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通讯社发展史(1)
- 格式:ppt
- 大小:391.50 KB
- 文档页数:41
德国新闻事业简史--德国文化概论结课小论文摘要德国是欧洲大国,它的许多产品比如电子设备、汽车、工业设计等都领先于世界水平,这得益于德国人的严谨和细致。
但是在新闻事业方面,德国却一直落后于英法等国,这是由于历史上的很多原因导致的。
德国是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定期刊物的国家,但是由于国家长期的分裂、战争和黑暗统治,德国一直到16世纪末都处于落后的地位。
关键词:德国报业通讯社一、封建时期(一)定期刊物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是德国的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
虽然每周定期发行,但是每次只有一条新闻。
后来相继出现了《法兰克福报》、《新到新闻》等,这些都是世界领先的报刊形式。
1670年至1790年,德语地区先后出现了3494中期刊,已经超过了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期刊出版的总和。
(二)封建势力压制虽然德国办报理念超前,但是当时的德意志封建割据、邦国林立,政治上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即便政治混乱,但是统治者依然压制报刊印刷,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言论。
1608年,神圣罗马帝国规定:报纸出版前必须由教会或者地方检察官检查。
18世纪,普鲁士国王为了维护自己的集权统治,只允许官方报纸《柏林特权报》发行,内容也基本是通告法令,其他报刊不允许出版。
1728年,政策有所放松,但是也只是各地方政府创办官报刊载商业新闻和广告。
当时德意志的另一个邦国奥地利也只有一份官报,其他报刊是禁止印刷的。
这一办法在德国延续了上百年,民办刊物无处容身,报业发展缓慢。
二、资本主义时期(一)资产积极革命时期1.资产阶级报刊1789年,德国出现了一份有影响的商业性报刊《总汇报》,但是一直受到政治打压,1810年终于在奥格斯堡立足。
该报自创刊之日起就冲破帝国禁令,大量报道法国大革命消息,显示出自由的精神和民主倾向。
随后拿破仑一路攻陷至德国境内,出现了大批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报刊,如《知识界晨报》《莱茵信使》等。
好景不长,1814年拿破仑溃败,5年后德意志联邦议会制定书包检查令,规定只有《普鲁士国家通报》作为政府机关发言,其余报纸不得评论君王和议会,马克思称其为“精神上的大斋期”。
外国新闻传播史之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是外国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通讯社以其快速、准确和全面的新闻报道,成为大众获取国际新闻的主要渠道。
本文将介绍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其对外国新闻传播的影响。
通讯社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首个通讯社——法国的法新社(France Presse)在1835年成立。
其宗旨是为法国报纸提供海外新闻报道。
此后,随着需求的增长,法新社逐渐扩大了其服务范围,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法新社,在国际新闻市场上掘得一席之地。
英国的路透社(Reuters)在1851年成立,以金融新闻为主,并逐渐发展为全球最重要的通讯社之一。
德国的德国新闻社(DPA)、美国的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等通讯社相继成立,形成了通讯社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格局。
通讯社的兴起源于对新闻报道的需求。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报纸出版商和读者对获取及时而准确的国际新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通讯社通过建立分支机构、雇佣记者以及利用电报等新技术手段,能够快速、有效地报道新闻。
这使得报纸出版商不需要再独立派遣记者到各地采访,而是可以依赖通讯社直接获取新闻稿件。
通讯社的报道直接出现在各国报纸上,从而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
通讯社的发展对外国新闻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通讯社提供了国际新闻的广泛覆盖。
由于通讯社建立了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和记者网络,因此他们能够报道范围广泛的新闻事件,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
这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新闻内容,有助于加强国际交流和理解。
其次,通讯社的快速报道促进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通讯社将新闻通过电报等快速传输技术迅速传送到各个报纸社,使得新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被报道出来。
这为读者提供了及时的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形势和事件的发展。
最后,通讯社的世界范围影响力加强了国际新闻的一体化。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英译汉第一章国际传播学总论①国际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即国际媒体)并以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主体的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国际信息传播及过程。
②国际传播的历史:一、初步形成时期二、通讯社—电报时期《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罗伯特·福特纳1835年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1849年德国沃尔夫通讯社1851年英国路透社特点:1.现代国际传播的理念初步形成并逐步得以确立。
国际传播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开始引起当时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视。
2.世界各国之间虽然有摩擦,但更多是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
国际传播日益显现其重要性。
三、国际广播时期1920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在匹兹堡建立KDKA电台是世界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始,是世界上第一家办理正式执照的广播电台,并通过电波向听众广播固定的节目。
福特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对国际传播的信息控制手段:1.电台干扰,故意干扰传进来的广播信号。
2.收缴收听设备,通过法律禁止收听外国广播3.黑客播音,即侵入敌方的新闻节目中插播虚假的声明或新闻4.破译密码,交战各方通过监听和分析广播节目来获取敌对国军用和民用的情报。
宣传的黑与白:英国的对外广播被称为白色宣传,主要传播真实的新闻事实;而德国的广播被称为黑色宣传,实际上是一种误导信息的形式,指在广播中策略性地运用谎言或选择性地播放新闻。
这两种宣传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争取人心,打赢战争,但它们选择的方式却截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白色宣传比德国黑色宣传更有效。
特点:1.对然国际广播被政治化,但是应该承认国际广播作为国际传播的一种方式在二战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开办国际广播的国际越来越多,各国国家广播的实力也得到加强,语种不断增加,对象地区不断扩大。
2.与上一个时期相比,国际传播的主流媒体发生变化,过去是以电报和无线电为主,而这一时期主要以国际广播为主;过去的国际传播是突出信息传播为主要目的,而这一时期则非常突出政治性。
外国新闻传播史文字传播1、《每日纪闻》(1)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
书写内容多,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2)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3)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
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2、新闻信(1)也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2)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由新闻信,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所以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
(3)官方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
这些信件当时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新闻信,现在是可贵的历史资料。
3、威尼斯小报: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
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
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发展简史路透社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世界性通讯社之一,其创办历史、发展规模与经营效益在各国通讯社中均居前列。
100多年来,路透社始终注意随时根据内外情况变化和信息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及经营方针,适时变更所有制形式,采取逐步积累、稳步发展的策略,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发展道路。
一、路透社与路透社的创办1851年10月14日,在伦敦金融街皇家交易所1号,挂起了“路透办事处”的牌子,路透社正式宣告成立。
路透个人的经历对路透社创办初期的业务方向和经营重点具有重要影响。
他在叔叔开办的银行当过职员;他的妻子是一个银行家的女儿;他1848年在哈瓦斯通讯社当过译员,后来自己办过译报馆,1850年又在亚琛建立过办事处,有过收集和传递金融信息的实践……正是这些因素促使路透这个德国籍犹太人瞄准了英国伦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和通讯枢纽作为自己发展通讯事业的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建起了庞大的“新闻通讯王国”。
一开始,路透只是向用户提供伦敦和巴黎两地股票交易所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后来,其业务范围逐渐扩大。
路透通过当时刚铺通的连接英国和法国的海底电缆收集来自欧洲大陆的各种最新金融信息,然后以“路透社快讯”的形式出售给金融机构和股票商。
为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传递速度,路透在欧洲各国首都都设立了通讯员,在巴黎、柏林、维也纳、雅典、阿姆斯特丹等商业中心建立起通讯和销售网络。
这些原本用于传递金融信息的通讯网络后来在传播政治新闻时发挥了作用。
当时的欧洲政局动荡,战事频发,人们关心形势的变化和战事的进展,需要了解与此相关的各种政治、外交和军事新闻。
而英国政府1855年6月30日取消“知识税”后,英国报业获得长足发展,媒体间竞争促进了对新闻时效的要求,这也为路透调整发展战略,开发新闻产品,占领媒介市场提供了良机。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年)期间,路透通过他的通讯网络将采集到的最新战况及时在皇家交易所公布,引起了金融家和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
渐渐地,路透社以其殉节、准确的新闻传播在国内外经济界赢得了声誉。
美国联合通讯社The Associated Press (AP) 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
简称美联社,英语直接称为“联合通讯社”。
汉语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加上其所属国家之名称,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
英文简称AP。
美联社简介:1892年成立于芝加哥。
前身为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纽约市的6家大报成立的“港口新闻联合社”。
由纽约《太阳报》等 6 家报社创建。
其后经过不断合并、改组,规模逐渐扩大。
1900年总社迁至纽约。
最初稿件只供给本社成员报纸,1945年以后开始向非成员报纸和电台供稿。
它是由美国报业( 1300家报纸)和广播成员( 3890家电台、电视台) 组成的新闻联合组织。
全社工作人员约3000名,其中编辑、记者1600多人。
国内分社134个(包括6个总分社,100多个分社和记者站)。
国外分社83个(包括3个总分社),驻外记者500人。
每天用6种文字播发新闻和经济信息约300万字。
每年发图片15 万张。
不仅为美国1500多家报纸、6000家电台、电视台服务,还为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家新闻媒介供稿。
下设部门: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
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服务四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历史沿革:今天美联社的组织机构及其名称,到1900年才固定下来。
美联社起源在新闻史上有不同意见,说法不一。
据埃默里父子《美国新闻史》一书所讲:关于在1848年正式组建通讯社一说,并未有资料可佐证。
这个后来发展成为现代美联社的组织正式创办时期最确切的日期是1849年1月11日。
正式在这一天,上面提到的这六家纽约日报签署了一项协议,组成“港口新闻社”。
该协议的第一副本于1967年由理查德·A.施瓦茨洛斯(Richard A.Schwarzlose)教授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手稿部所藏亨利·J.雷蒙德的文件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