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版(2019)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版(2019)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版(2019)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版(201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①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尝试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并需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领悟、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

教学策略:总的策略:依据“建构主义思想”,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重演萨顿、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

组织策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握时机,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思考,使课堂生气盎然。

备课策略: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

提问策略:问点准确,难度适宜,问机得当,问法灵活。

讲授策略:精、准、活、趣。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探究式问题讨论法、引导探索法、精讲点拨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3.课件呈现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过程图。让学生观察对比染色体和遗传因子的变化。板书课题:“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可以多提问几个学生,直到能总结出。)4.用同源染色体替换遗传因子。尝试总结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一、萨顿的假说:

1.假说的依据指导学生思考分析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怎

样的平行关系?学生的思路可能很乱,或不

全,再让他们在学案上填表来系统。然后课

件呈现表格答案。

学生思考、抢答、填表、对

答案。

让学生亲历

萨顿的思维

过程。

2.提出假说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行为具有惊人

的一致性,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

到子代。引导学生推断二者位置关系。

尝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

假说。

应用类比推

理法,体会成

功的喜悦

3.应用假说2.课件呈现答案并略讲。1.看课本P28思考与讨论并

在图上标注相应基因

加强理解和

巩固

4.介绍萨顿和类比推理法1.指出:该假说是1903年萨顿运用类比推

理的方法提出来的,简介萨顿,夸奖学生具

有科学家的思维。让学生看课本P28“类比

推理”。

3.指出萨顿的假说缺少实验证据

2.阅读课本举例说明类比推

理并指出类比推理的优缺点

1.营造良好

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

兴趣

2.为摩尔根

出场做铺垫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课件简介摩尔根,诙谐指出摩尔根质疑萨顿

的假说,也质疑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2.课件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

4.指导学生分析上述问题。不全的老师补

充。

3.观察分析实验,提出疑

问,学生回答。可能的疑问

有:

为什么F1中没有白眼、F2

中白眼果蝇没有雌性?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与孟

德尔遗传规律矛盾吗?等

创设争相提

问、争相回答

的探究氛围,

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

问题意识

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1.课件展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明确

染色体组成及性染色体的不同

2.引导学生都做

3.学生可能会提出控制果蝇

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进一步追问,学生分组讨论

可能会提出以下三种假说:

假说1:基因位于X染色体

特有区段(XW , Y)

假说2:基因位于X和Y染

色体同源区段(XW,YW)

让学生具备

摩尔根当时

的知识基础,

重演摩尔根

当年的思维

过程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是正确的。

12.总结: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具体的基因在具体的染色体上,从此摩尔根成为孟德尔遗传规律和萨顿的坚定支持者

红雌:白雄

1 : 1

P: XwXw ×XWYW

白雌红雄

子代:XWXw XwYW 红雌:红雄

1 :1

5.介绍相关科学发展史1865年孟德尔发表论文,描述遗传定律

1891魏斯曼描述减数分裂.

1903年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1910年摩尔根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提问摩尔根为什么选果蝇做实验材

料?

听讲、思考、回答、感悟

果蝇体小易饲养、繁殖速度

快、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

对性状(答不全老师补)

进行科学史

教育达成情

感目标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让学生弄清“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更改黑板上本节课题为:基因在染色体上

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新进展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

因是核心概念,要利用课件精讲。

3.课件展示具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携带一对

等位基因的减数分裂过程图。

5.课件展示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携带两对

等位基因的减数分裂过程图。

7.强调: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且在减Ⅰ后期随非同

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8.启发学生思考遗传定律发挥作用的时间

2.看图识别填写学案:

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

4.总结分离定律实质

6.总结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填:能自由组合的基

因:

9.讨论总结:发生在减数分

裂形成配子时,适用于真核

生物的细胞核遗传。

重点内容,核

心概念要重

点突破

五:课堂小

概念图的形式课件展示在学案上填图

使学生对本

节内容有一

个整体把握。

作业设计

1.设计实验探究野生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WYW还是XWY

2.下列有关等位基因的描述中,阐明其本质属性的是()。

A.同一基因的不同形式

B.控制相对性状

C.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

D.通常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子细胞中成单存在

3.有兴趣的学生可大量培养果蝇,看能否突变出白眼果蝇,尝试做摩尔根的杂交试验。

答案:1.让该野生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若后代雌雄果蝇都是红眼,则该野生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WYW;若后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该野生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WY

2.B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 宋翠 一、教学理念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同样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和基本理念之一。此外,新课程理念中还倡导探究性学习,认为只有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努力以这些新课程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层层深入的推理和探究活动,立体推进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使学生亲历并感悟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完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又为第三章阐明基因的本质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所体现出的“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的章节中还会多次用到,因此本节课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处理与安排: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以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补充有关性染色体的内容,最后对孟德尔定律的升华关键在于应用,容量大,难度高,所以本节课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回顾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侧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第二课时则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新的发现去深入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完成知识的升华和应用。其中第一课时是我本次要讲的内容。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能够概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研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够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一种假说的正确与否;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复习学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复习目标】 1.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 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4.伴性遗传的特点; 5.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复习重点】 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4.伴性遗传的特点; 【复习过程】 一、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是由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____上。 2、原因:基因和______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⑴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着_______性和_______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 稳定的__________。 ⑵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_______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成对的_____只有一个,同样,成对 的_____只有一条。 ⑶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一个来自_______。_________也是如此。 ⑷_______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________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者:__________。 2、实验材料——果蝇 ⑴特点:体积小、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少易观察。 ⑵染色体组成 ①雌果蝇: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对性染色体(用___________表示)。 ②雄果蝇: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对性染色体(用___________表示)。

3、实验现象 P 红眼(♀)×白眼(♂) ↓ F1红眼(♀、♂) ↓雌雄交配 F2 __________红眼(♀、♂)_____白眼(♂) 4、实验现象的解释 P _____(红眼雌性)×_____(白眼雄性) 配子______ ____ ______ F1X W X w(红眼雌性) ×X W Y(红眼雄性) F2 5、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基因在____________上。 7、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⑴发生时间:___________。⑵描述对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⑶实质:等位基因随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⑴发生时间:______________。 ⑵描述对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⑶实质:__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随________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四、人类红绿色盲症 (1)XY型性别决定的例子——人类红绿色盲症 ①致病基因:______性基因,通常用字母______表示;它和它的等位基因(即正常基因)仅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 ②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课本P35表2—1)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材分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教材分析】 这节教材的编写脉络是遵循遗传学史,按照科学家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研究进程来展开的。 1. 萨顿的假说 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由此得出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教科书将具体的平行关系分4条清楚地交代给学生。 为了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教科书设计了“思考与讨论”,请学生在教科书提供的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中,在染色体上标注出相应基因,看看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仍然成立。 2. 摩尔根实验 为了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本节安排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介绍,萨顿的假说就是运用了这一科学方法。但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教科书紧接着介绍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在这部分内容的介绍中,教科书并不局限于单纯介绍实验,也谈到了摩尔根在对其他科学家的学说持怀疑态度时,是怎样对待科学研究的。他没有批评、挖苦所怀疑的学说,而是认真钻研,设计实验,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在介绍摩尔根的实验时,教科书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但是每种生物的基因数量,都要远远多于这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显然,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 3.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能够用分子杂交的方法,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教科书用小号楷体字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并配以彩色图片,这一内容不要求学生掌握,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 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解释 至此,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遗传规律,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探索足迹,不仅在观念上逐渐认同,在知识结构上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因此,教科书安排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本节的“技能训练——类比推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 本节的“科学家的故事”用叙事式的写法,介绍了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摩尔根的杰出贡献、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高尚的人品,使学生在了解科学家的事迹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高中生物 2.2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2.2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2 新人教版 必修2 一、预习目标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 1、萨顿的假说(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b在体细胞中基因 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 ___________。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果蝇的优点是:(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9a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

等位基因。b观察图28思考:(1)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吗?(2)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4、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 5、结论: 基因在染色体上。(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___________。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三、反思总结 1、萨顿的假说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四、当堂检测 1、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 B、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C、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 D、最多一对等位基因

2020年高一新教材生物暑假作业轻松提升:第4天 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

暑假作业·高一年级轻松提升生物 第4天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A。萨顿的实验材料是蝗虫,而摩尔根的实验材料是果蝇。 2.【解析】选C。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所以并非所有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3.【解析】选D。先写出亲代的基因型。红眼雌果蝇:X W X W或X W X w,红眼雄果蝇:X W Y。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若X W X w×X W Y→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X w(红眼雌果蝇)、X W Y(红眼雄果蝇)、X w Y(白眼雄果蝇)。可见,后代中不可能有白眼雌果蝇。 4.【解析】选D。根据萨顿的假说,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1条;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成对存在,在配子中,也只有成对基因中的1个。 5.【解析】选A。非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强调的都是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6.【解析】选C。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7.【解析】选C。据题意可知:A项组合的子代都是白眼;B项组合的子代中,红眼果蝇雌性和雄性都有;C项组合的子代中,雌果蝇都为红

眼,雄果蝇都为白眼;D项组合的子代中,雌果蝇与雄果蝇都有红眼和白眼。 8.【解析】选C。根据第①组的实验可以判断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根据第②组的后代可以判断控制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用B和b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A和a表示,第① 组中的F 1的基因型为BbX A X a和BbX A Y,则F 2 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 3/4×1/2=3/8;第②组中F 1的基因型为BbX A X a和BbX a Y,则F 2 中黑身白 眼的概率为1/4×1/2=1/8。 二、非选择题 9.【解析】(1)分析可知,图Ⅱ的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2)图示为雄果蝇,其与白眼果蝇(X a X a)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红眼(X A_),说明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A Y,A基因在图Ⅰ中的位置如图: (3)如果图示的果蝇为红眼,则其基因型为X A Y,能产生X A、Y两种精子,只有Y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可能产生白眼果蝇,因此a的性染色体为Y,该白眼果蝇的性别是雄性。亲代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 A X a,图中b 与a相同,即其性染色体为Y,该红眼果蝇能产生两种卵细胞(X A、X a),因此b与该红眼果蝇再次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型为红眼雄果蝇(X A Y)或白眼雄果蝇(X a Y)。 答案:(1)次级精母细胞 (2)如图: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武平二中生物组钟大雄 一、教材分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第1章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因此,第1章和本章的第1节是本节学习的基础。该节的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新教材中的这些生物知识是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服务的,是重新演绎当年科学家探究过程。本节提出“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说”的一种具体指导,对培养学生的提出假说很有帮助。摩尔根实验证据是验证“类比推理”假说,同时摩尔根实验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可利用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巩固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对前面一章及本章第一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这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很多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很完全,比如假说——演绎法,因此在本章,可利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再次强调、巩固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本节提到类比推理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学生虽然没有成型的理论,但是鉴于生活中常无形之中会应用到,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这不是难事,但是在实验证据的收集与分析方面,学生会比较困难,这里,可以由师生一起进行收集,降低难度。新的课程标准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杜绝填鸭式的学习,因此实际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好知识性目标,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此外,还应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三、教学设计思路:

2.2基因在染色体学案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前预习学案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果蝇的优点是: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 a假设: 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b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4)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 a.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课内探究学案 一、萨顿的假说 1.萨顿发现什么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萨顿做出了哪四个假说?他的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方法?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思考:(1)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吗? (2)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 (1)常染色体 XX(同型的):雌性果蝇中 性染色体: XY(异型的):雄性果蝇中 (2)假设: 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4.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 5.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2019版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专项突破-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与探究-Word版含解析

专项突破基因在染色 体上位置的判断与探究 1.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1)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即: 正反交实验??????①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相同?常染色 体上②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不同?X 染色 体上 (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方法。即: 隐性雌×纯合显性雄?????①若子代中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 在X 染色体上②若子代中雌性有隐性,雄性中有显性?在常 染色体上 2.基因是伴X 染色体遗传还是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

适用条件: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1)基本思路一:用“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 1的性状。即: 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①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显性性状? 位于同源区段上②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隐性性状? 仅位于X 染色体上 (2)基本思路二: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 1的性状。即: 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①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全表现显性性 状?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②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 雄性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 性状?仅位于X 染色体上 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 (1)设计思路:隐性的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的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获得的F 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 2,观察F 2表现型情况。即:

(2)结果推断???? ?①若F 2雌雄个体中都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 状出现,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F 2中雄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雌 性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 该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4.数据信息分析法确认基因位置 除了上述所列的实验法外,还可依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分析确认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分析如下: (1)根据表格信息中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比分析推断。 据表格信息:灰身与黑身的比例,雌蝇中3∶1,雄蝇中也为3∶1,

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生物必修2 编号8 时间_2019年 3月班级组别第____组姓名__ 基因在染色体上 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试验依据。 (2)应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P27-30,了解两位科学家的假说,以及相关的实验,完成预习案。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案,尝 试推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可借助参考教学案后面的拓展知识。 预习案 (复习)1、分离定律: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_______________发生分离,分离后的___________分别进入不同的__________中,随__________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 一.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________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_______ 的分离极为相 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 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和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 相对稳定 存在体细胞k________________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细胞中来源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一条来自_____,一个条自____ 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分离 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_____________分离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2)推论:基因位于_______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____________ (3)科学研究方法—— 二.(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对染色体,其中对是常染色体,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的,用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的,用____表示。 (2)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上呈排列。 三.(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细胞的染色体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一定的,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会随_________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 探究案 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 问题1:为什么要选取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4天基因在染色体上含解析

第4天基因在染色体上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萨顿和摩尔根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选择的研究材料分别是( ) A.蝗虫和果蝇 B.果蝇和蝗虫 C.蝗虫和蝗虫 D.果蝇和果蝇 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DNA)组成的 3.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性状,w基因控制白色性状。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4.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1个基因 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 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1个 5.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描述为( ) 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6.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7.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下列哪组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 A.白眼(♀)×白眼(♂) B.杂合红眼(♀)×红眼(♂) C.白眼(♀)×红眼(♂) D.杂合红眼(♀)×白眼(♂) 8.(能力挑战题)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二、非选择题 9.已知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A或a表示。如图表示果蝇的减数分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基因在染色体上作业

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姓名总分 、单选题(30分,每题3 分) 1 ?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实验和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 B.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C.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不一定都是 6/16 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指 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基 因的自由组合是指 F i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 错误。 HMIGIC 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 【答案】C 食物体重仍保持正常,说明肥胖由基因控制,从而得出基因能够控制性状,具有遗传效应。 3.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相互分离,根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你认为等位基因在 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可能位于( 【答案】A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减数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分离, 上,基因相同,B 错误;纯合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相同, 生分离,D 错误;答案是A o 2?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 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 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 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 说明( A. 基因在DNA 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NA 具有遗传效应 【解析】根据对照实验, 正常小鼠吃高脂肪食物则肥胖,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 A .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C.纯合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一个DNA 分子的不同区段上 A 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在同一条染色体 C 错误;一个DNA 分子的不同区段上不会发

专题 如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专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定 授课人:彭正涛时间:4月9日地点:三(15)班 一、基础梳理 二、方法汇总 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从而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控制果蝇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萨顿提出的的假说三、题型展示 类型一:系谱、数据分析类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左图为该遗传 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思路整理:充分应用假说演绎法 2.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及雄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_;控制直 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F X f BbX F Y。 思路整理在同一性别下分析不同性状的分离比, 再将不同性别的同一性状进行比较,看是否存在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二、实验设计探究类 1、自然界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隐性基因b控制。 (1)若想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探究该抗病性状的遗传属于伴X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那么应选的杂交亲本性状为:父本不抗病,母本抗病。 (2)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_若后代雌株全为不抗病,雄株全为抗病,则抗病性状为伴X遗传_。 ②_若后代雌雄中均有抗病与不抗病植株,则抗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 思路整理充分利用伴X遗传的特点 2、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只,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遗传图解,并用文字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的 核心内容是: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同时又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 难点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重走摩尔根的科学研究之路。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高。而且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的非常到位,为学习这节内容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学生学习难点在于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探究过程,由于课本只介绍了核心内容,学生对于控制果蝇的颜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存在困惑,所以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加深对科学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领悟、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重演萨顿、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对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课件呈现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过程图。让学生观察对比染色体和遗传因子的变化,并总结规律。板书课题:“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萨顿的假说:? 1 ?假说的依据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样的平行关系?学生的思路可能很乱,或不全,可以阅读课本并在导学案上填表来系统。然后课件呈现表格答案。 2.提出假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引导学生推断二者位置关系。学生重新认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介绍类比推理法 指出:该假说是1903年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来的,介绍类比推理,并举例说明类比推理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学生由老师介绍发现萨顿假说需要实验验证。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自主学习与要点讲解: 一、萨顿的假说 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 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2)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_____,一个来自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材料:果蝇 选取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 3.实验结果解释: 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 1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F 2的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思考: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4.摩尔根的假设: (1 ) 常染色体 XX (同型的):雌性果蝇中 性染色体: P F 1 F 2 3/4 1/4

2021届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 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

课时作业(十五)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 及人类遗传病 [基础练] 1.(2019·安徽宣城调研)下列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孟德尔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阐述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1∶1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含X染色体的配子数(含X染色体的精子+卵细胞)多于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卵细胞中不含Y染色体);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其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无性别区分的生物体内没有性染色体。] 3.下列有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均与性别相关联 C.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患者远多于男患者 D.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伴性遗传就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如X D X d)的儿子不一定患病。] 4.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是红绿色盲患者 C.理论上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基因在染色体上_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其根本是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好本节课是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认同基因是物质的实体; 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科学家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三)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 二.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猜想、实验并得出结论。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探究式学习法: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传授及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是不够的,教学任务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体协商与对话等教学情境来实现。所以本节课除了传统的传授法之外,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基因在染色体上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作业 强化点1萨顿的假说 1.(2019·吉安市期末联考)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的类比推理,从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也是如此 答案 D 2.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昆虫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于母方 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解析根据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在体细胞中

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答案 D 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解析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离,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B错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在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随之分开,C正确;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越多,D正确。 答案 B 强化点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摩尔根在实验中所发现的新问题是() A.F1果蝇全是红色 B.F2果蝇出现性状分离 C.F2果蝇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 D.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解析孟德尔和摩尔根用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都发现子一代是显性性状,A错误;孟德尔和摩尔根用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都发现F2果蝇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3∶1,BC错误;摩尔根的实验发现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专项突破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与探究

专项突破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与探 究 1.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1)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即: 正反交实验??????①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相同?常染色 体上②若正反交子代雌雄表现型不同?X 染色 体上 (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方法。即: 隐性雌×纯合显性雄?????①若子代中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 在X 染色体上②若子代中雌性有隐性,雄性中有显性?在常 染色体上 2.基因是伴X 染色体遗传还是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 适用条件: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1)基本思路一:用“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 1的性状。即: 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①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显性性状? 位于同源区段上②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隐性性状? 仅位于X 染色体上

(2)基本思路二: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 1的性状。即: 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①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全表现显性性 状?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②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 雄性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 性状?仅位于X 染色体上 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 (1)设计思路:隐性的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的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获得的F 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 2,观察F 2表现型情况。即: (2)结果推断???? ?①若F 2雌雄个体中都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 状出现,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若F 2中雄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雌 性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 该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4.数据信息分析法确认基因位置 除了上述所列的实验法外,还可依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分析确认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分析如下: (1)根据表格信息中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比分析推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