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炼厂碳四综合利用方案比选研究

炼厂碳四综合利用方案比选研究

炼厂碳四综合利用方案比选研究
炼厂碳四综合利用方案比选研究

三种新型分离技术的综述

1引言 国内外对分离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但由于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原料、产品和对分离操作的要求多种多样,决定了分离技术的多样性。按机理划分,可大致分为五类:生成新相以进行分离(如蒸馏、结晶);加入新相进行分离(如萃取、吸收);用隔离物进行分离(如膜分离);用固体试剂进行分离(如吸附、离子交换)和用外力场或梯度进行分离(如离心萃取分离、电泳)等。现在运用较多且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和膜分离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_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组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来实现分离的。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无毒、不易燃易爆、廉价、临界压力低、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所以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相对于传统提取分离方法(煎煮、醇沉、蒸发浓缩等)具 作者简介:周芙蓉,女,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有以下优点:萃取效率高、传递速度快、选择性高、提取物较干净、省时、减少有机溶剂及环境污染、适合于挥发油等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 ⑴由于在临界点附近,流体温度或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溶解能力的极大变化,使萃取后溶剂与溶质容易分离。 ⑵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接近的溶解能力,同时又保持了气体所具有的传递性,有利于高效分离的实现。 (3)利用超临界流体可在较低温度下溶解或选择性地提取出相应难挥发的物质,更好地保护热敏性物质。 (4)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可以省却清除溶剂的程序,彻底解决了工艺繁杂、纯度不够且易残留有害物质等问题。 (5)萃取剂只需再经压缩便可循环使用,可大大降低成本。 (6)超临界流体萃取能耗低,集萃取、蒸馏、分离于_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7)超临界流体萃取能与多种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联用,省去了传统方法中蒸馏、浓缩溶剂的步骤。避免样品的损失、降解或污染,因而可以实现自动化。

利用混合碳四生产四氢苯酐新工艺

混合碳四生产四氢苯酐新工艺 中原 14万吨/年乙烯工程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合资,使用意大利政府混合低息贷款从国外成套引进建设的国家“八五”重点项目: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兴建,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是我省有史以来最大的石化建设项目,1993 年7月开工建设,1996年7月投产成功,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达到规模经济的客观需要,经过两次扩建改造,生产能力己达18万吨/年,联产混合碳四7万吨,目前混合碳四以液化气廉价出售,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就全球范围来看,由于乙烯原料中重质油品的增多,全球蒸汽裂解装置面临着混合碳四馏分过剩的困境,为此,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寻求并积极开发碳四馏分增值利用的新途径,以力求尽快摆脱这种困境。我国应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提前投入人力和财力积极开发混合碳四新的利用价值。70年代以来,我国的石油化工得到迅速发展,到l994年我国的蒸汽裂解制乙烯的装置能力达到270万吨,副产碳四100万吨。目前我国碳四馏分的化工利用已基本和国际接轨,采用国际上普遍的利用方法,乙烯装置的混合碳四馏分的利用一般是首先采用极性溶剂萃取分离丁二烯,然后分离异丁烯,最后分离正丁烯和丁炕。分离异丁烯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直接水合生产叔丁醇 (TBA),甲醇隧化生产甲基叔丁基隧(MTBE),异丁烯齐聚成异丁烯齐聚物。分离正丁烯和丁烷一般先采用分子筛吸附丁烷,得到正丁烯浓缩料,将浓缩料进行选择加氢脱除残余二烯烃和痕量炔烃,最后精馏可得到高纯正丁烯。 随着乙烯工业的发展,裂解碳四馆分己成为我国丁二烯生产中数量最大、最为经济的原料来源,世界丁二烯市场已经告别了短缺的时代。目前国内丁二烯生产能力已达72.4万吨/年,总产量约为乙烯总产量的14.5%。2000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达500万吨/年,2010年丁二烯产量可望再翻番,我国的丁二烯供大于求已成定局,采取抽提丁二烯路线来利用混合碳四显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因而积极探索混合碳四的综合利用新途径的开发无论是对我省、我国乃至世界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中原乙烯联产混合碳四成分如下,丁二烯:50%,异丁烯:23%,正丁烯:21%,丁烷:5%,目前国内的乙烯装置的副产碳四利用均是采用溶剂法抽提丁二烯,然后通过水合或醇合反应掉异丁烯生成叔丁醇或甲基叔丁基酶,最后通过精密精馏分离出正丁烯。激阳市某单位曾提出以上路线的可行性研究,由于本省丁二烯市场较小,且国际国内的丁二烯市场己供大于求,技术上又没有明显优势,投资又大。年产7万吨的混合碳四无疑是我省的一个宝贵资源,它需要一种科学、经济、巧妙的办法对它加工利用。 碳四中富含50%的丁二烯,丁二烯和顺酐发生双烯加成反应所生成的四氢苯酐 (THPA) 是一种用途广泛、性能优良的精细化工中间体。 四氢苯酐我国其实开发较早,早在 80 年代初期,江苏丹阳化工厂、河北泊头崔桥化工厂等就有少量生产,但由于受到合成技术等多种因素制约,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由于国内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受到进口产品冲击及下游产品开发不力的影响,装置处于半停产状态,而国内产品供应不足,又严重制约了下游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四氢苯酐是一种具有很多优异性能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但由于现有的四氢苯

碳五分离工艺处理毕业汇报总结

继续教育学院顶岗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广东惠州大亚湾伊科思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函授站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西安石油化工技工学校学号1613010029052

姓名王晓琴 实习时间2016年12月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碳五在国内外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离工艺和碳五工艺参数的优化,并且通过查找资料知道在萃取精馏分离异戊二烯的工艺研究过程中通过参考文献得 到了在工艺流程的各项操作条件不变,了解溶剂比、回流比和溶剂进料位置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碳五异戊二烯利用现状工艺参数

目录 1、国内外碳五资源的利用现状 (4) 1.1 碳五的组成及应用 (4) 1.2国内碳五资源利用现状 (4) 1.3国外碳五资源利用现状 (5) 2、裂解碳五分离的工艺 (6) 2.1裂解碳五分离工艺原理 (6) 2.2裂解碳五分离工艺 (8) 3、工艺参数优化 (8) 3.1溶剂比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8) 3.2回流比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8) 3.3溶剂进料位置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9) 3.4回流比和溶剂比的选择 (12) 4、优化后工艺条件以及指标 (12) 5、设计结果评价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3)

1、国内外碳五资源的利用现状 1.1 碳五的组成及应用 碳五是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副产物,碳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产量一般为乙烯产量的2%~15%。我国乙烯装置主要以石脑油和加氢裂化尾油为裂解原料,副产的碳五馏分为乙烯产量的10%~15%。石脑油是我国主要的乙烯裂解原料,在深度裂解时碳五资源的典型组分及含量依次为:双环戊二烯24.9%、异戊二烯23.3%、间戊二烯19.5%、戊烷14.1%、甲基丁烯5.8%和戊烯4.2%。以石脑油为裂解原料

碳四综合利用的探讨

炼厂碳四综合利用的探讨 刘真温志刚王金波 气分MTBE车间 目前,碳四烃主要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使用,但近年来,由于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该资源作为普通燃料销售的经济性值得考虑。据报道,我国对碳四馏分的利用率约为16%,远比国外低,而美国、日本、西欧等对碳四烃的综合利用率分别为80%、64%、60%;此外,自2004年我国西气东输管线正式开通以来,全国有十多个省市开始使用天然气,这样就使得原来用作燃料的碳四馏分中有一部分被天然气替代,为碳四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因此,拓展碳四馏分的化工利用,进一步将其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厂碳四烃的利用现状 我厂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来自FCC装置,脱硫后经气分装置的脱丙烷塔将碳二碳三与碳四分离,分离出的碳四进入MTBE装置,碳四中的异丁烯与甲醇反应生成MTBE(甲基叔丁基醚),剩余未反应的碳四组分作为民用液化气销售。表1为我厂碳四馏分的组成(m%)。 表1 碳四组分组成 从表1可以看出碳四组分中正丁烯(顺丁烯和反丁烯)的含量最高为32.65%(w%),异丁烷含量次之为30.61%(w%),异丁烯为18.68%(w%),正丁烷为10.78%(w%)。如果按照气分装置在2012年全年产出5.60万吨的碳四计算,那么其中含有1.83万吨的正丁烯和1.71万吨的异丁烷。目前,我厂仅对异丁烯组分进行了有效利用,碳四的综合利用率仅为18.68%(w%),如果能将正丁烯或异丁烷进行开发利用,碳四的综合利用率可达到50%~82%。炼厂的经济技术指标会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2 碳四组分的分离 实现碳四烃的综合利用,最大的困难在于将碳四烃各组分有效分离以达到规定的纯度要求。混

碳五分离工艺设计 大学论文

继续教育学院 顶岗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广东惠州大亚湾伊科思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函 授 站 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西安石油化工技工学校 学 号 1613010029052 姓 名 实习时间 2016年12月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碳五在国内外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离工艺和碳五工艺参数的优化,并且通过查找资料知道在萃取精馏分离异戊二烯的工艺研究过程中通过参考文献得到了在工艺流程的各项操作条件不变,了解溶剂比、回流比和溶剂进料位置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碳五异戊二烯利用现状工艺参数

目录 1、国内外碳五资源的利用现状 (4) 1.1 碳五的组成及应用 (4) 1.2国内碳五资源利用现状 (4) 1.3国外碳五资源利用现状 (5) 2、裂解碳五分离的工艺 (6) 2.1裂解碳五分离工艺原理 (6) 2.2裂解碳五分离工艺 (7) 3、工艺参数优化 (8) 3.1溶剂比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8) 3.2回流比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8) 3.3溶剂进料位置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9) 3.4回流比和溶剂比的选择 (10) 4、优化后工艺条件以及指标 (10) 5、设计结果评价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1、国内外碳五资源的利用现状 1.1 碳五的组成及应用 1.2国内碳五资源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碳五组分的利用分为3种情况:一是将各组分进行全分离加以利用;二是混合碳五馏分直接利用;三是部分分离进行利用。由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五全分离技术,该技术已成为我国碳五利用的主流模式,在现有的13套、总能力为104.9万吨/年碳五分离能力中,全分离装置约有6套,能力约82万吨/年,占到

乙烯装置副产碳四烃的综合利用

乙烯装置副产碳四烃的 综合利用 袁霞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摘要:介绍了乙烯装置副产碳四烃资源情况,以及国外碳四烃利用技术的进展。针对我国现有乙烯装置副产碳四烃的利用现状,提出碳四烃开发利用的建议。特别是要提高碳四烃在燃料利用方面的技术水平,统筹考虑碳四烃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下游产品的市场容量,拓宽丁烯及丁二烯利用的途径,以及开发碳四烃利用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乙烯装置;碳四烃;综合利用 乙烯装置在生产乙烯、丙烯等重要化工原料的同时,也副产碳四以上烃类化合物。20世纪80年代以前,蒸汽裂解碳四馏分,除其中丁二烯用作合成橡胶的原料外,大部分用作工业和民用燃料。随着甲基叔丁基醚、甲基丙烯酸甲酯、正丁烯直接水合制甲乙酮等新工艺的开发成功,以及正丁烷制顺酐、1,4-丁二醇、四氢呋喃和γ-丁内酯等生产新技术的出现,碳四烃的利用率明显提高[1]。近几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比较大,而且长时间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为提高蒸汽裂解装置的综合效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新的碳四烃利用技术,以提高碳四烃类副产物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国外刚工业化和即将工业化的碳四烃利用新途径,如丁烯二聚和加氢制烷基化油技术、碳四烃与碳五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工艺、乙烯与丁烯歧化制丙烯工艺等研究开发工作也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2]。 1 乙烯装置副产碳四烃的基本情况[3] 裂解碳四烃收率主要与原料的种类有关,还与裂解苛刻度有关[4]。 乙烯装置副产碳四烃以烯烃为主,约占总碳四烃量的90%以上。2003年全球乙烯产量为9511 Mt,其裂解原料构成大致为:石脑油54%、乙烷29%、液化石油气10%、柴油6%。按不同裂解原料碳四烃收率估计,可供碳四烃量为27Mt。其中丁二烯为1117Mt,正丁烯为713Mt,异丁烯为619 Mt,丁烷为112Mt。 2003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为61118Mt,裂解碳四烃总量为1183~2126Mt。在裂解碳四烃中, 2003年我国丁二烯生产能力和产量已分别达01933Mt和01858Mt。 2 乙烯装置副产碳四烃的主要利用途径 碳四烃中最有化工利用价值的组分是丁二烯、正丁烯和异丁烯,其次是异丁烷。传统碳四烃的利用包括燃料利用和化工利用两方面。 211 燃料利用 全球大量碳四烃主要用作燃料,以丁烯为例,约90%用于燃料,仅10%用于化学品市场。相对 收稿日期:2005-04-08;修改稿收到日期:2005-06-02。 作者简介:袁霞光(1972-),男,湖南省岳阳县人,硕士,工程师,现从事乙烯技术开发管理工作。 综 述乙烯工业 2005,17(2) 1~5 ETHY LE NE I NDUSTRY

碳四综合利用(国内某设计院)

碳四综合利用(国内某设计院) 1、丁二烯:主要用于生产合成丁苯橡胶;15万吨/年。 2、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汽油添加剂,提高汽油辛烷值;提取高纯度异丁烯;10万吨/年。 3、甲基叔丁基醚(MTBE)裂解:生产高纯度异丁烯,异丁烯主要用于生产丁基橡胶、聚异丁烯、甲基丙烯酸酯、叔丁基酚、农药、医药和橡胶助剂;5万吨/年。 4、丁烯1、环氧丁烷等化工产品;24万吨/年。 5、甲乙酮:是重要的工业溶剂,主要用作涂料工业及各种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的溶剂,在涂料、人造革、胶粘剂、油墨和磁带等工业部门中广泛应用;3万吨/年。 6、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增塑剂:作为优质增塑剂;10万吨/年。 7、顺酐: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涂料和医药等,作为油和脂肪的防腐剂、纸张处理剂等,广泛用于农药、医药、染料、纺织和食品造纸等产品;5万吨/年。 8、甲基丙烯酸甲酯(MMA):7万吨/年。 9、溶聚丁苯橡胶(SBS/SBR):用于生产橡胶、沥清改性剂、胶粘剂等;10万吨/年。 碳四在炼油化工一体化工程中副产物中占有较大的份额,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副产的碳四馏份量较多,且没有进一步利用。

碳四组分派生的产品种类较多,且大多属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后续产品在各行各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项目投资建设可进一步衍生新的产业链,填补福建省很多空白,为工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碳四馏分即C4馏分。指含有四个碳原子的烃类混合物。主要成分有正丁烷、异丁烷、异丁烯、1,3-丁二烯、1-丁烯、2-丁烯(顺式2-丁烯、反式2-丁烯)等。在化工利用方面,正丁烷主要用于四个方面:①异构化制异丁烷;②裂解制乙烯(见烃类裂解);③催化脱氢制丁烯或丁二烯;④氧化制醋酸、丙酸、顺丁烯二酸酐等。异丁烷则主要用来与正丁烯、异丁烯进行烷基化反应制成高辛烷值汽油(见石油烃烷基化)。在苏联,异丁烷还用于催化脱氢制异丁烯。在美国这一过程是通过异丁烷与丙烯共氧化而实现的(丙烯转化成环氧丙烷,异丁烷则变成叔丁醇,后者很容易脱水生成高纯度异丁烯)。

碳五资源利用途径

目录 1.环戊二烯及双环戊二烯 (2) 1.1碳五分离双环戊二烯的情况 (2) 1.2双环戊二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现状 (3) 1.2.1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 (3) 1.2.2合成石油树脂产品 (3) 1.2.3合成戊二醛 (3) 1.2.5合成反应注塑成型聚合物 (4) 1.2.6合成环烯共聚物 (4) 2. 异戊二烯(IP) (5) 2.1国内异戊二烯利用状况 (5) 2.2异戊二烯市场需求及前景分析 (6) 2.2.1异戊二烯在精细化工领域应用 (6) 2.2.2异戊二烯在聚合物领域应用 (6) 2.2.3国内生产情况 (9) 3. 间戊二烯 (10) 3.1间戊二烯用途 (10) 3.1.1间戊二烯树脂 (10) 3.1.2固化剂 (10) 3.1.3香料 (11) 3.1.4间戊二烯共聚物 (11) 3.1.5不饱和醇与酯 (11) 3.2市场分析 (11) 4.国内碳五分离技术及其进展 (11) 4.1DMF法分离工艺 (12) 4.2ACN法分离工艺 (13) 4.3热二聚工艺 (13) 4.4新型工艺的开发 (14) 4.4.1碳五馏分的加氢分离工艺 (14) 4.4.2反应精馏技术 (14) 4.4.3共沸超精馏/萃取蒸馏耦合工艺 (15)

碳五资源利用途径 碳五烃类中含有三种双烯烃类:环戊二烯15~17%,异戊二烯15%~20%,间戊二烯10~20%,近年来,碳五馏分的利用已由初期的混合利用转向分离单组分的利用,同时向制备精细化工产品方向发展。 碳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通过它生产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碳五的开发利用。环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可从乙烯装置碳五馏分中分离出来,是碳五利用的重要内容。日本是碳五综合利用最好的国家,特别是在开发碳五系列精细化学品方面更为显著。将碳五馏分的80%~85%用于分离异戊二烯,然后再将其用于生产合成橡胶和香料、化妆品、药品、杀虫剂等。还将碳五馏分分离后用于生产石油树脂、制造路标漆、热熔胶、印刷油墨和橡胶增黏剂等。其中日本瑞翁公司是碳五综合利用的典型代表,其碳五利用率达80%以上,是世界上碳五利用率最高的企业。 1.环戊二烯及双环戊二烯 我国有丰富的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CPD/DCPD)资源,主要来自乙烯裂解副产品C5馏分和C9馏分。随着我国乙烯工业生产能力与产量的快速增加,裂解C5馏分和C9馏分的资源量亦不断的增加,C5馏分产能占裂解乙烯总产量的14~20%,C9馏分产能占乙烯总产量的10~20%;其中C5馏分中的环戊二烯/ 双环戊二烯(CPD/DCPD)含量占15%左右,C9馏分中的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CPD/DCPD)含量占20~25%。DCPD的综合利用是合理利用石油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降低石化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DCPD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它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也相当巨大。 1.1碳五分离双环戊二烯的情况 2013年国内C5分离装置产能168万吨,双环戊二烯产量21.55万吨左右,出口量约为6万吨。其中精分离装置产能127万吨,双环戊二烯产量15.65万吨;粗分离装置产能41万吨,双环戊二烯产量5.9万吨。国内C5分离DCPD的厂家主要有淄博鲁华(纯度85%左右)、山东玉皇(纯度84%左右)、上海金山(纯度85-87%)、宁波金海德旗(纯度85%左右)、茂名鲁华(纯度85%左右)、抚顺伊科斯(纯度85%左右)、南京源港(纯度83-85%)、燕山石化(纯度85%左右)。

中石化-三井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碳四综合处理项目摘要

目录 1、项目概述........................................................................................... - 1 - 1.1项目名称 ...................................................................................... - 1 - 1.2项目性质 ...................................................................................... - 1 - 1.3项目简介 ...................................................................................... - 1 - 1.4项目规模 ...................................................................................... - 1 - 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 - 1 - 1.6项目建设地................................................................................... - 1 - 1.7项目背景 ...................................................................................... - 1 - 1.8项目意义 ...................................................................................... - 2 - 2、项目内容........................................................................................... - 3 - 2.1设计范围 ...................................................................................... - 3 - 2.2生产工艺 ...................................................................................... - 3 - 2.3原料及产品................................................................................... - 5 - 2.4工厂筹建 ...................................................................................... - 5 - 2.4公用工程 ...................................................................................... - 6 - 2.5环境保护 ...................................................................................... - 6 - 2.6机械自动化................................................................................... - 7 - 2.7管理体制及定员............................................................................ - 7 - 2.8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 - 8 - 3、项目总结........................................................................................... - 9 -

碳四资源

碳四资源不断增长,拿到手却并不容易 碳四,是指含4个碳原子的多种烷烃、烯烃和二烯烃的混合物,其主要来源为石油炼制、蒸汽裂解制乙烯、甲醇制烯烃(MTO)工艺的副产,以及天然气和油田气回收。近两年,我国碳四总量正随着炼油、乙烯产能和MTO工艺的发展而增长。 据介绍,2011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4亿吨/年,同比增加5.2%。其中,富含碳四的液化石油气产量达到2181.1万吨,比上年增长6.3%。 裂解碳四的产量为乙烯产量的40%~50%。到2011年底,我国乙烯年产能已由2005年的785.9万吨猛增至1569.5万吨;乙烯产量为1554万吨,增长9.4%。预计到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2700万吨。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将在3年内开工建设(含已投产和正在试车)的煤制烯烃项目有20多个,各地规划的煤制烯烃总产能已超过2000万吨/年。为此,副产的碳四资源也将会有较大增量。 据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高级工程师袁霞光推算,目前国内炼厂碳四总量每年超过600万吨,裂解碳四总量接近500万吨,正在发展初期的MTO产业副产的碳四总量也将超过100万吨。 碳四资源的不断增长,无疑成为很多企业计划投资该领域的基础。尤其是碳四资源作为燃料利用的路径正在变窄,更是给了这些企业机会。 “在我国,大部分碳四都作为民用或工业燃料使用,化工利用率相对较低。但随着农村沼气、城镇天然气和家用电器的发展,碳四燃料需求量越来越小,这正好给了碳四化工利用的机会。”山东海成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生介绍说,自2004年西气东输管线正式开通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开始使用天然气,一些地方出现液化气滞销的局面。这就使得原来用作燃料的碳四馏分有一部分被天然气替代,为碳四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 “二甲醚产能在近几年得到释放,掺入液化气之后,后者的价格难以大幅度上扬,也使得液化气作为燃料销售的利润并不可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教授周红军表示,“而且,近几年有大量LNG进口,从高端市场对液化气产生挤压。二甲醚和LNG的双向挤压,使得液化气用作民用燃料的效益越来越不被看好,寻找碳四新的高价值利用途径成为现实问题。”

20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

XXX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建设单位:XX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XXXX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O一一年一月三一日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工程范围及工期 第四章施工组织方案 第五章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第六章施工临时设施规划 第七章物资供应及运输 第八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章编制说明 1、上海石化20万吨/年碳五分离装置是上海石化股份公司一个新建项目,主要用于在石油烃高温裂解制乙烯过程中副产碳五馏份。 2、编制依据: ①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出版的设计施工图; ②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标准和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50214—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③上海市的有关文明施工、文明工地的条例及规定; ④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有关技术文件。 3、本工程由上海石化股份公司投资兴建的,由中国石化集团上

碳三、碳四的化工利用

碳三、碳四的化工利用 对液化石油气进行深加工用于化工领域是大势所趋。化工利用将是今后国内液化石油气需求增长的热点,也是液化石油气需求增长的关键支撑因素。精蜡厂扩能后丙烯9.38万吨,丙烷1.69万吨,去掉丙烷丙烯的液化气(含碳四烯烃)12.62万吨。 1.碳三资源的化工利用 1.1丙烯市场分析 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苯酚、丙酮、丁醇、辛醇、丙烯酸及异丙醇等。其它用途还包括:烷基化油、催化叠合和二聚、高辛烷值汽油调合料等。预计2012年全球丙烯市值将突破2008年的峰值,超过900亿美元。其中影响全球丙烯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东和中国丙烯及下游产品将大幅扩能。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丙烯消费国,预计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丙烯需求国。聚丙烯仍然是丙烯的最重要衍生物,约占丙烯需求量的2/3,丙烯第二大市场为丙烯腈,其次为环氧丙烷和异丙苯。 据最新信息,渤海化工集团将在临港工业区内的渤海化工园投资建设60万吨丙烷制丙烯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套、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丙烯生产装置。目前,项目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计划于2012年9月建成投产。目前国内多数聚丙烯装置规模在1—15万吨。 1.1.2聚丙烯市场分析 聚丙烯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合成树脂之一,2010年,我国聚丙烯产量约为917万吨,同比增长了13.5%。近年我国每年仍然需要进口大量的聚丙烯产品。 目前,聚丙烯主要应用于薄膜、管材、电器等领域。预计2010至2012年,国内聚丙烯的需求增长大约为6%左右;2013-2015年的增速约为5%-7%左右。预计到2015年,我国聚丙烯的表观需求量大约为2100万吨,当量消费量将达2600万吨左右;而我国聚丙烯的产能大约为1698万吨左右。我国聚丙烯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 1.1.3生产工艺 聚丙烯生产工艺最广泛的是本体工艺和气相工艺两大类。 1.1.4投资估算

碳五分离行业发展概况

碳五分离行业发展概况 碳五组分种类繁多,主要包含异戊二烯、环戊二烯、间戊二烯、异戊烯、1- 戊烯、2-丁炔、3-甲基-1-丁烯、环戊烷、环戊烯、异戊烷、正戊烷等组分品种。 利用价值较高的异戊二烯、环戊二烯和间戊二烯含量约占碳五馏分总量的45%-55%。其中,异戊二烯占15%-20%,环戊二烯占15%-17%,间戊二烯占10%-20%。 异戊二烯主要用于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SIS 等热塑性弹性体,并可用于丁基橡胶和胶乳的制作。 环戊二烯主要用于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乙丙橡胶第二单体、聚双环戊二烯树脂等。 间戊二烯主要应用于生产碳五脂肪族石油树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另外,从上述中间产品延伸,还可以用于制造路标漆、热熔胶、印刷油墨、合成涂料、粘合剂、橡胶配合剂、防水处理剂、纺织品上浆剂、工程塑料改性剂、发泡剂等。碳五树脂类产品还可以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无色无毒无味、耐候性好的加氢树脂。

(1)异戊二烯 异戊二烯在国内碳五组分中含量占到15%-20%(质量占比)不等,异戊二 烯是碳五分离过程中较为主要的产品,国内碳五分离装置的建设大部分是以生产异戊二烯为主要目的,异戊二烯的供需状况直接影响到碳五分离产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异戊二烯在我国主要用于生产异戊橡胶和SIS,国内SIS 对异戊二烯消耗占比由2016 年的45%增长到2017 年的46%,仍占主要消费市场;同时异戊橡胶对异戊二烯的消费量占比也在明显增长,其消耗占比由2016 年的29%已增长到2017 年的32%。 2011 年至2017 年,国内异戊二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3.8%,产量年均增长率在10.5%左右,异戊二烯产能、产量增长相对平稳。国内异戊二烯开工率于2014 年走向低谷后开始回升,2017 年SIS 市场的好转带动国内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加,异戊二烯市场转好。

混合碳四的的综合应用

混合碳四是重要的石油化工资源,它是烷烃、单烯烃和二烯烃的总称。炼油厂碳四主要由正丁烯、异丁烯、正丁烷、异丁烷和丁二烯组成,最具有化工利用价值的组分主要是正丁烯、异丁烯和丁二烯,其次是正丁烷。 目前我国碳四馏分的化工利用尚处于初期阶段。炼油厂碳四馏分大部分直接进烷基化装置生产烷基化汽油或叠合汽油;部分用于生产聚丁烯和聚异丁烯作润滑油添加剂;此外利用异丁烯生产甲基叔丁基醚;少量异丁烯用于生产烷基酚,正丁烯用于生产仲丁醇等。可见,碳四馏分的应用今后在我国将会有很大的开发前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1 燃料应用 全球大量碳四烃主要用作燃料,以丁烯为例,约90%用于燃料,仅10%用于化学品市场。相对碳四烃直接作燃料使用而言,将碳四烃加工成烷基化油、甲基叔丁基醚及车用液化石油气等各种液体燃料或添加剂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碳四烃生产甲基叔丁基醚作为汽油调合组分和辛烷值改进剂,是全球少数几个发展极为迅速的石化产品。但由于甲基叔丁基醚对饮用水的污染,导致美国部分地区从2004年1月起限制或禁用甲基叔丁基醚。全球甲基叔丁基醚产能和需求量已呈明显下降趋势。相比之下二发展烷基化油是碳四烃燃料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2003年,全球烷基化产能已达到82.12Mt,比2001年增长了5.4%。固体酸烷基化工艺由于在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明显优势而得到广泛关注,它代表了烷基化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有多家专利商正在开发固体烷基化工艺,部分已完成中试试验。而近年来开发的间接烷基化工艺由于适应原料范围更宽,生产成本更低而被石油石化界普遍看好。 2 化工应用 2.1 丁二烯的应用 混合碳四中丁二烯含量在45%以上,利用抽提技术,可得到丁二烯。丁二烯是合成顺丁橡胶、SBS以及1,2-低分子聚丁二烯的主要原料。混合碳四中各组份间的相对挥发度相差不大,利用一般精馏方法很难分离,在体系中加放极性的第三组份二甲基甲酰胺,增大各组份间的有效分离,从而可得到高纯度的丁二烯产品。丁二烯还可用于其它聚合物的生产,如热塑性弹性体的生产。丁二烯在其它方面用途主要是精细化学品,如1,5,9-环十二烷三烯、乙叉降冰片烯、1,4-己二烯、四氢苯酐、环丁砜和2,6-萘二甲酸二甲酯等。 目前,国外已经开发成功和即将开发成功的丁二烯化工利用新途径包括基于丁二烯的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基于丁二烯的丁醇和辛醇;丁二烯制1-辛烯;丁二烯氢氰化制己内酰胺/己二胺;丁二烯羰基化制己内酰胺/己二胺;丁二烯环化二聚制乙苯和苯乙烯;丁二烯与

15大1 王晓琴 碳五分离工艺毕业论文 Word 2003

继续教育学院 顶岗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广东惠州大亚湾伊科思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函授站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西安石油化工技工学校 学号1613010029052 姓名王晓琴 实习时间2016年12月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碳五在国内外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离工艺和碳五工艺参数的优化,并且通过查找资料知道在萃取精馏分离异戊二烯的工艺研究过程中通过参考文献得 到了在工艺流程的各项操作条件不变,了解溶剂比、回流比和溶剂进料位置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碳五异戊二烯利用现状工艺参数

目录 1、国内外碳五资源的利用现状 (4) 1.1 碳五的组成及应用 (4) 1.2国内碳五资源利用现状 (4) 1.3国外碳五资源利用现状 (5) 2、裂解碳五分离的工艺 (6) 2.1裂解碳五分离工艺原理 (6) 2.2裂解碳五分离工艺 (7) 3、工艺参数优化 (8) 3.1溶剂比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8) 3.2回流比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8) 3.3溶剂进料位置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9) 3.4回流比和溶剂比的选择 (10) 4、优化后工艺条件以及指标 (10) 5、设计结果评价 (11)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1、国内外碳五资源的利用现状 1.1 碳五的组成及应用 碳五是石油烃裂解生产乙烯的副产物,碳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产量一般为乙烯产量的2%~15%。我国乙烯装置主要以石脑油和加氢裂化尾油为裂解原料,副产的碳五馏分为乙烯产量的10%~15%。石脑油是我国主要的乙烯裂解原料,在深度裂解时碳五资源的典型组分及含量依次为:双环戊二烯24.9%、异戊二烯23.3%、间戊二烯19.5%、戊烷14.1%、甲基丁烯5.8%和戊烯4.2%。以石脑油为裂解原料的碳五 表1 以石脑油为裂解原料的碳五馏分典型组分及下游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的碳五资源主要由俩部分组成: (1)炼油过程中所得的碳五馏分,1994年原油二次加工能力已超过6800 万t/a,生产装置近200套,其中催化裂化装置能力超过5200万t/a。仅此一项,一年的碳五馏分即达320万t/a,加上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装置联产的碳五,总计达350万t/a。 (2)蒸汽裂解联产碳五馏分,其产率和组份随裂解原料和操作条件而变化。1.2国内碳五资源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碳五组分的利用分为3种情况:一是将各组分进行全分离加以利用;二是混合碳五馏分直接利用;三是部分分离进行利用。由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五全分离技术,该技术已成为我国碳五利用的主流模式,在现有的13套、总能力为104.9万吨/年碳五分离能力中,全分离装置约有6套,能力约82万吨/年,占到

碳四馏分的组成

碳四馏分(图) 即C4馏分。主要为含四个碳原子的多种烷烃、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混合物。因原料来源和加工过程不同,所得C4馏分组成各异。C4馏分是一种可燃气体,但通常是以液态贮运。可作为燃料,或经分离作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工业意义的C4烃主要有七个组分(表1),其中尤以1,3-丁二烯(以下简称丁二烯)更为重要。 来源C4馏分来源于天然气、石油炼制过程生成的炼厂气和石油化工生产中烃类裂解的裂解气,来源不同,组成各异(表2)。由天然气回收的C4馏分主要含C4烷烃,而后两个过程则提供了几乎全部的C4烯烃。各国工业用C4烯烃的来源有些不同,美国大约95%的C4烯烃来自炼厂气C4馏分;西欧和日本来自炼厂气C4馏分与裂解C4馏分的量大致相等;中国情况类似西欧和日本。

由天然气回收C4馏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含有较多乙烷、丙烷及丁烷以上组分的湿性天然气中回收。这种天然气因含有1%~8%的易液化的C3烷烃和C4烷烃,在长距离气体输送前,必须先将它们脱除回收。另一种是从油田气中分离得到。油田气的组成与湿性天然气很接近,主要成分是甲烷,但含有较多的丙烷、丁烷,甚至汽油组分,低碳烷烃含量也较多,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油田气量降低,组成中高碳烷烃含量增加。 炼厂气C4馏分炼厂气中含氢、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C4烃以及少量C5烃,是一种很好的化工原料,炼厂气经压缩、冷凝、分馏可得C4馏分,这种C4馏分通常含有大量C4烯烃,其基本组成除决定于原油的性质外,与加工方法也有关。在中国,年加工1.2Mt油品的催化裂化装置,可得C4馏分105kt,其中(kt)正丁烷7.3、异丁烷28.7、1-丁烯15.3、顺-2-丁烯29.6、反-2-丁烯13.6、异丁烯10.2。热裂化过程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不用催化剂,异构化反应少,所生成的C4馏分中正丁烷、正丁烯的含量比催化裂化过程要高得多。在炼厂中,这两种气体一般合并使用。 裂解气C4馏分烃类裂解生产乙烯、丙烯时也副产C4烃,习惯称裂解C4馏分,其含量(%)及组成随裂解原料及条件而异。通常在裂解石脑油或柴油时,副产的C4馏分为原料总量的8%~10%(质量)。特点是烯烃和二烯烃含量(%)高达92~95,其中丁二烯含量40~50(甚至更高),其余为异丁烯22~27、1-丁烯14~16、顺-2-丁烯4.8~5.5、反-2-丁烯5.8~6.5、丁烷(正、异)3~5。裂解C4馏分是生产丁二烯最经济、最方便的原料。 用途C4馏分广泛用作燃料和化工基础原料(见图),用作燃料的C4馏分大部分为C4烷烃。C4烷烃的贮运很方便,除作为工业燃料外,还可供民用。在石油炼制工业中,C4烷烃用做汽油添加剂,提高汽油蒸气压,以适应在冬天或寒冷地区使用;在非化工利用方面还有一些用途,其用量不大,如作为冷冻剂、重质油加工脱沥青溶剂、油田井管脱蜡剂、树脂发泡剂及烯烃聚合溶剂等。

混合碳四的安全储运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c7555866.html, 混合碳四的安全储运浅析 作者:赵国成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本文就混合碳四在储运过程中因含丁二烯物料自聚形成机理分析。指出通过定期 切换泵、控制储罐压力、温度、氧含量、保持管线物料流动以及确保阻聚剂含量等方式来降低丁二烯物料自聚物的生成,确保了混合碳四系统的安全运行,效果明显。 关键词:丁二烯;聚合物;安全储运 1 引言 混合碳四由乙烯厂乙烯联合车间产出,送往公用工程联合车间3台3500m3球罐中缓存。后经管输离心泵泵连续送往碳四联合车间作为生产原料使用。储存在球罐中的混合碳四中含有50%以上丁二烯物料,而丁二烯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自聚,产生的自聚物易爆炸、易自燃、易胀裂阀门及管道等。车间在混合碳四储运过程曾发生过因丁二烯物料自聚堵塞泵入口过滤器导致泵出口压力波动影响碳四联合车间安全运行。因此在储运含丁二烯产品时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2 丁二烯自聚形成机理 丁二烯在常温下为无色、有芳香味、有毒的气体,蒸汽密度为1.9kg/m3,沸点为-4.4℃,着火点为429℃。丁二烯产品一般以液态存在,液体密度为0.62t/m3爆炸极限体积为2%- 11.5%,在空气中的的允许浓度为1mg/L,闪点为-6℃。由于丁二烯的化学结构与其他单烯烃不同,碳碳双键具有共扼效应,这就决定了它的化学性质不同于其他单烯烃和双烯烃。丁二烯有很强的聚合性,可以产生高分子聚合物,像丁二烯二聚物、橡胶状聚合物、丁二烯过氧化物及丁二烯端基聚合物等。 2.1 丁二烯二聚物 丁二烯受热发生二聚反应,生成四-乙烯基环己烯,反应速度取决于温度,且为放热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2 橡胶状自聚物 丁二烯发生自由基聚合,形成橡胶状自聚物,其中大部分形成长链聚合物(1,4加 成),少部分为之链聚合物(1,2加成)。 2.3 丁二烯过氧化自聚物

碳四馏分

1.来源 C4烃是单烯烃(正丁烯和异丁烯)、二烯烃(丁二烯),烷烃(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总称。C4烃主要来源于催化裂化和蒸汽裂解(乙烯裂解副产C4烃)C4馏分除作为燃料之外,可直接或分离出其中的单一组分用作化工原料,也可用于生产烷基化汽油或叠合汽油。 C4馏分来源不同其组成也不同 由表1可知, C4 馏分中烯烃含量很高, 其中蒸汽裂解C4馏分中烯烃约占95%, 催化裂化C4中烯烃占50%以上。裂解C4馏分中含有近50%的丁二烯, 目前各乙烯厂都采用溶剂抽提法对其进行分离, 用作顺丁、丁苯、丁腈等橡胶以及ABS, SBS等树脂的单体。C4 馏分中其他组分的利用率均不高。 C4 原料气主要由丁烷、丁烯、丁二烯和炔烃等组份组成, 其中丁二烯是生产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ABS树脂和尼龙的重要单体和原料。将丁二烯从C4 气体混合物中有效地分离出来十分重要。但是, C4 气体各组份的沸点十分接近, 用普通的精馏方法不能得到聚合级丁二烯。国内外先后开发的分离C4制取丁二烯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吸收法、氨共沸蒸馏法、络合分离法、二聚解聚法、萃取精馏法等。 由于C4馏分沸点较低,常压下的饱和蒸汽压大而易气化,不易于运输和使用 C4馏分中包括丁二烯、1.丁烯、异丁烯及丁烷等,这些组分可以生产环氧丁烷、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重要的化工原料及产品,但是这些生产工艺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对馏分中各组分进行分离,过程较为复杂。C4馏分催化裂解制丙烯工艺具有原料适应性大、不需要原料预处理和装置结构简单等优点,白尔铮等通过对烯烃歧化、C4烃类的选择裂解、丙烷脱氢以及炼厂FCC装置升级等四种生产丙烯的工艺进行比较,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考虑,认为C4烃类选择裂解是四种生产丙烯工艺中最具吸引力的工艺。此外,国内外也相继开展C4烃类催化裂解制丙烯的研究,因此设计合适的生产工艺,综合利用C4馏分,对于优化资源利用、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世界上约有67%的丙烯来源于蒸汽裂解生产乙烯过程的副产品,约有30%来自炼厂中催化裂解(FCC)工艺,剩余3%左右由丙烷脱氢和其他工艺得到。从这个信息可以看出,蒸汽裂解工艺在乙烯和丙烯的生产中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它的优点是技术成熟,装置结构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