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 格式:pdf
- 大小:128.52 KB
- 文档页数:2
第8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一、选择题8-1 下列配合物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 ) (A) (B)(C)(D)答案: B8-2 下列离子都可以作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但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最差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8-3 的名称是: ( )(A) 三氯化一水二吡合铬(III ) (B) 一水合三氯化二吡合铬(III ) (C) 三氯一水二吡合铬(III ) (D) 一水二吡三氯合铬(III ) 答案: C8-4 下列哪种物质是顺磁性的: ( )(A)(B) (C)(D) 答案: B 8-5用溶液处理再结晶,可以取代化合物中的,但的含量不变,用过量处理该化合物,有氯含量的氯以沉淀析出,这种化合[]()3233K Co(NO )Cl III 三氯三硝基合钴酸钾[]()3233K Co(NO )Cl III 三硝基三氯合钴酸钾()()()2323Co OH NH Cl Cl III ⎡⎤⎣⎦氯化二氯一水三氨合铬[]()26H PtCl IV 六氯合铂酸3+Sc 3+Cr 3+Fe 3+La ()()232Cr py H O Cl ⎡⎤⎣⎦()234Zn NH +⎡⎤⎣⎦()336Co NH +⎡⎤⎣⎦[]4TiF ()336Cr NH +⎡⎤⎣⎦33CoCl 4NH ⋅24H SO 2-4SO -Cl 3NH 3AgNO 1/3AgCl物应该是: ( )(A)(B) (C)(D)答案: A 8-6 羰基合物的磁矩为零,它的空间构型为: ( )(A) 三角双锥形 (B) 四方形(C) 三角锥形 (D) 四方锥形 答案: A8-7 配离子的磁矩为: ( ) (A) 3.88(B) 2.83 (C) 5.0 (D) 0 答案: D8-8 配离子的稳定性与其配位键类型有关,根据价键理论,可以判断下列配合物稳定性的大小,指出正确的是: ( )(A)(B)(C) (D) 答案: B 8-9 化合物的磁矩为,而的磁矩为,对于这种差别可以用下列哪一项所叙述的理由来解释: ( )(A) 铁在这两种化合物中有不同的氧化数 (B) 氰离子比氟离子引起更多的轨道分裂 (C) 氟比碳、氮具有更大的电负性 (D) 氰离子是弱的电子授体 答案: B8-10 某金属中心离子形成配离子时,由于配体的不同,其电子分布可以有1个未成对电()324Co NH Cl Cl ⎡⎤⎣⎦()334Co NH Cl ⎡⎤⎣⎦()324Co NH Cl Cl ⎡⎤⎣⎦()334Co NH Cl ⎡⎤⎣⎦()5Fe CO ⎡⎤⎣⎦()32Cu NH +⎡⎤⎣⎦()B.M.()()33266Fe CN Fe H O -+⎡⎤⎡⎤<⎣⎦⎣⎦()()32266Fe CN Fe H O -+⎡⎤⎡⎤>⎣⎦⎣⎦()()322Ag CN Ag NH -+⎡⎤⎡⎤=⎣⎦⎣⎦()()322Ag CN Ag NH -+⎡⎤⎡⎤<⎣⎦⎣⎦[]36K FeF 5.9B.M.()36K Fe CN ⎡⎤⎣⎦2.4B.M.d d子,也可以有5个未成对电子,此中心离子是: ( ) (A) (B) (C) (D)答案: C8-11 根据晶体场理论,高自旋配合物的理论判据是: ( ) (A) 分裂能 > 成对能 (B) 电离能 > 成对能 (C) 分裂能 > 成键能 (D) 分裂能 < 成对能 答案: D8-12 某金属离子在八面体弱场中的磁矩为 4.9 B.M.,而它在八面体强场中的磁矩为零,该中心金属离子可能是: ( ) (A) (B) (C)(D) 答案: D二、计算题和问答题8-13 用晶体场理论判断配离子,,,(,Co(III) 的电子成对能)是高自旋还是低自旋,并计算配合物的磁矩以及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教案引言: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是理解和掌握配位化学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稳定性和配位平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份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的教案。
一、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 配体的性质配体的配位能力是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配体的配位能力与其配位原子的电性、大小和配位方式有关。
例如,迈克尔加合物(氮气配合物)由于配位原子的不同电性,形成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
2. 配位键的强度配位键的强度直接影响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通常,配位键的强度与配体的键长和键能有关,配位键愈强,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就愈高。
例如,持键配体一般形成较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3. 中心金属离子的性质中心金属离子的性质对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起着重要影响。
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电荷以及配位数等因素都可以对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二、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1. 配位物浓度配位物浓度是影响配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配位物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正向反应,使得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更容易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
2. 配位物配位能力配位物的配位能力也是影响配位平衡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配位物的配位能力越强,反应向右方向(生成配位化合物)进行的速度越快,平衡位置就会向配位化合物方向移动。
3. 配体交换速率配体交换速率是影响配位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配体与配位化合物发生配位键交换时,交换速率的快慢将直接影响配位平衡的位置。
三、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
2. 教学内容(1)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配体的性质、配位键的强度和中心金属离子的性质。
(2)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配位物浓度、配位物配位能力和配体交换速率。
3. 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配位化合物稳定性与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
7.7.11简答题
(1)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与绝对稳定常数有何不同?
(2)酸效应曲线是怎样绘制的?它在配位滴定中有什么用途?
(3)金属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条件?
(4)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有哪些?
(5)掩蔽干扰离子的方法有哪些?配位掩蔽剂、沉淀掩蔽剂应具备什么条件?
7.7.22填空题
(1)用EDTA滴定Ca2+、Mg2+时,可用________掩蔽Fe3+。
(2)用EDTA滴定Bi3+时,可用________掩蔽Fe3+。
(3)在Ca2+、Mg2+混合溶液中测定Ca2+,要消除Mg2+的干扰,应用________掩蔽法。
(4)用EDTA测定Al3+、Fe3+、Ca2+、Mg2+混合溶液中的Al3+、Fe3+,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
在pH=2时,直接滴定________;在pH=4~6时用________滴定法测定Al3+。
(5)配位滴定的方式有________。
SO42-、PO43-、Li+、Na+等一般可采用________;与EDTA反应慢、本身又易水解或封闭指示剂的金属离子可用________;虽与EDTA形成稳定配合物,但缺少变色敏锐的指示剂的金属离子用________;测定锡青铜合金中锡含量时用________。
7.3有一钴配合物,其百分组成分别如下:O23.2%,S11.6%,Cl13.0%,H5.4%,N25.4%,该配合物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相遇不产生沉淀,但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它与稀碱溶液无反应,写出此配合物的化学式。
7.4试计算并比较标准状态下[Ag(NH3)2]+、[Ag(CN)2]-、[Ag(S2O3)2]3-氧化能力的相对强弱。
7.5计算AgCl在1升0.1mol·L-1NH3·H2O中的溶解度。
问100克AgCl能否全部溶解在1升1mol·L-1的氨水中?
7.7.660.020mol·L-1的Cu2+溶液100mL与0.28mol·L-1氨水100mL相混合,求溶液中Cu2+的浓度为多少?
7.7计算pH=5.0时,ZnY2-的条件稳定常数。
假设Zn2+与EDTA的浓度均为0.010mol·L-1,问pH=5.0时,能否用EDTA溶液准确滴定Zn2+?
7.8试求以EDTA滴定浓度各为0.01mol·L-1的Fe3+和Fe2+溶液时所允许的最高酸度(最低pH)。
7.9在0.10mol·L-1[Ag(NH3)2]+溶液中,含有1.0mol·L-1游离氨,求溶液中Ag+的浓度。
7.10设溶液中含有浓度均为0.010mol·L-1的Pb2+、Bi3+两种离子,问能否利用控制酸度的方法单独滴定Bi3+,而Pb2+不干扰。
7.11请拟订用EDTA测定Bi3+、Al3+、Pb2+、Mg2+混合溶液中Pb2+离子含量的简要方案。
7.12如何利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测定Co2+、Cd2+、Mg2+混合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
7.13称取0.5000克的煤试样,灼烧并使其中的硫完全氧化成为SO42-。
处理成溶液并除去重金属离子后,加入0.05000mol·L-1BaCl220.00mL使之生成BaSO4沉淀。
过量的Ba2+用0.02500 mol·L-1EDTA滴定,用去20.00mL,计算煤中硫的百分含量。
7.14水的硬度有用mg·L-1CaO表示的,还有用硬度数表示的(每升水中含10mgCaO为1
度)。
今吸取水样100mL用0.0100mol·L-1EDTA溶液测定硬度,用去2.41mL计算水的硬度:
⑴用mg·L-1CaO表示;⑵用硬度数表示。
7.7.115称取0.1005g纯CaCO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100.0mL溶液。
吸取25.00mL,在pH>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4.90mL,试计算:
⑴EDTA溶液的浓度;
⑵每1mL EDTA相当于ZnO、Fe2O3多少克?
7.166(1)Find the conditional formation constant for Mg(EDTA)2-at pH9.00.
7.1
(2)Find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Mg2+in0.050mol·L-1Na2[Mg(EDTA)]at pH9.00.
7.177The formation constant for FeY-is1024.23.Calcul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Fe3+in
7.1
solutions of0.10mol·L-1FeY-at pH8.00and at pH2.00.
7.1
7.188Assume that for0.01mol·L-1solutions,the minimum conditional constant for a satisfactory end point for an EDTA titration is108,calculate the minimum pH for the titration.(1)Zn2+.(2)Bi3+.
7.7.1919What pH range could be used for(1)the titration of Cu2+in presence of Ba2+?(2)the titration of Al3+in presence of Mg2+?
7.200A25.00mL sample of unknown containing Fe3+and Cu2+required16.06mL of0.05083
7.2
mol·L-1EDTA for complete titration.A50.00mL sample of the unknown was treated with NH4F to protect the Fe3+.Then the Cu2+was reduced and masked by addition of thiourea.Upon addition of 25.00mL of0.05083mol·L-1EDTA,the Fe3+was liberated from its fluoride complex and formed an EDTA complex.The excess EDTA required19.77mL of0.01883mol·L-1pb2+to reach an end point using xylenol orange.Fi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u2+in the unknown.
7.211Ni2+can be analyzed by a back titration using standard Zn2+at pH5.5with xylenol
7.2
orange indicator.A solution containing25.00mL of Ni2+in dilute HCl is treated with25.00mL of 0.05283mol·L-1Na2EDTA.The solution is neutralized with NaOH,and the pH is adjusted to5.5 with acetate buffer.The solution turns yellow when a few drops of indicator are added.Titration with0.02299mol·L-1Zn2+requires17.61mL to reach the red end point.What is the molarity of Ni2+ in the unknown?
7.222A50.0mL aliquot of solution containing0.450g of MgSO4(FW120.37)in0.500L
7.2
required37.6mL of EDTA solution for titration.How many milligrams of CaCO3(FW100.09)will react with1.00mL of this EDTA solution?
7.7.2323A50.0mL solution containing Ni2+and Zn2+was treated with25.0mL of0.0452mol·L-1 EDTA to bind all the metal.The excess unreacted EDTA required12.4mL0.0123mol·L-1Mg2+for complete reaction.An excess of the reagent2,3-dimercapto-1-propanol was then added to displace the EDTA from zinc.Another29.2mL of Mg2+was required for reaction with the liberated EDTA. Calculate the molarity of Ni2+and Zn2+in the original 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