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挑战
- 格式:pdf
- 大小:203.92 KB
- 文档页数:2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探析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逆反心理论文摘要:逆反心理在大学生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的引导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对说服信息作出的反向的态度反应,是个体心理抗拒信息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
一般认为,逆反心理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定式在特定教育情形下产生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1.主观原因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产生叛逆心理的主体因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双重人格:他们观察力敏锐,却认识片面,求知欲强而鉴别能力差,感情丰富而理智弱,民主意识强而组织纪律性差,知识面广但社会公德素养差,向真性强而可塑性大,有些甚至还不同程度地清高自负,放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表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由于知识的积累和与社会的广泛接触,掌握了较多的抽象概念、原理、法则和公式,并力图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生活实践中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解决各种新问题。
在此阶段,他们的思维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不会轻易接受现存的观点和泛泛的说教。
(2)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
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看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情都倾向于批判态度。
他们对事物的评价能力开始成熟,不再按照家长、老师、社会宜传的标准来看待事物。
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性,常常怀疑父母的话,固执地要用自己的感官和大脑得出自己的结论。
(3)好奇心的驱使。
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
有些老师、家长禁止大学生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对策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论的强行灌输,忽视对教育对象的心理把握;重视政策压力,忽视精神说服;注重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忽视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
因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激起了大学生的反感情绪,产生逆反心理。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分析,提出了应对的解决办法。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因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很消极,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因此,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背离教育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从而阻碍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种心理现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有以下特点:1.自我性大学生逆反心理其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
当今的大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社会阅历简单,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很强。
大学生逆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与人作对,而是为了表现自我、保护自我或突出自我。
2.情绪化大学生的情绪具有丰富性、波动性和冲动性,又极富想象性。
对社会基本观点比较冷漠,对他人和集体情绪对立、不信任人,对先进人物否定和曲解,对宣传报道产生怀疑、主观臆断,对领导、老师的善意批评教育反感和抗拒,等等。
如果教育者本身不能以身作则,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就会挫伤大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心理压力,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反向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偏要干,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越想占有它,越是禁止看的东西越想看个究竟。
如果大学生想要得到的东西不让他得到,想做的事情不让他做,有可能产生心理抵触情绪,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表示怀疑、反感和讨厌,行为上产生对立和不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社会上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人生观尚未稳定、信息渠道又很畅通的大学生影响是很大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策研究作者:赵杨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26期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逆反心理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为了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分析“逆反心理”的形成、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对策“逆反心理”是复杂的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量存在或者说是相当普遍地存在于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心理状态。
是主体接受某种客观刺激后没有按一般规律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而是产生了与一般应产生的心理反应相反的异常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思维、情感、意志、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都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任其自流,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认真研究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消除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1.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总会以一定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大致是:首先是外部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理解相关的信息,并将所接受到的信息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相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于是就产生了抵制,进而形成了逆反心理。
一是对教育价值的怀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要求是停留在原有的社会形态层面上的,与当今社会实际和改革开放格格不入,因而没必要遵从思想政治的教育。
二是对教育内容的反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太枯燥、太教条,因此想方设法地逃避思想政治教育,就高校的“两课”课堂上不少学生做自己的事情,不听讲,睡觉玩手机等等消极行为。
采取敷衍了事、消极对抗的态度。
三是对教育人员持对立态度,认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都思路僵化,教条主义严重,是“马列主义老太太”或“马列主义老头子”,要敬而远之。
逆反心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逆反心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常见的心理现象,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负面效应,学生表现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内容的不在乎、不信任和反感等态度和行为。
本文主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特点、表现、原因以及提出调试对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个人主体性愈来愈凸显,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逆反心理就是学生主体性增强所带来的挑战之一。
关键词: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一、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有学者给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做出了非常具体的定义,即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是个体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是受教育者在原有心理定势支配下,对不符合原有心理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信息所持的抗拒心理,或对内容相同、形式单调的信息过量传播所持的抵触、反抗的心理倾向。
学界比较公认的是,陈秉公指出在相应的状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教学的目的来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行动,或者把脱离正确轨道的思维以及行动做出修改端正,接受教育者出现的跟教育工作者意志相违背的立场以及行为,进而出现对教育工作者、教育的内容、教育途径、教育背景的抵触、抗拒、讨厌以及抵制,而且抗拒教学所规定的有关活动。
但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其实反应的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产生的一种和相背离的心理态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及教育情境等因素影响,产生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抵抗的一种反应态度”[1],进而因这种态度产生对教育者和教育目的相偏离甚至相背离的行为。
二、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反抗权威的年龄特征,厌烦说理式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理论知识储备有限,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大学生习惯电脑、手移动设备上的图画式、碎片式的阅读。
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论深度有所要求,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感觉到枯燥、乏味,因此对此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剖析与对策于滨1,(1.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基础社科部,杭州310018;)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高校少数学生仍存在着对政治理论课的厌学情绪,辅导员、班主任及高校政工干部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部分学生也存在着逆反心理,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其逆反心理,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逆反心理;大学生心理;原因;对策The Simplye Analyse of Antagonistic Psycholo g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YU Bin1(1.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28)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kes certain effect, but few students still detest studying the political course at present.Counsellor ,.When form master , political work cadre carr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to them,the university student have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So it is essential to take the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that effectual way dispels young students, so as to ensure the pertinence , initiative and substantial results of the moral work..Key words: Antagonistic psychology, Psychology of the college student,Reason,Measure近年来,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从中央到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