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资金成本与资本结构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2分×22=44分)1. 某企业取得3年期长期借款 300万元,年利率为10%,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筹资费用率为0.5%,企业所得税率为25%。
则该项长期借款的资本成本为( )。
A.10%B.7.5%C.6%D.6.7%2. 某公司计划发行债券,面值500万元,年利息率为10%,预计筹资费用率为5%,预计发行价格为6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则该债券的成本为( )。
A.10%B.7.05%C.6.58%D.8.7%3. 某公司全部资本为150万元,负债比率为40%,负债利率为10%,当销售额为130万元时,息税前利润为25万元,则该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
A.1.32 B.1.26 C.1.5 D.1.564. 某企业在不发行优先股的情况下,本期财务杠杆系数为2,本期利息税前利润为400万元则本期实际利息费用为( )。
A.200万元B.300万元C.400万元D.250万元5. 某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为2,预计息前税前利润将增长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将增长( )。
A.5%B.10%C.15%D.20%6. 某公司年营业收入为500万元,变动成本为200万元,经营杠杆系数为1.5,财务杠杆系数为2。
如果固定成本增加50万元,其他要素不变。
那么,复合杠杆系数将变为( )。
A.2.4 B.6 C.3 D.87. 某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为1.8,财务杠杆系数为1.5,则该公司销售额每增长1倍,就会造成每股利润增加( )。
A.1.2倍B.1.5倍C.0.3倍D.2.7倍8.某企业发行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为每股5元,筹资费率为4%,每年股利固定,为每股0.20 元,则该普通股成本为( )。
A.4%B.4.17%C.16.17%D.20%9.某公司财务杠杆系数等于1,这表明该公司当期( )。
A.利息与优先股股息为零 B.利息为零,而有无优先股股息不好确定C.利息与息税前利润为零 D.利息与固定成本为零10.财务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公司的()A. 负债规模B.资产规模C.生产规模D.销售额11.某公司已发行的长期债券利率为12%,债券分析师估计的该公司普通股风险溢价为3%,则该公司的普通股成本或必要收益率为()A.9%B.15%C.16%D.12%12.如果公司负债筹资为零时,财务杠杆为()A.1B.0C.无穷大D.无意义13.某企业从银行借入一笔长期资金,年利率为15%,每年结息一次,企业所得税率为25%,则该笔借款成本为()A.11.25%B.12%C.9%D.6%14.某股票的β系数为1.5,市场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组合的预期平均收益率为14%,则该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A.8%B.9%C.18%D.12%15.某企业拟发行一笔期限为3年的债券,债券面值为100元,债券的票面利率为8%,每年付息一次,企业发行这笔债券的费用为其债券发行价格的5%,由于企业发行债券的利率比市场利率高,因而实际发行价格为120元,假设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企业发行的债券成本为()A.5.26%B.5.96%C.7.16%D.8%16.关于总杠杆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杠杆系数等于经营杠杆系数与财务杠杆系数之和B.该系数等于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之间的比率C.该系数反映产销量变动对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影响D.总杠杆系数越大,企业风险越小17.财务杠杆系数同企业资本结构密切相关,须支付固定资金成本所占比重越大,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A. 越小B. 越大C. 不变D.不确定18.关于经营杠杆系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其他因素一定时,产销量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B.其他因素一定时,固定成本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C.当固定成本趋近于0时,经营杠杆系数趋近于1D.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19.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是根据成本与()之间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来划分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3、()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6、“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培尔9、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12、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商品的货币C.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购买劳动力的货币3.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5.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6.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7.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厂房、设备B.原料C.燃料D.劳动力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 c B.I (v+m)+I I (v+m)=I I (c+v+m)C.I(c+v+m)=I c+I I c D.I (v+m)>II c9.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 )A.二者相等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 )A.价值B.效用C.交换价值D.价格1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社会再生产规律12.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是作为( )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剩余资本13.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的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14.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 .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1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了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年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1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是逐渐消失的B.能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17.资本主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A.超额剩余价值B.超额利润C.平均利润D.商业利润18.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利润率B.利息率C.剩余价值量D.剩余价值率1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2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B 6.D 7.A 8.A 9.C 10.A 11.A 12.A 13.B 14.B 15.C 16.C 17.A 18.D 19.D 20.C二、不定项选择题1.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B.劳动力价值上升C.劳动力价值下降D.相对剩余价值增加3.通过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4.生产时间包括()A.劳动时间B.正常停工时间C.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5.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因素,两者的关系是( )A.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B.有价值就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6.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 )A.地租B.租金C.工资D.债务7.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8.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劳动者除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D.劳动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技能9.产业资本的循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有( )A.两个属流通阶段,一个是属于生产阶段B.一个属流通阶段,两个属于生产阶段C.两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D.一个属于购买阶段,一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10.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固定资本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有()A.危机B.萧条C.复苏D.停滞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生产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C.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3.产业资本的循环是()A.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B.资本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1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15.资本主义农场的役畜、种畜和奶牛等属于()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16.资本家用于购买原材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17.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靠( )。
第四章管理决策练习题一,单选题1、决策的本质是一个(A )A、过程B、分析阶段C、择优过程口、心理分析阶段2、当代决策应遵循(B )原则A、极优B、满意C、极佳D、最优3、决策的依据是(C )A、经验B、逻辑C、信息D、学识4、投资方向的选择属与(A )决策A、战略B、业务C、程序D、战术5、环境的多变性要求决策的(B )性A、可行B、动态C、过程D、目标6、古典决策理论对人的假设是(C )人4自我实现B、管理C、经济D、社会7、威廉大内将决策视为(D )现象A、经济B、社会匚心理D、文化8、当代决策理论认为人人都是(A )者A、决策B、管理C、指挥D、协调9、(B )决策法鼓励决策构思越新越奇越好A、德尔菲B、头脑风暴C、个人D、群体二多选题1、决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DE )A、主体是决策者8、其本质是个过程匚目的是解决问题D、决策主体可以是单个管理者也可以是决策小组E、目的也包括利用机会2、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BCD )A、决策者须全面掌握信息B、决策者须充分了解备选方案C、决策者应建立合理的执行体系D、目的始终在于使组织获利最大化E、只求满意结果3、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BCD )A、人是有限理性的B、决策易受知觉偏差影响C、选择理性的相对性D、只求满意结果,而且在风险型决策中对待风险的态度起重要影响E、目的始终在于使组织获利最大化4、决策过程包括(ABCDE )A、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B、识别目标与拟定备选方案C、评估方案D、作出决定与选择实施战略E、监督和评估5、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E )A、环境B、以往决策C、对风险的态度D、伦理E、组织文化与时间6、集体决策方法有(ABC )A、头脑风暴法B、名义小组法C、德尔菲法D、线性规划法E、量本利法7、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有(AB )A、波士顿矩阵法B、政策指导矩阵法C、线性规划法D、量本利法E、最大最小值法8、非确定型决策方法有(ABC )A、大中取小法B、小中取大法C、最小最大后悔值法D、量本利分析法E、线性规划法9、依据波士顿矩阵分析法,企业经营单位的产品类型有(ABCD )A、明星B、现金牛C、问题或幼童D、瘦狗£、童心10、头脑风暴法的组织原则是(ABCD )A、对他人建议的不评价原则B、建议多多益善原则C、独立创新原则D、补充完善原则E、评头品足原则三■填空国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依据是(当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
第四章财务管理练习题及答案第四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财务风险的最小承担者就是()。
a.债权人b.企业职工c.国家d.普通股股东2.每股利润并无差异点就是指两种筹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利润成正比时的()。
a.成本总额b.筹资总额c.资金结构d.息税前利润3.资金成本可以用绝对数表示,也可以用相对数表示。
用相对数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a.资金成本=每年的资金费用/筹资数额b.资金成本=每年的资金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c.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d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4.在以下各种筹资方式中资金成本最低的就是()。
a.债券b.银行借款c.优先股d.普通股5.某公司发行普通股股票600万元,筹资费用率为5%,上年股利率为14%,预计股利每年快速增长5%,所得税率33%。
则该普通股成本率仅()。
a.14.74%b.9.87%c.19.74%d.14.87%6.某公司利用长期债券、优先股、普通股、留存收益来筹集长期资金1,000万元,分别为30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资金成本率分别为6%、11%、12%、15%。
则该筹资组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为()。
a.10.4%b.10%c.12%d10.6%7.以下项目中,同普通股成本负相关的就是()。
a.普通股股利b.普通股金额c.所得税税率d.筹资费率8.某公司本期息税前利润为6,000万元,本期实际利息费用为1,000万元,则该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a.6b.1.2c.0.83d.29.调整企业资金结构并不能()。
a.减少财务风险b.减少经营风险c.减少资金成本d.进一步增强融资弹性10.财务杠杆系数同企业资金结构密切相关,须支付固定资金成本的债务资金所占比重越大,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
a.越大b.越大c.维持不变d.反比例变化11.企业发行某普通股股票,第一年股利率为15%,筹资费率为4%。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网络图: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2.总时差: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3.自由时差:指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4. 网络计划优化:在满足既定条件约束下,按选定目标,通过不断改进网络计划寻求满意方案二.选择题1.双代号网络图的三要素是指( C )。
A.节点、箭杆、工作作业时间B.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关键线路C.工作、节点、线路D.工期、关键线路、非关键线路2.利用工作的自由时差,其结果是( A )。
A.不会影响紧后工作,也不会影响工期B.不会影响紧后工作,但会影响工期C.会影响紧后工作,但不会影响工期D.会影响紧后工作和工期3.下列( A )说法是错误的。
A.总时差为零的工作是关键工作B.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是关键线路C.总时差为零,自由时差一定为零D.自由时差是局部时差,总时差是线路性时差4.下列(D )说法是错误的。
A.任何工程都有规定工期、计划工期和计算工期B.计划工期可以小于规定工期C.计划工期可以等于规定工期D.计划工期有时可等于计算工期5.( C ),会出现虚箭线。
A.当只有相同的紧后工作时B.当只有不相同的紧后工作时C.既有相同,又有不相同的紧后工作时D.不受约束的任何情况6.网络计划的缺点是( C )。
A.不能反映工作问题的逻辑B.不能反映出关键工作C.计算资源消耗量不便D.不能实现电算化7.某项工作有两项紧后工作C、D,最迟完成时间:C=20天,D=15天,工作持续时间:C=7天,D=12天,则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是(B )。
A. 13天B. 3天C. 8天D. 15天8.双代号网络图中的虚工作( C )。
A.即消耗时间,又消耗资源B.只消耗时间,不消耗资源C.即不消耗时间,又不消资源D.不消髦时间,又消耗资源9.下列有关虚工序的错误说法是( B )。
高中生物第四章:免疫调节练习题1.巨噬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
下列有关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巨噬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巨噬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与结合病原体的受体C.巨噬细胞可吞噬入侵的病原体D.巨噬细胞可参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细胞D.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3.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排除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4.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表示细胞免疫B.图中甲、乙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有关D.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B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5.如图所示为在抗原注射前后的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指示为抗原注射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抗原,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抗体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可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抗原类似的抗原的刺激6.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免疫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组别处理方式检测结果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与M细胞混合培养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A.实验组中部分能够杀伤肺癌细胞的细胞可由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若将对照组中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用抗体处理将得到与实验组一样的结果C.M细胞最可能是吞噬细胞,它具有识别、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D.癌细胞被杀伤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7.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反应8.人类共有5类免疫球蛋白,分别为IgG、IgM、IgA、IgD和IgE。
第4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Y,错误N)1~10: YNYYY YNNYY1.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
通信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
12.现代通信就是传递信息,因此书、报、磁带、唱片等都是现代通信的媒介。
2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称之为“终端”。
14.在通信系统中,计算机既可以用作信源也可以用作信宿,接收和发送的都是数字信号。
15.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之间必须存在信道,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输。
16.光纤是绝缘体,不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17.微波可以按任意曲线传播。
28.微波可以经电离层反射传播。
29.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容易受到干扰,误码率较高,通常只在建筑物内部使用。
110.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它们的任务都是传递信息,只是其传输介质和技术各有不同。
111.微波中继站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塔高平方成正比。
一般为50公里左右。
112.中低轨道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213.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数目是有限的。
114.卫星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向太空的延伸。
1 015.传输信息量与传输速率是相同的概念。
216.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包含无穷多个值。
117.信道的带宽总是指信道上所能通过的信号的频带宽度。
218.FDM和TDM是指将任意多路信号复合在同一个信道中传输。
219.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段和短波段都采用调幅方式用声音信号调制载波信号,而且都利用电离层反射传输信号。
220.调频广播比调幅广播的声音质量好,原因是调频广播的传输频带较宽,且外界信号不会对声音的频率形成干扰。
121.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多路电视信号所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是频分多路复用。
122.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传输的多路信号一定是模拟信号。
123.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均通过光纤传输信息。
224.如果一个基站覆盖的区域内因手机密集而导致频率资源缺乏,应该扩大基站覆盖的区域范围。
第四章收入练习题【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收入会计要素定义,可以确认为收入的是()。
A.出售无形资产收取的价款 B.出售固定资产收取的价款C.提供劳务收到的价款 D.确认的政府补助利得【答案】C【解析】提供劳务属于日常活动,符合收入会计要素定义。
【例题2·多选题】企业取得的下列款项中,符合“收入”会计要素定义的有( )。
A.出租固定资产收取的租金 B.出售固定资产收取的价款C.出售产品收取的价款 D.出售自制半成品收取的价款【答案】ACD【解析】出售固定资产收取的价款不属于日常活动,不符合“收入”会计要素定义。
【例题3·判断题】已完成销售手续、但购买方在当月尚未提取的产品,销售方仍应作为本企业库存商品核算。
()【答案】×【解析】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了,企业只保留商品所有权上的次要风险和报酬,这批商品不再属于企业的资产。
【例题4·单选题】企业对于已经发出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其成本应借记的科目是( )。
A.在途物资 B.发出商品C.库存商品 D.主营业务成本【答案】B【例题5·单选题】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后,对于客户实际享受的现金折扣,应当()。
A.确认当期财务费用B.冲减当期主营业务收入C.确认当期管理费用D.确认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答案】A【例题6·单选题】某企业2011年8月1日赊销一批商品,售价为120 000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计算现金折扣时考虑增值税。
客户于2011年8月15日付清货款,该企业收款金额为()元。
A.118 800B.137 592C.138 996 D.140 400【答案】C【解析】该企业收款金额=120 000×(1+17%)×(1-1%)=138 996(元)。
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指( D )
A.账户的具体格式B。
账户登记的经济内容
C.账户登记的日期 D 账户中登记增减金额的栏次2. 会计科目是对( B )
A.会计对象分类所形成的项目 B 会计要素分类所形成的项目C 会计方法分类所形成的项目 D 会计账户分类所形成的项目3.会计账户的设置依据是( C )
A 会计对象
B 会计要素
C 会计科目
D 会计方法
4.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A )
A. 借方 B 增加方
C 贷方
D 减少方
F5. 开设明细分类账户的依据是( B )
A 总分类科目
B 明细分类科目
C 试算平衡表
D 会计要素内容
6. 进行复式记账时,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登记的账户数量应是( D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两个或两个以上
7. 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被称为( B )
A 一级账户
B 对应账户
C 总分类账户
D 明细分类账户
F8.在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等于( A )A.期初贷方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B.期初借方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C.期初借方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D.期初贷方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9. 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的依据是( B )
A. 资金运动变化规律 B 会计等式平衡原理
C 会计账户基本结构
D 平行登记基本原理
F10. 借贷记账法的余额失算平衡公式是( C )
A. 每个账户的借方发生额= 每个账户的贷方发生额
B.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C.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D.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部分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二、多项选择题
1. 账户中用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取决于(AD )A.所记录的经济内容 F B 所记录的业务内容
C 所采用的记账手段
D 所采用的记账方法T
E 反映会计指标信息的详细程度
2. 账户一般可以提供的金额指标有(ABDE )
A 期初余额T
B 本期增加发生额F
C 其中余额
D 本期减少发生额F
E 期末余额T
3.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贷”对于下列会计要素表示增加的有(BCD )
A 资产
B 负债F
C 所有者权益
D 收入
4. 采用借贷记账法时,账户的借方一般用来登记(ABCE )
A. 资产的增加 B 收入的减少 C 费用的增加F
D 负债的增加F
E 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5. 下列账户中,在会计期末一般没有余额的账户有(DE )
A 资产类账户
B 负债类账户
C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D 收入类账户 F
E 费用类账户
6. 以下各项中,通过试算平衡无法发现的错误有(ACD)
A漏计或重记某项经济业务B方向正确但金额写少F
C借贷记账方向彼此颠倒D方向正确但记错账户
E账户正确但记错方向F
三、判断题
1.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设置的依据(√)
2.账户上期期末的余额转入本期即本期的期初余额(√)
3.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发生额的借贷方合计数平衡说明账户记录完全正确(×)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表示增减,也表示账户中的登记方向(√)
5.收入类账户与费用类账户一般没有期末余额,但有期初余额(×)
6.账户按提供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两种。
(√)四、计算题
1.目的:熟悉账户的基本结构和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
资料:某企业3月31日有关账户的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情况如下表:
要求:根据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计算并填列表中的期末金额
2. 目的:熟悉掌握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及账户金额指标的计算方法。
要求:根据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计算并填列表中括号内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