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要部门
部门 青铜 冶 铸 业 铸造 生产技术
①开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
②繁荣——商周时代:典型代表有司母戊鼎、四 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①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②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重要的冶铁技术 和工具有: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 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
纺织业
⑤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
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 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类别 家庭 生产目的 用来交纳赋税和家 历史地位 是农户的副业
手工业 庭消费
A.原始社会的遗址
B.商周时代的遗址
C.秦汉时期的遗址
D.宋之后的遗址 解析: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青铜文明时期,因此,B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2.下图所示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一项发明,该发明主要应用于 (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解析: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鼓风冶铁的工具,该工具的发明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 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发展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
收归官办。
2.主要特色
(1)集中生产:官营手工业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 上保持领先地位。
自主思考
史学界认为,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虽然素称发达,但也有严
重的弊端。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有哪些弊端? 提示:产品不面向市场,不追求效益,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劳动 者要接受严格的管理和限制,缺乏劳动兴趣;生产技艺的传承 具有封闭性,很容易导致技术的失传;封建政府对官营手工业 的管理具有种种弊端等。
人类可以使用水力鼓风冶铁,这大大提高了冶铁的效率。
答案:D
3.据《中国陶瓷史》记载:“盖自汉末……以来,直至西晋为 止……考之史册,陶瓷之业,除一二例外者外,似无多大之进
展。”下列技术进步属于这一时期“例外者”的是(
A.秘色瓷的出现 B.青瓷的烧制
)
C.青花瓷的出现 D.彩瓷的制作
秘色瓷出现于唐朝;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青花瓷出现于元代; 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故选B项。 答案:B
民营
生产供民间消费的 明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
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手》:明中后期,占领国内 商品市场的瓷器主要是民窑产品。在制瓷中心景德镇,满足民 间消费的瓷器繁多,“形器天下走”,“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 烟火愈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出明 代制瓷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提示:民营制瓷业在制瓷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景德镇的民窑
生产更趋兴盛。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世
界地位
古代中国手工业世界领先的表现 ①汉代: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
①手工业生产长期领 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 先于世界 誉称 ②产品远销亚、非、 ②唐朝: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 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 非洲
和赞誉
③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
冶铁
部门
生产技术 ①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和北朝分别烧出成熟的青瓷和白瓷,唐代
制瓷业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③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
④明清:种类丰富,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江
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部门
生产技术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 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已有了织机 ③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在长安设东西织室
名师精讲 (1)基本形态 ①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
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③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
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2)消长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密,直到明代前期
答案:B
5.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 映的社会现实是( 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B.丝织业规模扩大 D.官府垄断丝织业 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生活艰辛
的销量更大
探究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形态和消长变化 史料导入 一是东织室和西织室,设在京师长安,专为皇室织造被服。二是
三服官,设在齐国的都城临淄,每年为皇室制作冬、夏、春(秋)
三季的服装。三是襄邑服官,设在陈留郡的襄邑(今河南睢县), 专为皇室、贵族和大臣制作礼服。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互动探究 (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织室”“服官”是什么类型的手 工业。有何共同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官营手工业对手工业发展的影响。
提示:(1)官营手工业。共同特点:生产产品供应皇族私用或官 府使用,不对外出售;生产不计成本,工艺水平高,生产规模较大。 (2)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工业的技艺水平,促进了手工 业的发展。 消极性:官营手工业不追求效益,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造成社 会财富的浪费;技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容易导致技艺失传等。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自汉末……以来,直至西晋为止”。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 衣”的材料应为( A.毛 B.麻 ) C.丝 D.棉
解析:“布衣”是三国时期对普通百姓的称呼,当时“布衣”的材 料主要为“麻”;棉纺织业兴起是在元朝以后,棉布成为中国百
姓的主要衣料是在明朝以后,故选B项。
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其
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明中叶以后,甚至超 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③在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 当的比重。
跟踪训练 1.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 量精美的青铜器,他们认为这些青铜器全面反映了西南地区的 青铜文明。由此,可推断三星堆应是( )