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5.16 KB
- 文档页数:2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一、引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目前,常用的高血压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的排泄,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等。
2.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管平滑肌紧张,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
3.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ACEI有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
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ARB有氯沙坦、厄贝沙坦等。
三、药物临床试验的目的和意义药物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于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其主要目的如下:1. 评估药物在降低血压方面的疗效:通过临床试验,可以验证药物在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方面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2. 评估药物的安全性:临床试验可以观察药物在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3. 比较不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临床试验,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在降低血压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
4. 探索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临床试验,可以探索药物在降低血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四、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1. 研究设计: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药物临床试验通常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药学分析【关键词】高血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临床疗效;药学分析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长期高血压科可影响重要脏器尤其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引起中风、心脏病、肾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体健康[1]。
临床对于高血压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使其保持稳定是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的措施,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适用于两种药品成分单独使用时无法起到良好降压、控压的患者,除了具有厄贝沙坦作用以外,该药品还具有氢氯噻嗪的利尿、消肿作用,利用尿液排出机体内的钠离子,可增强药效,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控制病情进一步加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本研究将以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就诊130例高血压患者为例,通过分组对比分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展时间: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观察对象为于我院就诊的13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65例)、B组(65例)。
在A组中,男性/女性=30/35,年龄39~78岁,平均(58.38±5.2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均值(6.35±1.21)年。
在B组中,男性/女性=35/30,年龄38~75岁,平均(57.62±5.8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均值(6.47±1.33)年。
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A组遵照医嘱服用厄贝沙坦片(生产企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5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016),每次0.15g,每天一次。
B组遵照医嘱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生产企业:赛诺菲(航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5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41),每日一次,每次一片。
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个月。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患者血压值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降低≥10mmHg、收缩压降低≥20mmHg,为显效;患者收缩压降低10-20mmHg,舒张压降低不到10mmHg,为显效;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药物分类、药物特点、适应症、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等。
具体内容如下:一、钙通道阻滞剂1. 药物分类: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2. 药物特点:通过阻断钙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浓度,达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3. 适应症: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等。
4. 药物剂量: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5.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面部潮红、心动过速等。
二、β受体阻滞剂1. 药物分类: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2. 药物特点: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交感神经刺激引起的心率和收缩力增加,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3. 适应症: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4. 药物剂量: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5.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晕、心律失常等。
三、利尿剂1. 药物分类: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2. 药物特点: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水分和钠离子的潴留,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3. 适应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减退等。
4. 药物剂量: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5.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钾血症、低血压、尿酸升高等。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 药物分类: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2. 药物特点: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减少血管紧张素II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3. 适应症: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肌梗死后等。
4. 药物剂量: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5.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咳嗽、低血压、高钾血症等。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1. 药物分类:氯沙坦、缬沙坦等2. 药物特点: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探究药物治疗时硝苯地平控释片、奥美沙坦酯片联合应用价值。
方法:奇偶数字法下,将本文筛选患者(n=80例)分组,即: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2组诊断后,明确为:原发性高血压,且在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入院;治疗阶段,奥美沙坦酯片用于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奥美沙坦酯片用于实验组,比较效果。
结果:舒张压、收缩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VS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在减轻疾病症状,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硝苯地平控释片、奥美沙坦酯片具备显著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硝苯地平控释片;奥美沙坦酯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进展阶段,会明显增加此类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诱发风险;从基本病因来看,原发性高血压关联指标有:遗传易感性、精神心理因素、不良饮食习惯、长时间吸烟、肥胖、年龄、药物刺激等,会给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带来巨大困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基于此,本文将抽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析,主要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奥美沙坦酯片的治疗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抽取患者,根据需要分组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参照依据为:奇偶数字法,且2组患者(n=80例)就医后,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每组40例,资料如下。
对照组:女患/男患为18例:22例,年龄分布中,上限80岁,下限55岁,平均数值(67.59±1.43)岁;实验组:女患/男患为19例:21例,年龄分布中,上限78岁,下限58岁,平均数值(68.05±1.21)岁。
全部信息可比,P>0.05。
1.2方法本次研究涉及药物有硝苯地平控释片、奥美沙坦酯片,分析后,药品信息为:硝苯地平控释片,规格:30毫克,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40031;奥美沙坦酯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312,规格:20mg,生产厂家: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对照组:治疗药物为奥美沙坦酯片,采取口服途径用药,初次剂量为:20mg/次,1次/日,持续干预14日后,无明显好转前提下,可调整为20mg/次,2次/日,治疗时间:2个月;实验组:治疗药物为硝苯地平控释片、奥美沙坦酯片,主要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次/日,经口服途径用药;(2)奥美沙坦酯片,20mg/次,1次/日(起始剂量),后期可调整为:20mg/次,2次/日,治疗时间:2个月。
浅析对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是指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患有高血压的疾病。
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降压药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下面对老年高血压病应用降压药治疗的药学分析进行浅析。
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等。
降压药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血管的阻力、扩张血管等方式来降低血压。
常见的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钙通道阻滞剂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进入细胞,从而放松血管,降低血压。
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动脉,对心肌的作用相对较小。
老年人血管的弹性较差,动脉硬化程度较高,因此钙通道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较好,副作用相对较少。
利尿剂也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量,减少体液,从而降低血容量,降低血压。
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较多,肾脏功能下降,利尿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较好。
但要注意,老年人在使用利尿剂时要密切观察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水平,避免出现低血钠等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另一种常用药物。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活性,减少肾上腺素的释放和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减少心率、舒张期心脏容积、心脏排血量等。
老年人心脏功能相对较差,心率过快、心肌供血不足等情况较为常见,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较好,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老年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的过程,从而降低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是血管收缩剂,老年人血管内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相对较高,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较好,并且对心脏和肾脏有保护作用。
抗高血压药临床用药分析【摘要】探讨高血压药临床应用,对医院的药学服务提出意见。
【关键词】高血压;合理用药一、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的分类:1.高血压。
高血压的定义为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12.0kpa)。
高血压可引起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和左心室肥厚,是导致脑卒中、冠状动脉病变及猝死的主要原因,也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和主动脉瘤等并发症。
2.抗高血压药。
抗高血压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舒张血管平滑肌或干扰交感神经对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活性而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二是通过抑制心肌收缩力或降低左心室充盈压从而减少心排出量。
抗高血压药根据其作用部位及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四大类:①交感神经抑制药,包括:中枢性抗高血压,如可乐定。
神经节阻断药,如樟磺咪芬。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如利血平,胍乙啶。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普奈洛尔、拉贝洛尔;②血管平滑肌舒张药,包括:直接舒张:如肼屈嗪、硝普钠,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钾通道开放药:如米诺地尔,其他血管扩张药:如吲达帕胺;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克林;④利尿药:如氢氯噻嗪。
3.临床降压药联用配伍举例。
①利尿剂+?%[受体阻滞剂;②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③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④?%[受体阻滞剂+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⑤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⑥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⑦?%[受体阻滞剂+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⑧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利尿剂。
二、临床用药现状及问题.用药现状。
①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以钙通道拮抗药为主,其次为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等。
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4例纳入研究,所分对照组(32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32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舒张压、收缩压干预后,要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对高血压的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改善血压水平,提高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ev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April 2021 to March 2022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pidedinto control group (32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8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8.13%, P<0.05); Diastolic pressure and systolic pressur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Conclusion Lev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can improve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Key words] Hypertension; Lev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curative effect高血压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我国高血压患者在2.7亿以上,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比为90%~95%,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病程的发生,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并会对多器官造成累及【1】。
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防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用药不规范、健康教育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
一、用药不规范问题用药不规范是高血压防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
一些患者在遭遇一次或数次高血压发作之后,一方面由于担心再次发作,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寻求舒缓症状的方法,会自行服用一些降压药物。
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导致用药剂量及频率不合理,还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有些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但由于缺乏规范的服药指导,导致患者无法准确掌握药物的使用频率、时间等。
一些患者在控制血压达标之后,对药物的依赖性降低,随意停药或减少剂量,从而导致血压再次升高。
针对用药不规范问题,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医生应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正确的用药方法。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血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长期治疗的患者,应进行规范的用药教育,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和掌握用药知识。
二、健康教育不足问题健康教育不足也是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中国,一些人对高血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高血压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了解不够。
部分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的潜在威胁。
为了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布健康知识手册、开展社区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让公众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掌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监测血压的意识。
三、监测手段不足问题高血压的准确监测对于防治至关重要,但目前存在监测手段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血压监测常常需要前往医疗机构进行,不仅繁琐且消耗时间,无法全天候实时监测。
这使得患者无法准确把握自己的血压变化,给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
为了解决监测手段不足的问题,可以推广家庭血压监测仪器,使患者能够自行测量血压,监测疾病的变化。
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提供高血压的远程监测服务,让患者能够随时随地监测血压,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摘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在药物治疗中存在着一些特点和挑战。
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理特点和合并症来进行个体化治疗。
药物代谢和药效方面需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不良反应是老年患者用药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个体化治疗是提高降压药疗效的关键,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特点和全面评估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通过对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启示和指导,同时也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临床药学、药物代谢、药效、不良反应、个体化治疗、临床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降压药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并存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目前,针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治疗尚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规范,导致临床上经常存在用药不规范、不恰当等现象。
老年人药物代谢能力降低,药效和药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增加了用药的不确定性。
有必要对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2 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药物代谢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用药策略,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和个体化治疗进行分析,旨在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旨在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临床决策依据,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
高血压慢病用药管理及典型案例分析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用药控制。
以下是高血压慢病用药管理及典型案例分析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 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 抑制剂、ARB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同时使用2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血压。
2. 用药规范: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用药方案,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同时,需要定期复诊,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3.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4. 饮食管理:患者需要避免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肪、低盐的食物,控制体重。
5. 锻炼和生活方式管理:适度的锻炼有助于降低血压和维持心血管健康,每天坚持有氧运动30分钟,并避免过度疲劳。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等。
典型案例分析:李先生,男性,52岁,高血压患者。
他在2年前被诊断为高血压,经常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初始治疗方案为服用ACE抑制剂,但控制效果不佳。
后来,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将他转换到ARB受体拮抗剂,并增加了一种利尿剂。
同时,医生还建议他改善饮食,减少盐的摄入,并每天坚持有氧运动。
在治疗调整后,李先生的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症状明显减轻。
总体而言,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定期复诊,并配合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都会因其个体化特点而有所不同,所以建议患者积极与医生沟通,按医嘱执行治疗方案。
高血压药物治疗病例分析关键疾病:低血压科室:内科病例心血管内科病例高血压药物治疗病例分析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65岁【现病史】高血压十余年。
【既往病史】既往史:无慢性肾病史,无糖尿病史,无脑梗史,血脂不高。
家族史:父母均有高血压。
【查体】心界不大,心尖部Ⅰ~Ⅱ级收缩期杂音,HR92bpm,齐,两肺未及啰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BP:145/90mmHg。
心超:左房增大,室间隔肥厚,轻度二尖瓣反流。
【诊治经过】治疗第一阶段患者于三年前开始服用珍菊降压片(非处方类降压药物,上海地区常用)一粒每日三次,由于当时血压控制不理想,伴心率较快,加用比索洛尔2.5mg每日一次。
一个月后患者出现严重脱发。
考虑到该患者为女性,门诊查风湿结缔组织疾病方面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皮肤科未发现异常。
查阅比索洛尔药物说明书未提到脱发不良反应,但文献有个案报道口服比索洛尔出现脱发,遂停用比索洛尔,改用倍他乐克25mg每日两次,患者脱发症状得到控制,血压控制在120~130/70~80mmHg,HR:80bpm。
治疗第二阶段约一年后,患者出现严重抑郁表现,甚至有自杀倾向。
心理门诊就诊,口服帕罗西汀未缓解,失眠症状严重。
分析患者口服用药情况,珍菊降压片的主要成分是可乐定,可以引发抑郁症,倍他乐克也可以引起抑郁症状。
为避免两药同时停药引起血压波动,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和文献报道,考虑可乐定引起抑郁症的可能性较大,拟定先停用珍菊降压片,加用缬沙坦80mg 每日一次,与倍他乐克联用。
停珍菊降压片后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但血压出现“反跳”,收缩压波动于160~170mmHg,甚至达到180mmHg,出现头晕症状。
在此用药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5mg每日一次,2周后血压仍然控制不良,收缩压维持在170mmHg,再联合应用利尿剂氢氯噻嗪12.5mg每日一次,收缩压仍然在170mmHg。
考虑患者原复方制剂+倍他乐克就能良好控制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未改变,目前4药联合仍然无法控制,可能有其他原因。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本次调研时间在2021.1-12期间,本次调研所纳入病人均为高血压病人,本次调研例数为(84)例。
纳入调研病人均接受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病人(42)例。
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研究组)。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
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
结果:(1)常规组与研究组对照,收缩压水平较高、舒张压水平较高,经对照差异明显,(P<0.05)。
(2)常规组16.67%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的4.76%,经对照差异明显,(P<0.05)。
(3)常规组与研究组对照,生活质量水平较低,经对照差异明显,(P<0.05)。
结论:高血压治疗中,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应作为首选方案,此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压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高血压高血压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此疾病具备发病率高的特点,通过临床不完全收集与统计资料证实,最近几年因高血压前来我院就诊的病人有所增加。
高血压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此疾病发作后导致病人血压水平异常升高,为此要搭配科学、合理的治疗。
通常情况下,临床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为常用治疗药物,而我科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则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
为了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下文中进行统计与对照。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调研时间在2021.1-12期间,本次调研所纳入病人均为高血压病人,本次调研例数为(84)例。
纳入调研病人均接受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病人(42)例。
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研究组)。
常规组:n=(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最低(45)岁,最高(76)岁,中位年龄为(60.29)岁。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一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
本文旨在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内流,使得平滑肌细胞收缩与血管狭窄得到抑制,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该药物具有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等优点。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
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控制高血压病情。
该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该药物的降压效果较慢,起效时间较长。
而在一些急需快速降压的情况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效果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该药物在某些患者中可能引起一些不适反应,如头痛、恶心等。
该药物在降低收缩压的对舒张压的降低作用并不明显。
针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不足,临床医生常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对于效果较慢的情况,结合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加快降压效果。
对于不适反应较明显的患者,可以调整剂量或者选择其他适应症较好的药物,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总结来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生在应用该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探索该药物与其他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效果,以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高血压的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09T13:46:58.9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9期作者:丁丽静[导读] 探讨高血压的临床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伊春 152519)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的临床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方法:选取临床高血压患者48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8例患者经第一周治疗血压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降低,第二周舒张压形始降到正常水平,第四周收缩压与舒张压都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其病因比较多,其中采取海捷亚进行治疗比服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更快,而且控制血压较平稳,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小。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35-02 根据病因常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续发性高血压,95%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属于原发性高血压,通常将原发性高血压简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于预。
常常采用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以及防治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相结合。
因此,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高血压患者48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2±5.2岁。
病程2~22年,平均16±2.5年。
治疗前舒张压平均 98.2±5.5mmHg,收缩压平均165.3±11.2mmHg,平均动脉压118.2±7.2mmHg,心率平均77.5±8.5次/min。
1.2 方法
1.2.1非药物治疗低盐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限制酒精摄入量。
体重指数如超过24则需要限制热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适宜运动增加有氧运动。
其他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
保持健康心态,减少精神压力,戒烟等。
治疗时根据年龄、病程、血压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并发症等来选择合适药物。
1.2.3药物治疗
1.2.3.1利尿剂通过利钠排水、降低细胞外高血容量、减轻外周血管阻力发挥降压作用。
作用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能增强其他降压的疗效,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以噻嗪类使用最多。
1.2.3.2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轻心率发挥降压作用。
降压作用较迅速、强力,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病人或合并心绞痛的病人,对老年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
Ⅱ、Ⅲ度心脏传导阻滞和哮喘病人禁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运动员、周围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有选择性(β1)、非选择性(β1和β2)和兼有α受体阻滞三类,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等。
1.2.3.3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降压效果起效迅速,降压幅度相对较强,剂量和疗效呈正相关,除心力衰竭病人外较少有治疗禁忌证。
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三氢吡啶类,前者以硝苯地平为代表,后者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革。
1.2.3.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达到降压作用。
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时达最大作用,限制摄入或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
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1.2.3.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降压作用。
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一般在6~8周达到最大作用,持续时间达24小时以上。
常用的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1.2.3.6 α受体阻滞剂不作为一般高血压的首选药,适用于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病人,也用于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
如哌唑嗪。
2.结果
48例患者经第一周治疗血压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降低,第二周舒张压形始降到正常水平,第四周收缩压与舒张压都降至正常水平。
经治疗治疗后,舒张压82.2±7.3mmHg,收缩压132.5±12.0mmHg,平均动脉压100.22±7.5mmHg,平均76.5±7.0mHg。
3.讨论
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
血压随着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较常见的还有头晕、头胀、耳鸣眼花、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这些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
高血压的体征较少,血压升高时可闻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收缩期杂音。
皮肤黏膜、四肢血压、周围血管搏动、血管杂音检查有助于继续性高血压的病因判断。
高血压急症是指高血压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急剧升高(一般超过l80,120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高血压急症的病人如不能及时降低血压,预后很差,常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高血压亚急症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病人常有血压升高引起的症状。
降压药物的选择一般应从一线药物、单一药物开始,疗效不佳时,才联合用药。
若非血压较高,或高血压急症,降压时用药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使血压逐渐下降,老年病人更需如此。
【参考文献】
[1]陈珏.高血压伴发冠心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 34(33):6938-6939.
[2]赵倩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63-1964.
[3]吴秀娟,潘侨.高血压前期肥胖患者非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2):885-889.
[4]李晶瑶.老年高血压病综合疗法临床研究与疗效分析[J].特别健康:下,2014(10):111-112.
[5]洪霞,刘国韬.72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23(2):165-166.
[6]赵倩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63-1964.
[7] 吴兰,其其格.三联药物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104-104.
[8] 石永革,赵拥军,仲小莉.罗格列酮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07,34(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