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县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广厚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
- 格式:docx
- 大小:58.98 KB
- 文档页数:19
大型节水增效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综述1.1 项目背景**++是以农业为主白.勺团场,属**--灌区,土地面积140.88万亩,现有耕种面积11.25万亩,其中中低产田7.43万亩,占66%,另有因缺水而弃耕面积3万亩,随着社会经济白.勺发展,水资源白.勺短缺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白.勺瓶颈,++团党委充分认识到节水白.勺重要性,利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白.勺有利时机和中央财政白.勺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发动群众,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改善生态环境,改造中低产田,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为了更好、更快白.勺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扩大高新节水灌溉技术覆盖面,++2004年决定建设3712.6亩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并委托**勘测设计院编写《**++2004年3712.5亩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项目建设白.勺目标和任务示范项目白.勺建成,必将大大增强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白.勺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白.勺热情,带动一大批节水灌溉项目,为植林种草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提供水源保障,为生态环境治理奠定先进白.勺设施基础。
经过全场干部群众白.勺共同努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白.勺迷人风光将在项目区得以重现,这有效促进了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环境白.勺良性循环,对改善和保护地区白.勺生态环境将起到非常重要白.勺作用。
项目区将成为发展生态农业,推广节水灌溉白.勺标杆。
周边干部群众通过学习和现场考察示范项目,在增强感性认识白.勺同时,深深地触及了传统农业,粗放农业白.勺思想意识,学到了好白.勺经验和好白.勺做法,又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
宣传部门抓好宣传,大造声势,并利用板报、画廊、有线电视台、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节水灌溉白.勺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发展节水生态农业前景分析等形势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观念意识明显增强,为上节水灌溉项目,发展节水生态农业奠定思想基础。
高效示范节水项目白.勺建成,可以使灌水均匀度达85%,田间水有效利用率达95%,节约耕地5%,每个农工白.勺管理定额有现在白.勺30亩提高到80亩,皮棉产量从现在白.勺80公斤/亩提高到110公斤/亩,净灌溉定额由现在白.勺376方/亩,减少到200方/亩,水分生产率由0.213公斤/方提高到0.55公斤/方,每年节约水量65.34万方,收复弃耕地1738亩。
大中型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部分: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大中型灌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项目背景:灌区是指在农田灌溉系统中,由主干河道、支渠、渠道和农田田间灌溉系统组成的一种农田灌溉设施。
大中型灌区是指规模较大、面积较广的灌区,通常用于大面积农田的灌溉。
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评估大中型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项目目的:通过开展可行性研究,明确大中型灌区建设对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的作用,同时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范围: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主要围绕大中型灌区建设项目的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第二部分:市场需求分析一、农田灌溉需求:我国农业生产中,灌溉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水平和灌溉利用率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灌溉设施不完善、灌溉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大中型灌区建设的投入,改善灌溉条件。
二、市场需求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大中型灌区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加。
尤其是在干旱缺水地区,农田灌溉设施的完善和提高灌溉利用率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大中型灌区建设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
第三部分:技术可行性分析一、现有技术水平:我国在农田灌溉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存在着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大中型灌区建设所涉及的技术包括水源调配技术、管道输水技术、灌溉管理技术等,这些技术已经在部分地区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二、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大中型灌区建设中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水资源管理、土壤水分监测、农田灌溉调度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引进新技术、加强科研创新、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技术水平。
三、技术可行性结论:综合考虑我国的技术水平、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大中型灌区建设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应用,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
水土保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为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本水土保持项目。
本项目所在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加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肥力下降,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减少水土流失量,使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X%以上。
2、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生产力,使农作物产量提高X%以上。
3、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项目建设内容1、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在坡度较缓的山坡地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鱼鳞坑:在陡坡地开挖鱼鳞坑,蓄水保土,种植树木。
谷坊:在沟道中修建谷坊,拦截泥沙,稳定沟道。
淤地坝:在沟道下游修建淤地坝,拦蓄泥沙,形成坝地。
2、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在项目区的荒山、荒坡、荒沟等地种植树木,增加植被覆盖率。
种草:在坡耕地、果园等地种植牧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
封禁治理:对生态脆弱区实行封禁治理,禁止人为破坏,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3、农业措施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耐旱、耐瘠薄的农作物品种,减少水土流失。
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深耕深松: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X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1 年: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审批工作,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 2 年:全面开展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的建设工作,完成工程措施的X%、生物措施的X%和农业措施的X%。
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灌区是**大型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98.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以自流灌溉为主。
**灌区位于**东部的**,西北隔灌河与鲇鱼山灌区毗邻,东到**境与安徽省为界,南以长江河为界与安徽省相望,灌区辖**、商城县和安徽省金寨县的25个乡镇,总人口98.5万人,耕地155.4万亩(其中**23个乡镇,90.45万人,耕地151.95万亩)。
灌区始建于1958年,1970年全部建成,现有黎集渠首枢纽1处,总干渠1条,干渠及分干渠6条,长243km;支渠31条,长225.3km;斗农渠近700条,总长1152.5km,干支渠输水工程布局合理,在历年抗旱中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灌区开始灌溉三十多年来,累计引用水总量64.18亿m3,累计灌溉面积达1648万亩次,增产粮食60亿kg,效益十分显著,同时灌区工程的兴建也解决了沿渠丘岗区的人畜饮水问题。
**灌区属于**水利局统管,下设专业管理单位有“**灌区黎集管理处”,“**灌区南干水管所”,分23个管理段,编制人员385人。
由于建设期处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受当时主客观因素制约,工程标准低,质量差,遗留尾工多,加之后期缺乏正常的维护资金,干支渠坍滑、渗漏严重,建筑物老化失修,渠道输水能力逐年下降;工程配套差,尤其是斗渠以下更是缺乏配套设施,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管理设施陈旧,管理方式落后,影响了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
灌区工程经过四十多年的运用,对抗御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稳产增收起到了很大作用。
灌区渠系布局合理,但灌区建设正值“大跃进”和“文革”期间,工程建设急于求成,资金短缺,“三材”紧张,特别是工程施工采用人海战术,工程技术人员少,质量难以控制,加之工程运行时间长,又缺少必要的维修资金,工程老化失修,致使目前灌区工程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渗漏;2)坍塌滑坡;3)淤积;4)建筑物裂缝、沉陷、漏水、老化、损坏严重;5)管理设施陈旧、破损,通讯设备缺乏,部分管理房屋破旧失修,漏水、沉降严重。
灌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目录1.前言2.研究背景3.研究目的4.研究范围5.研究方法6.现状分析7.问题概述8.可行性分析9.风险评估10.建议与实施11.结语第一部分: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灌溉水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率和可持续性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解决灌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报告对灌区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第二部分:研究背景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基础,是农业、工业和生活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污染和过度开发等因素,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而灌区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手段,如何高效利用、科学管理灌区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灌区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寻找问题所在,提出相关建议与解决方案,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促进灌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改善与提高。
第四部分: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国某灌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对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资源利用效率、灌溉设施完善情况等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第五部分: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灌区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部分:现状分析经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发现我国某灌区存在水资源紧缺、灌溉设施老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灌区水资源供给不足、利用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安全。
第七部分:问题概述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报告总结出灌区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灌溉设施老化、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灌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发展。
第八部分:可行性分析针对灌区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和解决方案:加强灌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推进灌溉设施的改造与完善、提高管理人员水平与技术水平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一:“十三五”重点项目-水库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三五”重点项目-水库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目录1、项目提要2、项目(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5、项目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6、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7、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8、项目费用(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10、项目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11、建后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12、项目申报设计(可行性研究)结论表格图纸(说明:项目申报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篇幅应适当,全部文字、表格、图纸应装订成一册)1 项目提要1.1 项目背景及依据简要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方面的依据。
1.2 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的气候、人口、土地、农业、经济、财政、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以及项目区(灌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年代、现状及完好率等。
1.3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 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1.5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6 费用(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7 主要效益及经济评价1.8 建设管理、建后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2 项目(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2.1 自然状况介绍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降水、水资源和主要自然灾害等情况。
2.2 经济社会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的人口、土地、耕地、灌溉面积、中低产田、农业、经济、财政、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2.3 基础设施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交通、电力、通信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情况。
2.4 项目区(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状况说明项目区(灌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水源工程、骨干工程建设年代、现状及完好率等方面的情况。
简要说明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情况等。
如有必要,简要说明当地大型防洪、排涝等工程现状。
XX县以工代赈XX镇XX村委会XX大沟建设工程(二期) 可行性研究报告X X X X X X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建设地点 (1)1.3 项目建设周期 (1)1.4 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 (1)1.5 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1)1.6 项目效益情况 (2)1.6.1经济效益 (2)1.6.2社会效益 (2)1.7 工程特性表 (2)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3)2.1 项目乡概况 (3)2.2 项目区概况 (4)2.3 项目区整村推进重点村概况 (5)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3.1.1 项目背景 (6)3.1.2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7)3.1.3 项目区贫困状况 (9)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3.2.1 地质条件 (10)3.2.2 水文条件 (11)3.2.3 其它条件 (12)3.3 评价及结论 (12)第四章工程总体布局和工程规模 (13)4.1水资源及供需平衡分析 (13)4.1.1水资源概况 (13)4.1.2灌溉用水定额分析 (13)4.1.3水量平衡分析 (14)4.2项目建设内容及设计方案 (16)4.2.1工程规划的指导思想 (16)4.2.2项目建设的内容 (16)4.2.3项目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17)4.2.4生产路设计 (18)4.2.5渠道工程设计 (19)4.2.7主要工程量 (21)4.3施工组织设计 (21)4.3.1施工条件 (21)4.3.2主体工程施工 (22)4.3.3施工进度安排 (22)4.3.4施工监理与质量控制 (23)4.4.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依据 (23)4.4.2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24)4.4.3水土流失治理 (24)4.5环境影响评价 (24)4.5.1主要污染工序 (24)4.5.2环保对策、措施 (25)4.5.3环境影响评价 (26)第五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7)5.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27)5.1.1编制原则 (27)5.1.2编制依据 (27)5.1.3基础单价分析 (28)5.1.4费用标准 (28)5.2投资估算 (29)5.3资金筹措 (29)第六章劳务报酬管理 (30)6.1劳务报酬 (30)6.2劳务报酬支付方案 (30)第七章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30)7.1管理机构 (30)7.2管理办法 (31)7.2.2资金管理 (32)7.2.3运行管理 (33)7.2.4运行维护 (33)第八章效益分析 (34)8.1社会效益分析 (34)8.2生态效益分析 (34)8.3经济效益分析 (34)8.3.1费用计算 (35)8.3.2效益估算 (35)8.4综合评价 (37)第九章结论及建议 (37)9.1结论 (37)9.2建议 (38)附件: (38)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本项目名称:XX县以工代赈XX镇XX村委会XX大沟建设工程(二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玉林市龙云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8.08•【字号】桂发改农经〔2022〕836号•【施行日期】2022.08.08•【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玉林市龙云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来《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请求审批广西玉林市龙云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玉发改农经报〔2022〕1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玉林市龙云灌区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广西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2020~2022年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清单,属于国家级规划明确的水利项目。
新建龙云灌区工程可改善玉林市周边地区农业灌溉条件,为发展热带特色农业提供基础,可保障城乡生活及工业用水需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可退还被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用水,改善南流江水生态环境。
因此,新建玉林市龙云灌区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项目名称:玉林市龙云灌区工程。
三、建设地点:玉林市玉州区、福绵区、北流市、陆川县四、项目业主:广西玉林市龙云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五、项目代码:2020-450000-76-01-053196。
六、原则同意所报玉林市龙云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任务为:主要解决灌区农业灌溉、城乡生活及工业园区供水问题,并为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灌区工程建成后,可改善226万人的供水条件,其中,城镇人口184万人,农村人口42万人。
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4.0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21.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为8.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为24.2万亩。
工程范围涉及玉林市玉州区、福绵区、北流市、陆川县等 4 个县(区、市)。
龙云灌区共有龙门、蟠龙、云良、茂林、苏六、罗江等6 个灌片。
第一章 建设背景
第一节 项目区概况
一、 自然地理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东经 122°24' — 123° 37' 。北纬 46°13' — 47°40' 之间。东邻齐齐哈尔市,北接甘 南县及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 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布特哈旗以 成吉思汗边堡为界, 西和南分别以乌力根河、 绰尔河与内蒙古
自治区扎赉特旗为界, 东南隔嫩江与泰来县相望。 县境南北最
长 103.6 公里,东西最宽 89.6 公里,总面积 6175 平方公里。龙江县广厚项目区位于龙江县东南部平原区,东经
123° 15' — 123° 23' ,北纬 46° 57' — 47° 08' 之间,有耕地面积 14.6 万亩,其中旱田 9.4 万亩。
二、地形地貌 龙江县处于嫩江平原西部,大兴安岭东麓。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山、丘、岗、平、洼五种地貌有规律分布:山、丘主 要分布在县的西部, 海拔高度在 400 米左右。 最高点朝阳山其
海拔高度为 606.6 米。山地多为沙石土、土层薄、肥力低,抗 涝不抗旱, 水土流失严重。 丘陵多为厚黄沙石土, 山丘坡脚地
1 多为黑土或草甸子黑土。 岗地主要集中在县中部, 海拔高度在 200— 600 米。西部低山区、地面坡度 6°— 30°,面积占 25.4%,中部丘陵漫岗区, 地面坡度 2°— 9°,面积占 36.6%;东南部
平洼区地面坡度为 1°— 2°,面积占 38%。 广厚项目区位于我县东南平原区,海拔高度 140— 180 米, 适于节水灌溉。 三、水文气象 龙江县处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大兴安岭隆起区的东缘 与第二沉降区西缘的衔接地带 , 地质结构对县内地下水的赋存 与分布起着控制作用。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水理性质和水
力特征 , 主要有两大类 : 即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龙江县境内有一江十一河,即嫩江、雅鲁河、绰尔河、 济沁河、库堤河、麒麟河,罕达罕河、乌力根河、野马河、苇 莲河、库勒河和白山河。其中:嫩江、雅鲁河和绰尔河在全省 的十大江河之列。 河流总长 426 公里,可利用客水 22.58 亿立
米,现年用水总量 2.5 亿立米。 龙江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风力较大,多为西北 风,全年平均风速 3.6 米 / 秒 , 七级以上大风多年平均为 35 天, 其中有 21 天发生在 3— 5 月 ,60 年 8 月 23 日最大风速达 22 米 / 秒。降雨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即 480— 390 毫米,平均
2 446.4 毫米。全年有 325.3 毫米的降雨量集中在 6 月— 8 月份。
而干旱的 3 月— 5 月份只有 46.5 毫米,导致“十年九春旱” 。 该项目区位于龙江县东南部, 多年平均降雨量 420 毫米, 降雨分布不均, 多集中在 6、7、8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76%。
年平均气温 3.7 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少雪, 历史最大冻深 2.8 米。春季干旱少雨,平均风速 3.6 米 / 秒, 最大风速 22 米 / 秒。夏季高温湿度大, 秋季短促降温急剧来霜 早。无霜期 130 天,日照 2800 小时,有效积温 2700 度,年蒸 发量 1652.1 毫米。由于春季风大少雨(降雨量只有全年 10%
左右)蒸发量大,春旱严重, “十年九春旱”是该地区自然气 候特点。 四、土壤 全县因受地形和水域影响, 土壤分石质土、 暗棕土、 栗钙 土、黑钙土、草甸土、砂土、泛滥土、水稻土、碱土、盐土和 沼泽土 11 个土类, 31 个土属, 63 个土种,主要土类为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和暗棕土。土壤垂直分布,西部半山区海拔
270 米以上为石灰质土和暗棕土,沟谷为沟谷草甸土;中部丘陵区,海拔 200—270 米为栗钙土和钙土;东南部平原区为河漫滩草甸土泛滥土和黑钙土, 土壤类别: 以黑钙土和砂壤土为主,层次过渡分明,沉积层以下为河流石,砾砂其剖面特征:
3 腐殖质层:(A)0—30 厘米,灰棕色,粒状结构,轻壤质 地,润、中等石灰质,层次明显过度。 过渡层:( AB)30—50 厘米,灰黄色,核块状结构,重粘 质地,有甲菌丝体。 母质层( C) 90— 150 厘米,黄棕色,核块结构、紧实。 理化性质:有机质 1.82%,全氨 0.11%,全磷 0.09%,PH 值 7.1 ,物理粉粒 15.49%,物理砂粒 62.51%,质地为黑钙土,该土质持水率低,保水性弱,渗透系数大,易产生干旱。
土壤容重在 1.3g/cm 3 —1.5 g/cm3 之间,田间持水量在 18%— 26%之间。 五、水资源概况 1、地表水资源 龙江县河流虽较多,但最终由雅鲁河、绰尔河和库勒河 汇流入嫩江。 较大的河流是嫩江、 雅鲁河、绰尔河和罕达罕河。 通过水文计算,这一江十一河多年平均客水来量为 199.63 亿 立米。其中嫩江 157.5 亿立米; 雅鲁河 18.12 亿立米, 绰尔河 20.62 亿立米,罕达罕河 3.39 亿立米;多年平均农灌期可利 用量为 25.58 亿立米。县内地表径流多年平均总量为 3.56 亿 立米,农灌期可利用量为 2.01 亿立米。 2、 地下水资源
4 全县地下水资源静储量为 64.4 亿立米,补给量 4.66 亿 立米。其中:平原区占全县总面积的 38%,静储量为 63.87 亿 立米,补给量为 2.83 亿立米;低山区占全县面积的 25.4%, 静储量为 0.16 亿立米, 补给量为 0.73 亿立米; 丘陵区占全县 总面积的 36%,静储量为 0.42 亿立米,补给量为 1.1 亿立米。 该项目区位于半山区。地下水静储量为 0.4 亿立米,补
给量为 0.2 亿立米,该地质结构为松散岩孔隙水区,表层 0—
100 厘米为土层,其下为河流石,地下水埋深为 4—6 米,地 下水丰富,易开采。抽水实验表明:直径 8 寸, 15 米深的井, 单井出水量 25—30 吨/ 小时,静水位 4—6 米,动水位 2.5 米。
直径 1.0 米,深 15 米的水泥管井, 单井出水量达 100 吨 / 小时,静水位 4— 6 米,动水位 2.5 — 3.5 米,影响半径 200— 250 米。地下水质矿化度均小于 0.3 克 / 升,为低矿化淡水,水质符合农业用水要求。 3、 资源评价
( 1)地表水资源的评价:虽然多年平均客水来量 199.63 亿立米, 但因河流上无控制工程, 加之河流多为季节河流, 农业用水期较大的 4— 6 月河流正处于枯水期,沿河的水田灌溉
都无法保证, 旱田灌溉根本无水可引。 如在河道上修建水源工程投资要远远大于井水灌溉,所以开发价值不大。
5 ( 2)地下水资源评价:龙江县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补给 总量为 4.66 亿立米, 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2.83 亿立米, 已开采 1.772 亿立米,农灌期可利用量为 1.32 亿立米。该项目区位 于半山区,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补给量为 0.2 亿立米,占总量
7.5%,可开采量为 0.15 亿立米,已开采量为 0.1 亿立米,农 灌期可利用量为 0.09 亿立米。 六、水利工程现状 全县现有机电井 25000 眼。有喷灌井 4800 眼,喷灌设备 4800 套,(其中大型 23 套),喷灌面积 37 万亩,项目区有灌 溉井 58 眼。 七、社会经济现状 1、耕地、人口、劳力 龙江县有 14 个乡镇, 13 个农牧渔场, 158 个村, 1080 个自然屯, 全县总人口 5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7 万人,劳动 力 22.9 万人,有耕地面积 380 万亩。 广厚项目区有 4 个村 , 有耕地 14.6 万亩 , 其中旱田 9.4 万 亩,有人口 9800 人,其中农业人口 8300 人,有劳力 2516 人。 2、 农业机械 全县有大中型拖拉机 292 台,小型拖拉机 27000 台,农 用动力机械 8803 台。项目区有大中型拖拉机 4 台,小型拖拉
6 机 800 台,农机具 1020 台。 3、 农村经济 由于今年我县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全县农业 总收入 91481 万元,其中粮食产量 40 万吨,收入 50610 万元,其它收入 59871 万元。农村人均收入 1304 元。
项目区农业总收入 3500 万元,其中粮食总产 28000 吨,收入 4200 万元,其它收入 300 万元,农村人均收入 2100 元。
4、 农用电价 每千瓦小时 0.62 元。
第二节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抗御自然灾害的需要。龙江县位于黑龙江 省西部干旱区, 旱灾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粮食的丰欠与旱灾有直接关系, 风调雨顺, 粮食就丰收,旱灾小粮食减产就少, 旱灾重粮食减产就多, 甚至绝产。 发展
节水灌溉是彻底解决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出路和保障。 项目建成后:使广厚乡 7000 亩农田变成高产稳产田 , 不再受旱灾的影响。 2、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产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