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_以2005年_龙王_台风为例_陈香
- 格式:pdf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6
2005年台风“泰利”和2008年台风“凤凰”雨水情概述2005年台风“泰利”和2008年台风“凤凰”雨水情概述2005年第13号超强台风“泰利”2005年第13号超强台风“泰利”~于8月27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8日14时加强成为台风~30日2时加强为超强台风。
9月1日6时在台湾花莲附近登陆~同日下午14:30左右在福建莆田平海镇再次登陆~中心风力13级~风速40m/s~登陆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17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9月2日上午~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气压。
2005年13号超强台风“泰利”路径图一、雨情受第13号超强台风“泰利”影响~ 9月1,4日我省大别山- 1 -区及江淮之间中部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台风暴雨来势猛~强度大~引发淮河、淠河、滁河大水和山洪泥石流。
9月1日下午台风开始影响我省~全省普降小到中雨~大别山区部分地区中到大雨。
9月2日降雨强度加大~大别山部分地区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江淮之间大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金寨县张冲站480mm、三合站385.3mm、汤店站377.2mm、面冲站372.2mm、青菜冲站349.1mm、油店站343.9mm、双河站334.7mm、响洪甸站226.9mm~霍山县石家河站393.7mm、诸佛庵站374.2mm~庐江县汤池站384.5mm~望江县杨家河站342.7mm、望家岭站342.2mm~潜山县逆水站329.2mm~岳西县站308mm较大,淮北和江南大部分地区降小雨15 mm以内。
9月3日暴雨区东扩~全省除淮北北部和江南南部降小到中雨外~其余地区均降大到暴雨~其中大别山区、巢湖到滁州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日降雨量金寨县响洪甸站417.7mm、青菜冲站297.2mm、全军站248.7mm、梅山站232mm~六安市龙门冲站350.4mm、上店站266.6mm~含山县清溪站316mm、东山站261mm、长山站224mm、含山县站205mm~繁昌县三山站218.5mm较大。
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以2005年“龙王”台风为例陈香;陈静;王静爱
【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43)2
【摘要】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结合台风的风情、雨情、水情和潮情等特点,构建了福建台风大风、台风暴雨洪涝和台风风暴潮3个串发、并发性灾害链模式.对2005年“龙王”台风的分析表明:登陆台风受山脉抬升和北方弱冷空气双重影响再次强降水,地势西高东低且地表破碎、海岸曲折且山地性河流发育等是灾害链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灾情随灾害链过程放大,受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加重.提出沿海区防御大风和风暴潮、河流下游防御洪涝、山区防御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区域模式,为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6页(P203-208)
【关键词】台风灾害链;致灾;成灾;区域减灾;福建
【作者】陈香;陈静;王静爱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4
【相关文献】
1.基于对台风灾害链分析的医疗救援对策--以超强台风“天兔”登陆及防灾救援预案为例 [J], 郭人文;吴量
2.福建省2005年"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分析 [J], 陈香;刘景秀
3.基于对台风灾害链分析的医疗救援对策—以超强台风“天兔”登陆及防灾救援预案为例 [J], 郭人文;吴量
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台风灾害关联经济损失研究——以2018年"山竹"台风灾害为例 [J], 闫绪娴;范玲;阮嘉珺
5.基于台风灾害影响下的城市防灾减灾生命线工程应急保障规划研究--以福鼎市“玛利亚”台风灾害影响为例 [J], 陈弼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陈香;陈静
【期刊名称】《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2006(001)004
【摘要】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总页数】7页(P55-61)
【作者】陈香;陈静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351100;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4
【相关文献】
1.新中国初期基层政府灾害应对机制研究——以1959年登陆福建台风灾害为例[J], 曲晓雷
2.新中国初期基层政府灾害应对机制研究——以1959年登陆福建的台风灾害为例[J], 曲晓雷
3.1992年福建沿海两个登陆台风灾害的对比分析 [J], 李夏火
4.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J], 陈香; 陈静
5.广东沿海地区近50年登陆台风灾害特征分析 [J], 唐晓春;刘会平;潘安定;梁必骐;李燕彤;王同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5年福建省气候公报(2005年1月~12月)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台2006年1月目录综述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1、降水2、气温3、日照第二章、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1、积冰积雪2、寒潮冻害3、强对流天气4、低温阴雨5、暴雨洪涝6、高温7、干旱8、热带气旋9、秋寒第三章、气候趋势展望1、降水2、气温3、台风4、主要气象灾害附表2005年福建省气温、降水、日照评价表为使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福建省的气候及其变化,现将2005年福建省各季和全年的气候及其气候趋势展望,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公告如下:综述2005年福建全省气温偏高,降水量正常,日照正常略少。
冬季部分县(市)出现寒潮冻害雪灾;春季强对流天气活跃,局部县(市)遭受冰雹、雷雨大风和飑线的袭击; 夏季6月17日~23日闽北出现持续性暴雨过程,部分县(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闽江流域出现了三十五年一遇的大洪水;秋季气温异常偏高,创下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高值, 9月经历一次持续性高温过程。
全年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我省,其中第5号台风“海棠”7月19日在连江县黄岐镇登陆,第13号台风“泰利”9月1日在莆田市平海镇登陆;第19号台风“龙王”10月2日在厦门市登陆,台风给我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寒潮、雪灾、冰雹、雷雨大风、飑线、高温和干旱等,给我省造成的损失较常年偏重,综合分析,2005年我省气候属偏差年景。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1、降水2005年(2005年1月~12月)我省降水量在1351~2645毫米之间,降水量分布北部较多,其中寿宁、宁德、福鼎、三明、宁化、明溪、建瓯、泰宁、古田、武夷山10县(市)在2000毫米以上,寿宁、宁德最多,分别达2645毫米和2357毫米,中南部较少,其中厦门、平潭、漳州、闽清、连城、东山6县(市)在1600毫米以下, 厦门、平潭最少,分别为1351毫米和1383毫米(图1)。
Analysis on Typhoon Catastrophe in Fujian,taking 200519^# "Rongwang " Typhoon as an example 作者: 陈香[1];刘景秀[2]
作者机构: [1]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351100;[2]福州市贸易发展局蔬菜生产流通处,福建福州350009
出版物刊名: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6-90页
主题词: 巨灾;台风灾害链;防御对策;福建省
摘要: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结合相关气象、水文、灾情资料,从致灾因子、灾情以及减灾预案等方面对2005年10月2日登陆福建晋江和龙海的“龙王”台风灾害链巨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主要致灾因子是狂风、内涝、积水等,而农村和郊区地区则主要是狂风、洪水、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巨灾的原因是登陆台风“龙王”引起的灾害链、福建中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山地性河流(比降大)等自然因素和防洪工程落后、灾害预警机制不够完善、人们防灾意识不够强、灾害风险转移机制不够成熟等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根据巨灾区域差异和成因分析,提出城市地区和平原低地应重点防御内涝,沿海以防御大风和风暴潮为主,山区则应重点防御山洪暴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主的对策.。
历年对福建造成较大影响的台风资料1桑美:桑美是一个超强台风,于2006年8月10日登陆我国浙江的苍南马站镇,席卷了福建、浙江、安徽等十几个省市,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2莫兰蒂:莫兰蒂是2016年的第14号超强台风,于2016年9月15日登陆福建厦门市,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为每秒48米,导致厦门市65万棵树倒塌,经济损失达102亿元。
3飞燕:飞燕是2001年的第2号台风,于2001年6月20日登陆福建沙埔镇,给福建省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导致342万人受伤,103人死亡,113人失踪。
4海棠:海棠是2005年的第5号超强台风,于2005年7月18日在福建对面的台湾省登陆,随后于7月20日在福建登陆,导致福建的交通中断,供电中断,房屋倒塌,农田受淹。
5龙王:龙王是2005年的第19号超强台风,于2005年10月2日在福建省崇武到诏安一带沿海登陆,影响了福建62个县市,约有370.89万人受灾,造成15人死亡。
6泰利:泰利是2005年的第13号台风,于2005年9月1日在福建省沿海地区登陆,影响范围广泛,福建、浙江、安徽和湖北等六个省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经济损失达154.2亿元。
7碧利斯:碧利斯是2006年的第4号台风,于2006年7月11日登陆福建宁德市霞浦县北壁镇,引发洪涝灾害,导致超过672人死亡,经济损失约44亿美元。
8凤凰:凤凰是2008年的第8号台风,于2008年7月27日登陆福建省,同时影响了江西省,农田受灾面积达到47.1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23亿元。
9圣帕:圣帕是2007年第7号超强台风,于2007年8月19日登陆福建惠安,登陆时中心最大风速为每秒33米,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507.9万亩。
10艾瑞斯:艾瑞斯是1959年8月22日登陆福建厦门市的一个台风,给当时还不太发达的厦门市造成了重大破坏,许多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
第37卷㊀第7期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Vol.37No.7㊀2020年7月JOURNALOFJILININSTITUTEOFCHEMICALTECHNOLOGYJul.㊀2020收稿日期:2020 ̄04 ̄28作者简介:林艺苹(1997 ̄)ꎬ女ꎬ福建漳州人ꎬ莆田学院本科生ꎬ主要从事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陈㊀香(1965 ̄)ꎬ女ꎬ福建莆田人ꎬ莆田学院教授ꎬ主要从事自然灾害及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E ̄mail:ptxyhsx@163.com㊀㊀文章编号:1007 ̄2853(2020)07 ̄0080 ̄07台风灾害及其连锁效应研究以 利奇马 台风为例林艺苹1ꎬ2ꎬ陈㊀香1ꎬ2∗(1.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ꎬ福建莆田351100ꎻ2.莆田学院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ꎬ福建莆田351100)摘要:根据中国气象台和国家气候中心以及浙江气象局提供的 利奇马 台风期间的气象㊁风情㊁雨情㊁水情等资料ꎬ构建台风 ̄暴雨㊁台风 ̄大风㊁台风 ̄风暴潮3条灾害链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方法ꎬ对 利奇马 台风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利奇马 台风灾害具有登陆强度强㊁影响范围广㊁中心气压低㊁极端性显著㊁移动速度缓慢㊁陆地滞留时间长㊁风雨强度大等特点ꎻ三种灾害链共同致灾引起山洪㊁泥石流㊁滑坡㊁巨浪㊁海水倒灌㊁海水堆积等次生灾害ꎬ使得灾情通过累计放大效应而远超于单一灾害链所带来的灾害影响ꎬ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ꎻ对此提出沿海㊁山地丘陵㊁平原地区应对台风灾害的减灾防御对策.关键词: 利奇马 ꎻ连锁效应ꎻ成灾模式ꎻ减灾对策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志码:ADOI:10.16039/j.cnki.cn22-1249.2020.07.019㊀㊀台风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ꎬ常伴有狂风㊁暴雨和风暴潮ꎬ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天气现象[1].台风灾害发生频率高ꎬ危害严重ꎬ主要通过风㊁暴雨㊁风暴潮及其引发的灾害链致灾.大风会使建筑及树木遭到摧毁ꎬ暴雨会引起山洪爆发㊁泥石流及洪水泛滥等巨次生灾害ꎬ造成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失.台风及其伴随的泥石流㊁洪涝㊁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了严重的灾情ꎬ在时间及空间上的连锁效应造成灾情的累计放大[2].台风灾害的发生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及财产安全ꎬ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问题ꎬ加强研究和减轻台风灾害的工作迫在眉睫.台风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YaoXiuping等[3 ̄4]从全球气候变化㊁大尺度环流等与热带气旋异常关系进行研究ꎻ王然㊁杨瑞㊁池艳珍等[5 ̄7]从孕灾环境特性㊁台风灾害特点㊁台风成灾机制等方面对台风灾害进行研究.在台风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方面ꎬ张鑫㊁符晓虹㊁Ji ̄MyongKim[8 ̄10]等根据台风灾情数据ꎬ提出台风的减灾防御对策等.可见目前台风灾害以结合具体区域及大范围宏观研究较多ꎬ但针对个别超强台风案例ꎬ从致灾成灾方面对其灾害特点及连锁效应的分析ꎬ并提出减灾防御对策的研究较少.利奇马 台风是2019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ꎬ是中国近年来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台风之一.在席卷期间ꎬ全国11个省市受到影响ꎬ造成的中等及以上台风灾害风险覆盖面积达24.8万km2ꎬ造成1402.4万人受灾ꎬ直接经济损失515.3亿元ꎬ因此以 利奇马 台风案例研究台风灾害连锁效应具有典型意义.运用地学统计分析方法ꎬ对 利奇马 台风灾害特点及其连锁效应进行研究ꎬ通过构建 利奇马 台风灾害链模式进行效应分析ꎬ并根据不同地形区域提出防御超强台风的对策.1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㊀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㊁中央气象台及浙江气象局提供的 利奇马 台风期间的气象㊁登陆强度㊁移动路径㊁风情㊁雨情㊁水情等资料ꎻ浙江水文网的2019年8月水雨情简况(文件)ꎻ国家减灾网和国家电网上有关 利奇马 台风灾情资料ꎻ«新京报»和«中国新闻网»上有关 利奇马 台风的灾情报道.1.2㊀研究方法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ꎬ建立 利奇马 台风数据库ꎬ数据库信息内容如表1所示.对 利奇马 台风的致灾因子及灾情按图1的研究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分析ꎬ分析 利奇马 台风灾害特点以及连锁效应ꎬ并制成 利奇马 台风灾害链模式.最后结合 利奇马 台风灾害特点及连锁效应ꎬ对沿海㊁平原及山地丘陵三种不同地形提出减轻和预防 利奇马 台风灾害的对策.表1㊀超强台风 利奇马 数据库要素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特征灾害系统要素信息来源信息特征风情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浙江气象局最大风速㊁站点㊁持续时间等雨情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典型站点过程量峰值㊁各城市雨量㊁站点历史排位等水情中国气象局浙江水利网主要站点最高洪峰水位㊁出现时间㊁超警戒水位㊁超保证水位等人口国家减灾网死亡人口㊁受灾人口㊁失踪人口㊁转移人口等农作物国家减灾网受灾面积㊁绝收面积等经济损失国家减灾网直接经济损失㊁海洋养殖业损失㊁农业经济损失等生命线国家减灾网国家电网水利设施㊁供电设施㊁交通㊁通讯线路等其他国家减灾网房屋倒塌㊁损坏数量㊁渔船损坏数量图1㊀ 利奇马 台风灾害研究技术路线2㊀ 利奇马 台风灾害特点分析2.1㊀ 利奇马 台风的强度变化及登陆特点 利奇马 台风具有中心气压低㊁登陆强度强㊁陆地滞留及维持强度时间长的特点. 利奇马 台风8月4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ꎬ10日1时登陆浙江省温岭市沿海ꎬ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30hPaꎬ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m/sꎬ超强台风级)ꎬ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第五强㊁浙江第三强的台风.11日20时以热带风暴级再次登陆山东青岛ꎬ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980hPaꎬ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m/s).8日晚间至10日2时左右为 利奇马 台风最强盛的时期ꎬ最大风速达62m/s(17级以上).自登陆以来ꎬ台风强度逐渐减弱ꎬ但由于 利奇马 台风处于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之间ꎬ引导气流较弱ꎬ移动速度缓慢ꎬ使 利奇马 台风在我国陆上维持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滞留时间长达44hꎬ为1949年以来的第六长(表2).直至13日8时在渤海东部海面减弱为热带低压ꎬ于14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表2㊀1949年以来在我国大陆陆上滞留时间40h以上的台风台风编号台风名滞留时间/h1810安比579012Yancy510907天鹅471410麦德姆460908莫克拉451909利奇马440509麦莎412.2㊀ 利奇马 台风的路径特点利奇马 台风在路径上表现出移动速度缓慢㊁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从 利奇马 台风的路径图(图2)可看出ꎬ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阶段缓慢18㊀㊀第7期林艺苹ꎬ等:台风灾害及其连锁效应研究㊀㊀㊀向西北方向移动ꎬ发展阶段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ꎬ成熟到消亡阶段缓慢向北上方向移动ꎬ没有深入内陆ꎬ为典型的北上型台风. 利奇马 台风受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ꎬ以15km/h的速度移动ꎬ移动速度缓慢ꎬ先后对浙江㊁山东㊁江苏㊁等11个省(市)有较明显的影响ꎬ造成台风灾害风险中等及以上的覆盖面积达24.8万km2ꎬ影响的范围广.(注:图来源于中央气象台)图2㊀ 利奇马 台风路径图2.3㊀ 利奇马 台风的风雨特点利奇马 台风在风雨方面表现为影响范围广㊁风雨强度大㊁持续时间长㊁极端性显著的特点.自8月8日起ꎬ全国沿海城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大风的影响ꎬ浙江东部和北部㊁山东北部和半岛㊁上海㊁江苏沿海㊁安徽东北部等地出现8~11级阵风ꎬ浙江东部沿海岛屿㊁山东青岛和泰安局部有12~15级阵风ꎬ椒江区南岙村(60.3m/s)㊁温岭石塘镇(61.4m/s)㊁温岭北港(57.8m/s)等地风速达到或超过17级.特别是登陆地浙江沿海10级以上大风持续近36hꎬ12级以上大风持续20h左右ꎬ大风天气超长时间待机.受 利奇马 台风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ꎬ8月8日至13日ꎬ黄淮大部㊁江淮东部㊁江南东部㊁华北东部㊁东北地区等地累计降水量一般有50~250mmꎬ山东中西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超过250mm.山东㊁浙江等地共有46个国家站的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极限值ꎬ其中浙江北仑(291mm)㊁山东临朐(386.7mm)等19个国家站的最大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最大值ꎬ风雨的影响范围较广且强度大.由于 利奇马 为北上类型的台风ꎬ不深入内陆ꎬ因此 利奇马 台风和海洋的 脐带 不会断ꎬ水汽和能量一直藕断丝连ꎬ加上它的登陆强度强ꎬ减弱会非常缓慢ꎬ环流结构保持完整ꎬ会给沿途的城市带来长时间的风雨.据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统计(图3)ꎬ 利奇马 台风的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为158.6ꎬ自1961年以来的最大值ꎬ极端性显著.年份(注:图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图3㊀1961年以来逐年台风风雨综合强度指数最大值历年变化2.4㊀ 利奇马 台风的灾害特点利奇马 台风在灾害方面表现为连锁效应显著㊁成灾强度大的特点. 利奇马 台风登陆后ꎬ造成大强度的大风㊁暴雨和风暴潮ꎬ并引起台风 ̄大风灾害链㊁台风 ̄暴雨 ̄山洪㊁泥石流㊁滑坡灾害链㊁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ꎬ造成一系列的次生灾害ꎬ加重了灾情的严重性ꎬ连锁效应显著.此次台风使各个经济部门都受其危害ꎬ尤其对农业㊁交通㊁水利㊁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最大.受台风影响的许多地区此前刚经历了连续高温考验ꎬ尤其是江苏苏北地区遭遇罕见的气象干旱.而台风带来的强降雨ꎬ使这些地区出现旱涝急转ꎬ先前受干旱影响的农作物已脆弱不堪ꎬ再加上强降水的影响ꎬ使大量农作物绝收.且此次台风为北上型台风ꎬ北方地区较少受台风影响ꎬ防范经验和基础设施建设乃至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就难免不足ꎬ造成受灾程度大的特点.3㊀ 利奇马 台风灾害连锁效应分析运用经典的地学统计分析方法ꎬ分析 利奇马 台风生成及登陆后的灾害连锁效应ꎬ针对 利奇马 台风灾害链ꎬ研究灾情累计的具体过程.3.1㊀ 利奇马 台风致灾分析利奇马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后稳定地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ꎬ少了台湾中央山脉阻挡ꎬ台风更加强劲ꎬ2019年8月10日1时以超强台风级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ꎬ经过浙江㊁江苏两省及黄海海域ꎬ于11日20时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第二次登陆. 利奇马 台风处于副热28㊀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2020年㊀㊀带高压与大陆高压之间ꎬ引导气流弱ꎬ移动速度慢ꎬ且 利奇马 台风的环流结构保持完好ꎬ将其东侧和南侧大洋上水汽源源不断地抽取过来ꎬ并与我国华北高空有南北走向的西风槽形成的冷空气结合ꎬ使浙江㊁山东㊁江苏等地均出现极端长时间强降雨天气. 利奇马 台风产生的暴雨和大风以及风暴潮等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结合ꎬ产生了泥石流㊁山洪㊁滑坡㊁塌方等链性并发ꎬ共同致灾ꎬ产生巨大的灾情.3.2㊀台风 ̄暴雨灾害链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是台风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ꎬ尤其是其诱发的山洪爆发和内涝ꎬ更易造成大范围的严重灾害[11].台风易形成暴雨是因为其具有充足的水汽和强烈的上升运动.台风登陆后ꎬ山脉对台风爬坡㊁绕行时的诱生㊁强迫作用以及台风暴雨的反馈作用ꎬ都有利于低压的生成和发展[12]ꎬ可见山脉对台风暴雨有加强的作用ꎬ因此在丘陵地区易形成台风 ̄暴雨 ̄山洪㊁泥石流㊁滑坡等灾害链.而在平原地区ꎬ无山脉的阻挡ꎬ台风强度减弱较慢ꎬ则易在平原地区引发内涝或洪水的灾害ꎬ形成台风 ̄暴雨 ̄洪水㊁内涝灾害链.台风 ̄暴雨灾害链的形成ꎬ易诱发小流域洪水及山区泥石流㊁山体滑坡㊁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ꎬ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㊁房屋倒塌㊁农作物受淹绝收㊁水土流失㊁水利设施损毁等(图4).如受 利奇马 台风的影响ꎬ重灾区浙江全省有71个河道站月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其中45站超过保证水位)ꎬ特别是8月10日ꎬ椒江㊁甬江㊁苕溪㊁杭嘉湖东部平原和瓯江(支流楠溪江)5大水系同日发生超警以上洪水ꎬ历史罕见ꎬ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表3).造成河北㊁辽宁㊁吉林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安徽㊁福建㊁山东9省(直辖市)1402.4万人受灾ꎬ209.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ꎻ农作物受灾面积1139.7千hm2ꎬ其中绝收93.4千hm2ꎻ1.6万间房屋倒塌ꎬ13.4万间不同程度损坏ꎻ大量列车㊁航班㊁地铁停运ꎬ高速公路封闭.因此ꎬ台风 ̄暴雨 ̄洪涝灾害链不仅影响范围广且破坏程度高ꎬ对山地和丘陵地区影响较大ꎬ造成人员伤亡㊁财产损失㊁工农业大面积受损以及交通通讯设施中断等.图4㊀ 利奇马 台风 ̄暴雨灾害链致灾模式表3㊀浙江省8月10日河流主要水文水位站点受利奇马 台风影响最高水位统计流域站名洪峰水位/m超警戒水位/m超保证水位/m出现时间椒江沙段18.984.482.4814ʒ24柏枝岙20.623.621.6215ʒ30临海10.855.154.1520ʒ00甬江余姚3.131.230.7312ʒ50杭嘉湖嘉善2.330.870.571ʒ05(次日)嘉兴2.450.990.591ʒ25(次日)苕溪东村85.721.060.0615ʒ45瓶窑6.180.52-3ʒ20(次日)横塘村7.841.17-4ʒ05(次日)杭长桥3.540.880.386ʒ55(次日)瓯江江永嘉石柱28.142.941.9410ʒ153.3㊀台风 ̄大风灾害链大风及其引发的海浪也是台风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台风是一种中心气压极低的涡旋ꎬ具有很强的旋转力和气压梯度力ꎬ因此必然引起强大的风速.对于海岸线而言ꎬ当台风登陆时ꎬ其带来的大风会引起巨浪ꎬ倾覆过往的船只ꎬ往往还会使海上运输㊁海上军事活动及海洋养殖业带来灾害性的影响.并且巨浪引起的海水堆积侵入陆地ꎬ从而使海岸带的养殖业和种植业遭受影响.对于陆地而言ꎬ当台风登陆时ꎬ其带来的大风能使建筑倒塌㊁摧毁农作物和树木㊁毁坏各类大型公共设施等ꎬ造成人员伤亡㊁大面积电力供应中断㊁财产损失㊁交通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受损(图5).图5㊀ 利奇马 台风 ̄大风灾害链致灾模式如 利奇马 台风以超强台风级登陆ꎬ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6级ꎬ给福建㊁浙江㊁上海㊁江苏㊁安徽㊁山东㊁河北㊁天津㊁辽宁带来8级以上阵风ꎬ登陆地浙江省沿海阵风有12~14级ꎬ台州石塘镇三蒜岛测得最大阵风达17级以上ꎬ造成台州㊁温州等地出现大面积电力中断ꎬ有100多个气象自动站毁损ꎬ浙江宁波水产养殖业受灾面积达7332hm2ꎬ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达4.1亿元ꎻ浙江辖区台风期间共处置海上突发险情125起(含渔船38㊀㊀第7期林艺苹ꎬ等:台风灾害及其连锁效应研究㊀㊀㊀险情100起)ꎻ全国多个省市出现大范围树木倒塌㊁大型广告牌倒地误伤行人及车辆㊁城市建筑及道路毁坏严重的现象.因此ꎬ台风 ̄大风灾害链对沿海城市的人员㊁电力设备㊁近海港口船只及海洋养殖业有较严重的影响.3.4㊀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风暴潮是来自海上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现象ꎬ夏秋之时ꎬ东南沿海常常遭受台风的袭击ꎬ台风风暴潮时常发生[13]ꎬ尤以广东㊁福建㊁浙江省为重.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受灾程度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㊁海岸形状㊁岸上及海底地形ꎬ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暴潮是否与天文高潮相叠.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的形成ꎬ往往会带来狂风巨浪ꎬ尤其在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时ꎬ会产生高频率的潮位ꎬ导致潮水漫溢ꎬ海堤溃决ꎬ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ꎬ淹没城镇和农田ꎻ海岸侵蚀ꎬ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ꎬ最终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6).如 利奇马 台风登陆使浙江㊁福建㊁上海㊁江苏㊁安徽㊁山东㊁天津㊁河北㊁冀北㊁辽宁电力共计停电72座35kV以上变电站㊁4649条10kV及以上线路㊁12.33万个台区ꎬ受影响停电的759.17万用户ꎻ全国多地出现严重内涝现象ꎬ浙江台州临海西门断面过水流量达12500m3/sꎬ洪峰最高水位达10.98mꎬ临海市发生严重内涝ꎬ积水最深超过1.5mꎬ全市被淹ꎻ农作物受灾面积1139.7千hm2ꎬ其中绝收93.4千hm2.因此ꎬ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对近海城市㊁河流下游平原地区的影响较严重.图6㊀ 利奇马 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致灾模式3.5㊀ 利奇马 台风成灾分析利奇马 台风生成登陆后产生一些列连锁效应ꎬ形成台风 ̄暴雨灾害链㊁台风 ̄大风灾害链和台风 ̄风暴潮灾害链(图7)ꎬ三种灾害链并发造成一系列的次生灾害ꎬ使得灾情通过累计放大效应而远超于单一灾情所带来的灾害影响. 利奇马 台风造成9省(直辖市)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ꎻ1402.4万人受灾ꎬ紧急转移安置209.8万人ꎻ房屋倒塌达1.6万间ꎬ其中13.4万间房屋有不同程度的损毁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39.7千hm2ꎬ其中绝收面积为93.4千hm2.其中重灾区浙江省757万人受灾ꎬ45人死亡ꎬ直接经济损失达407.2亿元ꎬ占总直接经济损失的75.8%.图7㊀ 利奇马 台风多灾害链连锁模式4㊀ 利奇马 台风减灾防御对策对于台风所带来的大风㊁暴雨㊁风暴潮及一系列连锁反应ꎬ是不可避免的ꎬ因此应该采取以预防为主㊁应急修复结合的策略.虽然防灾减灾本身不能直接创造利润ꎬ但可减少灾害造成的伤害ꎬ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ꎬ减少因灾导致的生产损失ꎬ因此防灾减灾能产生经济效益[14].灾前备灾做好充足的准备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台风登陆后所造成的伤害损失ꎬ灾中紧急救援和灾后修复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基于对台风连锁效应的分析ꎬ可看出不同区域地形所造成的次生灾害有所不同ꎬ相对应的减灾防御对策也就有所侧重.沿海地区主要的致灾因子是大风和风暴潮ꎬ造成巨浪㊁海水堆积㊁海水倒灌等现象ꎬ且台风登陆时强度往往较大ꎬ危及海岸港口的船只㊁海上养殖业㊁沿海村庄及城市ꎬ因此在沿海地区应着重加强大风和风暴潮的防御.如气象台(站)㊁水利部门㊁防汛办等各相关部门加强沿海地区台风监测㊁预警预报㊁防汛通信㊁计算机网络和指挥决策系统等建设ꎻ提高风雨及风暴潮预报的准确率ꎬ提前通知海上船只和人员回港避险ꎻ加强防潮堤坝ꎬ加固沿海堤岸以及设置多级防御体系城市泄洪区规划ꎻ海上养殖业提前收获转移养殖物ꎻ应注意海岸湿地保护和生态重建ꎬ沿海地区的植树造林和避难所的修建.沿海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础防范设施建设ꎬ从源头上减轻台风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地㊁丘陵地区主要的致灾因子是暴雨ꎬ造成山洪㊁泥石流㊁滑坡㊁塌方等现象ꎬ危及整个城镇的生命系统ꎬ因此相关部门应按照地貌特征对山地㊁丘陵地区进行合理规划ꎬ合理调整产业结构ꎬ规避减轻台风灾害所带来的次生灾害.如研究山地㊁丘48㊀㊀吉㊀林㊀化㊀工㊀学㊀院㊀学㊀报㊀㊀2020年㊀㊀陵不同坡度所适合种植的植被和经济作物ꎬ充分利用并能够起到较好的固土作用ꎻ严格审批土地的开发ꎬ并对已开发的山地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ꎬ以防日后台风经过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ꎻ山区建房要避开山洪的冲刷路线㊁泥石流和滑坡区域ꎬ减轻受灾害程度ꎻ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和受灾应急能力ꎬ加强风险宣传教育.山地㊁丘陵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是对山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ꎬ规避风险.平原地区主要的致灾因子是大风和暴雨ꎬ造成城镇内涝㊁洪水灾害等现象ꎬ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的正常秩序ꎬ因此应制定详细的防洪对策以及对抗台风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如政府应严格管理提高江河的蓄洪㊁排洪能力ꎬ加强江河的整治疏通ꎬ并充分利用各大中小型水库的调洪㊁蓄洪能力ꎬ保证在台风造成强降水时不会造成严重的洪水及内涝现象ꎻ应根据地形及交通条件制定合适的台风灾害应急撤离方案和路线ꎬ以及建立灾害避难所ꎬ保证灾前或受灾时第一时间撤离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ꎻ定时检查加固城镇水利设施ꎬ提高农田受灾的防御度ꎬ减轻台风灾害所造成的的财产损失.平原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时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洪抗洪的对策ꎬ尽量将灾害所带来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综上所述ꎬ台风所产生的的连锁效应在不同地形区域所产生的次生灾害有所不同ꎬ因此针对不同地形区域提出不同减灾防御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灾前做好防灾体系的完善ꎬ提高台风强度突变的及时性和预报的准确性ꎬ为防御台风特别是超强台风打下坚实的基础ꎻ灾害中做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ꎬ保证更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ꎻ灾后做好修复工作以及受灾人民的心理辅导.北方许多地区较少遭受台风灾害的影响ꎬ民众防灾意识和防范经验及不足ꎬ此次 利奇马 台风北上就使许多城市没能做好准备而造成很大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ꎬ因此对于较少遭受台风侵袭的地区也不可能掉以轻心.5㊀结论与讨论1.采用国家气候中心㊁中央气象台及浙江气象局提供的 利奇马 台风期间的气象㊁登陆强度㊁移动路径㊁风情㊁雨情㊁水情等资料ꎬ国家减灾网和国家电网上有关 利奇马 台风灾情数据ꎬ建立 利奇马 台风数据库ꎬ从而进行 利奇马 台风灾害的特点及连锁反应的研究分析.2.根据 利奇马 台风的生成地点㊁时间㊁强度㊁路径趋向及风情雨情等资料ꎬ研究分析得出 利奇马 台风在强度变化和登陆表现出登陆强度强㊁中心气压低㊁陆地滞留时间长㊁维持强度时间长的特点ꎻ在路径上表现出移动速度缓慢㊁影响范围广的特点ꎻ在风雨方面表现为影响范围广㊁风雨强度大㊁持续时间长㊁极端性显著的特点ꎻ在受灾方面表现为连锁效应显著㊁成灾强度大的特点.3.基于 利奇马 台风的特点ꎬ根据 利奇马 台风的雨情㊁风情㊁水情数据ꎬ构建 利奇马 台风灾害链成灾模式.结果表明ꎬ 利奇马 台风主要产生台风 ̄暴雨㊁台风 ̄大风㊁台风 ̄风暴潮三种灾害链ꎬ三种灾害链共同致灾引起山洪㊁泥石流㊁滑坡㊁巨浪㊁海水倒灌㊁海水堆积等次生灾害ꎬ使得灾情通过累计放大效应而远超于单一灾情所带来的灾害影响ꎬ造成人员伤亡以及大量的财产损失.4.根据 利奇马 台风的特点及台风灾害连锁效应ꎬ针对不同地形区域提出不同的防御减灾对策.沿海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是做好基础防范设施建设ꎬ并提高大风和风暴潮预报的准确率ꎬ以预防为主ꎬ从源头上减轻台风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地㊁丘陵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最重要的是对山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ꎬ调整产业结构ꎬ规避风险.平原地区在应对台风灾害时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洪抗洪的对策ꎬ制定周全的台风灾害应急撤离方案和路线ꎬ以及建立灾害避难所ꎬ保证灾前或受灾时第一时间撤离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构建了 利奇马 台风的灾害链形成模式ꎬ分析了三种灾害链所造成的连锁效应ꎬ并提出不同地形区域所应该采取的防灾减灾对策ꎬ但对台风灾害链强度及风险的量度以及应对台风灾害的防御系统建设尚未深入研究ꎬ还需进一步讨论.参考文献:[1]㊀张丽佳ꎬ刘敏ꎬ陆敏ꎬ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危险性评价[J].人民长江ꎬ2010ꎬ41(6):81 ̄83. [2]㊀余瀚ꎬ王静爱ꎬ柴玫ꎬ等.灾害链灾情累积放大研究方法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ꎬ2014ꎬ33(11):1498 ̄1511.[3]㊀XIUPINGYꎬDAJUNZꎬYINGL.Autumntropical58㊀㊀第7期林艺苹ꎬ等:台风灾害及其连锁效应研究㊀㊀㊀。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一、影响福建的台风路径1.直接登陆型直接登陆型路径包括来自西太平洋经巴士海峡直接登陆福建,或登录台湾岛南端(台风主体未收到台湾中央山脉阻挡)后再次登陆福建,也包括登陆菲律宾群岛后北上再次直接登陆福建的台风。
这一路径登陆台风灾害的特点是,风特别大,来势突然、凶猛,降雨急,雨量大。
若遇天文大潮,则风助潮势,海潮顶托,江水暴涨,洪水泛滥,易造成严重的风灾和水灾。
2.登台入闽型登台入闽型路径就是先登陆台湾岛,受到台湾地形摩擦作用影响后,再次登陆福建的台风。
登台入闽型是登陆及影响福建频数最高的路径。
研究表明,1949-2005年,登陆福建的台风中约有60%先登陆台湾。
从福建省中部地区登陆,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受灾人口多,往往导致山洪暴发,洪灾严重。
3.登粤型登粤型路径是指在广东饶平及以西登陆,对福建造成影响的台风。
尤其是从广东境内移入福建的路径,闽南和闽西地区受灾严重,常出现大范围的风、雨灾害。
4.北部登陆型北部登陆型是指从台湾岛以北-东海南部海域登陆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或从台湾东部沿海绕经台湾岛以北海域进入台湾海峡并登陆福建省中南部地区,也包括登陆浙南地区并严重影响福建的台风。
图1. 影响福建的4 种类型台风路径二、影响福建台风灾害的因素1.地理位置福建地处115°50′~120°43′E,28°19′~23°33′N之间,位于亚热带海陆过渡带,靠近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是全国台风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2.地形作用地形的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
因为台风环流受山脉阻挡而被迫抬升,通过加强湿空气的上升运动而加大雨势。
山脉坡度越大,以及风速越强、风向与山脉的交角越大,则地形抬升作用所产生的上升速度加强越大。
此类地形机制,使福建出现三个地形所致台风暴雨中心,即:鹫峰山脉东侧的柘荣和宁德、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南安、安溪以及博平岭东南侧的云霄,尤以闽东北的台风暴雨更为多见。
2005年10月平阳一次台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吴婷婷;周顺武;王传辉;李永宏
【期刊名称】《暴雨灾害》
【年(卷),期】2009(028)002
【摘要】受2005年第19号台风龙王的外围环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005年10月3日浙江平阳发生了特大暴雨,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FY-2C红外云图,对其环流背景、相关物理量及影响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在福建登陆后,其东侧强劲的偏南急流有利于水汽向浙南沿海输送,为暴雨区提供充沛的水汽;而北方低层入侵的冷空气与东南急流汇合,使得浙南沿海低空出现了强烈的辐合上升,是产生此次大暴雨的重要动力机制.
【总页数】5页(P147-151)
【作者】吴婷婷;周顺武;王传辉;李永宏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气象局,平阳,325400;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浙江省平阳县气象局,平阳,32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对2005年盛夏十堰市一次台风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 [J], 姚道强;朱明;吴涛
2.1311号强台风雷州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何纯丽
3.一次东风波引起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夏秋萍;张滨
4.西南地区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詹正杰;王将;冯宝飞;朱敏;丁红文
5.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宋珊珊; 余霖枫; 陈蕴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