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饮茶习俗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46
美国人喝茶的习惯是怎么样的美国人喝茶的习惯是怎么样的饮茶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美国人对饮茶也是非常讲究的,你知道美国人喝茶的习惯吗?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美国人喝茶的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美国人喝茶的习惯一、分请饮与调饮美国人饮茶分为清饮和调饮两种,清饮多以冰茶、速溶茶为主,其美国人也很喜欢中国茶,所以袋泡红茶、绿茶等这些都是美国人的至,而调饮是因为美国人饮茶时喜欢在茶内加入柠檬、糖及冰块等添加剂。
二、喜欢快捷的饮茶方式美国人的节奏很快,喜欢方便快捷的饮茶方式,故以冰茶、速溶茶要水罐头为主。
三、喜欢在茶汤中加入冰块在美国,无论是种类的茶汤,他们饮用的时候都喜欢在茶汤中投入冰块,或者饮用前先放进冰柜,冰茶之所以受到美国人的欢迎。
这是因为冰茶应顺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四、喜欢鸡尾茶酒美国人也喜欢喝己未茶酒,特别是在风景秀丽的夏威夷,普遍有喝鸡尾茶酒的习惯。
因为鸡尾茶酒能提神,可醒脑,因而受到美国人的欢迎。
茶的起源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叶生产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里记载了茶叶的起源和传说。
《神农本草》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记载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段记载,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是,神农为人们治病,亲身去尝试各种草木治病的功效,在煮水的时候,偶然有茶叶从枝头飘入锅里,因此发现了茶叶可以作为治病的饮料。
第二种传说就是,神农为人们尝试草木治病的时候,尝到了金绿色滚山珠中毒,死在茶树下,茶树上的水流入神农的口里,因此而得救。
不管是哪一种传说,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茶树是神农时期被发现的。
根据《神农本草》的记载,茶具有解毒的功效。
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证实,茶一直都用作解毒剂,因此被人们视为珍品。
茶,在周代极重岁祭祀的时候是作为祭品的,由此可以得知,中国3000年前茶叶的用途就已经扩大为祭品,证实我国的茶叶生产在周代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距今至少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族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经济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国各地区仍在传播的茶俗:一、凉拌茶与煮茶基诺族,自称是“基诺”或“雅诺”,过去称为“攸乐”,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主事农业,善于种茶。
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而闻名。
清代攸乐茶被列为贡茶。
基诺族饮茶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
凉拌茶。
原始食法,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双手稍用力搓揉,把嫩梢揉碎,放入清洁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切碎辣椒,投入适量盐于碗中,其作料多少以人爱好而定。
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待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此种凉拌茶,用糯米饭佐餐,清香甘甜,余味悠长,满口甘醇,使人饭量倍增,浑身有劲,夏食消毒,冬食驱寒。
煮茶: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取出适量的成品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将壶中的茶汤注入竹筒,供人饮用。
竹筒,是基诺族的盛具,也是饮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
二、柚茶在台湾地区,习惯泡饮一种用柚子和茶叶加工的独特“午时茶”(也叫柚茶)。
柚子是选用当地特产的大颗粒“文旦蜜柚”,先用水果刀环绕柚子1/4处切开一个盖,然后压进乌龙茶约100克,再用比较粗的针线缝合好,像挂灯笼似的一个个挂在雨淋不到的屋檐下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便成柚茶。
待到来年端午节中午取柚冲泡,具有健胃、消食、解油腻、祛荤腥等作用。
三、土家罐罐茶生活在山区的土家人,火炕里昼夜有火,三脚架挂着黑乎乎的煨茶土罐,其罐上部有带嘴的圆口,底部圆形,中间为罗汉肚形,有提耳。
制作罐罐茶,先是净罐体,拭干水汽,放到火上烘烤,初闻茗香,因罐久作其茶,而自然发出之味;第二步是“炕茶”(土家方言,是用器皿盛装后在火上烘烤的意思),即放足茶叶,边炕边摇,茶香顿时弥散满屋。
英国人的饮茶风俗英国人的饮茶风俗你知道么?今天给大家带来英国人的饮茶风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英国人的饮茶风俗自从200多年前茶叶从中国(后又从印度)传入英国之后,饮茶一直被英国人看作是一种悠闲和舒达的享受。
最早运送茶叶到英国的那种快速高桅帆船便叫作"茶叶飞剪"号。
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英国家庭最习惯的欢迎客人的话也是:"我把茶壶坐上吧,你一定得喝一杯茶"。
茶叶刚传到英国的时候,价格很昂贵,只有富人才喝得起。
后来随着包装和运输的改善,到本世纪初,饮茶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
英国人沏茶有许多规矩,由于英国一年中大半时间是寒冷季节,所以习惯在置茶前烫壶,而且沏茶的水一定要煮沸,并马上冲进壶中,否则就认为泡出的茶不香。
英国家庭中常用的一种小匙,就称为"茶匙"。
放茶叶的数量通常是每位饮者一匙茶叶,另再加一匙作为"壶底消耗"。
冲泡出的茶水也有许多名称,其中有些是地方俗语如:茶汁、茶汤、茶液、茶浆等。
英国人饮茶浓淡各有所好,但一般爱在茶汤中加牛奶。
而在欧洲大陆国家,习惯饮用清茶,茶具也多使用玻璃杯而不是瓷杯,有时还要放上一片柠檬,这在英国是较少见的。
只有在某些特色餐馆里才喝得到柠檬茶。
瓷器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茶具的多次演变。
18世纪,妇女们用碟子吃茶,后来改用杯子,茶杯由原先无柄的变成有柄的那种,有时杯口还带有一条窄的瓷楫,以避免那些时髦绅士的胡须泡进茶杯里去,这种杯子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极为流行的。
现在,在英国也可见到供非正式场合用的大茶杯,但都不带杯盖,带盖子的大茶杯只有在英国少数大城市的中国商店里才能见到。
这种带把手的大瓷杯,正逐渐代替酒吧里的大啤酒杯而兴起。
与此同时,体现都市快节奏生活的饮茶方式一一袋泡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影响茶,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饮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茶文化也逐渐传播到西方世界,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一、茶文化的传播历程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传承发展。
直到16世纪,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茶叶开始传播到西方世界。
最早将茶叶带到西方的是荷兰人,他们带着从东方(尤其是东南亚)带回的茶叶,将其引入到欧洲。
这标志着茶文化首次跨越东西方的界限。
在西方世界,茶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欢迎和接受。
英国成为最早接触茶叶并形成饮茶习俗的国家。
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大量引进茶叶并进行贸易,茶叶渐渐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英国人的饮茶习惯逐渐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茶文化开始在西方世界传播开来。
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1. 社会交往的媒介:茶文化为西方社会提供了一种社交媒介。
在英国,下午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
人们在下午茶时光享受喝茶的乐趣,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交流心情。
这种社交形式也逐渐流行到其他国家,茶文化成为人们互动的共同语言。
2. 健康生活的推动者:茶叶被誉为一种健康饮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抗氧化剂。
在西方世界,茶文化推动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
人们开始注重饮食平衡,并将喝茶作为一种健康的习惯。
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健康意识的提升。
3. 文化交流的桥梁:茶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西方人通过品尝中国茶叶,更好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传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认同。
同时,茶艺表演和茶道文化也在西方社会得以推广,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4. 商业机会的拓展:茶文化的传播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也为商业领域带来了机会。
茶叶作为一种消费品,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为茶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同时,茶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茶具、茶叶零售等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三、茶文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世界茶文化茶的传播现在,全世界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有120多个国家的20亿人有饮茶习惯。
世界各国的种茶和饮茶习俗,最早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去的,茶和瓷器、丝绸都是中国人民对全世界的伟大贡献。
早在公元六世纪和七世纪,朝鲜半岛上的大批新罗僧人为求佛法来到中国,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尔后回国传教。
他们在唐土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
高丽时代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载:“茶自善德王有之。
”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
高丽时代普觉国师一然的《三国遗事》中收录金良鉴所撰《驾洛国记》记:“每岁时酿醪醴,设以饼、饭、茶、果、庶羞等奠,年年不坠”。
这是驾洛国金首露王的第十五代后裔新罗第三十代文武王即位那年(公元661),首露王庙合祀于新罗宗庙,祭祖时所遵行的礼仪,其中茶作祭祀之用。
由此可见,新罗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
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八世纪前期。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学佛归来的最澄和尚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
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南宋时代,日本的荣西和尚两次来华学佛。
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个月,于1191年回国。
他不仅潜心钻研禅学,而且亲身体验了宋朝的茶文化。
荣西回国时,在他登陆的第一站——九州平户岛上的富春院,撒下茶籽。
荣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种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现了名为“石上苑”的茶园。
他还在九州的圣福寺种了茶。
荣西还送给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
同时荣西还用汉文编写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
由于此书的问世,对日本饮茶之风,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荣西也被尊为日本的茶祖。
日本接受中国茶文化,结合日本固有的文化艺术,在16世纪初,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仪式,流传至今。
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在进入西方国家之后,茶也在不断的演变中融入了西方文化特色。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西方的茶文化基本介绍英国茶文化英国人从1660年代开始进口茶叶。
当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Catherine of Braganza)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爱好带进英国宫廷。
开始英国人从荷兰进口茶叶,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直接从中国厦门进口茶叶运回伦敦。
到1750年代,茶叶已经变成英国人的全民饮料。
由于英国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而中国从英国进口货物很少,两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
英国一方面从中国引进茶树到其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种植,另一方面在印度殖民地种植罂粟,制造鸦片出口中国,最终引起鸦片战争。
在英国和爱尔兰,“茶”(tea)不仅指这种饮料的名称,而是有下午便餐的意思,即下午茶(英国以外称为high tea,在英国则是指晚便餐),名称来自使用的“高”脚桌。
英国人多喝红茶,茶种包括英国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 Grey),由中国传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传入的绿茶,也成了英国茶的标准部分。
英国人喝茶,颇成痴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来,清晨6点,空着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点再喝一次“晨茶”,午饭后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饭后还要喝一次“晚茶”。
就是说,正规的,一天起码4顿。
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
家庭饮用时,由于茶叶很碎,通常茶壶里还有个过滤杯,用开水冲下去,过滤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柠檬而喝。
美国茶文化欧洲饮茶也有很长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
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由茶叶引起的。
1773年,英国公布一项法令,规定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垄断经营进口茶叶。
波士顿从事走私茶叶的商人们于当年12月16日,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船上的茶叶倾倒在海水中,用来抗击垄断。
——中国饮茶习俗源流中国饮茶史略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茶最早是作食用和药用,茶作饮用则晚于食用、药用。
饮茶始于何时?中国的饮茶普及于何时?如何饮茶?下面略加论述。
一、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一)先秦说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
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
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二)三国说《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
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三)西汉说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
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
"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一般都认为"买茶"之"茶"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茶文化差异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世界各国的茶文化差异|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差异1中西茶具各有讲究中国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亦存有用作普洱茶的紫砂壶。
紫砂壶存有透气性,冲泡普洱茶,水温须很高,建议茶叶也具备一定的透气性,所以紫砂就是最出色的挑选。
而西方人对银器情有独钟,所以西方的茶具多为银制品。
差异2滤茶器是西方人饮茶必备良品在中国,泡制一杯上等的茶,比如说陈年普洱,须要用铁壶做为烧水工具,再将热水转化成茶壶直到没有过茶叶,好像出来第一遍水后,再向茶壶中转化成热水静置直到拌成茶叶,方才挑小杯享用。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茶道颇有一番讲究,事实上,西方人在饮茶时也有一套礼数。
比如,西式茶使用滤茶器,将滤茶器架于茶杯上,将茶倒入杯中至3/4满,这样就不会把茶溅到茶托上面,弄得一团糟了。
差异3中国茶不须要调味品在中国,饮茶是品其最纯正的茶香,没有在茶中加任何调味品的习惯。
西式茶可选择在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须先倒茶,再加其他调味品,顺序不能颠倒。
加入调味品后,用茶匙搅拌,搅茶时避免弄出太大声响,搅拌完需要将茶匙置于茶碗的背面。
但是陆羽的《茶经》及以后的茶书都不加“茶道”,而是重点阐释品茗艺术(茶艺)。
恰好相反,日本将中国的饮茶引入本国之后,却发展为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茶道。
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致中日两国茶文化向相同的方向发展,中国文人们将饮茶发展为一门生活艺术,日本的僧侣由将饮茶变为为佛门戒律。
“茶艺”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由台湾茶文化界首先创造出来的,用以概括品茶艺术的内涵。
但是品茶本身却是很早就存在,并且在品茶过程中生发出茶道精神。
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茶艺与茶道无疑占据核心地位。
不过与脱胎于中国母体的日本茶道相比较,中国的茶道似乎显得薄弱些,这很让一些爱国心特重的国人觉得尴尬,尽管底气不足,还是要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辩解。
但是历史是客观存在,用不着回避,感情用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古代的中国人,最初就是把茶当做解热,消炎的“万能之药”饮用,当做一种蔬菜去食用的。
英国茶道和中国茶道对比茶,作为世界上最为广泛流行的饮品之一,承载了各国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英国茶道和中国茶道作为两种经典的茶文化,各具特色并深受世人喜爱。
本文将对英国茶道和中国茶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中国茶道源远流长,据传始于公元前三千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国的茶文化强调“茶道”,将品茶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仪式。
从茶叶的种植、制作到品茶具有严谨而独特的程序。
相对而言,英国茶道的历史要短得多。
茶叶在17世纪传入英国,很快成为英国人的日常饮品。
英国茶道注重的是一种轻松和社交的氛围,茶的制作和品饮过程相对简单。
二、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拥有众多品种丰富多样的茶叶。
著名的绿茶、红茶、乌龙茶和普洱茶等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茶叶在中国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从采摘、烘焙到加工,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
英国的茶叶品种相对较少,以红茶为主。
英国茶叶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一般采摘后进行烘焙和发酵即可。
英国人喜欢将茶叶与糖、牛奶搭配使用,形成了独特的英式奶茶文化。
三、茶的沏泡方法中国人喜爱以瓷器为主要器具来沏茶,注重水质、温度、冲泡时间等细节。
茶具常见的有茶壶、茶杯、茶盘等。
中国茶道强调的是茶的香气、颜色和口感,因此注重选用透明的盖碗或玻璃杯,以便欣赏茶叶在水中的变化。
相比之下,英国人更喜欢用茶袋直接冲泡茶叶,使用陶瓷茶杯或环保纸杯来品饮,更加注重茶的浓度和口感,茶壶、茶杯等茶具相对简单实用。
四、茶文化的象征和礼仪中国茶道以其独特的仪式感和精致的茶具,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茶道的礼仪要求严谨,包括行礼感谢、沏茶动作、品茶姿势等。
茶道更是传递了中国的优雅、谦和和尊重精神。
英国茶道则体现了英国人的社交礼仪和轻松愉悦的氛围。
下午茶是英国的传统习俗,通常与亲朋好友围坐一起,用茶点和茶来享受闲适的时光。
结语:英国茶道和中国茶道都是各自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茶的制作、品种、沏泡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世界各国茶道的基本介绍茶道,是指茶与道的结合,通过泡茶的过程来追求内心的静谧与平和。
世界各国茶道各具特色,下面将为你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茶道。
1.日本茶道日本的茶道,又称日本茶艺或茶禅一味,是目前最为著名的茶道之一、它强调茶的独特品味,强调寂静悠闲的环境和内心的专注。
茶道还注重仪式感和礼仪,泡茶的过程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日本的茶道大师,如千利休、世宗、正德等,都对日本茶道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茶道中国茶道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它以茶为基础,以道为中心。
中国茶道强调茶的品质和口感,重视泡茶的技巧和仪式。
茶道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
中国的茶道也注重礼仪和仪式,比较有名的仪式包括茶艺表演和传统的茶艺交流。
3.英国茶道英国茶道是英国特有的茶文化,与传统的东方茶道有所不同。
英国人泡茶的方式强调简单快捷,泡茶的目的是为了愉悦的社交,让人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茶的美味。
英国茶道注重茶与时尚的结合,茶具和点心的选择也较为丰富多样。
在英国,下午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常常约着朋友一起品茶,共度时光。
4.印度茶道印度是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茶在印度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印度茶道以马克杯茶为主,茶具简单,泡茶的过程便捷。
印度茶道注重茶的口感和香气,尤其以红茶为主。
在印度,茶被视为一种社交象征和信任的象征,人们常常以茶会友,分享快乐和悲伤。
5.法国茶道法国茶道也是独具特色的一种茶道文化。
法国人喜欢将茶与艺术相结合,并且注重茶的配搭。
法国茶道强调茶的品质和口感,注重带有艺术性和浪漫的茶道氛围。
在法国,人们常常会搭配不同的点心,美食和茶进行品尝,以增加茶的味道和体验。
以上是世界各国茶道的基本介绍。
每个国家的茶道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无论是追求内心静谧的日本茶道,还是追求社交和快乐的英国茶道,每一种茶道文化都代表着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
无论你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茶道来感受不同国家文化的魅力。
英国人喝茶的历史起源及特色介绍英国人爱喝下午茶是举世闻名的,并且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特色,其实英国人喜欢喝茶的原因,是有其历史起源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英国人喜欢喝下午茶的历史起源及特色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英国人喝茶的历史起源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公元1840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时刻就意兴阑珊、百无聊赖,心想此时距离穿着正式、礼节繁复的晚餐Party还有段时间,又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就请女仆准备几片烤面包、奶油以及茶以果腹。
后来安娜女士邀请几位知心好友伴随着茶与精致的点心,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没想到一时之间,这一行为在当时贵族社交圈内蔚为风尚,名媛仕女趋之若鹜。
一直到今天,已形成一种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为正统的“英国红茶文化”,这也是所谓的“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由来。
下午茶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级、优雅的茶具来享用茶,后来渐渐演变成招待友人欢聚的社交茶会,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形式已简化不少。
虽然下午茶已经简单化,但是茶的正确冲泡方式、喝茶时摆设的优雅、丰盛的茶点这三点则被视为下午茶的传统而继续流传下来。
在英国维多利亚式下午茶传统里,以家中最好的房间(如Solon)、及最好的瓷器接待来宾是绝对必要的,而上等的茶品与精致的点心则是下午茶的主角。
有悠扬的古典音乐陪衬,用轻松自在的心情与知心好友共度一个优雅、悠哉。
是很轻松的放松方式。
正统英式维多利亚下午茶的生活文化内涵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公元1837~1901),这是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人们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精致的生活品味。
英国人喝茶的特色据说正宗的英国下午茶特色有三:优雅舒适的环境如家中的客厅或花园,请客的主人都会以家中最好的房间招待客人,当宾客围坐于大圆台前面,主人就吩咐侍女捧来放有茶叶的宝箱,在众人面前开启,以示茶叶之矜贵。
提前准备好丰盛的冷热点心(要由女主人亲手调制)和高档的茶具——细瓷杯碟或银质茶具,茶壶、过滤网、茶盘、茶匙、茶刀、三层点心架、饼干夹、糖罐、奶盅瓶、水果盘、切柠檬器,全都银光闪闪,晶莹剔透。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比较 在英国,茶文化尤其是红茶文化也是渊源颇深。中国茶在向西方各国传播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只是传去了茶叶,而只有在英国真正形成了一种文化。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比较,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比较 茶的种类 相同点: 中国与英国同样爱好红茶 不同点: 中国人除红茶外同样喜好:绿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英国人则偏重于喝红茶 茶具 相同点: 喝茶时,都需要茶杯、茶壶茶勺等工具 不同点: (1)材料 中国,主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英国,茶具多用陶瓷做成也有金属制作的 (2)茶具的花纹,造型 中国,国壶花色多为中国式人物、树木花草或是无花纹,保持壶身的整洁,古朴 每个朝代茶具的花纹又各有特色,古代茶具较为多见的有朵花纹,蕉叶纹,团菊纹,卷草纹,缠枝纹,折枝花纹等 。英国,茶具上面绘有精美的英国植物与花卉的图案,轻松、优雅;而且,英式茶具都是成套使用并镶有金边的杯组. 喜好 中国 1.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清饮法):茶叶冲以煮沸,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 2.求多种享受的饮茶习俗:即指饮茶者除品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 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一般采用”调饮法” 喝茶习俗 相同点: 以茶待客,以茶会友 不同点: 在中国各地,喝茶的礼节也不一样,在北京,主人端上茶来,客人应立即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说声“谢谢”。在南方的广东、广西,主人端上茶后,要用右手指弯曲后轻轻地敲三下桌面,以示谢意,在另一些地区,客人想继续喝茶 ,茶杯中应留些茶水,主人见了会继续加茶水,如果将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认为 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给你加茶水了。英国人喝下午茶与东方人品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不是随意地吃些点心,而通常是搭配成套,包括一壶茶及一份点心,点心有三明治、奶油松饼或是小蛋糕,各家餐厅点心的搭配有点不同。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一、中国茶文化溯源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离。茶之于中国,不仅仅是一杯饮料,更是一种悠久璀璨的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叶的发源地。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它已深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教的浸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道精神。 从魏晋时期开始,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并期望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炼自己的意志。其次,茶文化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茶产自山野之林,正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的神韵,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佛家茶文化具有“苦寂”,以茶助禅,明心见性。佛学家认为,茶能使人心静,有节制,与禅宗规诫相适应。各家茶文化精神有着内在契合点和相通之处,即和谐、平静的精神。而在明清以后,茶文化出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现象,茶人更追求的是茶的本身至味的内在意味,并寻求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西渐 茶及其衍生的茶文化均发源于中国,流传千年,影响深远。千百年来,茶叶在全球广泛传播,中国的饮茶器具、制茶工艺连同中国传统的茶道文化和独特的东方哲学一起播撒四方。 古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茶叶贸易往来主要通过以下路线: (1)茶马古道――向西南,传播至西藏和印度。在高寒地区,人们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容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 (2)丝绸之路――向西由我国的新疆传播至中亚。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对外输出的商品以丝绸、瓷器、茶叶为大宗。茶叶作为古中国的特产,也随着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各国。 (3)草原之路――向北传播至今天的蒙古、俄罗斯及广大的欧洲地区。 (4)海上之路――东传播至日本和朝鲜,南传播至中南半岛,以明朝郑和下西洋为肇始,向非洲、欧洲和美洲传播。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中国出发之货物主要以丝绸、茶、瓷器为主。 三、西方茶文化理念 由于人文历史和环境条件的差异,表现在饮茶时间、品茶文化行为等方面。不管是在品茶的对象上还是方式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都保持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 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也创造了自己的饮茶文化。崇尚快节奏的美国人大多数喜欢饮冰茶,这茶以饮、以凉为主,大都是不带任何茶叶痕迹的速溶茶。 德国人喜欢饮花茶,但不是我国用茉莉花、玉兰花等制作的茶叶,而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德国人居家饮茶是用沸水将放在金属筛子上的茶叶不断地冲,冲下的茶水流到茶壶内,再将茶叶倒掉,所以茶水颜色很淡,这也成了德国人独特的“冲茶”习惯。 在下午5点钟喝下午茶成为许多英国家庭约定俗成的习惯。下午茶时间可以说是一天当中充满温馨、其乐融融和传情达意的美好时光。英国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客,世界上茶叶销售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平均一年一人约需2公斤茶叶,英国人均饮茶量是中国和印度的3倍,年均饮茶2公斤。 西方这种开放性饮茶法,虽未能如中国之茶道般上升到天地自然一体的哲学高度,但有饮茶的新生命、新传统作基础,普遍又活跃。 四、比较中西茶文化异同 纵观中西方饮茶历史的演变,虽相隔千年,但两者都是先认识到茶的药用价值,开始饮用,继而发展成为一种普通的饮品;茶同样都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但二者品茶方式、饮茶礼仪、茶道精神等各有不同。 (一)品饮方式的不同。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另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加盐、糖、奶等,目前这种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 英国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变成适合自己口味的甜饮料。此外,英国人对茶叶本身也进行了改造。袋装的速溶茶叶末代替了片片茶叶,而中国人习惯将整片茶叶放在开水里。 (二)饮茶礼仪的不同。在多数中国人眼里,饮茶随时可以进行。相比起来英国人嗜茶、尊茶的风气要浓厚得多。一个典型的英国家庭一天至少喝五次茶。早晨醒来,主人会靠在床上喝一杯醒早茶,提神醒脑,如果有客人,早茶就是问候客人的最好方式;上午11点钟左右,是红茶佐茶点;中午午餐时要喝奶茶;下午5点钟左右是著名的下午茶;晚上睡觉前要喝告别茶。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园茶会等。 (三)茶道精神的不同。“和、静、怡、真”是中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恰”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中国人饮茶常把它作为精神的激励与情感的寄托。与中国茶道不一样,英国人品茶更活泼和更重社交,强调一种优雅的格调。
中国饮茶礼仪中国饮茶礼仪中国的饮茶文化越来越盛行,那么饮茶有什么样的礼仪你知道吗?不知道就来看一下我为您整理的中国饮茶礼仪吧。
中国饮茶礼仪【1】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留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当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匀称,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凝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预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当静谧、幽雅、干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爱饮香味茶,江浙人喜爱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爱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茶具可以用精致独特的,也可以用简洁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行言传。
另外,可适当赞扬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伴侣的敬重,也能表达自己的修养。
公务员之家:传奇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著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
朝鲜独特饮茶习俗朝鲜独特饮茶习俗喝茶的好处有许多,尽管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但是因为每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上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饮茶文化,对于茶文化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呢?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朝鲜茶礼,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看看吧。
茶文化知识朝鲜挨着我国辽宁省,朝鲜的茶文化已有千年以上,那么朝鲜的茶礼有哪些特色呢?下面就来看下朝鲜的茶礼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真正的面纱。
一、朝鲜茶礼以“和、敬、俭、真”为宗旨。
“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敬重、礼遇;“俭”,即俭朴、清廉;“真”,即以诚相待。
二、朝鲜的茶礼受到中国茶艺的启发,其基本精神是在简易正式的规范中,轻松自然地享用茶。
在现代生活步调快速的韩国,被当作是一种调剂放松的方式。
三、朝鲜半岛的茶礼,对于出茶的方式种类大体相同、有朝鲜固有的儒家特色。
四、按茶产种类来区分,可分为“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
五、末茶的制法、传播及历史发展。
1、饼茶是最原始的形态如上所述,汉民族及汉族文化南下后,至云贵高原的“荆楚”之地后,才开始对那里生长的茶树开始利用。
2、居住在荆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开始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对住地周围的各种野生植物开始利用。
3、茶树估计是当作药草开始利用的。
而且为了便于向北方运送,紧压成饼状,于是创造了饼茶。
4、可称之为茶叶圣典的《茶经》,其中对制茶法有具体记述:开始将采下的鲜叶蒸青,然后捣,做成象十元铜币大小的饼,中间穿孔,成串干燥,饼茶就做成了。
5、这种饼茶制法的记载,不仅在《茶经》中出现,在《广雅》等书中也有,这至少证明在《茶经》出现的唐朝时期之前,荆楚地方已经开始了这种饼茶制造。
6、由于饼茶这种形式,既便于运输,又便于贮存,所以这种制法在宋朝(960—1279年)又由荆楚普及到福建省的建瓯一带。
7、这种饼茶是现今世界上各种茶叶的原始形态。
然后分化成各种茶叶,大概可分成如下几类:末茶,炒青茶,煎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