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二年级状物类文章阅读方法及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8.77 KB
- 文档页数:5
写景状物文章的阅读方法第一篇:写景状物文章的阅读方法写景状物文章的阅读方法-------北京智慧田教育一、写景的文章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一般有以下三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
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1、按空间顺序写。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
如参观的顺序、游览的顺序。
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如春、夏、秋、冬、早、中、晚,时间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
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三)、理解写景文的层次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一是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
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四)、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如何阅读状物类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和状植物文。
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阅读此类文章,我们要在结构上弄清它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
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
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
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
在阅读文章时,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
如《落花生》一文,作者通过描写花生的各种好处,并和苹果、石榴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最大的特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进而联系到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样,作者对花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在文章结构方面,此类文章通常采用按照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
如《高大的皂荚树》就是按照皂荚树一年四季四个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写的,写出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经常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总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体会作者借描写的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技巧状物类记叙文,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通过描摹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1、通读文章,了解“状物”的特征。
做题时,首先略读一遍,再读时要分清状什么物,它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植物还是动物。
它的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基本构造、优缺点、生活习性等,抓住一些关键词边阅读边做记号,力求对物体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只有心里有数,“胸中有丘壑”,方可做到答题不偏离方向。
2、细读文章,思考写作的顺序和方法。
明晰物的基本特征后,再细读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些特征的,有没有先后的顺序,具体描绘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比如修辞手法、象征的艺术手法、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画出你觉得写得最好的语句,反复品读,感悟其妙处,揣摩其感情,思考其作用。
3、深读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感情。
读懂文意后,要深入研读文章,联系写作的背景,想一想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表达何种感情。
作者为何不直接抒发心中的情感呢?借助于状物而间接抒情有何好处?文章的结尾有没有总结深刻的哲理和道理?你感受到何种启发和教育意义?作者在状物时,总会流露出某种思想感情,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可以联系现实,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触类旁通,准确领悟文章的要义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这些问题搞清楚后,我们做题就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就不会出现答题肤浅平淡、偏离得分点甚远的情况,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获得高分。
2小学语文状物类文章阅读方法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通过阅读,要明白作者所“状”之物是什么,作者选择这样的一种所“状”之物有什么用意,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一般说来,状物类记叙文的所“状”之物一般会在文章标题中交代清楚,而作者通过所“状”之物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会在文章的结尾彰显出来。
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技巧1、通读文章,了解〃状物〃的特征。
2、细读文章,思考写作的顺序和方法。
明晰物的基本特征后,再细读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些特征的,有没有先后的顺序,具体描绘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比方修辞手法、象征的艺术手法、比照衬托、细节描写等,画出你觉得写得最好的语句,重复品读,感悟其妙处,揣摩其感情,思考其作用。
3、深读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感情。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确定中心。
2、注意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线索。
状物类记叙文一般都有比较明晰的线索。
线索是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主线,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
它把文章的各个局部连接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线索明确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 全篇浑然一体。
状物类文章经常以“事物〃或〃作者对事物的感情异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在状物类记叙文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所状之物的感情异化作为线索,可以先写讨厌这种事物,然后通过接触认识这种事物,从而赞美这种事物,以及它所具有的品质和精神。
4、要注意把握文章的顺序。
3小学语文状物类作文写作方法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和感受景物不仅要用眼睛仔细观察,还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能让人读来身临其境。
如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庐山的样子。
再如: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幻调子。
〃准确写出了溪流经过时的样子。
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
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非常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包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 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小学阅读指导---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我们说的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i“壮静物文”“壮动物文”“壮植物文”。
在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时可以从一下三方面入手。
一、弄清楚描写顺序,把握整体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是按照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
弄清楚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托物言志,托物寄情,托物喻理等。
我们阅读时,就要把我这些,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喻什么理,寄什么情,准确把握作者的真实感情。
三、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
状物类文章,一般为了把事物的特点描写得生动,形象,表达自己的态度,往往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阅读的时候要细心体会,认真揣摩。
总之,在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时,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把握状物类文章的特点,体会作者借某个物体所表达的感情。
怎样阅读状物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喻理。
阅读此类文章应从以下几点着眼: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
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
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
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4.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
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5.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快速阅读提高训练:(一)红菊花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
花坛里种了十几种花,虽说不上百花争艳,也可算五彩缤纷了。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朵朵盛开,更叫人喜爱。
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
(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
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
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
)整朵花像个火红的绒球。
从远处看,花盘微微低垂着,又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低头不语。
实用文档之"怎样阅读状物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喻理。
阅读此类文章应从以下几点着眼: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
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
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
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4.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麽样的。
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麽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麽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5.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快速阅读提高训练:(一)红菊花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
花坛里种了十几种花,虽说不上百花争艳,也可算五彩缤纷了。
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朵朵盛开,更叫人喜爱。
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一种红菊花。
(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很神气。
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朵朵红花。
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的,像是蛟龙的爪子。
状物类课外阅读提升篇 阅读,是一扇通向丰富多彩世界的窗户。在众多的阅读类型中,状物类阅读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它让我们能够细致地观察和了解各种事物,从平凡的日常用品到神奇的自然景观,从可爱的动物到精美的艺术品。然而,要真正提升状物类课外阅读的效果,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读物是关键。在状物类的书籍海洋中,有科普类的介绍各种动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特点,有文学类的以生动的笔触描绘物品的形态和情感,还有图鉴类的以清晰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事物的外观和用途。对于初学者,可以从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读物入手,比如《昆虫记》《中国国家地理》等。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再逐渐深入到更专业、更细致的作品中。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用心观察是至关重要的。读物中的描写往往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我们要通过文字去想象事物的样子、颜色、质地等。比如读到“那只猫浑身雪白,像一团棉花糖”,我们就要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只毛茸茸、软绵绵的白色猫咪的形象。同时,还要留意作者观察的角度和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外到内。这样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做好读书笔记也是提升阅读效果的重要一环。当读到精彩的描写语句,不妨把它们摘抄下来,比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不仅能积累优美的语言,还能在日后写作时派上用场。此外,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比如对所描述事物的独特感受,或者与自己生活中的相关经历进行联系。
除了摘抄和感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也很有必要。作者是如何开头引出所描述的事物?中间是怎样详细展开描写的?结尾又如何进行总结或升华?比如有些文章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所写之物更加生动形象,像“石榴花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把石榴花比作小喇叭,生动地展现了石榴花的形态。了解这些写作技巧,可以为我们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
为了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还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和同学、朋友分享自己读过的有趣的状物文章,交流彼此的感受和想法。在交流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或者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新的启发。
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技巧在语文课本和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一些介绍、描述类文章。
这些文章有些是描写自然现象(如风、雨、雪)、地理环境(如森林、高山)、名胜古迹(如故宫、大雁塔)的,我们称做写景类文章;有些是描述事物的,如动物、植物、静物,我们称做状物类文章。
写景状物文章文笔优美,语言凝练、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这类描述性文章首先得有个初步概念,从类别上分清什么是写景类文章,什么是状物类文章,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
那么,怎样阅读简单的写景、状物类文章呢?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初读全文,初步了解描写顺序阅读写景类文章,我们要学会分析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一般来说,作者常常采取这样几种顺序:①按时间变化顺序来写;②按空间位置变化来写,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四周到中间等;③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来写。
阅读状物类文章,我们要看它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写动物,一般抓住它的外形、动态、生活习性等;写植物,一般抓住它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写静物,一般抓住它的样子、结构、用途等。
最后,根据文章类别,还得留心文章是按什么结构来写总分结构,还是移位换景结构。
其次:精读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赏词析句,品味语言美。
有人说,读书就如吃饭,是需要咀嚼和品味的,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咀嚼和品味之中散发出来的。
教会学生找文眼、抓关键词。
一些课文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了景物的特点。
如《桂林山水》一文,开头第一句话“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山水甲天下”便是对桂林美景最好的总结。
又如《黄山奇石》,课题中的“奇”字已概括出了黄山石的特点——“奇”,这“奇”字是课文的文眼,学生找准了课文的文眼后,然后再去进一步研究黄山石究竟“奇"在哪儿。
再如老舍笔下的《猫》,课文一开头就交代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接下来通过猫的各种行动来描写它既老实又贪玩,既温柔又倔强,既贪玩又尽职,“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
阅读训练与讲解(4)状物类一、课堂导入上次家庭作业讲评二、知识点讲解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
阅读这类文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来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写作目的。
这也是常说的借物寄情,托物喻理或托物言志,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喻什么理,寄什么情。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在文章结构方面,这类文章通常采用按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
如《世纪宝鼎》,就描写了宝鼎的构造特点和艺术价值,我们可以按这些给文章分段。
总而言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作者借这个物体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为了突出文章的表达效果,为了将物体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作者常会调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段,还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在阅读时应细细体味,好好揣摩。
如《白鹅》中“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例的净角出场。
”丰子恺精彩的描写,诠释准确,读来如图品茶看戏,给人以享受。
三、例题分析向日葵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显眼。
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斩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第八讲 状物类文章阅读
学习重难点
了解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区分事物的不同特点。
引导语
在语文课本和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一些介绍、描述事物的文章,如动物、
植物、静物,我们称作状物类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状物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牛刀初试
粽子
每年端(duān)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
颜色和滋味惹(rě)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qū)原的怀念。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jì)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着几个顶角、
几条棱(léng)、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比如枣儿粽用翠绿的箬(ruò)叶包裹着雪白的糯(nuò)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
以后,剥(bāo)开墨(mò)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镶(xiāng)嵌
(qiàn)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mǎ)瑙(nǎo),红、白、绿三色互相映(yìng)
衬(chèn),很是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馅(xiàn)儿,甜而不腻(nì)。
它既是驱(qū)邪(xié)消暑(shǔ)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zī)补
(bǔ)佳(jiā)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1.组字小魔术。
经 -纟 + 车 →轻 – 车+ 彳 →径
(已经) (轻重) (山经)
诗 -讠 +牜→( )-牜+( )→( )
(诗人) ( ) ( )
清 -氵 +( )→( )-( )+目→晴
( ) ( ) ( )
2.粽子的形状很 ,颜色很 ,味道很 。粽子的“红、
白、绿”三色, “红”指的
是 ,“白”指的是 ,“绿”指的
是 。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 节到了,人们包起了粽子,划起了 。
(2) 节到了,家家户户吃 ,大家还相互 ,
祝新年好。
(3) 节到了,我们去郊外 ,给烈士们 。
(4) 节到了,很多人家团圆了,大家一边吃 一边赏月。
(5) 节到了, 。
学法小结
1.初读全文 把握整体印象
首先通读一遍,想一想文章大体上讲什么,是描写动物、植物还是静物。
有了初步印象,阅读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法。这一过程
中,还应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圈出来,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为后面的阅
读扫清障碍。
2.细读文章,初步了解描写顺序,抓住事物特点
第二遍要细致地阅读,理解重点词语,读懂每一句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把文章所写事物
1
的特点弄明白。
阅读状物类文章,我们要看它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来写。写动物,一般抓住它
的外形、动态、生活习性等;写植物,一般抓住它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写静
物,一般抓住它的样子、结构、用途等。
3.反复诵读 欣赏品味
阅读时最好带着欣赏的眼光,多读几遍,仔细品味,其中的名言警句、优美的词
语和巧妙的修辞可以进行摘录或背下来,融会贯通,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宝库”,
迅速提高阅读水平。
大展身手
可爱的大熊猫
大熊猫的身子胖乎乎的,尾巴很短,皮毛很光滑(huá),头和身子是白色的,四
肢(zhi)和肩膀(bǎng)是黑色的。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rǒng)茸的黑耳朵,
再加上一对圆圆的黑眼圈(quān),更显得美丽、可爱。
熊猫喜欢在平坦(tǎn)的地面上悠(yōu)闲地散步,愉(yú)快地玩耍,高兴
的时候就在地上翻(fān)筋斗,像一个大皮球在滚动。
熊猫睡觉时,腹(fù)部朝天。它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手揉(róu)了揉眼睛,
好奇地望了望人们,迈(mài)着步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了下来,好像想清
醒一下头脑似的。
熊猫吃东西时,常常直着身子盘腿而坐,前爪抓住鲜嫩的竹叶往嘴里送。
熊猫吃饱了,还得喝口水润(rùn)润喉咙。它来到水池边,伏下身子,双手靠
着池边,低下头,咕(gū)咚(dōng)咕咚地喝起水来了。看它那副模(mú)样,
真使人发笑。
熊猫是世界上闻名的珍贵动物,是动物园中的宠儿,常常作为我国和其他国家友
谊的象征,“出使”外国。它的一举一动,给成千上万的游人增添了乐趣(qù)。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翻筋( )斗 喉( )咙( ) 宠( )儿 ....2.你能写出
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吗?
饱——( ) 增添——( )
3.判断,对的在( )中打“√”,错的在( )中打“×”
(1)熊猫是世界上闻名的珍贵动物,常常作为我国和其他国家友谊的象征。
( )
(2)熊猫长了一对圆圆的黑眼圈,是因为它昨天晚上没睡觉。( )
(3)熊猫翻筋斗时就像一个大皮球在滚动。( )
(4)熊猫喜欢吃鲜嫩的青草。( )
4.读下面的词语,并选一个造句。
可爱 好奇 常常 珍贵 乐趣
太阳花
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里一种(常 长)见一种(级 极)的普(pǔ)
通(tōng)的花。
太阳花的茎(jīng)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
会冒出水来。
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hòu),叶表面像涂(tú)了一层薄(bá
o)薄的蜡(là),光(结
洁)而细腻。而那粉红的像抹(mó)一层淡淡的胭脂(yān zhī)的花朵并不大,
多层的花瓣自然(骄
2
娇)艳,单层的花瓣更俏(qiào)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顽强的生命力,
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péng)蓬勃(bó)勃的,只掐下一枝
小小的茎,插(chā)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 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字。
2. “掐”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右半部分的正确
笔顺是( )。“掐”字读音是( ),在文中的意思
是( )。
3. 文章依次写了太阳花的 、 、 。
4. 这篇短文赞美了太阳花的什么?( )
A.颜色 B.叶子 C.顽强的生命力 D.形状
家庭作业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情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
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
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
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
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
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
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
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
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
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叉是很好的燃料。更
不用说在夏天,用它自己的树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
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
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 找出文中描写松树用途的句子,读一读再填空。
松树的叶子: 松树的脂液:
松树的根和枝叉:
2. “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
是 。
3.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说明 。
② “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说明
。
5. 文章通过介绍松树 的特点,赞美松树 风格,
表达了作者
之情。
课堂检测
3
小瓷象
我家的写字台上摆着一只小瓷象,它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它全身淡黄色,还夹着
一条条白色的条纹。长长的鼻子向上翘着,好像在左右摆动,两颗匕首似的牙齿
从嘴里伸出来。脑袋两侧有只扇子般的大耳朵,微微掀起,像是在一张一合的扇
动。四条粗壮的腿,有的直,有的有点弯,仿佛在慢慢地向前走。小象屁股后面
那条又小又细的尾巴,从正面看,根本发现不了。
我望着天真可爱的小象,好像来到了象的故乡:在一片神奇茂密的森林里,伴着
清脆悦耳的鸟鸣,一只小象悠闲自在地走过来了,它不时地卷起鼻子摘下树上的
野果,津津有味的咀嚼着,吃得多香呀!
1、请给下列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shān( ) fó( ) shi ( ) ju
ǎn( )
扇子 仿佛 似的 卷起
shàn( ) fú( ) si ( )
juàn( )
2、请你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出这只瓷象各个部位的特点。
鼻子: 耳 朵:
腿: 尾
巴:
3、请你用“ ”画出文中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句子,用“~~~”画出作
者联想的句子。
4、下面哪句话能准确的概括出这篇短文的内容?
A:“我”最喜欢的玩具是这只小瓷象 。B:”我”为什么喜欢这只小瓷象。
C:小瓷象的外形特征。 D:“我”由小瓷象引起的联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