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社区药物治疗方法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286·社区高血压治疗中采用不同剂型硝苯地平的疗效分析吴冰冰 浙江省海宁市海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海宁 314400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剂型硝苯地平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时间内抽取我院社区高血压患者90例,双盲法分组,A组30例,行硝苯地平普通片治疗,B组30例,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C组30例,行硝苯地平控释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结果:(1)治疗效果。
C组治疗效果最佳,其次为B组,A组治疗效果最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不良反应。
C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最少,其次为B组,A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相对较多,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以硝苯地平控释片展开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药物安全性优势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治疗 硝苯地平 治疗效果引言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十分常见。
受到血压异常升高影响,将会引发患者头痛、呕吐等症状。
病因的不同,患者在发病机制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应以患者实际情况实现对药物的合理选择。
目前,临床多应用硝苯地平完成高血压患者治疗,降压效果显著。
该药物剂型相对较多,不同剂型在治疗效果上具有争议。
本文于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样本,通过为患者提供不同剂型硝苯地平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双盲法分组,A组性别:男/女=18/12人,年龄65~73岁,均值(69.52±0.65)岁。
病程:1~15年,均值(7.52±0.31)年。
B组性别:男/女=17/13人,年龄66~73岁,均值(68.95±0.67)岁。
病程1~14年,均值(6.95±0.32)年。
C组性别:男/女=16/14人,年龄65~73岁,均值(68.23±0.57)岁。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引发心、脑、肾等多脏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为了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对策进行探讨。
一、健康教育与宣传1. 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讲座,普及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 利用多媒体、宣传册、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高血压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提高居民的知晓率。
3.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二、生活方式干预1. 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过度。
2.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3. 提倡患者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戒烟限酒。
4.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三、药物干预1.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物,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2. 加强对患者药物知识的培训,使患者了解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 定期随访患者,监测血压,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四、心理护理1.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2.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减轻孤独感,保持良好的心态。
3.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降低血压波动。
五、康复护理与支持1.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卫生院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对卫生院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该药物的实际应用情况。
方法随机选择了来卫生院门诊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90例,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对90例患者的门诊处方进行回顾分析,经数据统计确定卫生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类别、使用量、药物费用、用药频率、用药方案等情况。
结果在90例患者中,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类别主要有五大类,用药频率最高的是利尿剂,用药频率为21份,占比为23.33%,药物使用量最高的是吲达帕胺片,使用量为60盒,占比为24.89%,用药费用最高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费用为470元,占比36.95%。
在用药方案上,单用药达到了一半以上,占比为50.15%,两联与三联用药分别是39.74%与10.11%。
结论通过对90例患者进行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可以确定,卫生院门诊处方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控制了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成本,并获取了良好的高血压控制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目前,高血压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是药物治疗手段,门诊处方中常用的药物种类较多,由于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才可平稳患者高血压情况,但是患者高血压病情程度不同,采用的门诊处方也不相同。
基于此,笔者针对卫生院门诊药物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获取卫生院门诊高血压药物的主要使用类别、使用量、使用频率等,以为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的开具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笔者所在卫生院随机选择90例高血压患者,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90例患者均经过了高血压确诊,所有患者基本资料齐全,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为40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52.45±4.23)岁,并排除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
本次观察实验调取了90例患者的门诊处方共计90份,对这90份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卫生院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
吲达帕胺依那普利联用在社区治疗高血压病观察的开题报告引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年龄的增加,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为高血压可以导致各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等,因此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目前,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策略是使用药物治疗来降低血压,其中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被广泛应用。
本项研究旨在探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联用在社区治疗高血压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会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目前,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策略是使用药物治疗来降低血压。
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分别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们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而且对肾脏和心脏的保护作用也被广泛认可。
然而,单独使用吲达帕胺或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并不完美,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有研究表明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但目前尚未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联用在社区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本项研究旨在探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联用在社区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目的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联用在社区治疗高血压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而言,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探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联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是否优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
2.评估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联用的安全性,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类型。
3.分析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联用对肾功能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项研究将是一项前瞻性研究。
研究将在社区中招募高血压患者,建立一个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联用治疗的组和一个仅使用单独药物治疗的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差异。
1.研究对象:计划招募300名高血压患者,符合以下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高血压慢病用药管理及典型案例分析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有效控制高血压并防止并发症,合理用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慢病用药管理的原则和典型案例分析。
用药管理原则高血压患者在用药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和家族史等因素,医生应结合国内外临床指南和相关研究结果,选择适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2.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因此,在用药管理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
3.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高血压药物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如头晕、乏力和性功能障碍等。
在用药管理过程中,医生应充分告知患者药物的可能副作用和风险,与患者共同决策治疗方案。
4.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典型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李先生,男性,65岁,有高血压病史4年。
目前主要症状为头痛、眩晕和乏力。
患者状况分析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症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和合并症等。
李先生的父亲也有高血压病史,他平时生活规律,饮食健康。
2.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和体重等。
李先生体重正常,血压为160/100 mmHg,心率为80次/分。
用药治疗方案根据李先生的病情和相关指南,医生制定了以下用药治疗方案:1.选择适当的药物:李先生的高血压属于一级高血压,适合选择单一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他的病情和可能的副作用,医生选择了钙通道阻断剂作为初始治疗药物。
2.药物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血压和症状反应,医生将初始剂量设置为每天一次口服5mg钙通道阻断剂。
在随访期间,医生将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调整。
3.药物监测和调整:医生将安排患者每月随访一次,通过监测血压和不良反应情况来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例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很多人中都有发生。
针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通过一个临床典型病例,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位男性,年龄为55岁,体检时发现血压较高,且有其他高血压相关症状,如头痛、眩晕等。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专科医生的评估,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开具了以下药物治疗方案:1. ACE抑制剂:该类药物可以抑制血管收缩素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患者每天口服10mg的ACE抑制剂。
2. 利他能:这是一种降压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降低血压。
患者每天口服20mg的利他能。
3. 他汀类药物: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高血脂的情况,因此,在药物治疗中,也加入了他汀类药物,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4.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其他降压药物,以达到良好的管理血压的效果。
生活方式干预: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也是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关键。
对于该患者,医生建议以下生活方式干预措施:1. 饮食控制:患者应尽量减少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避免食用咸腌食品和高胆固醇含量的食物。
应多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
2. 体重管理:患者存在超重的情况,因此,医生建议进行体重管理。
通过控制摄入热量、加强运动,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减轻体重,减轻对心血管的负担。
3. 积极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游泳和慢跑等低强度的运动方式,每天至少30分钟,有助于降低血压。
4. 合理的心理调节: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焦虑和紧张情绪,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或者进行放松技巧训练,调节自己的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总结: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的综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础单位,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以降低高血压患病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1. 高血压患者筛查:目前,社区已开展高血压患者筛查工作,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方式,对辖区居民进行血压监测,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及时纳入管理。
2. 健康教育:社区定期举办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3. 药物治疗:社区医生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4. 非药物治疗:社区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5. 健康管理:社区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三、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1. 完善高血压筛查体系:提高社区高血压筛查覆盖率,确保及时发现和管理高血压患者。
充分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渠道,对辖区居民进行血压监测。
2.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讲座、宣传栏、微信等,让居民了解高血压的危害、预防方法及治疗原则。
3. 优化药物治疗:社区医生应熟练掌握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心血管专家合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4. 推广非药物治疗:社区应积极开展非药物治疗,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举办各类健康促进活动,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 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建立完善的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随访周期。
6. 加强社区与上级医院合作:社区应与上级医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探究摘要:目的:研究社区高血压治疗中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起到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患者使用非洛地平缓释片,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了解不同治疗方式起到的治疗效果。
结果: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方式能够保障治疗效果,也能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中提升其满意度。
关键词:非洛地平缓释片;高血压;治疗方式;运用效果前言:高血压属于一种心血管疾病,当患者患有高血压疾病之后身体上会出现多种不适,且在病情严重下也会危及自身生命安全。
由于高血压疾病没有完全治愈的方式,且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所以为了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合理的使用药物,以此从药品使用中实现血压的有效控制。
虽然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但不同药物起到的效果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相同,常规治疗中使用的硝苯地平缓释片虽然能够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但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也较高。
而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应用既能够保障治疗效果,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出现,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社区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中有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4.4±2.3)岁。
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在(55.5±3.6)岁。
两组患者通过检查均符合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并无精神方面的重大疾病。
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分析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社区护理干预作为高血压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其有效性和重要性。
一、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的目的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旨在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药物治疗管理、心理支持等,达到以下目的:1. 控制患者血压在理想范围内,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2.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树立自我管理意识。
3. 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4. 增强患者心理素质,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的内容1. 健康教育社区护理人员需针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因素,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
此外,还要强调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的影响,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 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钾、高钙的饮食原则。
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6g,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坚果等富含钾、钙的食物。
限制动物内脏、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2)运动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
推荐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坚持5天,每次30-60分钟。
(3)戒烟限酒:告知患者戒烟限酒的重要性,帮助其逐步戒除烟酒。
(4)体重管理:指导患者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建议采用科学的方法减肥,如饮食控制、运动等。
3. 药物治疗管理社区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物,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
告知患者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以免引起血压反弹。
同时,要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 心理支持高血压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社区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针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要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
经验交流116 2015年19期两种社区常用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冯雷南京市玄武区仙鹤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目的:对比社区中常用降压药卡托普利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社区医院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A组应用缬沙坦治疗,B组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下降,A组降压效果优于B组,A组治疗总有效率98%高于B组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且可耐受。
结论:卡托普利与缬沙坦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确切,缬沙坦效果与依从性更加,适宜社区门诊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社区医院;缬沙坦;卡托普利;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9-0116-01临床诸多报道已经证实了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当会导致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诱发脑卒中、冠心病等诸多恶性病症,威胁患者生存质量、预后与生命安全,因此针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便选择[1]。
我国社区门诊作为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阵地,社区门诊中常应用卡托普利、厄贝沙坦、硝苯地平、缬沙坦等药物控制患者血压,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为对比社区中常用降压药卡托普利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选取社区医院10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临床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本次研究所选取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来自社区医院,时间2012年5月—2015年3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 3 版)》相关标准[2],排除无法配合治疗患者。
100例患者根据治疗用药不同分为A组与B组,A 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8-75岁,平均(57.2±4.7)岁,收缩压/舒张压均值(161.2±14.3)/(99.8±10.5)mmHg;B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39-73岁,平均(57.1±4.5)岁,收缩压/舒张压均值(160.3±13.9)/(98.9±10.8)mmHg;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血压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10月采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采取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类型、药物费用、用药频率、用药方案等。
结果:80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处方中的用药类型经分析,常用的五大类药物为固定配比复方制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常用的药物类型为:厄贝沙坦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
在80份抗高血压药物处方中,最常用的药物为吲达帕胺片,药物消费最高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
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频率,应用率最高的是利尿剂,然后是固定配比复方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结论:由于近两年来本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较为合理,因此需要秉承着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原则,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效果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循环动脉压升高,给患者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患者会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机体康复的前提。
为高血压患者采取合理、安全用药,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涨,而患者的病情真正得到控制的几率较低,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若是无法控制血压,就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10月采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采取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类型、药物费用、用药频率、用药方案等。
80例患者中有男性41例、女性3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52±5.33)岁,平均病程为(6.23±2.05)年。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依从性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4T06:28:31.05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期作者:张磊[导读] 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张磊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本次试验样本为社区高血压患者,来源于本社区门诊,全部在2020年8月-2022年4月的时间内选取,120例患者根据信封法分成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降压药物各选择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2组进行比较的项目为血压水平变化、治疗依从性。
结果:(1)血压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均比治疗前SBP、DBP低,尤其研究组,其更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依从性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得到P<0.05。
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中降压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适宜积极推广。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非洛地平缓释片;依从性;临床效果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主要指的是血液流动于血管过程中所造成的压力比正常压力值高,从而表现出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头痛等临床症状。
该病的显著性特点为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且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全球性问题[1]。
合理应用降压药物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式,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高低及能否保证治疗持续性将会直接影响血压控制效果。
本文以本社区门诊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见如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由本社区门诊在2020年8月-2022年4月时间范围内提供120例高血压患者,满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
通过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患者。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高血压社区管理分析(5篇)第一篇:中医药在社区管理中防治高血压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药在社区管理中防治高血压的用药效果。
方法:将我院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1日收治的211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药防治,观察组采用中医药防治。
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中医药防治社区高血压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防治;社区;高血压(20XX)14-0165-0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高血压。
高血压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成为临床上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调查研究显示对社区高血压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
伴随医学模式的逐渐改变和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各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开始深入社区、家庭。
中医药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并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2]。
在本文的研究中就以我院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1日收治的211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药防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1日收治的211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中医药防治干预。
具体的干预内容如下。
①采用辨证的干预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治疗和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3]。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结合患者的喜好与疾病特点制定饮食方案。
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卫生院高血压治疗的方法和初步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
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1%。
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药物联合护理干预在基层卫生院高血压治疗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基层卫生院的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高血压效果观察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它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其致病因素复杂,与患者的年龄、体重、遗传和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诱发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栓形成等危重疾病。
高血压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对于基层卫生院的治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对患者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本文分析了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效果,总结如下。
1数据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
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无药物过敏史;同意参与本研究;没有其他可能影响本次治疗的疾病。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
研究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6~64岁,平均(51.4±0.4)岁;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5~65岁,平均(52.8±0.2)岁。
两组的年龄和性别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治疗研究组采用药物+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次,每日1次,疗程2个月。
护理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治疗周期长,易复发。
大多数患者有焦虑、抑郁和紧张等不良情绪。
此外,患者年龄较大,易因情绪波动而出现易怒症状,影响正常治疗。
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与很多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有关。
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是合理用药,通过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风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高血压患者的病例,探讨高血压合理用药的相关问题。
概述:本文采用病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一个高血压患者的病例,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通过对该患者的详细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高血压合理用药的各个方面,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的确定、联合用药的原则等。
正文:一、药物的选择1.1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1.2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药物1.3考虑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价格等因素,综合评估药物的选择二、剂量的确定2.1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个体差异,确定合适的起始剂量2.2根据患者的血压反应,调整药物剂量,达到有效的降压效果2.3定期监测血压,根据需求适时调整药物剂量三、联合用药的原则3.1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方案3.2合理搭配不同类别的降压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增强降压效果3.3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适当的药物组合四、药物的副作用与并发症4.1分析患者可能面临的降压药物副作用以及严重并发症4.2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案,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4.3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五、控制高血压的长期管理策略5.1强调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减少盐摄入、增加体育锻炼等5.2介绍高血压的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方法,帮助患者掌握自己的病情5.3提供合适的教育和支持,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疾病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总结: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病例的详细分析,本文深入探讨了高血压合理用药的各个方面。
药物的选择、剂量的确定、联合用药的原则等都是保证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药物的副作用与并发症以及长期管理的策略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病社区药物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社区药物治疗方法,为高血压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對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近几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利尿剂类、β-受体阻滞剂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钙离子拮抗剂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及α-受体阻滞剂类这六类药物为当前高血压常用药物治疗方法。
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采取药物方法治疗时,应合理用药,尽量降低药物对患者的伤害。
标签:高血压;社区药物治疗方法;分析
当前临床常见病中,高血压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同时长期高血压还是造成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多脏器功能,甚至致使器官功能衰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1]。
临床治疗高血压疾病时,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为了分析高血压病社区药物治疗方法,从而对高血压临床药物治疗进行有效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6年3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61.37±
2.43)岁;病程1~46年,平均病程(2
3.46±2.36)年;按合并疾病类型分:34例冠心病,27例糖尿病,22例肾病,13例前列腺疾病,4例左心室肥厚。
1.2方法对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开展重点随访,详细分析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12例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17例应用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24例应用利尿剂类药物治疗,27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10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10例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治疗。
3 讨论
临床对高血压疾病采取药物治疗时,将患者血压控制在正确的标准(≥140/90mmHg)为初始目的,而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心脑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
当前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法中,主要应用利尿剂类、β-受体阻滞剂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钙离子拮抗剂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及α-受体阻滞剂类这六类药物进行治疗[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通过阻断ATⅡ作用促使血压下降,该类
药物经ARB选择对血管紧张素型受体产生影响,从而有效抑制血管收缩,释放醛固酮等来生成降压作用,缬沙坦与氯沙坦等为主要药物。
目前该类药物已经被普遍应用在临床高血压疾病治疗中,不仅降压平稳、长效及高效,同时不会形成咳嗽不良反应,主要应用在高血压与其他心肾疾病临床治疗。
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及血管平滑肌α1受体方式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进而促使血压下降。
α-受体阻滞剂还能够降低胆固醇,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并逆转左心室肥厚,令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并改善前列腺排尿困难症状,但胃炎、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及溃疡病患者应慎用[3]。
利尿剂类药物中的氢氯类利尿剂为高血压药物中不可缺乏的一种药物,血压控制效果十分明显。
不少临床研究报道指出,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的预防心脏左室肥厚、脑血管病,降低心脏病与死亡率效果更优于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同时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还不会对血糖、血脂及尿酸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为当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疾病主要方法之一。
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降低心血管并发症与死亡率,该类药物通过对肾上腺素受体进行抑制,减慢心率,削弱心肌收缩力,从而促使血压下降,并预防心脏受损害[4]。
近来有临床研究报道指出,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时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该类药物却存在不少禁忌症。
本研究中,27例患者采取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血压平稳,且显著降低血糖。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也就是降压多肽,该列药物能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降低缓激肽水解,舒张血管,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依那普利、喹那普利、阿拉普利、贝那普利、地拉普利及培哚普利等为该类药物常见类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仅可预防中风,同时还属于一线抗高血压药物,该药物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方面的功效已得到医学界肯定,但如果患者存在中毒血容量降低、肾性高血压、不明原因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衰、重度主动脉狭窄及限制性心包炎状况时需要慎用。
本研究中,10例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血压被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肾病得到缓解,效果明显。
钙离子拮抗剂可阻滞钙通道,从而促使血压下降,该类药物可形成扩张血管与负性肌力作用,令血管平滑肌被松弛,减弱末梢血管阻力,进而对血压进行控制。
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等为该类药物的常用药物,具有极高的血管选择性及降压平稳性,收缩期降压效果最明显,同时还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但是钙离子拮抗剂临床治疗时会产生部分不良反应,比如多尿、心动过缓、头痛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值得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
本研究中,10例患者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治疗,降压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方法为高血压疾病主要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合理用药,从而保证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Yang WC,Wu HP.Clinical analysis of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Pediatrics & Neonatology,2014,1(51):1289-1290.
[2]Ragno G,Garofalo A,Vetuschi C.Photodegradation monitoring of amlodipine
by 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y[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12,12(27):1562-1563.
[3]凌受毅,朱正芳,张卫国.钙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9(10):1456-1457.
[4]刘国韬,曾广民,洪霞.长效钙拮抗剂-是中国高血压人群降压治疗的最佳选择[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13):2412-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