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物理名词解释剖析

建筑物理名词解释剖析

建筑物理名词解释剖析
建筑物理名词解释剖析

建筑光学

1.光气候——光气候就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漫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2.流明——光通量的单位。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cd)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1sr)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流明”,英文缩写(lm)。

3.光污染——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造成的污染。

4.显色性——光源的显色性指的是与参考标准光源相比较时,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

5.勒克斯——照度的国际单位。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就是一勒克斯(1lx)。

6.泛光照明——泛光照明是一种使室外的目标或场地比周围环境明亮的照明,是在夜晚投光照射建筑物外部的一种照明方式。

7.发光强度——发光强度就是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常用符号Iα来表示,单位为坎德拉(cd)。

8.显色指数—在被测光源和标准光源照明下,在适当考虑色适应状态下,物体的心理物理色符合程度的度量。并用一般显色指数(符号Ra)和特殊显色指数(符号R i)表示。

9.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0.亮度对比——亮度对比即观看对象和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常用亮度对比系数C来表示亮度对比,它等于视野中目标和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或目标)亮度之比。

11.色温——通常把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作为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为光源的色温,并用符号Tc表示,单位是绝对温度(K)。

12.光源的发光效能——光源发出的光通量除以光源功率所得之商,简称光源的光效,单位为流明每瓦特(lm/W)。

13.照度——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这就是常用的照度,符号为E,它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单位为勒克斯(lx)。

14.配光曲线——配光曲线是指光源(或灯具)在空间各个方向的光强分布。

15.采光系数——采光系数(C)是在全阴天空漫射光照射下,室内某一点给定平面上的天然光照度(E n)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的天空漫射光照度(E w)的比值,即C=E n/E w×100%。

16.灯具效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灯具发射光通量与灯具内的全部光源在灯具外按规定条件点燃时发射的总光通量ΦQ之比,称为灯具效率(η),η=Φ/ΦQ。

17.亮度——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面积发出的发光强度,符号为Lα,常用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

18.光通量——建筑光学中,常用光通量表示一个光源发出的光能多少,它是以人眼对光的感觉量为基准的单位。

19.坎德拉——发光强度的单位。符号为cd,它表示光源在1sr立体角内均匀发射出1lm的光通量,1cd=1lm/1sr。

20.距离平方反比定律——计算点光源产生照度的基本公式。某表面的照度E与点光源在这方向的发光强度Iα成正比,与距光源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21.朗伯余弦定律——均匀扩散材料的最大发光强度在表面的法线方向,其他方向的发光强度和法线方向的发光强度有如下关系:I i=I0cosi,i是表面法线和某一方向间的夹角,这一关系式称为“朗伯余弦定律”。

22.相关色温——通常把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最接近时的黑体温度称为相关色温,以符号T cp表示。

23.临界照度——把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采光标准规定的标准值时的室外照度称为临界照度,用E l表示,也就是开始需要采用人工照明时的室外照度值。

24.遮光角——遮光角γ是指灯罩边沿和发光体边沿的连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

25.照明质量——照明质量是指视觉环境内的亮度分布等。它包括一切有利于视

功能、舒适感、易于观看、安全与美观的亮度分布。

26.灯具利用系数——灯具利用系数C u等于光源实际投射到工作面上的有效光通量Φu和全部灯的额定光通量NΦ之比,N为灯的个数。

27.轮廓照明——建筑物的轮廓照明是以黑暗夜空为背景,利用沿建筑物周边布置的灯,将建筑物的轮廓勾画出来。

28.立体角投影定律——它表示某一亮度为Lα的发光表面在被照面上形成的照度值的大小,等于这一发光表面的亮度Lα与该发光表面在被照点上形成的立体角Ω的投影(Ωcosi)的乘积。

29.照度均匀度——照度均匀度是指在距地面1m高的假想水平面上,即在假定工作面上的采光系数的最低值与平均值之比;也可认为是室内照度最低值与室内照度平均值之比。

30.透光照明——它是利用室内照明形成的亮度,透过窗口,在漆黑的夜空上形成排列整齐的亮点的一种建筑物照明方式。

31.相对照度系数——相对照度系数就是在所用的光源照明和标准光源照明下,达到颜色识别能力相当时,所需要的照度之比值。

32.对比显现因数——对比显现因数CRF是评价照明系统所产生的光幕反射对作业可见度影响的一个因数。

33.光谱光视效率——人眼观看同样功率的辐射,在不同波长时感觉到的明亮程

度不一样。人眼的这种特性常用光谱光视效率V(λ)曲线来表示,它表示获得相同视觉感觉时,波长λm和波长λ的单色光辐射通量的比。

34.普尔钦效应——在不同光亮条件下人眼感受性不同的现象称为普尔钦效应。

35.眩光——眩光就是在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范围不适宜,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36.表色系统——所谓表色系统,就是使用规定的符号,按一系列规定和定义表示颜色的系统,亦称为色度系统。

37.照明功率密度(LPD)——建筑的房间或场所,单位面积的照明安装功率(含镇流器,变压器的功耗),单位为:瓦/平方米(W/㎡)。

38.色差——色差△E就是以定量表示的色知觉差异,它表示色空间中两个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并可用相应的色差公式算得。

39.绿色照明——绿色照明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

40.视觉作业——在工作和活动中,对呈现在背景前的细部和目标的观察过程。

41.维护系数——照明装置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装时在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42.应急照明——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

安全照明、备用照明。

43.光幕反射——视觉对象的镜面反射,它使视觉对象的对比降低,以致部分地或全部地难以看清细部。

44.维持平均照度——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不得低于此数值。它是在照明装置必须进行维护的时刻,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

45.统一眩光值(UGR)——它是度量处于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引起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其值可按CIE眩光值公式计算。

46.采光系数标准值——室内和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采光系数值。

47.采光系数最低值——侧面采光时,房间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采光系数最低一点的数值。

48.采光系数平均值——顶部采光时,房间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采光系数的平均值。

49.识别对象——识别的物体或细部(如需要识别的点、线、伤痕、污点等)。

50.光气候系数——根据光气候特点,按年平均总照度值确定的分区系数。

51.晴天方向系数——晴天不同朝向对室内采光影响的系数。

建筑热工学

1.热惰性指标——热惰性指标是用来说明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它的大小受材料本身的热阻R和蓄热系数s所控制。

2.(外)遮阳系数——外遮阳系数是指在直射阳光照射的时间内,透进有外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没有外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3.露点温度——在湿空气的压力和含湿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冷却空气,这时湿空气的相对湿度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提高,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湿空气就成了饱和湿空气,此时的温度就是湿空气的露点温度,用t d表示。

4.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5.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指厚度为1m的材料,当两侧表面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表面积的导热量,常用λ表示,其单位是W/(m·K)。

6.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照度与其投射到的太阳辐射照度之比值,是用来表征建筑材料表面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的能力

的无量纲指标,是一个小于1的系数,符号为:ρ。

7.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基于一种等效的概念,即室外气温和太阳的辐射照度的共同作用等效于室外综合温度的作用。

8.(材料)蓄热系数——蓄热系数是材料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得出的一个热物理量,用s表示,单位是W/(㎡·K),对于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匀质材料层来说,如果一侧的空气温度作周期性的波动,那么,材料层表面的温度和热流也都要随着作同样周期的波动,此时用表面上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之比表示材料蓄热能力的大小,称为材料的蓄热系数。

9.传热系数——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温差为1℃,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W/(㎡·K),为传热阻的倒数,K=1/R0。

10.发射率——同温度条件下,灰体的辐射力与黑体的辐射力之比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发射率(或称为灰体的黑度),用ε表示。

11.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0表示围护结构和两侧空气边界层共同阻抗热量传递的能力,在数值上,它等于传热过程中热流沿途所受到的阻力之和。

12.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子午线所夹的角称为太阳方位角。

13.相对湿度——在一定大气压力下,温度一定时,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14.衰减倍数——通常,温度波的衰减程度是用衰减倍数γ来衡量的,它是通过用温度波幅的衰减前值比衰减后值得到的。

15.日照百分率——日照百分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某地日照时数与该地的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6.等温吸湿曲线——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其等温吸湿曲线表征,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其平衡湿度随湿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关系曲线。17.灰体的黑度——同温度条件下,灰体的辐射力与黑体的辐射力之比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灰体的黑度(或称为发射率),用ε表示。

18.自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是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对流换热。

19.太阳赤纬角——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角即为太阳赤纬角。

20.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在热工设计规范中,从控制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露点温度,保证内表面不致结露的起码要求出发,为满足使用者的最基本卫生要求,提出围护结构的总热阻不能小于某个最低限度值,这个最低限度值称为最小传热阻。。

21.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22.温度场——温度场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某一时刻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叫做温度场。

23.传热——传热是包括各种方式热能传递现象的总称,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为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24.对流换热——壁面和流体之间在对流和导热同时作用下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之为对流换热。

25.强制对流——如果流体的流动是在水泵或风机等的驱动下造成的,则称之为强制对流。

26.辐射力——辐射力E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的总量,它的常用单位是W/㎡。

27.灰体——为了方便研究实际物体辐射问题,理论上把相同温度条件下辐射力分布形状和黑体的辐射力分布形状相似,并且两者辐射力之比是一个常数的物体,称为灰体。

28.温室效应——普通玻璃窗能够透进大量短波的太阳辐射热,而室内物体被加热后发出的长波辐射热却被玻璃阻隔在室内,从而产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29.绝对湿度——单位容积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绝对湿度,用f表示。

30.含湿量——单位质量的干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含湿量。

3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比热容,通常用c表示,单位是KJ/(Kg·K)。

32.辐射系数——辐射系数是表征材料热物性的一个基本参量,符号为C,单位是

W/(㎡·K4),它表示材料向外发射辐射热能力的高低,在数量上等于材料本身的黑度和黑体的辐射系数乘积,即C=εC b。

33.蒸汽渗透系数——蒸汽渗透系数表明材料的透汽能力,其惯用符号为μ,单位是g/(m·h·Pa),表征1m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单位时间内通过1㎡面积渗透的水蒸气量。

34.延迟时间——在围护结构温度波的传播方向上各点的温度波相位是依次向后推延的,这种现象叫做温度波的相位延迟,相位延迟的程度是用延迟时间ξ来表示的,它的实际意义是说明某个温度波的特征量(如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在其传播方向上到达物体某个位置(使该位置也出现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所经历的时间。

35.(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系指在周期性热作用下,材料层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在单位时间内,1㎡表面积储存或释放的热量,等于材料层表面的热流振幅与表面温度振幅之比。

36.预计热指标PMV——预计热指标PMV是指一大群人对给定的环境热感觉进行投票所得到的投票平均值。

37.建筑日照——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地段和建筑物表面及其房间内部的现象,称为建筑日照。

38.地方太阳时——所谓地方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子午线时为正午12时来计算的时间。

39.太阳常数——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太阳辐射能量,叫太阳常数,其值为I0=1367±7W/㎡。

40.蒸汽渗透——围护结构内部水蒸气的迁移现象称为蒸汽渗透。

41.热湿传导——在建筑热工中,把没有温差条件下的水分迁移过程称为湿传导,而把由于温差引起的水分迁移过程称为热湿传导。

42.冷凝界面——在蒸汽渗透途径中,若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水气至此遇到较大的阻力,最易发生冷凝现象。习惯上把这个最易出现冷凝,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称作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界面。

43.标准有效温度——标准环境的条件是平均辐射温度与气温相同,相对湿度为50%,低风速(小于0.1m/s),人的衣着热阻为0.093㎡·K/W。当人体在实际环境及标准环境中的活动量相同,并且具有相同的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时,那么,这种标准环境的一致温度就定义为实际环境的标准有效温度(SET)。

44.对流换热系数——用来概括边界层对流换热能力大小的系数,具体的物理意义可表示为:当壁面和流体主流区之间的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表面积的换热量。

45.辐射换热系数——用来概括物体表面之间辐射换热能力大小的系数,具体的物理意义可表示为:当表面之间的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表面积的辐射换热量。

46.内(外)表面换热系数——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与室内(外)空气温度之差为1℃,1h内通过1㎡表面积传递的热量。

建筑声学

1.早期反射声——早期反射声是指在直达声之后相对延迟时间为50ms内到达的反射声,是对房间的音质起到有利作用的反射声。

2.脉冲响应——脉冲响应一般是指系统在输入为单位冲激函数时的输出(响应)。

3.计权隔声量——计权隔声量Rw是指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隔声量。它是将已测得构件的隔声频率特性曲线与规定的参考曲线进行比较而得到的计权隔声量,它能较好地反映材料或构件的隔声效果。

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叫做回声。

5.房间常数——房间常数是衡量房间内吸声量大小的物理量,是用房间室内总表面积与室内平均吸声系数的乘积,除以1减平均系数的差得出。R=S*a/(1-a)。

6.平方反比定律——在点声源向自由空间辐射声能的情况下,声波将以球面波辐射,这时声压随着离声源距离的增加成反比地衰减,如用声压级表示,则距离增加一倍,声压级衰减6dB,这称为平方反比定律。

7.(隔声)质量定律——墙的单位面积质量越大,隔声效果越好,这一规律称为质量定律,墙的单位面积质量每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dB。

8.声场——有声波存在的空间称为声场。

9.镜像反射——声波前进过程中遇到光滑表面就会发生镜像反射,它符合反射定律:入射声线、反射声线和反射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声线和反射声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0.自由声场——声波在没有或近乎没有反射作用存在时(声源在自由空间)所形成的声场称为自由声场。

11.声压——由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记为P,单位是Pa。

12.透射系数——透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称为透射系数,记作τ。

13.颤动回声——颤动回声(或称多重回声)是由于声波在特定界面间往复反射所产生的。

14.声影区——声影区是指由于障碍物或折射关系,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即几乎没有声音的区域。

15.掩蔽效应——由于某个声音的存在而使人耳对别的声音听觉灵敏度降低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16.声线——用声射线表示声音的传播方向,简称声线。

17.简正振动——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即分子中所有原子以相同频率和相同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所作的简谐振动。

18.声阻抗——声波波振面某一面积上的声压与通过这个面积的质点速度之比。是声波传导时介质位移需要克服的阻力。

19.干声音信号——干声,又叫裸声,一般指录音以后未经过任何后期处理和加工的原始人声。处理及传输干声时的的声音信号即为干声音信号。20.等效(连续)声级Leq——某一段时间内的A声级按能量的平均值称为等效连续A 声级,简称等效声级或平均声级。如果噪声是稳态的,等效声级就是该噪声的A计权声级。

21.声功率——声源的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源辐射的总声能量,记为W,单位为W。

22.声强——声强是衡量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声场中某一点的声强,即在单位时间内,在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声能,又称为声波的能流密度,记为I,单位是W/㎡。

23.响度级——引入响度级表示声音的强弱,它考虑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灵敏度变化,是主观量。声音的响度级等于等响的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单位是方(phon)。

24.频谱——频谱反映了复音中不同频率组合的强度分布特性。

25.时差效应——当两个同样的声音先后到达人耳,若时间相差在50ms以内,则人耳分辨不出是不同的声音,感觉到的仅是音色和响度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时差效应。

26.混响半径——在反射声场中距离声场的某一点,当直达声场与混响声场的声能相等时,受声点到声源的距离(r)称为混响半径(rc)。

27.双耳听闻效应——由于人耳在头部的两侧,约距20cm,由于到达双耳的声音有微小的时间差、强度差和相位差,人们就能辨别声音的方向,确定声源的位置。

28.波阵面——在某时刻声波到达空间的各点的包迹面称为波阵面。

29.基准声压——国际上统一规定把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2×10-5Pa)定为0dB,也就是把这个声压作为参考基准声压P0。

30.干涉——当具有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的两个波源所发出的波相遇叠加时,在

波重叠的区域内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彼此加强,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强;而在另一些位置,振动始终互相削弱或抵消,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弱,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

31.吸声量——材料的吸声量等于按平方米计算的表面面积乘以吸声系数。

32.声级计——用于测量声压级和计权声压级,即声级的测量仪器。

33.频谱——反映复音中不同频率组合的强度分布特性。

34.几何声学——用声线的观点研究声波在封闭空间中传播的科学。

35.混响声——混响声是在前次反射后陆续到达的、经过多次反射的声音的统称。

36.混响时间——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压级降低60dB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记作T60或RT,单位是秒(s)。

37.驻波——驻波是波的干涉现象中的特殊情况,它是由两列同频率、同振幅但沿着某一轴向相向传播的波互相叠加形成的,其特点是在空间形成位置固定的波腹(声压最大处)与波节(声压最小处)。

38.A计权声级——A计权网络参考40方等响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A声级。

39.吻合效应——墙体受迫引起的弯曲波与声波一起沿墙传播,墙板本身存在着随频率而变的自由弯曲波传播速度,当受迫弯曲波的传播速度与自由弯曲波的传播速度相等时,墙板的振幅最大,使声音大量透射。

40.吸声系数——被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之比。

41.房间共振——在一些内装修材料比较坚硬的房间内,当声源发声时,常会激发这个房间内的某些固有频率(或称简正频率)的声音,即出现了房间共振现象。

42.简并现象——当房间的几何尺寸相同或呈简单整数比时,造成室内轴向共振与切向共振频率重合或相近时,就会产生简并现象。简并现象会加重房间的声染问题,在出现简并的共振频率范围内,将使那些与共振频率相同的声音被大大加强,导致原有声音的频率畸变,所听闻的声音失真。

43.稳态声压级——室内声音达到稳态时的声压级称为稳态声压级。

44.声桥——即双层墙的空气层之间固体的刚性连接,应尽量避免。若有声桥存在,将破坏空气层的弹性层作用,使隔声量下降。

45.噪声评价NR曲线——它是一组曲线,在每一条曲线上,1000Hz倍频带声压级等于噪声评价数NR。

46.统计百分数声级Ln——统计百分数声级Ln是表示在整个测量时间中有百分之n的时间噪声级是超过Ln的。

47.语言干扰级SIL——噪声对语言交谈所产生的干扰,可以用语言干扰级SIL来描述,它是以500、1000、2000、4000Hz四个倍频带的背景噪声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定义的。

48.隔声屏障——隔声屏障是指设置在噪声源和接收点之间的声学遮挡构

件,主要用于衰减直达声,对高频声最为有效。

49.吸声减噪——为了消减被噪声包围的感觉,可以在室内的顶棚、地面和墙面上布置吸声材料,或在房间中悬挂空间吸声体,使室内噪声源的反射声(混响声)被吸收减弱。这时听者所接收到的声音,主要来自噪声源的直达声,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称为吸声减噪。

50.再生噪声——再生噪声是由于气体在管道中流动形成湍流,或是气体在管道出口处的高速喷射使管道产生振动而引起的,可安装消声器来降低。

51.声压级——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即Lp=20lgP/P0。

52.A声级L A——声级计具有A计权特性时测得的计权声压级,单位为分贝,记作dB。

53.丰满度——丰满度是指在厅堂内听音时,由于各界面的反射声而对直达声所起的增强和烘托作用。

54.语言清晰度——语言清晰度是指对无字义联系的语声信号(单字或音节),通过厅堂的传输(有时还包括扬声器系统的传输),能被听众正确辨认的百分数。

55.可懂度——可懂度是指有字义联系的语声信号,通过厅堂的传输,能被听众听清的百分数。

56.平衡感——音乐的平衡感指的是低、中、高音部的平衡与协调,即自然音色不失真、不畸变。

57.早期衰变时间EDT——室内声能从0dB~-10dB的衰变率外推得出的声压级衰变60dB的时间,即从室内脉冲声能衰变曲线中,从0~-10dB的区段量得的衰变时间,再乘以6。

58.信噪比——信噪比是音箱回放的正常声音信号与无信号时噪声信号(功率)的比值。用dB表示。

59.强度指数G——评价厅堂音乐声响度的物理指标,它是采用无指向性的声源置于舞台上发声,然后用声级计在厅堂某受声点处(距声源rm)记录声压级Lp(r);并将同一声源置于消声室内发声,在距声源10m处记录声压级Lp(10),则G= Lp(r)- Lp(10)。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1.5.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 2. 室外热环境: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3. 热舒适:指人们对所处室内气候环境满意程度的感受 4. 城市气候:在不同区域气候的条件下,在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 5.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人为热及下垫面向地面近处大气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气温也就不同程度的比郊区高,而且由市区中心地带向郊区方向逐渐降低的现象 6. 传热: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7. 热阻:指热流通过壁体时遇到的阻力,或者说它反映了壁体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8. 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 9. 材料的传湿:当材料内部或外界的热湿状况发生改变导致材料内部水分产生迁移的现象 10. 建筑物采暖耗热量指标:指按照冬季或采暖期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室外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11. 建筑通风:一般是指将新鲜空气导入人们停留的空间,以提供呼吸所需要的空气,除去过量的湿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以及调节气温 12. 室内空气污染:指在室内空气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原有的成分增加,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室内空气的自净能力,而使空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健康和精神状态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现象。 13. 日照时间:以建筑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 14.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 15. 外遮阳系数:在阳光直射的时间里,透进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没有遮阳设施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16. 窗口综合遮阳系数:(Sw)指窗玻璃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外遮阳系数SD的乘机 二、填空及选择 1、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室外气候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影响和人体活动的影响。 2、人的冷热感觉不仅取决于室内气候,还与人体本身的条件(健康状况、种族、性别、年龄、体形等)、活动量、衣着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3、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 4、城市与郊区相比,郊区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多,城市的平均风速低,郊区的湿度大,城市的气温高,城市气候的特点表现为热岛效应。 5、按照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将我国划分成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及温和地区五个区。 6、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特性的两个要素。 7、对流换热系数α 的单位是W/m2·K,热阻R的单位是m2·K/W 8、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可分为:保温、承重合二为一构造;保温层、结构层复合构造以及单一轻质保温构造三种。 9、建筑物的通风中,产生压力的原因有:风压作用和热压作用。 10、外围护结构由于冷凝而受潮可分为表面凝结和内部冷凝两种。

建筑学名词解释部分

建筑学名词解释部分 1、模数——模数指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共6个;分模数的基数为1/10M,1/5M, 1/2M共3个.使用3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中为了既能满足适用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而规定的。 2、交底——由主管技术领导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性交待,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具体有 1、设计交底,即设计图纸交底。这是在建设单位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各施工单位(土建施工单位与各设备专业施工单位)进行的交底,主要交待建筑物的功能与特点、设计意图与要求等。 2、施工设计交底。 3、风玫瑰——总平面图中表明主要风向的玫瑰图。 4、人流宽度——单股人流的宽度,通常以普通成年人的肩膀宽度55cm为单位,即双股人流宽度为11Ocm,三股人流宽度为165cm。 5、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6、设计视点——设计师在初涉之处就已定的设计思路和侧重点。 7、地基——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8、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通常地基以上正负零以下统称为基础。 9、层高——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净高——净高是指室内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高度。 11、楼层平台——楼层与楼梯的连接平台。 12、休息平台——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转向平台。 13、披水条——在可能因为淋水而影响使用功能的部位用抹灰或其他方式施工的用于有计划的止水条,俗称“披水条”。 14、散水——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 15、明沟——没有盖盖板的沟道,用于排水的叫排水明沟,用于管道的叫明沟管道。主要是为了便于清洗和清理的方便而设置的沟道。 16、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在房屋的基础上部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梁叫基础圈梁,而在墙体上部,紧挨楼板的钢筋混凝土梁叫上圈梁。因为圈梁是连续围合的梁所以叫做圈梁。 17、构造柱——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18、挂瓦条——坡屋面上安装排水瓦的疾奔构件,就是瓦与结构面的连接构件。 19、顺水条——有组织排水的认为施工的顺水带。 20、女儿墙——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

半导体物理之名词解释

1.迁移率 参考答案: 单位电场作用下,载流子获得的平均定向运动速度,反映了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输运能力,是半导体物理中重要的概念和参数之一。迁移率的表达式为:* q m τμ= 可见,有效质量和弛豫时间(散射)是影响迁移率的因素。 影响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有能带结构(载流子有效质量)、温度和各种散射机构。 n p neu peu σ=+ 2.过剩载流子 参考答案: 在非平衡状态下,载流子的分布函数和浓度将与热平衡时的情形不同。非平衡状态下的载流子称为非平衡载流子。将非平衡载流子浓度超过热平衡时浓度的部分,称为过剩载流子。 非平衡过剩载流子浓度:00,n n n p p p ?=-?=-,且满足电中性条件:n p ?=?。可以产 生过剩载流子的外界影响包括光照(光注入)、外加电压(电注入)等。 对于注入情形,通过光照或外加电压(如碰撞电离)产生过剩载流子:2i np n >,对于抽取情形,通过外加电压使得载流子浓度减小:2i np n <。 3. n 型半导体、p 型半导体 N 型半导体:也称为电子型半导体.N 型半导体即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的杂质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如磷),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N 型半导体.在N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为多子,空穴为少子,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自由电子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空穴由热激发形成.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自由电子)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就越强. P 型半导体:也称为空穴型半导体.P 型半导体即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的杂质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如硼),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子,就形成P 型半导体.在P 型半导体中,空穴为多子,自由电子为少子,主要靠空穴导电.空穴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自由电子由热激发形成.掺入的杂质越多,多子(空穴)的浓度就越高,导电性能就越强. 4. 能带 当N 个原子处于孤立状态时,相距较远时,它们的能级是简并的,当N 个原子相接近形成晶体时发生原子轨道的交叠并产生能级分裂现象。当N 很大时,分裂能级可看作是准连续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提出“八事”,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宣言。钱玄同和刘半农以“双簧信”做了反应,阵地是陈独秀李大钊的《每周评论》,傅斯年罗家伦的《新潮》。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文学革命发生后,很快形成规模和声势,取得重大实绩:白话文的全面推广;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放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创作取得了引入注目的实绩。猛烈地冲击着封建文学的堡垒,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五四”文学革命明显存在一些弱点,但是就其理论主张的时代性质和创作实绩的崭新特征来看,这毕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革命。它宣告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学的结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新文学的诞生。 2、《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9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 3、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章士钊发表《评新文学运动》试图从逻辑、语言、文化史角度论争。白话文不能取代文言文,提倡“读经救国”。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4、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也是二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宣称:“将文学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与“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完整版)建筑物理简答题、计算题重点摘要

热工 简答、名词解释、计算题 1、室外综合温度意义 也称为室外气候,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 2、最小总热阻的意义中[△t]意义及作用 意义:室内空气与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 作用:使用质量要求较高的房间,允许温差较小,相应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高。(温差越小,最小传热阻越大)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状态下的空气的露点温度。 4、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优点: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3、外保温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能防止热桥内部表面局部结露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缺点:构造较复杂,造价高, 5、说明四种遮阳形式适应的朝向 水平式遮阳:能够有效的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大、从窗口前方投射下来的直射阳光。就我国地域而言它适用于南向附近的窗口;而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它既可用于南向窗口也可用于北向窗口。 垂直式遮阳:有效的遮挡太阳高度角较小、从窗侧向斜射过来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北向、东北向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 综合室遮阳:有效的遮挡从窗前侧向斜射下来的、中等大小太阳高度角的直射阳光,主要适用于东南向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且适应范围较大。 挡板式遮阳:有效的遮挡从窗口正前方射来、太阳高度角较小的直射阳光,只要适用于东向、西向附近窗口。 6、气候通过那些途径作用于建筑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7、传热的几种方式以及各自的机理? 导热:当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或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 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互相掺混而传递热量。 热辐射: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由于物体原子中的电子振动或激动,就会从表面向外界空间辐射出电磁波。(内能电磁波能内能) 8、P138、例1.5-4 9、节能建筑热工设计控制指标有哪些 名词解释 a、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 b、相对湿度:一定大气压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水蒸气分压力)之比。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来评价环境潮湿程度。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及解释、房地产专业术语1 房产与地产的合称,是不动产。1.房地产:《建设工程规划可证》、2.五证二书 《国土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可证》、《施工可证》、《预售可证》、《商品房质量保证书》、《商品房使用说明书》专门用以买卖的房屋。有产权保障,可自 由出租抵押。3.商品房:即可用于住家使用,也可以用于办公的商品房。4.商住房:通常仅有一而建造之房屋,5.集资房:由单位统一筹集各需要住房的客户资金,整栋的一产权证,客户没有单独的产权证。 安居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安居房:﹙经济实用房=6. ﹙其实并按住宅建设标准﹙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建设的普通住宅。则要另外如需办理国土证,行的是土地无偿划拔,住户只拥有该土地的使用权, 3%出资,并享受政府扶持税费减半征收。其房价由政府部门核定,利润只能在以下。﹚﹙一般在首层安排起居是一套住宅占两个楼层,有部楼梯联系上下层。7.跃层:室、厨房、餐厅、卫生间,二层安排卧室、书房、卫生间。﹚概念上是一层,并不具备完整的两层空间,但层高比普通住宅高,可在复式:8.﹙夹层 在底层的投影面积用楼梯联系上下。局部分出夹层,安排卧室或书房等,只占底层面积的一部分,夹层和底层之间有视线上的交流和空间上的流通。﹚纵向 或横向剖面中,楼层的几部分之间楼地面高低错开。9.错层:标准层: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10. 资料word . 层以上,带有电梯,钢筋混凝土结构11.高层:8 12.多层:7层以下,一般

不带电梯,砖混结构13.骑楼:有雨遮之一楼直道部分14.裙楼:指建筑体底部较庞大之建筑体,常用于商业、办公15.承受房屋重力的墙,不可任意拆改、破坏承重墙: 16.非承重墙:一般情况下仅承受自重的墙。17.剪力墙:承受地震力的钢筋混凝土墙隔墙:18.用以隔断空间的墙,一般不承重主要承受侧向力或地震作用,并保持结构整体稳定的承重墙,又称19.结构墙:剪力墙、抗震墙等。20.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和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 专门用以消防灭火电梯,有抽烟排风功能21.消防电梯:22.客梯:住户人流用梯有相配套安全配置保障23.货梯:用以运送货物电梯管道井:用以布置各类管道的空间井道24.指大楼电梯、步梯、管道、公共厕所、茶水间集中的地井筒:25. 空气流动:空通风对流通畅,自然对流的换气能力26.获得光亮,直接接受自然光线和亮度27.采光: )之来源、去路。(28.通风:风空气房间长度向叫进深,宽度向叫开间29.进深:上、下楼面之间的距离层高:30.资料word . 31.建筑密度=/建筑用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32.社区公摊:建筑物每户都会直接使用及间接使用的公用部分33.套公摊:本楼层住户直接使用及间接使用的公用部分项目刚开发或开发阶段叫期房,项目完全建成,经验收合格后34.期房

半导体物理考试名词解释

1. 有效质量:粒子在晶体中运动时具有的等效质量,它概括 了半导体内部势场的作用。 2. 费米能级:费米能级是T=0 K时电子系统中电子占据态和未占据态的分界线,是T=0 K时系统中电子所能具有的最高能量。 3. 准费米能级:半导体处于非平衡态时,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不再有统一的费米能级,但可以认为它们各自达到平衡,相应的费米能级称为电子和空穴的准费米能级。 4. 金刚石型结构:金刚石结构是一种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复式 晶体,它是由两个面心立方晶胞沿立方体的空间对角线彼此位移四分之一空间对角线长度套构而成。每个原子周围都有4个最近邻的原子,组成一个正四面体结构。 5. 闪锌矿型结构:闪锌矿型结构的晶胞,它是由两类原子各 自组成的面心立方晶格,沿空间对角线彼此位移四分之一空间对角线长度套构而成。 6. N型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如磷),使 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就形成了N型半导体。7. P型半导体: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如硼), 使之取代晶格中硅原子的位置,形成P型半导体。 8. 状态密度:在能带中能量E附近每单位能量间隔内的量子 态数 9. 费米分布函数:大量电子在不同能量量子态上的统计分布 10.非平衡载流子:半导体处于非平衡态时,比平衡态时多出来的那一部分载流子称为非平衡载流子。Δp=Δn 11.直接复合:电子从导带直接跃迁至价带与空穴相遇而复 合。 12.间接复合:电子通过禁带中的能级而跃迁至价带与空穴 相遇而复合。 13.施主能级:通过施主掺杂在半导体的禁带中形成缺陷能 级,被子施主杂质束缚的电子能量状态称施主能级。 14 受主能级:通过受主掺杂在半导体的禁带中形成缺陷能 级。正常情况下,此能级为空穴所占据,这个被受主杂质束缚的空穴的能量状态称为受主能级。 15.陷阱中心: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在禁带中形成一定的能 级,这些能级具有收容部分非平衡载流子的作用,杂质能级的这种积累非平衡载流子的作用称为陷阱效应。把产生显著陷阱效应的杂质和缺陷称为陷阱中心。 16.复合中心: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可以在禁带中形成一定 的能级,对非平衡载流子的寿命有很大影响。杂质和缺陷越多,寿命越短,杂质和缺陷有促进复合的作用,把促进复合的杂质和缺陷称为复合中心。(2分) 17等电子复合中心:等电子复合中心:在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中掺入一定量的与主原子等价的某种杂质原子,取代格点上的原子。由于杂质原子和主原子之间电负性的差别,中性杂质原子可以束缚电子或空穴而成为带电中心,带电中心会吸引和被束缚载流子符号相反的载流子,形成一个激子束缚态。 18.迁移率:单位电场作用下,载流子获得的平均定向运动速度,反映了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输运能力,是半导体物 理中重要的概念和参数之一。迁移率的表达式为:μ=qτ/m* 。可见,有效质量和弛豫时间(散射)是影响迁移率的因素。 19.漂移运动: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总漂移电流密度方程 E pq nq J J J p n p n ) (μ μ+ = + = 20.扩散运动:当半导体内部的载流子存在浓度梯度时,引起载流子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扩散运动是载流子的有规则运动。电子扩散电流dx dn qD J n diff n = , 空穴扩散电流dx dp qD J p diff p - = , 21.简并半导体:对于重掺杂半导体,费米能级接近或进入导带或价带,导带/价带中的载流子浓度很高,泡利不相容原理起作用,电子和空穴分布不再满足玻耳兹曼分布,需要采用费米分布函数描述。称此 类半导体为简并半导体。满足的条件 为 22.非简并半导体:掺杂浓度较低,其费米能级EF在禁带中 的半导体;半导体中载流子分布可由经典的玻尔兹曼分布代替费米分布描述时,称之为非简并半导体 23迁移率:单位电场作用下,载流子获得的平均定向运动速度,反映了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输运能力,是半导体物理中重要的概念和参数之一。迁移率的表达式为:μ=qτ/m* 。可见,有效质量和弛豫时间(散射)是影响迁移率的因素。 24硅中掺金的工艺主要用于制造__器件。 若某材料电阻率随温度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该材料是__。 25.Pn结外加反向偏压时,流过pn结的电流比由扩散理论得 到的理论结果要大,而且随外加反向偏压的增大而缓慢增加。除扩散电流外,该电流还包括__。 26若某半导体导带中发现电子的几率为零,则该半导体必定__。 27室温下,,已知Si的电子迁移率为, Dn为。 28在光电转换过程中,硅材料一般不如砷化镓量子效率高,因其。 28.有效陷阱中心的位置靠近。 29.对于只含一种杂质的非简并n型半导体,费米能级Ef随 温度上升而。 30.长声学波对载流子的散射几率Ps与温度T的关系 是,由此所决定的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为31.已知硅的禁带宽度为1.12eV,则本征吸收的长波限为 (微米),锗的禁带宽度为0.67eV,则长波限为(微米)。 32.复合中心的作用是。起有效复合中 心的杂质能级必须位于,而且对电子和空穴的俘获系数rn 和rp 须满足。 0.026 k T q V =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左联】 3 于 月2 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 “左联”的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培养革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6 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日成立于汉口。由郭沫3 月27 的简称,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文协 若,会”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文协”的机

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协”的日常工作。艺》。“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抗日斗争相结合。成。月,由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年6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 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波、王平陵、傅彦长、 国民党御用文人、上海市政府委员、员,、《前锋月刊》等。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国民党军官等。出版刊物《前锋周报》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新文艺的危机”。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 年5 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

浙大_建筑物理00-05年真题整理版(带答案解析)

浙江大学建筑学建筑物理历年试题 2000年 建筑热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最小传热阻:是设置集中采暖设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最低要求,能够保证在系统正常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不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P56 2材料蓄热系数:在建筑热工学中,把无限厚的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P46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边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状态的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P77 4遮阳系数:是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无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P123 5热舒适必要条件: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即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P6 二简答题 1稳态导热时,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对么?为什么。 P42-43 答:正确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室内外表面的温差就越小,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就越小(斜率=温度变化/厚度)。所以成反比。 2简述用普通玻璃制成温室的原理 答:建筑中应用的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高达85%,其反射率仅为7%,显然是相当透明的一种材料,但对于红外线却几乎是非透明体。用这种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入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的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P30 3为了更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 答:1)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 2)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剖面设计 3)房间的开口和通风构造措施P103 4建筑保温与防热所需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保温:节省采暖的能耗以及维持室内所需的热环境条件,房屋建筑必须有足够的保温能力。详细答案见 01年简答3 隔热:建筑防热的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中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弱室外热作用,使室外热量尽量少传入室内,并使室内热量能很快地散发出去,从而改善室内热环境。详细答案见01年简答4 建筑光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采光系数:室内给定水平面上某一点的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由全阴天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照度的比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建筑专业术语名词及解释 1、房地产专业术语 1.房地产:房产与地产的合称,是不动产。 2.五证二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商品房质量保证书》、《商品房使用说明书》 3.商品房:专门用以买卖的房屋。有产权保障,可自由出租抵押。 4.商住房:即可用于住家使用,也可以用于办公的商品房。 5.集资房:由单位统一筹集各需要住房的客户资金,而建造之房屋,通常仅有一整栋的一张产权证,客户没有单独的产权证。 6.安居房:﹙经济实用房=安居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建设的普通住宅。﹙其实行的是土地无偿划拔,住户只拥有该土地的使用权,如需办理国土证,则要另外出资,并享受政府扶持税费减半征收。其房价由政府部门核定,利润只能在3%以下。﹚ 7.跃层:是一套住宅占两个楼层,有内部楼梯联系上下层。﹙一般在首层安排起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二层安排卧室、书房、卫生间。﹚ 8.复式:概念上是一层,并不具备完整的两层空间,但层高比普通住宅高,可在局部分出夹层,安排卧室或书房等,用楼梯联系上下。﹙夹层在底层的投影面积只占底层面积的一部分,夹层和底层之间有视线上的交流和空间上的流通。﹚9.错层:纵向或横向剖面中,楼层的几部分之间楼地面高低错开。

10.标准层: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11.高层:8层以上,带有电梯,钢筋混凝土结构 12.多层:7层以下,一般不带电梯,砖混结构 13.骑楼:有雨遮之一楼直道部分 14.裙楼:指建筑体底部较庞大之建筑体,常用于商业、办公 15.承重墙:承受房屋重力的墙,不可任意拆改、破坏 16.非承重墙:一般情况下仅承受自重的墙。 17.剪力墙:承受地震力的钢筋混凝土墙 18.隔墙:用以隔断空间的墙,一般不承重 19.结构墙:主要承受侧向力或地震作用,并保持结构整体稳定的承重墙,又称剪力墙、抗震墙等。 20.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和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 21.消防电梯:专门用以消防灭火电梯,有抽烟排风功能 22.客梯:住户人流用梯有相配套安全配置保障 23.货梯:用以运送货物电梯 24.管道井:用以布置各类管道的空间井道 25.井筒:指大楼电梯、步梯、管道、公共厕所、茶水间集中的地方 26.空气流动:空内通风对流通畅,自然对流的换气能力 27.采光:获得光亮,直接接受自然光线和亮度 28.通风:风(空气)之来源、去路。

半导体物理名词解释

半导体物理名词解释

1.单电子近似:假设每个电子是在周期性排列且固定不动的原子核势场及其他电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该势场是具有与晶格同周期的周期性势场。 2.电子的共有化运动:原子组成晶体后,由于电子壳层的交叠,电子不再完全局限在某一个原子上,可以由一个原于转移到相邻的原子上去,因而,电子将可以在整个晶体中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电子的共有化运动。 3.允带、禁带: N个原子相互靠近组成晶体,每个电子都要受到周围原子势场作用,结果是每一个N度简并的能级都分裂成距离很近能级,N个能级组成一个能带。分裂的每一个能带都称为允带。允带之间没有能级称为禁带。 4.准自由电子:内壳层的电子原来处于低能级,共有化运动很弱,其能级分裂得很小,能带很窄,外壳层电子原来处于高能级,特别是价电子,共有化运动很显著,如同自由运动的电子,常称为“准自由电子”,其能级分裂得很厉害,能带很宽。 6.导带、价带:对于被电子部分占满的能带,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可从外电场中吸收能量跃迁到未被电子占据的能级去,形成了电流,起导电作用,常称这种能带为导带。下面是已被价电子占满的满带,也称价带。 8.(本证激发)本征半导体导电机构:对本征半导体,导带中出现多少电子,价带中相应地就出现多少空穴,导带上电子参与导电,价带上空穴也参与导电,这就是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 9.回旋共振实验意义:这通常是指利用电子的回旋共振作用来进行测试的一种技术。该方法可直接测量出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有效质量,并从而可求得能带极值附近的能带结构。当交变电磁场角频率W等于回旋频率Wc时,就可以发生共振吸收,Wc=qB/有效质量 10.波粒二象性,动量,能量 P=m0v E=1 2P2 m0 P=hk 1.间隙式杂质:杂质原子位于晶格原子间的间隙位置,称为间隙式杂质。

半导体物理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 受主能级:通过受主掺杂在半导体的禁带中形成缺陷能级。正常情况下,此能级为空穴所占据,这个被受主杂质束缚的空穴的能量状态称为受主能级。 2. 直接复合:导带中的电子越过禁带直接跃迁到价带,与价带中的空穴复合,这样的复合过程称为直接复合。 3. 空穴:当满带顶附近产生P0个空态时,其余大量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所产生的电流,可等效为P0个具有正电荷q和正有效质量m p,速度为v(k)的准经典粒子所产生的电流,这样的准经典粒子称为空穴。 4. 过剩载流子:在光注入、电注入、高能辐射注入等条件下,半导体材料中会产生高于热平衡时浓度的电子和空穴,超过热平衡浓度的电子△n=n-n0和空穴 △p=p-p0称为过剩载流子。 5.费米能级、化学势 答:费米能级与化学势:费米能级表示等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也不对外做功的情况下,系统中增加一个电子所引起系统自由能的变化,等于系统的化学势。处于热平衡的系统有统一的化学势。这时的化学势等于系统的费米能级。费米能级和温度、材料的导电类型杂质含量、能级零点选取有关。费米能级标志了电子填充能级水平。费米能级位置越高,说明较多的能量较高的量子态上有电子。随之温度升高,电子占据能量小于费米能级的量子态的几率下降,而电子占据能量大于费米能级的量子态的几率增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对于大注入下的直接辐射复合,非平衡载流子的寿命与(D ) A. 平衡载流子浓度成正比 B. 非平衡载流子浓度成正比 C. 平衡载流子浓度成反比 D. 非平衡载流子浓度成反比 2.有3个硅样品,其掺杂情况分别是: 含铝1×10-15cm-3乙.含硼和磷各1×10-17cm-3丙.含镓1×10-17cm-3 室温下,这些样品的电阻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C )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丙甲乙3.有效复合中心的能级必靠近( A ) 禁带中部 B.导带 C.价带 D.费米能级4.当一种n型半导体的少子寿命由直接辐射复合决定时,其小注入下的少子寿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作者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剧情简单,受易卜生的影响,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以陈大悲为代表的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 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此肇始了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衰落儿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霞飞路。代表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代表刊物有《创造月刊》《拓荒者》《萌芽》等。左联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为纲,以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总结,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

建筑工程名词解释(一) 1、天然地基 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2、牛腿 悬臂梁桥或T 型刚构桥的悬臂断与挂梁能够衔接的构造部分。它支承来自挂梁的静载与活载的垂直反力和制动力与摩阻力引起的水平力。由于牛腿的高度通常不到梁高的一半,加之角隅处还有应力集中现象,所以这一部分必须特别配筋,并验算钢筋与混凝土的应力。 3、挂梁 在悬臂梁桥桥或T 构中用于连接两悬臂梁或用于连接两T 构的梁段。因为其两端皆放置在牛腿上,如同悬挂,故称挂梁。其受力模式为简支梁。 4、悬臂梁 梁的一端为不产生轴向、垂直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以产生平行于轴向和垂直于轴向的力)。 5、井架 矿井、油井等用来装置天车、支撑钻具等的金属结构架,竖立在井口。井架用于钻井或钻探时也叫“钻塔”。 6、跨度 建筑物中,梁、拱券两端的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两支点中心之间的距离。 7、拱券 拱券: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8、檐高 房屋建筑顶层屋面出外墙面部分叫屋檐。檐高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到屋檐底的高度,如果屋檐有檐沟的话就是到檐口底的高度。 9、檐沟、檐口 檐沟是指屋檐下面横向的槽形排水沟,用于承接屋面的雨水,然后由竖管引到地面。檐沟分为外檐沟和内檐沟,一般不能计算建筑面积,可根据气象资料,降水强度以及排水速度确定沟的尺寸大小。檐沟在现代大多用水泥板之类的建筑材料建成,为了让雨水能够很快的很畅通的流到地面排走,一般采取中间高两边低的排水形式,同时在房屋的两边留一个下水管洞口,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后排到地面排走。 檐口是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檐口到地面的高度对于消防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消防登高云梯的高度超过了檐口的高度,消防人员就可以直接上屋面去救火、救人。“檐口”、“女儿墙”均是房屋外立面处的最高点。“檐口”高度并不包括“女儿墙”高度。根据《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 第4.2.1-4规定:门式刚架轻型房屋的檐口高度,应取地坪至房屋外侧檩条上缘的高度。

半导体物理名词解释总结(不完全正确,仅供参考)

●有效质量:粒子在晶体中运动时具有的等效质量,它概括了半导体内部势场的作用。其 物理意义:1.有效质量的大小仍然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有效质量反映了电子在晶格与外场之间能量和动量的传递,因此可正可负。 ●能带:晶体中,电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在某些能量区间能级分布是准连续的,在某些 区间没有能及分布。这些区间在能级图中表现为带状,称之为能带。 ●空穴:假想的粒子,与价带顶部的空状态相关的带正电“粒子”。 ●空穴:在电子挣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其价键中所留下来的空位。 ●空穴:定义价带中空着的状态看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称为空穴。 ●替位式杂质:杂质原子取代晶格原子而位于晶格点处。 ●间隙式杂质:杂质原子位于晶格原子的间隙位置。 ●点缺陷:是最简单的晶体缺陷,它是在结点上或邻近的微观区域内偏离晶体结构正常排 列的一种缺陷。包括:间隙原子和空位是成对出现的弗仓克耳缺陷和只在晶体内形成空位而无间隙原子的肖特基缺陷。 ●施主能级:通过施主掺杂在半导体的禁带中形成缺陷能级,被子施主杂质束缚的电子能 量状态称为施主能级。 ●施主能级:离化能很小,在常温下就能电离而向导带提供电子,自身成为带正电的电离 施主,通常称这些杂质能级为施主能级。 ●受主杂质:能够接受电子而产生导电空穴,并形成负电中心的杂质。 ●受主杂质:Ⅲ族杂质在硅、锗中能够接受电子而产生导电空穴,并形成负点中心,所以 称它们为受主杂质或p型杂质。 ●受主能级:通过受主掺杂在半导体的禁带中形成缺陷能级。正常情况下,此能级为空穴 所占据,这个被受主杂质束缚的空穴的能量状态称为受主能级。 ●n型半导体:以电子为主要载流子的半导体。 ●p型半导体:以空穴为主要载流子的半导体。 ●多数载流子:指的是半导体中的电子流。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和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称 之为多数载流子。 ●少数载流子:指的是半导体中的电子流。n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和p型半导体中的电子称 之为少数载流子。 ●(半导体材料中有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在 N 型半导体中,电子是多数载流子, 空穴 是少数载流子。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说之力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小说具有新民救国的效力。 4.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6.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7.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8.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孙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