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书

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书

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书
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书

XX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书1.概述

XX大学城一期工程占地5600亩,建筑面积211万平方米,远景规划面积2万

亩。城内六所院校分别是江苏工业学院(规模约1万人)、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1万人)、XX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万人)、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1万人)、XX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万人)、XX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1

大学城规划图见图XX人。50000,一、二期的总人数为万

人).

大学城规划图XX 1 图3.垃圾产生量预测

估计大学城垃圾的产生量

参照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通用公式:

-3×365(1-1)Y=yP×10 nnn式中,Y为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t/a; y为第n 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率或产nn出系数,kg/(人·d);P为第n年城市人口数,人。n由(1-1)式得

-3×265(1-2×10)Y=yP nnn式中,Y为第n年大学城生活垃圾生产量,t/a; y为第n年大学城生活垃圾的产率nn或产出系数,kg/(人·d);P为第n年大学城人口数,人。265为学生在校的天数。n从(1-2)式不难看出影响大学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主要因数是大学城垃圾产率和大学城人口数。其中,大学城垃圾产率受多种因数的影响,而大学城人口数则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经课程设计小组的调查研究,得出2004、2005、2006三年内大学城的垃圾产率分别为1.020 kg/(人·d)、1.022 kg/(人·d)、1.030 kg/(人·d)。

考虑到学校的特殊性:大学城人口数则保持相对稳定,生活垃圾的成分相对稳定,产率也基本稳定。

取y=1.030 kg/(人·d); P=50000人,得:nn大学城生活垃圾年生产量:

Y =1.030×50000×265=13647.5 t/a

n大学城垃圾日产量为:51.5t/d.

4.垃圾清运工程规模

大学城现用地5600亩,人口数为50000人。本工程按50000人的规模进行课程设计,垃圾的日产量为51.5吨,年产量为13647.5吨。

5.垃圾清运系统

5.1清运操作

垃圾清运阶段的操作,不仅是指对各种产生源贮存的垃圾集中和集装,还包括清理车辆至终点的往返运输和在终点的卸料等全过程。清运效率和费用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运输:

①清运操作方式

②收集清运车辆的数量;装卸量及机械化装卸程度

③清运次数、时间及劳动定员

④清运线路

5.2清运操作方法

清运操作方法可分为拖拽式和固定式两种。

5.2.1拖拽容器操作方法

拖拽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某集装点装满的垃圾连容器一起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卸空后在将空容器放回原处或下一集装点,其中前者称为一般操作法,后者称为修

改工作法。其收集过程见图2和图3。

一般操作法图2

3 修改工作法图车库来驶向下个容器;5-2-容器装车;3-空容器放还原处;4-1-

容器点;转运站、空容器放还原处;8-的车行程开始;6-满容器运往转运台;7-10-点的容器运往转运站;点的容器放还b点,b加工站或处置场;9-a携带空容器的收集车自车12-点;11-满容器运往转运站;空容器放在b 库来,行程开始因此对收集操作过程的不同单元时间收集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收集时间的长短,进行分析,可以建立设计数据和关系式,求出某区域垃圾收集耗资的人力和物力,从而计算收集成本。可以将收集操作过程分为四个基本用时,即集装时间、运输时间、卸车时间和非收集时间(其他用时)。对常规每次行程集装时间包括容器点之间的行使时间、满容器装车时集装时间间、卸空容器放回原处时间三部分。用公式表示为+t=tP+t dbcpchcsuc h/次;-式中P某次行程集装时间,hcs次;t h/满容器装车时间,-pc

t-空容器放回原处时间,h/次uc t-容器行使时间,h/次。dbc运输时间指收集车从集装点行使至终点所需时间,加上离开终点驶回原处或下一个集装点的时间,不包括停在终点的时间。

h=a+bx

式中h-运输时间,h/次;

a-经验常数,h/次;

b-经验常数,h/km;

x-往返运输时间,km/次。

卸车时间专指垃圾收集车在终点(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逗留时间,包括卸车与等待卸车时间。每一行程卸车时间用符号S(h/次)表示。

5.2.2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是指用垃圾车到各容器集装点装载垃圾,容器倒空后固定在原地不动,车装满后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固定容器收集法的一次运程中装车时间是关键因素,分机械操作和人工操作。固定容器收集过程见图4。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图4

驶向下一个集装点;3-垃圾集装点;2-将容器内的垃圾装入收集车;1-6-卸空的收集车进行新的行程或回库;4-中转站、加工站或处置场;5-车库来的空车行

程开始收集车辆5.3 5.3.1收集车辆类型不同地域各城市可根据当地的经济、交通、垃圾组成特点、垃圾收运系统的构成等实际情况,开发使用与其相适应的垃圾收集车。集装箱直接上车等形式。顶装式、后装式、安装车形式大致可分为前装式、侧装式、3~4~625m(有效载重量约为装载有效容积为30t10车身大小按载重量分,额定量约~,。还有数量甚多的人力推车、人力三轮车和小型机动车作为清运工具。)15t大学城内垃圾转运站采用液压垃圾压缩装置可以把松散的垃圾废物由容重XX在.

333。8m~240 kg/m 35kg/m,装载量为压实到2005.3.2收集车数量配备

收集车数量配备是否得当关系到费用及收集效率。某收集服务区需配备各类收集车数量的多少可参照下列公式计算。

收集垃圾日平均产生量=简易自卸车数

完好率日单班收集次数定额?

车额定吨位?垃圾日平均产量——按大学城多年的平均值计算;式中

日单班收集次数定额——按环卫定额计算;

计算。完好率——按85%

收集垃圾日平均产生量?多功能车数

完好率??日单班收集次数定额车箱额定容量?箱容积利用率70%计;箱容利用率——按50%~式中

计。80% 完好率——按

清运线路设计5.4一般,收集线路的设计需要进行反复试算过程,没有能应用于所有情况的固定规律。一条完整的收集清运路线大致由“实际路线”和“区域路线”组成。前者指垃圾收集车在指定的收集区内所行驶的实际收集路线,又可称为微观路线;后者指装忙垃圾后,收集车为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需走过的地区或街区。实际收集线路的设计5.4.1以使收运路线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卡车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单行线或双行线街道行驶,得整个行驶距离最小。消除空载行程的设计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工作及多名数学家的归纳总结,提出了一整套用于确定实际路线的法则,其中有些是普通的见解,有些则是确定整个网络策略的指南:①行驶路线不应重叠,应紧凑和不零散;②起点应尽可能靠近汽车库;③交通量大的街道应避开高峰时间;④在一条线上不能横穿的单行街道应在街道的上端连成回路;⑤一头不同的街道在街道的右侧时应予以收集;

⑥小山上废物应在下坡收集,便于卡车下滑;⑦环绕街区尽采用顺时针方向;⑧长而笔直的路应在行程顺时针回路之前确定行驶路线;°的大转弯。⑨决不要用一条双行街道作为结点唯一的进出通路,这样可避免180根据上述这些法则,在研究探索较合理的路线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每个作业日每条路线限制在一个地区,尽可能紧凑,没有断续或重复的路线;平衡工作量,使每个作业、每条路线的收集和运输时间都合理的大致相等;收集路线的出发点从车库开始,需考虑交通繁忙和单行街道的因素。.

5.4.2区域路线的设计

对于一个独立的大学城,确定区域路线的问题就是去寻找一条从路线的终端到处置地点之间最直接的线路。而对于区域较大的地区,通常可以使用分配模型来拟制区域路线,从而获得最佳的处置和运输方案。所谓的分配模型,其基本概念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在区域路线设计工作中,使用该模型可以将其优点极大的发挥出来。该技术中使用最多的是线性规划。

最简单的分配问题是对于有多个处置地点的固体废物的分配最优化。显然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最近处的废物源首先分配,然后是下一个最靠近的,依次类推。而对于较复杂的系统,有必要应用最优化技术。运输规划系统是最适宜的最优化方案,他是一种线性规划。

假定有一个简单的系统,如图5所示。

废物分配方案5 图在四个废物源地区产生的垃圾(用收集区的矩心表示)分配到两个处置场所,目标是达到成本最低。同时,必须满足以下几项要求(最优化模型中的约束条件)。①每个处置场所(例如填埋场)的能力是有限的。②处置废物的数量必须等于废物的产生量。,一③收集路线矩心不能充当处置地点,从每个收集区运来的废物总数量必须≥0 般采用下述符号:的废物量;i运到处置地点kX-单位时间内从废物源ik的费用;运到处置地点kC-单位数量废物从废物源i ik按单位数量废物计算的处置费用(包括投资和工作费用);F-在处置地点k k的处置能力,用单位时间内处置的废物量表示;处置地点k-B k处,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废物总数量;在废物源W-i i的数量;iN-废物源废物处置场所的数量。k-

此问题归结起来是使以下目标函数值为最小

????X?FXC??ikikkik??1?i?i1k?1k?1根据上述约束条件为:

NNKK??

约束条件1(对于所有的k)

N??XB kik1?i约束条件2(对于所有的i)

N??WX iik1i?约束条件3(对于所有的i、k)

X≥0i k在目标函数中,第一项是运输费用,第二项是处置费用。

5.4.3设计收运路线的一般步骤

设计收集路线的一般步骤包括:准备适当比例的地域地形图,图上标明垃圾清运区域边界、道口、车库和通往各个垃圾集装点的位置、容器数、收集次数等,如果使用固定容器收集法,应标注各集装点垃圾量;资料分析,将资料数据概要列为表格;初步收集路线设计;对初步收集路线进行比较,通过反复试算进一步均衡收集路线,使每周各个工作日收集的垃圾量、行驶路程、收集时间等大致相等,最后将确定的收集路线画在收集区域图上。

5.4.4垃圾收运系统的衡量标准

衡量一个垃圾系统的优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与系统前后环节的配合

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由产生源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收运系统与垃圾处理之间应协调,其中包括工艺协调、接合点协调。工艺协调指的是收集系统必须与所在城市所采用的垃圾处理工艺的协调,必须根据具体的处理工艺来确定收集的方式等。而接合点的协调是指收运系统与垃圾处理场接合点的协调,通常为垃圾运输(或转运)车辆与处理场卸装点的配合。(2)对环境的影响

有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环境影响之分。应严格避免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垃圾的二次污染、嗅觉污染、噪声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对系统内部的影响是指作业环境的不良。

(3)劳动条件的改善

一个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最大限度的解放劳动力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具有较高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4)经济性

经济性是衡量一个收运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其量化的综合评价指标是收运单位量垃圾的费用,简称单位收运费。影响单位收运费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运方式、运输距

离、收运系统设备的配置情况及管理体系等。

6.垃圾收集方式

设计垃圾车4辆,人力车100辆。在大学城主干道上设置垃圾箱(2个一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垃圾箱),间距为70m。在校区主干道上设置垃圾筒,间距为40m。

每个校区都设有小型的垃圾转运站,采用压缩方案。即转运站内不设地坑,而是放置垃圾压缩箱,将垃圾投放入箱后进行压缩。垃圾箱装满后由液压装置将箱体升起,由垃圾运输车运往垃圾处理场。转运站见图6。

大学城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图6 XX废电池的收集7.大学城内的废电池采取

单独处置。在每幢宿舍楼、XX废电池属于危险废物类,在再由专人定期去回收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底层出口处设立小型的废电池回收箱进行收集。站点进行集

中回收。大学城垃圾清运线路设计8.XX大学城垃圾清运线路设计,大学

城设计的拖拽收集系统和固定容器收集系统。XX 清运系统运用以下条件:一周两次的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三和周五收集。①

②一周三次的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一、周三和周五收集。③各集装点容器可以位于十字路口任何一侧集装。3 /周每周的垃圾体积=50000×1.03×

7/187.3=1925 m④拖拽系统按交换模式。⑤若采用拖拽收集系统的,收集应该安排在周一到周五。⑥3;容器集装与放回时间均为0.688m容器利用率为/次;拖拽系统操作数据:容器尺寸为;管理费b=0.022h/km0.053h/次;运输时间常数为a=0.022h/次、0.033h/次;卸车时间为/h16元。用为1350周;运费为⑦若内采用固定容器系统的,收集应该是每周四天(周一、周二、周三和周五)33;收集车容量为容器利用率为0.68;30 m容器尺寸为固定容器系统操作数据:8m 次;/次;集装点平均行驶个;卸车时间为;容器卸空时间为0.050/0.10h/收集车压实比为2 元/h。23/2620b=0.022h/kma=0.022h/时间估算常数次,;管理费用为元周;运费为。=0.1km容器集装点之间的平均距离⑧.

⑨拖拽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的容器集装点之间的行驶时间常数为:a′

=0.060h/次,b′=0.067h/km。

8.1拖拽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的比较

(1)拖拽容器系统

①计算每周的往返次数。

33/次)(0.68)]=354(次/周)N=V/cf=1925m/wk/[(8m ww②计算拖拽容器系统的平均集装时间。

P=t+t+t=t+t+ a′+ b′x′ucpcpcdbcuchcs=0.033h/次+0.033h/次+0.060h/次

+(0.067h/km)(0.1km/次)

=0.133(h/次)

③计算每周所需的时间Dw,按往返一次的路程计算。

D=N(P+s+a+bx)/[H(1-ω)]

hcsww t=(354次/周)[ 0.133 h/次+0.053h/次+0.022h/次+(0.022h/km)x]/[(8h/d)(1-0.15)] w=[10.81+(1.147/km)x]d/周

④计算每周的运行费用,按每往返一次的路程计算。

运行费=(16元/h)(8h/d)[10.81+(1.147/km)x]d/周=[1383.68+(146.82/km)x]元/周

(2)固定容器系统

①计算每次清空的容器数量。

33/容器×0.68)=11.03容器/次=11个容器/次c=Vr/cf=(30m/次×2/(8m t②计算每个容器的集装时间。

P= ct+(N-1)(t)= ct+(N-1)(t)( a′+ b′x′)

dbcuc)dbcuc)t(ppscst(=(11个容器/次)(0.050h/容器)+(11-1集装点/次)[(0.06h/集装点)

+ (0.067h/km)(0.1km/集装点)]=1.22h/次

③计算每周需要往返的次数。

33/次×2)=32次/=VN/Vr=(1925m周/周)/(30m ww④计算每周所需的收集时间D,按每次往返一次的路程计算。t的值是通过将N的值www进到大整数值而来。

D=[N P+t(S+a+bx)]/[(1-ω)H]={(32次/周)(1.22h/次)+(9次/周)

wwwscs×[0.10h/次+0.022h/次+(0.022h/km)x]}/[(8h/d)(1-0.15)]

=[5.90+(0.029/km)x]d/周

⑤按往返一次的运输路程计算每周的运行费用

运行费=(23元/h)(8h/d)×[5.90+(0.029/km)x]d/周=[1086.08+(5.34/km)x]元/周

(3)两种系统的比较

①通过使拖拽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的总费用相等,计算出在两种系统所需费用相同情况下,采用拖拽容器系统时的最大往返距离,即计算x

1350元/周+[1383.68+(146.82/km)x]元/周=2620元/周+[1086.08+(5.34/km)x]元/周709.68元/周+(38.14/km)x元/周=985.44+(5.34/km)x元/周

(141.48/km)x=972.4

x=6.8km(单程距离3.4km)

大学城内垃圾清运路线最大单程距离为5km<6.8km,因此采用拖拽系统节省费用。

8.2XX大学城垃圾清运线路设计

(1)数据整理:

①设计人数=50000人;

②固体废物的收集率=1.03kg/(人·d);

③收集服务的类型:路边;

3;=30m④收集车的容量3;=187 .3kg/ m ⑤收集车中搅碎的特殊的固体废物的重量⑥收集频率=3次/周。

(2)收集路线的特点:

①在大学城的主干道上没有反向转弯;

②在右手行驶的道路上每一面进行收集。

(3)计算

每周收集的垃圾量:

3/周1.03×7/187.3=1925 m 每周的垃圾体积=50000×每周需要的运输次数:

每周收集次数=1925/30=64.2;采用65趟

每趟服务的平均人数:

每趟服务人数=50000/65=770人

需要的清运车数目:

一辆车一天能收集四趟,清运车数目=65/(4×3)=6辆

需要的拖拽容器的数目:

固定容器数目=1925/(3×8)=80个

每个拖拽容器再配套配备一辆保洁手推车和一名清洁工负责服务区间的卫生。XX大学城垃圾清运线路设计见附图。

9.清运路线工程概预算

垃圾转运站一周的运行费用为1350,一年的运行费用1350×4×12=6.5万元;XX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工程概预算项目一览表

项目需求数量单价(万元)总计(万元)

8 拖拽容器0.1 80

4 80 保洁手推车0.0

5 设备12 0.03 400 果皮箱设施压缩式垃圾转运站50 50

1 清运车6

10 60

合计134万元总计(万元)项目数量价80万清洁工工(年·人806.5(年·个转运站运行6.万1运9清运车油(年·辆1.6管126(年·人驾驶员工

13

设备折旧120.合万元

参考文献

[1] 蒋建国.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宁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赵由才等.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汪群慧. 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目录设计说明书 1、绪论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况 项目背景 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书 3、填埋场的选址 选址的考虑因素 选址的程序 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填埋区基底工程 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防渗材料 防渗系统的构造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渗滤液收集系统 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渗滤液调节池设计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填埋气的组成 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 7.终场覆盖 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8.封场后续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主要符号说明 1、绪论 生活垃圾概述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

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Content 前言 (1) 1、绪论 (3) 1.1生活垃圾概述 (3)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4) 2、工程概况 (5) 2.1工艺选择 (5)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6) 2.3项目设计要求 (8) 3、填埋场的选址 (8) 3.1场址禁设地区 (8) 3.2选址条件 (9) 3.3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9) 3.4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10)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12) 4.1防渗工程 (12) 4.2水平防渗 (12) 4.3垂直防渗 (16)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8)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8)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8)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19)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19) 5.5工艺选择 (21) 6、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21) 6.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21) 7、填埋作业设备选择 (22) 7.1推土摊铺设备的选择 (22) 7.2压实设备的选择 (22) 7.3取土设备的选择 (23) 7.4喷药和洒水设备的原则 (23) 7.5其他设备的选择 (23) 8、封场工程 (24) 8.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24)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25) 9、环境保护与检测 (26) 附图 (27)

前言 一、设计目的 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认识,通过工程设计训练,强化课堂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填埋区库区场底工艺平面布置图、库区堆填规划平面布置图);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包括场底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底与边坡防渗结构布置图、边坡锚固平台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库区周边锚固沟处防渗结构布置图,封场);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包括工艺流程选择、主要构筑物尺寸、主要设备选型)。 三、设计条件 1、设计题目:阳江市600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体设计 2、原始数据及操作条件要求:规划用地总面积247400平方米,填埋高度45米。 四、主要工作内容 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总体设计; 2、填埋场防渗系统设计; 3、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 4、绘制符合规范的工程图; 5、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校园固废收集路线设计

校园固废收集路线设计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成员: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校园垃圾的收集设计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的任务:郑州航院东校区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2.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和运用我们所学知识并设计出合理路线,提供学校垃圾收集路线公选方案,节省垃圾收 集成本,争取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益。 3.设计资料:学校建于1949年,现有15个学院,三个校区,现只对东校区进行垃圾收集路线设计。东校区学生人数23000人,建筑面积大约1200亩。 4.设计内容:计算垃圾收集设计总量及垃圾收集布置、方案、设计路线 5.设计要求: (1)每个作业路线限制在一个地区,尽可能紧凑 (2)使每个作业、每条路线的收集和运输都合理的大致相等,以平衡每日工作量 6.设计原则: 本设计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使环卫工人每 天工作规律化,合理化,保证在8小时完成校园垃圾的清理, 以做到“垃圾收集的零污染”的要求。 二、计算垃圾收集设计总量 1.校区总人数约23000人,每天产生垃圾量约为5 t,假设大学生

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5公斤 2. 计算垃圾设计点容器数量: (1) 计算垃圾日产生体积: ave V = *ave W Q D W-----------垃圾日产生量,t/d Q----------垃圾容重变动系 数,一般取0.7—0.9 ave D ----------垃圾平均容重,t/3 m 取0.25 t/3 m ave V =5 0.8*0.25 =25 3m /d (2) 垃圾设置点所需的容器数量: N=T ?ave V /(V ?f) N----垃圾容器数 T-----垃圾清运周期(每天一次=1) V----单容器体积 取0.4 3 m /个 f---垃圾容器填充数,取0.75 N= 251 0.40.75 ??=83.3 取84个 3、 学校各片区垃圾产生量: 根据公式W= R ?C ?Y ?P W------垃圾日产生量 R-----服务范围内居住人口数 Y-------垃圾日产生量不均匀系数取1.1 C-----实测的垃圾单位产量4510-?t/(人。d) P------居住人口变动系数,取1.03 首先将校区分为12个片区 计算各个片区垃圾产生量汇总如下表: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设计

垃圾处理场 渗滤液处理工程方案 二〇一六年三月

一、工程概况 1、项目简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国务院(98)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 规定》及有关法规的规定,需对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有效治理或综合利用。 在睢县城建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当地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决定对睢县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行升级改造,减轻渗漏废水对附近水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改善人类的环境卫生条件,使其达到2008年4月2日国家重新颁布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版新标准后排放,故提出此方案。 设备采用预处理+硝化+反硝化+MBR+NF+RO处理工艺,配有自控系统装置,有自动切换,报警功能。对垃圾渗滤液设施、设备和工艺进行方案设计,以供各方决策和参考。 为严格遵守有关环境法规,保护环境,本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三同时”原则。我单位受投资者邀请,在进行初步调研,并经多项垃圾渗滤液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设计方案,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实施。为了保护水体环境不受垃圾渗滤液影响,针对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具体水质的特点,本方案拟采用常规的“预处理+硝化+反硝化 +MBR+NF+RO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较为简单,操作运行方便,日常费用低廉,出水稳定。

2、设计要求: 遵守国家对环境保护、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的制定的法规、标准及规范,服从单位的总体规划,执行各种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节约能源,最大限度降低运行费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方案设计原则: 1. 水质 工程出水水质必须达到2008年7月1日实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版新标准表2中的排放限值 2. 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 2)选用先进、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在确保处理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3)本工程系环境工程,尤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要求改善劳动卫生条件,贯彻安全生产和清洁文明生产的方针; 4)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站管理水平,设计采用PLC程序控制,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合理选用优质配件,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益和使用寿命,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6)在工艺设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调性,以适应水量、水质的周期变化。采用一套50t/d渗滤液处理设备,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变性、适应性和先进性; 7)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效地利用空间和场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崇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班级:55388799 学号:05793346 学生姓名:XXX 设计时间:2011.11.5-2011.11.14 指导教师:XX XXX

目录 一■前言------------------------------------------------------ P 1-2 1.1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 1.3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 二■工程概况--------------------------------------------------- P 2-3 2.1项目背景 22课程设计目的 2.3设计要求 2.4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三■设计计算-------------------------------------------------- P 4-7 3.1填埋场容积计算 3.2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3.3填埋气体产生量的计算 四■卫生填满场的设计------------------------------------------ P 7-8 4.1处理对象 4.2填埋场的选址 五. 填埋场的防渗 ---------------------------------------------- P 8-12 5.1防渗方式 5.2防渗材料 5.3防渗结构 六. ------------------------------------------------------------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P 12-13 6.1渗滤液的特点 6.2渗滤液的收集 6.3渗滤液的处理 七. ------------------------------------------------------------ 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P 13-14 7.1填埋气的组成 7.2填埋气的收集系统 7.3填埋场气的导排 八■终场覆盖-------------------------------------------------- P 14 8.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8.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校园垃圾清运路线设计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院系:国土学院 班级:环境工程1101 姓名:边鹏洋 王静 欧阳磊 李樟平 指导教师:罗运阔 二O一四年六月 、八、亠

刖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 速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主要表现:1.产量迅速增加,统计结果表明, 从1979年以来,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的8%?1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我国垃圾产量预测将达?亿吨;2.由于资金匮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有效处置率仅为13%,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5%左右;3. 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任意堆置城郊,侵占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空气,水体,许多城市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污染局面,污染事故发生。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垃圾如何收集成为环境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依靠科技进步,使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置系统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实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任务。 本次设计是以江西农业大学北区教学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校园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北区教学区校园垃圾的日产生量,合理布置垃圾分布点,及各个分布点垃圾桶数量,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力求经济合理的收集每天北区教学区的校园垃圾,为校园生活创造美好的环境。 一、江西农业大学基本情况 基本概述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理、工、农、经、管、文、法、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学用地3,950 亩。学校设有农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理学院、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篇一: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二、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三、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四、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五、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一、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二、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三、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四、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五、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六、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二、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三、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四、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五、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六、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七、远离水源。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二、洪泛区。 三、淤泥区。 四、居民密集居住区。 五、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六、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七、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八、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课程设计 ————垃圾填埋场设计 (45万人口) 院系:生化工程系 学生:朱会朱婷婷 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 09 环监(2)班 学号:0905010239 0905010240 指导老师:于卫东

前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生活垃圾产生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为解决堆放问题,筹建一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用于填埋生活垃圾,采用厌氧填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程造价低,可回收甲烷等气体,故设计厌填埋方式。 对产生的滤液采用厌氧+MBR+纳滤等工艺,处理后确保出水达标,还能适应不同季节,年份渗滤液浓度波动,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少运行维护费用低,自动控制程度高,对气体进行收集,用于发电或供热。通过卫生填埋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以改善市环境质量现状,快速现代化进程。 某地区垃圾填埋场

目录 1.概论 1.1设计背景…………………………………………………………………… 1.1.城市生活垃圾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1.1.2生活垃圾的组成………………………………………………………… 1.1.3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特点……………………………………………… 1.1.4城市垃圾处理概论………………………………………………………………… 1.1.5城市垃圾成份…………………………………………………………… 1.1.6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2.垃圾卫生填埋 1.2.1垃圾卫生填埋的定义……………………………………………………………… 1.2.2垃圾卫生填埋的容……………………………………………………………… 1.2.3垃圾填埋场的分类………………………………………………………………… 1.2.4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 1.3填埋场的防渗 1.3.1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1.3.2渗滤液的产生与污染控制………………………………………………………… 1.3.3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1.4垃圾填埋气及其利用 1.4.1垃圾填埋气的特点………………………………………………………………… 1.4.2填埋气体的利用…………………………………………………………………… 1.5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运行管理 1.5.1拉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前的准备……………………………………………… 1.5.2垃圾填埋操作……………………………………………………………………… 1.5.3垃圾填埋辅助工程………………………………………………………………… 1.5.4垃圾填埋设备……………………………………………………………… 1.6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封场及封场后维护……………………………………… 1.6.1填埋场封场………………………………………………………………………… 1.6.2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 1.6.3防洪、导排系统………………………………………………………………………总结及建议 1.7设计规与注意事项 1.8结论及建议 1.9参考文献 总体设计 2.1总体设计……………………………………………………………………… 2.2.1服务人口……………………………………………………………………………… 2.2.2人均垃圾日产生率……………………………………………………………………

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书.doc

XX大学城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书 XX大学城一期工程占地5600亩,建筑面积211万平方米,远景规划面积2万亩。城内六所院校分别是江苏工业学院(规模约1万人)、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1万人)、XX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万人)、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1万人)、XX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万人)、XX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规模约0.8万人),一、二期的总人数为50000人。XX大学城规划图见图1

3.垃圾产生量预测 估计大学城垃圾的产生量 参照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通用公式: Y n=y n P n×10-3×365(1-1) 式中,Y n为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t/a; y n为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率或产出系数,kg/(人·d);P n为第n年城市人口数,人。 由(1-1)式得 Y n=y n P n×10-3×265(1-2) 式中,Y n为第n年大学城生活垃圾生产量,t/a; y n为第n年大学城生活垃圾的产率或产出系数,kg/(人·d);P n为第n年大学城人口数,人。265为学生在校的天数。 从(1-2)式不难看出影响大学城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主要因数是大学城垃圾产率和大学城人口数。其中,大学城垃圾产率受多种因数的影响,而大学城人口数则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经课程设计小组的调查研究,得出2004、2005、2006三年内大学城的垃圾产率分别为1.020 kg/(人·d)、1.022 kg/(人·d)、1.030 kg/(人·d)。 考虑到学校的特殊性:大学城人口数则保持相对稳定,生活垃圾的成分相对稳定,产率也基本稳定。 取y n=1.030 kg/(人·d); P n=50000人,得: 大学城生活垃圾年生产量: Y n =1.030×50000×265=13647.5 t/a 大学城垃圾日产量为:51.5t/d. 4.垃圾清运工程规模 大学城现用地5600亩,人口数为50000人。本工程按50000人的规模进行课程设计,垃圾的日产量为51.5吨,年产量为13647.5吨。 5.垃圾清运系统 5.1清运操作 垃圾清运阶段的操作,不仅是指对各种产生源贮存的垃圾集中和集装,还包括清理车辆至终点的往返运输和在终点的卸料等全过程。清运效率和费用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运输: ①清运操作方式 ②收集清运车辆的数量;装卸量及机械化装卸程度 ③清运次数、时间及劳动定员 ④清运线路 5.2清运操作方法 清运操作方法可分为拖拽式和固定式两种。 5.2.1拖拽容器操作方法 拖拽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某集装点装满的垃圾连容器一起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

西霞院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洛阳黄河小浪底西霞院生态休闲度假基础设施项目——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 主管单位:洛阳市人民政府 项目承办单位:洛阳小浪底西霞院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项目法人代表:郭志红 建设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 1.2 设计依据 1.2.1 编制依据的基础资料 (1)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关于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 (3)《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5)《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6)《洛阳市旅游发展规划》; (7)《洛阳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8)《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9)《洛阳市西霞院旅游区总体规划》; (10)设计方案编制委托书; (11)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基础资料; (12)洛阳黄河小浪底西霞院生态休闲度假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4)《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设置标准》(CJJ27-2005)(5)《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7)《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LJ/T29-91)(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3)(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6)(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3) 《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 (14)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15)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计

固废课设垃圾填埋场设 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选址和计算 填埋场的选址总原则是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的土地容积、入场道路、地形和土壤条件、气候、地表和水文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是否可被利用。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选择填埋场地的重要因素,对废物管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运输距离越短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其他各个因素。 (2)场址限制条件:场址至少应位于居民区1km(参照德国标准)以外或更远。 (3)可用土地面积:填埋场场地应选择具有充足的可使用面积的地方,以利于满足废物综合处理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应有利于二期工程或其他后续工程兴建使用。尽管没有填埋场大小的法律规定,填埋场地也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包括一个适当大小的缓冲带,并且一个场地至少要运行五年。 (4)出入场地道路:由于通常适合填埋场的场地不再城市已建的道路附近,因此,建设出入填埋场的道路和使用长距离的运输车成为填埋场选址的重要因素。 (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不宜选址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则上的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 (6)气候条件: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在温和季节的主导风向。 (7)地表水水文:所选场地必须在百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标高泛滥区或最大洪泛区之外,或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建设水库或人工蓄水淹没和保护区之外。填埋场的场地必须是位于饮用水保护区、水体和洪水区之外,并且必须在春潮区之外、泥炭沉积超过1m 的沼泽区之外。还应建在地下水位以上。最佳的填埋场场址位置是在封闭的流域内,这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风险最小。 (8)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基础上,天然地层的渗透性系数最好能达到10-8m/s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 (9)但地环境条件:填埋场场地位置选择,应在城市工农发展规划区、风景规划区、自然保护区之外;印在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之外;应具备较有利交通条件。 (10)地方公众:可通过自发的协议来达到,也可在废物处理合同中加以规定。 选址的程序 (1)资料搜集 (2)野外勘探 (3)预选场地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条件调查 (4)预选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5)预选场地的初堪工作 (6)预选场地的综合地质条件评价技术报告 (7)工程勘察阶段 地址的选定与所需容积 目前该城市人口70万,人口增长率%,垃圾填埋场服务年限为20年,覆土与垃圾压实之比为1:5,填埋高度为10m,地上3m,地下7m,取W为0.6kg/d*人,垃圾增长速率%。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因此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即垃圾填埋场的西北角,以减少对人们的影响。 每年所需的场地体积为: 第n年人口=70*(1+)n 单位:万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 工程设计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姓名:郝飞 麻太刚 王屿

姜浩 指导教师:董军、迟子芳2014 年8 月

目录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1) 一.工程概况 (1) 1.1项目背景 (1) 1.1.1城市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概况 (1) 1.1.2社会经济现状 (1) 1.1.3城市发展基本情况 (3) 1.1.4环境卫生现状 (3) 1.2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4) 1.3方案设计依据和原则 (4) 1.3.1采用主要规范及标准 (4) 1.3.2方案设计原则 (5) 1.4设计特点 (6) 1.4.1总平面布置特点 (6) 1.4.2污染控制技术特点 (6) 1.4.3雨污分流及渗滤液处理技术 (6) 1.4.4卫生填埋工艺 (7) 1.4.5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7) 二.厂址选择与确定 (7) 2.1 厂址选择要求 (8) 2.2 厂址选择与确定 (9) 三.工艺设计 (9) 3.1 建设规模以及服务年限 (9) 3.2 覆盖土来源 (10)

3.3 填埋方案 (10) 四.主体工程设计 (12) 4.1 场底处理及边坡平整 (12) 4.1.1 场地平整 (12) 4.1.2 边坡平整 (12) 4.2 防渗 (12) 4.3.渗滤液收排系统 (13) 4.3.1渗滤液收排系统的作用 (13) 4.3.2渗滤液收排系统的结构 (14) 4.3.3渗滤液收排系统的类型选择 (14) 4.4 场外排水系统 (15) 4.5 场外排水系统 (16) 4.6 垃圾渗滤液处理 (16) 五.辅助设施设计 (16) 5.1 调节池 (16) 5.2 截污坝 (17) 5.3 垃圾拦挡坝 (17) 5.4污水处理站和渗滤液处理站 (17) 5.4.1 污水处理站 (17) 5.4.2 渗滤液处理站 (17) 5.5 垃圾填埋场气体处理 (18) 5.6 覆土备料场地 (21) 5.7地磅站布置 (21) 5.8 道路设计 (21) 六.封场技术方案 (21)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讲解学习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 0711044023 杨凌家乐园垃圾收运路线初步设计

【摘要】本设计以杨凌家乐园小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杨凌家乐园小区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 基础上,对小区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 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 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 1.1设计目的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 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本设计根据家乐园小区 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小区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 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1.2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 1.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 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 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 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 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 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其中中转可能是一次,也可以有多次。因此从有无中转环节来区别,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无中转收运模式和有中转收运模式。区别垃圾收运模式还必须从的收集方式上加以区别,目前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 a.车辆流动收集(或称无站式收集) b.收集站收集 c.动力管道收集。 车辆流动收集是利用收集车辆(如后装垃圾车、侧装垃圾车等)对分散于各收集点的垃圾(桶装、袋装或散装)进行收集的一种方法,收集后的垃圾直接或经中转后运往垃圾处理厂(场)。 车辆流动收集方式较适用于人口密度低、车辆可方便进出的地区。这种方法在西欧使用很普遍,国内一些人口密度较低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周边地区也较适用这种方法,车辆流动收集方式的优点是其灵活性较大,垃圾的收集点可随时变更,但由于车辆必须到收集点进行收集作业,对收集点四周环境造成

固废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报告书

固废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1010741217 杨菁全一、绪论 (一)服务人口数、生活垃圾产量及特点 上海市奉贤区2012年人口共计112.99万人,根据上海市奉贤区人口调查历年人口调查情况,以6%的人口增长率递增,到2030年有322.51万人左右,按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89 kg/(人?d),且该值在15年内保持变化不大,则15年间奉贤区生活垃圾产量为1069.11 万吨。 服务面积人口采用下式计算: \A n=A o x(i + py 式中: A n――第n年的服务人口数,人 A。一一初始服务人口是,人(本区初始服务人口数A0为112.99万人) P ――机械增长率(根据上海奉贤市人口调查历年人口,本次设计中,增长率为6% ) n ------ 第n年,年 历年人口计算结果如下:

其中年的数据明显高于其他年份的原因: 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来了很多师生。 2外来人口占了总人口的48.7%,外来人口的增多导致总人口的增多。 预测人口增长率为6%,其原因: 1外来人口显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务工经商,工作调动,学习培训,随迁家属,婚姻 婚嫁等原因来此居住的人越来越多 2南桥新城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规划人口为75万,

预计南桥新城建成后将会有更多的入住奉贤。 3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师生人口数将会增加。 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单独二胎的新政策实行后,会有更多的新生儿,人口数量随之增加。 垃圾产生量采用下式计算: Wn= (An a)/1000 式中: Wn ――第n年的日产垃圾量,t/d a ------ 第n年的垃圾人均日产率,kg/(d ? p)

校园垃圾路线课程设计

安徽新华学院垃圾收集及路线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 院(系)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 姓名张顺 学号1042254139 起止日期 13-13周 指导教师罗月颖

目录 1. 前言 (1) 2. 材料收集 (1) 2.1基本概念 (1) 2.2学校概况 (1) 2.3路线最优化设计理论依据 (2) 2.4垃圾收运设计内容与步骤 (2) 2.4.1收运系统模式设计内容 (2) 2.4.2收运系统模式设计的一般步骤 (3) 2.4.3收集路线设计一般步骤 (3) 2.5设计衡量标准 (3) 3. 结果与讨论 (4) 3.1中转站信息、校园平面图及运行路线 (4) 3.2调查结果分析 (5) 3.2.1安徽新华学院校区人数统计 (5) 3.2.2垃圾点分布及清运现状 (5) 3.2.3垃圾日产生总量 (6) 3.2.4计算垃圾设置点容器数量 (6) 4. 垃圾收集布置、方案及路线设计 (6) 4.1校园内收集点的布置 (6) 4.2 各片区垃圾产量及所需垃圾筒个数 (7) 4.3垃圾桶布置方案 (8) 4.4垃圾车行运的情况 (9) 4.5垃圾车的清运路线 (9) 5. 结论 (9)

1. 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主要表现为:1.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统计结果表明,从1979年以来,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的8%~1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我国垃圾产量预计将达1.2~1.4亿吨;2.由于资金匮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有效处置率仅为13%,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5%左右;3.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处理,任意堆置城郊,侵占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空气、水体,许多城市形成了“垃圾围城”的污染局面,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本次设计是针对安徽新华学院整个校区校园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及清运,通过校园垃圾的日产生量,合理布置垃圾分布点及各个分布点垃圾桶数量,设计最便捷的垃圾清运路线,力求经济合理的收集每天的校园垃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 材料收集 2.1基本概念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固体废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工业废渣。一般来说,城市每人每天的垃圾产生量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设情况等有关。如国内的生活垃圾主要为厨房垃圾。有的城市垃圾中炉灰占70%,以厨余垃圾为主的有机物约占20%,其余为玻璃、塑料、废纸等。农业垃圾主要为粪便及植物秸杆类。工业废渣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燃料废渣、冶炼及化工过程废渣等。固体废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产生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 2.2学校概况 安徽新华学院一所是“文理工渗透、理工医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拥有文、史、哲、经、

某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场工艺设计

武汉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深圳市某生活垃圾处理填 埋场工艺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概述 (2) 1.1工程概况 (3) 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3) 1.2.1编制原则 (3) 1.2.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3) 1.3 设计依据 (4) 二、基础资料 (3) 2.1 城市概况 (3) 2.1.1地理位置 (3) 2.1.2交通运输 (3) 2.2 自然条件 (3) 2.2.1 地质构成 (4) 2.2.2 气候条件 (4) 三、垃圾量及人口数量 (4) 四、场址概况 (4) 4.1填埋场类型 (4) 4.2填埋场等级划分与规模确定 (4) 五、总图布置 (5) 5.1 设计原则 (5) 5.2 场区布置方案及特点 (5) 六、卫生填埋库区工程 (6) 6.1 防渗工程 (6) 6.2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10) 6.3 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11) 6.4 填埋作业技术 (11) 6.5 防洪工程 (12) 6.6 封场工程 (12) 七、渗沥液处理工程 (14) 7.1 处理工艺 (14) 7.1.1 渗沥液处理方案比较 (15) 7.1.2 渗沥液处理设计水量及水质的确定 (15) 7.1.3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对比 (15) 7.1.4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及选择 (17) 八、环境保护与监测 (19) 8.1 设计依据 (19) 8.2 环境污染来源及污染物分析 (20) 28.3 环境监测 (20) 参考文献 (23)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深圳某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场址: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下坪谷地(深圳北部) 总用地:1100亩 总库容:1500万立方米 处理规模:平均1600吨/日 服务年限:14年 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1.2.1编制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贯彻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厂址和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并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使工程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本项目的编制原则是:1)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的同时,结合当地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对生活垃圾实行安全处置,使之真正达到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要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目标。 2)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态度,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确保各类设施互相协调,技术切实可行,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则是:技术成熟,工艺简洁,设备可靠,能适

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

目录设计说明书 1、绪论 1.1生活垃圾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3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况 2.1项目背景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2.3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书 3、填埋场的选址 3.1选址的考虑因素 3.2选址的程序 3.3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4.1填埋区基底工程 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4.3防渗材料 4.4防渗系统的构造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6.1填埋气的组成 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6.3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 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 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 7.终场覆盖 7.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8.封场后续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主要符号说明

1、绪论 1.1生活垃圾概述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焚烧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