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6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与易错题及答案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是b的平方根,当时,,,当b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III当△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那么,。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考点五、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
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
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一、选择题1、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有一个根为0,则m的值等于()A.1B.2C.1或2D.02、巴中日报讯:今年我市小春粮油再获丰收,全市产量预计由前年的45万吨提升到50万吨,设从前年到今年我市的粮油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则可列方程为()A.B.C.D.3、已知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实数根,则的值是()A.B.C.D.4、已知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b)x2+2cx+(a+b)=0的根的情况是()A.没有实数根B.可能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5、已知是方程的两根,且,则的值等于()A.-5B.5C.-9D.96、已知方程有一个根是,则下列代数式的值恒为常数的是()A.B.C.D.7、的估计正确的是()A.B.C.D.8、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且,则的值是()A.1B.12C.13D.259、(中江县初中毕业生诊断考试)某校九年级学生毕业时,每个同学都将自己的相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表示留念,全班共送了2450张相片,如果全班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A.B.C.D.10、设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的值为()A.2006B.2007C.2008D.20091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下列说法:①若a+c=0,方程ax2+bx+c=0必有实数根;②若b+4ac<0,则方程ax2+bx+c=0一定有实数根;③若a-b+c=0,则方程ax2+bx+c=0一定有两个不等实数根;④若方程ax+bx+c=0有两个实数根,则方程cx+bx+a=0一定有两个实数根.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③④二、填空题1、若一元二次方程x-(a+2)x+2a=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3、b,则a+b=.3、方程(x ﹣1)(x+2)=2(x+2)的根是.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bx+1=0(a0)有两个相等实根,求的值为______.5、在等腰△ABC中,三边分别为a,b,c,其中a=5,若关于x的方程x+(b+2)x+6-b=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6、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x-6x-k=0(k为常数).设x,x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x+2x=14,则k的值为________.7、已知m、n是方程x-2003x+2004=0的两根,则(n-2004n+2005)与(m-2004m+2005)的积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一、教案的特点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5.教学方法有创新。
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要抓住本质、引人入胜;练要有的放矢,调动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关学科领域核心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不是我会什么讲什么、我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需要什么就注重讲什么,就带领学生研究什么。
总之,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数学教案的重点是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规划学习活动和时间,准备教学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和反思。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欢迎阅读!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并能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进对方程的认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难点: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四、学案(1)预学检测3x-5=0是什么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其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1)自学本P2—P3并完成书本(2)请学生分别回答书本内容再(二)主体探究、合作交流(1)观察下列方程:(35-2x)2=900 4x2-9=0 3y2-5y=7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它们的左边分别是未知数的几次几项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一般形式?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如x2-x=56(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 x2-x=1 3x(x-1)=5(x+2) x2=(x-1)2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本文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x(x十5)=150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二、新课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
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
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次数是几。
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3x十2=5x—3:(2)x2=4(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否是2。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优秀3篇】元二次方程篇一[教材分析]中学阶段我们研究的多项式函数中有二次函数,研究的几何图形中有二次曲线。
因此一元二次方程便成为了方程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有根与系数关系,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密切关系,而根与系数还有更进一步的发现,这一发现在数学学科中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本节内容既是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等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蕴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也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学生分析]进入了初二下半学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逐步推进,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已有了较大提高。
因此在学过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自主探究其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再加上我所执教的学生,他们有着较强的认知力与求知欲,基于以上思考,我在设计中扩大了学生的智力参与度,也相对放大了知识探索的空间。
[教学目标]在学生探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活动中,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以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检验两数是否为原方程的根;已知一根求另一根及系数。
理解数学思想,体会代数论证的方法,感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包括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请学生求解表格内的方程,完成解法的交流以及求根公式的复习,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关系,那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间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联系呢?由此疑问,导入新课。
(二)探求新知数学学科中由数到式的结构编排,让我们想到了从两根运算上的最简组合:和差积商展开进一步研究。
初探新知中,我将学生们分成两组,分别对二次项系数为1 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进行和差积商的运算,之后将结果汇总展示,共同观察与系数的联系。
我在这些方程中安排了两个无理根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5篇模版)第一篇:《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2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数学思考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重难点、关键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各项系数的辨别,根的作用.难点:根的作用的理解.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问题情境】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5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该邀请多少个队参赛?【活动方略】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分析设出合适的未知数,列出方程回答问题.【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元二次方程,同时让学生体会方程这一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二、探索新知【活动方略】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1)上面几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归纳: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设计意图】主体活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三、范例点击/ 5例1 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各项系数.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活动方略】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去括号、移项等步骤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指出各项系数.教师活动:在学生指出各项系数的环节中,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系数的符号问题).【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例2 猜测方程x2-x-56=0的解是什么?【活动方略】学生活动: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得到方程的解,比如可以用尝试的方法取x =1、2、3、4、5等,发现x=8时等号成立,于是x=8是方程的一个解,如此等等.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种途径寻找方程的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总结: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叫作根).【设计意图】探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以及作用.四、反馈练习课本P32 练习1,2 课本P33 练习1、2题补充习题:1.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 5 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2.你能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解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x2-36=0;【活动方略】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或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五、应用拓展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证明:m2-8m+17=(m-4)2+1 ∵(m-4)≥0 ∴(m-4)2+1>0,即(m-4)2+1≠0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例4:有人解这样一个方程(x+5)(x-1)=7.解:x+5=1或x-1 = 7,所以x1=-4,x2 =8,你的看法如何?由(x+5)(x-1)=7得到x+5=1或x-1=7,应该是x+5=1且x-1=7,同时成立才行,此时得到x=-4且x=8,显然矛盾,因此上述解法是错误的.【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将例3、例4显示,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
22.1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
教案名称:《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够解基本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会使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会使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理解和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或者历史故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探究:首先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再进一步介绍公式法,并举例说明。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检验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以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4. 总结归纳: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练习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包括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等等,以便于下次改进教学。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类问题教学目标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提问的方法复习几种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来引入新课,解决新课中的问题重难点关键1. 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 难点与关键: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6.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二、探索新现在,我们根据刚才所复习的面积公式来建立一些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2, 上口宽比渠深多2m,渠底比渠深多0.4m(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分析:因为渠深最小,为了便于计算,不妨设渠深为xm,则上口宽为x+2, 渠底为x+0.4,那么,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便可建模解:(1)设渠深为xm则渠底为(x+0.4)m,上口宽为(x+2)m依题意,得:(x+2+x+0.4)x=1.6整理,得:5x2+6x-8=0解得:x1= =0.8m,x2=-2(舍)上口宽为2.8m,渠底为1.2m(2)=25天答: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深各是2.8m和1.2m;需要25天才能挖完渠道例2、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 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 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 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老师点评:依据题意知: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等于封面的长宽之比=9:7, 由此可以判定: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 则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依题意,得: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14x)cm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 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全国最大的个性化品牌辅导机构
www.longwenxz.com 徐州龙文教育
徐州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
教师 学生 年级 九年级
授课时间 2012/12/26 授课课题 中考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授课类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灵活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重难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灵活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参考资料 课标同步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新课导入
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知识点
授课内容
分析、推
导
1关于x的方程20xpxq的两根同为负数,则( )
A.0p>且q>0 B.0p>且q<0
C.0p<且q>0 D.0p<且q<0
练习:如果方程022mxx有两个同号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m<1 B、0<m≤1 C、 0≤m<1 D、m>0
2.若方程013)2(||mxxmm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2m B.m=2 C.m= —2 D.2m
练习:一元二次方程(m-2)x-4mx+2m-6=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m=______.
3.如果关于x的方程ax 2+x–1= 0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14 B.a≥–14 C.a≥–14 且a≠0 D.a>–14 且a
≠0
4.方程x2+ax+1=0和x2-x-a=0有一个公共根,则a的值是( )
全国最大的个性化品牌辅导机构
www.longwenxz.com 徐州龙文教育
A.0 B.1 C.2 D.3
5.已知1x,2x是方程2630xx的两实数根,则2112xxxx的值为______
练习:设x1、x2是方程3x2+4x–5=0的两根,则
21
11
xx
.x12+x22= .
6.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c=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1和2,则b
=______;c=______.
7.已知x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1=0的实数根,那么代数式
2
35(2)362xxxxx
的值为____
8. 已知x1,x2 是关于x的方程(x-2)(x-m)=(p-2)(p-m)的两个实
数根.
(1)求x1,x2 的值;
9.把一根长度为14cm的铁丝折成一个矩形,这个矩形的面积为12cm2,则
这个矩形的对角线长是________________cm.
10. (8分)用一块长方形的铁片, 把它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4cm的小方
块, 然后把四边折起来, 做成一个没有盖的盒子, 已知铁片的长是宽的2
倍, 做成盒子的容积是 1536 cm3, 求这块铁片的长和宽.
11、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均满足方程x2-6x+8=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
为 .
1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8,第三边的数值是一元二次方程x2-
17x+66=0的根。求此三角形的周长。
13.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第三边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全国最大的个性化品牌辅导机构
www.longwenxz.com 徐州龙文教育
060162xx
的一个实数根,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
A.24 B.24或58 C.48 D.58
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5,两条对角线交于O点,且AO、BO的长分别是
关于x的方程x2+(2m-1)x+m2+3=0的根,则m的值为 ( )
A.-3 B.5 C.5 或-3 D.-5或3
14、如果二次三项式16)122xmx(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
_______________.
15. 选用合适的方法① )4(5)4(2xx ② xx4)1(2
③ 42)2)(1(xxx ④ 31022xx
16. 当a _________时,方程 (a2-1)x2 + 3ax + 1=0 是一元二次方程.
17.已知5)3)(1(2222yxyx,则22yx的值等于 。
18.已知0232xx,那么代数式11)1(23xxx的值为 。
19.当x= 时,1532xxx与既是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又相
同。
20.用配方法证明542xx的值不小于1。
全国最大的个性化品牌辅导机构
www.longwenxz.com 徐州龙文教育
21.已知a、b、c均为实数,且0)3(|1|12cba,求方程
02cbxax
的根。
22.合肥百货大搂服装柜在销售中发现:“宝乐”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
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迎接“十·一”国庆节,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
价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
件童装降价4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8件。要想平均每天在销售这种
童装上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童装应降价多少?
练习:某商场销售某种商品,每台进价为2500元,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
每天能销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销售4台,商场
要想使这种商品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这种商品的定价应为
多少元.
全国最大的个性化品牌辅导机构
www.longwenxz.com 徐州龙文教育
练习:南京经营户以2元/千克的价格购进一批西瓜,以3元/千克的价格出
售,每天可售出200千克,为了促销,该经营户决定降价销售,经调查发现,
这种西瓜每降价0.1元/千克,每天可多售出40千克,另外每天的房租等固
定成本为24元,该经营户要想每天盈利200元,应将每千克西瓜的售价降
低多少元?
23.设m为整数,且4
24.若方程ax2+bx+c=0(a≠0)中,a,b,c满足a+b+c=0和a-b+c=0,则方程的
根是_______。
25.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是
____.
26.一元二次方程032aaxx的两根之和为2a-1,则两根之积为
_________.
2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l=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
为( )
(A) 1 (B)-l (C) 1 或-1 (D) 12
28. 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x26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
么k的取值范围是
A. k1 B. k0 C. kk10且 D.k1
全国最大的个性化品牌辅导机构
www.longwenxz.com 徐州龙文教育
主任签字: 日期
徐州龙文教育
29.学校存煤50吨,由于改进炉灶结构和烧煤技术后,每天能节约煤100
千克,已知所存的煤比原计划多烧25天,问原计划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30. 某工厂贮存240吨煤,由于改进炉灶木结构和烧煤技术,每天能节约2
吨煤,使贮存的煤比原计划多用4天。问原计划每天烧煤多少吨?
ww w.x k b 1.co
m
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总结
作业 一张相关测试卷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
教师评定:
1、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教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