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备课参考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25.16 KB
- 文档页数:2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
七下地理全册地势地形特点
1、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2、亚洲地形特点: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3、日本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
4、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5、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势特点:北高南低依据:河流自北向南流
6、东南亚马来群岛地形特点:地形崎岖
7、印度地势特点:北部高中间低南部较高
8、印度地形特点: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9、俄罗斯亚洲部分地势特点:南高北低依据:河流自南向北流
10、俄罗斯地形特点: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山地
11、中东地形特点:地形以高原为主
12、欧西地形特点:南北多山,中部多平原
13、欧西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
14、非洲地形特点:地形以高原为主
15、非洲被赤道穿过的地区地势特点:东高西低
16、非洲地势特点:从东南向西北倾斜
17、澳大利亚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间低
18、澳大利亚地形特点: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19、美国地形特点:南北纵列分布
20、美国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间低
21、巴西地形特点: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特点:南高北低
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初中地理地形知识点整理地理是研究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学科,而地形则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外貌、地面的高低起伏以及各种地形特征。
地形可以分为陆地、水体和地壳运动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初中地理学科中与地形有关的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1. 陆地地貌1.1 高原:是相对较为平坦的地形,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小。
高原大多分布在大陆内部,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1.2 山地:是陆地表面较为突出的部分,通常有较高的海拔和陡峭的山峰。
山地多分布在靠近板块边缘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等。
1.3 平原:是较为平坦的地势,缺乏明显的起伏和高低差。
平原多分布在大陆沿海或河流流域附近,如华北平原、亚马逊平原等。
1.4 盆地:是相对封闭的地势低洼地区,周围多为高地或山地包围。
盆地多因地殷实际板块运动形成,如四川盆地、亚利桑那盆地等。
1.5 台地:是由于地壳抬升或冰川作用产生的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区。
台地多位于高原或山地的周边,如太行山台地、它瑞巴台地等。
2. 海洋地形2.1 大洋洲:包括全部的洲际架和沉积平坦带,通常位于海陆的相对较远的地带,有大洲陆坡、大洋洲和大洋沉积平原等。
2.2 大陆边缘:指大洋洲下沉形成的海底斜坡和大陆架。
大陆边缘通常有向下倾斜的地貌特征。
2.3 海底深谷:是海洋中地质构造形成的狭长而深的地球表面塑造。
海底深谷通常形成于板块运动的产物,如马里亚纳海沟、秘鲁海沟等。
2.4 海岸地形:指海洋与陆地相接的地方,通常包括海滩、海峡、海湾、海岬等地貌特征。
3. 地壳运动3.1 地震:指地球地壳发生的震动现象,由于板块运动导致的地质应力积累释放所引起。
地震分为浅层地震、中层地震和深层地震。
3.2 火山:地球地壳中的火山活动是由于岩浆从地下升至地表所引起。
火山可以喷发出熔岩、火山灰等物质,形成各种火山地貌,如火山锥、火山口等。
3.3 地壳抬升:是指地壳物质由于地下岩浆活动或板块运动而向上升起的现象。
初中地理八种地形基本特征地形是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地貌形态的总称。
它反映了地球物质的结构、特性和各种地质、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
地形对我们了解和认识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地山地是指陆地上相对较高的地带,其主要特征包括:- 高度:山地相对于周围地区较高,通常超过500米。
- 斜坡:山地的斜坡陡峭,形态多变。
- 山峰:山地上有许多山峰,高耸入云。
- 山谷:山地之间有山谷和峡谷,形成了起伏的地形。
二、平原平原是指相对平坦的大片陆地,其主要特征包括:- 位置:平原一般处于海拔较低的地区或河流下游。
- 平坦:平原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起伏。
- 草原:平原上有广阔的草原,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 河谷:平原地区经常有河流穿过,形成河谷。
三、高原高原是处在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类型,其主要特征包括:- 海拔:高原较低于山地,但高于平原,通常在1000米以上。
- 气候:高原气候多变,温度和降水量较低。
- 山峰:高原上有山峰和山脉,地势较平缓。
- 河流:高原地区有许多河流,形成了河谷和峡谷。
四、盆地盆地是指由山地或高原围绕而成的地形洼地,其主要特征包括:- 形态:盆地地势低洼,呈圆形或椭圆形。
- 湖泊:盆地中常有湖泊或湖沼,水源丰富。
- 地貌: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
五、河谷河谷是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地形,其主要特征包括:- 形态:河谷地势低洼,两边为峭壁或山地。
- 水流:河谷中有河水流淌,形成河道。
- 沉积物:河谷中常有河流冲刷、沉积的土壤和岩石。
六、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类型,其主要特征包括:- 高度:丘陵相对平原较高,但低于山地。
- 起伏:丘陵地势起伏,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和散布较多的丘丘。
- 湖泊:丘陵地区常有湖泊和河流。
七、沙漠沙漠是指长期干旱缺水、植被稀少的地区,其主要特征包括:- 干旱:沙漠地区降水稀少,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无降水。
- 沙丘:沙漠中有大量的沙丘,形成特殊的地貌。
- 植被:沙漠地区植被稀少,无法维持农业生产。
初中地理各种地理区域地形特征
初中地理各种地理区域地形特征
1. 山地
•高大陡峭:山地地形通常具有高度的特点,峰峦起伏,陡峭难行。
•峰峦交错:山地地形存在多个山峰,呈交错状分布。
•沟壑纵横:山地地形中有很多沟壑,由于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
2. 平原
•地势平坦:平原地形通常没有明显的高度差异,地势较为平坦。
•河流广泛:平原地区多河流纵横交错,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
•耕地丰富: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耕地资源丰富。
3. 高原
•海拔较高:高原地形通常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相对海平面较高。
•地表平缓:高原地形相对平坦,但可能存在一些浅陷、台地等地形特征。
•河谷峡谷:高原地区常有河谷、峡谷等地貌,形成了壮观的自然景观。
4. 沙漠
•干旱无水: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
•沙丘连绵:沙漠地形以连绵的沙丘为主要地貌特征。
•植被稀疏:沙漠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5. 湖泊
•水域辽阔:湖泊地区水域面积广阔,通常由河流冲积形成。
•水质清澈:湖泊的水质较为清澈,水资源较为丰富。
•生态多样:湖泊周边的湿地环境生态多样,生物种类丰富。
6. 海洋
•广袤无垠:海洋地球表面积最大,广袤无垠。
•蓝色壮丽:海洋呈现多种蓝色,并具有壮丽的海洋景观。
•海洋气候:海洋地区气候湿润稳定,一般温差小。
以上是初中地理各种地理区域地形特征的简要介绍,每个地形都有独特的特点和景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理资源和自然景观。
对于地理学习和旅行,了解这些地形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和欣赏地球的美景。
各大洲特点亚洲世界面积最大的洲。
1.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3.主要地形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等,平原主要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4.地形分布格局:中部多为高原山地、平原多分布在大陆边缘。
欧洲世界第六大洲。
1.地势特点:地势低平2.地形特点:以平原为主3.主要地形区: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北部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为阿尔卑斯山系等4.地形分布格局:山地对分布在南北两侧、中部为平原非洲世界第二大洲1.地势特点:地势东南高、西北低2.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3.主要地形区: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尔比亚高原等4.地形分布格局:东南为高原、西北为沙漠北美洲世界第三大洲1.地势特征:东西高,中部低2.地形分布格局: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3.地形特征:北美洲分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为低矮的山地。
4.主要地形区:西部为洛基山、海岸山、大内华达山,中部为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等南美洲世界第四大洲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2.地形特征:西部为高大的山地、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分布3.主要地形区:西部为安第斯山脉、东部为亚马孙平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4.地形分布格局: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和高原大洋洲世界最小大洲(七)1.地势特点: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地表起伏和缓2.地形特征: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自西向东依次为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山地区3.主要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大自流盆地、东部大分水岭4.地形分布格局:西部高原、东部山地、中部平原世界第五大洲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2.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一、教案基本信息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设计学科领域:地理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2. 掌握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2. 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难点:1. 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 地形地势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地图阅读: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影响,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地图:准备我国地形地势图、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等;2. 案例材料:收集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案例;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地势图,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我国地形地势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后,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二、案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案例:“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越高,气温越低;3. 展示案例:“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4.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影响:地势越高,水流越急。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影响;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影响;2.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地形地势对我国交通有哪些影响?”;3. 学生回答后,总结地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山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
二、案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案例:“地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地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地势崎岖,交通不便;3. 展示案例:“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山区地势崎岖,不利于农业生产。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地形地势是指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物、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是这个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形地势的类型根据地形地势的特征和属性,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平原地区平原是指相对于周围山脉或高原而言的地貌类型。
平原地区的土地基本平坦,海拔较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多河流流域分布。
2. 高原地区高原是指海拔较高的大片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或呈现缓坡状。
高原地区通常气候干燥、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3. 山地地区山地是指海拔较高的山脉,地貌多变、地势陡峭、遍布着高山、峡谷等各种特征。
4. 水域地区水域地区是以湖泊、江河、海洋等水体为主的地区。
这类地区的特征在于水的流通和湿润环境,且植被茂密。
二、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地形地势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发展。
以下是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影响水资源的分布不同地势条件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有着很大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山地地区则常常缺乏水源。
2. 影响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地势差异会对气候、气温和降水等自然条件产生影响。
例如,高原地区普遍气温低于平原地区,气压、氧气浓度等也有所不同。
3. 影响生态环境的形成地形地势差异会对生态环境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
例如,高原地区环境极端,生态脆弱。
而水域地区的生态环境则比较稳定。
4. 影响农业生产和物资运输地形地势对于农田规模、作物种植、交通物资运输以及物流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大面积的农田适合种植粮食,山地地区则通常只能依靠人力开垦,成本高。
三、利用地形地势资源的局限性和优势地形地势资源的利用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优势。
以下是地形地势资源的局限性和优势:1. 局限性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貌的多变,使得对于一些资源类型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困难。
例如,山地地区的经济开发受到人力资本的限制,高原地区资源开发难以适应人类的生存需求。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区知识总结关键信息:1、主要地形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2、地形区分布: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山脉分布。
3、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地形区特征:如青藏高原的高寒、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等。
11 山地111 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山脉秦岭南岭112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113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114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115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12 高原121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高寒是其显著特点。
122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23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区。
124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多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13 盆地131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部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32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
133 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134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气候湿润,物产丰富。
14 平原141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42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143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15 丘陵151 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是我国红壤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152 山东丘陵153 辽东丘陵2、中国地势特点21 西高东低西部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2 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海拔在 1000 2000 米。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地势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入引导:地形地势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和高程分布,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形地势的不同特点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帮助同砚们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势分布。
进修内容一:地形地势的定义和分类1. 地形的定义: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不同的地貌类型。
2. 地势的定义:地势是地球表面的高程分布,主要包括高山、丘陵、平原、台地等不同的地势类型。
3. 地形地势的分类:根据地形地势的形态和高程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台地等不同类型。
进修内容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1. 山地:地势高、地形陡峭、地貌多样化,常常是水资源的重要集散地和气候的屏障。
2. 丘陵:地势较低、地形较缓,适合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3. 平原:地势较平坦、地形辽阔,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
4. 盆地:地势低洼、地形关闭,易积聚水资源,但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5. 台地:地势高、地形平坦,适合发展农业和旅游业。
进修内容三: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地形地势适合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如山地适合发展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
2. 地形地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平原地势适合建设大城市,而山地和丘陵地势则适合发展旅游业。
3. 地形地势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形地势的不同会影响交通运输的便利水平,如山地、丘陵地势会增加交通运输的难度。
小结反馈: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地形地势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了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并深入了解了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地形地势的特点,合理利用地形地势资源,增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初中地理地形特征1. 引言初中地理地形特征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地形特征对于进一步学习地理学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地形特征出发,详细介绍其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山地山地是指地表高度较大,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的地形。
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外力侵蚀。
我国山地分布广泛,约占国土面积的1/3。
2.1 山地特点1.海拔较高:山地地表高度一般超过500米,个别山地如珠穆朗玛峰可达8848米。
2.坡度较陡:山地坡度一般在45度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度。
3.沟谷较深:山地沟谷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外力侵蚀有关,沟谷深度一般较大。
4.地形复杂: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峰、峦、岭、谷等。
2.2 山地分布我国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
此外,东部地区也有一些山地,如长白山、武夷山等。
3. 平原平原是指地表平坦,海拔较低,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
平原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沉积作用和河流冲积有关。
我国平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
3.1 平原特点1.海拔较低:平原地表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2.地面起伏小:平原地形平坦,地面起伏一般在5米以内。
3.土壤肥沃:平原地区沉积物丰富,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4.河流密集:平原地区河流较多,有利于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
3.2 平原分布我国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此外,还有一些小块平原分布在西部地区,如成都平原、河套平原等。
4. 高原高原是指地表海拔较高,地势较为平坦,边缘较陡的地形。
高原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外力侵蚀有关。
我国高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5。
4.1 高原特点1.海拔较高:高原地表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
2.地势平坦:高原地形较为平坦,边缘较陡。
3.气候特点:高原地区气候寒冷,降水较少,植被稀疏。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貌特征,包括地形起伏、海拔高度、地貌类型等,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形特征反映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势情况,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形成。
以下是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形特征的详细介绍:一、地形起伏地形起伏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程度,主要包括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四种基本类型。
平原是指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通常适合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丘陵是指比平原稍高,起伏较小的地区,适合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山地是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主要由山脉和山地构成,适合旅游观光和勘探开发。
高原是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通常环境严酷,不利于人类居住。
二、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是指地球表面其中一点距离海平面的高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海拔高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气温、气压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海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小,氧气含量越少。
在高海拔地区,人们常常会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适应环境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地貌类型地貌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不同形态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盆地和海洋等。
山脉是由一系列连接的山丘组成的地貌单位,通常形成于地壳板块碰撞的过程中,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河流是由地表径流形成的水体,通常依据流域范围和水文特征进行分类,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之一、湖泊是地表低洼地区积聚水体形成的地貌单位,通常由湖泊水域和湖泊岸线组成,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
平原是指地势平坦且海拔较低的地区,主要由平原泛滥平原和沉积平原构成,适合发展农业和城市建设。
盆地是指地表为低洼地区,四周高而周围封闭,常以山、丘、海等环抱,最终形成长时间季节性气候和沙尘暴。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世界70%的地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总的来说,地形特征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地面和地下形态特征的总称,反映了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直接影响着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设计学科领域:地理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特点。
2. 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2. 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特点3. 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教学难点:1. 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2.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地形地势有哪些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特点,以及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4.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如:地形地势如何影响我国气候的形成?如何影响河流的流向和交通的建设?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后作业2. 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课堂练习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地理观察、思维和实践方面的能力提升情况。
六、教学内容1. 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2. 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特点3. 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的影响4. 地形地势对我国河流的影响5. 地形地势对我国交通的影响七、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形地势的特点。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案设计学科领域:地理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地势的概念及分类。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地形地势的概念及分类。
2.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地形地势分类的理解。
2. 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把握。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地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进而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地形地势的概念教师通过PPT展示地形地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含义。
(2)地形地势的分类教师讲解地形地势的分类,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并通过图片展示各类地形地势的特点。
(3)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教师详细讲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包括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等。
3.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4. 总结提升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地形地势的概念及分类。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描述所处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地形地势概念、分类和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过程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我国不同地形地势区域的代表性案例,如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让学生分析这些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地形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我国地形地势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地形的分布要点精讲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一、纵横交错的山脉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
2.山脉的走向(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3)其他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六盘山、贺兰山、横断山区的一些山脉等弧形山脉: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主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界)二、各具特色的高原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1.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4。
它的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青藏高原的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再加上这里多暴雨、缺乏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的杰作,这种特殊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一定的高程内向纵深掘进,挖成拱形窑洞,施工技术和工具简单,也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就获得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
地理八年级上学期地形地势特征知识点地理八年级上学期地形地势特征知识点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为大家整理了地理八年级上学期地形地势特征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一、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1、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海拔2000-1000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海拔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A、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B、河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C、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D、水电: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蕴藏者丰富的水能。
二、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1、我国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2、在各类地形中山地所占比重最大,约33%,平原面积仅占12%。
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现在是不是感觉为大家准备的地理八年级上学期地形地势特征知识点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要点精讲
一、西高东低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地势西部高而东南低,西部多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多丘陵和平原,形成一个以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最高,由西向东逐级下降的阶梯状斜面。
二、呈三级阶梯
(1)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地形以高原为主,两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2)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以北,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有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3)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
(4)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三、地形复杂多样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1/3,高原占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12%。
四、山区面积广大
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五、地形地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地势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另外,我国的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2)地形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典型例题
【例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A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B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
C 西高东低、呈直线倾斜
D 东高西低、呈直线倾斜
【答案】A
【解析】我国地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例2】位于第一阶梯上的高原是:()
A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
【答案】D
【解析】第一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