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概况

日本概况

名词解释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左右,日本进入新石器时代,大量出土的陶器表面是有近似草绳花纹的图案,故称为绳文时代。这时代产生的文化称绳文文化。

弥生文化时代:公元前3—2世纪前,日本出现了比绳文陶器更为进步的新式陶器,1884年这种陶器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故命名弥生陶器,这一时代就叫弥生文化时代
弥生文化的特征:水稻种植和铁器和青铜器使用技术。

武士团:为了保护自己,防备盗贼,开发领主开始在自己土地的重要地方筑土垒,挖壕沟,并把自家的子弟以及周围的年轻人组织起来,进行弓马操练。这些练武之人就叫武士,所组织的武士集团就是武士团。

江户幕府:1603年,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幕府,史称江户幕府,从此时到明治维新之间的260年就是江户时代。1615年,发布《一国一城令》要求每个大名只能在其居住地建一座城池,继而又制定了控制大名的基本法《武家诸法度》,1635年,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制定了“参觐交代”制度,规定大名要把妻子留在江户,并定期赴江户晋见将军等。1868年初,倒幕武装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一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盂兰盆节:为了拯救受倒悬之苦的死者,在夏历7月15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主要活动是扫墓和祭奠祖先。盂兰盆节的时间因地方不同,分为7月盂兰盆和8月盂兰盆。盂兰盆活动持续4天,13日燃火迎祖先灵魂,现在变为在家中佛坛点燃明灯,14日、15日祭祖先灵魂,16日送祖先灵魂。15日前后的晚上,人们跳盂兰盆舞。

阳光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太阳能计划,主要内容是建设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将太阳能储存到光电电池的技术。“阳光计划”中还包括开发地热能、煤的液化与气化,以及以水制造氢的氢能开发技术。

“兰学”:指利用荷兰语学习和研究西方的文化和学术的学问。此热潮标志着日本近代科学发展的开端。

问题
简述日本气候特点?
大部分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比同纬度地区温和,降水丰富,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西北风,8—10月日本西部、南部遭台风袭击。6—7月东部沿海阴雨连绵有梅雨。北纬35度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为温带季风气候。在太平洋一侧,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天气闷热,降水量大,冬季比较干燥;在日本海方面,冬季来自大陆的西北风影响,降水量极大。

日本地理因素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本是个岛国,国土狭小,地形多山,国内矿物贫乏,市场狭小,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日本多优良港湾,二战后,

依靠发达的船舶和集装箱技术,大力发展海上运输,大量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
①明治维新的领导层是革新派,而且他们彻底推翻了封建的德川幕府,掌握政权,这样推行一系列改革非常顺利。
②他不断地坚持改革,清除所有的反对改革的一些力量。
③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步骤,绝对不同时树敌过多,而总是分阶段的清除那些反革新的力量。
这种策略讲究跟中国的戊戌变法有一种天壤之别,正因为采取这些措施保证了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戊戌变法却成为了一个失败的情景,一成一败给我们启示,同时也该考虑到当时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国际条件不同。

日本资本主义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的特征:
⑴国家政权的扶植和保护是日本产业资本确立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⑵工业的军事性。
⑶日本的近代化起点低,速度快。
⑷农村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与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存。
⑸农村“过剩”的劳动力转化为廉价的产业工人。

日本近代第二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内容:二战后,在美国的敦促下,日本开始了战后政治、经济以及教育的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的改革进程。颁布了新的《教育基本法》,这次教育改革,被视为日本近代第二次教育改革。
⑴颁布《教育基本法》与《学校教育法》,废除《教育敕语》
1947年3月31日日本以法律形式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规定实施9年制的义务教育,明确了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完成的使命,并号召社会尊重教师,给教师良好的待遇。《学校教育法》采用美国的6、3、3、4制,这两个教育立法奠定了日本新学制的基础。
⑵教育领导体制的改革
废除了旧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实行地方分权制。
⑶确立教职员许可证制度
49年5月,日本《教职员许可证法》颁布实施,其主要内容是:凡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必须具备大学或短期大学的学历,修完规定的教育学科及专业课程,取得规定学历,并参加国家教室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教职员许可证。
意义:这一法律的实施对日本战后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通过改革,战后的日本最终确立了教育的民主化制度,给日本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为日后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㈠.生产、消费方面,都以美国为样板,无需自己从头开始,只要把先进技术引进来,通过模仿、消化与改良,就

能迅速使之产业化、产品化。竞相引进技术而导致了设备投资的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投资呼唤投资”的热潮。使整个经济活跃起来。14年之内连续出现了4次经济大繁荣,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也就是战后重工业化和化学工业化的过程。
㈡.日本政府在整个高速增长时期所推行的积极的干预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共制订了36个长期计划,影响最大的是《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了五项具体的政策课题:
①充实社会资本;
②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③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
④提高人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
⑤调整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稳定。
㈢.二战后,在美国的倡导下,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贸易汇兑“自由化”倾向。而且,欧洲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日本的对外贸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使日本企业界经受了考验,强化了结合,他们趁机组成企业集团,以更为集约的形式向国际市场出击,对日本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都有极大的益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