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细菌中欧氏杆菌归属于肠杆菌科,这类病原菌的分子 遗传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较肺炎双球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迟 了近40年,较DNA双螺旋的发现晚了将近20年。
20世纪50~70年代是植物病原细菌基因操作技术积累的时期。
1953~1956,D.T. Klein ﹠R. M. Klein 发现根癌土壤杆菌的基因 转化与致病性有关的现象。
细菌无毒基因产物在植物细胞内的定位及气与激发子 HR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表明,无 毒基因产物实现其激发子功能的场所不在胞外空间,而是 依赖于功能性hrp(Hypersensitive responses and pathogenicity)基因产物直接将无毒基因产物从菌体内转移到寄主细 胞质内,从而实现其激发子功能。
5.1.1 植物病毒无毒基因的研究
TMV等近10种病毒的无毒基因已得到研究,现已明 确的病毒无毒基因产物均为病毒致病相关功能蛋白,包括 病毒外壳蛋白、复制酶蛋白和运动蛋白。
1986,Beachy, et al.将TMV U1株的外壳蛋白cDNA转 入烟草细胞,获得了高抗性的烟草植物,此后,利用外壳 蛋白基因获得抗病毒病植物的方法很快被应用到其他病毒 和植物上。
欧氏杆菌(Erwinia spp)
欧氏杆菌与大肠杆菌相近,同时也是重要植物病原细菌,
因此开始分子遗传学研究较早。20世纪70年代,M.P.Starr实
验室进行了欧氏杆菌Hfr菌株的结合遗传学研究,,利用营养
缺陷型标记转移法对其致病基因进行作图,结果表明,致病基因
位于染色体上his和thr两个基因之间.
ppt课件
15
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能激活植物自身防御系统 的无毒基因与适合于植物背景、非专一性的病原物诱导启动子 组合成嵌合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中。通过农杆菌或基因枪 的介导转化植物,可筛选出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和细菌病害的转 基因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