响,杯形转子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通常是( ) A.二极电机 B.四极电机 C.六极电机 D.八极电机 10.为什么异步测速发电机的转子都用非磁性空心杯结构,而不用鼠笼式结构? 11.异步测速发电机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与转子转速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非线性同方向变化; C.成正比; D.非线性反方向变化 答案 1、.一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 =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R L =2000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 =50V ,则常数e K =_0.1817_,斜率C=_____0.1667_____。 Cn n R R U L a a =+=1Ke =50 C=50/3000=0.1667 e K =C(L a R R +1)=0.1667 X (1+180/2000)=0.181703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答:直流测速发电机,当不考虑电枢反应,且认为励磁磁通?、R a 和R L 都能保持为常数时可认为其特性是线性的。

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练习题(上) 一、(公允价值法: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南方公司2014年1月1日购买A公司5%的股权1 000 000股,不构成重大影响,发生交易费用50 000元,每股市价3元。年末A公司宣布净利润5 000 000元,其中30%用于支付现金股利。年末该股票每股市价3.5元。 要求:分别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该股权投资各环节(购买、股利和期末调整)进行会计处理。 二、(成本法和权益法) 南方公司2014年1月1日购买A公司30%的股权6 000 000股,发生交易费用500 000元,每股市价3元。年末A公司净资产增加6 000 000元,其中5 000 000元为当年实现的净利润,500 000元为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增加的其他综合收益,另外500 000元为A公司除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因素导致公司净资产变动的其他资产公积的增加。公司用净利润的30%用于支付现金股利。 2015年度,A公司净资产减少1 000 000元,其中800 000元为当年实现的净利润,200 000元为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减少的其他综合收益,要求:分别按成本法(控制)和权益法(重大影响)对两年该股权投资各环节(购买、股利和期末调整)进行会计处理。 三、(完全权益法) 南方公司2014年1月1日购买A公司20%的股权4 000 000股,构成对A公司经营的重大影响,发生交易费用300 000元,每股市价3元。购买日A公司净

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2 000 000元,其中存货重估公允价值高于账面200 000元,一项固定资产重估升值1 800 000元(该固定资产剩余寿命为十年,无残值),年末A公司升值存货已售出,实现净利润5 000 000元,公司用其中30%用于支付现金股利。另外,该年度南方公司向A公司销售商品600 000元,成本450 000元,A公司对外出售一半。 2015年度,A公司实现净利润5 000 000元,其中用30%发放现金股利。另外,上年从南方公司购买商品当年已经全部销售,同时,A公司本年向南方公司销售商品800 000元,成本600 000元,全部形成南方公司当年期末存货。 要求:对2014年和2015年该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 2014年 购买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2300000 贷:银行存款12300000 净利调整: 调整后的净利=5000000-200000-180000-150000*0.5=4545000 应享收益=4545000*0.2=909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909000 贷:投资收益909000 股利: 借:应收股利3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00000 2015年 净利调整: 调整后净利=5000000-180000+150000*0.5-200000=4695000 应享收益=4695000*0.2=939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939000 贷:投资收益939000 股利: 借:应收股利3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00000 四、(公允价值法转权益法和成本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