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一则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上期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4分) ( )A.何时可掇.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榆柳荫.后檐2.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4分)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5.下列对《短歌行》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感慨人生短暂,只好以酒消愁。
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和对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
高一语文基础训练题及答案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基础训练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基础训练题一一、基础知识(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四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脑髓(suí) 弥望(mí) 蓊郁(wěng) 自诩(xǔ)B. 幽僻(pì) 孱头(càn) 譬如(pì) 诽谤(fěi)C. 煤屑(xiè) 脉脉(mài) 酣眠(hān) 羞涩(xiū)D. 一例(lì) 霎时(chà) 驱逐(zhú) 摩登(mó)2.下列四组词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宛然斑驳枭娜浅尝辄止B. 忌恨大度昼夜坚韧不拨C. 渺茫咀咒参差卓有成效D. 凝碧稀疏吝啬冠冕堂皇3.下列四组词中,依次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____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 浮留化装 B. 泻漏化妆C. 泻漏化装D. 浮留化妆4.下列四句话中,加点虚词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 我敢大胆的说: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B.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虽然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D.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5.下列四句话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能严肃的怀疑,认真的解疑,一切虚妄的学说便迎刃而解了。
B.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能是在黑暗中摸索。
C. 这本侦探小说,构思新颖,不落窠臼,值得一看。
D.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1)答案1.解析:选C。
A项“崇”“重”读chónɡ,“冲”“忡”读chōnɡ;B项“勉”“缅”“冕”读miǎn,“绵”读mián;C项都读yá;D项“肴”读yáo,“邀”读yāo,“淆”读xiáo,“杳”读yǎo。
2.解析:选B。
A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为“可以增加肿瘤中的含氧量,使其对放射疗法更为敏感”。
C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应为“气候变化不仅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D项,句式杂糅,应为“瑞典制定推出了一系列覆盖全体公民及其人生全过程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福利面3.解析:选D。
A项分别读jié/jié,pí/bīn,xiànɡ/xiànɡ。
B项分别读chuò/duō,dì/dì,jǐ/jǐ。
C项分别读yǎn/yàn,yánɡ/yánɡ,yàn/yān。
D项分别读xùn/yǔn,jiě/jiè,liànɡ/liánɡ。
4.解析:选A。
A项“暗箱操作”指利用职权暗地里办事,多指不公正、不合法的。
B 项“一挥而就”多形容文思敏捷,笔法娴熟。
此处应为“一蹴而就”。
C项“表里山河”形容进可攻,退可守的险要地势。
此处应为“冰山一角”,即指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
D项“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与句意不符。
5.解析:选C。
A项,动宾搭配不当,“推动”和“联系”不能搭配,可将“推动”改为“加强”。
B项,语序不当,“案例”和“现实”互换位置,或删去“现实”。
D项,句式杂糅,句式一“这是……原因之一”,删去“成为”;句式二“这成为……原因之一”,删去“是”。
(择其一表达即可)6.解析:选D。
本段文字主要阐述诗歌的“情与景”的关系,横线前的语句是观点句,⑤紧承观点句阐述情景关系,①③句和②④句分别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分说。
高一语文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蹙额(cù) 箴言(zhēn) 踌躇(chóu)B. 蹉跎(cuō) 踌躇(chóu) 箴言(zhēn)C. 蹉跎(cuō) 踌躇(chú) 箴言(zhēn)D. 蹙额(cù) 踌躇(chóu) 箴言(j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C. 他因为学习优秀,所以品德高尚。
D. 这次事件使他变得更加成熟。
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A. 他______地完成了任务。
i. 不辞辛劳ii. 孜孜不倦B. 她______地学习,成绩优异。
i. 勤勤恳恳ii. 一丝不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孤独的狼,独自在黑夜中徘徊。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C. 他像一只蝴蝶,轻盈地在花丛中飞舞。
D.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C. 他像一只蝴蝶,轻盈地在花丛中飞舞;像一只蜜蜂,勤劳地在花间采蜜。
D.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像海浪一样起伏不定。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C. 他像一只蝴蝶,轻盈地在花丛中飞舞。
D.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B.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黑暗的夜空。
C. 他的心情好得像阳光一样灿烂。
D. 他的心情好得像花儿一样绽放。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有关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导语:一段不被接受的爱情,需要的不是伤心,而是时间,一段可以用来遗忘的时间。
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明白。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有关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6题每小题2分,712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壬(rn)戌窈窕(tiǎo) 桂棹(zho) 冯(fng)虚御风B、嫠(l )妇愀(qiǎo)然舳(yu)舻山川相缪(lio)C、酾(shī)酒横槊(shu)江渚(zhǔ)正襟(jīn) 危坐D、匏(po)樽枕藉(j) 蜉(f)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B、而今安在哉?C、有碑仆道D、侣鱼虾而友麋鹿3、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险与远,则至者少C、泣孤舟之嫠妇D、侣鱼虾而友麋鹿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D、羡长江之无穷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句是( )A、昼夜勤作息B、否泰如天地C、我有亲父兄D、便可白公姥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B、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独出心裁地设置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高一语文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
C.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来上课。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出自:A. 《诗经》B. 《论语》C. 《庄子》D. 《左传》3.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5. 下列诗句中,属于杜甫的作品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6.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李商隐7. 下列词语中,属于褒义词的是:A. 狡猾B. 机智C. 奸诈D. 阴险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B.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0.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A. 适度原则B. 因果关系C. 矛盾对立D. 辩证统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12. “_________”,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13. “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4. “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基础知识练习答案基础练习一1.C 2.D 3.C 4.C 5.A6.(供参考)A.刚刚卖完,您来早一点就好了。
B.对不起,这我不大清楚。
C.这我说不准。
不过书到了我们会在书店门口公布消息的基础练习二1、C(A荫-yìn B咤-zhà D嚼-jiáo)2、D(A组“作祟”应为“作祟”;B组“柳岸花明”应为“柳暗花明”;C组“渲泄”应为“宣泄”)3、A(B项“叹为观止”是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贬失当;C项“抛砖引玉”意为自己先发表的意见很肤浅,目的在于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是谦辞,语体不符;D项“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多含讽刺意味,感情色彩不当)4、D(A句第二分句无主语,因为上一分句的主语“广州地铁一号线”不能作下一分句的主语,可在“无需”前加“这种车票”或在前边“推行使用”后加“的,使两个分句合为一个分句;B句可紧缩为“气温是一年”,主谓意义上不一致。
C句“约”“近”“左右”三词矛盾,可根据实际数据保留一个。
)5、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或妈妈)的角度,只要围绕“情深”书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
6、一路征程,不觉已是黄昏时分。
抬眼所见,是一棵缀着稀疏黄叶的千年古树,树身缠绕着几根枯黑的牵牛藤蔓,树顶的乌鸦“哇哇”叫个不停。
不知这种漂泊异乡的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
基础练习三1、D (A、譬.如pì怪癖.p.ǐ摭.拾zhí B憎.厌zē ng横.蛮hèng C.冰雹.báo干瘪.biě D、教诲.(huì)2、C黯然失色B 仗义执言 D 山清水秀)3、C “传播”意思是“广泛散布”,“传递”意思是“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
结合句(1)语境,该填“传递”。
“妨碍”意思是“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不能和句中“居民们的健康”搭配。
“妨害”意思是“有害于”,能和句中“居民们的健康”搭配。
高一语文基础训练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菁(qing1)华宁(ning4)可冠(guan1)心病翘(qiao2)首回望B.吐蕃(fan1) 庇(bi4)护歼(jian1)击机呱(gu1)呱坠地C.请帖(tie3) 梵(fan4)文发横(heng4)财按捺(na4)不住D.链接(lian4) 创(chuang1)口倒(dao1)春寒拈(nian1)花惹草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 .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更加重视。
D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更迫切的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4.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A.③②①⑥⑤④B.③⑥⑤②④①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②④⑥①③答案DBBB。
高一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被誉为“田园诗派之祖”。
C.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D. 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答案:B2.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B. 茅盾,原名沈德鸿,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C. 老舍,原名舒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D. 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答案:D3. 下列关于外国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B.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托尔斯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D. 海明威,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等。
答案:D4. 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是一种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B.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C. 散文是一种以个人抒情为主,不讲究韵律和节奏,形式自由、笔法灵活的文学体裁。
D. 戏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文学体裁。
高一语文基础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 根据节选内容,下列对“荷塘月色”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荷塘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 荷塘里的白花零星地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像明珠、星星和刚出浴的美人。
C. 荷塘的月色是满月,月光朗照,没有云遮挡。
D. 荷塘的月色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答案:C2.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独处的享受、对自由的向往、对荷塘月色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A.褐色(hè)簇新(cù)羞怯(qiè)
B.鬈曲(quǎn)赊账(shē)趿拉(jí)
C.攥着钱(cuàn)惶恐(huáng)荒僻(pì)
D.骷髅(kūlou)伛(yǔ)滞笨(zhì)
2.(3分)选择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义。
B.如果有人拖欠他几双﹣﹣比如说﹣﹣两双以上靴子的价款,竟心安礼得地确信自己。
还是他的主顾,所以走进他的店铺……
C.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慢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
他经常断炊。
他是个怪人。
3.(3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C.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D.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步向前发展。
4.(3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纾:解除
B.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稍微
C.且矫诏纷出矫:假托,诈称
D.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斥骂
5.(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其可怪也欤
C.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D.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吴社之行为士先者
6.(3分)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A.将请罪于君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7.(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试阶段,无论是结构化面试,还是无领导的小组讨论,都是以一种动态,立体的方式对考生的素质进行全方位的。
②当我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时,我对自己说,哪怕写得不好,也是自己用心的结果,没有抄袭就,说好听点,这叫实力派。
③由于保护意识淡薄,财力不济,村民外出务工等原因,古村落乡土建筑“老龄化、空巢华”的“自然性颓废”趋势正在蔓延。
A.考察心安理得以致
B.考查心安理得以至
C.考查问心无愧以致
D.考察问心无愧以至
8.(3分)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青春期是孩子“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转变期”,青春期更好的说法叫过渡期。
它不是永远的,更不是定型的。
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是孩子自己难以控制的,父母如果有意识地多投入些时间、精力和感情,捕捉孩子的种种变化,________,相信一定能和孩子顺畅沟通,帮助孩子平安度过“人生的十字路口”。
A.接纳并理解孩子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B.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接纳并理解孩子的变化
C.理解并接纳孩子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D.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理解并接纳孩子的变化
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
1.【解答】A.正确。
B.“鬈曲”中的“鬈”应读作“quán”,“趿拉”中的“趿”应读作“tā”。
C.“攥着钱”中的“攥”应读作“zuàn”。
D.“骷髅”中的“髅”应读作“lóu”。
故选:A。
2.【解答】A.“不可思义”中“义”应改为“议”;
B.“心安礼得”中“礼”应改为“理”;
C.“慢不经心”中“慢”应改为“漫”;
D.全部正确。
故选:D。
3.【解答】A.表意不明。
“它”指代不明,这个“它”可以是“青青翠竹”,也可以是“竹画”。
应把“它”改成“青青翠竹”。
B.正确。
C.语序不当。
“不仅……而且”前后的语序不当,应调换顺序。
“赛前”调至“运动员”之后。
D.搭配不当。
“产量”“向前发展”搭配不当。
把“大步向前发展”改为“大幅增长”。
故选:B。
4.【解答】A.正确。
句意为:大家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
B.“微”应译为“无,没有”,句意为: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
C.正确。
句意为: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
D.正确。
句意为:呼喊着中丞的名字骂他。
故选:B。
5.【解答】A.代词,它/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代词,他们的/语气词,表反问,难道。
C.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D.介词,被/动词,成为。
故选:C。
6.【解答】例句:被动句,“纳”带有被动意义,译文:到了通州,几乎因为不被接纳而死。
A.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君”作状语后置修饰动词“请罪”,译文:将要向父母请罪。
B.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被远近的人容纳。
C.定语后置句,“能不易其志”作定语后置修饰名词中心语“缙绅”,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士大夫。
D.宾语前置句,“钩党”作动词“捕”宾语前置,译文:逮捕有牵连的同党遍布天下。
故选:B。
7.【解答】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的观察。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根据“一种动态,立体的方式”语境,这里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考生,所以①句应选“考查”;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或对不起人的地方。
根据“自己用心的结果,没有抄袭”语境,所以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所以②句应该选问心无愧;
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以至: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根据“古村落乡土建筑“老龄化、空巢华”的“自然性颓废”趋势正在蔓延”语境,这里是一种不好的结果,所以③句应选以致;
故选:C。
8.【解答】本段主要介绍了青春期的特点以及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
横线前的内容是“捕捉……变化”,故接下来还应说“变化”,据此排除B、D两项;在逻辑关系上应先“理解”后“接纳”。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