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秒表计时(protues)
- 格式:doc
- 大小:262.17 KB
- 文档页数:17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10秒计时的秒表设计二、实验内容精确到0.1秒的秒表三、相关模块led数码管、usb、独立键盘四、实验代码#include "reg52.h"typedef unsigned int u16; //对数据类型进行声明定义typedef unsigned char u8;sbit LSA=P2^2;sbit LSB=P2^3;sbit LSC=P2^4;sbit k1=P3^1;sbit k2=P3^0;sbit k3=P3^2;sbit k4=P3^3;u8 code smgduan[17]={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u16 s,sec;unsigned int i;unsigned int j;unsigned int a,b,c,d;u8 mb[2];void Timer0Init(){TMOD|=0X01;//选择为定时器0模式,工作方式1,仅用TR0打开启动。
TH0=0XFC; //给定时器赋初值,定时1msTL0=0X18;TR0=0;//打开定时器}void delay(u16 n){while(n--);}void DigDisplay1(u16 i){switch(i){case(0):LSA=0;LSB=0;LSC=0; break;case(1):LSA=1;LSB=0;LSC=0; break;case(2):LSA=0;LSB=1;LSC=0; break;case(3):LSA=1;LSB=1;LSC=0; break;case(4):LSA=0;LSB=0;LSC=1; break;case(5):LSA=1;LSB=0;LSC=1; break;case(6):LSA=0;LSB=1;LSC=1; break;case(7):LSA=1;LSB=1;LSC=1; break;}if (i==1){P0=smgduan[mb[i]]+0x80;//发送段码}else{P0=smgduan[mb[i]];}delay(1); //间隔一段时间扫描P0=0x00;//消隐}void DigDisplay2(u16 i){i=i+3;switch(i){case(0):LSA=0;LSB=0;LSC=0; break;case(1):LSA=1;LSB=0;LSC=0; break;case(2):LSA=0;LSB=1;LSC=0; break;case(3):LSA=1;LSB=1;LSC=0; break;case(4):LSA=0;LSB=0;LSC=1; break;case(5):LSA=1;LSB=0;LSC=1; break;case(6):LSA=0;LSB=1;LSC=1; break;case(7):LSA=1;LSB=1;LSC=1; break;}if (i==4){P0=smgduan[a]+0x80;}else{P0=smgduan[b];}delay(1);P0=0x00;}void DigDisplay3(u16 i){i=i+6;switch(i){case(0):LSA=0;LSB=0;LSC=0; break;case(1):LSA=1;LSB=0;LSC=0; break;case(2):LSA=0;LSB=1;LSC=0; break;case(3):LSA=1;LSB=1;LSC=0; break;case(4):LSA=0;LSB=0;LSC=1; break;case(5):LSA=1;LSB=0;LSC=1; break;case(6):LSA=0;LSB=1;LSC=1; break;case(7):LSA=1;LSB=1;LSC=1; break;}if (i==7){P0=smgduan[c]+0x80;}else{P0=smgduan[d];}delay(1);P0=0x00;}void key1(){delay(10);if(k1==0){TR0=!TR0;while(!k1);}}void key2(){delay(10);if(k2==0){s=0;sec=0;while(!k2);}}void key3(){delay(10);if(k3==0){if (j==0) j=1;else j=0;if (j==1){a=mb[1];b=mb[0];}if (j==0){c=mb[1];d=mb[0];}while(!k3);}}void key4(){delay(10);if(k4==0){s=0;sec=0;a=0;b=0;c=0;d=0;while(!k2);}}void main(){Timer0Init();i=0;j=0;while(1){delay(10);key1();if(TF0==1){TF0=0;TH0=0XFC; //给定时器赋初值,定时1msTL0=0X18;s++;}if(s==60){s=0;sec++;if(sec==100)sec=100;}key2();mb[0]=sec%10;mb[1]=(sec/10)%10;key3();DigDisplay1(i);DigDisplay2(i);DigDisplay3(i);i++;i=i%2;key4();}}五、实验效果K1作用:启动、开始或暂停计时K2作用:计数位清零K3作用:记录当前时间并显示K4作用:清零所有的数码管六、实验遇到的问题经过前几次的实验,0到10秒的计数已经不成问题,本次实验的难点主要在几个按键的功能实现上。
实验二电子秒表设计(键盘状态转移法)一、实验内容用单片机实现电子秒表的功能,并采用0号键实现计时启动、停止和回零操作。
第一次按0号键,计时开始;第2次按0号键,计时停止;第3次按0号键,计时回零。
初始状态显示0.00;计时状态显示当前计时时间;停止计时显示最后计时时间。
二、实验程序设计对各个状态和各任务号分配如下:0状态:初始状态;1状态:计时状态;2状态:停止计时状态;123号任务:计时归零,显示初始值。
根据上述分析,建立状态表如下:程序流程图如图2.1所示。
表2.1 电子秒表键控状态表图2.1 电子秒表键控主程序流程图参考程序代码如下:LOAD BIT P1.2 ;串行命令加载,上升沿激活DIN BIT P1.0 ;串行数据输出,接CH451的数据输入DCLK BIT P1.1 ;串行数据时钟,上升沿激活DOUT BIT P3.3 ;INT1,键盘中断和键值数据输入,接CH451的数据输出KEY_F BIT 00H ;20H.0位作有键标志位ST EQU 21H ;存状态号KEY EQU 22H ;存放键盘中断中读取的键码KD EQU 23H ;存放键号MSEC EQU 24H ;百分之一秒计数单元SEC EQU 25H ;秒计数单元MIN EQU 26H ;分计数单元ORG 0000HAJMP MAINORG 000BH ;定时器中断入口LJMP CLOCKORG 0013HLJMP CH451_ INT1ORG 100HMAIN: MOV SP, #60H ;系统初始化MOV ST,#0CLR KEY_FMOV KD,#0MOV P1,#60H ;禁止P1接口上的其它芯片ACALL CH451_INIT ;CH451初始化DISP: LCALL DISPLAY ;当前计时值显示ML0: NOPJNB KEY_F,ML0 ;无按键等待CLR KEY_F ;有按键,清按键标志MOV DPTR, #STAB ;计算状态行地址MOV A, STMOV B, #2MUL ABADD A, DPLMOV DPL, AMOV A, BADDC A, DPHMOV DPH, A ;DPTR=#STAB + ST*2MOV A,KD ;读取次状态号RL A ;KD*2MOV R0,AMOVC A,@A+DPTR ;获得次状态号MOV ST,A ;更新STMOV A,R0INC AMOVC A,@A+DPTR ;得到任务号MOV B,#3MUL AB ;每个LJMP占3个字节MOV DPTR,#TASKJMP @A+DPTR ;散转TASK: LJMP P_0 ;跳转子程序0LJMP P_1 ;跳转子程序1LJMP P_2 ;跳转子程序2P_0: …;启动计时程序略,自己编写P_1: …;计时停止程序略,自己编写P_2: …;归零程序略,自己编写;状态表; K0;ST, PRSTAB:DB 1, 1 ; stat0DB 2, 2 ; stat1DB 0, 0 ; stat2;------------------------------------ ------------------------------------ CH451_INIT:略;CH451初始化子程序参考实验一;------------------------------------------------------------------------CH451_INT1: ;键盘中断子程序PUSH PSW ;现场保护PUSH ACCCLR EX1LCALL READ _CH451 ;读取键码ACALL GET_KD ;获得键号POP ACCPOP PSWSETB EX1CLR IE1 ;清中断标志RETI;------------------------------------------------------------------------ READ_CH451:; 略,参考实验一;------------------------------------------------------------------------GET_KD: ;获得键号子程序MOV A,KEYCJNE A,#40H,OUTMOV A,#0 ;0# 键;………在使用多个键的情况下,继续判断其它键号MOV KD,A ;存键号SETB KEY_F ;置有键标志位OUT: RET;------------------------------------------------------------------------CLOCK: ;略,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自己编写DISPLAY:略,显示子程序,自己编写;----------------------------------------------------------------------------END图2.2 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流程图图2.3 显示子程序流程图二、实验操作步骤1. 打开KEILuvison3软件,建立工程,设置调试环境,实验板上电;2. 输入源程序,编译,连接,加载;3. 运行程序,观察数码管显示应为000.00;4. 按0键,启动计时,数码管显示计时时间;5. 再按0键,停止计时,数码管显示累计时时间;6. 再按0键,计时归零,数码管显示返回初始状态。
实验一99秒马表设计1.实验任务开始时,显示“00”,第1次按下按键后就开始计时。
第2次按键后,计时停止。
第3次按键后,计时归零。
2.实验要求用proteus软件画出电路图在keil软件中编写、调试程序要求秒表的误差每秒钟不高于0.01S撰写好实验报告,要求至少包含以下几项:实验目的实验任务与要求实验电路程序流程图实验程序电路仿真结果分析与误差分析实验总结#include"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key=P3^2;uchar code table[16]={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uint num,num1;void delayms(uint n){uint i,j;for(i=n;i>0;i--)for(j=110;j>0;j--);}void display(uint num){uchar shi,ge;shi=num/10;ge=num%10;P2=0x00;P0=table[shi];delayms(5);P2=0x01;P0=table[ge];delayms(5);}void init(){TMOD=0x01;IE=0x83;TH0=(65536-45892)/256; TL0=(65536-45892)%256; IT0=0;}void main(){init();while(1){display(num);}}void I0_wai() interrupt 0 {uint num2;delayms(10);if(key==0){EX0=0;TR0=1;num2++;while(!key);}if(num2==1){TR0=1;}if(num2==2){TR0=0;}if(num2==3){TR0=1;num=0;num2=1;}EX0=1;}void T0_time() interrupt 1 {TH0=(65536-45892)/256; TL0=(65536-45892)%256; num1++;if(num1==20){num1=0;num++;if(num==100){num=0;}}}。
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机51的基本功能和编程方法;2.掌握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方法;3.实现一个十秒以内的秒表功能。
实验器材和材料:1.单片机51开发板;B数据线;3.LED灯;4.导线。
实验原理:1.单片机51是一种常见的微控制器,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和控制能力;2.单片机51内部包含定时器/计数器模块,可以实现定时功能;3.利用单片机的IO口和定时器功能,可以实现基本的计时功能。
实验步骤:1.将单片机51开发板连接至电脑,利用Keil编译器新建一个工程;2.在工程中编写程序,包括初始化单片机的IO口和定时器模块;3.利用定时器模块设置定时时间为十秒;4.将LED灯连接至单片机的IO口,利用程序控制LED灯的亮灭;5.下载程序至单片机,进行实际测试。
实验结果与分析:1.经过编译和下载,程序顺利运行,LED灯在开始计时时亮起,十秒后熄灭;2.通过示波器观察定时信号的波形,可以发现定时器的计时精度较高;3.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系统时钟频率和定时器的工作原理,以确保定时功能的准确性。
实验心得与体会:1.单片机51的定时器模块功能丰富,可以实现各种定时、计数功能;2.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单片机的资源管理和编程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的定时功能可以用于计时、控制、触发等多种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通过单片机51实现了一个十秒以内的秒表功能,通过编程和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单片机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同时也为今后的单片机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定时器、串行通信接口等多种功能模块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常用于控制和嵌入式系统中。
单片机51系列是Intel推出的8位微控制器,功能强大,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51实现一个简单的十秒以内的秒表功能,以加深对单片机定时器、编程和IO口控制的理解。
1 引言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单片机课程的全面认识和掌握,对单片机课程的应用进一步的了解。
2)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将单片机软硬件结合起来,对程序进行编辑,校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综合运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设计课题相关的参考资料、基本开发仪器及工具和实验室所具有的其它软硬件环境,设计一个典型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并通过仿真调试出结果。
4)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设计的任务用Proteus仿真MCS51系列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用它与Keil开发工具结合,搭建单片机开发平台。
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秒表系统。
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显示电路、LED数码管以及按键来设计秒表计时器。
基本功能要求:用AT89C51设计一个2位LED数码显示“秒表”,开始时,显示“00”:第一次按下SP1后就开始从0~9.9计时,显示精度为0.1s;第二次按SP1后,计时停止,显示当前计时值;第三次按SP1后,及时停止归零。
1.3 课程设计的要求1)硬件设计:根据任务要求,完成单片机最小系统及其扩展设计,组成功能完整的系统;2)软件设计:根据秒表的设计要求,完成控制软件的编写与调试;3)用PROTEUS ARES绘制电路原理图并生成PCB图;4)PROTEUS仿真。
2 硬件设计2.1 设计方案介绍及工作原理说明该实验要求进行计时并在数码管上显示时间,则可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设计电路并仿真AT89C51。
使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部件,采用12M晶体振荡器及微小电容构成振荡电路;用两个共阴极数码显示管作为显示部分,构成数字式秒表的主体结构,配合独立式键盘和复位电路完成此秒表的计时、清零、停止各项功能。
对于时钟,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为保障系统正常工作的基准振荡定时信号,主要由晶振和外围电路组成,晶振频率的大小决定了单片机系统工作的快慢;二是指系统的标准定时时钟,即定时时间,是用软件实现,即用单片机内部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来实现,但误差很大。
单片机课程设计课程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秒表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信121学号:姓名:1 课题内容要求及目的1.1课题内容用AT89C51设计一个秒表,该秒表课可显示0.0~99.9秒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单片机硬件电路的设计并进行软件编程利用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设计秒表,从而实现秒、十分之一秒的计时。
综合运用所学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具备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通过本次系统设计加深对单片机掌握定时器、外部中断的设置和编程原理的全面认识复习和掌握。
本系统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通过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来模拟实现。
模拟利用AT89C51单片机、LED 数码管以及控件来控制秒表的计数以及计位!其中有三位数码管用来显示数据,显示秒(两位)和十分之一秒,十分之一秒的数码管计数从0~9,满十进一后显示秒的数码管的数字加一,并且十分之一秒显示清零重新从零计数。
计秒数码管采用三位的数码管,当计数超过范围是所有数码管全部清零重新计数。
1.2课题要求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秒表系统设计,它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用单片机AT89C51实现;(2)以0.1秒为最小单位进行显示;(3)秒表量程为0.0-99.9秒,用LED显示;(4)有清零、开始、停止功能。
1.3课题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熟悉和掌握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表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完成一个包括电路设计和程序开发的完整过程,进一步了解开发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通过此综合训练,为以后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1)利用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设计秒表,从而实现秒、十分之一秒的计时。
(2)综合运用所学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具备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能力,加深对单片机课程的全面认识。
单片机程序设计报告题目: 秒表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时间:一、课题任务要求用AT89C51设计一个2位LED数码显示“秒表”,显示时间为00~99秒,每秒自动加一。
即数码显示管在原先的计数上快速加一。
二、设计思路1、使用单片机,设计秒表,能显示分分秒秒;2、使用三个按键停止,开始,复位,其中“开始”按键当开关由上向下拨时开始计时,此时若再拨“开始”按键则数码管暂停;“清零”按键当开关由上向下拨时数码管清零,此时若再拨“开始”按键则又可重新开始计时;3、使用液晶或数码管显示;4、使用定时器中断。
三、硬件设计3.1、单片机介绍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
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AT89C51主要特性:·与MCS-51 兼容·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全静态工作:0Hz-24MHz·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3.2管脚说明: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51单片机定时器秒表设计程序 #include typedef unsigned char UINT8; 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16; code UINT8 SEGMENT[10]={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code UINT8 SHU[10] ={0x40,0x79,0x24,0x30,0x19,0x12,0x02,0x78,0x00,0x10}; code UINT8 SELECT[8] ={0x7f,0xbf,0xdf,0xef,0xf7,0xfb,0xfd,0xfe}; #define S1 0x0e #define S2 0x0d #define S3 0x0b #define S4 0x07 sbit SPEAK=P3^5; sbit P3_3=P3^3; UINT8 mSecond,Second;
void Delay(UINT16 t) { UINT16 i,j; for(i=0;ifor(j=0;j<114;j++); }
UINT8 Scankey(void) { UINT8 key; if((P3&0x0f)==0x0f) return(0xff); Delay(10); if((P3&0x0f)==0x0f) return(0xff); key=P3&0x0f; while((P3&0x0f)!=0x0f); return(key); }
void Display(void) { static UINT8 num=0; P2=0xff; switch(num) { case 0: P0=0xff; break; case 1: P0=0xff; break; case 2: P0=0xff; break; case 3: P0=0xff; break; case 4: P0=0xff; break; case 5: P0=SHU[Second%100]; break; case 6: P0=SEGMENT[mSecond%100/10]; break; case 7: P0=SEGMENT[mSecond%10]; break; } P2=SELECT[num]; num++; num%=8;//if(num==8) num=0; }
51单片机时钟秒表课程设计
这个是我写的作业的方案,单片机课程结课作业,以下是我写的设计方案,写的不咋滴欢迎拍砖。
一、详细功能设计
1、基于51 单片机倒计时秒表,最大值为9999 秒,计时单位为0.1 秒;
2、计时的初始值为组员学号后4 位,键盘启动/停止计时;
3、设计多个按键,使用键盘选择不同成员的学号作为初始值。
二、8031 最小系统设计
1、最小系统设计原理图如图1.0 所示:
2、8031 最小系统概述;
8031 最小系统包含晶振电路与复位电路。
晶振选择12MHZ 晶振,晶振电容使用30pf 电容瓷片电容。
复位电路选择上电复位。
三、硬件设计
1、数码管电路
在本设计中,使用7 段共阴极数码管,选择数码管的型号为7SEG-MPX6- CC;
2、数码管片选电路;
由于本设计需要显示五位数字,同时为了驱动数码管,使用了74HC154 芯片。
与此同时,使用74HC154 芯片还可以扩展数码管显示数字的个数。
三、软件设计
1、程序流程图如图3.0 所示:
图3.0 程序流程图
2、程序流程说明
数码管显示和扫描键盘子函数放在0.1 秒的定时器中断里,而主函数的while(1)函数向数码管显示数据变量送数据。
数码管显示函数接受键盘状态,根。
51单片机秒表程序设计51单片机秒表程序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时间一、课题任务要求用*****设计一个2位LED数码显示“秒表”,显示时间为00~99秒,每秒自动加一。
即数码显示管在原先的计数上快速加一。
二、设计思路1、使用单片机,设计秒表,能显示分分秒秒;2、使用三个按键停止,开始,复位,其中“开始”按键当开关由上向下拨时开始计时,此时若再拨“开始”按键则数码管暂停;“清零”按键当开关由上向下拨时数码管清零,此时若再拨“开始”按键则又可重新开始计时;3、使用液晶或数码管显示;4、使用定时器中断;三、硬件设计1、单片机介绍单片机:*****是一种带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
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
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主要特性:与MCS-51 兼容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全静态工作:0Hz-24MHz 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管脚说明: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通过proteus仿真51单片机制作的电子钟----------by lyz这是一个利用proteus仿真简易电子钟的例子,通过c51单片机和一块1602液晶显示屏来工作,十分简单,这样的实践是初学者不错的练习。
第一步:首先,点开isis.exe(切记不是ARES.EXE),如图1通过proteus把原理图布好。
单片机可以选用AT89c51,液晶显示可通过搜索关键字LM016L得到。
由于本电路选用P0口,因此加上了RP1排阻作为上拉电阻。
图1第二步:编写程序如下,时间略有误差(us级),可通过keil中的debug调试地更为精确:#include<reg52.h>typedef unsigned char uchar;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sbit rs=P3^2;sbit wr=P3^3;sbit lcden=P3^4;uchar timecount=0;void delay(uint i){uint a,b;for(a=i;a>0;a--)for(b=10;b>0;b--);}/********************1602*****************/ void write_com(uchar com){P0=com;rs=0;lcden=0;delay(10);lcden=1;delay(10);lcden=0;}void write_date(uchar date){P0=date;rs=1;lcden=0;delay(10);lcden=1;delay(10);lcden=0;}void init(){wr=0;write_com(0x38);delay(20);write_com(0x0f);delay(20);write_com(0x06);delay(20);write_com(0x01);delay(20);}/*********************************************************主函数**********************************************************/void main(){uchar a,second=0,minute=0,hour=0;uchar table[8];TMOD|=0x01; //定时/计数器0工作于定时器模式,方式1TH0=(65536-5000)/256;TL0=(65536-5000)%256; //50ms定时常数EA=1; //开总中断ET0=1; //允许定时/计数器0 中断TR0=1; //启动定时/计数器0 中断P0=0;P2&=0x1F;init();while(1){if(timecount>19) //*****20乘50为1000ms {timecount=0;second++;}if(second==60){second=0;minute++;}if(minute==60){minute=0;hour++;}if(hour==24){hour=0;}table[0]=hour/10+48; //***数字加上48对应的它的ascll码,用来显示在液晶上table[1]=hour%10+48;table[2]=58; //***58对应冒号table[3]=minute/10+48;table[4]=minute%10+48;table[5]=0;table[6]=second/10+48;table[7]=second%10+48;write_com(0x80);delay(20);for(a=0;a<8;a++){write_date(table[a]);delay(20);}}}/*********************************************************中断服务函数**********************************************************/void Time0(void) interrupt 1 // using 0{TH0=(65536-5000)/256;TL0=(65536-5000)%256; //50ms定时常数timecount++;}/*********************************************************/第三步:双击电路图中的单片机,如下添加hex文件。
51单片机时钟代码(带秒表闹钟功能)#include#include#defineucharunignedchar#defineuintunignedintbitbeep=P1^5;//蜂鸣器bitLED1=P1^6;//LED灯bitep=P2^7;//1602使能端bitr=P2^6;//1602bitrw=P2^5;//1602bit0=P3^4;//停止闹铃和小灯bit1=P3^5;//功能键bit2=P3^6;//增大键bit3=P3^7;//减小键bit4=P3^1;//bit5=P3^2;bit6=P3^3;bit7=P3^0;uchar1num,4num,count,count1,judge=0;charec,min,hour,miao,fen,hi,ec1,min1,diwei;voiddelay(uintz){ uint某,y;for(某=z;某>0;某--)for(y=100;y>0;y--);}voiddi(){beep=0;delay(50);beep=1;}bitlcd_bz()//测试LCD忙碌状态{bitreult;r=0;rw=1;ep=1;_nop_();_nop_();_nop_();_nop_();reult=(bit)(P0&0某80);ep=0;returnreult;}_nop_();_nop_();_nop_();ep=1;_nop_();_nop_();_nop_();_nop_();ep=0;}voidwrite_data(uchardat)//写入字符显示数据到LCD{while(lcd_bz());//等待LCD空闲r=1;rw=0;ep=0;P0=dat;_nop_();_nop_();_nop_();_nop_();ep=1;_nop_( );_nop_();_nop_();_nop_();ep=0;}ucharhi,ge;hi=dat/10;ge=dat;write_data(0某30+hi);write_data(0某30+ge);}voidwrite_alarm(ucharadd,uchardat){ucharhi1,ge1;hi1=dat/10;ge1=dat;count=0;//clearwrite_data('A');delay(5); hi=17;voidkeycan()//按键扫描{if(1==0){ delay(5);if(1==0){1num++;while(!1);di();if(1num==1){TR0=0;if(1num==2){if(1num==3){if(1num==4){1num=0;if(1num!=0){if(2==0){delay(5);if(2==0){while(!2);di();if(1num==1){ec++;if(ec==60)ec=0;if(1num==2){min++;if(min==60)min=0;if(1num==3){hour++;if(hour==24)hour=0;delay(5);if(3==0){while(!3);di();if(1num==1){ec--;if(ec<0)ec=59;if(1num==2){min--;if(min<0)min=59;hour--;if(hour<0)hour=23;}voidkeycan1(){if(4==0){delay(5);if(4==0){4num++;while(!4);di();if(4num==1){TR0=0;if(4num==3){if(4num==4){if(4num!=0){if(5==0){delay(5);if(5==0){while(!5);di();if(4num==1){miao++;if(miao==60)miao=0; write_alarm(10,miao);if(4num==2){fen++;if(fen==60)fen=0;if(4num==3){hi++;if(hi==24)hi=0;write_alarm(4,hi);if(6==0){delay(5);if(6==0){while(!6);di();miao--;if(miao<0)miao=59;if(4num==2){fen--;if(fen<0)fen=59;write_alarm(7,fen);if(4num==3){hi--;if(hi<0)hi=23;}}if(7==0){delay(5);if(7==0){while(!7)di();judge++;}}if(judge==2){TL0=0某b0;TH0=0某3c;{ec=0;min++;if(min==60){min=0;hour++;if(hour==24){hour=0;}}}}}if(judge==3){judge=0;ec1=0;min1=0;diwei=0;write_alarm(10,miao);write_alarm(7,fen);write_alarm(4,hi);wr ite_alarm(10,miao);write_alarm(7,fen);write_alarm(4,hi);} if(count==20){count=0;ec++;if(ec==60){ec=0;min++;if(min==60){min=0;hour++;if(hour==24){hour=0;}}}}}。
燕 山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第 1 页 共 17 页 一、课设思路
(1)利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和定时器计数方式实现秒定时。 (2)通过LED显示程序的调整,熟悉单片机与LED的接口技术,熟悉LED动态显示的控制过程。 (3)通过阅读和调试简易秒表整体程序,学会如何编制含LED动态显示和定时器中断等多种功能的综合程序,初步体会大型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技巧。 (4)进一步学习单片机开发系统的整个流程。 二、所需元件
名称 数量 7段数码管 2 电阻10kΩ 1 电阻1kΩ 8 键盘开关 1 电容10 µf 1 电容30 pf 2 晶振12 MHz 1 89C51 1 万能板 1 导线 若干
三、元件介绍 AT89C51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89C2051是一种带燕 山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第 2 页 共 17 页 2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AT89C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主要特性: 与MCS-51 兼容 ·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 ·寿命:1000写/擦循环 ·数据保留时间:10年 ·全静态工作:0Hz-24MHz ·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 ·128×8位内部RAM ·32可编程I/O线 ·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5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通道 ·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特性概述: AT89C51 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 字节Flash 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 个I/O 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燕 山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第 3 页 共 17 页 管脚说明: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0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接上拉电阻。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低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 口管脚 备选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燕 山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第 4 页 共 17 页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振荡器特性: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石晶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有余输入至内部时钟信号要通过一个二分频触发器,因此对外部时钟信号的脉宽无任何要求,但必须保证脉冲的高低电平要求的宽度。 燕 山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第 5 页 共 17 页 串口通讯 单片机的结构和特殊寄存器,这是你编写软件的关键。至于串口通信需要用到那些特殊功能寄存器呢,它们是SCON,TCON,TMOD,SCON等,各代表什么含义呢? SBUF 数据缓冲寄存器这是一个可以直接寻址的串行口专用寄存器。有朋友这样问起过“为何在串行口收发中,都只是使用到同一个寄存器SBUF?而不是收发各用一个寄存器。”实际上SBUF 包含了两个独立的寄存器,一个是发送寄存,另一个是接收寄存器,但它们都共同使用同一个寻址地址-99H。CPU 在读SBUF 时会指到接收寄存器,在写时会指到发送寄存器,而且接收寄存器是双缓冲寄存器,这样可以避免接收中断没有及时的被响应,数据没有被取走,下一帧数据已到来,而造成的数据重叠问题。发送器则不需要用到双缓冲,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写发送程序时也不必用到发送中断去外理发送数据。操作SBUF寄存器的方法则很简单,只要把这个99H 地址用关键字sfr定义为一个变量就可以对其进行读写操作了,如sfr SBUF = 0x99;当然你也可以用其它的名称。通常在标准的reg51.h 或at89x51.h 等头文件中已对其做了定义,只要用#include 引用就可以了。 SCON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通常在芯片或设备中为了监视或控制接口状态,都会引用到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 就是51 芯片的串行口控制寄存器。它的寻址地址是98H,是一个可以位寻址的寄存器,作用就是监视和控制51 芯片串行口的工作状态。51 芯片的串口可以工作在几个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其工作模式的设置就是使用SCON 寄存器。它的各个位的具体定义如下: 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SM0、SM1 为串行口工作模式设置位,这样两位可以对应进行四种模式的设置。串行口工作模式设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相关的硬件资料查看。fosc 代表振荡器的频率,也就是晶振的频率。SM2 在模式2、模式3 中为多处理机通信使能位。在模式0 中要求该位为0。 REM 为允许接收位,REM 置1 时串口允许接收,置0 时禁止接收。REM 是由软件置位或清零。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接收和发送引脚P3.0,P3.1 都和上位机相连,在软燕 山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第 6 页 共 17 页 件上有串口中断处理程序,当要求在处理某个子程序时不允许串口被上位机来的控制字符产生中断,那么可以在这个子程序的开始处加入REM=0 来禁止接收,在子程序结束处加入REM=1 再次打开串口接收。大家也可以用上面的实际源码加入REM=0 来进行实验。 TB8 发送数据位8,在模式2 和3 是要发送的第9 位。该位可以用软件根据需要置位或清除,通常这位在通信协议中做奇偶位,在多处理机通信中这一位则用于表示是地址帧还是数据帧。 RB8 接收数据位8,在模式2 和3 是已接收数据的第9 位。该位可能是奇偶位,地址/数据标识位。在模式0 中,RB8 为保留位没有被使用。在模式1 中,当SM2=0,RB8 是已接收数据的停止位。 TI 发送中断标识位。在模式0,发送完第8 位数据时,由硬件置位。其它模式中则是在发送停止位之初,由硬件置位。TI 置位后,申请中断,CPU 响应中断后,发送下一帧数据。在任何模式下,TI 都必须由软件来清除,也就是说在数据写入到SBUF 后,硬件发送数据,中断响应(如中断打开),这时TI=1,表明发送已完成,TI 不会由硬件清除,所以这时必须用软件对其清零。 RI 接收中断标识位。在模式0,接收第8 位结束时,由硬件置位。其它模式中则是在接收停止位的半中间,由硬件置位。RI=1,申请中断,要求CPU 取走数据。但在模式1 中,SM2=1时,当未收到有效的停止位,则不会对RI 置位。同样RI 也必须要靠软件清除。常用的串口模式1 是传输10 个位的,1 位起始位为0,8 位数据位,低位在先,1 位停止位为1。它的波特率是可变的,其速率是取决于定时器1 或定时器2 的定时值(溢出速率)。AT89C51 和AT89C2051 等51 系列芯片只有两个定时器,定时器0 和定时器1,而定时器2是89C52 系列芯片才有的。 波特率在使用串口做通讯时,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波特率,只有上下位机的波特率一样时才可以进行正常通讯。波特率是指串行端口每秒内可以传输的波特位数。有一些初学的朋友认为波特率是指每秒传输的字节数,如标准9600 会被误认为每秒种可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