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化学小魔术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28
魔术中的化学秘密:净水神功
魔术演示:魔术师拿出一个烧杯,将一小块泥土放入,然后对观众说:“我有一种特殊功夫,就是能让浑浊的水变清,大家请看。
”魔术师向烧杯里倒入清水,烧杯里的水马上变浑浊。
紧接着,魔术师又从衣袋里拿出一块大丝巾,用丝巾把杯子盖住。
然后魔术师把左手压在丝巾上,口中似乎念念有词。
几分钟之后,魔术师拿掉丝巾,观众发现杯子里浑浊的水,竟然变得清澈见底了。
↓
↓
↓
↓
魔术揭秘:这个魔术的秘密在于明矾(KAl(SO4)2)。
明矾是由硫酸钾和硫酸铝混合组成的复盐,具有净化水的功能,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
杯子里泥沙粒子均带负电荷,静电斥力使它们无法形成较大粒子沉淀下来。
明矾遇水发生化学变化,硫酸铝和水反应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氢氧化铝。
氢氧化铝是一种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它一碰上带负电的泥沙胶粒,彼此中和。
失去电荷的胶粒很快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沉入水底。
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魔术师在表演之前,准备少许明矾粉末,藏在右手心里,在用丝巾盖住烧杯的一瞬间,暗中将明矾粉末投放到烧杯里。
魔术师盖好杯
子,左手放在丝巾上,假装在“发功”,其实是等待明矾在水里发生反应,把水净化。
化学原理:★Al3+3+H2O=Al(OH)3(胶体)+3H+★
Fe3+也用于净水,原理是一样的:Fe3++3H2O=
Fe(OH)3(胶体)+3H+。
神奇的化学小魔术教案实验一大象牙膏【实验原理】用双氧水+碘化钾+发泡剂,碘化钾充当的是催化剂。
二氧化锰等物质也可以充当催化剂,效果相当,2H2O2==2H2O+O2,会发生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氧气,但不会有大的危险。
另外用碘化钾做试验时,不完全是催化剂作用,也参与了反应。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洗洁精,饱和碘化钾溶液,颜料【实验仪器】烧杯,锥形瓶,玻璃棒,滴管,药匙。
【实验步骤】1.向锥形瓶加入适量的双氧水和发泡剂(洗洁精作发泡剂)。
2.迅速向锥形瓶中倒入碘化钾饱和溶液,,过氧化氢在碘化钾的催化作用下剧烈分解,放出氧气,将发泡剂吹成大量泡沫,从容器口涌出,好像在挤一条很大的牙膏一样,所以这个实验叫“大象的牙膏”。
3.把带火星的木条神行泡沫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叶脉书签的制作【实验原理】1、叶片的构造叶片外表包围一层表皮细胞,它具有保护叶片的作用;表皮里面是叶肉组织;贯穿在叶肉组织间的是叶脉。
2、碱解法制作叶脉书签不少植物的叶、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而叶脉四周的叶肉在碱液中容易煮烂。
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
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染色剂将叶脉染色,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实验药品】20%--30%氢氧化钠溶液,颜料或品红,玉兰页,桂花页【实验仪器】软牙刷,镊子,200ml烧杯2个,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实验步骤】1)将叶片放在20%—30%的NaOH中煮20—30分钟进行腐蚀。
2)用清水清洗10—15分钟,(或用双氧水溶液浸漂8—12小时)3)用软牙刷在水中轻轻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刷时用力要轻柔,均匀,以免损伤叶脉。
4)用一张较硬的纸在水中将标本托住,展开,放入吸水纸中压平,然后放在标本纸内进行自然压干,吸干水分5)染色(品红,品绿,蓝色),干燥:将压干叶脉放入不同染色容器中,染色5—10分钟,再放入吸水纸中进行压干6)过塑:将染色压干的叶脉进行修整,放入大小合适的塑封膜进行塑封,作品完成。
化学小魔术:幼儿园中班小实验课堂教案【化学小魔术:幼儿园中班小实验课堂教案】在幼儿教育中,小实验课堂教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化学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通过简单而有趣的小实验,幼儿们可以在玩耍中学习,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幼儿园中班的小实验课堂教案,希望能够为幼儿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1. 漂浮的葡萄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准备一碗水和一些新鲜的葡萄。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水的性质,然后将葡萄放入水中,孩子们会惊讶地发现,葡萄会在水中漂浮。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葡萄会漂浮,从而引导他们去思考有关物体的密度和浮力的知识。
2. 颜色的变化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瓶子和一些食用色素。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的颜色,并将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滴在小瓶子中的水中。
孩子们会惊讶地发现,颜色会在水中慢慢蔓延开来,形成一幅美丽的色彩画面。
通过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颜料的溶解性和水的吸水性。
3. 消失的糖块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透明的玻璃杯、糖块和一些清水。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糖块的性质,并将其放入玻璃杯中。
倒入清水,孩子们会惊讶地发现,糖块会慢慢消失在水中。
通过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溶解和离子的相关知识。
在进行这些小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和讨论实验现象,帮助他们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分享自己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让孩子们感受到化学的神奇魅力。
通过小实验课堂教案,幼儿们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培养对化学科学的浓厚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几个适合幼儿园中班的小实验课堂教案,旨在帮助幼儿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化学科学教育。
通过简单而有趣的小实验,幼儿们不仅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希望幼儿教师和家长们能够重视幼儿化学教育,共同努力为幼儿们打开化学科学的神秘大门。
绝对是鲜为人知的化学魔术——你想知道吗?由科是古代医术的一种流派,即祝说病由,不需用针灸或药来治病,是巫术治疗法。
唐代太医署中设立咒禁科,到元明之际太医院设立十三科,祝由科是第十三科。
后来传说有祝由十三法,因在湖南辰州多有巫师使用此类方法,所以又名辰州法,其实多是简单的化学魔术。
1.喷烟入瓶用玻璃瓶盖和布方巾同时盖在瓶子上,表演者远离桌台,点燃一支香烟连吸几口,张口将烟向桌台上的玻璃瓶喷去,打开布方巾和瓶盖,瓶中即装满烟雾。
原理:玻璃瓶中预先放约5~10毫升浓盐酸,瓶盖内预先放入5~10毫升浓氨水,揭盖时将两者混合形成氯化铵烟雾。
2.瓶液变色在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水、氢氧化钠及葡萄糖,再加入亚甲基蓝水溶液。
此时溶液呈蓝色。
摇匀后塞住瓶口,溶液逐渐转为无色。
但是,打开瓶塞摇动瓶子,溶液又很快变蓝,再放置又转为无色,蓝色的深度取决于摇动的时间和猛烈程度。
原理:亚甲蓝在葡萄糖作用下还原成无色物,而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恢复其蓝色。
在此过程中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亚甲蓝则作为氧化还原指示剂和氧的输送者。
3.各色“饮料”取8个高脚玻璃酒杯,分别加入半杯5%硫氰化钾、苯酚、乙酸钠、亚铁氰化钾、硝酸银、硫酸钠、碘化钾、碘化钾淀粉液,另在一茶壶中盛10%三氯化铁溶液,给每只高脚酒杯注入壶中溶液,边加边搅拌,分别得到类似玫瑰酒、可口可乐等不同色液。
原理:酒杯中的各种溶液与铁盐生成不同色泽的配合物或沉淀:硫氰化铁(红)、酚铁配合物(紫)、乙酸铁(褐)、硫化铁(黄)、亚铁氰化铁(蓝)、碘(棕)、碘一淀粉(深蓝)、氯化银(乳白色沉淀)。
4.白纸显字先将硫氰酸钾(KCNS)、黄血盐(亚铁氰化钾)、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单宁酸四种药品分别用温水溶解,然后根据需要的颜色,用毛笔分别蘸着药液在白纸上写字或画画(每换蘸一次药液都要把毛笔洗净),晾干后白纸上仍然什么也看不见;再将三氯化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后装入DDT喷雾器里。
把三氯化铁水溶液喷到事先绘有药剂的纸上,就会立即出现原来写好的字或画了,颜色分别为:硫氰酸钾,呈红色;黄血盐,呈绿色;水杨酸,呈紫色;单宁酸,呈黑色。
化学魔术集锦茶水—墨水—茶水星期天,晓明同学和爸爸在市工人文化宫看了一场魔术表演,其中有一个节目是: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
台上的魔术师手里端着不满一杯棕黄色的茶水,只见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此时,茶水立刻变成了蓝色的墨水。
接着,这位魔术师又将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果然,刚刚变成的蓝墨水又变成了原来的茶水了。
多么奇妙的表演呀!晓明同学赞不绝口。
但是他怎么也弄不清楚是怎样变来变去的,请读者帮助他把变的道理搞清楚。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
原来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绿矾(化学名称叫硫酸亚铁)粉未,另一端蘸上草酸晶体粉未。
因为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
草酸具有还原性,将三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两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
这种现象在人们生活中也是经常遇到的,当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时,常常看到水果刀口处出现蓝色,有人以为是刀子不洁净所造成的。
其实,这种情况同上述茶水变墨水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铁和水果上的单宁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密写信〔实验原理〕在白纸上用无色试液写字,晾干后看不到字迹,再用能与这种无色试液作用显示一定颜色的试剂来处理,就能显示出所写的字迹。
例如: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淀粉遇碘变蓝紫色等。
〔实验操作〕①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一封信,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熏,立即显示出红字迹。
放在通风处,稍等一会又变成无色。
可以反复若干次。
②用稀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后无字迹,用碘水(碘和碘化钾的水溶液)涂抹,显出蓝色字迹,放在火焰上方烘,蓝色又褪去,也可以反复若干次。
滴水点火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神奇的魔术化学变色实验魔术和化学实验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当它们相结合时,将会带来令人惊叹的效果。
一种特别受欢迎的魔术化学实验是变色实验,通过巧妙的化学反应,在观众眼前呈现出不同颜色的液体,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本文将介绍几种神奇的魔术化学变色实验,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硼酸指示剂硼酸指示剂实验是最简单且最容易进行的魔术化学变色实验之一。
实验材料包括硼酸、酚酞指示剂和盐酸。
首先,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一些硼酸溶液。
接下来,将几滴酚酞指示剂滴入硼酸溶液中,你会看到溶液变成了红色。
这是因为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条件下呈现出红色。
此时,你可以把一些盐酸加入硼酸溶液中。
当盐酸与硼酸反应时,酸性会降低,从而导致指示剂变色。
你会看到溶液从红色变成无色或者浅粉色。
这种变色效应令人叹为观止。
甘油和高锰酸钾甘油和高锰酸钾实验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魔术化学变色实验。
实验材料包括甘油、高锰酸钾和稀硫酸。
首先,将一些甘油倒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
接下来,用稀硫酸将高锰酸钾溶解。
然后,将溶解好的高锰酸钾慢慢地加入甘油中。
当高锰酸钾溶液与甘油反应时,会产生紫色的气体。
这时,你会看到甘油的颜色变暗,并逐渐变成棕色。
这种变色效应令人大吃一惊,仿佛甘油变成了一种神奇的魔法物质。
漂白液和碘液漂白液和碘液实验是另一种令人赞叹的魔术化学变色实验。
实验材料包括漂白液、碘液和淀粉溶液。
首先,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一些淀粉溶液。
然后,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些漂白液,你会看到溶液变成了无色。
接下来,用碘液滴入淀粉溶液中。
碘液和淀粉反应会产生一种蓝黑的化合物。
实验时,你会看到溶液由无色转变为蓝黑色,并且变色速度非常快,就像魔术一样。
这种变色实验常被用于魔术表演中,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惊奇和好奇心。
它揭示了漂白液和碘液之间的化学反应,以及淀粉与碘之间的特殊相互作用。
结语神奇的魔术化学变色实验将魔术和化学完美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令人惊叹的效果。
通过巧妙地选择化学试剂和调整反应条件,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令人惊奇的变色效果。
三则化学趣味小魔术1、手指点火用品:研钵、小木板。
蜡烛、氯酸钾、硫。
原理:蜡烛的余烬使硫燃烧。
硫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因而硫燃烧得更旺,余烬便着火了。
操作:取1克氯酸钾和0.5克硫,分别放在研钵里研成很细的粉末,然后把它们混和均匀。
或者用十根火柴,把头药刮下研细也行。
在小木板上固定好一支蜡烛,并将它点燃。
事先用手指头蘸些混和好的药粉。
表演时,将烛火吹灭,趁着尚有余烬,把蘸有药粉的手指头,轻轻地向烛芯碰一下,蜡烛便可复燃。
可以再吹灭,再点燃。
注意事项:蜡烛的烛芯长约1.5厘米。
这样在吹熄后才有余烬。
如果用研细的火柴头药,只能在手指头上粘上薄薄的一层。
多了,手指上的头药也会着火,可能灼伤手指。
2、钢丝点火用品:钢丝、瓶盖、蜡烛、硫粉。
原理:利用铁丝上硫燃烧时火焰很淡,白天在远处看不出来,好象真的是钢丝把蜡烛点着的。
操作:事先把自行车钢丝一端锤扁成凹槽,在槽里放一些硫粉,加热熔化着火,备用。
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桌上。
这时用瓶盖将烛焰盖灭,再用钢丝接触烛芯上升的白烟,烛火便复燃。
可再盖灭,再点燃。
这样一亮一灭,令人暗暗叫奇。
3、玻棒点火用品:玻棒、玻璃片、酒精灯。
98%浓硫酸、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棕色油状液体七氧化二锰。
它一碰到酒精立即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酒精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KMnO4+H2SO4=K2SO4+Mn2O7+H2O2Mn2O7=4MnO2+3O2↑C2H5OH+3O2→2CO2+3H2O操作: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玻璃片上并堆成小堆。
将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一些高锰酸钾粉末。
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即燃烧起来,一次可点燃四、五盏酒精灯。
注意事项:七氧化二锰很不稳定,在0℃时就可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
因此玻棒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后,要立即点燃酒精灯。
否则时间一长,七氧化二锰分解完,就点不着酒精灯了。
三则化学趣味小魔术1、手指点火用品:研钵、小木板。
蜡烛、氯酸钾、硫。
原理:蜡烛的余烬使硫熄灭。
硫熄灭时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发生氧气,因此硫熄灭得更旺,余烬便着火了。
操作:取1克氯酸钾和0.5克硫,区分放在研钵里研成很细的粉末,然后把它们混战争均。
或许用十根火柴,把头药刮下研细也行。
在小木板上固定好一支蜡烛,并将它扑灭。
事前用手指头蘸些混和好的药粉。
扮演时,将烛火吹灭,趁着尚缺乏烬,把蘸有药粉的手指头,悄然地向烛芯碰一下,蜡烛便可复燃。
可以再吹灭,再扑灭。
本卷须知:蜡烛的烛芯长约1.5厘米。
这样在吹熄后才缺乏烬。
假设用研细的火柴头药,只能在手指头上粘上薄薄的一层。
多了,手指上的头药也会着火,能够灼伤手指。
2、钢丝点火用品:钢丝、瓶盖、蜡烛、硫粉。
原理:应用铁丝上硫熄灭时火焰很淡,白昼在远处看不出来,好象真的是钢丝把蜡烛点着的。
操作:事前把自行车钢丝一端锤扁成凹槽,在槽里放一些硫粉,加热熔化着火,备用。
将一支蜡烛扑灭后放在桌上。
这时用瓶盖将烛焰盖灭,再用钢丝接触烛芯上升的白烟,烛火便复燃。
可再盖灭,再扑灭。
这样一亮一灭,令人暗暗叫奇。
3、玻棒点火用品:玻棒、玻璃片、酒精灯。
98%浓硫酸、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响发生氧化才干极强的棕色油状液体七氧化二锰。
它一碰到酒精立刻发作剧烈的氧化-恢复反响,放出的热量使酒精到达着火点而熄灭。
2KMnO4+H2SO4=K2SO4+Mn2O7+H2O2Mn2O7=4MnO2+3O2↑C2H5OH+3O2→2CO2+3H2O操作: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玻璃片上并堆成小堆。
将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一些高锰酸钾粉末。
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刻熄灭起来,一次可扑灭四、五盏酒精灯。
本卷须知:七氧化二锰很不动摇,在0℃时就可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
因此玻棒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后,要立刻扑灭酒精灯。
否那么时间一长,七氧化二锰分解完,就点不着酒精灯了。
化学⼩魔术“魔棒点灯”的表演过程是:⽤玻璃棒蘸取固体⾼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将混合物与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酒精即燃。
其原理是:固体⾼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成⾼锰酸(HMnO4)和硫酸钾,⾼锰酸⽴即分解⽣成⼀种棕⾊油状物——七氧化⼆锰和⽔,七氧化⼆锰遇酒精时,发⽣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酒精燃烧。
七氧化⼆锰还能爆炸,分解⽣成⼆氧化锰、氧⽓和臭氧。
氧⽓和臭氧的分⼦个数⽐为3︰1。
试写出⽣成⾼锰酸、七氧化⼆锰和它爆炸分解的化学⽅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MnO4+H2SO4(浓)===K2SO4+2HMnO4 2HMnO4===Mn2O7+H2O 3Mn2O7===6MnO2+ 3O2↑+O3↑
解析:根据题意,“魔棒点灯”的反应原理是:固体⾼锰酸钾与浓硫酸反应⽣成⾼锰酸(HMnO4)和硫酸钾,⾼锰酸随即分解⽣成七氧化⼆锰和⽔,七氧化⼆锰分解⽣成⼆氧化锰、氧⽓和臭氧。
氧⽓和臭氧的分⼦个数⽐为3︰1,即化学计量数之⽐为3︰1。
知道了反应物、⽣成物、反应条件,就能写出相应的化学⽅程式了。
【化学小魔术】火纸变棒棒糖
魔术演示
魔术师开始表演。
他手中拿着一个小纸卷,对观众说:“朋友们好!我手中是一个小纸卷,此时它看上去很平常,其貌不扬,不过几分钟之后,大家就会看到不寻常的景象,我下面开始表演。
”魔术师一手拿着小纸卷,另一只手打着打火机,他将火苗迅速凑近小纸卷,突然,“呼!”的一声,小纸卷立刻迸发出一道火光!顷刻之间,魔术师手中的小纸卷完全消失,他的手中竟然出现一个棒棒糖。
魔术揭秘
这个魔术的秘密就在于这个小纸卷。
这个小纸卷不是普通的纸张,而是火纸,火纸是一种用浓硫酸和浓硝酸以及宣纸制作的魔术道具,在魔术商店都可以买到。
火纸燃点非常低,遇火即燃。
点燃后火光大,燃烧速度快,烧完无灰烬,场面壮观,魔术师可以以此转移观众注意力,借机变出一些物品。
魔术师事先将一个棒棒糖剥去包装纸,藏在火纸里。
表演时点燃火纸,眨眼之间火纸烧光,魔术师的手中就剩下棒棒糖。
常见的化学小魔术1、点水成冰魔术演示:魔术师小心翼翼地将一个装满透明液体的塑料盒放在桌子上,然后对观众说:“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新奇的节目,希望朋友们能够喜欢!”然后魔术师伸出左后食指,在塑料盒透明液体的液面上轻轻一点,奇迹发生了:整个塑料盒里的液体,突然间变成了“冰”。
魔术揭秘:在表演之前,魔术师在烧杯里倒入大半杯乙酸钠,然后加满水,点燃酒精灯,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加热的同时用玻璃棒搅动,使乙酸钠充分溶解,然后再试探加入一些乙酸钠,直到不能再溶解为止,最后制作乙酸钠过饱和溶液。
将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倒入干净的塑料盒,将塑料盒放入冰箱中冷却。
待其完全冷却后,就可以拿出来表演了。
乙酸钠过饱和乙酸钠有个特性,在没有外力,比如震动、摩擦作用时,就没有晶体析出。
当它受到外力影响时,就会立刻出现晶体析出。
当魔术师用手指按压静止的乙酸钠过饱和溶液的液面时,塑料盒里立刻出现针状晶体,眨眼之间,塑料盒里的液体几乎全部凝结成“冰”,好像气温骤降,一下子降到零下若干摄氏度。
2、线灰悬针:魔术演示:魔术师拿出一段棉线,向观众展示之后,将一枚钢针系在棉线的一端。
魔术师对观众说:“朋友们好!我的手里拿着一根棉线,棉线的下端系着一根缝衣服的钢针,我用棉线提起钢针,没问题吧?当然没问题了,如果用火把棉线烧一下,过火之后的灰烬还能提起钢针吗?不敢确定吧,我说可以,并且我能做到!大家请看”魔术师一手用镊子夹起棉线,一手拿起打火机,打着火机。
魔术师从下面点燃棉线,火舌迅速上蹿,转眼之间,原本好端端的棉线已经化为灰烬。
令人惊奇的是,剩余的线灰并没有散落,而是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形状悬垂着,令人惊奇的是,剩余的线灰并没有散落,而是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形状悬垂着,令人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那枚钢针依然牢固地悬垂在线灰的下端。
魔术揭秘:这个魔术的秘密藏在这段棉线。
在表演魔术之前,魔术师将大约100克食盐倒入烧杯,加入清水,再用玻璃棒搅拌,使烧杯里的食盐充分溶化,制成高浓度盐水。
接下来,魔术师拿来一段20厘米长的纯棉线,将其浸泡到盐水里。
大约浸泡十几分钟之后,用镊子将棉线捞出来,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再将晾干的棉线重新浸泡到盐水里,如此反复浸泡10次,这时的棉线已经吸饱了盐分,在棉线的外面形成一层结实的盐壳。
魔术师用火点燃棉线之后,被盐壳包裹的棉线化为灰烬,盐壳是不会燃烧的,所以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形状,并且使钢针依旧悬垂,这就是线灰悬针的秘密。
3、可乐消失:魔术演示:魔术师开始表演节目。
他拿出一个一次性纸杯,让观众看看纸杯的里外面,表明纸杯没问题。
接下来,又拿出来一听可乐,当着观众的面打开可口可乐,然后将可乐徐徐倒入纸杯。
魔术师放下可乐,将纸杯杯口向下倾斜,甚至完全朝向地面,可乐没有流出来。
杯子里的可乐哪里去了呢?观众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魔术师当着观众的面,将纸杯捏瘪,丢到垃圾箱里。
魔术揭秘:这个魔术的秘密隐藏在那个一次性纸杯里。
在表演之前,魔术师将少许凝固粉倒入纸杯。
凝固粉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无毒的水溶性直链高分子聚合物。
凝固粉具有瞬间吸水的特性,能够使液体在很短的时间内“凝固”。
因为凝固粉较少,并且呈现白色,和纸杯杯底颜色比较接近,因此在向观众交代纸杯的时候,观众不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纸杯里的凝固粉吸收可乐之后,将可乐凝固在杯底,如果不用力震动,即使杯口向下倾斜,甚至朝向地面,也不会掉出来。
4、奇幻魔壶:魔术演示:魔术师在桌上放四只玻璃杯,表演开始,魔术师拿出一把茶壶,对观众说:“这是一把很普通的茶壶,神奇,往往出自平常,这把平常的茶壶,将为朋友们带来无比神奇的感受。
”然后魔术师取少许茶叶放入壶中,再把热水瓶中的热水倒入壶中,等了几分钟之后,倒一杯茶在A杯,魔术师端起A杯先喝一口,还请前排观众喝一口。
接着,魔术师倒茶入B杯,杯中的茶水变成了一杯黑墨水,魔术师又倒茶入C杯,仍是一杯清茶。
而后把A、B、C三杯全倒入茶壶中,魔术师将茶壶的水重新倒入A杯,发现是一杯墨水。
魔术师接着向B杯倒茶,B杯是一杯清茶,倒入C杯,是一杯墨水。
魔术师再倒茶入D杯,又变为清茶。
A、B、C、D四杯水两种颜色,魔术师又分别将四杯全倒回壶中,魔术师再将茶壶里的水倒入A、B、C、D四杯,四杯全是清茶。
魔术揭秘:这个魔术的秘密是:茶叶内含有鞣酸,鞣酸与硫酸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亚铁,然后鞣酸亚铁迅速在空气中被氧化为不溶于水的墨水色物质鞣酸铁,将草酸加入已经形成鞣酸铁的茶水中,草酸把鞣酸铁再还原为鞣酸亚铁,墨水色消失。
魔术师在表演开始拿出四个杯子,A为空杯,B杯中放少许硫酸铁白色粉末,C为空杯,D杯中放少许草酸粉末,还有少许草酸粉末放在靠近B杯处的桌面上。
在魔术师把A、B、C三杯全倒入茶壶中,然后将茶壶的水重新倒入A杯,发现是一杯墨水。
这时魔术师故意和观众说话,以分散观众注意力,在讲话时把右手食指很自然地擦桌上的草酸粉末。
草酸粉末沾在右手食指上,魔术师用右手端B杯,食指很自然地放在杯口内。
向B杯倒茶,茶淋在食指上使草酸淋入杯内,杯内是一杯清茶。
5、空杯生烟:魔术演示:魔术师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杯口用一小片玻璃盖住。
他把这个杯子放在桌面上之后,又拿出来一个形状大小和这个杯子相同的玻璃杯。
魔术师对观众说:“朋友们好!大家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如果我把这两个杯子放到一起,绝不是有两个杯子这么简单,会有奇迹发生,请看!”魔术师快速把第二个杯子倒扣在第一个杯子上面,然后魔术师抽掉两个杯口之间的玻璃片,两个杯子里顿时浓烟滚滚。
“大家看到了吧,两个杯子相加,结果是产生浓烟!”魔术师洋洋得意地说。
魔术揭秘:这个魔术的秘密就在这两个玻璃杯里。
在表演之前,魔术师将少许浓氨水滴入其中一个杯子里,然后用玻璃片盖住杯口,防止氨水挥发。
然后,魔术师在另一个玻璃杯里滴入少许浓盐酸,转动杯子,使盐酸均匀分布在杯壁上。
魔术师将滴入盐酸的杯子倒扣在滴水氨水的杯子上面,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
抽掉玻璃片之后,二者在空气中接触,立即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
6、桃花盛开:魔术演示:魔术师拿出一个插在萝卜上的挂满湿纸花的小树枝立在桌子上,然后快速用一个透明的广口大玻璃瓶将纸花扣住。
倒扣的大玻璃瓶里马上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小树枝上的白纸花逐渐变成粉红色,而且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鲜艳,最后变成妖艳欲滴的粉红花朵,宛如朵朵桃花盛开。
魔术揭秘:在表演之前,魔术师将少许酚酞用清水勾兑成酚酞溶液,然后装到小喷壶里备用。
接下来,魔术师将卫生纸撕成小片,折叠成小纸花,用细线捆扎在小树枝上。
再把小树枝固定在白萝卜上,用装有酚酞溶液的小喷壶向纸花上喷水,直到小纸花全部浸湿。
接下来,用玻璃棒在白萝卜上面扎几个小坑,滴入几滴浓氨水,之后尽快用大玻璃瓶严密地倒扣起来。
酚酞是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牪,在碱性溶液中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一种显红色的结构。
瓶中挥发出来的氨气,遇到酚酞溶液中的水,变成一水合氨,呈碱性,与水作用生成氨水,具有碱性,使酚酞变红色。
在密闭的玻璃瓶里,浓氨水挥发,使浸透酚酞溶液的白纸花变成娇艳的“桃花”!7、可乐燃烧魔术演示:魔术师走上台,拿出一听可乐,对观众说:“朋友们好!这是一听可乐,很多人都喜欢喝可口可乐这种饮料,这种饮料是不会燃烧的,是这样吧?如果我把它点燃呢?什么?不可能?我说可以让可乐燃烧,你不相信?还是眼见为实,敬请期待!”接着,魔术师拉开可乐铁罐上的拉环,拿起打火机,准备点火。
魔术师打着打火机,将火苗凑近开口,“呼!”的一声,一股火焰从铁罐里喷出来!魔术师拿过一个一次性纸杯:当众将罐里剩余的可乐倒出来。
“哎呀,刚才一下子烧掉那么多可乐,只剩下这么多了,真有点可惜!”魔术师有些惋惜地说。
魔术揭秘: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可乐罐里。
在表演之前,魔术师用丝线将火药棉捆扎成一小团。
火药棉在化学上叫做硝化纤维,是用普通的脱脂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了硝化反应,反应后生成硝化纤维,即成了火药棉,这种火药棉燃点很低,遇火即燃,发出耀眼的火光。
魔术师将可乐罐开启,将其中的一部分可乐倒出来,大约1/3到一半左右就可以了,这样做是为了给火药棉腾出空间,以免火药棉沾湿。
临表演之前,将火药棉球用丝线在拉环上系好,将火药棉塞进罐里,然后把开口重新压好,把丝线藏到拉环铁片下面,消除开启过的痕迹。
8、金创神药魔术演示:魔术师对观众说:“我有一种金创神药,外伤出血敷上立竿见影,不但止血止痛,而且会让皮肤完好如初,好像朋友们有些不相信,那好,我今天现场做实验,哪位朋友敢来试一试?没有,好吧,只好用我自己来做试验了。
”魔术师拿出医用碘酊和棉签,用棉签蘸碘酊在左臂上擦几下,一边擦一边说:“一定要注意消毒,否则伤口会感染的。
”接着,魔术师又拿出一把小刀,对观众展示一下,说:“这把刀很锋利的,不过使用之前也要消好毒”于是魔术师将小刀浸入烧杯里的水中,简单清洗一下。
清洗完之后,魔术师用右手执刀,用力向左臂切去,魔术师的表情很痛苦。
魔术师拿开小刀,他的左臂伤口流出鲜血。
这时,魔术师的表情很痛苦。
魔术师拿开小刀,他的左臂伤口流出鲜血。
这时,魔术师用右手急忙将一些白色的药粉敷在伤口上,然后用右手急忙将一些白色的药粉敷在伤口上,然后用右手指压住。
两分钟之后,魔术师拿开右手,左臂上的伤口已经不见了,皮肤完好如初!看着魔术师的左臂,观众目瞪口呆。
魔术揭秘:在表演节目之前,魔术师用碱面和清水勾兑成碱水备用。
然后准备少许中药大黄,放入坩埚,加入清水,让水没过大黄。
浸泡十几分钟之后,点燃酒精灯,将坩埚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等到坩埚里剩下少许浓药汁的时候,熄灭酒精灯。
找一个干净的碘酊空瓶,把大黄汁装进去,拧好瓶盖。
表演的时候,对观众说瓶子里装的是碘酊,可以用它来消毒。
魔术师在表演时假装清洗一下小刀,其实是让小刀浸入碱水里。
把大黄熬汁擦在皮肤上,用在碱水浸过的刀切皮肤,刀刃和皮肤接触,就会在皮肤上出现殷红的液体,就像是伤口在流血,这是民间江湖艺人的不传之秘,其实是大黄药汁和碱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色液体。
至于节目中用的白色药粉,其实是感冒胶囊里面的药粉,没有任何秘密。
魔术师假装用力切左臂以及表现出痛苦的神情,都是假装的,是在迷惑观众。
9、清水变色魔术演示:魔术师面对观众,拿出一瓶矿泉水,让观众看清楚,他的手里的确是一瓶清水。
接下来,魔术师左手握住水瓶,右手拿过来一块大丝巾,将左手和水瓶盖住。
然后,魔术师对观众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时会发生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只要我们心灵纯洁,许下美好的愿望,努力去争取,美好的愿望就会实现。
现在请大家在心里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只有自己知道,不要说出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想象最美好的清晨的景色,让我们的心愿随着初升的太阳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